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去浮上来教案

时间:2023-02-16 19:02:02 教案 投诉 投稿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7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沉下去浮上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7篇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1

  活动目标

  1、体验科学探索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2、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使用符号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准备

  1、试验材料: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泥、石头、树叶、乒乓球。

  2、记录卡、水槽、笔。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难点:尝试使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马上就要过节啦,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节,可是它不会游泳,它怎样才能过到河那边去呢?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泡泥、石头、叶子、空瓶子、钥匙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二)实验探究

  1、师:浮在水面的就可以当作小船,沉下去的就不能当作小船。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看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3、教师小结:树叶、积木、乒乓球、空瓶子等可以浮上来给蚂蚁当船,而石头、钥匙、硬币则不可以。

  (三)活动延伸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请小朋友动手实验起来吧,并将实验结果简单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实验活动,由于这种类型的活动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开展的较少,幼儿显得格外兴奋,参与的热情很高。“浮沉原理”本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泡泡泥、积木玩具、石子、乒乓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让它也沉在水底下呢,让幼儿动脑筋想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索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幼儿对这次活动至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

  总体来说,课堂效果较好,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少数幼儿纪律不够好,课堂场面一度较混乱,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的,在以后教学中,课前准备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以便更好应对课堂突发情况。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体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重点:

  初步理解沉浮

  难点:

  认识标记并简单分类

  活动准备:

  1、石头、铁夹子、玻璃球,积木、塑料、泡沫块等十三份及图片一幅。

  2、贝壳、磁铁、瓶盖、乒乓球等十二份,抹布每人一块。

  3、"↑"与"↓"的标记各两份,沉浮兄弟表情贴饰各一,盛水脸盆三个,筐筐若干,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沉浮兄弟表情贴饰。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好,我是哥哥,我叫"浮起来",专喜欢浮在水面上的玩具,你们看我的嘴巴都往上翘了。我是弟弟,我叫"沉下去",专喜欢沉在水底下的玩具,你们看我的嘴巴都向下垂了。"引导幼儿分别和他们打招呼。

  2、师:"他们今天带来了很多玩具。"教师逐一出示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认一认、说一说。

  二、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

  1、师:"哎呀,他们兄弟俩的玩具不小心混在一起了,哥哥的玩具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弟弟的`玩具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怎么办呢,我们帮他们把玩具分分开吧。"

  2、师:"我们先来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玩具是浮起来哥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弟弟的。"

  3、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自由猜测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图片。

  4、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师:"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老师准备了三盆水,请小朋友们把筐筐里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玩一玩,仔细观察哪些玩具放在水里的时候是浮起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

  5、提醒幼儿玩具轻拿轻放,注意不要把水弄湿了衣服。

  6、幼儿亲手实验后,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请说清楚什么东西放到水里之后是浮上来的还是沉下去的。"

  7、教师针对每件物品根据多个幼儿实验后的回答,调整黑板上的图片。

  8、师:"我们看一看浮起来哥哥有哪些玩具?沉下去弟弟有哪些玩具?"

  9、教师总结:我们发现木头积木、塑料模具和泡沫放到水里之后会浮在水面上(老师在"浮上来"表情旁边画"↑");石头、铁夹子、玻璃珠放到水里之后会向下沉(老师在"沉下去"表情旁边画"↓")。

  三、认识标记,再次操作

  1、引导幼儿看黑板上的箭头标记,师:"现在老师把浮起来和沉下去用箭头标记来表示,箭头向上表示什么?箭头向下表示什么?"

  2、教师出示贴有标记"↑"与"↓"的两只筐筐,引导幼儿将玩具分别放在两个筐筐里。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浮起来哥哥的玩具放在箭头表示浮起来的筐筐里,把沉下去弟弟的玩具放在箭头表示沉下去的筐筐里。"

  3、教师提供贝壳、钥匙、瓶盖、海洋球等物品。师:"瞧,妈妈又给他们买了新玩具,也请你们来分一分,看看哪些玩具是浮起来哥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弟弟的。"请幼儿先操作,然后再放到相应的筐筐里。

  4、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助兄弟俩分清楚了他们各自喜欢的玩具,他们要向你们说一声"谢谢"呢。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本领,把玩具放到水里就能知道这个玩具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我们把这个本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3

  活动目标:

  1.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并做记录。

  2.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船儿向前行》,学习单《浮沉实验记录表》,盆(或透明保鲜盒)、油泥、弹珠、小碗、小石头、纸片、泡沫等物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了解实验内容和过程。

  1.我们要来做实验,看看手上的`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到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2.在进行实验前,你需要猜测这个物体沉浮情况,并且记录到学习单上。

  3.进行实验后,再将实验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二、为每一组提供一套材料,让幼儿自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观察、指导。

  三、请幼儿试着讨论物体浮沉的原因。

  1.为什么弹珠、石头、油泥会沉下去?纸片、泡沫却是浮在水面上的?

