面积单位的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面积单位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积单位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
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
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图形,他们有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黄色和红色纸,能一眼看出谁的面积大吗?我们把这两张纸重叠,能很快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也不能,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试一试?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请看屏幕。(电脑演示素材:地板砖、手帕、豆腐),想到办法了吗?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
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是的,就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时就要用统一的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谁愿意再说一说?(指两名同学说,全班说)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纽扣、开关按纽、电脑键盘上的一个键、电话上的按键)
我们的周围和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睁开眼睛,你记住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了吗?有了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积了,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纸片,用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测出了这张纸的面积大小,而且还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平方厘米已经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们来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请大家试着从学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举起来,仔细看看,再量一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吗?也就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记住1平方分米这个朋友了吗?让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吗?(数学书的一半,开关盖)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和大家见面了,现在咱们再来认识1平方米这个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吓到哦。感觉怎样?你猜猜它的边长是多少?你能像这样说说1平方米有多大吗?
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
三、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1、物体()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块地砖,正好放9个,这块地砖的面积是()。
2、我能行,请你试着填一填。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有4()
3、请你当回小法官。(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课桌大约长6平方分米()
4、光明小学三(2)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颁发了一张奖状给三(2)班,同学们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这张奖状,发现它横着能摆5个正方形,竖着能摆4个正方形。
你能帮三(2)班的同学们算一算,做镜框的铝条大约要多长?做镜面的玻璃大约要多大吗?(拓展练习)
五、总结全课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还有没有其他的面积单位?
还有平方公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2、评价。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的居住面积、小区的面积、或是你喜欢的风景区的面积。
教学后记:
一、创设生活情景,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二、让学生自己来“做数学”
三、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四、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面积单位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
2.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3.让学生通过充分亲身体验,建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完整的表象。
课前准备:投影仪或课件、绳子、剪刀、邮票几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让我们来画一画吧!
要求:一人画一条长l厘米的线段,另一人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一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另一人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比一比:你们所画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一个人画的`是线,另一个人画的是一个平面图形:一个画的用长度单位表示一个画的用面积单位表示)
(3)上一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是多大?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时1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用手势来分别表示它们大约有多大?
(学生用手指甲或两手指打个圈来表示1平方厘米;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合围来表示1平方分米;由四个人张开双臂合围起来表示1平方米。)
(4)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有哪些,它们是多长?
常用的面积单位:
厘米 分米 米
(这三个单位长度可以在黑板上准确画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板书: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选出三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上一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是多大?
⑴比较l厘米和1平方厘米。
①课件或投影显示刚才二人所画图形进行比较。
1厘米:是长度单位,用来度量物体的长短,是一条线段。
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用来度量物体的表面大小,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大小来表示。
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它们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②说说周围物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1厘米来表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1平方厘米表示。
(2)比较1分米和l平方分米。
①同桌交流:对照图形比较二者
②剪下一条长1分米的绳子,拉直感受它的长度。
剪下所画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感受它的大小。
③说说周围物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哪些物体表面的
积可以用l平方分米表示。
(3)比较l米和1平方米。
①讨论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②用手势比划1米的长度.让学生围成1平方米大小圈,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
③说说周围物体中哪些物件的长度可以用1米来表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1平方米表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数一数,比一比。(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
(2)选一选,说一说。
教师出示邮票,让学生直观看一看
选择哪个单位,为什么?
(3)数学小游戏——对对碰。
教师叙述,学生配单位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配。
我的身高是168( ) 一块广告牌的面积是2( )
一枝铅笔长20( ) 课桌高70( )
笔盒表面大小是3( ) 数学课本厚1( )
(4)拼一拼,说一说。(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
(5)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说说为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请同学们谈谈今天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
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时1平方厘米。 厘米
平方分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分米
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米
面积单位的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第119页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七的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准备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幻灯片。并准备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教学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门窗的面。
师指出:像课本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和黑板、门窗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平面。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们的表面,使学生感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
3、认识围成的平面。
师出示下面的图形: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在“平面”前面板书:围成的)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1)让学生说说摸过的物体的表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指出: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大有小。
5、师归纳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两个宽相等而且长相差很少的长方形,让生用眼观察它们的大小,当生不能判断时,师通过操作让它们重叠起来,让生分辨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让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然后师通过操作把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方格。让生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大小。
3、认识面积单位。
师:在用数方格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样。我们经常使用的面积单位有三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平方分米。(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
让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平方米。让生量一量黑板的边长,认识到一页黑板的面积正好就是1平方米。
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七的1、2题。
2、练习二十七的3题。“做一做”的第3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面积单位的教案4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下面开始比赛!
