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钓鱼的启示教案(通用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钓鱼的启示教案 1
教学要求: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我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我们开发的“黄金地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参考资料:
鲈鱼又名花鲈、鲈板、鲈甲、真鲈等,俗称鲈鲛,为浅海近岸鱼种,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汇处和淡水中。其体长而扁,口大,两颔下长上短,有毛齿,体披小栉鳞,体侧及背鳍散布着黑色斑点。鲈鱼肉质细嫩,味美清香,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钓鱼的启示教案 2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 “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理解:启示的意思,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 启示)我们要学会从课题中捕捉课文的相关信息,这也是学习的一个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在钓鱼和启示中间还写了什么?):放鱼
3、浏览全文,根据板书,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研读“钓鱼”部分:
师:34年前的一次钓鱼的经历,至今让作者难以忘怀,那肯定是一条很有魅力的鱼!(板画:鱼)它魅力何在?
生反馈,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研读“放鱼”部分
(1)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何以见得?
生反馈,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投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投影:对话的内容)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3、研读“启示”部分:
师:尽管没有外人知晓,父亲还是做出了放掉的选择。父亲的选择就是我最后的选择,那条我辛辛苦苦才钓到的漂亮的大鲈鱼最终还是被放掉了。11岁的我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以至于那天发生的事总会在脑海中浮现。(课件:视频回放钓鱼的故事)
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你从哪里读懂的`?
师:老师发现,这一段又提到了当年钓到的那条鱼(投影)
生反馈,理解“鱼”的含义及启示。
四、小结:
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
这条诱惑人的鱼,我们且随它去吧!美味的鲈鱼的大餐是不能享用了,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丰盛的作业自助餐!(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做作业!)
钓鱼的启示教案 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读懂重点段落,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
1、书写课题,释“启示”。
2、自由读,找出文中我获得的`“启示”。
3、读“启示”,初步感知钓鱼这件事的“是”与“非”。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创设语言情境,引读体会实践难。
2、自由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体会。
4、体会关键句,读中理解:
指名读、反复读、齐读。
(教师相机指导。)
三、学习第4~9自然段
1、出示插图,创设情境,深入领悟实践难。
(相机指导朗读。)
2、质疑问难“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把鱼放回湖中?”
3、自由读第4自然段,探究讨论。
四、总结课文
理解父亲的真正用意,初步领会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案 4
钓鱼的启示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这一课的内容,今天我们细读本课。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
2、思考: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3、学生默读课文,在书中画批。
4、分小组交流
5、教师小结:
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到湖中,是要让“我”从小养成守纪的习惯,父亲做得对,那么,“我”在今后的生活中还不断地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6、学生默读第10自然段,思考:“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什么?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7、开展全班讨论。
8、教师点拨: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9、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课文。
10、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1、板书:
得意 急切 争辩 哭 乞求 依依不舍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得意 急切 争辩 哭 乞求 依依不舍
钓鱼的启示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鲈鱼的图片和有关鱼类禁捕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生活是一本书,时时给我们启示和发现,而钓鱼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设计理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文中情景,为下文的学习的内容作好铺垫。
二、初步感知,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师: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启示,哪一然段告诉了我们。(明确:第10段)
2、读第10自然段,找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请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用“ ”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完告诉老师你的答案。
生: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设计理念】以提领子的方式,从后文的启示入手,让学生先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以此展开探讨课文的内涵。
三、贯穿全文,重点把握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体会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小黑板出示)
师:同学们都很棒,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我们先来学习句1,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也可和同桌讨论。(生读。)
师进行教学提示(此环节可展开小组讨论):
(1)从字面意义上讲,“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明确:对与错!)
(2)联系课文来说,这“对与错”又是指什么?(明确: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的,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对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3)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后查找的资料。明确(根据学生汇报):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和生长,鲈鱼产卵期禁捕,而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有两小时,所以在开放日之前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是不对的,也是不合法的。
【设计理念】首先让学生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与非”是什么意思,这样有利于展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且可以利用此方法进行迁移性学习。然后带出问题“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学生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养成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思考。
(4)“实践起来却很难”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鲈鱼很难)。
【设计理念】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欲望。使课文的故事情节层层推进。
2、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9自然段,找找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放掉鲈鱼很难,并用“ ”画出有关语句。
根据学生汇报总结一下句子:
①我从来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很大很美。)
②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拉上岸来。(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鲈鱼。)
③我抬头看了看,到处是静悄悄的……影子。(当时四周没有其他人。)
【设计理念】读课文,归纳放掉鲈鱼很难的几个原因,以此带领学生理解了解放鱼“难”的根本原因,突破教学难点。
3、师:是啊,面对这么诱惑人的鱼,“我”选择了什么呢?这要经历多么艰难的心理斗争啊?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实践起来的艰难。(生自由,指名汇报)
①指名回答句子,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总结:
句子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板书:得意、高兴、兴奋)
句子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板书:急切)
句子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板书:委屈)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此处插入思考:想想当时的“我”会对爸爸说什么?而爸爸又会说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和老师提示明确:
“我”可能会说:爸爸反正周围都没有人,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小时,我们就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好吗?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会说:孩子,爸爸知道你钓鱼的不易,也知道你很喜欢这条鱼,其实爸爸也很喜欢,爸爸也很难割舍,但是我们每个人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处处接受严格教育,事事严格要求,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从小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吗?)
