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案

时间:2023-01-31 11:05:09 教案 投诉 投稿

《画杨桃》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画杨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1

  原文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原因在于教师抓住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动感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精彩纷呈。其成功在于:

  一、关注生命灵性,把握生成资源

  “儿童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这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自己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将使学生生命的灵性淹没在教师的灌输之中。以上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十分珍视“生成”,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准确把握好生成的课堂资源,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而自己则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通过多元想象与文本产生共鸣,使他们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动。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独特的感受,严格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灵性将被彻底抹杀,课堂也将毫无生机可言。

  二、构建对话平台,呈现精彩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师生对话部分添加提示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然后补白省略,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到不能随意嘲笑别人,遇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画杨桃》教案2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画杨桃》的课例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精心设计的。通过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学生对话意识。

  课文介绍

  《画杨桃》一课记述了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学讥笑,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向读者传达了的是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特点。

  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再质疑,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交流、评价学生的画,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对话,使学生深刻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

  获取信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二、梳理问题

  板书存疑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会哈哈大笑,而老师不笑?

  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来看?

  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

  简单板书: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三、多项对话

  触发感悟

  (一)画

  1、我们带着问题也来画幅画,看看能不能通过作画、评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课文读懂了。

  2、小作者画杨桃,我们来画洒水壶,虽然东西不同,但一样能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课文。(拿出洒水壶放好)

  3、画之前,同学们先找找:书上那些句子能指导我们正确作画呢?

  学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亲的话和倒数第二段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齐读。)

  4、我们作画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廓。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时间五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以画的形式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二)评

  现在我们来评价几位同学的画,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有没有读懂课文。不过你在评价时得引用文中的话来判断他有没有理解。

  1、(出示一幅画)谁来评他的画?学生评价这位评价的同学是否正确。以判断他是否站到了作画者的位置上进行评价。引用书上的话。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看了看、走到、坐下来、审视。理解审视)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坐到我位置上的同学还笑我的画吗?那开始的哈哈大笑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老师没笑是因为(知道先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齐读这两句话。引导评画的同学坐到作画者的位置上去评价。

  (学生评价后,大家反馈)现在你知道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了吗?(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2、出示一幅和第一张角度不同的画

  她读懂课文了吗?指名说,能从书上找依据吗?

  学生交流: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上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你看到一样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表扬评价的同学观察仔细,会读书。

  采访作画者:你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准确?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自己画得很正确。

  表扬她和小作者一样自信认真。(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和第一幅画比较:同一把水壶,为什么他们画得这么不同?(学生自由说)黑板上的第二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3、展示一幅画走样的画

  指名评价,结合书上的话,说说他怎么画成这样?

  (没有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没有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想当然,画走了样。)

  顺势理解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画、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三)再读老师和父亲的话,明理

  父亲和老师的话,你在画画时做到了吗?指名读他们的话。(媒体出示)

  请你也来细细地读读他们的话,读着读着,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读后自由说。(做事要认真,细致,老老实实或者实事求是)

  你再找找父亲和老师说的话,哪些地方相似?(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板书:父亲的话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为什么他们的话这么相似?现在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这是画画的要求,他们有相似的经验。他们都希望我养成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

  四、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生活中,你看到过或着自己遇到过类似画杨桃的事吗?

  想一想,再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

  生生对话,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使得学习变得有趣,并且富有创造意味。

  2、集体交流,想说的自己站起来。最后再对所说的进行一番评价。

  a、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b、画蛇添足的故事。

  c、三个画师的故事:一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

  请画师画像。第一个美化了国王,画了健康的眼睛和腿,国王觉得在讽刺他,就杀了画师。

  [设计意图]

  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话的源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此时,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积累、情感和观念。

  3、同学们很会动脑筋,也很会联想,对课文也体会得真深刻,让我们再通过读,把我们的理解传递给每一个人。(齐读父亲和老师的话。)

  五、再次质疑

  拓展对话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还想对文中的父亲、老师、同学们和本文的小作者说写些

  什么呢?想和我们们班的老师、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表扬小作者画画认真,留心观察。向老师说说自己的观点,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六、作业:

  1、摘录对你启发很大的话。(或改编成座右铭)

  2、作业册。

  板书: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老师的话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画杨桃》教案3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一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一朵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引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不同)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一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二、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老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二组对三四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1: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组对一二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好,下一个。(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师:读给自己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杨桃角度五角星

  不同不同不同

《画杨桃》教案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像而像等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谁能把课题画杨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画杨桃。或我和同学们一起画杨桃。)

  二、晶词析句,逐层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⑴ 我今天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⑵ 我是怎样画的?

