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分数的意义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的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
(二)使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知道一个分数的单位。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单位的意义。
(二)单位“1”的理解。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2~4题用投影片)
(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这块月饼的多少?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
(3)哪个分数表示图中“( )”部分?
2.教师:观察上面(1)~(3)题的答案,都不是整数。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就需要同一种新的数,即分数来表示。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继续研究分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
(1)依次出示教材84页第一组图中的三幅图。
①把糕点图贴在黑板上,用彩条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教师:请观察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说一说把谁拿来分?怎样分?分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正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口答后补充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把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占1份,阴影部
③贴出线段图。
教师:我们把上面各题中平均分的一块糕点,一张正方形纸,一米长的线段,都叫做单位“1”。
(2)投影出图。教师:有4个苹果,把它平均分4份,图上如何表示?(学生在投影图上用虚线表示。)
教师:①图上表示把谁平均分?谁是单位“1”?②1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③3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投影出题,学生讨论。)
(因为苹果的总数是单位“1”,把它平均分4份,1个苹果是1份,是
投影出图。
教师:有6只熊猫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样分?谁做单位“1”?每份是多少?几份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出:
教师: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若干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货物,一个班的同学等等。总之,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
教师:单位“1”与自然数1有没有区别?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自然数1是一个数,它只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如一本书,一位同学,一支笔,一道数学题等,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谁平均分的整体。
(3)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板书的这些分数,谁能说一说究竟什么叫分数?
学生讨论概括后老师板书:(或贴小黑板条)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口答练习:(投影片)
什么?各以什么为单位“1”?
位“1”?
2.认识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
(1)请学生在板书的分数中任意选一个分数,指出它的分子、分母,并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
(2)教师板书分数,请学生说一说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教师:表示其中1份的数?
小黑板条:分数单位。)
练习:请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三)巩固教案反馈
1.课本86页做一做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课本86页做一做(下)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口答填空:(投影片)
4.教师分别取出2根,4根,10根粉笔,请同学分别说出它们的
教师汇总:单位“1”的数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样多的份数后,其中每份数的多少就不相同。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
1.,分数单位的意义。
2.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3.作业:课本87页练习十八,1,2,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数意义的学习,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和学生的活动来突破“平均分”这个关键。第一组中三幅图的设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认识一个单位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同时也为概括作了铺垫。在认识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设想去分,这样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便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已掌握了平均分谁,谁就是单位“1”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讨论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这样既加深了对单位“1”的认识,也为学生概括分数意义作铺垫。学生准确地把握了后,认识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即水到渠成,练习中安排了较多形式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加深。
新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分为四层:认识单位“1”是一个事物、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认识单位“ 1”是一个整体的分数;概括分数意义;巩固概念。
第二部分认识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分两层。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案2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的意义。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认知、实践操作能力。
知识目标:
A、指导分数的产生
B、在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说出分数的意义。
C、知道每个分数中的分数单位。
D、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自学教材、学习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习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
2.认识单位“1”,知道分数单位,使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一个物体,一些物体,计量单位等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
3.知道分数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会用分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会应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导入。
2.提问。
3.板书新课题《分数的意义》,齐读。
二、新授
1.出示例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结合生活实际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或画一画)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概括分数的意义。
3、找个别学生说,后师总,齐读。
4、出示1/8 、2/3 、3/4 、7/10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单位1,说一说议一议。
5、师总
6、看图结合实际,说说哪些可以看做单位1。
7、学习分数单位,过程(略)。
8、学生举例说明:A、分数的意义,B、单位1,C、分数单位。讨论交流。
三、反馈巩固练
1、出示图(小黑板)学生看图完成练习
2、拓展。
3、复习分数单位。
4、练习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5、举例生活实际说说分数。
四、小结本课内容
A、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B、师总。
五、布置作业
P63页1、2、4题。
分数的意义教案3
教学目的:
1、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让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初步了解分数产生的条件、背景和发展史。
2、让学生在玩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单位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教学难点: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具、学具:
苹果、一分米、方块、小棒、小旗、小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介绍分数的产生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查阅资料,谁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事?(学生举手)
师:(指手里拿着一本书的女生)你来说说。
(女生拿着自己查的资料走到讲台前,把自己的资料放在实物投影下)
生说:我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查到的。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计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所用的长度单位不能量尽所量线段时,便产生了分数。
师:您查的挺好的。通过她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起源于分。
师:(看到有学生举手,指其中一男生)你来说说。
男生:(拿着资料来到讲台上的实物投影前,指着资料书)我是从《新编小学生数学词典》上查到的。人类在生产劳动的长期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分数,起初是使用具体的分数,如二分之一用"一半"来表示,四分之一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了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分数。
师:嗯,好,请回。通过他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最初的分数表现形式和现在的表现形式一样吗?(学生齐说不一样)1/2是用"一半"来表示1/4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那么,照此推算1/8就是(学生齐说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师:看来同学们是真理解了,那谁还有别的资料吗?
