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案

时间:2023-02-11 16:06:07 教案 投诉 投稿

《论语》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教案15篇

《论语》教案1

  笔者曾多次执教《论语》十则 ,先前由于思想未认识到这个层面上来,也就是采用“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这节课“忽悠”过去了。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我对我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认为联系生活不够。如何联系生活呢?笔者结合自己提出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进行了再思考。我发现,我过去在处理文本的时候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对《论语》中话语产生的背景缺少关注。二是联系生活的方式不对。如果运用语文交际场的观点,我就应该让学生、教师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在这个特定的场中进行语用交际!如何做呢?选文的第十则刚好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于是,我大胆地实施了我的设想。没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种教学,将传统的逐句析文义、师生的机械分析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对文本之象的个性解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对《十则》中每则的个性化修改和创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这种设计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教学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这节课结束后,我无比兴奋。一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二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修改和再创造,这使得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师与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教的成份明显比传统式少多了,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当然,这种策略并不是适用于对每篇文言文的教学,这又反映出 “场复原”式联系生活法的局限性。可针对《十则》而言,这种方法又是最恰当不过的。但这种教学是不是又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呢?没有超过吧,我想。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中心发言人发言时,常出现 “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要知道,小组讨论的成果应是小组所有成员一起探究的.结晶,怎么能让中心发言人一个人独享呢!但对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虽然是经典,但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东西,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更注重文言基础的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可以肯定:一是教得比较扎实,学生对一些基础的文言知识掌握得较好;二是《论语十则》只是《论语》这部大书的几页,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拓展学生对这部经典的认识;三是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来教学,学生容易上手掌握,有助于增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有教学内容有些面面俱到,学生对课文的翻译掌握得不好,没有在规定课时内按排学生背诵课文。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感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无奈,面对一些很好的文字,却不能用更加自由的方式来传达。在古代难懂的文字和现代充满活力的学生之间,我们的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变成一座美丽坚固的桥梁?

《论语》教案2

  一、教学要点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二、课前预习内容

  ㈠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é) 诲(huì) 裘(qíu) 敝(bì) 肱(gōng) 少(shào)者怀之

  智者乐(yaò)山 ,仁者乐(yaò)水 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 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

  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E.重点虚词:

  主要是“于”、“而”、“之”、“且”,请学生针对原文,选择例句自己归纳其用法。

  ㈡学生根据注释,依此翻译节选各则,并思考每一则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检查学生预习内容。

  (三)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四)文本内容讲析;

  1.“学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读解】: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孔子认为好学,要学业精通,就必须勤奋。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样。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要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嫁?)美女(帅哥?)买房买车”。

  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但这并不是说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我们并不是要把两方面对立起来,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而烦恼。

  2.“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读解】: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长”篇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归依我。”(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归依)

  解读:本章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4.“雍也”篇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读解】: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后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5.“述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读解】: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6.“颜渊”篇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抑制自己,履行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仁。实行仁,全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读解】: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该说,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7.“季氏”篇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依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读解】: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凭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应该说,孔子说这些的出发点,还是“礼”的规范。这则对我们今天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此环节教学预设说明:翻译可以交给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然后对于各则语录所反映的思想,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形成师生探讨互动的课堂气氛!)

  (五)学习《论语》意义。

  1.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尽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研究的对象,今年就有许多国家兴办了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宣扬国学,宣扬儒家文化,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逐渐兴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确是靠了边,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了解多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重提国学教育,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过了解,我们一定有所收获。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几则你最喜爱的论语。

  2.抄写熟记词语并翻译全文。

  3.预习《老子五章》。

《论语》教案3

  教学目标:

  1.熟练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2.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传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五、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抄写、识记字词。

  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后五段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

  ①见贤思齐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学习”

  ②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论语》教案4

  【教学目标】

  围绕“乐”,解读孔子的快乐之道,从中获得些许人生的感悟、心灵的快乐体验。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朋友”

  2、我们三类人都是“朋友”

  3、热情洋溢地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这句出自《论语》(第一则)

  二、由“乐”引出的读音解困

  1、“乐”字,读音有疑问

  明确:多音字,解释为“快乐”,读“le”

  2、再次齐读这一句

  3、自由朗读《论语十则》再看看还有哪些字,在读音上要引起注意的。

  明确:多音字、通假字、生字等。——顺带把一句的意思都理解了。

  (结合意思能更好地确定读音,确定了读音也能更好地理解意思)

  4、再次齐读全文(注意:已经疏通的读音)

  三、孔子的快乐之道一:向一切人学习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什么样的 )朋友? 来( 干什么 )?

