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

时间:2023-02-18 19:07:26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

《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基本写作特点。

  3、初步体会到——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材料与论点的关系。

  2、体会本文理性与激情相交融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

  1、从文化背景探索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其一;

  2、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来深入探究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其二,视学生的具体可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不必强求)。

  四、教学用时:

  二课时。

  五、教学设想:

  1、借助教学幻灯适当介绍爱因斯坦的杰出成就(之后,以PPt2作为课堂教学的陪衬背景)。

  2、作为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字,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目前的广大学生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这一大批名人“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上策。

  3、课前预习课文,初步熟悉文本内容。

  六、教学环节:

  (一)导入(教参P106)

  科学是美丽的,艺术也是美丽的。然而,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两种美丽置于界限分明的美的两端,就像阳刚之于阴柔、豪放之于婉约……从理论上说,它们确实属于两个范畴。一个以物为尺度,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追求真实,一个追求美好;一个理性至上,一个感性为尊……然而,就是这么不一样的两种美在同一个人身上却发出了炫目的光芒,(PPt1)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爱因斯坦!

  (二)借助PPt 3—6,简单接触“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正如《课课练》P72“课文说明”第一段所言:“……”(略),那么,本文是怎样来展示爱因斯坦与他的艺术世界的(或提:通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爱因斯坦哪些我们平日里鲜为人知的“轶事”?)

  要求:通读全文,分小组讨论(1)课文写作结构疏理;(2)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内涵

  [让我们一起在爱因斯坦的所爱之中,品读一番作者的文字。播放背景音乐:PPt7——莫扎特《魔笛》]

  交流(1)课文结构疏理:(PPt 8)

  第一部分:⑴—⑷ 揭示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⑸—⒃ 通过列举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科学与艺术是互补的、统一的。

  第三部分:⒄—⒅ 揭示主题,表明本文的写作意图。

  交流(2)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

  6岁,学小提琴;(艺术);

  13岁,爱上莫扎特;还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科学、哲学)

  音乐:(PPt 9)

  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他,造诣于小提琴——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催化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

  他,倾心于钢琴——扣人心弦——描绘物理学优美的图景

  ——旨在说明“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是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

  文学:(PPt 10)

  他,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

  他,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

  他,崇拜陀思妥也夫斯基:“陀思妥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他,极力推崇文学艺术——认为——确信——宣称——看来

  ——旨在说明爱因斯坦已将文学当作精神生命的需要,并深深懂得了文学的伦理价值,从而也证明了科学与艺术“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需要不断去追求。

  ——进一步揭示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深远的内在关系,也揭示了这位科学巨匠酷爱音乐和文学的缘由。

  (三)鉴于上述的探讨,再读课文,深入探究思考:爱因斯坦对于艺术的审美、对于科学的执着的原动力究竟何在呢?

  [让我们继续在爱因斯坦的所爱之中,重点品读一番作者的第二部分的文字。连续播放背景音乐:PPt11——巴赫《爱的协奏曲》、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 学生交流。(略)

  ● 师生探究,体会文本的内涵。齐读第10节:(略)

  小结:(尝试落实“教学难点1、2”)

  一个唯有以“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并具“善、美、真”的人,才可对艺术不懈地投入——进而树立起科学的美学标准!也才可以对科学不懈地追求——垒筑起艺术的科学高峰!而这份投入、这份追求又分明源自于对祖国、对人民的自觉又无比的爱戴!

  在这份爱戴之中,依托于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站立起来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而同时又必然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大写之人!

  这,就是爱因斯坦!

  ●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两节。

  (四)课文写作手法归结:(视时间允许度,此特色可结合写作指导另行落实!)

  (1)学生尝试

  (2)师生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

  通过课文的初步学习和探讨,或许会留给我们每一个人不少的思考,现在,老师还想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课文当中提到的另一位音乐家的作品:萧邦的《幻想即兴曲》,并在旋律声中,借助画面上出现的资料,请你回味:(PPt 12)

  《爱因斯坦与泰戈尔》(教参P109—P110)

  泰戈尔眼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世界的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需要之上而具有终极价值。

  爱因斯坦眼中的泰戈尔:

  对我们来说他曾是精神、光与和谐的活的象征——在暴风雨中翱翔的伟大的自由之鸟——在未释放的感情之海上升起的阿瑞耳(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小精灵)在他那金色竖琴上奏出的永恒的歌,但是他的艺术从来不曾对人类的愁苦和斗争漠不关心。他是“伟大的守护者”。【可请学生交流】

《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并体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基本写作特点。

  说明:

  作为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文章,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让学生大致了解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这一教学目标——目前的广大学生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即从学生趣味出发了解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名人的这些“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深入浅出,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调动课外积累,筛选文本信息,以了解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为切入点,展开科学与艺术互补性的思考。

  2、难点:从哲学、美学、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深入探究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视学生的具体可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不必强求)。

  说明:

  这篇文章具有思辨性,学生不易把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如爱因斯坦的婚姻家庭逸闻趣事等,巧妙地把趣味性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课外走到课内,从文本中筛选有效信息,整合爱因斯坦一生中科学与艺术的具体表现。同时,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思考科学与艺术统一性互补性的规律,从而水到渠成地把感性的阅读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感性的导入,趣事的激发,理性的思考,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深度反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了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课前查阅资料,课堂咀嚼文本,热烈地切磋讨论,激情四溢地阐发个人观点,课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教学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师可以大胆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教师作为导演及时有效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驾驭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小结汇总,提炼有效的文本信息。同时,教学过程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句语句细细品味,即关注标志语(总起句、概括语、结论句、议论句、观点性语句等,表达方式一般是议论,同时要注意其位置,一般在段首、尾,文首、尾。)针对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努力夯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课堂集中而不松散,活跃而有序。让学生在自读中品味,在讨论中豁然,在质疑中感悟,在回味中反思,在拓展比较中升华。

  练习举隅

  1、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

  2、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其理由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共同演奏是意味深长的?

  4、从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5、试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阐述事理的,全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行文的。

  6、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推崇艺术的'美。

  (2)“爱因斯坦左脚踏在科学世界,右脚踏在艺术世界。”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是因为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了催化的作用。

  B.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极力推崇艺术美,必然像爱因斯坦和普朗克那样酷爱音乐。

  C.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牵系着,这就是要表述生活的美。

  D.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中需要“想象力”,尤其强调了艺术创造中的“想象力”对科学创造的激发作用。

  E.要成为有创见的科学家,他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参考答案

  1、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因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超过科学家。(意思对即可)

  2、

  ①(从认识上说)二者都是没有终点的世界,都需要不断追求;

  ②(从创造上说)二者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的。(意思对即可)

  3、略。

  4、提示:一是文中读到了什么,作者向告诉我们什么;二是给你什么启示,要联系自己和社会。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呼唤。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正在滑坡,时代需要科学,同样需要人文,需要二者的统一。可以这么说,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大学者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二者的高度统一。这篇课文的主旨显然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呼唤。

  5、6、7略。

【《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相关文章: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02-26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04-23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02-21

艺术的教案01-01

小班艺术教案:快乐的小熊_小班艺术教案07-02

大班艺术教案:欢乐秧歌_大班艺术教案07-06

小班艺术教案:捉螃蟹_小班艺术教案06-29

爱因斯坦的经典名言02-12

爱因斯坦的名言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