(学生举手)
师:(指一女生)好,你来。
女生:(拿着资料走到实物投影前展示)我是从资料书上查到的,我把它摘抄到我的笔记本上。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资料查的不错。今天我们就不一一交流了,建议课后大家再把查到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通过这几个同学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实际上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探索分数的意义
1、小组探究,共同参与。
师:我们三年级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说出几个具体的分数吗?
(学生举手)
甲生:3/4,1/2,1/20,88/100
师:嗯,说的还挺多。
乙生:1/10,1/100,1/50,1/60
师:你也知道很多分数。
丙生:2/4、2/8、5/10、20/100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分数,那要是给大家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分数来表示吗?
(学生说能)好,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五分钟左右。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力求创新。
师:大家得到分数了吗?哪个小组来说你们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举手)
师:(指甲组)你们来说说。
(一个学生代表甲组,拿着一个苹果走到实物投影前)
甲组:我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平均分分数1/2)
甲组:我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教师板书:1/4)
甲组:我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八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八分之一。
(教师板书:1/8)
甲组:这样,依次类推,可以分成许多份,得到许多分数。
师:行不行啊,老师感觉他里面有句话说的非常好,谁来说说。
生说:依次类推。
师:那你明白依次类推是什么,意思吗?
生说:懂,就是一个一个往下类推。
师:也就是说还可以再接着分,看来这个小组已经想的很透彻了,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的吗?
(学生举手)
师:(指乙组)你们来说说。
(一学生代表乙组,拿着一分米的纸上来展示)
乙组:我们小组是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十分之→。如果把;2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如果把它平均分成5份F飞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c
(教师板书:1分米1/10)
师:他刚才说了很多分数。咱就按照这个同学刚才说的,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除了十分之一,我们还能得到别的分数吗
一生:把这1分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份,就是十分之一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十分之二,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十分之三,这样,依次推下来,就可以得到十分之几。
师:也就是表示其中几份就是它的十分之几,你们同意吗?
(学生齐说:同意)
师: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吗?
(学生举手)
师:(指丙组)你们来说说。
(两个学生代表丙组,拿着八个方块到前面来展示)
丙组:我们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
(教师板书:八个 1/2 )
丙组: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两份就是四分之二,三份就是四分之三。
(教师板书:1/4、2/4、3/4)
(教师看到下面同学有很多急着举手的)
师:你们有问题吗?
一女生:他把它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两个方块,他为什么说是四分之一呢?展示的丙组男生回答:把这八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女生质疑:这其中的一份是两个方块,为什么说是1/4,我还不明白。
丙组男生:因为这两个方块组成一份。
师:你满意吗?
女生:不满意。师:不算很满意,那你们能再来解释解释吗?
丙组女生很急切的解释:因为它要分成4份的话,这两个方块,并不是论块,而是论份,这两个方块组成了一份,是四份中的一份,所以是四分之一。
师:你说的很有特点,看来这是一个难点。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要把八个方块看成一个整体,这两个方块或者四个方块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那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
(学生举手)
师:(指丁组)你们来说说
(一生代表了组,拿着10根小棒走到前面展示)
丁组:我这里有10根小棒,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这一份,就是十分之一,然后,再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再把它平均份成两分,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10根小棒1/10、1/5、1/2)
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把10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那这一份是几根小棒?
生:是5根小棒。师:很好,请回,(指举手的同学)你想展示?
生:我这有6面红旗,我首先平均拿走一面红旗就是六分之一。拿掉两面红旗就是六分之二,依次类推,把六个红旗都拿完了,就是六分之六。
师:平均拿走一面红旗是什么意思?