  明确: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2、背景:《史记》中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多,至远方来”。

  明确:既然来的都是跟他学习的人,可见学问都不如他,那有什么好快乐的?

  3、引导诵读:第七则(第六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释义这句话(注意:三、必、择其善者、从、改)意思

  ②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个别读)

  明确:肯定的语气(必、从、改)重音

  ③齐背这一则、个别背

  ④小结板书:孔子之所以“快乐”,因为可以“向一切人学习”。

  四、孔子的快乐之道二:坦然面对无知

  1、因此,孔子拥有了弟子3000,其中有72贤(贤能贤德)人。

  2、仲由便是其中一个,让我们看看孔子是怎样将“快乐”传递给他的学生的。

  3、齐读第五则。

  4、这里你读到“快乐”了吗?这则说什么?

  明确:学生很可能是没有读到的,没关系,先理解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的.。”

  5、孔子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一读)

  明确:学生自由想读。生气、温柔、严肃……

  6、为什么孔子这么强调分清“知与不知”?

  明确:不知道装作知道会让人很烦恼(庸人自扰)

  7、你有过这种“不懂装懂”的经历或者见过“不懂装懂”的人吗?当时有怎样的感受?(联系自己谈谈)

  明确:让学生体验到孔子看似责备的话语,事实上是将一种生活态度与“快乐”情感带给子路。

  8、齐背这一则,个别背

  9、小结板书:孔子告诉弟子要正确对待知与不知,学会“坦然面对无知”(如果你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了,你也便可以活得更快乐)。

  五、孔子的快乐之道三:学会宽恕他人

  1、然而,我们知道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和令人气愤的时候,比如:下面出现的几个场景:

  ①场景一:语文课上,我和同桌轻声讨论书中一个生字的读音,老师发现了,当众点了我的名字,此时我心想: 。

  ②场景二:下课期间,我的同桌小明垂头丧气地从老师办公室回来,一道仇恨的眼神,直射我的脸上,然后恶狠狠地丢下一句:“我今天偷带漫画书到学校的事,你告诉老师的吧!”“谁说是我干的!”我冲他大喊,他却当做没听见,不予理睬,这时候我 。

  2、面对这些我们可能无力改变的事实,一味地生气好吗?我们来齐读第十则,看看孔子是怎样看待类似的问题的?

  ①先解释意思:关注“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为什么要宽恕别人的错误?(结合第一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老和尚背女人的故事)

  ③学会“宽恕”,你能获得什么?

  明确:快乐

  3、重新回归场景联想,这时你的言行会有变化吗?

  4、齐背第十则,个别背

  5、小结板书:学会放下包袱,“学会宽恕别人”,该放下时且放下,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六、总结送赠言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值得高兴的事或者令人困惑的麻烦,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就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学会“快乐”的生活,就是孔子以及《论语》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真谛!

  今天我们学习了仅仅才三句《论语》,却已经有这么多的人生感悟了,可见《论语》是一部蕴含孔子大智慧的好书,我们一定还能在阅读其他几则中获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齐声读全文,然后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同学选取一句你觉得最适合或者最能表达你期望的《论语》篇目作为赠言送给他们。

  明确:学生背送的句子,谈谈理由。

《论语》教案5

  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一、预习检测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1、孔子:

  2、《论语》:

  3、注音

  说、论、省、逾、罔、殆

  愠、箪、堪、肱、笃

  4、重点词语理解

  时习:愠:

  信:传:

  立:天命:

  耳顺:罔:

  殆:逾:

  川:乐(之者):

  曲肱:于我如:

  焉:斯:

  笃:

  二、自主学习

  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

  二、交流展示(略)

  三、检测反馈

  1、填空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教案6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三、自学提纲

  (一)自主学习

  1、解决生字词读音

  论语说愠三省罔殆女凋恕

  业亦矣已己是知也自省弘毅

  2、查阅资料,了解作品及孔子。

  3、熟读课文,并进行示范朗诵。

  4、关键字词理解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时:习:之:亦:说:

  B、愠:

  C、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E、交:不信:传:

  F、温故而知新(温:故:

  G、可以为师矣(可:以:

  H、罔:殆:

  I、诲女知之乎(诲:女:

  J、是知也(是:知:

  K、见贤思齐焉(贤:齐:焉:

  L、必有我师焉(必:

  M、善者:从之:改之:

  N、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弘毅:

  O、仁以为己任(仁:以为:己任:

  P、死而后已(已:

  Q、岁寒:凋:

  R、行之者乎:

  S、其恕乎(恕:

  5、翻译原文

  6、阅读课前导读,按照下面三类把内容划分类别:

  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7、搜集整理本课的成语。

  (二)、合作探究:

  1.用文中的话回答对待“贤”与“不贤”我们应该怎样做?