师:爸爸说他也喜欢这条鲈鱼,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根据生回答总结句子并分析:
l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l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句子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明确:依依不舍)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感觉?(明确:无可奈何)
②齐读这5个句子并且读出作者的心情变化。
【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情感朗读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理解句子2(小黑板出示)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看,把鱼放回湖中,“我”经历了一个多么困难的心理历程啊!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此处提示学生找出这句: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进行对比分析。)
l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指真正的鱼。)
l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不是指真正的“鱼”。 )
引导学生回答分析:
师:“鱼”指的是什么?
明确:这句子中的“鱼”指的是吸引人的,让人心动的,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金钱、地位、荣誉,以及暂时带来方便和一点好处的事。)
师:“我”可能遇到哪些“鱼”呢?
明确:可能遇到过的“鱼”可能是:我当设计师可能会有人出高价钱钱收买我,让我把我设计的东西挖过去……
师:“我”遇到了“鱼”后会怎样做呢?
明确:我是不会为这些“诱惑”而动心的。
师:为什么能这样做?
明确:因为父亲当年对的教导我永远铭记于心,并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2、师小结,齐读第10自然段!
师:是啊!只有这样做,我们才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让我们一起再读第10自然段吧!
【设计理念】通过读,以及词语的分析,教会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去理解句子理解课文。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分析。
四、拓展延伸
读者
留言
小练笔: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也可以选择生活中你遇到的类似的事,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把自己对于道德的理解写下来,署上自己的名字,成为我们自己的座右铭。
明确: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设计理念】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齐温道德名言
读者
留言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来看看名人又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齐读名人名言。(小黑板出示)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
2、“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
3、“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
【设计理念】齐读道德名言,深化课文道理。
六、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3、钓鱼的启示,知道了“我”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时心情非常的得意,但当爸爸说要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变得急切了,我恳求爸爸留下大鲈鱼,但爸爸却坚决要我放鱼,这时我委屈极了,只好依依不舍的把鱼放回湖里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我终于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重温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消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布置作业
读者
留言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放鱼——启示
高兴得意严格教育道德实践
【设计理念】通过简洁、形象、生动而又突出重点的板书,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用小黑板出示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量个句子的学习,贯穿全文,条理清晰。
钓鱼的启示教案 6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和重点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培养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品读故事,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上课是出省接班上课,对于山西太原三附小的学生的认识、表达、朗读、感悟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不够了解,所以我在备课中设计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一、词语积累,质疑引入
1、读题目:《钓鱼的启示》。
2、读词语:晚霞辉映、银光闪闪、月光皎洁、月光如水
3、读句子:三十四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师板书:什么事?启示?
设计理念:丰富积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概括故事,找出启示
1、那个夜晚发生了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钓鱼、放鱼
2、那个夜晚,给我留下的终生启示是什么?学生回答时,板书:启示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故事,初悟启示。
三、品读故事,体会心情
1、体会钓鱼时的“得意”
A、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翕动着。
B、体会我钓到大鲈鱼时的惊喜、得意之情。
2、体会放鱼时的“沮丧”
抓住我和父亲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找出相关语句,弄清父亲放鱼的理由、我不愿意放鱼的理由。
4、品读细节描写,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A、读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B、同桌讨论:此时,父亲的心里在想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体会我钓鱼、放鱼的不同心情,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诵读涵泳、情感激发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四、品读“启示”,深化感悟
1、结合故事内容,生活经验,理解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父亲的做法。
3、理解“鱼”的含义。
4、写自己的启示,全班交流。
5、。
设计意图:理解启示,突破难点,写启示,深化感悟。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得意
什么事?
