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时间:2023-02-22 13:56:54 教案 投诉 投稿

《三峡》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峡》教案15篇

《三峡》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用简洁语言描绘景物特征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自修阶段)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嶂隐蔽晨曦襄上溯御湍揣喘潭漱口峻竣浚骏茂盛元旦山涧属引凄凉衣裳巫峡重叠疾风鸣叫朝

  [2]查找资料,解释词句。

  略无阙处叠嶂:重叠的山峰。自非:假如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阳光。襄:上。

  陵:山丘。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阻隔不通(断)。哀转久绝:消失。或:有时。

  宣:宣布君主的诏谕。朝zhao:早晨。暮:晚上。虽:即使。奔:代快马。御:驾。疾:快。

  回清倒影: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飞漱:飞流冲刷。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清澈;欣欣向荣;峻峭,山高而陡;茂盛。)良多:很多。旦:早晨。林寒涧肃:寒静,

  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穆。(寒峭:形容冷气逼人)啸:拉长声音叫。属引:连续不断。

  [3]试直译全文。

  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山,简直没有空缺中断的地方。层层重叠的岩石和山峰,遮天蔽日,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丘,顺流逆流都阻隔不通。有时帝王的命令紧急宣布,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如这样快。

  春冬季节,就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高峻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特的柏树,悬泉和瀑布,飞流冲刷在山岩之间,山高水清,树木繁茂,确有很多趣味。

  每当初晴时分,霜后清晨,林间寒峭,山涧肃穆,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叫三声使人泪湿衣裳。”

  [4]或许你还不能自己把文章字字句句翻译准确,但相信你一定已经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想象到了各段文字所描述的三峡风光,不妨把你头脑中的三峡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也可完成课后练习一。

  课上导学(自助、自新阶段)

  [1]简介作品,导入课文

  《三峡》选自《》,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家。

  《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课文节选的部分着重写了三峡的山势及四时的景色,文句简洁,意境优美,是《水经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2]学生问答,教师解惑,了解内容。

  1、齐声朗读,师生问答,检查有注释和学过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逐段朗读,学生提问,学生答疑,对学生有疑惑之处进行引导明确。

  3、指名逐句直译全文。(看谁译得正确而且流畅)

  4、自选段落,速背比赛,(看谁背得多)

  [3]梳理层次,想象情境;

  1、 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各段所写的主要内容。A地形地势B夏景C春冬景色D秋景

  2、作者选取了哪一景物写三峡的地形地势的?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出三峡的雄伟气势。明确:山;连,高。

  3、 完成下表。说说你想象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可参照课前预习[4]和课后练习一)

  季节 所选时间 所选景物 景物特点 给人的____________感觉

  夏季 水涨之时 长江行舟 汹涌湍急日千里快 奔腾壮观水势磅礴

  春冬季节 风平浪静之时 急流深潭清波物影山峦柏树泉水瀑布 洁白素湍碧绿绿潭回旋回清倒映倒影极高绝献奇特怪柏高悬悬泉飞泻飞漱 水清清澈树荣繁茂山峻峻峭草茂茂盛如诗如画清幽宜人明朗闲静良多趣味

  秋季 初晴下霜的早晨 树林山涧高猿山谷 寒静肃穆长啸凄异空寂传响 悲凉凄清哀凉气氛令人感伤三声泪下

  [4]讨论交流,概括特点

  1、 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讨论交流。

  2、请概括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参考]作者构思精心,描写生动。

  本文主要写的是三峡的形势和景色。先写高山重叠,表现山势雄伟,这是全景;后分写四季景色。作者不循时序,先写夏季,浓墨于江水暴涨时的湍急,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再写春季和冬季,重彩于风平浪静时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画境,展现三峡清幽闲静的山光水色;最后写秋季,落笔于晴初霜旦之时的林寒涧肃、水少谷空,更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渲染出峡区寒静肃穆,哀凉凄清、令人伤感的气氛。不难看出作者匠心独运,四时之景,各具特色,循环变幻,奇景迭出,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奇丽多彩的三峡山水图。

  具体描写手法多样,形象生动。开头大笔勾勒全景:山连,高到“略无缺处”;山高,高到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见曦月”。这是三峡独有的自然景观,描写十分形象。写夏季江水之奔腾咆哮,放弃直接描写,而是虚拟一叶扁舟,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写路远、时短、行速衬托水流的汹涌与湍急。写春冬之清幽宜人、良多趣味,一连排出八个极富特色的山水景象,烘托出清荣峻茂的`优美境界,让人应接不暇,如临其境。写秋景,作者先概括一般特征:林寒涧肃;然后紧紧抓住最具特色的“猿啸”极力加以渲染: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不仅让人看到三峡凄清的景色,还让人听到凄异哀转的猿叫,勾起人们的悲秋之感。最后引用渔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