  2.碗怎样放会浮在水面上?怎样放会沉下去?

  3.油泥可以捏成什么样子就不会沉下去呢?

  四、请幼儿将油泥捏成某种造型,使其可以浮出水面。教师请成功的幼儿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方法,再请幼儿将这个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五、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看看书上的方法是什么。

  六、请幼儿都将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样子,然后试着在其中放弹珠、石头等物品,看看各自的油泥船能承载多少物品。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4

  设计思路:

  大班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树叶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在活动中要让幼儿大胆猜想,更要积极动手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空矿泉水瓶一个、积木、石头、树叶、铁钉、玻璃球等小物品。

  3、老师示范用的小葫芦、硬币等

  4、老师巩固实验用的铅笔、橡皮、尺子、剪刀

  4、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要和我们小朋友们一起来做玩水的游戏,我们看看都是谁呀?我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幼:空矿泉水瓶、积木、石头、树叶、铁钉、玻璃球

  二、实验:沉下去与浮上来

  1、认识“↑”“↓”两个符号:

  (1)教师取一个葫芦放在水盆里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进而出示“↑”(一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竖线表示水的`深度,上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浮在谁的上面,也就是浮上来)。

  (2)教师再取一枚硬币放在水盆里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进而出示“↓”(一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竖线表示水的深度,下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沉到水底,也就是沉下去)

  2、认识记录纸

  师:认识了“↑”“↓”两个符号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记录表。

  物品宝宝?小手

  3、猜测实验结果:幼儿猜测每种物品放在水里的浮沉现象,并记录在“?”号这一列。

  4、动手分组实验并记录: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5、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师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三、把宝宝送回家

  老师“出示两个小房子的图片,一个是浮上来宝宝的房子,一个是沉下去宝宝的房子。

  幼儿把每个参加试验的物品宝宝送回家。

  总结:小朋友们的实验做的非常成功,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放在水里浮上来(轻的物品),什么样的东西放在水里沉下去(重的物品)。

  四、巩固实验

  老师出示一个文具盒,里面有小朋友们常用的铅笔、橡皮、尺子和剪刀。

  用这些常用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实验结论:轻的物品放在水里浮上来,重的物品放在水里沉下去。

  五、提升实验

  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思考。(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六、教师结束语

  其实,物品在水里是浮还是沉,除了与物品本身的轻重有关系之外,还与其他很多方面有关系,这就等小朋友们长大了慢慢去探索,这就是科学的奥秘。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5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环境与材料

  1、水槽每组1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

  2、记录表1张,分类筐3个。

  3、《科学》下P.26~27。

  一次备课

  一、猜测活动

  1、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猜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面,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是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

  2、将预测的结果记录在画册《沉下去浮上来》的表格中,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操作活动

  1、请幼儿动手尝试,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教师观察指导。

  2、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并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

  三、交流活动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将能沉下去、能浮上来以及既不浮也不沉的物品分类放在筐里。

  四、拓展活动

  1、你能让沉下去的棉花再浮起来吗?

  2、请幼儿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

  3、你知道游泳时为什么身体浮在水面上?

  4、说一说,海中的什么东西是根据沉浮原理制成的?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

  2、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准备】

  1、试验材料:(泡沫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泥、木块、棉花、乒乓球)两份。

  2、记录卡每人一份,水槽、笔。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投放了很多材料,幼儿与这些材料很熟悉,知道轻的物体浮在上面,重的物体沉在水底。

  【活动重点】发现物体沉浮现象。

  【活动难点】尝试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物品,小朋友先猜一猜都有什么?(用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现在把它们请出来。(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想知道是什么。)

  1、请幼儿说出这些操作材料的名称。

  幼儿一起说出了有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

  木块、棉花、乒乓球。(幼儿都认识这些材料)

  2、师:如果我把这些物品放到水槽里面,它们会怎么样呢?

  师:手里拿着泡沫积木,请一名幼儿回答?