放鱼沮丧
启示?自律诚信
钓鱼的启示教案 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
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诱惑,“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1、整体感知:
⑴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⑵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4~9自然段:
⑴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⑵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⑶比赛读:
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⑷讨论: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⑸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
(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3、学习第10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⑵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⑶讨论: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⑷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
(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⑸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⑹教师点拨:
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⑺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⑻开展全班讨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钓鱼的启示教案 8
设计理念:
大写意的语文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学设计不是面面俱到,不是“深挖洞”,而是删繁就简,求一而舍全,腾出时空于核心问题。《钓鱼的启示》一文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课堂提问杂而碎的现象,以“作者多次写到‘月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月光如水的晚上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生难忘的启示?”这一问题贯串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感悟。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正确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联系实际,受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4、 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环境衬托手法的巧妙运用,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意境美、行为美、心灵美,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中蕴含的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从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难点
课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 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读有关诚信的文章。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3、 回忆或收集生活中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能净化人的灵魂。
在我语音未段的导语后,伴着优美的乐曲,几幅精美的月夜突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入情地欣赏着皎洁、清柔似得月夜图,自然陶醉其中。
2、问题引路,揭示课题。
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跟随主人公来一次情景再现。——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
3、读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初读课文领略美。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生字词,边读边用笔画出来,可多读几遍。需要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相机引导理解。
2、指名逐段检查朗读情况,边检查边指导,对易错的字音相机领读,对难读的句子范读。
3、整体感知。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发现了,课文多次写到月光。现在请你再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语句,看月光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1)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次,“我”和父亲来到湖边时: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第二次,“我”得意地欣赏钓到的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时: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第三次,“我”哀求父亲留下鲈鱼是: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第四次,每当“我”回忆起这件事时: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2)指导学生将这种美妙的情景读出来。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配音展示读。
(3)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划分层次。(钓鱼——放鱼——启示)
(4)刚才大家欣赏着描写月光的优美句子,心中一定有话想问吧?
4、老师小结。是啊,多么美好的月光啊,它常常能引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借月抒情。那么,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呢?月光的描写在这里又起什么作用呢?
三、深入品悟感受美。
(钓鱼部分)
1、默读1——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从作者对月光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体会出:第一处描写表明在作者的记忆中,这件事情非常美好,连那一天的月色都是这样美,还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钓鱼时轻松愉快的心情;第二处描写则衬托了作者钓到少见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是欣喜、兴奋的心情。
3、进一步深入品读。
同学们,除了能从月光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还有哪些描写也能体现出来?请同学再逐句品读第3自然段作进一步的体会。
4、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感悟出:
(1)直接表达内心惊喜的句子,如:“啊,好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
(2)对“我”钓鱼的动作及鱼儿挣扎的情景的细腻刻画,如:“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迅速拉上岸、得意地欣赏”;“鱼儿不停地甩动鱼尾并跳跃着,在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不少水花……”进一步体现了作者此时惊喜的心情。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表达美好的心情。
假如你就是作者,听着鱼儿甩尾时发出的“啪啪”声,看着鱼儿跳跃时溅起的水花,心情该是何等兴奋啊!那么,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此时兴奋的心情呢?(先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可自己边品味边读,可同桌互相读,可小组成员齐读;再指名读,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或范读、领读。最后齐读。)
6、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个美好的夜晚,与作者一起分享了钓到鲈鱼时的快乐,特别领略了作者独到的表达方法。然而,作者和父亲没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难题,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研读“放鱼”部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亲去钓鱼,作者钓到了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父子二人欣喜异常。可是,父子二人没有得意多久,一道难题却出现在他们面前。那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它像一杯陈酿酒令作者三十四年间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那个夜晚。
二、继续赏文感受美。
(一)(放鱼部分)
1、自由读课文4——9段。了解父子二人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2、分角色读。在分角色朗读中引导学生入情如镜,体验面对难题,“父亲”和“我”态度又和不同,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交流体会。(边谈体会便出示相关语句,进一步引导理解感悟)
父亲:态度坚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你猜, 父亲此时在想什么?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哪个字中你体会出父亲态度的坚决和不容争辩?父亲说这句话时语气会怎样?你能试着添加一个提示语吗?
(3)“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你从爸爸的平静中读出了什么?
“我”:不理解——难过——哀求——依依不舍——沮丧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从“我”的质问中,我似乎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让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鲈鱼放掉,你理解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查阅的相关资料回答)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觉得委屈,与父亲大声争辩着,可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出“我”跟“父亲”争辩的内容,你能想象出他们是怎么争辩的吗?请同桌扮演分别扮演“我”和“父亲”,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当时争辩的情景,看谁能找出最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双方辩论)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此时,“我”没有再争辩什么。我们知道,一定是刚才的争辩“我”没能辩过“父亲 ”。可“我”还是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你想像一下作者还想对父亲表达什么?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尽管我是那样的舍不得,我还是把鲈鱼放回湖里。假如时你,心里当时会是什么滋味?)
4、再次分角色朗读,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
5、师质疑:读到这段课文时,老师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没解开:在“我”和父亲争辩不休时,作者却插入了这样的描写:“皎洁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这处描写起什么作用?你能告诉老师吗?
(1) 引导学生感悟到:父亲是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教育我自觉遵守钓鱼规则的,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父亲的行为就像这皎洁的月光一样美好。
(2)出示孟得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它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齐读)
6、小结过渡。
(1)小结:尽管只有两个小时就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尽管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不会再有他人知道他们钓到鲈鱼的时间,尽管詹姆斯是那样的舍不得放掉那条少见的鲈鱼。但是,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他还是把鱼放掉了,遵守了钓鱼的规则。当鲈鱼游走的一瞬间,“我”怅然若失。
(2)师质疑: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作者当时明明很沮丧,可在结尾他却写道——(出示第11段)“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究竟是什么,这么值得他难忘?
