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种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种树》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之理。
3、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故”等实词,归纳“虽”、“因”、“且”、“焉”等几个文言重点虚词的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重要文言文语法现象。
难点: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捐杂税,人民民不聊生。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当时官吏扰民的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肃清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是它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二、写作背景
本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创作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增多,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贡,同时,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三、作者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四、题目解说
“种树”,指种树的人。“郭橐驼”,指本文的主人公。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传”本来指传记,但实际上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及名号来历。
第二部分:介绍郭橐驼的籍贯及高超的种树技艺。
第三部分: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实际上就是能否做到“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问题。
第四部分:在问答中将种树之理“移植”到做官治民之理上来。
六、全文分析
1、郭橐驼是从哪些方面论述何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
①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要用旧土,捣土要结实。
②栽好后就不动不虑,离开后也不再去看它们。
③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那样小心,种完后就像丢弃了一样不再管它,使它们保全天性,顺性生长。
2、种树种不好的两类人是怎么做的?
一类人是树根拳土就更换新土,培土不适度。另一类人是养护太过、忧树过勤,以致树木的天性一天天远去。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违背规律,逆树的天性而行。
3、作者是如何体现郭橐驼种树的精湛技艺的?
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如”駝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等。侧面烘托如“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等。
4、作者是如何体现郭橐驼种树的精湛技艺的'?
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如“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等。侧面烘托如“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等。
5、本文虽重在说理,但郭橐驼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请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并简析其性格特征。
本文重点虽不在刻画郭橐驼其人,但他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这与作者在行文中高超的艺术处理是分不开的。比如作者在介绍郭橐驼这个名字的由来时,便颇有匠心地选择了能说明其外形特征的语言:“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这既说明了郭橐驼名字的由来,又勾勒出了他的外形。又如郭橐驼在对话时的用语“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非有能硕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等,他虽身怀种树绝技,但在讲述种树经验时毫无骄矜之气,他谦逊的语气,也烘托出他的精神面貌。再如第4段中的“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数句,语气符合他的身份,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种树人。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谈种树之道,句句恰到好处,这就增加了这个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以及他言谈的可信性。作者是怀着歌颂劳动人民聪慧才能的感情来刻画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的。
6、郭橐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郭橐驼是一个不知名字,身份卑微,平凡朴实、豁达,身残而自信的种树人。“不知始何名”“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卑微及形象特征。“甚善。名我固当”,残疾者多忌讳他人言其残疾,此人却坦然接受“驼”名,还自谓“橐驼”,可见其坦荡明达,不因病偻而自卑,其言行中可见“顺天致性”之意。
七、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寓言式传记,以种树之道喻治民之理。作者借写郭橐驼种树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因而使树木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警诫官吏为政应顺应百姓的生活需要,符合他们的劳作规律,让百姓休养生息,揭露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了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八、写作特点
1、简洁而生动。
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1段介绍人物,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栩栩如生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对比与映衬。
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总结和对“他植者”种树方法的批评。从内容而言,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把树和人的话题合二为一,互相补充使文章说理更加透彻。
3、婉约而多讽。
这篇人物传记是通过寓言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如第4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作者在朴实简单的类比中,揭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
九、补充资料
寓言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和讽刺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有趣。寓言作品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者物品。它的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言总是通过夸张比喻的方式,使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给人们以智慧、启发、训诫,给丑恶者以无情的讽刺。
寓言的内容多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对某种社会现象作出批评,或对某个人有所讽刺和箴诫。它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又总是集中概括了人类社会的某种现象,因而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十、总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寓言式的传记。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布置作业
在现实生活中,郭橐驼的“种树经”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后训练
作业
1.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字)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的,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告诉我们一个种树的道理,那就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由此联想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你想对家长说些什么?要求:用语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曾论证过,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唐朝时湖南有25人考取了进士,永州就有9人,柳宗元功莫大焉。
①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竟对柳宗元有这样的礼赞
②震惊之余,也颇释然
③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庙内的一块古碑上有一首诗,名为“寻愚溪谒柳子庙”
④柳宗元理应得到所有人的敬仰
⑤诗的落款刻的是“严嵩”二字
⑥以谪守永州而坚贞如玉的品格操守、才冠古今的文章学识
A.③④⑥⑤①②B.③⑤①②⑥④
C.③⑤①⑥④②D.③②④⑤①⑥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星期天,妈妈为了让小徐熟悉社会,特地叫他到市场买菜。小徐到市场后问摊主:“大叔,买1千克土豆要多少人民币?”
B.阿明乘公交车去医院看病,他对车上的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身体不舒服,大家给我让个座吧!”