生补充:我想换一种说法,就是把这六面红旗平均分成六份,拿走其中的一份就是六分之一。
师:你说的真好。我们要想得到几分之几时,必须要先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教师板书:6面小旗1/6)
3、抽象概括,构建新知。
师:我们刚才得到了很多的分数,(指黑板)以前我们研究过了分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分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分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这些我们通常都可以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师:除了这些你还能再举几个单位"1"的例子吗?
生:一个西瓜。
生:一个蛋糕。
生:一个苹果。
师:刚才同学都举的是一个物体的,还能举一些别的吗?
生:10个人。
生:10本书。
生:8个铅笔盒。
生:5瓶啤酒。
生:3块橡皮。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单位"1"。那你能结合刚才的这些例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分数吗?小组先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一分钟左右)
师:谁来说说。
甲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乙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师:刚才都是说分一个物体,还有没有别的啦?
丙生:把几个同样的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师:通过你们说的,教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了,那么到底数学家是怎样归纳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展示: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找生读,学生质疑。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师:那你能通过3/10,说说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分数线、分子、分母组成。
师: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师:这一物体也就是单位。
三、 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填空;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堆苹果的( )两份是这堆苹果的( )。
(2)把今天来上课的同学平均分成()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二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3、糖块游戏。
拿走9块糖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几块?
四、总结(略)
分数的意义教案4
教学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展开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
2、教学进程多途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努力创造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5、数学是一种文化。
教材简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分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等的基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渗透认识事物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提高提出部问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思考目标:
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解释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目标:
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获得与同伴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
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教具(三盒粉笔一盒5支,一盒10支,一盒15支。)
学具(12根小棒、水彩笔、练习卷)
一、介绍分数演变的历史。(老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依次出示:
师:其实这四幅图,都表示分数,古希腊人、古印度人、阿拉伯人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后来逐渐演变到现在的。
(2)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电脑出示)
(生:分数组成:分子、分母和分数线、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读写法、分数大小比较等等)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分数线
……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把单位“1”讲分数单位时再补上)
(3)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电脑出示)
学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好吗?虽然有些问题,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可以全学完。不过我们很好的老师——课本。大家看一看,课本,你能明白那些知道?
会的我们可以跳过去,不会的就多看几遍,用笔记打记重点部分。
学生自学课本。
(4)关于分数,自学课本后,我又知道了什么?(电脑出示)
(5)我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二、探索新知:
1.试试你的眼力:(电脑出示)
(1)出示一个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表示什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教师板书)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生答后,师板书)
师:判断是否正确,关键看什么?
生:关键要看是不是平均分成3份。
师:现在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表示什么?
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数。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生答后,师板书)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把(一堆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
1份是这堆苹果的,有()个。
3份是这堆苹果的,有()个。
3、单位“1”的抽象。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吗?
生: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
师:请大家自己在下面再说说看。
师:刚才你们自己在说的时候,除了觉得比较全面外,有没有其他的感觉?(有点麻烦)
师:那能不能想个办法,说得不麻烦呢?
师:刚才大家提到了整数“1”、整体“1”……,虽然说法不同,其实都是想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一个整体。其实在数学上,这些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称它为单位“1”。(板书单位“1”)
师:想一想,除了上面举出的这些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外,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的?
师:同学们举出了很多单位“1”的具体例子。那就是说,我们在得到分数的时候,无论是把什么平均分,都可以看做是把单位“1”平均分。
4、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根据出分数的意义
师:认识了单位“1”,现在谁会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表示什么?
(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依次出示,请学生说意义。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完成板书)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完成分数意义的板书)其实,刚才这两位同学所说的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找出重点词
师:你觉得在这句话里,哪些词比较重要?
三、课中游戏:猜一猜
师:老师这里有3盒粉笔,我从第一盒里拿出1支,是这盒粉笔的,你能猜出第一盒粉笔共有几支吗?