(二)(启示部分)
1、请仔细品读第10段,看谁能解决老师的疑问。(引导学生理解)
虽然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的严格要求,但34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想起这件事就对父亲充满崇敬之情。因为父亲当年的劝诫给了“我”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师导引: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再次品味父亲的教诲。(投影出示父亲告诫“我”的话。)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到的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就 “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理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原因——它往往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这么难以抉择的事情,我还是做到了。这得感谢谁?
(2)当年“我”放弃了那条大鲈鱼,却在人生路中收获了更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3)齐读父亲告诫“我”的这段话。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引导体会)
(1)这诱人的“鱼”还是海里的鱼吗?(对自己有利却违背道德的事物)
(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还会遇到哪些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金钱、名誉、地位等的诱惑。)
(3)面对这些诱惑,“我”抵制住了吗?是什么力量让他战胜了诱惑,战胜了自我?(再次读父亲劝诫自己的话)
(4)“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放鱼”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4、老师小结。
作者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钓鱼,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才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所以说——
(1)(引读11段)——“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2)、师质疑:最后这段,作者又一次写到“月光如水”,这里的描写又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感悟:那个晚上,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获得了终生受益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每当回忆起来,都觉得十分美好。同时,它贯穿全文,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
三、理解升华表达美。
1、同学们,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生活中,你也很可能遇到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是怎样选择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是否也像作者一样乐于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做法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共享。)
2、总结。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四、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注意环境衬托手法的灵活运用。
3、文中描写美丽月夜的句子,进行摘抄积累。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月光如水的夜晚)
钓鱼——放鱼——受益
“我”(惊喜)——(沮丧)——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钓鱼的启示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 , 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
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
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案 10
这是第5单元规则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备课时要以规则为主题,联系第二篇主体课文《谁说没有规则》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设想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体会,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为了遵守规则,有时必须牺牲个人的某些利益,人人维护规则,社会才会有良好的秩序。
这一篇课文可安排3个课时。第一课时,自学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第一、二部分,重点让学生借助对话,还原生活,体味主人公当时的复杂心情,深入理解主人公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第三课时,学习第三部分,回顾全文,指导学生抓住文中提示的细节,写出符合课文内容的钓鱼须知。
教学过程设想:
1、导入新课。
(1)先让学生浏览《谁说没有规则》一课,回答两个问题:①举例说一说,文中写到的内容有哪些属于规则?②文中主人公哪些行为是违反规则的?然后简介《钓鱼的启示》,引入新课。
(2)教师举例说一些具体的规则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规则,再引入新课。
(3)以学生平时做的游戏和游戏规则为例,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引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理解新词。教师适时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然后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然后分小组学习,一是互相检查,帮助识字。二是通过自读课文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在小组讨论,归纳小组的.问题,在全班交流。然后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大略地读第一部分,了解与故事有关的背景后,精读第二部分。重点抓住父子俩的对话,感受父亲严格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体会詹姆斯当时复杂的心情。
(2)精读第二部分,辐射回第一部分,让学生理解第一部分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①詹姆斯家住在哪里,有什么爱好?
②詹姆斯钓到那条大鱼用了多长时间?
③詹姆斯父亲为什么叫儿子把鱼放回湖里?
④詹姆斯钓到鱼时心情怎样,放鱼时心情怎样?放了鱼后心情又怎样?
⑤如果你在那里,你会想些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后,再读课文,设身处地体会詹姆斯的心情,感受父亲自觉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老师要相机指导,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如紧张、激动、大叫、大声抗议、悲哀这些词语就反映了詹姆斯的心情变化,又如抓住父子俩的对话来品味,体现父亲的品质和儿子的当时的复杂心情。
4、精读第三部分,组织讨论,将学文与导行有机结合起来,渗透思想教育。
(1)复习第二部分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习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回答:这件事对詹姆斯的一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然后组织讨论:
①在这个小岛钓鱼有什么规则?
②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才能遵守规则?总结全文。做好摘录笔记。
(2)复习第二部分内容:
①你从第二段知道在这个湖钓鱼要遵守什么规则?
②詹姆斯当时为什么不愿放掉这条大鱼?后来为什么又放了?再带着以下问题读第三部分:那次经历对詹姆斯一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总结全文后组织讨论:
①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②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遵守规则?最后进行拓展延伸:给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
《谁说没有规则》备课思路:
这一课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抓住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诉说生活中有规则,但有的人不能自觉遵守。诗歌通俗易懂,因此,教学的重点不要放在理解这个层面上。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可采用读——议——创——评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读要让学生注意文中违规人的态度,了解这些人的心态。议要让学生懂得规则的制订是为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共同利益,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制订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而且要互相监督。这样在我们生活的社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秩序。创就是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评就是引导学生围绕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这一主题,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自己知道的社会有关规则,对自己,对同学,对社会现象进行监督评价,使学生自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设想:
本文授课时间可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在读与议。由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识字问题,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想像出文中描写的场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或自制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
①文中主人公的言行会带来什么后果?