C.好友将自己的字画赠送给马医生,马医生说:“恭敬不如从命,你的墨宝我就全都收下了。”
D.老师放在讲台上的书不见了,问阿勇看到没有,阿勇回答说:“你的书在哪儿我怎么知道?你问别人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育人思想。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浏览语段,看语段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然后看语段由几句话组成,这些话语是什么关系,并进行同类合并,最后进行概括即可。这段文字介绍的对象是“柳宗元”,一共有八句话,第一句话说柳宗元“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这是总体介绍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二到五句详细介绍柳宗元的文学成就;第八句说“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一句从六、七句而来,由种树到育人。综合起来看,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育人思想。
2.答案:孩子就像一棵树,无拘无束、自由生长是他们的天性,你不用担心他们会变成灌木,更不用担心他们会变成野草。放开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吧,“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是有道理的啊!
解析:解答本题时可以以郭橐驼所说的这句话为出发点进行阐发,但要注意围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展开。同时,要注意题干中对修辞手法和字数的要求。
3.答案:B
解析:通读横线后的语句及所给六句话,了解大意。从大意来看,语段由古碑上的诗歌引出柳宗元,然后指出柳宗元被严嵩赞颂的原因是柳宗元的品格和学识。由此可确定③为首句,⑤交代诗的落款,应该紧承③,据此排除A、D两项。①中的“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对应⑤中的“严嵩”,所以①应紧跟在⑤后。②说的是对著名的奸臣礼赞柳宗元这件事的态度,应紧跟在①后,据此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A项,“千克”和“人民币”为书面语,口语中不宜使用。B项,阿明请求别人给自己让座的话有道德绑架之嫌。D项,阿勇的话反问语气强烈,不礼貌。
《种树》教案2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年龄一般都在3岁多,而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属直观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材料的操作和游戏来完成。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他们这个年龄的教育灵魂。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我班幼儿的这一特点以及实际情况,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及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物。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
3、感受点数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活动难点: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师:3只小狗(人手一份) 3只小鸭子 3只小鸡3棵树 2朵花 3颗草 一幅山坡图片 幼儿:3只小狗(人手一份)3只小鸭子(人手一份) 3只小鸡(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游戏1-3《手指变变变》初步感知点数节律。
"1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2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兔子,蹦呀跳呀,蹦呀跳呀。3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小鸟,飞呀飞。"基本部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感知3以内的数量。
二、学习3的点数。
1.初步学习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手变变变了,现在老师用小手给小朋友变个魔术。
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幼儿:是一座山坡。
师:山坡上可以种什么?
幼儿:种树(种花、种草等)。
师小结:山坡上可以种这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帮忙吧。
2.出示小狗图片师:"汪汪汪","汪汪汪"我想和你们一起去山坡。咦,这是谁来了?(是小狗)师:哦,原来是小狗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狗?
请你伸出手指头,跟我一起数一数。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同时认识"3"这个数字。(幼儿点数自己的那份)点数完毕后,请个别幼儿数一数,验证学习情况。
3.出示小鸭子图片师:"嘎嘎嘎" "嘎嘎嘎"我也要和你们一起去山坡。咦,这又是谁啊?(小鸭子)师:小鸭子啊,那我们来数一数有几只小鸭子好不好?(好)请你伸出手指头,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同时认识"3"这个数字。
4.出示小鸡图片师:"唧唧唧" "唧唧唧"不要丢下我,让我和你们一起去吧。咦,这又是谁呢?(是小鸡)师:小鸡,那我们也来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好不好?这次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谁想来?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再一次认识"3"这个数字。
三、一起去种树。(练习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1.点数动物师:小朋友们,今天小狗、小鸭子、小鸡要和我们一起去山坡,我们把它们带在身上吧,一边数,一边拿。(请幼儿点数)2.开车去山坡。
师:好了,现在我们坐车去山坡吧,请小朋友坐好了,老师要开车了。
呜呜呜,去种树喽,红灯,刹车。
师:看看我们的小动物跑出去玩儿了没有。来,我们一起数一数。
(请幼儿来点数)绿灯了,请小朋友坐好了,我们要走了。
3.到达山坡。
师:现在开始吧,我们先把树种上吧,种完后请幼儿点数有几棵。
依次是花、小草。(这中间可以由幼儿来决定顺序)全部完毕后,请幼儿一起来再数一数。
四、结束活动师:我们在山坡上种上了树、花、草。现在变漂亮了没有啊?(漂亮了)小狗跑到山坡上玩儿去了,数一数有几只小狗?(三只)那我们带着小鸭子和小鸡也去山坡上玩儿吧。
师带幼儿一起自然地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操作区中投入山坡的图片,并准备树、花、草,请幼儿在山坡上粘贴树、花、草打扮山坡,并且进行点数。同时自己设计带有图案的点卡,请幼儿在操作区中进行点数活动。
《种树》教案3
【教学目标】
1.尝试将物体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2.初步学会小组合作。
3.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
1.常见树种在不同地方的图片;
2.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树,底衬纸;
3.汉字"树"。
4.背景音乐;散文诗《树真好》。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树。
1.(出示汉字"树")这是"树",你在哪里见过什么树?