  ⑶ 我觉得画得怎样?画成了什么?

  先由差生或中等生逐题回答,再由一名好生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比较句子,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酌。

  (放幻灯)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注意重读的词。

  板书:认认真真看老老实实画

  2、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开始,同学和老师凶态度各是怎样?

  同学们:哈哈大笑(讥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导朗读同学们的话。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放幻灯)比较下面三个意思,审视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⑴ 注意地看。

  ⑵ 集中注意力看。

  ⑶ 看了看。

  (应选第二种,因为审视是一边看,一边进行比较,看得很认真)

  老师在审视杨桃时会想些什么?他觉得我的画画得怎样?

  板书:同学讥笑

  老师审视(满意)

  3、后来,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点名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有几次对话,老师的问话用____画出来,学生的答话用~~~~~画出来。(三次对话)

  4、理解第一次对话,并填表。

  结合老师同学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学生回答后,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同学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想当然地讥笑别人。)

  用严肃造句。

  板书:想当然严肃

  6、依照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可边填表,边讨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注意老师和同学在态度上的变化。

  老师:认真→严肃同学;讥笑(骄傲)→不好意思比较读: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7、幻灯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读段思考:

  ⑴ 这时老师的态度怎样?

  ⑵ 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 给这一段分层,哪层更重要些?

  理解老师要求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

  板书:实事求是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这是老师教育那些想当然发笑的同学,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做事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⑴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表面意思?(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含着意思?(实事求是的精神)

  ⑵ 教诲在文中指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在文中什么事可以体现出来?。老师的教诲将给我们什么启示?

  2、总结全文。

  3、学生质疑,老师予以指点,解答。

  四、课后习题3,读下边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选词填空:

  不像而像不要要

  ⑴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 )想当然,( )实事求是。

  ⑵ 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 )同学那样讥笑我,( )父亲那样要求我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⑶ 同学都讥笑我的画( )杨桃,( )五角星。

  2、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各说一句话。

  【教案述评】

  胡红卫老师是湖北省的市级教坛新秀,以上的《画杨桃》教案是她1997年参加我省黄冈市教坛新秀评选时的优秀教案。

  胡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科学、新颖,注重了语盲文字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神,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怎样做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教材理解深刻,把握正确。教师教学符合大纲要求,思想内容和语盲文字训练明确,文中重点词、句、段把握得好,训练形式多样,训练密度大,训练价值大,训练落实得好。

  3、教学思路清楚,教师能遵循阅读教学原理,根据文章的思路安排教学。她采取从课题人手,直奔重点,进行中心设疑(同学和老师对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理解重点词、句、段,在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过程中,注重联系,由表及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4、教学思想端正:

  教者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5、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注意从教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听、说、读、写髓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同时,注重了学法指导,教学注意朝着学生自能读书的方向努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板书设计独具匠心:

  教师在板书设计时抓住了文章内容的焦点,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不仅如此,胡老师的教学设计还符合本年级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画杨桃》教案5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后记:

《画杨桃》教案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2.根据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进行一次练笔。

  3.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德育渗透点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实物亲自去实践,二是同学之间讨论。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通过解决生词问题及初读课文。

  (二)在教师提示下自学,教师出示一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交流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难点、疑点。

  五、教具准备

  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实物杨桃及写有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的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杨桃有5条棱,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杨桃。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并学习本课的生词。

  (二)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

  内容:一是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二是通过理解生字新词。

  教诲教导、训导

  受用得到益处

  (三)教师注意强调的内容。

  教强调是阳平,悉是阴平,诲是去声,审、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应注意读准。肃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进行指导。

  (四)让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作者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从中我们还能懂得一个道理,继续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自由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是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4至6自然段

  默读第4至6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的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7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是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6.总结: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7.齐读倒数第12自然段并试背诵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第29课课后作业中的练笔。

  (二)教师导入。

  1.老题讲清练笔要求: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咱们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写一件事。

  2.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语句要连贯。

  (三)具体指导。

  1.让学生说出这次文章的内容及写作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写的事,让大家评一评,内容不限。

  3.确定内容之后,按照写作要求在课堂上写。

  4.最后读一读,议一议。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30课,读两遍课文,解释生词词义。

《画杨桃》教案7

  教材解读:

  《画杨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半晌”等词语。

  4、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学习任务: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者情况分析:

  小学三年级刚好是个过渡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自律性差。而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贯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杨桃,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让学生亲眼看见杨桃,明白“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是像五角星。这样教学,非常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劳逸结合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间。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分散。这时,教师就不要继续讲课,给予学生一定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动一动、说一说,既让孩子疲劳的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感知杨桃。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课件出示杨桃的图片。播放课件《画杨桃》的“视频欣赏”部分,引导学生描述,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理由:通过学习杨桃的`资料,让学生对杨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课件中范读课文部分,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 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理由: 播放配有悠扬的背景音乐的课文朗读,主要是帮助学生注意生字的发音以及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

  三、探究原因

  1.出示课件:

  父亲: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出示课件: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 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让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理由:我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及我画画的态度。“认认真 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四、研读同学们看到我的画之后的语言、态度

  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出示文中两段对话

  理由:朗读中促进理解,理解中深化朗读。

  读好同学说的话,第一部分

  (1)读出嘲笑、轻蔑的语气,第二部分读出难过、内疚、惭愧的语气。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2)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问题一样,学生的回答也一样。不一样是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嘲笑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理由:这个环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找出有关词句,感受同学们的内心变化。

  小结:相同的文字,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师追问:文中的两个“不像”意思一样吗?(第一个“不像”是嘲笑“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第二个“不像”是同学们坐到“我”的位置看了之后发现杨桃确实像五角星,觉得“我”画的是对的。同学们对“我”的画评价不一样。)

  五、抓老师的神情变化,体会老师的教育机智

  同学们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是怎样做的呢?读课文6——18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反馈:生读句子,师板书:坐下审视,轮流地看,和颜悦色地教育

  a.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审视”什么意思?(带着怀疑的态度,仔细地看,慎重地看。)

  从“审视”这个词,你猜猜此时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师为什么要审视杨桃呢?)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b.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要联系上下文。

  理由: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并不是语言说教,而是通过亲身体验 来教育学生,也为理解本文的中心埋下伏笔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师小结:这一看,同学们发现杨桃确实像个五角星。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这一看,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生齐读:“提起杨桃…………”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读读这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师评:是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C.第一句是批评同学的,第二句是鼓励、肯定我的做法。

  (2)第一句是批评教育同学的,第二句是肯定、支持我的做法。现在你就是老师,你能和颜悦色地对同学们说说这个道理吗?读出和颜悦色的语气。(语调柔和,表情笑眯眯,和蔼可亲。)

  (3)指导读。老师的教诲同样是语重心长的,谁能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先自己练一练,看看哪些地方应该重读,体会体会。a、抽读评价;b、男女同学分虽竞争赛读。

  (4)老师这样教育学生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理由: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理解文章的中心。学生通过自学,不仅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能力。在小组探究讨论、交流、辩解、练习、汇报的过程中,养成了勤于动手动脑,善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习惯。

  六、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理由:是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

  七、布置作业(讲故事)

  这堂美术课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收益不浅。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我”或同学或老师,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邻居或办公室的老师听。

  理由: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复述的过程中再次记忆全文。

  八、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的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理由:提炼本文主要观点

  九、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 是什么样 就画成什么样

  教诲“我” 认认真真看 老老实实画

  “老师” 相信自己的眼睛

  理由:方便学生记忆重点

《画杨桃》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画了杨桃,老师课前收集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

  你们看过画后发现了什么问题?(不一样:椭圆形、五角星)你的发现真了不起,为什么同一个杨桃同学画出来的却不一样呢?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学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课件5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轻读文中第二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很认真、一丝不苟)我画完了是怎样的心情?(高兴)

  (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师: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表现是怎样的?老师提问:为什么同学哈哈大笑?(有几个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是因为我画的根本不像杨桃了。他们是怎么笑我的?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

  出示: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学生比读(读出嘲笑、讥讽的语气)出示:“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课件6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同桌练读)

  师:你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同学们嘲笑我。

  师: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练读一下,谁愿意来读? 师:你愿意读谁的话?

  师:你想当老师,那谁愿意读同学的话 两学生分角色读。

  师:刚才的两位同学读得不错,我们再请两位同学练读一下,争取比他们读得更好,谁愿意?(再叫一组同学练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的表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老师变得严肃了。

  出示课件7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师:你从他们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这位同学不好意思。生乙:他很难过。

  生丙:说话有点结巴,支支吾吾的。

  师:说得真不错,看完以后,这位同学很惭愧,特别不好意思。谁能把这种不好意思读出来?