②你还发现社会有哪些不遵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③联系《钓鱼的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
①规则体现人们的共同利益是为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安全而制订的,因而大家都应该共同遵守。
②遵守规则,从自己做起,主动抵制违反规则的不良行为,才能形成个人的良好品行。
③遵守规则是人之美德,不能因环境改变而丧失美德。
④只有人人遵守、互相监督,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第二课时重在创与评。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节诗的结构:是由两组设问句组成。第一个设问句说明规则的内容,第二是写人物的言行。然后利用文中列举的现象,引发学生的联想,以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先分组说一说社会上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再各组汇报,打开学生思维,然后各自进行仿写。每人仿写一节诗。
写好后再分组讨论、修改、补充,把几位同学的仿写,合起来就成为一首诗。最后在仿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怎样做守规则的小学生这一主题,结合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评议。促使学生自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钓鱼的启示教案 11
一、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最后一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篇课文的作用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
2、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活动是移位上课,对该学校四年级学生的认识、表达、朗读、感悟能力及学生学习习惯等不够了解,所以在我的备课中设计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预定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三课时,现在,我注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准备完成以下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③、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来达到以读促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关键:以读为本,融情于境
三、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特点、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导扶放和角色多角度的方法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4、精读句段,情感升华。
5、知识延伸与拓展五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预设目标。
四、资源准备
计算机、投影仪、文字画面、图片。(在我的教学流程中将展示出来)
五、教学流程及设想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挑动学生心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识。因此我以《小猫钓鱼》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直奔主题,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不让把课堂还给学生只留于形式,真正把课堂建立在平等、自主、角色多角度的基础之上。我让学生大胆地为初读课文提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汇总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要求,这里体现了我的放,但也要注意引,所以在这里我设定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中提到要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通过扶的方式,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感一感。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全方位参与。
4、精读句段,情感升华
以读促解、以读悟感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融情与景,情景交融。再通过读一读、评一评、感一感等来突破难点。
5、知识延伸与拓展
为了让学生情有所余、意有所余,我采用资源的整合,教材的整合。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结束课堂。
六、简述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清晰简洁,有条理,学生易掌握。
七、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多法品读,内话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样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评委专家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钓鱼的启示教案 12
一、本周教学内容:
本周我们学习一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通过讲述父子俩钓鱼的经历,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另一篇略读课文《争吵》,讲述了两个小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明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互相理解。学好这两篇课文对同学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另外为同学们设计了综合训练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做好。
二、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将对他终生受益的道理。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培养知错认错的美德。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学习方法:
我们在阅读时,要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受到启迪。大量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言行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
四、学习过程: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课文讲了“我”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先记叙后议论。记叙部分可分三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我”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第二段(4—9自然段)讲爸爸让“我”放掉鲈鱼。第三段(10—11自然段)讲爸爸的严格教育对“我”的影响。记叙部分“放鱼”是重点内容。为什么钓了鱼又放鱼呢?焦点是要不要遵守鲈鱼捕捞的禁令。议论部分是体现课文中心的内容。“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中的“鱼”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我为什么因此而终生感谢父亲?”正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育,使作者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当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时,他都能牢记父亲的教诲,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本文在写作上除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先记叙后议论以后,还采取篇末点题的方法,结尾点明题意,与课文题目相照应。
词语注释:
启示:启发、提示。
沮丧:灰心失望。
抉择:选择。
告诫:警告,劝告。
《争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两个小同学为一件小事争吵、反悔与和好的事,表达作者对知错认错,主动请求原谅的做法的肯定,说明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互相理解。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大量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我”小心眼,爱面子的弱点,突出了克莱谛得理让人、待人宽容的高尚品格。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1—4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为一件小事吵架了。第二段(5—8自然段)写“我”后悔、羞愧、担心的复杂心情。第三段(9—13自然段)写克莱谛主动与“我”讲和,我们又成了好朋友。第四段(14自然段)写回到家里,爸爸对“我”的教育。
理解课文内容时,着重体会父亲说的这段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父亲的话是说,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钓鱼的启示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明白本课的一些词语,如:涟漪、翕动、不容争辩等。日志伤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坚持的名言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述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明白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三、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明白起来有必须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明白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述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述,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因此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教学策略:
品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深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启示”二字用红笔写出。
齐读课题,教师问道:这个课题与你们以前见过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
生:启示是红色的字。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启示”二字用红笔标出?