小结。
2.刚才你们说了很多树,我这里也有一些树,你们认识吗?(播放PPT)
3.(出示一半的PPT)问:这是什么树?是谁种的?(再出示另一半的PPT)问:这些是什么树?是谁种的?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左边的这一幅乱七八糟的,我也不喜欢,我觉得你们种的话都比他强,你们愿意尝试一下吗?
二、一起来种树
1.一幼儿进行示范。
(出示操作用具)谁能把这些树种的又整齐又有规律?(请一幼儿示范操作,种在泥土里)
操作完引导其他幼儿对作品进行评价。
我很好奇,其他孩子是不是能种出更好看的树?你们想试一试吗?我喜欢和我种的不一样的。
先说来听听。
2.孩子进行小组第一次合作操作探索。
分发学具
请每个人各拿一种树,两棵树是没有办法排出规律来的?怎么办呢?
只有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合作,把所有的树放在一起排,才能排出一列好看的树。
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然后大家轻声商量排列的规律。
由组长确定一种规律。
请一组先说一说你们组的'规律。
幼儿操作
3.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
展示各组的作品。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喜欢这幅作品的请举手。为什么?
教师进行评价。
4.孩子第二次合作操作探索
(增加一种材料投放)
树多了,排列的方式也就更复杂了,你们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出示设计好的图)
请幼儿找规律。
你们想再一次试试吗?
幼儿操作,选定其中一幅,进行按图合作操作。
5.再次交流。
交流,评价。
6.欣赏园林作品。
刚才每组都很棒,种出了有规律的好看的树,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真正的园丁设计出的作品。(播放图片)
三、树真好(为什么要种树)
刚才我们种了许多可好看的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很多事情,是啊,树真好!
树的好处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边放音乐边播放PPT边朗诵散文诗《树真好》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树,尝试了树的很多排列方式,也知道了树有很多好处,春天到了,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带上一棵小树苗,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去种树好吗?
《种树》教案4
单元学习重点
1、熟读、背诵,理解思想内容,归纳言常用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2、弄清“说”“赋”“疏”“传”四种体的内涵,结合其体特点,理解的思想内容。
3、初步学会区分虚实,辨析积累常见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教学重点:1、学习本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2、掌握“瘘”等18个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与教师导读相结合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逐层领悟—当堂背诵
教学时间:二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古人勤于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写作背景
本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的社会背景。
三、解题
本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四、作者介绍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家、诗人,是唐代古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以明道”的学主张,对当时的“古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
柳宗元的诗具佳,就散说,形式多样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五、具体研习(思考讨论问题)
1、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2、郭橐驼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3、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4、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员烦令扰民的?
5、简析中的对比和映衬手法。
明确: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强化表达效果。本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孽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六、板书设计
① 总括 分述
1、木之性(理论说明)
2、种植方法(实践)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3、顺其自然(议论) 对比映衬
4、他植者违返(反面申述)
5、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
② 1、介绍人物身世
2、引出种树行家
3、畅谈种树经验
4、官府繁政扰民
5、问者意外收获
七、总结
以寓言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
本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八、探究思考
结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谈谈儿童教育。
说法参考:树木和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应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自然规律教育儿童,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人为束缚或戕害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者只能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辄体罚。
九、堂练习
见《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P246第六部分
*言阅读指导(七)
阅读方略:如何辨识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两句中的“公姥”“父兄”只有“姥”“兄”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有相从许”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中学中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例如: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利害”只有“害”的意义。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记》)——“远近”只有“远”的意义。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只有“亡”的意义。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只有“国”的意义。等等。
那么,如何正确识别这种复词偏义的词语呢?辨析性别偏义复词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
如:“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说“勤劳地种地”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能做陪衬而不表示意义的语素。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二)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
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有所不同。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三)纵观全篇,从大局的角度理解。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兄”“逼迫有弟兄”,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有弟,固知“父兄”“弟兄”皆为偏义复词,偏在“兄”。有些词只能这样从全考虑,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种树》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角色朗读课文,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及果树图片、动物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想不想跟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
2.出示猴子图片,学生和猴子打招呼。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4.过渡:可是啊,猴子说想要成为它的好朋友,必须“闯五关,斩六将”。你们有没有信心?好,既然大家都有信心,那我们现在开始闯关吧!