  叫一名学生和老师分角色读。(大屏幕同时出现两组对话)课件8 师:大家仔细比较一下这两次对话有什么不同? 生甲:标点符号不一样。

  生乙:第一次用了感叹号,第二次用的是省略号。

  师:对,两次的话都一样,但标点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我国的语言文字确实很了不起。

  师:大家仔细比较一下这两次对话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话中同学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的态度和他们一样吗?她是怎么做的?

  (四)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课件9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1)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看了看 走到 坐 审视 回 举起 问(说明老师是从我的角度观察事物的。)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

  (3)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5)“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2、理解“严肃”。

  当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听了同学们的回答,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师: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变得严肃了,他并没对同学们批评、指责,他又怎么做了?接着,他请觉得好笑的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的角度观察,让他们亲眼看到杨桃是否真的像五角星。

  3、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课件10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

  师:此时“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严肃变为和颜悦色了。

  “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和颜悦色:老师脸色非常和蔼。“和颜悦色”写出老师讲道理时以理服人的态度。)

  (一).出示老师的话

  课件11(1)读了这段话,你读懂得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a.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b.我从中懂得了画画要看到时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要实事求是。c.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2)、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二).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课件12

  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相似)。读老师的这段话当中,哪一句话与父亲说的话很相似,找一找?

  讨论,老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五、总结全文

  师:他们的话因为使作者懂得一个,课件13看问题更从不同角度看,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要尊重客观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画画是这样,做人、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正因为作者从小就牢记着父亲和老师的教导,实事求是地做事,实事求是地做人,后来才成了著名的作家。

  六、联系生活,想像拓展。课件14 同学们,“杨桃”**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

  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七、作业:课件15 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与朋友共同分享。

《画杨桃》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3、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让学生准确读出生字卡上的字。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三课《画杨桃》(板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我们来默读一下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让学生把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的读给同学们听来加深记忆。(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的读给同学们听?)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一段话。(请同学回答)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好读完这一段话同学谁来告诉老师,文中的“我”画画是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老老实实,认认真真)

  (3)那其它同学看到我的画什么要哈哈大笑呢?(因为他们觉得我画的杨桃不像杨桃,像个五角星)

  (4)那是我画错了吗?还是他们误会我了?好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这一部分,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哦!原来是他们误会我了,原来是我做的位置和他们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方向也不一样,我看到的明明就是个五角星,是不是?)

  (5)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首先我们来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1、“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肯定的语气(肯定不像 )2、“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钝。)(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结结巴巴地说))

  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审视”是指仔细地观察。

  2、老师为什么审视。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为了什么?(是因(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没有根据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3、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4、理解“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5、老师和颜悦色的说了什么?(请同学找出教师的话并讨论。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1、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

  3、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是想让我们设身处地,亲自去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拓展,让学生进入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板书:

  13、画杨桃

  我的画画态度——(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同学们见了我的画——(哈哈大笑 嘻嘻的笑声)老师的态度————(严肃——和颜悦色)课文蕴含的道理:

  1、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

  3、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画杨桃》教案10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画杨桃》教案1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画杨桃》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案13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画杨桃》教案14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理解老师的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情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板书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杨桃什么样?谁画杨桃,画的怎么样?...…)

  【让学生针对课题来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杨桃什么样呢,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谁还知道杨桃的其他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于查找资料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

  3、那么文中到底是谁在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生字词,你们预习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出示: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多种形式读,说说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从各个方面来掌握字词,把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渗透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之中】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4、过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我们的。下面我们来深入的读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我”画杨桃。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出什么?(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读

  2、为什么我能这样画画,结合上文来谈一谈。(引导学生学习父亲的话)

  3、我画的这样认真,自以为画的很准确,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映?(生说,读,表演,体会同学们嘲笑的态度)

  【借助朗读、表演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的人物中,更容易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老师的态度怎样呢,默读课文6--17自然段,找出老师动作的词语(看、走、坐、审视……)体会老师的态度与同学们的截然不同

  5、通过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读)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说的。(出示老师的话)

  (1)指名读,老师说了几句话。

  (2)再指名开火车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读读老师的话。

  (4)(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两人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5)再读老师的话,试着背下来。

  【理解老师的话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通过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其深刻含义。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

  7、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回去想想,找找,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将课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素材,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画杨桃》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①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画杨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 《画杨桃》教案】相关文章:

《画杨桃》的教案04-26

《画杨桃》教案04-30

《画杨桃》的教案(精选5篇)04-26

《画杨桃》教案(精选11篇)06-17

课文《画杨桃》教案范文05-06

小学课文《画杨桃》教案(精选5篇)04-26

《画杨桃》教案范文(通用13篇)07-07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04-22

《画杨桃》教学反思05-25

部编《画杨桃》教案(通用10篇)06-1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画杨桃》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画杨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1

  原文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原因在于教师抓住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动感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精彩纷呈。其成功在于:

  一、关注生命灵性,把握生成资源

  “儿童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这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自己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将使学生生命的灵性淹没在教师的灌输之中。以上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十分珍视“生成”,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准确把握好生成的课堂资源,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而自己则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通过多元想象与文本产生共鸣,使他们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动。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独特的感受,严格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灵性将被彻底抹杀,课堂也将毫无生机可言。

  二、构建对话平台,呈现精彩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师生对话部分添加提示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然后补白省略,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到不能随意嘲笑别人,遇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画杨桃》教案2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画杨桃》的课例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精心设计的。通过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学生对话意识。

  课文介绍

  《画杨桃》一课记述了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学讥笑,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向读者传达了的是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特点。

  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再质疑,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交流、评价学生的画,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对话,使学生深刻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

  获取信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二、梳理问题

  板书存疑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会哈哈大笑,而老师不笑?

  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来看?

  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

  简单板书: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三、多项对话

  触发感悟

  (一)画

  1、我们带着问题也来画幅画,看看能不能通过作画、评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课文读懂了。

  2、小作者画杨桃,我们来画洒水壶,虽然东西不同,但一样能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课文。(拿出洒水壶放好)

  3、画之前,同学们先找找:书上那些句子能指导我们正确作画呢?

  学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亲的话和倒数第二段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齐读。)

  4、我们作画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廓。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时间五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以画的形式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二)评

  现在我们来评价几位同学的画,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有没有读懂课文。不过你在评价时得引用文中的话来判断他有没有理解。

  1、(出示一幅画)谁来评他的画?学生评价这位评价的同学是否正确。以判断他是否站到了作画者的位置上进行评价。引用书上的话。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看了看、走到、坐下来、审视。理解审视)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坐到我位置上的同学还笑我的画吗?那开始的哈哈大笑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老师没笑是因为(知道先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齐读这两句话。引导评画的同学坐到作画者的位置上去评价。

  (学生评价后,大家反馈)现在你知道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了吗?(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2、出示一幅和第一张角度不同的画

  她读懂课文了吗?指名说,能从书上找依据吗?

  学生交流: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上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你看到一样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表扬评价的同学观察仔细,会读书。

  采访作画者:你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准确?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自己画得很正确。

  表扬她和小作者一样自信认真。(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和第一幅画比较:同一把水壶,为什么他们画得这么不同?(学生自由说)黑板上的第二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3、展示一幅画走样的画

  指名评价,结合书上的话,说说他怎么画成这样?

  (没有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没有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想当然,画走了样。)

  顺势理解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画、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三)再读老师和父亲的话,明理

  父亲和老师的话,你在画画时做到了吗?指名读他们的话。(媒体出示)

  请你也来细细地读读他们的话,读着读着,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读后自由说。(做事要认真,细致,老老实实或者实事求是)

  你再找找父亲和老师说的话,哪些地方相似?(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板书:父亲的话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为什么他们的话这么相似?现在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这是画画的要求,他们有相似的经验。他们都希望我养成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

  四、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生活中,你看到过或着自己遇到过类似画杨桃的事吗?

  想一想,再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

  生生对话,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使得学习变得有趣,并且富有创造意味。

  2、集体交流,想说的自己站起来。最后再对所说的进行一番评价。

  a、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b、画蛇添足的故事。

  c、三个画师的故事:一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

  请画师画像。第一个美化了国王,画了健康的眼睛和腿,国王觉得在讽刺他,就杀了画师。

  [设计意图]

  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话的源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此时,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积累、情感和观念。

  3、同学们很会动脑筋,也很会联想,对课文也体会得真深刻,让我们再通过读,把我们的理解传递给每一个人。(齐读父亲和老师的话。)

  五、再次质疑

  拓展对话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还想对文中的父亲、老师、同学们和本文的小作者说写些

  什么呢?想和我们们班的老师、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表扬小作者画画认真,留心观察。向老师说说自己的观点,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六、作业:

  1、摘录对你启发很大的话。(或改编成座右铭)

  2、作业册。

  板书: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老师的话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画杨桃》教案3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一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一朵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引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不同)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一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二、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老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二组对三四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1: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组对一二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好,下一个。(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师:读给自己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杨桃角度五角星

  不同不同不同

《画杨桃》教案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像而像等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谁能把课题画杨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画杨桃。或我和同学们一起画杨桃。)

  二、晶词析句,逐层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⑴ 我今天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⑵ 我是怎样画的?