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①、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 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
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
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⑦、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生汇报
②课件展示平面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大?圆形和三角形相比那个大?圆形和正方形呢?(圆形和正方形用观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他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这时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请同学们看清操作要求。
(3)、课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组中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结果。
③ 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纸片,绿色卡纸是一行摆6个,摆2行;红色卡纸是一行摆3个,摆3行。结果红色长方形小一些。
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正方形纸片,绿色卡纸一行摆了12个,摆2行;红色卡纸一行摆6个,摆3行。结果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
组3:我们选择了圆形纸片,发现摆的圆片之间有缝隙,无法比较 组4我们组选择的是正三角形纸片,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但是太麻烦!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6)师生共同总结:操作中发现: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方便。
师:我们还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选择相同的图形)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8)、像刚才我们用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可以看成一个面积单位,刚才绿色卡纸上面摆了24个小正方形,就说明这张绿色卡纸的面积就有24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人们为了方便,就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面积单位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因此,新课前复习面积的概念、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有个具体观念,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算。因此,通过实际活动,实地观察、具体推算,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观念。实际观察分三步:先观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观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这样由小到大便于学生建立具体观念。
回到教室后,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刚才在操场实际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教室内外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实际观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内学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容易记住。
新课中通过例题说明公顷在实际中应用,计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
在巩固练习中通过计算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的占地面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面积单位的教案6
教学内容:练习三十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长度单位间换算与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通过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通过解答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做练习三十的第11题。让学生做在书上。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2题。
这题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对比练习,做题前,让学生分清面积单位还是长度单位。
㈠500厘米=( )分米是怎样推想的?
㈡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是怎样推想的?
㈢为什么500厘米=50分米, 500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
2、做练习三十的第13题。
先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三十的第14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有关计算面积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粉刷这面墙壁,实际上粉刷的是哪一部分?
②这部分的面积怎样计算?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的第15题。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画,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不同画法板书出来。
面积单位的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面积单位的教案8
教学目的: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米尺、绳子和几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二、新授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
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度量物体的什么?
并让生说一说1里面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师强调:1厘米是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让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看看1分米有多长。再让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让生比较它们的不同。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4、小结:
师: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指一指课桌面的边长和面积。
2、做“做一做”第2题,让生说出横线上应填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3、练习二十七的第4题,让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七的第5题,让生用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书上的图形,在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并让生计量它们的周长和面积,问: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周长呢?
5、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让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成,师生共同分析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从中归纳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先让生观察,再集体分析。
面积单位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 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1平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把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已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汇报测量结果3-4人)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 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3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与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与1分米在什么地方?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别清楚。那么,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面积单位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 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 教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⑶、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 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⑶ 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 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 ) 公顷 90000公顷=( )平方千米
五、出示达标题
六、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七、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
面积单位的教案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
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4)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
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二是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在问题处,“导”在疑惑处,“帮”在需要处。如对学生“摸面”方法的指导。把“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感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下面的反馈作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一)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粉红色、绿色的两个长方形)即(1)号长方形:长18厘米,宽6厘米;(2)号长方形:长12厘米,宽9厘米
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重叠比较呢?(教具演示)
师: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方形片、长方形片。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现在就快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共同探究:怎样利用学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片)比较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形谁大谁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3、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4、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1、1平方厘米。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②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师贴1平方厘米。)
③量一量它的边长。
④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⑥估计一下,这块橡皮1个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2、1平方分米。
①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③从学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思考:1平方分米的含义是什么?④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⑤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呢?
