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理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从中体验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运用它正确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
2、难点:理解凑十法,且正确运用到9加几的运算中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6=10+8=10+5=10+9=10+7=10+4=
2、3+7+6=7+6+3=8+5+2=
3、10的组成及凑十得有关组成。
师:大家算得又对又快,你们怎样计算第2题的后面两道小题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先凑成十再跟另一个数计算。)
师:10是我们的好朋友,他能帮我们计算得又对又快。大家想跟它交朋友吗?好!我们这节课就叫他来帮大家解决9加几算式。板书:9加几
二、学习新课
1、感知凑“十”法
(1)出示妈妈买的水果图(9个苹果、3个桃)
师:昨天妈妈买了一些水果,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写出算式吧。
(2)引导学生探究算法:9+3等于几?请大家跟自己的同桌一起探究,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小木棒,摆一摆、想一想,再说说想法。)
师:你们真聪明,算式里没有10,也能创造出一个10来,帮我们更快的计算。
2、进一步感知凑“十”法
(1)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9页,自己学习例1。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并辅导学困生。看完后,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2)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9+5=7+9=
(学生操作并计算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总结: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计算9加几的算式?
三、找规律
口算:9+2=9+3=9+4=9+5=9+6=9+7=9+8=9+9=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答案的个位比算式中第二个数少的1到哪里去了?)
四、巩固练习
1、9+6=3+9=7+9=9+2=
2、明明用14元买食品,请大家帮她设计一个购买方案。
饺子5元一袋面包9元一袋牛奶7元一瓶
学生讨论购买计划:
(1)买一袋饺子和一袋面包,算式是:5+9=14
(2)买一瓶牛奶和一袋面包,算式是:7+9=16
(3)买一袋饺子和一瓶牛奶。
师:买一袋饺子和一瓶牛奶该花多少钱?怎样列式计算?
(让学生摆小木棒,思考计算方法,再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总结:10,这个朋友好不好?他不仅帮我们计算9加几的算式,还帮我们计算7加几的算式。他还能帮我们计算哪些算式呢?请大家课后再探究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劳动的手、美丽的手)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在对手形的描绘想象变化与添画过程中,让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3、在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画一幅较有创意的手形想象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设疑。
1、教师多媒体出示几种有代表性的手的图片,并请学生猜一猜这是谁的手。
2、教师设问:小朋友!你觉得手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3、设问二:你觉得什么样的手是最美丽的手,什么样的手是最神奇的手呢?
4、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由思考,大胆地进行猜想和回答。
二、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欣赏范图手形游戏
2、出示手形想象画挂图。
学生观察范图,并比较范图的差别,自由的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3、师:你能说说这些手形画中最喜欢的是哪一幅吗?哪一幅色彩最鲜艳,
4、哪一幅想象最丰富,哪一幅花纹最好看?
5、请几名同学上台,沾湿小手并在黑板上表达各种样子的`手,看谁表达的手最有趣。
6、学生上台大胆表现自己想表现的手形,并作大胆的联想。有认识手转入如何表现一双或者一只美丽并富有创意的手形画。
三、看示范讲步骤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业的全过程。
2、学生观看教师示范的过程,并根据教师的示范自由发言提问。
3、熟悉手形创意画的整个表现过程,形成印象。
四、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一年级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一年级数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课本62--63面。
教学目标:
1、加强“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训练。
2、使学生能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的摆设。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教室真漂亮,今天我们就一看、说说我们的教室。(板书:教室)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教室”。
2、放足时间让学生观察、同桌互相说说。
3、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人看到的说出来。
4、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里的摆设。
5、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家里的摆设,再同桌互相说说。
6、生发言说说自己家里物品的摆设。
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表达清楚。
三、练一练。
1、练习1。
生:自己指着文具盒说一说,再同桌互说、互评。
师:要求个别学生边指边说,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指得好、说得好。
2、画箭头,并说一说。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动手在书上画出路线。
生:把自己画的路线告诉大家。
师:引导画错的学生改正。
3、看图回答问题。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观察并说给同桌听听。
生:发言说说淘气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其他同学评一评说得好不好。
师:引导学生帮助说错的同学再次观察。
一年级数学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课题:练习十(2))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十5。
A、出示第5题图,数一数搭这样一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B、搭5个这样的长方体,是几个几?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怎样算?
