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桥》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小作者童年快乐的生活。
3、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4、加强默读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小作者童年快乐的生活。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教学用具:
图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师: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有一个小朋友给水下这座桥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影子桥。
(板书课题:影子桥)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一边闭目静听,一边想象画面。
看到了什么?
2、多有趣的影子桥啊!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受。
1、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用嘴读给你的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同学根据生字的形、义相互提问
五、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把生字带入课文,默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同学交流自己了解的内容。
六、指导书写
1、交流哪些字比较难写。
2、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写好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他的家乡到影子桥那里看看吧!
二、细致阅读课文,感受文章含义。
1、默读课文,你喜欢哪?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喜欢的内容有重点地解决以下问题。并有重点的指导朗读。
1)风儿吹来,水面好像,起了好多好多皱纹。
2)拓展想象:石拱桥为什么老待在这呢?书上的小朋友说“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大家想一想,石拱桥还可能是在干什么呢?
3)鱼儿在桥下做什么?拓展想象:鱼儿还会在桥下做什么?换词: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
4)别人来钓鱼,我是怎样做的,我为什么这样做?换词:只要有人来钓鱼,我就大声吆喝。
三、结合自己的感受,美读课文。
多么迷人的影子桥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自由地朗读一遍。
四、拓展练习:
白天的影子桥多美啊!可是书中的小朋友不知道,夜晚的影子桥更美了。同学们闭上眼睛,让心飞到那儿去看一看吧。(同时播放音乐)
师轻声描述:夜晚,周围多么安静啊!青蛙在呱呱叫,小虫子在草丛里低声唱歌。月亮也慢慢的升上了天空。看到了吗?
学生根据想象自由描述。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可以将自己想象的夜色中的影子桥描写下来,或画下来。
3、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桥》教案2
学情分析
容县绣江桥建于1971年,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且过桥的重车及超载车辆不断增多,经广西交通科学研究所检查鉴定其为四类危桥,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容县人民政府决定于近期对绣江大桥进行拆除重建。对绣江桥的拆除重建,大家常会讨论:“大桥什么时候开始封路了?”“什么时候炸大桥了?”在幼儿园里,大班的孩子,不时有几个聚在一起说着悄悄话:我爸爸带我去绣江桥照相了,爸爸说大桥要被炸了。是呀,到时没桥就不能去不了绣江公园玩了。我妈妈说要建一座新桥呢。”听着他们的话,我想何不趁此机会,结合“我们的城市”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对家乡的大桥有个充分的认识呢?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充分地了解家乡的桥,还可以加深他们对家乡新桥的修建及改变家乡新貌的认识,从而使他们进一步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还可以进一步满足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表现的需要。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综合教育活动“容县的绣江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容县绣江桥及其发展历程。
2.让幼儿用绘画、搭积木、折叠等表现方法大胆设计新绣江大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把搜集到的相关绣江桥及其他桥的资料、图片陈列在“美丽的大桥”展示区,以供大家共同欣赏和认识。
2.“容县绣江桥”课件,其中有从不同角度、在不同时间拍摄的若干绣江桥的相片,绘画纸、彩色笔、蜡笔、积木,各种类型的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等。
经验准备:幼儿通过不同途经了解绣江大桥的发展历程(向爷爷奶奶打听,请爸爸妈妈查资料、找图片、相片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驼背公公力量大,永远停在江河上,,汽车行人身上过,承载东西永不停”。
幼:是大桥。
师:对,是桥。我们容县有什么大桥呢?
幼:容县绣江大桥。
分析:猜谜语这种有趣的活动始终是大班孩子喜爱的活动。教师用这种形式引入课题,显得自然而富有情趣,幼儿容易接受,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了。
2.认识容县绣江桥
(1)引导幼儿欣赏绣江桥
教师演示“家乡的绣江桥”课件,让幼儿欣赏、说说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的绣江桥,并用句式“我眼里绣江桥最美的地方是×××!”“我最喜欢绣江桥的×××!”表达出来。
师:小朋友看了有关容县绣江桥的这些美丽的图片,说说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你最喜欢大桥的哪里?
幼:我觉得晚上的绣江大桥最美,桥上有很多灯在闪。
幼:我喜欢下雨时的绣江桥,雾蒙蒙的。
幼:我觉得在楼上看绣江桥最美,许多的车和人都在动,变来变去的像是在变魔术。
幼:我最喜欢绣江桥的几个大桥洞,它像是水里的几个大门。
幼:我喜欢绣江桥的栏杆,它不仅有美丽的花纹,而且能保护我们不掉到河里。
分析:大班孩子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环节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求异思维。
(2)说说绣江桥的用途
师:大家都觉得容县的绣江桥很美,它有什么用途呢?
幼:它可以让车从江上通过。
幼:我去姑姑家时要从绣江桥上过。
幼:我姐姐在都峤中学读书,她要过绣江桥去学校。
幼:我爸爸上班要过绣江桥,他在公路局上班。
幼:我想去绣江公园玩也要过桥。
师:(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绣江桥是连接容县县城河南、河北两区的唯一通道。载人拉货的汽车要通过大桥,叔叔阿姨要过桥去上班,哥哥姐姐要过桥去学习,小朋友还可以过桥到绣江公园玩儿等。
(3)说说现在为什么要把绣江桥炸掉
师:听说绣江桥要被炸掉了,谁知道是为什么呀?