  幼答:会浮在水面上。

  幼答:放到水里会沉下去。

  师:我也不知道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我们先来猜想。

  3、请幼儿猜想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4、师: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操作材料用什么符号表示,每个幼儿进行猜想,并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幼儿开始猜想并把猜想的结果用沉浮标记记录下来,师在一旁巡视。(在猜想棉花时,一部分幼儿说沉在水底,一部分幼儿说浮在水面上,但我没有说谁说的对或错,而是告诉他们,一会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教师小结:我们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了。那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否一致。现在我们来动手实验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二、幼儿实验操作

  1、师: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巡视指导,让幼儿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都亲手操作,有的幼儿发现猜想的和实验的结果不一样。我鼓励他们要大胆操作,错了不要紧,而且我还奖励他们小红花。)

  2、教师提问:(1)什么物品沉下去、什么物品浮上来?师请xx小朋友回答,泡沫积木是沉还是浮。

  幼答:是浮在水面上。

  师:猜想的和实验的结果一样吗?

  幼答:一样。

  师:奖励小红花,全体幼儿为xx小朋友鼓掌。

  师:空瓶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答:会沉下去,这时一名幼儿抢着说会浮在水面上。

  师:不要争论,咱们一起来做实验,我把空瓶子放在水里,幼儿看结果,空瓶子是浮在水面上的。这时只见这名小朋友有点不好意思,我看到后,走向前去摸了摸他的头说:回答错了没关系,你回答问题说明你很勇敢,老师奖励你一枚小五角星,作为鼓励。

  师:小朋友棉花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上面?

  幼答:xx幼儿说沉在水底,xx幼儿说浮在上面。

  师:我请想xx幼儿回答棉花沉在水底的原因?

  幼答:棉花吸了水会沉下去。

  幼答:棉花轻会浮在上面。

  师:看到这种情况(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先是干棉花放到水里,浮在上面,但过了一会棉花吸了水它悬浮在水中,看到这种情况,我说:“小朋友都说得对,说明小朋友都动手动脑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小朋友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3、教师通过幼儿实验总结:像泡沫积木、空瓶子、木块、棉花、乒乓球在水面的现象叫浮;像钥匙、硬币、橡皮泥在水底的现象叫沉。

  三、沉与浮材料分类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有些物品浮在水面上,有些物品沉在水底。现在我们和这些操作材料做一个小游戏。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幼儿非常高兴的回答好)

  师:制作了两个小房子,在房子的上面有沉浮标记,幼儿看

  沉浮标记把它们送回家。(在这一环节活动中,场面秩序有点混乱,小朋友都一窝蜂的围了过去,我应该让小朋友们排好队,有秩序的把它们送回家。)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沉浮现象,我们平时多试一试,看看你们找到的物品到底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吧。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7

  生成背景:

  天气渐渐转暖,时常发现孩子们去洗手时捋起袖子在接水的水桶里放放小纸片,小肥皂,有时放放刚画画用过的棉签等等,看着小纸片在水上飘来飘去,似乎对水很感兴趣。那何不开展一个与水有关的科学探索活动呢!这样即能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满足玩水的愿望,又能学到有关水方面的科学知识。于是我想到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生成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一些经验。

  2、认识标记“↑”和“↑”“↓”,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

  重点:

  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一些经验。

  难点:

  认识标记“↑”和“↓”,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装有水的大盆每组一只;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纸片、积木、小石块、海绵、铁钉各一样);每人一支水笔和一张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想

  1、引题:你们玩过水吗?玩水时你有什么有趣的新发现?(引出沉浮的概念)

  2、猜一猜,想一想:猜猜这些东西放到水中哪些会浮哪些会沉?如小纸片在水里会浮上来就在操作纸的猜一猜表格中画“↑”,会沉下去的画“↑”。

  3、教师统计猜想结果。

  二、玩一玩来验证答案

  1、教师简单示范讲解动手操作,将看到的结果用箭头记录在操作纸做一做的表格中。

  2、幼儿操作验证,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讨论

  1、统计幼儿操作结果。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问: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有些东西会沉在水里?