第一关:字词关
出示生字宝宝,学生齐读。
第二关:初读关
出示课文内容,学生齐读。
二、深入读书,研讨体会
第三关:精读关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猴子开始种的是什么树?你知道猴子是怎样照料梨树苗的吗?从这可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2.交流反馈。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2—7自然段。
1.分好学习小组:第一组乌鸦组,学习第2、3自然段;第二组麻雀组学习第4、5自然段;第三组杜鹃组学习第6、7自然段。
2.出示学习提纲
(1)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小组选择学习的自然段。
(2)画一画:各组成员用“ ”分别画出乌鸦、麻雀、杜鹃所说的话。用“﹏﹏”画出猴子是怎么想的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乌鸦组汇报学习情况。
①乌鸦组成员齐读2、3自然段。
②指名学生读出所画的句子。
③理解:“农谚”和“梨五杏四”。
④用“耐心”口头造句。
⑤教师范读。
⑥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2)麻雀组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学习情况。
(3)杜鹃组汇报学习情况。
①出示课件:按课文内容填空。
②学生读文后,完成填空。
③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三)学习第8、9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
②学生讨论:梨树、杏树、桃树都成活了,可是猴子左等右等,樱桃树却没有成活,为什么呢?
③交流反馈。
第四关:升华关
讨论平台: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问题出在哪呢?是上了鸟儿的当吗?那么树没种成怪谁呢?
第五关:总结关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习题。
三、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指名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动物,把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四、知心对话,思想熏陶
1.看到猴子因为没有耐心而没有种活果树,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呢?
2.小猴子也有话对你们说,听听它要说什么吧。(播放录音)
3.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4.学习了课文后,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1.画一画: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下来。
2.演一演:课后找同学演一演。
3.讲一讲: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猴子种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的事。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教学中能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知识与技能。认识“猴、梨、将、谚、樱”,会写“拔、耐、杜、短、将、鸦、梨”七个字及“拔掉、耐心、乌鸦、梨树”等词语,认识寸字旁。分角色朗读。弄清楚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读、书写扩大识字量。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价值观: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
为辅助教学,我设计了比较引人的教具。有精美的图片,有动画,轻松的音乐,还有表演用的头饰等道具。
开火车、有节奏地拍手孩子很喜欢。在教学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先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拍手认读词语复习词语,快速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由此揭示课题,并就题抓中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当教学课文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了解猴子种果树的经过和结果,明白做事如果急于求成,没有主见,到头来什么事都办不成的道理。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请大家看1——3自然段,说说猴子首先种了什么树?接着老师板书:梨树,老师板书的时候,孩子怎么办?跟着老师书空,不愧是一个好办法。在我板书的时候孩子跟着书空,让孩子的眼、手、脑都动起来,更有利于掌握文章的主线、汉字的笔顺、词语的识记,然后出课件:梨子图片再过渡到学习第二自然段:这么诱人的梨子猴子吃到了吗?
在学习课文的第2至8自然段时,我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认为在学习第2、3自然段的时候要以扶为主,提出问题:正当梨树快成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接着用课件形象感知,再返回课文看:乌鸦飞来了,干什么?说什么?谁来把乌鸦的话读一读?乌鸦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学们看他读得怎么样?然后看课件的句子“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用耐心说话。再理解农谚梨五杏四。最后分角色朗读猴子与乌鸦的对话。
教学课文第4——7自然段,在优美的轻松音乐里放手让孩子根据合作学习要求学习。老师根据要求检查。指导朗读。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思维较活跃,一般能积极地进行思考,争取回答问题,只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个别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楚,但是其他学生能及时地给予理更正。本文中有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对这三句农谚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
总之,我在教学时抓住动物的特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有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以导“说”、“读”、“疑”、“演”的过程来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
在学习过程中,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孩子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启发引导,展开讨论,对猴子的评价可以多元化。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白一个道理,贪图眼前利益,一心想着省事的人,最终,一无所获。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自己看准的事,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成功。另外也有几点遗憾:
1、因为回答问题都是点名,很多时候没有配合用手指点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因而摄相师的镜头有点跟慢,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特写镜头不够多。
2、日常教学任务重,决定着手准备录相课的时间短暂,准备以及编辑不够充分。
如果教学中准备充分一些,投入更多的热情与时间,相信效果更好!
《种树》教案6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种树的欢快,了解种树对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义。
3、喜欢读儿歌,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与音乐、美术教师联系,指导学生课前认识音符和歌谱,画一画小树。
学生:动手制作生字卡片,观察、了解种树有什么好处。
师生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次植树活动。
教学设计参考
一、读题激趣,感知大意
1、读课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一读,把不清楚的词句做上记号。
2、交流识字情况。学生相互提醒,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教师提醒学生读准“种树”的“种”等字的音。
3、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
三、朗读课文,自主解疑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边读边想:种树会给我们的生活来什么?