幼:我爸爸说绣江桥不能过重车了。
幼:我看见绣江桥的栏杆有的断了,是用木头挡住的。
幼:我爷爷说绣江桥老了,没力气了。
幼:我爸爸说绣江桥是危桥,再用会有危险。
师:绣江桥是我们容县绣江河上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从1971年建成使用,已经为我们服务了30多年。因为用的时间久了,桥梁结构有些部位就会出现损坏,再继续使用就会有危险。它现在老了,要休息了,我们会不会忘记它呀?
幼:不会。
师:对,我们要像想念老朋友一样想念它!
分析:在(2)(3)环节中,教师通过有层次: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观察、比较、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概括性的回答,使幼儿了解到绣江桥对容县交通的重要作用及拆除重建的必要性。
3.设计我心中的新的绣江桥
(1)引导幼儿讨论绣江大桥拆除后,怎么办?
师:绣江桥炸掉后,我们的绣江河上就没有桥了,该怎么办呢?
幼:没有桥,去绣江公园玩就要走很远了。
幼:在河上建一座新桥。
幼:我爸爸说新建的绣江桥比旧的桥更大、更漂亮。
(2)让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见到的各种桥,并说说希望新的绣江桥是什么样的?它和旧的绣江桥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引导幼儿从桥的`结构、材料、用途、外形来描述)
师:小朋友,新绣江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大桥?
幼:我希望新的绣江桥上有更多漂亮的灯。
幼:我希望新的绣江桥可以过更多的车和人。
幼:我在老家的小河上见过小木桥。
幼:石头做的桥才结实,我们的新的绣江桥不能用木头做。
幼:我和妈妈去旅游时见过高架桥,很长的。
幼:南宁有立交桥,弯弯曲曲的。
幼:我们的书上有拱桥,很漂亮。我希望新的绣江桥也有大大的拱门。
师:(小结)小朋友见过和认识的桥真多,梁老师也知道一些桥,它们是梁桥、斜拉桥、悬索桥、组合体系桥等。相信我们容县新建成的绣江桥一定会是一座结实、美观又宽阔的大桥。
分析:孩子们在活动前已有了相应的经验准备。在此环节中,幼儿学习积极性高、情绪饱满、发言热烈,引导幼儿将自己想象中的新的绣江桥是什么样子的表达出来,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新绣江大桥
(1)幼儿自主选择绘画、搭积木、折叠等形式把自己心中的新的绣江大桥表现出来。
分析:在设计材料的运用方面,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给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创作既有自己的独立构思与操作,又有合作与配合。教师尊重幼儿的意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幼儿活动的主体性,使幼儿在活动中轻松自由,心情愉快,获得情感和创作欲望的双重满足。
(2)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设计的作品展现给同伴,并通过与同伴互相交流、欣赏作品,分享容县新绣江大桥重建的美好梦想,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分析:教师通过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及共同评议作品,给予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自我评价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5.活动延伸
(1)教师将幼儿创作的作品拍下来,通过课件展示给家长、其他班级的教师和幼儿,并请幼儿对其作品进行介绍。
(2)发动家长经常与孩子共同搜集新绣江桥建造的相关信息和新闻,并及时和孩子交流。常带孩子去看新绣江桥建造的进度,让他们亲身感受一座大桥从第一天的建设到架通南北两岸的喜悦心情。
(3)在班级语言区设置“家乡新桥,大家关注”版块,把老师、家长、幼儿搜集、反馈的有关新绣江大桥建造的相关信息、图片等及时展示出来,共同分享并感受建桥过程和建好后的快乐心情。
分析:该活动的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能紧紧围绕目标进行,重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体现了教师良好的教学目标意识。
《桥》教案3
一、设计意图:
纸是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和十分熟悉的,在孩子眼中纸是一种平凡而又好玩的东西。生活中他们喜欢在纸上写写画画,喜欢拿着纸折成、拼成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每当孩子用纸创造出自己的"杰作"总是欢呼雀跃。因此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利用一张普通的纸造出一座不平凡而且坚固的纸桥,从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实验去解决问题,培养幼儿凡事动手试一试的思维方式,在不断的动手尝试中体验实践的意义,让幼儿了解创造发明并不神秘。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尝试,发现同一个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它的承受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变。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愿望,并能与同伴合作分享自己成功的体验。
三、活动资源准备:
1、广告纸若干、易啦罐做成的"小国王"若干、椅子、积木若干。
2、电脑课件故事《纸桥》
四、活动过程:
1、利用课件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与兴趣。
师:小朋友你想去童话王国吗?好,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童话王国,看看童话王国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一边看一边动脑筋想问题。
2、幼儿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
(1)师:"小朋友你们想当建筑师帮助纸国王用一张纸造一座坚固的纸桥吗?瞧,纸国王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宝宝,你们能把这一张纸宝宝变形,让它变成一坐可以让国王站上去的纸桥吗?
(2)师:"小朋友真聪明你们把纸宝宝变成波浪型的纸桥,国王就可以站桥上了,真棒!
3、在幼儿已经了解把纸变形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了解,一张纸改变了形状它所承受的力也不同了。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并向同伴说说自己成功的桥是怎样做成的,可以做成怎样的纸桥。
(1)师:"小朋友,真棒做了这么多的纸桥,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的纸桥是怎样做的'?