  ⑶ 我觉得画得怎样?画成了什么?

  先由差生或中等生逐题回答,再由一名好生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比较句子,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酌。

  (放幻灯)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注意重读的词。

  板书:认认真真看老老实实画

  2、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开始,同学和老师凶态度各是怎样?

  同学们:哈哈大笑(讥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导朗读同学们的话。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放幻灯)比较下面三个意思,审视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⑴ 注意地看。

  ⑵ 集中注意力看。

  ⑶ 看了看。

  (应选第二种,因为审视是一边看,一边进行比较,看得很认真)

  老师在审视杨桃时会想些什么?他觉得我的画画得怎样?

  板书:同学讥笑

  老师审视(满意)

  3、后来,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点名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有几次对话,老师的问话用____画出来,学生的答话用~~~~~画出来。(三次对话)

  4、理解第一次对话,并填表。

  结合老师同学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学生回答后,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同学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想当然地讥笑别人。)

  用严肃造句。

  板书:想当然严肃

  6、依照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可边填表,边讨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注意老师和同学在态度上的变化。

  老师:认真→严肃同学;讥笑(骄傲)→不好意思比较读: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7、幻灯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读段思考:

  ⑴ 这时老师的态度怎样?

  ⑵ 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 给这一段分层,哪层更重要些?

  理解老师要求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

  板书:实事求是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这是老师教育那些想当然发笑的同学,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做事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⑴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表面意思?(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含着意思?(实事求是的精神)

  ⑵ 教诲在文中指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在文中什么事可以体现出来?。老师的教诲将给我们什么启示?

  2、总结全文。

  3、学生质疑,老师予以指点,解答。

  四、课后习题3,读下边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选词填空:

  不像而像不要要

  ⑴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 )想当然,( )实事求是。

  ⑵ 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 )同学那样讥笑我,( )父亲那样要求我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⑶ 同学都讥笑我的画( )杨桃,( )五角星。

  2、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各说一句话。

  【教案述评】

  胡红卫老师是湖北省的市级教坛新秀,以上的《画杨桃》教案是她1997年参加我省黄冈市教坛新秀评选时的优秀教案。

  胡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科学、新颖,注重了语盲文字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神,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怎样做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教材理解深刻,把握正确。教师教学符合大纲要求,思想内容和语盲文字训练明确,文中重点词、句、段把握得好,训练形式多样,训练密度大,训练价值大,训练落实得好。

  3、教学思路清楚,教师能遵循阅读教学原理,根据文章的思路安排教学。她采取从课题人手,直奔重点,进行中心设疑(同学和老师对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理解重点词、句、段,在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过程中,注重联系,由表及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4、教学思想端正:

  教者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5、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注意从教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听、说、读、写髓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同时,注重了学法指导,教学注意朝着学生自能读书的方向努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板书设计独具匠心:

  教师在板书设计时抓住了文章内容的焦点,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不仅如此,胡老师的教学设计还符合本年级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画杨桃》教案5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后记:

《画杨桃》教案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2.根据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进行一次练笔。

  3.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德育渗透点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实物亲自去实践,二是同学之间讨论。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通过解决生词问题及初读课文。

  (二)在教师提示下自学,教师出示一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交流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难点、疑点。

  五、教具准备

  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实物杨桃及写有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的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杨桃有5条棱,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杨桃。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并学习本课的生词。

  (二)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

  内容:一是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二是通过理解生字新词。

  教诲教导、训导

  受用得到益处

  (三)教师注意强调的内容。

  教强调是阳平,悉是阴平,诲是去声,审、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应注意读准。肃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进行指导。

  (四)让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作者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从中我们还能懂得一个道理,继续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自由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是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4至6自然段

  默读第4至6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的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7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是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6.总结: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7.齐读倒数第12自然段并试背诵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第29课课后作业中的练笔。

  (二)教师导入。

  1.老题讲清练笔要求: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咱们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写一件事。

  2.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语句要连贯。

  (三)具体指导。

  1.让学生说出这次文章的内容及写作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写的事,让大家评一评,内容不限。

  3.确定内容之后,按照写作要求在课堂上写。

  4.最后读一读,议一议。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30课,读两遍课文,解释生词词义。