C、学生列式计算,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6。
A、出示第6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3)练习十7。
A、出示第7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一辆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
B、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是几个几人,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
C、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十8。
A、出示第8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小军和小红、小明谁用的钱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军用的钱是小明的3倍,是3个5元;小红用的钱是小明的2倍,是2个5元;小明是1个5元;3个5元最多,所以小军用的钱最多。)
C、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练习十9。
A、出示第9题,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三、作业:
1、不计算,在○填上>、<、或=。
2、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3)小明做了3颗五角星,小新做的是小明的6倍,小刚做的是小明的4倍,他们谁做得多些?小新和小刚各做了多少颗?
一年级数学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4、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6+10=,10+7=
12-2=,14-10=,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0=
34-30=,34-4=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
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题。
(1)“相邻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写数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
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口算
48 -15= 91-3=
34-22= 23- 5=
56-34= 42-9=
47-27= 72-7=
2、交流:从每组中找一道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探究新知
师:看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
生2:小:亮比小东少跳几下?
生3: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
1、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
(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
2、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
4 0- 2 8 1 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个人试做。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算法:
(1)32-20=12,12-8=4;
(2)32-30=2,2+2=4;
(3)30-28=4,2+2=4;
(4)28+( )=32;
(5)用竖式计算。
2、完成课本第78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3、课本第79页“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一年级数学教案 8
教学内容:
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教具准备: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二、数数活动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设计:
一、自学、认识
游戏导入: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有一个规定:“要发言,先举手”。活动一:
想一想:你喜欢举哪只手?你写字、画画用哪只手?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举手游戏)老师说举哪只手,你们就举哪只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同学分不清左和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
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1:左眼和右眼
生2:左耳和右耳
生3:左脚和右脚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说出这么多。
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有慢到快,又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左眼、右眼。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相信接下来同学们的表现会更精彩。
二、参与实践
探究学习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
师过渡:小朋友,你们都爱吃水果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大家爱吃的水果,请小朋友呀,仔细观察这些水果,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件出示:“水果图片”(香蕉、桔子、西瓜、苹果、梨)
让学生独立思考:
1、图中有哪些水果?
生1:略
2、从左起,西瓜是第几个?
生:从左起,西瓜是第3个。
师:你回答的太好了,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
3、从右起,苹果是第几个?
生:从右起,苹果是第2个。
4、桔子的左边有什么水果?右边有什么水果?
生:桔子的.左边是香蕉,桔子的右边是西瓜。
师:你说的真棒,你们真聪明,那么老师说你们能摆一摆吗?
三、再认识,体验
动手摆
师:下面呀,把你们的卡片拿出来,根据老师的要求
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
要求:
1、先摆○
2、在○的左边摆△
3、在○的右边摆□
4、在□的右边摆☆
5、在△的左边摆◇◇△○□☆
让生根据要求在下面摆,师巡视,然后找生到展台摆。
同桌交流:在你们摆的图形中,从左起,第二个是什么?从右起,第三个是什么?
小组讨论:
生:从左起,第二个是△,第三个是○。
看一看,说一说
⑴同桌互相说一说:坐在你左边的是谁“坐在你的右边的是谁?
⑵指名说感悟左右的相对性
师:现在教师和学生都举起右手。
师问: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下面请大家观察一下,如果老师和你们一样面积大屏幕,那你们看老师和你们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
师说明:由于老师刚才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我们的右手刚好相反,也就是说,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板书),现在大家对左右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让我们在歌曲中在感悟下左右吧?(放音乐:健康歌,全体站立,让生唱并表演)
一年级数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20——+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
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一年级数学教案 13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寻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准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爷爷”、“奶奶”、“妈妈”、“我自己”。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这个习惯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们愿意做好孩子吗?
学生齐答:“愿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书包。
2、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天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基础训练、数学基础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每天上学的时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书本呢?