(2)师:"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你的新发现吗?(纸改变了形状后它承受的力也改变了)(3)师:"小朋友,你们真棒帮国王造了一座坚固的纸桥,国王可高兴了,可是他说波浪型的纸桥不好走,走起来很难受,还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帮帮他,让波浪形的桥面可以平整一点,好走一点,你们谁想到了好办法?在桥面上在放些什么?(放多一张纸)4、游戏体验,师幼合作利用纸桥的原理造一座"快乐桥"。
(1)师:"瞧,现在国王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桥,去看看美丽的世界了。"(2)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工程师用纸宝宝为我们造一座快乐大桥,你们可以去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帮忙。"
《桥》教案4
教材分析
语文综合性活动《说不尽的桥》所处的单元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而《说不尽的桥》正是在学习这些文章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桥的知识和桥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情分析
综合活动课,是语文与其他领域知识的有机综合,那么,如何让学生“活动”起来呢?据此,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基本模式。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素材库优势,让学生自己去检索、去分析、去概括、去推理,从而找到桥的各种知识。同时,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让学生认识了解了桥的分类、风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了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科学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能够自主体验以桥为代表的建筑物中的文化内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增强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丰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我根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桥的知识和桥的文化两大块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怎样利用网络环境搜集资料,然后用不同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并获得对桥的感性与理性的全面认识作为本课的难点。
《桥》教案5
活动意图:
5—6岁的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开始有了较稳定的态度和情感。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仍然是零碎、粗浅的。以幼儿生活附近的桥为主题与幼儿共同关注桥的演变。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作用……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对家乡桥的具体印象,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桥的演变。家乡桥在城市中的大概分布位置。
2、学习记录、统计,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萌发幼儿亲近家乡,喜爱家乡的情感。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寻找熟悉的家乡桥在城市地图上的大概位置(通过教学辅助课件和教师引导完成)。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通过收集我家附近的桥。了解自己熟悉的桥座落在城市的具体位置。
2、能力准备:具备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心理准备:乐群、乐学。
4、材料准备:
①桥的谜语课件
桥的演变课件
有代表性的桥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课件
②画桥、做桥材料
③统计表、家乡桥梁图片、自绘城市地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桥"的谜语课件引入主题
谜面:驼背公公,力大无穷,驼的什么?车水马龙!幼儿猜谜底。
二、闭眼快速画"桥"(粉笔画)了解自己头脑里储存的桥的印象。
三、讲述"桥的演变"故事"课件演示"
师: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没有桥。被风吹倒的大树正好横搭在河两岸,人们从上面走过去很方便,这就成了最早的桥。接着人们试着用藤条、木板来做桥,于是有了悬在河上的吊桥。人们还试着用石头垒成桥洞,石头被挤成桥洞很牢固,这就成了石拱桥。后来人们又试着在河面上立桥墩铺石板搭桥,于是在很宽的河面上也能搭桥了。现在人们已经会造各式各样的桥啦。有联结交通要道的石桥、铁桥、钢索桥;有缓解交通的立交桥、人行天桥;有休闲娱乐的风雨桥、凉亭桥、吊桥。
四、讨论家乡的桥
师:我们家乡恩施也有各式各样的桥
问题一:你知道我们恩施有哪些桥?你最熟悉的是哪座桥?你家附近有什么桥?
问题二:寻找熟悉的典型的桥的位置。先找幼儿园附近桥的位置,再找幼儿最熟悉的桥在城市地图中的.具体位置。猜测自己不熟悉的桥可能在城市的什么位置。课件一一验证,并通过把自己熟悉的桥贴到城市地图相应的位置,记录、提升幼儿对家乡桥的整体认识。
问题三:分小组统计"自己最喜欢的家乡桥",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五、谈话"家乡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结家乡是中国健康旅游基地。家乡山高、水好、神奇美丽,为了给来恩施旅游的人带来方便我们还会新建、改建许多桥。
六、一起动手做桥吧!
途径:
①用身体搭桥
②用画纸设计桥
③选择材料搭桥
活动反思:
《家乡的桥》是四(上)第六单元的课文,是一篇怀乡之作。作者通过描写家乡小桥的造型、名称和桥所带来的乐趣这三方面表达对故乡江南的热爱和怀念。课文的最大特点是:文字优美、意境悠远。在设计教学时,我以课文为载体,既抓重点词的教学,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去感受江南水乡的那份意境,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那份情怀,让学生得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欣赏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然后点出本文作者的家乡就在江南,他离开家乡一别几十年,可他乡音无改、相思不断。家乡的人,家乡的情,家乡的景,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尤其是那家乡的桥更使他念念不忘。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江南、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在学习第一个赏读内容“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时,学生感受到过户桥和单拱桥的造型。我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单拱桥上,看图理解句中的“缀”字;看图指导朗读“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这句话,一开始学生很难读出感觉,我适时出示图片点拨,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应读得轻些,读出夜的宁静和谐。学到这里,学生也顿生疑问:作者说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却只介绍了两座桥,这是为什么?原来作者用了“抓典型”的写法,这是我适时告诉大家这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为下文的读写结合做准备。
在学习第二个赏读内容家乡的桥名称充满情趣时,通过出示王维的《归嵩山作》,让学生理解“撷取”的意思;通过出示篆隶楷草四种字体,让学生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的含义,欣赏不同的桥名字体,感受中华书法的美妙,并积累一些描写字体美的词语;通过引读震龙桥的故事,让学生聆听了桥的故事。一座桥一个桥名,一个桥名一种字体,一个桥名一个故事。学生走进了文本,内化了课文语言,真是入情入境。
第三个赏读内容:家乡的桥使人充满乐趣。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其他之乐,并用上“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可以 还可以 。”的句式说话,以课文为载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上课时我也尝试了“读写结合”,家乡的桥是作者带着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而写出来的,学完课文请学生也带着同样的情感写写上海母亲河上的桥,并出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桥的图片,如:外白渡桥、豫园九曲桥、南浦大桥、卢浦大桥等,并要求大家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也许是铺垫不够,大家交流时发言并不积极,我想或许给予提示:用上“上海母亲河上的桥造型千姿百态。”这个句式效果会更好些。
小百科: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 (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 (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 (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 (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
《桥》教案6
一、说教材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该作品胜利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爆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同学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布置的: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同学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1、教师准备“表示山洪爆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同学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和令自身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四、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同学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同学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同学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同学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同学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在同学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五、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三步完成:
(一)、探究三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探究问题
1: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语文教学中环境烘托到位,有助于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开课时我就将环境作为突破口,让生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课件:
整节课就围绕洪水的凶猛拉开了帷幕。接着我引导同学抓住“像泼、像倒”“势不可当”等词,感受雨水的凶猛和洪水的可怕,领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 在同学感悟的基础上,观看山洪爆发的课件,再次感受局面的紧张。《播放课件》接下来我指导同学在个人读透的基础上,进行排读,即先由一个组齐读,然后两个组齐读,最后全班齐读,形成一种越来越强的气势,读出洪水的势不可挡,读出形式的危急。然后,引导同学从读书联系到生活实际,体悟洪水到来时人们的害怕,教师设计问题:假如你也是其中一员,此时你是什么感受?村民和你一样,也是惊慌失措。从而为下面反衬出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埋下伏笔。这局部主要通过读来烘托气氛,孕伏情感。
2、探究问题
2: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从容镇定:
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在书上勾画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进行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⑴交流感动之一: 老支书的第一次壮举: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教师设计问题: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为引起同学的共鸣,我范读7、8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让同学考虑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将危险的进一步迫近、人们的恐慌与老汉的表示对比起来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迫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⑵交流感动之二:出示课件: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为什么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对照读描写环境的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⑶交流感动之三: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通过读和联系上下文让同学悟出: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括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身的无私胸怀。这时,老汉的高尚精神进一步得到升华。也为下一环节的写话练习和理解题目“桥”的含义作了铺垫。
在学习三次感动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为了鼓励同学读出人物的情感,教师评价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同学的读得较好的地方,教师可以分别给予“你命令的语气读出了老汉的镇定”,“你能把老汉读成一头豹子”,“你读出了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等评价。
3、探究问题
3:感悟环境局面描写与表示人物品格的联系:
本文要歌颂的人物是老支书,为什么作者却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洪水、木桥、村民?这是作者将环境局面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怎样让同学掌握呢?我采用抓住两个对比来突破:第一抓环境的险恶与老汉的冷静形成的对比,第二抓群众的慌乱与老汉的镇定形成的对比,从而反衬出老汉顶天立地的人格。
(二)、揭示课文悬念,深化文本感悟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引读,同学接读最后一局部。让同学悟出这样结尾的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的奇妙之处。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同学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只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身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至此,顺利突破了课文的难点,老汉的高大形象也跃然纸上。让同学“情动而词发”,带着感动,带着敬佩,带着深切的怀念,写几句为老支书祭奠的话,既深化了老汉的精神,也丰富了同学的情感。
3、出示课件录音(<好大一棵树)歌曲)。
师:老汉走了,他用自身瘦弱的身躯搭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给了村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身,他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的一名杰出代表,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4、出示抗洪图片。
师:洪水无情,人间有爱,看,千千万万老支书一样的人又站了起来……
(三)、小结表达特点,阅读拓展延伸
1、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⑴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⑵设置悬念。
⑶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⑷语言简短。
《课程规范》要求同学要在阅读中揣测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所以,让同学学习一些表达上的特点,也是第三学段的小朋友所必需掌握的。
2、语文学习是课内长骨,课外长肉,因此我设计了拓展阅读的环节:推荐的文章有《丰碑》、《“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个降落伞包》等。课后的拓展阅读能让同学总结这类课文的特点,更好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同学以课文为起点,进行辐射阅读,把书读厚。
六、说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 老汉 村民
(势不可当) (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惊慌失措)
《桥》教案7
邬老师执教的《家乡的桥》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高度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丰富的文学底蕴、热情似火的教学风格无疑为本节课绵上添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放的教学氛围大语文教学观为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索提供了学习场所。
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内涵,以“开发旅游项目”为经线,以读书体会为纬线设计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必然涉及到为旅游景点设置语;开发哪些具体项目等。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机联系,体现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同时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童话般的江南。用自己的热情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2、教学语言严谨、严密、优美。
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学生入情入境,情动而辞发。使学生仿佛到了梦幻般的江南水乡,调动了学生全身的感触器官。如指导学生朗读‘夜是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情境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开始学生很难读出感觉。教师适时点拨:夜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夜的宁静、和谐。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出应读得轻些。达到这样的效果后,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向深处挖掘再挖掘:假如是你撑条小船,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激起千层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使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充分想象,充分议论的基础上,读出夜的如梦如幻。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肯定也有很大的激励性,使得课堂氛围良好、讨论激励、师生关系融洽。
值得探讨的地方:最后一个环节的小组交流,由于邬老师在事先没有将导游词如何设计交待清楚,使得学生很难理会。另外让还没轮到的学生在台上等待无疑增加他们不必要的紧张。台下学生也因为不知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而显得无事可做。
《桥》教案8
一、教学内容:
《象鼻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选学课文,本课主要讲了两只大象热心地为小动物们搭桥,从而感动小动物们齐心合力修建一座新桥的故事。这故事告诉大家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学会合作。
二、教学目标及设计说明:
1、学习《象鼻桥》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看图想象,小组合作搭建新桥,从而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以学生心理活动为基础,它包括以知识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和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情感心理过程。教学中应使两者互相促进、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设计恰当的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总体设计意图:
我国目前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缺少与年龄相近、地位平等的小同伴进行交往的实际锻炼,他们往往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也缺乏关心别人的习惯。另外,由于独生子女很容易成为家庭生活中双亲长辈关注的中心,得到双亲的过度关心与过分期望,使他们滋长依赖性,缺乏独立性,养成任性、自私的坏毛病,因此,到了学校,同学之间不懂得互相谦让,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常常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引导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从而具备团队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成长和发展。因此,在《象鼻桥》一课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于是,大家齐心合力修建了一座新桥。”这句话,指导学生想象、小组合作模似搭桥,使学生在想象中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并在实践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图说话,导入课题出示文中插图
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a、两头大象用他们的长鼻子搭起了一座“象鼻桥”。 b、小动物们从象鼻桥上高兴地走过。)
相机揭示课题:象鼻桥
(二)、看图学文,体会大象的热心图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心情怎样?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
是啊,小动物们也很喜欢大象,它们被大象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他们齐心合力修建了一座新桥。那么这座桥是怎么修建的呢?