  3、教师小结。

  四、分组找活动室更多的物体做实验

  1、分组找活动室更多的.物体进行猜想——操作——验证,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2总结分享。

  五、区域延伸

  活动反思:“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本次活动至始至终都怀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在幼儿动手操作前让他们先猜想,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增强活动的目的性。但有些细节还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处理好,比如最后可以经验迁移,因为所有的教育教学都将来源于生活,归根于生活,救生圈、救生衣、轮船等等都是利用水的沉浮设计出来的,将来我们小朋友去探索更多水的奥秘。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相关文章:

浮上来,沉下去教案11-28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04-14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02-05

鸡蛋浮上来了作文04-09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小鸡教案中班教案01-21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蔬菜教案整理 《蔬菜》教案11-01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7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沉下去浮上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7篇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1

  活动目标

  1、体验科学探索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2、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使用符号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准备

  1、试验材料: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泥、石头、树叶、乒乓球。

  2、记录卡、水槽、笔。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难点:尝试使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马上就要过节啦,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节,可是它不会游泳,它怎样才能过到河那边去呢?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泡泥、石头、叶子、空瓶子、钥匙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二)实验探究

  1、师:浮在水面的就可以当作小船,沉下去的就不能当作小船。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看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3、教师小结:树叶、积木、乒乓球、空瓶子等可以浮上来给蚂蚁当船,而石头、钥匙、硬币则不可以。

  (三)活动延伸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请小朋友动手实验起来吧,并将实验结果简单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实验活动,由于这种类型的活动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开展的较少,幼儿显得格外兴奋,参与的热情很高。“浮沉原理”本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泡泡泥、积木玩具、石子、乒乓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让它也沉在水底下呢,让幼儿动脑筋想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索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幼儿对这次活动至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

  总体来说,课堂效果较好,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少数幼儿纪律不够好,课堂场面一度较混乱,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的,在以后教学中,课前准备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以便更好应对课堂突发情况。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体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重点:

  初步理解沉浮

  难点:

  认识标记并简单分类

  活动准备:

  1、石头、铁夹子、玻璃球,积木、塑料、泡沫块等十三份及图片一幅。

  2、贝壳、磁铁、瓶盖、乒乓球等十二份,抹布每人一块。

  3、"↑"与"↓"的标记各两份,沉浮兄弟表情贴饰各一,盛水脸盆三个,筐筐若干,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沉浮兄弟表情贴饰。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好,我是哥哥,我叫"浮起来",专喜欢浮在水面上的玩具,你们看我的嘴巴都往上翘了。我是弟弟,我叫"沉下去",专喜欢沉在水底下的玩具,你们看我的嘴巴都向下垂了。"引导幼儿分别和他们打招呼。

  2、师:"他们今天带来了很多玩具。"教师逐一出示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认一认、说一说。

  二、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

  1、师:"哎呀,他们兄弟俩的玩具不小心混在一起了,哥哥的玩具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弟弟的`玩具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怎么办呢,我们帮他们把玩具分分开吧。"

  2、师:"我们先来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玩具是浮起来哥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弟弟的。"

  3、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自由猜测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图片。

  4、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师:"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老师准备了三盆水,请小朋友们把筐筐里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玩一玩,仔细观察哪些玩具放在水里的时候是浮起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

  5、提醒幼儿玩具轻拿轻放,注意不要把水弄湿了衣服。

  6、幼儿亲手实验后,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请说清楚什么东西放到水里之后是浮上来的还是沉下去的。"

  7、教师针对每件物品根据多个幼儿实验后的回答,调整黑板上的图片。

  8、师:"我们看一看浮起来哥哥有哪些玩具?沉下去弟弟有哪些玩具?"

  9、教师总结:我们发现木头积木、塑料模具和泡沫放到水里之后会浮在水面上(老师在"浮上来"表情旁边画"↑");石头、铁夹子、玻璃珠放到水里之后会向下沉(老师在"沉下去"表情旁边画"↓")。

  三、认识标记,再次操作

  1、引导幼儿看黑板上的箭头标记,师:"现在老师把浮起来和沉下去用箭头标记来表示,箭头向上表示什么?箭头向下表示什么?"

  2、教师出示贴有标记"↑"与"↓"的两只筐筐,引导幼儿将玩具分别放在两个筐筐里。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浮起来哥哥的玩具放在箭头表示浮起来的筐筐里,把沉下去弟弟的玩具放在箭头表示沉下去的筐筐里。"

  3、教师提供贝壳、钥匙、瓶盖、海洋球等物品。师:"瞧,妈妈又给他们买了新玩具,也请你们来分一分,看看哪些玩具是浮起来哥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弟弟的。"请幼儿先操作,然后再放到相应的筐筐里。

  4、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助兄弟俩分清楚了他们各自喜欢的玩具,他们要向你们说一声"谢谢"呢。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本领,把玩具放到水里就能知道这个玩具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我们把这个本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3

  活动目标:

  1.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并做记录。

  2.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船儿向前行》,学习单《浮沉实验记录表》,盆(或透明保鲜盒)、油泥、弹珠、小碗、小石头、纸片、泡沫等物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了解实验内容和过程。

  1.我们要来做实验,看看手上的`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到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2.在进行实验前,你需要猜测这个物体沉浮情况,并且记录到学习单上。

  3.进行实验后,再将实验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二、为每一组提供一套材料,让幼儿自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观察、指导。

  三、请幼儿试着讨论物体浮沉的原因。

  1.为什么弹珠、石头、油泥会沉下去?纸片、泡沫却是浮在水面上的?