2、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学了这课知道了些什么。
四、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
五、扩展活动
1、把课文描绘的画面用彩笔画一画,或唱一首种树、护树的歌,或朗诵一首儿歌,或讲一个人们爱护小树的故事。
2、说说你想为小树做点什么。
《种树》教案7
一、教材分析:
《猴子种树》是语文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的第12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加思考,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拨掉,结果什么树也没种成的故事,告诉人们:人要有自己的主见,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否则必然一事无成。
二、学生分析:
猴子,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之一,有关它们的故事,孩子们也一定爱读,通过教师的激趣导入,一定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和训练,同学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猴、梨、将、谚、拨、樱”6个生字,会写“拨、掉、杜、肥、短、将、鸦、梨”8个字及以下词语:拨掉、将来、乌鸦、梨树。
2、分角色朗读。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师:猴子、乌鸦、麻雀、杜鹃的头饰、课件。生字卡、收集谚语。
四、教学策略设计:
1、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信任的态度传递给学生,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对自己的学习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2、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
4、合作学习、精心设计。
5、及时评价、促进发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很喜欢动物朋友吧!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哪位好朋友?(出示“猴子”头饰,并贴在黑板上)那“猴”字大家认识吗?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下来。(板书“猴”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猴”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果不认识,争取怎么记住它呢?
在你的印象中,猴子是个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猴子种树”这篇课文,看看这只猴子表现得怎么样?
2、阅读、识字
㈠、交流读书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读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后,老师出示课件: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努力地记住字形。2、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㈡、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㈢、检查读课文情况:
⑴、指名分自然段读,纠正字音。如“结果”在这里是开花结果的意思,应该读“jie guo ”。
⑵、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⑶、反馈易读错的字、词、句,并进行练读。
⑷、再指个人或小组读。
㈣、认读生字(出示课件2(6个生字)齐读、个人读、比赛读)、交流识字方法。
㈤、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出示课件3),然后描红、写字、评价。
㈥、读词,并交流谚语、农谚。(出示课件4)
⑴、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谚语。⑵教师出示谚语。
学生填空:三百六十行,。
天下无难事,。
书读百遍,。
3、朗读、感悟。
⑴、出示课件5:我会合作:1、课文一共写了( )组对话;
2、每组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组对话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想一想、试一试怎么读才能读好乌鸦、麻雀、杜鹃和猴子的话呢?
⑵、小组练读、指名读、评议、再练读。(教师指导朗读,并适时地进行范读)
⑶、组织学生读下面的一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然后组织学生用“耐心”说话)
⑷、指导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表现出猴子失望的心情和对猴子做法的惋惜。
⑸、交流讨论:猴子为什么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你认为怎样做才好?
⑹、内化语言,表演故事。(引导学生把动物们说话的动作和语言演好)
4、拓展知识,积累语言。
⑴、读一读“词语花篮”里的词,学着写几个在空花朵上。
⑵、读《自主阅读》中的《猴子种玉米》和《没有耐心的耐心人》,体会其中的道理。
《种树》教案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师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教师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设置些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工作。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赋,人民不堪负担,“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板书)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
(2)教师补充。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1)学习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
①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②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
(2)教师点拨,明确:
①能顺本之天,而致其性焉尔。
②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命名由来及籍里。
第二段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第三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
第四段从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
第五段点明写作目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学习给下列字正音。
病瘘lu 橐驼tuó 孳zī 勖xǜ 缫丝sāo 飧饔sūn
2.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1)指出下列加黑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明确]①名,起名,作动词。②业,以……为业,作动词。③实,结果实,作动词。④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⑤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
(2)指出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②根拳而土易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⑤故病且怠
讨论,明确。
[明确]①性:性质、方法②易:更换③长:治理④字:养育⑤病:穷困
(3)辨析下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固:
1.秦孝公据骰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甚善。名我固当。
顾: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三岁贾汝,莫我肯顾。
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故:
1.既克,公问其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其土欲故。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且:
1.且壮士不死则已。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一师而问焉。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存者且偷生。
5.故病且怠。
讨论,交流,明确如下。
[明确]固①坚固 ②顽固 ③确实 ④本来
顾①拜访,探望 ②却,反而 ③照顾 ④看
故①原因,缘故 ②特意 ③旧交情 ④旧,原来
且①况且 ②尚且 ③将近 ④暂且 ⑤并且
3.研读课文
①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
讨论,明确: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阅读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讨论,明确。
[明确]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
[明确]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害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4.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学生通读全文。
②讨论写作特点。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明确]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害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