学生开始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整理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1)师:小精灵同学的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了?(老师将人物头像的图片,依次摆在实物投影仪上)哎呀,这么多客人呀!小精灵一边忙着给客人们倒茶,一边在开动小脑筋了,这么多客人可以分几类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灵是怎么给客人们分类的吗?请组长把一号信封里的`客人请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帽子,藏在二号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小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领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2)学生分类的结果有:按性别分;按是否少先队员分;按衣服的颜色分;按是否戴眼镜分……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时,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把分类的本领掌握得更好了!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书包谁整理呀?
(四)校外实践活动
同学们回到家里,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柜、衣柜整理好,然后请爸爸、妈妈参观,好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 14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E、14-10=4,4+1=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1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5)这些小鸟的卡片上的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十几减9),你发现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特点呢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同学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节课学习了几节课的内容,你们真是太棒了。可能有的小朋友还不能熟练的计算,让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中再多多练习,争取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教学反思: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一年级数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6+2=8
10-1=9
5+4=9
10-1-1=8
3+4+2=9
3+2=5
9-1=8
5+2+1=8
9-4=5
9-2-2=5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 16
教学内容
课本11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具准备
软件
教学重难点
掌握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歌谣
2.口算(计算机显示)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8+6=
3.计算机显示: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进位加法)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a.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b.学生独立试做5+7。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3:想7+5=12,所以5+7=12。(板书)
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生根据提示汇报:(师板书)
a.5加几有:5+6 5+7 5+8 5+9
b.4加几有:4+7 4+8 4+9
c.3加几有:3+8 3+9
d.2加几有:9+2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4.看书质疑。
5.做一做。
a.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
7+5= 9+5= 8+4=
5+7= 5+9= 4+8=
9+4= 8+3= 9+2=
4+9= 3+8= 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6.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一年级数学教案 17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 1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第二课时(P94-95)。
二、教学准备
光盘、统计图、卡片、挂图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及具有初步的统计知识,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喜欢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策略选择】
这节统计活动课主要是通过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做好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融为一体。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创设熟悉的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个星期四我们都要上“活动课”,喜欢上吗?老师这儿有一张图,我们向大家介绍“活动课”的一些情况。(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活动课”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共同探讨,学习新知。
师: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统计了什么吗: 在“红、黄、蓝、粉”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呢?请拿出卡片,把你喜欢的颜色写下来。(此时,光盘播放音乐)
师:大家都写好了吗?组长收集一下。看来,大家喜欢的各不相同,那小精灵想知道我们喜欢颜色的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看看同学怎么说的?(播放光盘中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是的画面)
师:新同学建议你们明白吗?我们准备开始记录了。请拿好纸和笔。(在教师报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来不及记录的'情况,教师要捉住这一契机,问:你们为什么来不及,你是怎么记得呢?有没有同学们记下来的?)
师:现在,我们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播放光盘:新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的画面,此时,小结:两方面同时进行:打钩,画○的方法都能又对又快地记录,)
师:为什么“正”字法,同学们认为是更好的方法呢?(播放光盘中教师重点介绍的“正”字法)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你们和同桌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比较适合你呢?(学生展开讨论)
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连续在光盘和真实的课堂中来回切换,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相对竞赛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问题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且光盘的回答也能最大限度上补充学生相对不足的答案)
师:现在,你们都选好了自已喜欢的统计方法吗?我们重新开始,来进行记录了。
(此时,学生经过了对比,自已亲身操作,都有了一定的统计知识的认知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投影出示:学生的统计结果)
师:如果,我们现在有“涂方格”的方式开表现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请打开书本第95页,看小精灵是怎样涂方格的?同桌交流一下。
师:(贴出挂图)谁来说说: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该怎样表示呢?(放手让学生讲述),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通过统计,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收获,看来,统计的作用可真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比如说,要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多少个同学过生日,就要用到它。(设计意图:通过数、看、比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从中真切体验统计的的操作过程与统计魅力,也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练习巩固,深化新知(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由课内的应用拓展到课外的实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年级数学教案 19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景教学法—举例说明—法发现法等教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个同学在拉手风琴,那么,除了1个同学,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 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
2、拨一拨。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今天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短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
分针长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案01-14
一年级数学教案02-24
一年级数学教案02-2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2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02-23
最新一年级数学教案02-2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1-2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29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