学生汇报。
师:什么是“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简而言之,“启示”就是你从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么这启示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你能不能根据“钓鱼”和“启示”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学生读文并分段。
汇报:说说你这两部分是怎样分的?(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钓鱼这件事?哪一段写的是我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在题目中相应标出:(1—10)钓鱼,(11)启示。
2、词语:我们俩看本课的一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新汉普斯涟漪
鲈鱼——鱼鳃——翕动
争辩——不容争辩
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指名朗读词语。当学生读完“新汉普斯”这个词后,教师指导:你能快速而清晰地读三遍这个词吗?学生读词。教师小结方法:遇到拗口的词多读几遍就能读顺了。
(3)指导明白词语的含义:
①涟漪:什么是涟漪?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时教师出示图片并解释道:涟漪泛指细小的波纹,那么文中的涟漪具体指什么呢?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2自然段),教师出示另一张图片相应解释道:课文中,当鱼饵抛下水面时,就会荡出一圈一圈的······波纹,这就是涟漪。
②鲈鱼——鱼鳃——翕动,你发现这三个词之间的联系了吗?或者你发现前两个词之间的联系了吗?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鲈鱼的图片配合学生的解释,之后教师小结:鱼鳃是鱼的哪一部分?生回答。在生活中见过鱼鳃一张一合,一张一合(师做动作)的样貌吗?这个动作就叫做······翕动。再读“翕动”一词。
(4)齐读这些词语。
3、概括故事主要资料:
当生读完“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这三个词语后教师趁机说道:你能快速找到课文中带这三个词语的哪一段吗?(10自然段)指名朗读10段,师:这三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我的情绪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事令我兴高采烈?(课件中该词后出现一个问号)之后又发生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呢?(课件同上)最后怎样了我就变得沮丧至极了?(课件同上)请带着这3个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这三个词语写在相应的段落旁。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什么事使我兴高采烈?学生回答。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学生回答。最后我是怎样做的?生回答,师:此时我的情绪可真是······沮丧之极了。
师:谁能把他说的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遍?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钓鱼”这件事的主要资料,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在概括一件事的主要资料时就是要抓住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还要加上一句:从钓鱼这件事中我还获得了一些启示,这就是整篇课文的主要资料了。那么我究竟获得了什么启示呢?谁能读一读原文中的句子?
学生读11段,教师相应出示11段中的重点句子。
(三)、精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归纳大鲈鱼诱惑人之处。
教师出示(11段):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师:那里所说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真正的鱼吗?从哪看出来的?生:不是,鱼字加了引号。但故事中那条真正的大鲈鱼也十分地诱惑人,对吗?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条鱼十分诱惑人?
生可能:鱼大。
(1)感受鱼大。
师:找一找,从哪段能看出鱼个性大?生:3段。
师: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觉得鱼个性大就把它画下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并品读3段中的重点句:
句一:过了好长时刻,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必须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首先学生就此句交流:为什么这句使你感到鱼大?当生提到“剧烈地抖动”一词时,师:把“剧烈地”换成“强烈地”或“猛烈地”好不好?为什么?学生汇报。
师:这三个词相比,谁的`动程度更强?生:剧烈地。
师:那么“剧烈地”说明了什么?生:鱼大。
指导朗读:你能透过朗读让我们感觉鱼个性大吗?
指名读,重点评价学生将哪些词强调了,以此来指导朗读。
齐读。
句二:也许是这条鱼想摆脱鱼钩,不停地甩动着尾巴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首先学生就词句交流:哪些词让你感觉鱼个性大?生可能:不停地、跳跃、“啪啪”的声音、不少水花······
教师让其他学生画出这些词,然后问道:发出“啪啪”的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生模仿。(若生模仿不到位,教师指导:这但是条大鱼,发出的“啪啪”声会是怎样的?)
师:为什么发出“啪啪的”声音而不是“哗哗的”声音呢?生可能:“啪啪”更响、更重。“啪啪”用来形容鱼挣扎的动作更合理。
教师小结:作者用词准确,“啪啪”更能说明鱼大。
指导朗读:你能透过读让我们看到这条大鱼挣扎的情景吗?
指名读。
(2)感受我和父亲对鱼的喜爱。
师:我和父亲喜爱这条鱼吗?从哪看出来的?生汇报。
师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欣赏”一词是红字)
师:这句中有一个词用得很个性呀?哪个词?欣赏,为什么是“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呢?”用“看着”不是更合理吗?
生汇报,师问道:应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一幅画得个性好的画、一张奖状、打了高分的试卷······你会“看”还是“欣赏”?为什么?生汇报:欣赏,正因很有成就感。让学生带着这种情绪读该句。
师:应对自己个性喜爱的东西时,新书包、新衣服、新鞋、新玩具······你会“看”还是“欣赏”?生汇报,并让其带着喜爱的情绪读。
齐读,教师小结:“欣赏”一词用得多生动啊!表现出了我和父亲应对钓鱼成果时的成就感和喜爱之情。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根据人物的情绪选取恰当的词语。
(3)还有哪一点也构成了这条鱼对我们的诱惑?