[扩展]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③,秋来处处割愁肠③。
若为化作身千亿④,散向峰头望故乡⑤。
[注释]①与:同。浩初:诗人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上人:和尚的尊称。亲故:亲戚、故人。②畔:边,侧。似:有如。剑芒:剑的顶部尖锐部分。③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这两句是说,海边的山峰如同锋利的剑芒,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④若:假若。千亿:极言其多。化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诗人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⑤散向:飘向。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
[提示]柳宗元这首诗想象奇异,构思独特。它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更高于普通的思乡诗。柳宗元文采出众,志向远大,然而他所处的时代并没给他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不仅如此,诗人因为政治上的失败还抑郁终生。这种悲伤郁闷的情怀在他的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这首诗就写于他两度遭贬,在偏远的柳州任上。诗人紧扣题目中的“看山”,把笔墨直接落在“海畔尖山”上,惟有“尖山”似“剑芒”,才能“割”“愁肠”。作者真是匠心独运,就这样不着痕迹地将所见之景与所念之情联系到了一起。而且一个“秋”字勾勒出了一幅衰草连天,一片荒凉的背景,这种情境下的离人,又怎样不思念故乡呢?可是远离故地,相隔千里,怎能解思乡之苦呢?惟有登高望远。可更为奇特的就在一人登高不足表达心境,若化身千亿,都散向峰头,岂不可以尽情望乡吗?如此神奇的想像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当然能想到“化身千亿”和柳宗元精通佛典是分不开的,何况同行的就是一位“上人”。如此“思乡”,真是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五)布置作业
1.本文所讲的种树道理,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启示。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种树》教案9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二、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三、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
教学重点
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教学难点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教时安排
二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二、教学
1、学习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环节,亦可与分析课文合起来,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课文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释义
(二)懂得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见附件)
(三)在以上基础上理解文意
2、分析课文,学习比较(对比、类比)
第一自然段紧扣了题目中“郭橐驼”三个字,介绍主人公名字由来、形象特征。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二自然段写主人公的籍贯、职业、身份和技艺,紧扣题目“种树”两字,然后分三方面写他精于种树。首先,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然后,正面描叙主人公精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前半句强调种树或移栽树没有不成活的,隐含一个“寿”字;后半句强调种的树高大茂盛,且果实结得早、多,隐含一个“孳”。这句直叙主人公种树技艺之高明。又说明了“争迎取养”的原因。最后以对比手段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技艺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技艺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窥伺效慕,
且硕茂,早实以藩莫能如
第二自然段结尾设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使读者急于想知道郭橐驼到底有什么诀窍。
第三自然段从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方法的对比中,阐述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紧承上文,采用对话形式展开。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态度和方法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态度和方法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木之性日以离”
“舒”、“平”、“故”、“密” “拳”、“易”、“过”、“不及”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通过这层层对比,阐述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得到使木“寿且孳”的结果,与下段中写到的官吏“好烦其令”,从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恶果,这两者也是对比。因此这段的对比也为下文进行种树与治民的类比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四自然段以问者的口吻写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后,通过郭橐驼的答语,由养树术推出养人术。他植者“种树”与为官者“治民”如出一辙。
要求学生从三、四两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相类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进行类比:
他植者——(类比)——为官者
种树马马虎虎不关心老百姓痛痒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长人者好烦其令”:
“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 “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
“木之性日以离”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类比联想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要求学生根据三段中郭橐驼的养树术,参考四段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养树术——(类比)——养人术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莳也若子”要爱护老百姓
“其置也若弃”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第五自然段通过问者之口,说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当官者作为鉴戒。
文章体现了柳宗元进步的“养民”的治国思想。
运用比较,研讨弊端
(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与《种树郭橐驼传》进行对比,认识暴政害民与惠政扰民同样会造成民不聊生。
(二)联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句里的“兴,百姓苦”,理解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压迫受剥削的重要原因:烦令扰民。
(三)认清封建统治阶级打着爱民、恤民的幌子行扰民、伤民之实的虚伪面目。
三、小结
1、比较说理可以分对比和类比两种手法,对比是相对相反之比,类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2、苛政猛于虎,惠政也可比狼凶。
3、郭橐驼的形象是“丑”与“真”的统一体。
《种树》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猴、梨、施、肥、谚等14个生字,会写“拔、掉、施、肥、将、桃、种、短”8个字。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表演。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感悟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
3.检查读音情况。
(1)指名,开火车认读。
(2)讨论认准生字的方法:
(3)扩充词汇,生为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4.师:现在谁能把课文读下来了?(生接龙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
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三、巩固识字、写字。
1.整体观察字形: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四、作业。
书写生字并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朗读。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生字,检验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同学们默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都有谁和小猴说话?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小猴听了,有什么表现?