师:为什么盒子里原来有5支?(第一盒的是1支,一份是1支,所以5份就是5支)
师:从第二盒里拿出2支,也是这盒粉笔的,第二盒里原有几支粉笔。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二盒的是2支,一份是2支,所以5份就是5个2支共10支。)师:从第三盒里拿出3支,也是这盒粉笔的,第三盒里原有几支粉笔。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第三盒的是3支,一份是3支,所以5份就是5个3支共15支。)
电脑验证:
师:这三个,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5份,表示其中的一份。这三个有什么相同点?它们虽然都是取出一份,一份都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点?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看分数,举小棒:
要求:看屏幕显示的分数后拿小棒,拿出以后,用左手举起来。
(1)拿出12根小棒的
有学生举1支。
师:对吗?分母没有出来的时候,能拿吗?1表示什么?(表示其中的一份,分子表示取了这样的多少份。)
()里的数不确定,拿法也不一样
出示,再出示。
学生拿,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拿。
(2)出示分母。
师:虽然不能拿,但我们可以做一件什么事?为什么呢?(将小棒平均分成6份,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
出示,再出示。
2、填空:
1把8个饼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整体的,3份是整体的。
2把全班平均分成6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两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3、把6只猴子玩具平均分成3份,2只猴子玩具是其中的()份,4只猴子玩具是其中的。
4把10支铅笔平均分成5份,把()看作单位“1”。每份是它的,每份是()支铅笔。
5把50支铅笔平均分成5份,把()看作单位“1”。每份是它的,每份是()支铅笔。
3、问答题:
下面每个图中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下面每个图中没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4、涂色:选择一幅图,涂色表示。
五、在生活中找分数: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哪一部分大些?
六、在图形中找分数
占上图的几分之几?占下图的几分之几?占上下图的几分之几?
七、成语中找分数。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棒!下面我们一起轻松一下,看几个带有数字的成语。(出示成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及相应画面。)
师:听说过吗?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师:人们通常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做事没有恒心,如果我们就从字面上理解,把它看成是打了三天鱼,晒了两天网。那打鱼的天数是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成语,你能从中找到分数吗?
十室九空、百发百中、九死一生、十拿九稳、万里挑一
师:其实不仅仅在成语中能找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其他各门学科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散发着它巨大的魅力。
分数的意义教案5
课题一:(一)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③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
教学用具 教材第84~85页有关的投影片、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①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个)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比3米长,比4米短)。
3.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究竟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
(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出示正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 、 )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4份呢?
如果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 表示什么?
2、进一步认识单位1。
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4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例如:
(1)出示课本第86页的苹果图。提问: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出示熊猫图。提问: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表示什么?
(3)练习:说出下图中涂色的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 ●
●○○○○○ ● ●
●○○○○○ ● ●
● ○
● ○
● ○
3.揭示。
(1)观察以上教学过程 所形成的板书。
一个物体
计量单位 单位1
一些物体
告诉学生: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2)反馈。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② 、 、 各表示什么意义?③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
(3)概括并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练习。练习十八第1、2、3题。
5.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分数的读、写法。
(1)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阅读课本第85页最后一段并思考:一个分数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练习:①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
②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
③个 是。
④ 是个 。
(4)想一想:读、写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读作 ,表示 个 。
读作 ,表示有 个 。
三、课堂实践
1.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
2. 读作,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是整数1。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5、6题。
课题二:(二)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及分数单位,并能正确地应用。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能联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 ▲▲
△△ ▲▲
2.口答:什么是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3.填空。
是个 。 的分数单位是
7个 是。 的分数单位是
二、揭示课题
出示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也是一个数,也可以用直线(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画出等长的距离表示0、1、2。
②根据分母来分线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如: 、 :
0 1 2
(2)提问: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 ,该怎样画?启发点拨。
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应把0~1这一段平均分成几份?如果分母是8呢?分母是10呢?
③ 应用直线上的哪一个点来表示?
(3)如果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该怎么办?
这条直线上0~1之间的第七个点表示的分数是多少?
2.练习。
(1)教材第87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 、 、 。
3.教学例1。
(1)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讨论题,同桌讨论。
①这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②1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③5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3)汇报讨论结果,板书答语。
(4)小结分析思路。口答这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目时,一般要根据先找单位1是几,就是分母平均分成几份,其中1份是分数单位,再看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
4、练习。教材第88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实践
1.教材第87页的做一做。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下面的分数: 、 、 、 、 。
3.食堂有一批面粉,吃了45袋,还剩28袋,吃了的和剩下的各占这批面粉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怎样思考?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4、7、8题。
课题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③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材第89页的饼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填空。
(1) 表示。
(2)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计算。(1)58 (2)49
二、揭示课题
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2
(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板书:
13=
(2)讨论:1 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1米
?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1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1米的 ,就是 米。
(3)写出答语。
2.教学例3。
(1)读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分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知道,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
34=(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13=、34=这两道算式,想一想:
①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归纳出以下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发怎样表示?