《画杨桃》教案7

  教材解读:

  《画杨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半晌”等词语。

  4、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学习任务: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者情况分析:

  小学三年级刚好是个过渡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自律性差。而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贯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杨桃,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让学生亲眼看见杨桃,明白“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是像五角星。这样教学,非常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劳逸结合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间。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分散。这时,教师就不要继续讲课,给予学生一定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动一动、说一说,既让孩子疲劳的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感知杨桃。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课件出示杨桃的图片。播放课件《画杨桃》的“视频欣赏”部分,引导学生描述,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理由:通过学习杨桃的`资料,让学生对杨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课件中范读课文部分,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 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理由: 播放配有悠扬的背景音乐的课文朗读,主要是帮助学生注意生字的发音以及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

  三、探究原因

  1.出示课件:

  父亲: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出示课件: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 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让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理由:我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及我画画的态度。“认认真 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四、研读同学们看到我的画之后的语言、态度

  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出示文中两段对话

  理由:朗读中促进理解,理解中深化朗读。

  读好同学说的话,第一部分

  (1)读出嘲笑、轻蔑的语气,第二部分读出难过、内疚、惭愧的语气。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2)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问题一样,学生的回答也一样。不一样是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嘲笑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理由:这个环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找出有关词句,感受同学们的内心变化。

  小结:相同的文字,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师追问:文中的两个“不像”意思一样吗?(第一个“不像”是嘲笑“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第二个“不像”是同学们坐到“我”的位置看了之后发现杨桃确实像五角星,觉得“我”画的是对的。同学们对“我”的画评价不一样。)

  五、抓老师的神情变化,体会老师的教育机智

  同学们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是怎样做的呢?读课文6——18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反馈:生读句子,师板书:坐下审视,轮流地看,和颜悦色地教育

  a.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审视”什么意思?(带着怀疑的态度,仔细地看,慎重地看。)

  从“审视”这个词,你猜猜此时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师为什么要审视杨桃呢?)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b.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要联系上下文。

  理由: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并不是语言说教,而是通过亲身体验 来教育学生,也为理解本文的中心埋下伏笔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师小结:这一看,同学们发现杨桃确实像个五角星。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这一看,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生齐读:“提起杨桃…………”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读读这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师评:是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C.第一句是批评同学的,第二句是鼓励、肯定我的做法。

  (2)第一句是批评教育同学的,第二句是肯定、支持我的做法。现在你就是老师,你能和颜悦色地对同学们说说这个道理吗?读出和颜悦色的语气。(语调柔和,表情笑眯眯,和蔼可亲。)

  (3)指导读。老师的教诲同样是语重心长的,谁能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先自己练一练,看看哪些地方应该重读,体会体会。a、抽读评价;b、男女同学分虽竞争赛读。

  (4)老师这样教育学生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理由: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理解文章的中心。学生通过自学,不仅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能力。在小组探究讨论、交流、辩解、练习、汇报的过程中,养成了勤于动手动脑,善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习惯。

  六、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理由:是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

  七、布置作业(讲故事)

  这堂美术课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收益不浅。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我”或同学或老师,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邻居或办公室的老师听。

  理由: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复述的过程中再次记忆全文。

  八、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的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理由:提炼本文主要观点

  九、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 是什么样 就画成什么样

  教诲“我” 认认真真看 老老实实画

  “老师” 相信自己的眼睛

  理由:方便学生记忆重点

《画杨桃》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画了杨桃,老师课前收集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

  你们看过画后发现了什么问题?(不一样:椭圆形、五角星)你的发现真了不起,为什么同一个杨桃同学画出来的却不一样呢?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学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课件5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轻读文中第二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很认真、一丝不苟)我画完了是怎样的心情?(高兴)

  (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师: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表现是怎样的?老师提问:为什么同学哈哈大笑?(有几个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是因为我画的根本不像杨桃了。他们是怎么笑我的?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

  出示: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学生比读(读出嘲笑、讥讽的语气)出示:“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课件6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同桌练读)

  师:你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同学们嘲笑我。

  师: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练读一下,谁愿意来读? 师:你愿意读谁的话?

  师:你想当老师,那谁愿意读同学的话 两学生分角色读。

  师:刚才的两位同学读得不错,我们再请两位同学练读一下,争取比他们读得更好,谁愿意?(再叫一组同学练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的表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老师变得严肃了。

  出示课件7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师:你从他们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这位同学不好意思。生乙:他很难过。

  生丙:说话有点结巴,支支吾吾的。

  师:说得真不错,看完以后,这位同学很惭愧,特别不好意思。谁能把这种不好意思读出来?