  2.曾子认为“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行?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物可以称之为“士”?

  3.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4.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己所欲”时就要“施于人”吗?

  二、拓展学习:

  以下是《论语》精华选读,读读背背,让自己的心灵沐浴在经典智慧的光芒中。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7.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8.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0.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1.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1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1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19.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2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21.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22.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2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24.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2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2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27.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28.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29.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是可喜的事情,也是可惧的事情。

  【资料附注:孔子的学生】

  孔子的学生很多,《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就是说孔子学生有3000人,成绩优异者72人。

  颜回,字子渊,以德行著称,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夸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路,即仲由、季路,以勇武著称,性子急,脾气大,常挨孔子骂。

  子贡,即端沐赐,以言语著称,是办外交、做买卖的好手,是树孔子为“圣人”的主要弟子。

  曾参,字子舆,孔子的继承人。

  四、自学测评

  1、孔子,名,字。(朝代)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学派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一部书,共有篇,是(学派)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词语

  不亦说乎五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翻译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教案7

  教学目的

  子曰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子曰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子曰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子曰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子曰愠 罔 殆 谓哉 焉 诲

  子曰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子曰3.熟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子曰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子曰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门:

  子曰教师讲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5.四种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读指导

  子曰1.教师范读课文。

  子曰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子曰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子曰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子曰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子曰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子曰(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子曰处理方法:

  子曰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子曰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子曰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子曰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子曰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子曰七、指导背诵

  子曰八、小结

  子曰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子曰九、作业

  子曰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子曰2.背诵全文。B类

  子曰3.默写全文。C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子曰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教学重点:目标2

  子曰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学过程

  子曰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检查复习

  子曰朗读全文。

  子曰二、导入

  子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子曰三、翻译课文6-10则

  子曰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子曰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子曰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子曰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子曰(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子曰(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片断写作:

  子曰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子曰五、小结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子曰六、背诵指导:

  子曰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子曰七、作业

  子曰A 1.课后练习三、四题。B 默写课文

《论语》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

  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注意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三省、愠、说、罔、殆、信、传、矩、十有五、堪饭疏食,饮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论儒家经典

  1.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参考:第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以及怎样做人。“学”是认知过程,“习”则是巩固提高的过程,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学有所成。“人不知而不愠”,这是谈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

  第二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用了一个冒号,表示它是总领后面的内容。“三省吾身”在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第三则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在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2.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

  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十二则。

  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

  谈品德修养的有:第一则、第二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一则、第十二则。

  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问题。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结束语: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习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论语》教案9

  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

  4课时。

  学习方法:

  1、诵读法

  2、评点质疑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

  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

  课堂导学: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x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

  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4、总结三个通假字:

  ABC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

  2、第二则: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

  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

  翻译本则()

  3、第三则: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翻译本则()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第四则:罔:______殆:______

  翻译本则()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20xx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则: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分钟)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

  1、第六则:贤:齐:内:自省:

  翻译:()

  2、第七则:三:行:焉:其:

  善者:从:改之:

  翻译:()

  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

  思考: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

  3、第八则:

  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

  翻译()

  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

  4、第九则:岁寒:然:后凋:

  翻译:(

  5、第十则:以:行:其:欲:加:于:

  翻译:()

  这一则的成语是()

  【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行复习。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诲()汝()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

  (1)而:

  (1)表示顺接;

  (2)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重而道远()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以为己任()

  (3)焉: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之:

  ①指示代词,“这”;

  ②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

  ③结构助词,“的”;

  ④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5)固定句式:

  ①不亦……乎?→不是……吗?

  ②……也。→……是……。

  3、当堂背诵这十则并当堂默写。《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熟识,这十则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思考发现《论语》的经典之处,发现《论语》的美)

  (1)、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论语》教案10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的解释。

  2.学习在翻译文言句子时适当补充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语录,学习一些学习方法和为人的道理。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内容简介

  《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编纂,尤其侧重于以“言”来体现思想,按内容分为20篇,每篇含有数则(章),每篇和每则的内容相对独立。

  课文所选八则,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则侧重于“为学”,后四则侧重于“修身”,两者又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自主学习

  1.《论语》是记录( )的书,共( )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与《 》、《 》、《 》合称“四书”。