板书:ab=(b0)
(4)想一想: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在整数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这里b0。
(5)再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着重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学生阅读教材,质疑问难。
四、课堂实践
教材第91页中间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到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1~3题。
课题四: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教学要求 ①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③知道事物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30分米=米 180分=时
练习后引导学生回顾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算式的商。
(1)79(2)47(3)815(4)5吨8吨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学习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出示例4。
(1)出示例4并审题。
(2)提问:根据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这两题该怎样计算?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商应该如何表示?
让全体学生尝试练习。
(3)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比较例4与复习题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重点说明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其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练习教材第91页下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5 。
(1)出示教材第92页复习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时启发学生分析:这道题把谁与谁比,求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把什么看作标准,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怎样列?
板书:3010=3
答: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
(2)出示例5并读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方法。
讨论后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从分数意义入手。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
②从倍数关系入手。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以鸭的只数作标准,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710=。
(3)比较复习题与例5异同点。
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都拿作标准的数作除数,得出的商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都不能注单位名称。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到的商是大于1的数,后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得到的商是小于1的数。
4、练习。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实践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8厘米=米 146千克=吨 23时=日
41平方分米=平方米 67平方米=公顷 37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五(1)班有女生25人,比男生多4人。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1、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当得不到整数商时,该如何表示?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4~7题。
七、思考题。
练习十九第8题及思考题。
课题五: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掌握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几个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②应用观察图示边比较边归纳的方法,渗透化归、分类等思想。③培养学生口述算理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材例6、例7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材第93页复习题,请一名学生口答。
2.看图写分数,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0 1
二、揭示课题
以前我们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初步学会了最简单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这节课就来进一步探究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 和 的大小。
出示例6左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 和 相比,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板书: > )
如果没有直观图,该怎样比较 与 的大小呢?
因为 和 的分母是相同的,它们的分数单位都是 , 是2个 , 是1个 ,2个 比1个 多,所以 > 。
(2)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 和 的大小。
(3)观察例6这两组分数,找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该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请一名学生口答)
板书: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练习:教材第93页做一做。
3.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 和 的大小。
①出示直观图,使学生从图上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所以 大于 。
② 和 的分子相同,表示所取的份数一样多,它们的大小是由分数单位决定的。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分的份数少,每一份就大,也就是分数单位大;分母大的分数表示分的份数多,每一份就小,也就是分数单位小。所以 大于 。
(2)比较 和 的大小。
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 < 。
(3)想一想:上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4、练习:教材第95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首先要看清是分母相同还是分子相同。如果分母相同,关键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如果分子相同,关键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五、课堂实践
1.练习二十第1题。
2.练习二十第3题。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2、4题。
七、思考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分数的意义教案6
重点:
(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
在计算的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设计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独立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同学间的广泛交流,在对比、择优、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3.出示:(课件1)
这道题目又该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学生交流、质疑:
1.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a.++===(块)
方法b.3=++====(块)
2.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
3.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4.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5.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这些质疑活动应该由学生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质疑、答疑)
四、归纳、概括:
1.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以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五、巩固、发展
1.巩固意义:
(1)看图写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出示图片1、图片2、图片3)
(2)改写算式:
+++=()()
+++++++=()()
(3)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2.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说一说,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以8为例来说明)
(2)应用题:
a.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b.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3)对比练习:
a.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b.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3.发展提高:
(1)出示(课件1):说说怎样想?
(2)出示(课件2):说说怎样想?
分数的意义教案7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2 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3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理解单位“1 ”。
3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四、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是多少米?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饼的个数怎样来表示? 它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出示课件
说说每个图下面的分数是:
(1)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2)平均分成了几份?
(3)表示这样的几份?
2、小组共同合作交流
1.出示4个苹果,6只熊猫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2.结合小组汇报出示课件,展示结果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 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几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 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4 个苹果、6 只熊猫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 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3、(1) 概括意义。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4、巩固练习
课本62页做一做,填在书上,学生汇报
5.学习分数单位。
(1)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整数和小数,它们都有计数单位,分数有没有计数单位呢?”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分数单位的定义,并能举出例子。
(2)说一说课本62页做一做各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分数单位与哪个数有关?