(三)、小组合作,模拟搭桥
哪些动物参加了修桥?它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小组合作用积木来搭建新桥,并留心注意搭建的过程。
指导想象:建成的新桥是怎样的?它给小动物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四)、代表发言,展示合作成果1、选小组中的一名代表,上台介绍本组合作搭桥的经过。 2、评议:哪个小组说得好?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四、教学实录:案例:
活动一:看图学文,体会大象的热心师:你喜欢图中的大象吗?为什么?
生:大象不怕累,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真勇敢!生:大象用自己的长鼻子为小动物们搭桥,真热心!
生:小动物们从大象身上走过,小动物们很高兴,大象也高兴,我喜欢大象!生:小动物们你等我修,我等你修,它们太小气了,跟大象比差远了,我就喜欢大象!师:是啊,老师也喜欢大象,因为他们热心助人。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就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生:我也喜欢小动物们,它们走在“象鼻桥”上时,把脚步放得轻轻的,它们心中就有大象嘛。
师:说得好,只要心中有爱心,也会得到别人的关爱。
师:大象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小动物们,于是它们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准备共同修建一座新桥,再也不能让大象累着了。(观察是学生认识生活获取感性认识的途径,也是学生思考分析的前提,更是学生想象的基础。本环节教师从细微处入手,抓住图中动物的一举一动、文中的一词一句,图文结合,再加上学生的想象,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爱心的重要性。)活动二:小组合作,体会小动物们的齐心合力
小动物们很感谢大象,它们把共同修建的新桥取名为“象鼻桥”,那么这座新桥是怎样修建起来的呢?
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自己想象成小动物,共同修建新桥(搭积木)。并比一比,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完成的又快又好?
2、教师提出要求:在搭新桥(积木)时,要注意观察,大家是怎么合作的,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3、小组汇报
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搭桥经过说一说,并用一两句话对自己小组的成员作个评价。
一小组:我们组的小朋友最能干。我们分工明确,一个负责搭桥,一个负责递积木,另外两个帮忙固定桥身,这样,我们很快就把桥搭好了,而且既美观又牢固。(教师带头鼓起了掌)
二小组:一开始我们都抢着去搭桥,结果还没搭到一半就倒塌了,于是我们重新进行了分工,终于把桥搭成功了。我们也很不错啊。(教师赞许地点点头)
三小组: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没能把桥搭成,主要是大家心不齐,力没往一处使,都自个管自个的。要是还有机会,我们相信不会输的。(教师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们)4、教师小结:完成每件工作都需要每个人的合作,只要大家学会合作,团结起来,就能很容易克服困难,就能完美地把工作做好。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都学会合作吧!(教师的小结既为本次活动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为学生提供一个反馈和巩固的机会,指出了活动的深层意义。)延伸
谁能来赞一赞这座新桥?(引导学生从桥的作用、桥的外观、桥的修建者等多方面来称赞)(巧妙地选取了恰当的活动方式,借助搭积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小组活动后的集体汇报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拓展了活动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
五、教学反思:
在这篇童话教学中,以独生子女任性、自私、依赖性强、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等普遍现象作为心理辅导的切入口,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观察、评论、实践、感悟等一系列方法,不仅让他们学会合作,也让他们初步懂得了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自私的道理。本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
课堂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还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杜威的“做中学、学中做”,陶行知的“教与做合一”都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道理的行为实践。本堂课就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结合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实践,来发现,有助于儿童感悟其中的道理。活动结果不仅使学生认识了自己,也使学生全面正视和认识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为增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谓收到了一石二鸟的功效。 2、恰当进行心理辅导。针对班中独生子女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的实际情况,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时,有意识地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小朋友认识大象的热心,并从“脚步放得轻轻的”一词体会小动物们对大象的关爱。通过小组合作、汇报情况、评价组员等活动,抓住契机让小朋友们完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3、竞争合作提高心理素质
当竞争是在能力相当的各组之间进行,既要求合作,又要求竞争。所有的学生都感到自己有成功或失败的可能,从而被引起去尝试的动机,参与到竞争活动中去,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活动实践、锤炼,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在活动中合作,学生有自主的选择权利,激发其创造性,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促使其自我实现;在合作小组中,学生间扬长避短,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在竞争中,让他们自我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以竞争为形式,以合作为过程,最终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增强优等生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使困难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加强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立足于语文课堂,挖掘教材中的心理辅导因素,科学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帮助学生自我宣泄,自我发展。让他们的心灵滋养在他们喜爱的语文课堂中,使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成为净化学生心灵的摇篮。
《桥》教案9
设计意图:
锦溪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具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随处可见各种不同的桥型。本次活动我利用锦溪最有特点的桥,来让幼儿当一名小小的工程师,为锦溪再添五彩的新桥。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更能感受家乡锦溪的美。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桥的构造,并用卷筒纸的芯进行桥洞的印画。
2.对印画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
1.卷筒纸芯人手一个
2.颜料盒、抹布每桌一份
3.画有小河的操作纸人手一张
经验:初步了解十眼桥。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孩子们,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呀?(锦溪)
2.师:我们锦溪呀,有很多很多的桥,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二、介绍锦溪的桥,引导幼儿感知桥洞的特征。
1. 出示图片,引导观察。
师:看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桥么,?(十眼桥)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十眼桥)因为呀,它有十个桥洞。