  叫一名学生和老师分角色读。(大屏幕同时出现两组对话)课件8 师:大家仔细比较一下这两次对话有什么不同? 生甲:标点符号不一样。

  生乙:第一次用了感叹号,第二次用的是省略号。

  师:对,两次的话都一样,但标点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我国的语言文字确实很了不起。

  师:大家仔细比较一下这两次对话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话中同学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的态度和他们一样吗?她是怎么做的?

  (四)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课件9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1)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看了看 走到 坐 审视 回 举起 问(说明老师是从我的角度观察事物的。)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

  (3)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5)“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2、理解“严肃”。

  当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听了同学们的回答,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师: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变得严肃了,他并没对同学们批评、指责,他又怎么做了?接着,他请觉得好笑的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的角度观察,让他们亲眼看到杨桃是否真的像五角星。

  3、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课件10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

  师:此时“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严肃变为和颜悦色了。

  “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和颜悦色:老师脸色非常和蔼。“和颜悦色”写出老师讲道理时以理服人的态度。)

  (一).出示老师的话

  课件11(1)读了这段话,你读懂得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a.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b.我从中懂得了画画要看到时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要实事求是。c.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2)、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二).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课件12

  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相似)。读老师的这段话当中,哪一句话与父亲说的话很相似,找一找?

  讨论,老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五、总结全文

  师:他们的话因为使作者懂得一个,课件13看问题更从不同角度看,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要尊重客观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画画是这样,做人、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正因为作者从小就牢记着父亲和老师的教导,实事求是地做事,实事求是地做人,后来才成了著名的作家。

  六、联系生活,想像拓展。课件14 同学们,“杨桃”**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

  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七、作业:课件15 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与朋友共同分享。

《画杨桃》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3、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让学生准确读出生字卡上的字。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三课《画杨桃》(板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我们来默读一下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让学生把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的读给同学们听来加深记忆。(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的读给同学们听?)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一段话。(请同学回答)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好读完这一段话同学谁来告诉老师,文中的“我”画画是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老老实实,认认真真)

  (3)那其它同学看到我的画什么要哈哈大笑呢?(因为他们觉得我画的杨桃不像杨桃,像个五角星)

  (4)那是我画错了吗?还是他们误会我了?好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这一部分,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哦!原来是他们误会我了,原来是我做的位置和他们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方向也不一样,我看到的明明就是个五角星,是不是?)

  (5)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首先我们来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1、“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肯定的语气(肯定不像 )2、“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钝。)(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结结巴巴地说))

  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审视”是指仔细地观察。

  2、老师为什么审视。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为了什么?(是因(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没有根据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3、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4、理解“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5、老师和颜悦色的说了什么?(请同学找出教师的话并讨论。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1、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

  3、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是想让我们设身处地,亲自去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拓展,让学生进入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板书:

  13、画杨桃

  我的画画态度——(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同学们见了我的画——(哈哈大笑 嘻嘻的笑声)老师的态度————(严肃——和颜悦色)课文蕴含的道理:

  1、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

  3、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画杨桃》教案10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画杨桃》教案1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画杨桃》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案13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画杨桃》教案14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理解老师的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情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板书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杨桃什么样?谁画杨桃,画的怎么样?...…)

  【让学生针对课题来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杨桃什么样呢,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谁还知道杨桃的其他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于查找资料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

  3、那么文中到底是谁在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生字词,你们预习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出示: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多种形式读,说说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从各个方面来掌握字词,把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渗透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之中】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4、过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我们的。下面我们来深入的读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我”画杨桃。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出什么?(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读

  2、为什么我能这样画画,结合上文来谈一谈。(引导学生学习父亲的话)

  3、我画的这样认真,自以为画的很准确,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映?(生说,读,表演,体会同学们嘲笑的态度)

  【借助朗读、表演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的人物中,更容易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老师的态度怎样呢,默读课文6--17自然段,找出老师动作的词语(看、走、坐、审视……)体会老师的态度与同学们的截然不同

  5、通过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读)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说的。(出示老师的话)

  (1)指名读,老师说了几句话。

  (2)再指名开火车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读读老师的话。

  (4)(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两人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5)再读老师的话,试着背下来。

  【理解老师的话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通过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其深刻含义。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

  7、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回去想想,找找,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将课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素材,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画杨桃》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①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