让学生观察分数单位,从中发现“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四、、总结
1、想一想,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把这堂课上学习的知识看做单位“1”,请你估一估,你学到了这些知识的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平均分 若干份(一份)
一些物体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目标:
(1)通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学习百分数的好处,利用生活材料,进行思想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引入百分数
1、媒体出示新闻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观察数据,引入课题。
(1)教师提问:屏幕上出现的数中,什么数是我们以前教材中没有学过?
(2)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百分数”。
3、引导读百分数。
二、联系实际,研究百分数
1、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相应的百分数)
2、指导百分数的写法。
(用学生举出的事例加以指导)
3、猜想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结合实际例子,猜想各自喜欢百分数的意义。
4、归纳百分数的意义,指导阅读教材
5、结合实例表述百分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巩固百分数
1、帮老师选购最浓的果汁
(1)出示表格,找最浓的果汁
名称 果汁含量 总重量(瓶) 果汁含量
农夫果园 90 120 75%
统一 80 110 72.7%
汇源 100 150 66.7%
(2)说一说百分数的好处。
2、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合作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四、拓展练习应用百分数
1、根据统计图,说出百分数的含义。
2、教师出示电池,说说0%的含义。
3、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景说出百分数。
4、谈收获,小结课堂。
分数的意义教案9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米尺,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分数的知识。
(1)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 )
( )
( )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可能会回答分数各部分的组成,也可能讲到分数的意义。)
(2)点击出示:
师:这个分数如何读?
师:你能说出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根据学生回答分子、分母、分数线点击出现结果。)
2、复习分数的表示方法。
(1)师:回忆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
(学生可能回答: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
(2)点击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发现大家对于分数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分数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些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分数。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在三年级时曾经学习过分数的知识,通过复习,回忆所学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授
探究一:通过故事和动手实践,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1、点击出示书60页第一幅图片。
师:大家听说过埃及金字塔吗?我们知道埃及金字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工程,在当时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的时候,人们只能用绳子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的参照,可是当石头比绳子短的`时候,又该如何测量如何记录呢?
(学生可能回答:用分数表示。)
师:对,古埃及人将一根绳子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再去测量。这样就能具体记录石头的长度,古埃及人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不足一段绳子长度的石头或超过一段绳子长度的石头用分数的表示方法记录,才能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将金字塔建造得非常坚固,石块的接缝也是非常紧密,这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对分数的产生和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2、实践感知。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用到了米尺、三角尺、直尺等常用的学习工具,但在具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不一定正好是整数的结果。下面就请一名同学上台 和老师一块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看看能否用整米数表示。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大家看到,刚才我们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这时还能否用整米数表示?
(学生可能回答:不能)
师: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点击出示)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故事抽象感知以后在让学生通过实践认知,进一步了解了分数产生的过程,也感知了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二:用分数计算。
1、点击出示书60页第二幅图片。
师:大家看图,小明和小丽在分东西,桌上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
师:如果把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人,可以怎样分?你可以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可能回答:1÷2,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能回答出 个。)
师:1÷2的结果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师:我们知道1÷2就是将1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 )
师:那么将一个西红柿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呢?( 个)
师:看看小明和小丽是如何分的?
(点击出示: )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中的分东西用数学算式表示,同时以最简单和直观的方法将除法算式与分数联系起来,同时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小练习
师:那么同样的,小明和小丽每个人平均分到几块蛋糕?几包饼干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并简单表述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 块。)
[设计意图说明:在前面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马上根据书本内容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更了解。]
3、小结: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点击媒体出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是常用分数来表示。)
4、资料介绍。
师: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而且也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现在的表示方式。
点击出现: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教师提醒,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环节通过分数发展的几个阶段,让学生了解分数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三、练习
1、说出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分数。
88
8
( ) ( ) ( )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练习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分数产生过程的认识。]
2、填空。
(1)将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个苹果。
(2)将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个苹果。
(3)4个小朋友分一块蛋糕,如果每人分到的蛋糕相同,每人分到 块蛋糕。
(4)将1堆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这堆糖的 。
师:这里可不可以说每人分到 粒糖?(引导学生辨析将1粒糖平均分成5份与将1堆糖平均分成5份的区别。)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练习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题目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表述平均分的意义,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及不同的表述方式,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分数的单位打下基础。]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很早以前我们人类为了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问题,就已经开始用分数来表示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对于分数的应用也变得更熟练更广泛。希望通过学习,我们每一位同学也能更多的了解分数,更好的学习分数知识。
五、作业
将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平均折成若干份,然后将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
分数的意义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对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单位“1”这个概念的理解上进行了微调,将原先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项内容调整为比较符合认知习惯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用单位‘1’表示”。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感悟,促使其主动参与建构。
六、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构建主义基本理念为依托,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孩子们在三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
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分数的意义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6页内容及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4、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2、小组讨论书上的三个问题。
指名汇报。约分和通分的根据是什么?