2.介绍桥的基本特征。
师:什么是桥洞呢?桥上可以走人的地方,叫做桥面;下面有空的地方,叫做桥洞,是用来支撑住桥的。
3.引导幼儿观察桥洞的形状。
师:看看,十眼桥的桥洞和它水中的倒影组成了形状?(组成了长方形)有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桥洞,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出师天水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桥洞。
师:这座桥呀,叫做天水桥,它的桥洞是什么形状的呢?(半圆形的)那它和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什么形状?(圆形的)
三、示范讲解,幼儿观察。
1.引出印画桥。
师:锦溪有什么多的桥,今天呀,老师也想请小朋友们来做小小工程师,一起多建几座桥。
2.出示操作材料图片。
师:看看,我们要用到什么呢?(卷筒纸芯、颜料、操作纸)。
3.示范操作。
师:我们先拿住卷筒纸芯的上半部分,然后在颜料盒里按一按,在旁边靠一靠,然后在水面上,按下去。连着多按几个。然后手脏了,用旁边的毛巾擦一擦。
4.引导幼儿集体徒手学一学操作方法。
四、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1.发放操作材料。
2.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师: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造了这么多好看的桥,我们的家乡更美丽了。造了桥很累的,我们一起回教室休息去吧。
活动反思:
《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后,我们将继续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家庭资源,同时也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家园的互动,使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桥》教案10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故事。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
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感受人物的情怀。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3、启发想象,理解人物的内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人物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
【学习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领会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自主学习】
1、本文写了一位面对____________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__________ ,把死的危险留给_____________ ,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桥。赞扬了老支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崇高精神。
2、这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洪水,这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桥,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村民。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的第7~23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用“﹏﹏”划出来,读一读,体会老支书的高尚品质。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汉。
(提示:抓住描写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并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可以通过人物对比、朗读、表演、联系生活实际等体会人物品质)
2、本篇课文给我们呈现了一位感人至深的党员形象——老汉。默读课文,与同伴交流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看谁的发现多)
如:(1)、课文为什么先写老汉从人群中揪小伙子,再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推小伙子上了桥,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文中在描写大雨和洪水时,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①像泼。像倒。②她来祭奠两个人。③她丈夫和她儿子?这些语段都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爷爷,我们想您!》、《老支书,慢走!》、《挥泪送别老支书!》、《我们永远纪念您!》、《洪水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桥》教案11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
3、提高学生言语表达、拓展思维、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桥文化及其内涵,激发爱桥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活动重点: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活动难点:训练学生拓展思维、写作能力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茅以升曾这样风趣地说过: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人类在发展的几千年历史中,创造了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这种板凳。这些板凳,不仅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更主要的是在这几千年里,它自身也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桥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领略这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中外名桥。
二、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赏桥:欣赏有名的桥的图片(多媒体显示)
第二环节:知识桥
看了这么多世界各地、风情万种的桥,肯定让大家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吧。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一个紧张、激烈的问答环节,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桥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问题就是一座雄伟的大桥知识桥,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看哪一些同学回答得最多、最完整,在本节课结束后,他就率先过桥,就是这次竞赛的冠军,当然,我们希望每个同学能顺利渡过这座桥。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第一题。(多媒体显示问题及答案)
读题1: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为哪些? 明确:梁桥、吊桥、浮桥,拱桥、立交桥等。
读题2:建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 明确:钢铁、水泥、木材、石头
读题3:我国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是哪座桥?
明确:赵州桥
师:能说出它的所在地吗?
明确:河北赵县。
读题4: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石桥是哪座桥?这个题稍有难度,不过如果仔细看书了,也是可以很快找到的。
明确: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
读题5:吊桥首创于哪个国家? A,俄罗斯;B,希腊;C,罗马;D,中国。
明确:中国
读题6:国内第一座钢箱梁悬索桥是哪座桥?没有人知道吗?提示一下?它在广东,而且就在东莞。
明确:虎门大桥!现在大家应该记住这座桥,它可是我们的骄傲!
读题7:下面哪几座桥是架在珠江上的?A,人民桥; B,放生桥;C,华南大桥;D,莲花桥;E,吊桥;F,广州大桥;G,商桥;H,海珠桥。这是一道多选题,多选、漏选都不正确。
明确:人民桥,华南大桥,广州大桥,海珠桥。
读题8: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这幅对联与哪座桥有关?A,泸定桥;B,四元桥;C,虎门大桥;D,金门大桥
明确:泸定桥!