  2.孔子,名( ),字( )。( )国陬邑人,( )末期( )家、( )家。

  3.注音 说 愠 罔 殆 诲 知 好 省

  内容点拨

  (1)有学者认为,孔子虽被尊为教育家,但他最初聚集众人于门下并不是为了教书,而是为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2)“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从这连续三个反问中想象,孔子讲这番话时的神态如何?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有的解释为“知道,懂”,有的解释为“智慧”,你更倾向于哪种理解?结合语境说明理由。

  (5)课文中含有的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结合相关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6)曾子选择了“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三方面作为每日多次自省的内容,对你而言,其中哪一方面是尤为重要的?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7)曾子不善言辞,但终有所成,著有《大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从他“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

  (8)见到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我们通常会产生惊愕、厌恶和愤怒之感,而孔子认为此时应该如何去做?

  (9)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即使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你能这样做吗?如果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困难是什么?

  拓展延伸

  了解出自《论语》中的其他成语,并积累掌握,学会运用。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

  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

  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八佾》)

  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

  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

  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

  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

  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道听途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

  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阳货》)

  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论语〉八则》。

  2.按照课上摸索的解读方式,在课后独立完成对《〈论语〉八则》的解读,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题目自拟。

《论语》教案11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组长签字:

  授课班级:金昌铁中初一年级 授课教师:陈景峰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 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2.背诵全文。 B类

  3.默写全文。C类

  课后心得: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4.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 :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检查复习

  朗读全文。

  二、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三、翻译课文6-10则

  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六、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七、背诵指导:

  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八、作业

  A 1.课后练习三、四题。B 默写课文

  《论语》十则(教师中心稿)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组长签字:

  授课班级:金昌铁中初一年级 授课教师:陈景峰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 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2.背诵全文。 B类

  3.默写全文。C类

  课后心得: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4.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 :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检查复习

  朗读全文。

  二、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三、翻译课文6-10则

  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六、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七、背诵指导:

  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八、作业

  A 1.课后练习三、四题。B 默写课文

《论语》教案12

  课 题:

  《学而时习之》

  教学目的:

  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境界,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点:

  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 法:

  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之学者为己”,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课内容的学习。

  2、板书课题:学问之道——学而时习之

  二、初读感知

  1、识记:说同“悦” 愠( ) 罔( ) 殆( )篑( )鸿鹄( )

  缴( )轫( )或同“惑”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古之学者学习的态度、方法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2)愠:音yùn,恼怒,怨恨。

  (3)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4)罔:迷惑、糊涂。

  (5)殆;疑惑、危险。

  (6)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7)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8)疑:怀疑。

  (9)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10)敏:敏捷、勤勉。

  (11)意:同臆,猜想、猜疑。

  (12)必:必定。

  (13)固:固执己见。

  (1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15)篑:音kuì,土筐。

  (16)轫(rèn):同“仞”。古代七尺(或说八尺)为一仞。

  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2)“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13)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14)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

  (15)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

  (16)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17)孔子的自白给我们以“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苦作 舟”的感觉。而庄子却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 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知道了这一点而仍然 要去追求知识,那就更危险了啊!”(《养生主》)这样说来,孔子岂不是危险又危险了吗?但他却做了圣人。同样感到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儒者和道家的态度却是迥然 不同,让我们看到在知识问题上儒道两家的不同。

  (18)“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19)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20)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21)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22)本段文字谈到学习应“专心致志”,而不应该“三心二意”

  (23)“为山九轫,功亏一篑”,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四、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2、总结文中特殊句式

  3、翻译第十八段文字

  五、积累与应用

  1、名句诵读: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教后感悟

《论语》教案13

  教学目标:

  1.积累“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翻译十则名言警句,深入理解其。

  3.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9月23日,再有5天就是一个“圣人”2562周年华诞。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很多人去山东省曲阜fù市“朝圣”!这个圣人是谁呢?(ppt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今天我们在成都狮子山上,就不大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论语>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62年。(PPT2:“论语”。)学习该课的目标是(PPT3:“展标”。齐读目标。)

  二、诵读课文

  学生齐读;正音。

  三、直译、理解(弄清每一则谈的主要是哪个方面。板: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以下随机PPT4:“直译理解”)

  第一、二则:抽生解释红色的字并直译;抽生判断每句谈的各是哪个方面。

  第三则:抽生解释、直译后强调“可”“以”及省略的“之”。

  第四、五则:抽生解释、直译。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和通假字“女”“知”

  第六、七则:抽生解释、直译。思考为什么把两则合在一起解释翻译。

  第八则:抽生解释、直译。思考并回答前后三句的关系。理解“仁以为”。

  第九则:抽生解释、直译。启发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处于乱世,君子能坚守道义,洁身自好。

  第十则:抽生解释、直译。启发学生理解正面阐释“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与反面阐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自由朗读

  1.把文中的成语找出来。

  2.把自己最喜欢的格言、警句背一背。

  五、分读课文(男、女轮流,捕捉感受)

  六、分享感受(围绕三方面)

  1.自己感受最深或收获的是什么?