个人自学,小组交流,集体学习。
1.第2、3自然段。
(1)生按思考题回答问题。问:有不同意见吗?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其他人谈听后感受。
(4)分角色练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总结本段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
(1)按照投影出示的自学要求学习
自学要求:
(2)默读第四——七自然段。勾出小猴子想的话。
(3)想一想:小猴子一共改种了哪几种树?结果怎样?
(4)你从小猴子的话中明白了什么?
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师指导朗读书上相应重点句子。
3.问:最后,小猴吃到水果了吗?(生说小猴种树的结果。)
4.讨论。
为什么小猴没有种成树?它应该怎么做才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了解学习链接有关农谚的知识。
三、角色表演,加强理解。
1.自愿结合小组,分配角色,准备表演。注意:语言表达要到位,表情、动作要适当。
2.上台表演,同学评价。
四、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师:小猴子接受了经验教训,第二年它又开始种树。乌鸦看见了飞过来劝它。如果你是小猴子,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作业。
回家给家长感情朗读或表演。
板书设计:
梨树
乌鸦一
杏树事没有耐心
猴子种树喜鹊无听信任言
桃树成
杜鹃
樱桃
教学反思:
《猴子种树》故事本身极富儿童情趣,学生乐于学习。而且课文语言生动,通俗易懂,适合朗读和表演。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引导学生明理的时候,尊重学生的想法,最终认识到做事不应象猴子一样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急于求成,否则会一事无成。
在表演中,因为学生已经从朗读、说话练习中认识到了猴子的错误,所以,我觉得在指导表演时,可以不局限于课文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加入其中,更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不但是对课文的道理的进一步理解,而且可以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且能很好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切实的有对学生行为的指导意义。而我们教学课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灵活应用。
《种树》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树木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种树游戏。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接力游戏的乐趣。
3、初步了解种树的步骤,乐意参与植树。
活动准备
音乐、纸棒4根、塑料瓶4个、用纸筒制作的小树苗人手1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跟着教师的口令做列队练习。
——随音乐做热身操。
二、接力游戏种树。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第一次接力游戏《挖坑》:幼儿手拿“锄头”(纸棒)跑到纸板前做挖坑动作,然后跑回队伍,将纸棒传给下一个幼儿,依此反复。
第二次接力游戏《种树苗》:幼儿手拿树苗接力,跑到纸板前将树苗摆在纸板上,然后跑回队伍,下一个幼儿依次进行游戏。
第三次接力游戏《给树苗浇水》:幼儿手拿“花洒”(塑料瓶)跑到纸板前做浇水动作,然后跑回队伍,将塑料瓶传给下一个幼儿,依此反复。
(2)游戏规则。
——提示幼儿伸出右手接纸棒或塑料瓶,跑回队伍的幼儿要从队伍的左侧返回队伍的后面。
教师表扬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合作比较好的幼儿;和幼儿一起总结种树的要点,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参与种树活动,引导幼儿保护树木。
三、放松活动。
——请幼儿跟着音乐做放松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放松关节的方法,提醒幼儿擦汗换衣服。
活动应变
如果没时间制作小树苗,可以用纸筒或塑料瓶代替。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种植一种植物,鼓励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做好记录带回幼儿园分享。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树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2、音乐区:投放种子、树苗头饰和花洒图片,鼓励幼儿随乐表演儿歌《种树》。
3、科学区:种植一些植物(番薯、葱、豆、花等),观察发芽生长的过程,并做好记录。
环境创设
将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按生长过程的顺序贴在主题展示区。
随机教育
鼓励幼儿关心、爱护、观察所种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相关链接
儿歌:我们是一颗颗小种子,种在土里,浇浇水,晒晒太阳,慢慢地长大。越长越大,越长越高,长出一片片绿叶,变成一棵棵参天大树,刮大风下大雨,我们都不怕!
《种树》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归纳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3.掌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的道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串讲—诵读—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解题:
【作者】看注解,补充: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柳宗元的诗文俱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使得民不聊生。这就是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一]阅读文章,把握大意
〖步骤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把一个什么道理寄寓于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步骤2〗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①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②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③郭橐驼谈种树经验④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⑤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做传目的。
〖步骤3〗学生精读文章,找出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老师帮助指导翻译,最终完全理解内容并能熟练翻译全文。
[活动设计二]借助P119自读思考题,通过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方面的特色。
1.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明确:A.所带际遇——“争迎取养” B.技术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C.技艺高超——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
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也若子。”(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子。”(评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3.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明确:违背树木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4.“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明确:提出了“以子之道,移这官理”的建议。
5.郭橐驼是怎样评价评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明确:先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再铺陈,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6.简析文中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法?