3、1平方米。
①谁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积?为什么都不愿意去?(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因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积小得多。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③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⑥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⑦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让学生尽量的站进去。)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四、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1、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分米是什么单位?1分米有多长?平方分米是什么单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听教师口令,学生用手势比画相应的长度和面积。
2、完成76页的第4题。
3、区别周长和面积。
①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②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③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④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牢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⑤假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意设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环节,并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些概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积单位的教案12
[教材简析]
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认识。通过学生已有的认知与实际解决问题之间的冲突激发认知的欲望,引出对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建立这些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在感知体会中合理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直接计量。
[教学目标]
①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且感知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
②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例子,积累有关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在实际应用中,能迅速提取这些表象作出初步的估计与判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锻炼数学的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套平面图形,有圆、三角行,长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游戏复习
1、考考眼力
⑴想一想那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大?
课件比较快的演示(1)一个圆里面包含一个三角行,三角形里面包含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里面包含一个正方形。(2)几个不同的平面图形,通过移动,小的都被一个大的 覆盖住。定格2秒后隐去。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比哪个大,怎样判断的?
生:只要能说出例如:因为三角形在圆里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大或者正方形的平面盖住了其他的图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等类似的观察结果就可以。
⑵学生交流出判断结果后,课件演示确认!
2、找一找,比一比
学生找一找身边两个物体上的一个面,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
生:自由活动,相互演示,师巡视。
[评:本节课是这一个单元的第二教时,要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三年级的孩子还是处于低年龄阶段,创设有趣的生动的导入手段是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前提。]
二、设疑导入
1、创设疑问,诱导探究
⑴在学生的自主比较前提下提问底大多少呢?例如课桌面到底有多大,你的橡皮一个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吗?学生知识冲突,有疑问。
⑵追问:想知道你的课桌面到底有多少大,准备怎样告诉老师?
2、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你的课桌面到底有多少大?
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课桌面的大小。
估计情况:①用数学书、文具盒等去比划,说出有几本书大小或者几个文具盒大小。用课件演示静止画面:两种大小不一样的书(文具盒)在进行测量。②用尺在量两条边的长短。③用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的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一个一个摆。(故意设置的,但不做提示,以培养学生主动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④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可能会想到画格子的'方法。
3、 讨论几种情况:
⑴通过静止画面的提示:大小不一样不能准确表示。
⑵学生可能说到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师明确要解决的是面的大小,非长宽的长度?
⑶①有可能选长方形或正方行的摆,追问,为什么不选圆的?
②想:选长方形、正方形都可以,那么这个桌面的大小就出现两种情况,有7个长方形大或者8个正方形大, 利用课件演示模拟画面,加强学生的判断表象,从而否定。
③在学生的争论中,会提出大小一样,才可以比!追问:要让所有的人都用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去测定那么改怎么办?
4、师揭示:为了正确测量或计算面积大小,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作为面积单位去测量。
[评:当学生用不同的物体的面在比较大小后,会发现学生有争执的意想,此时是学生接受探索新知的最佳时机,给予学生探索学习的机会,鼓励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针对学生探索的结果,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筛取,选择最佳方案,充分体现了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完全是根据自身需要而进行知识的探究。]
三、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1平方分米
⑴ 请一个学生选一个你认为比较合适的 ,大家都可以一样用的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作为面积单位。估计情况:有可能不同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不同的两个正方形。
⑵学生测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讨论确定选取边长为1分米的一个正方形,师明确这是我们大家都统一的一个面积单位,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⑶用1平方分米 ,去测量课桌面的大小,告诉老师现在统一的课桌面大小可以怎么说了。为什么?