  2.自己过去做得不好的是什么,今后怎么办?

  七、结束语:

  同学们,让我们积累相关的成语、格言、警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并把它内化为我们的文化和修养,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就是我们对孔子的纪念!

《论语》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6~10则。

  ②过程与方法:运用“进入角色法”,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6~10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成语、格言、警句,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想修养。

  二、教学重点

   1.朗读、翻译、背诵6~10则。

  2.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论语》十则6~10则丰富精彩的内涵。

  四、难点突破

   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2.预习课文6~10则,把握内容梗概,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论语》十则的前六则,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

  二、确立目标

   自主学习

  1、复习作者文学常识。在我国历史上,孔子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只允许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的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开办了孔子学院,影响很大。

  2、合作朗读,接力背诵。

  三、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进入角色:“与孔子面对面”质疑释疑,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要求:

  全班分为两大组。

  A组同学为提出问题组:就7~10

  则重点字词及文意等方面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B组同学为“孔子”组:与A组的同学对话,回答A组同学的问题。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一)

   以下三则加点词如何解释?每一则写了什么内容?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明确: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贤:贤人。齐:相同。焉:语气词。内:内心。自省:自我反省。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表虚数,几个。行:走。必:必定,一定。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其:代词,他们,代指“三人”。善者:优点,长处。从:顺从,学习。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以上两则讲述正确的学习态度: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这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有学问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已:停止。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这一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人们一生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背诵6~8则。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二)

   以下二则加点词如何解释?每一则写了什么内容?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明确: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凋:凋谢。

  [译]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这一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哲理: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成就大事。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行:奉行。其:大概、也许。恕: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思想。即“仁”。欲:想要(的东西)。施:施加。于:在,给。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一则谈

  修身做人的道理: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背诵9~10则。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三)

   1、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2、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3、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4、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明确:

  1、取长补短。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4、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但,如果涉及到有人违法犯罪,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四、小结

   请按照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给十则语录归类。

  (一)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归纳成语

  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②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③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④死而后已:到死为止。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三)整理重点文言实词

   1、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反省。

  3、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5、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四)一词多义:

   1、为(wèi)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项为之强。因为。

  为之怡然称快。因为。

  (wéi)以丛草为林……。是。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可以为师矣。做。知之为知之……作为。

  2、可以

  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

  士不可以不弘毅。能够。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领悟,知道。

  知之为知之。知道。

  4、而

  (1)表承接,不译,或译为“然后”

  学而时习之

  (2)表并列,“而且”、“并且”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3)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学而

  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5、之

  之:代词。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之,助词,无意,不译。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五)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五、反馈检测

  (一)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语句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这个事例证实了哪则格言?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分享收获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明确: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六、布置作业

   1.课外继续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2.搜集整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教师寄语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十则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个高尚的人。

《论语》教案15

  课 题:

  《弟子孰为好学》

  教学目的:

  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境界,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点:

  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 法:

  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下一节内容。

  2、板书课题:学问之道——弟子孰为好学

  二、初读感知

  1、识记:杇( ) 牖( )命矣夫( ) 骞( )莞( )尔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2)诛:意为责备、批评。

  (3)与:语气词。

  (4)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5)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6)亡:同“无”。

  (7)牖:音yǒu,窗户。

  (8)说:音yuè,同悦。

  (9)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10)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11)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12)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13)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

  (14)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40)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非难。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说的那么简单。结合前后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责。此外,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41)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43)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45)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

  (46)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48)孔子说颜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在得意地赞许他。

  (49)“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孔子“过犹不及”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

  (50)孔子对待君臣关系以道和礼为准绳的。这里,他既要求臣,也要求君,双方都应遵循道和礼

  四、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2、翻译第40、46、49段文字

  五、积累与应用

  1、名句诵读:

  ①、听其言而观其行

  ②、不迁怒,不贰过

  ③、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④、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六、教后感悟

【《论语》教案】相关文章:

《论语》教案02-01

《论语》教案范文08-26

《论语》教案14篇02-12

《论语》教案(15篇)02-17

《论语》教案16篇03-01

《论语》语文教案08-04

《论语》教案(14篇)03-11

《论语》教案2篇03-13

《论语十二章》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