  2.碗怎样放会浮在水面上?怎样放会沉下去?

  3.油泥可以捏成什么样子就不会沉下去呢?

  四、请幼儿将油泥捏成某种造型,使其可以浮出水面。教师请成功的幼儿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方法,再请幼儿将这个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五、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看看书上的方法是什么。

  六、请幼儿都将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样子,然后试着在其中放弹珠、石头等物品,看看各自的油泥船能承载多少物品。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4

  设计思路:

  大班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树叶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在活动中要让幼儿大胆猜想,更要积极动手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空矿泉水瓶一个、积木、石头、树叶、铁钉、玻璃球等小物品。

  3、老师示范用的小葫芦、硬币等

  4、老师巩固实验用的铅笔、橡皮、尺子、剪刀

  4、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要和我们小朋友们一起来做玩水的游戏,我们看看都是谁呀?我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幼:空矿泉水瓶、积木、石头、树叶、铁钉、玻璃球

  二、实验:沉下去与浮上来

  1、认识“↑”“↓”两个符号:

  (1)教师取一个葫芦放在水盆里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进而出示“↑”(一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竖线表示水的`深度,上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浮在谁的上面,也就是浮上来)。

  (2)教师再取一枚硬币放在水盆里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进而出示“↓”(一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竖线表示水的深度,下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沉到水底,也就是沉下去)

  2、认识记录纸

  师:认识了“↑”“↓”两个符号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记录表。

  物品宝宝?小手

  3、猜测实验结果:幼儿猜测每种物品放在水里的浮沉现象,并记录在“?”号这一列。

  4、动手分组实验并记录: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5、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师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三、把宝宝送回家

  老师“出示两个小房子的图片,一个是浮上来宝宝的房子,一个是沉下去宝宝的房子。

  幼儿把每个参加试验的物品宝宝送回家。

  总结:小朋友们的实验做的非常成功,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放在水里浮上来(轻的物品),什么样的东西放在水里沉下去(重的物品)。

  四、巩固实验

  老师出示一个文具盒,里面有小朋友们常用的铅笔、橡皮、尺子和剪刀。

  用这些常用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实验结论:轻的物品放在水里浮上来,重的物品放在水里沉下去。

  五、提升实验

  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思考。(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六、教师结束语

  其实,物品在水里是浮还是沉,除了与物品本身的轻重有关系之外,还与其他很多方面有关系,这就等小朋友们长大了慢慢去探索,这就是科学的奥秘。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5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环境与材料

  1、水槽每组1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

  2、记录表1张,分类筐3个。

  3、《科学》下P.26~27。

  一次备课

  一、猜测活动

  1、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猜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面,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是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

  2、将预测的结果记录在画册《沉下去浮上来》的表格中,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操作活动

  1、请幼儿动手尝试,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教师观察指导。

  2、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并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

  三、交流活动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将能沉下去、能浮上来以及既不浮也不沉的物品分类放在筐里。

  四、拓展活动

  1、你能让沉下去的棉花再浮起来吗?

  2、请幼儿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

  3、你知道游泳时为什么身体浮在水面上?

  4、说一说,海中的什么东西是根据沉浮原理制成的?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

  2、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准备】

  1、试验材料:(泡沫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泥、木块、棉花、乒乓球)两份。

  2、记录卡每人一份,水槽、笔。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投放了很多材料,幼儿与这些材料很熟悉,知道轻的物体浮在上面,重的物体沉在水底。

  【活动重点】发现物体沉浮现象。

  【活动难点】尝试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物品,小朋友先猜一猜都有什么?(用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现在把它们请出来。(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想知道是什么。)

  1、请幼儿说出这些操作材料的名称。

  幼儿一起说出了有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

  木块、棉花、乒乓球。(幼儿都认识这些材料)

  2、师:如果我把这些物品放到水槽里面,它们会怎么样呢?

  师:手里拿着泡沫积木,请一名幼儿回答?