⑷比一比,身上哪个部位的大小比较接近1平方分米。
估计情况:一个手掌心的大小;面颊的大小
看一看教室里什么东西的面大小接近1平方分米
⑸用1平方分米测量你身边的物体一个面大小。
学生操作活动,师搜集学生活动信息,以便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评:有效的操作,合理的指导,清晰的展示知识点。]
过渡:搜集到有学生用1平方分米测量文具盒的面或者橡皮的一个面,或者没有孩子去测量较小的面的面积,提问:A为什么不去测量较小面的面积大小;B你觉得用1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橡皮的一个面的面积合理吗?你想怎么办?引导学生考虑要用到一个比1平方分米小的面积单位。
([评:根据实际的需要产生探索新的知识的欲望]
2、认识1平方厘米
⑴尝试作出1平方厘米的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你想怎么样做?
生:从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可以知道边长师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单位是1平方厘米。
每个学生自己在纸片上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剪下来!
⑵ 剪的那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1平方厘米)每个孩子用红色涂一涂。加强感知。明确1平方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面积单位。
⑶找一找身边大小和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学生边叙说边用1平方厘米去比划,再次加深这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强化1平方厘米的感知。
估计情况:一个手指甲盖的大小;一个电源按钮的大小;
⑷想:下面的两个长方形都是有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他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⑸用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身边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大小。
[评: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不仅能是每个孩子体会到知识的迁移是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好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是体现了做数学这个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知识直接指导运用于生活,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3、认识1平方米
⑴ 猜想:还可能有其他的面积单位吗?是哪一个?为什么这样想?
⑵ 回答要点比较小的物体表面面积大小用1平方厘米,那么大的面积应该有大的面积单位去测量,1平方米!⑶也请做一个1平方米面积单位。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不行,太大了,作不了的!追问:到底有多大呢?
⑷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比划1平方米的大小。
⑸出示1平方米大小的一张纸,展示给学生看,放在地上让学生站一站,看能站几个人?追问1平方分米能站人吗?加深两者之间的感观区别。
⑹用1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估计教室里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注意合理选择测量的对象。如黑板,地面,窗户
[评:数学学习的过程是简单的个体受动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主题的探索与发现过程,这种过程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是孩子们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尝试,建构的过程,再次基础上的新知识的产生是润物洗无声的,是丰满的!在这个环节中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是老师提供,学生根据实际选择的,1平方厘米是自己做出来的,1平方米是学生在上两个知识的基础上猜想后得到验证得到的,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层次性与策略性。]
四、巩固练习
1、在上面一个层次的练习上,师要求学生回答教室里其它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应该选择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理,为什么?
2、想想做做2,P81页
⑴提示:哪位同学想提醒大家点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提示要点:第一个是封面的长,应该些长度单位,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
⑵ 你是怎样解决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这个问题的?学生能多方面的表述自己的解题策略。例如:填写200平方米是不可能的,200平方分米也是不可能的,只有200平方厘米或许还有其他的策略。
3、 填空题: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
3、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是2( )。
4、一条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
5、教室地面大约是40( )。
6、小明的身高比小华多5()。
[评: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民主化的提问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开放性的交流体现了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的?
[评:非为总结而总结,必须提供学生一个反思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的时机,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奠定基础]
[总评: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在知识点的呈现次序上先组织认识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大小表象,在相互的比较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面积单位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近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面积的意义.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
观察:图(1)与图(2)比较,图(3)与图(4)比较,图(5)与图(6)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图(1)>图(2),图(5)<图(6),图(3)与图(4),请同学把图(3)与图(4)重叠,可以看出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图(3)=图(4).
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谁能归纳、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老师板书)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平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平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
(3)铅笔盒长19( )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
(5)课桌高70( )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习.
面积单位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生回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面积单位的教案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真真实实的感受,实实在在的体验。
(二)说学法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两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
2、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来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观察身边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红旗、桌椅、书本等,让学生指出他们的表面在哪?
(2)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便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课件出示各种规则及不规则封闭图形,让学生说出什么是封闭图形。
(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和封闭图形大小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面积的概念。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识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比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指定不需要学生的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了本部分的内容为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面积单位的教案】相关文章:
面积单位的教案10-27
认识面积单位教案08-26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01-04
【精选】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07-03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03-26
【精华】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10-30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汇总8篇04-09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汇编九篇04-11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04-09
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