师:到现在呢,我们有关桥的知识问答就结束了,同学们就积极踊跃,很不错。不管是刚才回答最多、最准确的同学,还是没有机会回答的同学,都不要有什么想法,后面还需加油。
师:在紧张激烈问答之后,让我们轻松一下。咱们一起来朗诵一首优美的诗《再别康桥》
(多媒体显示)
第二环节:桥话,话桥
(一)有关桥的故事
桥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走过、见过、听闻过许多桥。很多桥都被赋予了美丽的传说故事与浪漫色彩。如杭州西湖的断桥,就因为有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面经久不衰;又如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鹊桥,妇孺皆知。你们还知道哪些桥名的由来和关于桥的故事传说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下你们所知道的桥,以及有关这座桥的故事。
(本环节学生讲述,师适当的点评)
(二)有关桥的诗句、俗语、成语、谚语、谜语
师:原来大家知道这么多有关桥的故事,让老师也大开眼界,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面还挺广的。的确,自古以来,桥有着丰富的文化,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写桥的优美诗句,无论古时,或是今日,这些诗词都有非凡的魅力。同学们对于含桥的诗、词或俗语、成语一定也有一些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更多?
1、诗句 2、俗语、谚语 3、成语 4、谜语
(本环节学生讲述,师适当的点评)
第三环节:喻桥
桥是平凡普通的,但它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不光是有关它的诗句、成语、俗语,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桥,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它在我们的心中是些什么样的桥呢? 就像班干部,他们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又如电话,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下面让我们以这样的句式,展开联想:
______________是一座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1)友谊是一座桥,连接着同学的心。(2)书本是一座桥,带着我走向知识宝藏的大门。
(3)自信是一座桥,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4)知识是一座桥,搭造出我们的成才之路
(本环节让学生思考,并动笔写)
第四环节:理想之桥
同学们的想象能力都不错,发现了这么多生活中起着沟通作用的桥。关于喻桥的这个环节到这里就暂时结束了,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要搭建属于自己的理想之桥呢?比如说:在与父母和老师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与朋友同学之间搭建交心的桥梁;盼望大陆人民与港澳同胞交往的桥梁大家想想,你想搭建怎样的桥梁呢?好了,大家都说得很好,或贴近自己的生活,或抒发自己的理想。不管怎样,老师都希望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搭建起属于你明日能自己心中的桥梁。
小结:最后我们来看一个趣味问题,轻松轻松。这个题目很简单,同学们可以在我读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举手回答,看看谁的思维够敏捷!
趣味题:一个农民伯伯卖完粮食回家,挑着两只空箩筐经过一条只能容一个人走的小桥。当他走到桥中间时,一个小学生迎面走来,他想让小学生先过,就反身要退下桥去,不料又一个小女孩在他身后走来。他正在进退两难时,突然想出一个办法,谁也不用让谁,三个人同时经过了小桥。你知道这个农民伯伯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明确:让两个小孩分别坐在空箩筐中,然后那个老伯旋转180度,就可以了。
到22世纪,月球将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在地球与月球间要修筑空间轨道,设计成螺旋折叠式,不阻碍空中日常航行,便于宇宙飞船通行,方便人们走亲访友和到月球旅行。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领略了无数名桥风采,包括有形的桥和无形的桥,十几年后,或许我们同学设计的桥梁,将入围世界名桥画廊。就让我们一起去跨越时代的桥梁,去构架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再读《再别康桥》)
《桥》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叠次数越多越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放置方法、改变桥面形状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活动难点:探索不同形状的桥面与桥的承重力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PPT、纸盒若干、AM纸人手一张、雪花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幼儿回答完后,集体观看PPT,教师小结: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都很牢固,可以行走,可以跑车。那今天大家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座小桥?老师介绍材料,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做桥墩,纸用来做桥面。做好后这座桥必须能够放一个雪花片玩具在上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提问:你们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刚才大家做的纸桥都很成功,接下来你们要在桥上放三个雪花片,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放上?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老师:刚才经过大家的`努力,做出的纸桥都能够放三个雪花片,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谁做的纸桥上面放的雪花片最多?(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自己想办法,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雪花片)。操作结束后,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做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雪花片?
3、教师小结:“当纸弯曲(折叠)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折叠)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也就越大了,纸桥也就越牢固。
4、给每名幼儿发一张新的纸,用弯曲折叠的方法重新做一座牢固的纸桥,让幼儿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5、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变牢固的?(瓦、折叠扇、瓦楞纸等等)。教师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桥》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在进行部分环节时孩子的反应和效果不是很好,比如:刚开始带领孩子观看各种桥的图片时,我没有向孩子介绍桥的基本结构,导致部分幼儿在操作时不知道桥墩应如何摆放。在幼儿操作前没跟幼儿讲明白雪花片应放的位置,导致很多幼儿将雪花片放在桥墩上。在学生制作纸桥的过程中,我注意有效的巡视。对于学生们所做的纸桥形状不去干预,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部分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幼儿给予引导。当孩子们第一次全部完成了纸桥作品后,我及时、大面积的表扬,让幼儿在课的开始阶段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桥》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学生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3、自学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学生自由识记字形,并说说有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老师指导“肆、奠”字的书写。
⑶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洪水 老汉 村民”等词。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播放洪水视频,感受洪水的可怕。)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⑴默读,找句子画线。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⑵朗读,体会。
⑶汇报交流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
⑷ 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③ 学生模仿说句子。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⑴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⑵学生自由发言。
⑶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后请学生板书从文中找到的关键词。)
课件出示: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用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5、小结: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下节课再学。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洪水录象,再现危急情势。
二、再读再悟,体会英雄人格
1.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同样请学生将描写老汉与村民不同表现的关键词板书出来。)
老汉 村民
站、不说话 惊慌、你拥我挤
像一座山 疯了、乱哄哄、跌跌撞撞
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
5.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质。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结合山的画面,感受山的特征。(高大、雄伟、稳、有安全感……)
(2)抓住“乱哄哄”一词,想象当时情景.