生:周围没人。让学生具体解释为什么周围没人也能对我们构成诱惑。
2、揣摩父亲的心理,明白父亲放鱼的动机。
(1)师:是啊,应对种种诱惑父亲为什么仍然让儿子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读读课文的哪些地方?生:父子的对话。
师:找一找,从哪段到哪段写的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生:4—8
师:默读4—8自然段,把描述父亲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想一想父亲当时可能在想些什么?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所画之处,教师引导学生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
(2)4自然段:课件出示此段,师:这段的开头有一个细节,“父亲看了看手表”父亲看表仅仅是为了知道时刻吗?还有没有别的目的了?联系后文想一想。
学生汇报。
师:从这个细节我们能看出父亲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父亲是一个自觉遵守规定,很讲道德的人。板书:自觉遵守讲道德
师:此刻是几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刻还有······两个小时,言外之意就是······生:此刻还没到捕捞鲈鱼的时刻呢。
师:此刻捕捞鲈鱼是不贴合规定、不讲道德的。
师:我们再看后面父亲说了什么,出示父亲的话: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父亲是立刻就做了这个决定吗?他犹豫了吗?从哪看出来的?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课件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这种状况呢!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你是否主动给他人让过坐?让过的同学请举手。
请让过坐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把座位让出来?生交流。
师:如果公交车上人个性多,很挤,而你又很累,这时你旁边刚好站着一位老人或一个抱小孩的人,他比你更需要这个座位,你在让座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这个座位让给他吗?
请想让座的同学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是你的良心,你的道德之心促使你这样做的,对吗?
如有时刻可再举一例:你有过拾金不昧的时候吗?捡到了钱财或物品主动归还失主?请拾金不昧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交出钱财或物品呢?
师:如果捡到的钱财数额比较大,几百元甚至更多,而又没有人看到你,你在归还钱财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钱归还失主吗?
仍然请想归还的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
教师小结:“公交车上的座位”,“捡到的钱财”都像这条大鲈鱼一样诱惑着我们,是道德的力量使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取,那么父亲盯着这条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是什么使他做了放鱼的决定呢?
学生交流父亲的心理活动,然后指导学生读父亲的那句话,师:假如你是父亲会怎样说着句话?指名朗读。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务必读好,哪个字?生:得。(若生挑不出这个字,教师可范读;若生挑的是其它的字,理由充分也要给予肯定)
师:“得”还能够换成哪个词?生:务必。
师小结:“得”字证明了父亲坚决的态度。
再指名读,透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朗读。
齐读。
(3)6自然段:往下看,儿子说了什么?父亲是怎样说的?6段:“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师:应对儿子急切的问话,父亲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平静呢?父亲的平静中还透着点什么呢?学生交流想法,并相机让其读。
指名分主角朗读4—8自然段,一人读描述父亲的地方,一人读描述儿子的地方。
当生读到7自然段时,师:尽管此时我大声争辩着,但是父亲却用它的声音告诉我这件事情是不容—争辩的,不容争辩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继续读文。
(4)读完后出示8自然段中的最后两句话: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父亲沉着脸,没有看我,也没有再说话。
师: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想对父亲说什么?学生汇报。
师:父亲呢?父亲为什么没有看我?生汇报。但是父亲却沉着脸,也没有再说话,这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想法。
师生分主角朗读,师读描述儿子的地方,生读描述父亲的地方。
(5)小结:此刻大家明白父亲的做法了吗?你喜爱这样的父亲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三、总结升华。
师:儿子当时明白父亲的做法吗?不明白。之后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读第11自然段,师再次出示11段中的句子,师: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诱惑人的“鱼”会使我心动?当面临道德的抉择时我会做出怎样的决定?生交流。
师总结:是啊,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但父亲的教育却使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最后,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课件出示)齐读名言。
师:让我们一齐发奋,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期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明白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
钓鱼的启示教案 14
【设计思路】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34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理解,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课文的内容不是难点,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要理解这个难点,必须从文中钓鱼这件事去理解,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来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体会“我”钓到鲈鱼时的得意和放鱼时的沮丧做为教学的重点,由体会这种心情的变化来理解道德实践的艰难,理解父亲的话。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锦泽学习,学习她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生字词都认识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不要急于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师:课文读得不错,把主要内容说出来了。
生:我还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再写了父亲让我放鱼,最后写我得到的启示。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理清课文。)
师:课文内容了解了。预习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你会从课题入手去想问题。
生:父亲为什么让我把鱼放了?
师:是啊,为什么要放了呢?
生:父亲盯着鱼看了好一会,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
师:你会从细节入手,读书真仔细。
生:课文写钓鱼,怎么后面又写了“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课文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鱼”指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说明在读书的时候,思考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同学们再去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读书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加细致地读书,更深入地思考。)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我钓到了一条从没有见过的大鱼。
生: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上来了。
师:说得精彩极了,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
生:高兴。
生:得意。
生:大喜过望。
生:喜出望外。
生:欣喜。
生:惊奇。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心情,可见语言能力较强。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生读这句话。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体会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现出大鲈鱼的诱人。为下文“我”放鱼时的不舍做好了铺垫。)
师:我正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的时候,父亲却让把它放了,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4~9自然段,标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生:急切、难受、伤心、依依不舍、沮丧。
(读书有自己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我”的心情,又进行了词语的训练。)
师:我心情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请同学们练习一下父子的对话,体会 “我”的心情。
(从具体语句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表现我对大鲈鱼的不舍。)
生:自由读,展示读,男女生读。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的时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
(利用课文的空白,进行补白,体会人物的心理,反衬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实践道德的艰难。)
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孩子,还不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啊,不能留下。
生:我们什么时候钓到的,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
师:天知地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父亲这样做,对吗?