明确: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本文中的对比,有叙述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议论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评价。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样写,将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除此而外,文章还有语句上的映衬呼应。
四、课堂小结: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的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完成练习三
《种树》教案13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做做中,了解种树的过程。
2、体验种树的成功感,养成爱护树木的习惯。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歌曲《种树歌》。
2.小树苗、小铲子、水壶、花盆、泥土。
活动过程:
导入--讨论--实践
(一)导入:播放课件。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一片大树林,我们上次讨论过种树有什么好处呀?
师:我们听听树林里的小熊和小兔子在说什么?
小熊:小兔,前天下大雨,我的屋子全被冲毁了,怎么你的家还好好的呢?
小兔: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先来看看我们俩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吧?(幼儿比较小熊和小兔子的房子:小兔子的房子后面有很多树木。)旁白:为什么有了树,房子就不会被吹毁呢?
幼儿:树的根能固着泥土,没有树,土壤就会被冲走的。
(二)讨论:
1.了解种树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1)我们一起帮小熊种树吧。种树需要什么呢?(幼儿说说。)
(2)师出示PPT,并小结:种树需要这些:铲子、洒水壶、泥土、树苗等等。
2.了解种树的步骤。
(1)你们知道怎么种树吗?(幼儿自由交流。)
(2)欣赏PPT:小兔子介绍种树的步骤。
①用铲子挖一个坑:模仿挖坑的姿势。(挖坑时,根据树苗的大小挖不同深度的坑。不要用力过大,提醒幼儿保持地面干净。)
②把树苗轻轻地放进坑里。
③盖上泥土和沙子。
④洒水:模仿水壶的样子帮小树苗洒水。(把泥土浸满水,然后把底盘的水倒掉。注意洒水时尽量不把地上弄湿。)
(3)小兔子介绍的正确的种树方法是怎么样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第三第四步分别做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种树顺序。并且边说边模仿种树的动作。)
3.排序游戏。播放课件,请幼儿根据种树的过程进行正确的排序。
4、音乐游戏:《种树歌》。播放歌曲《种树歌》,师幼表演种树。(可反复几遍。)
(三)实践: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帮小熊种树吧。(幼儿分四组,合作种小树苗,老师巡回指导。)
2.小树苗都站起来了。平时我们除了要给他们喝喝水,还要做点什么呢?(施肥、给他们晒晒太阳。)
3.师幼把小树苗放到阳台晒太阳。
活动反思: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似乎离我们生活很遥远。但是随着现在“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的提出,环境保护越来越为大众所重视,我们的幼儿受到了耳汝目染。“保护环境”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切实可行的一个倡议。《我们去种树》这一内容,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知道树木对环境的益处,了解粗浅的种植知识,感受大自然和环境的美好。
我们在活动前通过图片、视频,给孩子讲解了植树的好处,如:植树可以减少噪音,植树可以防风防沙,减少水土流失,可以控制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此外,树木还是自动的调温器,天然除尘器,氧气制造厂、细菌的消毒站等等,虽然孩子有的还不是很明白但是在他们的心理,已经知道了种树有很多的好处,我们在活动中加入了环保知识的拓展。通过我们植树节的这次活动,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我们已将“环保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
《种树》教案14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在自己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
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学生: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学生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学生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常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学生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种树》教案15
活动目标:
1、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知道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
2、体验用彩泥“种树”的快乐。
活动重点: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感知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
活动难点:学会尝试寻找排序规律: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三块大小不一的彩泥,画有小树的绿色卡纸(由小至大3张),吸管、剪刀、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请幼儿“乘坐”各种车辆(摩托车、电动车、轿车等)进入“高速公路”。
引导幼儿讨论:
怎样解决废气污染的问题,如何净化空气?
“新的高速公路造好了,我们乘车参观一下吧!”
2、请幼儿自制小树苗:
请幼儿将卡纸上的小树沿线剪下,并在后面贴上吸管。
请幼儿捏泥:
“种树需要泥土,我们先把泥捏好。”(将泥团圆)
请幼儿种树:
“一团泥上种一棵树,请注意:‘大泥上’种大树,‘小泥上’种小树。”
引发幼儿小组讨论:。
引导幼儿找出种得不合适的树,如最大的树种在小的泥块上。
“怎样种树才最合适?”
(可以将树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排序,在将泥团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规律进行排序,最后将树一一对应插上。)
请幼儿操作,并进行修正。
3、请幼儿参观种好“树”以后的“高速公路”:
引导幼儿乘坐不排废气的“车辆”,并互相检验。
引导幼儿观察“高速公路”上的绿化。
【《种树》教案】相关文章:
《种树》教案09-27
《种树》教案15篇01-25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09-01
《种树郭橐驼传》的教案04-14
种树的作文03-06
种树的日记04-29
一年级种树教案08-25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各种树》09-22
种树的过程作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