(3)对比在山洪暴发时老汉与村民的表现,感受老汉的威严、冷静。体会“他像一座山”这个比喻的丰富内涵。体会老汉的临危不惧,在山洪暴发时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起重要作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
(2)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感受老汉的威严与冷静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引导学生找出体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的词。(突然、冲、揪)
(2)引导体会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与上句话进行对比,发现老汉的“矛盾”之举,体会老汉的父爱如山。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引导学生把 “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次深情地朗诵14-2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2)想象: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7.评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我们的话来说说这位老汉,他做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个 的人。(让学生自由说,如:他第一个来到桥边,却没有只顾自己逃生,他是个先人后己的人。)
8.老师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三、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洪水退后……
【设计意图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此环节是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也要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四、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回顾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过渡:这篇文章感人至深,除了内容感人这方面的原因外,其实跟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看看谁的发现多。
2.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老师总结归纳。
⑴ 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⑵ 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 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能较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写作。】
六、再读课题,探究深意
1.文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老汉)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
2.学生自由发言。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如:“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主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七、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写一篇读后感或写写你所知道的像老汉一样的人。
【设计意图:文章感人至深,学生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动,让他们拿起笔来写写,这种情感的熏陶会更长久。】
《桥》教案14
教学目标:
1.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难点:作者描写美景、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
1.生齐读课题。
2.师:从课题来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师:从这个“那”字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用极度喜爱、赞美的语气再次读课题。
感情强烈点,再读一次!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初游周庄。
2.交流汇报:日暮时分,作者来到周庄,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2到4自然段。
1.开书自由读课文,再游周庄,想象画面,感受周庄的美景。
2.指导交流、说话:你刚才游览了周庄的`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东西最可爱,最想跟别人说一说?
3.找出文章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地方,读一读,体会其含义。
如:
(1)桥啊桥,你是多么沉稳,任风起云涌,天翻地覆;你是多么坚韧,任流年似水,沧海桑田。桥,你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
“沉稳”、“坚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桥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如果说桥成就了周庄的美,那么,河升华了这种美。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四、学习课文第5到8自然段。
1.学习过渡句:“如果说周庄的白天是属于游人的,那么夜呢,便属于这桥,这水,这屋子。”
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师:夜色中的周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夜便属于这桥,这水,这屋子?
2.学生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哪些句子写出了夜色中周庄的美?用“﹏”划出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周庄的喜爱?
3.交流汇报,结合汇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1)①当太阳从黑黑的屋顶上沉下去,天变得昏暗时,在河上滑行了一天的船就像归巢的鸟儿一样,密密地挤在一起,或在桥洞下,或在小树边,互相依偎着,躺在静静的河上入睡了。
②河水不再是墨绿色,而是漆黑的了,就像一块极平滑的大理石,给人以冰凉的感觉。
③于是,你的面前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世界,一个在水边,一个在水里。
④桥,不再是静静的、兽脊样的了。它在河水的倒映下,在灯光的合作下“动”了起来。桥上的每一块石砖,每一条缝隙,每一级石阶,都呈现出不同的韵律。
(2)人散尽了,灯笼却还亮着,像慈祥的老母那样,用柔和的光。抚摸着那桥,当那河,那船……
4.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五、全文。
1.说一说,学这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桥》教案15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已经具有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协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而把文章各局部内容连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渗透学法指导。
二、设计理念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泞、湍、妄”等13个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3、用自身喜欢的记号画出并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4、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5、培养对红军敬重的情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飞”、“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六、教学时间
计划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置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
2、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
3、小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
(起因)(经过)(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需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5、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
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
(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从哪几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点标出重点字词。
2、指名读出三个方面:(水)大渡河水流湍急,(岸)两岸高山峻岭,(桥)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3、根据以上意思,说一说对“天险”的理解。
4、课文用了一个成语形容天险大渡河,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一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点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习描写“抢时间”(飞)局部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飞”一样的夺下泸定桥?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体现了飞兵急奔?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读给你的同桌听。
2、理解“关键”的意思。
(1)指名读“时间……关键”这段话说说自身的看法。
3、默读课文,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①困②……标出;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①克②……标出。
4、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组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出标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5、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
6、应该怎样读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7、师生朗读竞赛。
点评:让学生充沛地自身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
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没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经验感知。)
2、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读。
(1)这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画出具体描写大渡河天险的语句。
(2)指名说出三方面:水、桥、岸。读出具体语句。男生读出描写水的句子,水色—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水声—震耳欲聋;水势—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女生读描写桥的句子;分角色读描写两岸和敌人的语句。
[点评:学习用声音、形态、颜色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假如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红军夺桥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
4、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段的层次:桥险、水急、两岸敌人凶。这样写出了红军夺桥非常困难。连敌人也说“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表示了敌人的什么心态?(敌人非常疯狂,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了翅膀才干飞过去。)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
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中想像交流,感受真切、自然。
品读“夺”。(6~7)自然段
师:红军战士怎样夺桥?
1、将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出来,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
2、出示填空,体会动词的用法。
(1)读课文填空。
(2)用换词比较法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格斗)。
点评: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3、范读,学生评议。
4、对照插图用自身的话复述6、7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将本课的优美词句抄在摘录本上。
2、仔细观察插图,选一两位英雄写下来,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点评:在读、摘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味理解重点词句的用法,并将其变为自身的话写下来,体现了读写结合。
八、案例点评
1、扣题眼,找重点,整体掌握。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2-26
奇妙的桥教案03-30
大班桥教案03-31
象鼻桥教案03-29
《象鼻桥》教案03-29
美丽的桥教案03-17
桥教案模板08-24
桥的优秀教案08-26
《友谊桥》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