生:对,因为还不到捕捞鲈鱼的时间。
生:因为他父亲想教育孩子按规定做事。
师:父亲不喜欢吗?
生:父亲也很喜欢。
师:你从哪里看出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鲈鱼?
生:从“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和“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知道的。
师:刚才有位同学问“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明白了吧?
师:我尽管依依不舍,但是还是把这条鲈鱼放回了湖里,同学们,这时他舍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舍弃了鲈鱼,得到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你会联系下文来说,什么是道德实践呢?
生:就是去做。
师:说得很好,就是按照正确的去做。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角度去看问题,父亲也很喜欢那条鲈鱼,也在进行着道德的抉择,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道德实践的认识。)
师: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他会遇到哪些诱惑呢?
生:金钱。
师:对,这里的鱼可以指金钱。
生:职位、小便宜。
师:说得不错,能联系他的职业来说说吗?
生:比如说,他在给别人搞设计的时候,两个公司竞争,一个公司给他很多钱,让他给自己的公司设计的好,而故意给另一个公司设计的不好。
师:这时,他会怎么做呢?
生:他不会要那个人的钱。
师:他会想起父亲的话。刚才有个同学说“钓鱼这件事和他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有什么关系?”现在想一想,有没有关系?
生:哦,我知道了,因为父亲的教育,才使他严格按正确的去做,才最后成为了一名著名建筑设计师。
师:是啊,当他一次次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我们来读一读父亲的话。
生:读。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道德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放了大鲈鱼就是对的,不放,就不对,但是真正让他放的时候,他却不舍得了。
生:有一次,老师多给了我分数,我一看很高兴,终于比同桌高了,但是当我仔细再看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错误,老师没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给老师看了,我的分数就比同位少了,可是不给老师看,就不诚实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师平时教育我的话,就给老师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学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还给他了。
师: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尽管知道,但是看到那么漂亮的橡皮,还是不想还给同学。
生:也就是说的时候很简单,做的时候就不舍得了,就很难了。
生……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父亲的话理解得较好。教师应该做一个小结,突出舍弃个人利益的困难,突出主题。)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看来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不仅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也给同学们以深刻的影响。让我们端起书来,再次回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生:配乐朗读课文。
(创设的情景非常好,学生在月夜背景的衬托下,倾听着舒缓的音乐,仿佛在慢慢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师:同学们读得很美,我都被陶醉了。今天同学们提得问题我们读懂了,但是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帮助。
钓鱼的启示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诱惑、皎洁、沮丧、实践、告诫”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求放回鲈鱼的理由,读懂我从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教育学生自觉抵制诱惑,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求放回鲈鱼的理由,读懂我从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二、通读课文,把握内容
1、在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从事情发生的时间、原因、过程将内容简练清楚地讲一遍,并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钓鱼、放鱼)
2、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这件事却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请快速到课文中寻找能告诉你答案的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抓住重点,深入感悟“诱惑大”
1、师: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钓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前那个夜晚我钓到的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汇报交流
鱼大——
重点指导朗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首先读出“大”——围绕这个句子,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表明鱼大的.词句。其次感受我的高兴与得意,用朗读表现。
鱼钓来的艰难——
过了好长时间、小心翼翼等
3、引导:带着轻松愉快的语气再来读读。谁再过过钓鱼的瘾。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得轻短、活泼。
四、抓住重点,深入感悟“抉择难”
1、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道德抉择,什么抉择?请自由朗读4——9自然段。
2、面对这个抉择,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应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谁能清楚地说出来?
3、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从我的哪些言行中你感受到了“难”?
(1)请默读这几段,在书上做上记号。自己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2)随着学生的交流回答板书:急切——伤心——依依不舍
(3)指导朗读:
读父亲与我的对话,先评价我的话读得好不好,然后指导读好,再重点说说父亲的话该怎么读。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你能读懂“看了好一会儿”中所包含的东西吗?“得”——坚决,读出父亲明确的态度。
再指名朗读4——7段的对话,请一个学生读叙述部分。
(4)想象写话: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到底想说什么呢?请发挥想象说一说,学生如果只说到求父亲别放鲈鱼,教师引导——你能把不放的理由讲充足吗?到上下文中找一找、想一想该怎样说,指名说。
(5)引读: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去下来——大鲈鱼——
五、作业
1、生字书写
2、课堂作业本前几题
【钓鱼的启示教案】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案10-02
钓鱼的启示教案01-21
《钓鱼的启示》教案08-22
《钓鱼的启示》教案03-02
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10-06
钓鱼的启示小学教案08-25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09-16
《钓鱼的启示》教案(精选5篇)03-07
钓鱼的启示教案15篇01-21
钓鱼的启示教案(15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