  幼答:会浮在水面上。

  幼答:放到水里会沉下去。

  师:我也不知道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我们先来猜想。

  3、请幼儿猜想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4、师: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操作材料用什么符号表示,每个幼儿进行猜想,并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幼儿开始猜想并把猜想的结果用沉浮标记记录下来,师在一旁巡视。(在猜想棉花时,一部分幼儿说沉在水底,一部分幼儿说浮在水面上,但我没有说谁说的对或错,而是告诉他们,一会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教师小结:我们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了。那猜测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否一致。现在我们来动手实验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二、幼儿实验操作

  1、师: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巡视指导,让幼儿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都亲手操作,有的幼儿发现猜想的和实验的结果不一样。我鼓励他们要大胆操作,错了不要紧,而且我还奖励他们小红花。)

  2、教师提问:(1)什么物品沉下去、什么物品浮上来?师请xx小朋友回答,泡沫积木是沉还是浮。

  幼答:是浮在水面上。

  师:猜想的和实验的结果一样吗?

  幼答:一样。

  师:奖励小红花,全体幼儿为xx小朋友鼓掌。

  师:空瓶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答:会沉下去,这时一名幼儿抢着说会浮在水面上。

  师:不要争论,咱们一起来做实验,我把空瓶子放在水里,幼儿看结果,空瓶子是浮在水面上的。这时只见这名小朋友有点不好意思,我看到后,走向前去摸了摸他的头说:回答错了没关系,你回答问题说明你很勇敢,老师奖励你一枚小五角星,作为鼓励。

  师:小朋友棉花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上面?

  幼答:xx幼儿说沉在水底,xx幼儿说浮在上面。

  师:我请想xx幼儿回答棉花沉在水底的原因?

  幼答:棉花吸了水会沉下去。

  幼答:棉花轻会浮在上面。

  师:看到这种情况(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先是干棉花放到水里,浮在上面,但过了一会棉花吸了水它悬浮在水中,看到这种情况,我说:“小朋友都说得对,说明小朋友都动手动脑了,老师为你们鼓掌,小朋友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3、教师通过幼儿实验总结:像泡沫积木、空瓶子、木块、棉花、乒乓球在水面的现象叫浮;像钥匙、硬币、橡皮泥在水底的现象叫沉。

  三、沉与浮材料分类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有些物品浮在水面上,有些物品沉在水底。现在我们和这些操作材料做一个小游戏。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幼儿非常高兴的回答好)

  师:制作了两个小房子,在房子的上面有沉浮标记,幼儿看

  沉浮标记把它们送回家。(在这一环节活动中,场面秩序有点混乱,小朋友都一窝蜂的围了过去,我应该让小朋友们排好队,有秩序的把它们送回家。)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沉浮现象,我们平时多试一试,看看你们找到的物品到底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吧。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7

  生成背景:

  天气渐渐转暖,时常发现孩子们去洗手时捋起袖子在接水的水桶里放放小纸片,小肥皂,有时放放刚画画用过的棉签等等,看着小纸片在水上飘来飘去,似乎对水很感兴趣。那何不开展一个与水有关的科学探索活动呢!这样即能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满足玩水的愿望,又能学到有关水方面的科学知识。于是我想到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生成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一些经验。

  2、认识标记“↑”和“↑”“↓”,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

  重点:

  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一些经验。

  难点:

  认识标记“↑”和“↓”,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装有水的大盆每组一只;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纸片、积木、小石块、海绵、铁钉各一样);每人一支水笔和一张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想

  1、引题:你们玩过水吗?玩水时你有什么有趣的新发现?(引出沉浮的概念)

  2、猜一猜,想一想:猜猜这些东西放到水中哪些会浮哪些会沉?如小纸片在水里会浮上来就在操作纸的猜一猜表格中画“↑”,会沉下去的画“↑”。

  3、教师统计猜想结果。

  二、玩一玩来验证答案

  1、教师简单示范讲解动手操作,将看到的结果用箭头记录在操作纸做一做的表格中。

  2、幼儿操作验证,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讨论

  1、统计幼儿操作结果。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问: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有些东西会沉在水里?

  3、教师小结。

  四、分组找活动室更多的物体做实验

  1、分组找活动室更多的.物体进行猜想——操作——验证,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2总结分享。

  五、区域延伸

  活动反思:“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本次活动至始至终都怀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在幼儿动手操作前让他们先猜想,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增强活动的目的性。但有些细节还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处理好,比如最后可以经验迁移,因为所有的教育教学都将来源于生活,归根于生活,救生圈、救生衣、轮船等等都是利用水的沉浮设计出来的,将来我们小朋友去探索更多水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