约分要约到什么为止?什么是最简分数?通分一般用什么作公分母?
二、练习与应用
1、做第1题。
下面的涂色部分可用哪些分数表示?还能说出其他分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说说自己的想法。
3、做第4题。
可以用直线上同一个点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你准备怎样找呢?学生完成约分,说说哪些分数相等?学生独立画点。
5、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方法。
6、第6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
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7、第7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
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案12
学习内容:
教材第69页例1、例2,以及70页“做一做”。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2.我能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掌握假分数与整数的互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思考:(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哪些假分数不能化成整数?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________,真分数____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________或分子和分数________,假分数____1。
5.我能行: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
(1)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真分数:( );
假分数:( )。
(2)完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做在书上)
分数的意义教案13
一、复习导入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
被除数÷除数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提问:80÷2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除数都扩大5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回忆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商不变的性质是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所以这里的复习很有必要。)
二、新课
1、动手做数学。
(1)把4张相同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4、6、8份,表示出1/2、2/4、3/6、4/8。
(涂上阴影)
(2)提问:比较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发现?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加以说明吗?
(3)结论:几个分数虽然分母、分子都不相同,但大小是相等的。
2、设疑:为什么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几个分数可以相等,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1)观察并研究分子、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1/2 =2/4 = 3/6 = 4/8学生观察的'顺序可以自选。
(2)学生发现并归纳得出的规律(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理解意义。
提问:刚才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呢?
先回忆商不变规律,然后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突出关键点:零除外。(因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0,则分数成为0/0,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能同时除以0,因此要“0除外”。)
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补充完整。
3、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1)指出: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2)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要求:独立思考解答、交流方法
(3)师生一起总结方法:
看分母(分子)乘或除以几、分子(分母)也同时乘或除以几。
(4)独立完成练一练。
重点是:学生要能自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观察分母或分子是怎样变化的,相应地分子或分母就怎样变化。
变化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5)口答练习十八第2题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4、全课总结:你能将这节课的内容及重点归纳概括一下吗?
5、作业:完成练习十四
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桌互相说分数并指定分母或分子让另一个同学化。
三、难点点拨
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忽略了“同时”。举例说明= =是错误的,只是分子乘2,分母不变,正确答案应是= = 。
②忽略了“乘上或者除以”。举例说明,= =是错误的,因为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变了。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只限于“乘上或者除以”。
在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三点:必须强调“同时”;必须强调“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强调“0除外”。
③忽略了“相同的数”。举例说明,= =是错误的,因为分子和分母应同时除以相同的
分数的意义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二)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教案15
学习内容:
教材104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 我能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我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 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难点:
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准备:
圆纸片
学习过程:
一、检查课前学习,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教材104页例1
(1)我得到的数学信息
(2)求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我写的算式
(3)我是这样想的,得出结果
(4)通过解答,我发现
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 )
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 ),分子( )。
2、小组合作学习例2
仔细观察,根据问题,写出算式。
我是这样想的,得出结果:
从计算中,我发现分数减法含义与整数减法含义( ),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时,分母( ),分子( )。
3.小组展示,汇报。
4.观察例1和例2,我发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 ),分子( )。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应该( )。
5.我能行
完成105页做一做第一题。
【分数的意义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教案12-22
《分数的意义》教案01-24
【热】分数的意义教案02-12
分数的意义教案【荐】02-12
【热门】分数的意义教案02-19
【推荐】分数的意义教案02-09
分数的意义教案【精】02-18
分数的意义教案【推荐】02-18
分数的意义教案【热门】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