  郦道元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笔下的山川草木不只有美的形色,而且带着几分灵气。他笔下的三峡就像一位魁伟的男子,有盛夏的热情奔放,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整个形象丰满而多情。

  [5]积累描绘山光水色的词语

  1、 本文语言极为精致洗练,请将下列词语积累到自己的资料本上。

  重岩叠嶂回清倒影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2、 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和使用环境。(看谁释得准、好)

  课后巩固(自立、自给)

  [1]课后作业:自由写作训练,可任选一题来做。

  1、 选一个季节描写三峡风光,整理到作业本上。

  2、 近不用上课,你一定常出去游玩,请将你看到的自然美景描写出来。

  [2]反馈练习: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10分)。良多趣味晴初霜旦

  略无缺处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绝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屠自后断其股

  2、翻译句子(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 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1)《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分别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4)《三峡》一文引用渔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三峡》一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6)本文语言精致、洗练,用语俏丽、贴切。请选取文中一处做简要分析。(3分)

  示例:描写三峡春冬一段中,因为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

《三峡》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感悟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的感情。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峡,何谓峡?两山夹水的地方,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那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准备好了吗?那去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环境,先看一段有关三峡风光的短片。

  (屏显:三峡风光[配乐])

  老师解说: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全长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给了古今诗人无限的笔意和灵感,诗仙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走进三峡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过渡: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须读的字字响亮。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若有把握不准的字音,可以对照注释上的读音或是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点评。

  2.二读课文,品味三峡的'美

  (1)过渡:文章不厌千回读,但为什么三味书屋里的孩子,读的人声鼎沸,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呢?因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读我们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

  1.那既然这样我们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小组讨论时,采用每人轮流说一句的形式,如果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争议的地方用圈注出来,待会我们在全班交流。

  (时间5分钟)

  (2)过渡: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我仿佛已经看见思想与思想碰撞的火花了,一起来看这几句?有疑问吗?(两段文字)

  1.那这几句写了三峡的什么呢?

  山水

  2.山的特点呢?

  山的特点:长、多、高峻

  水的特点:盛大、清澈、激荡、迅疾

  过渡:耳听为虚、眼见实。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想不想亲眼见见三峡的山、水呢?(一组山、水的图片)

  是的,三峡的山是美的,老师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三峡的美,美在……”这个句式造了一句描写山的句子,看了以后,你能不能也仿照老师的样子,用这个句式说一句有关水的句子呢?

  例:三峡美,美在山。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过渡:山是高峻的,水是盛大、迅疾的,那读山的时候如何读呢?

  山:静,读的舒缓

  水:动,快、声音大些、有气势

  (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让人感到豪气万丈)

  我们说男孩子要象山一样伟岸,女孩子要象水一样灵动,我们请男孩子读山的部分,请女孩子读读水的部分。

  过渡:除了写山、写夏水之外,还写了三峡的其他季节的景色,一起来看一下,请一个同学口头翻译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1.先看春冬之景,特点?

  幽美给人一种色彩斑斓、欢快明朗的感受

  2.如何读?

  轻松、平缓、稍稍明快点

  3.在看写了寒秋的景色,特点?

  肃杀、悲凉、寒气透骨

  4.如何读?

  慢、低、哀伤

  过渡:摄影家们对美感悟是敏感的,他们用照片及时的记录了这一切,春冬之时和秋景的照片老师也有,要看吗?

  3、三读课文,领悟三峡的美

  过渡:有位伟人说过,一起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模仿来的,尽管我们从理论上知道如何读了,但我们还要谦虚一下,先取取经,听听人家是如何读的?

  (学生评价)想模仿吗?

  请学生准备一下,教师为其配上音乐,学生评议,教师总结。

  三、感悟三峡

  过渡:“知者乐山,仁者乐水”,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水

  现代作家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中描写三峡的水“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船从旋涡中冲过,只听的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我觉得:这里应该补充三峡中描写水的句子:才有比较

  两组描写水的句子,你喜欢那一组为什么?

  四、总结本课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中我们还要善于总结,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现在就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三峡的山险峻壮丽,三峡的水清澈迅疾,三峡山美水美,然而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三峡仅仅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有这么多美丽的水,我们爱三峡,更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好,本节课就暂到这里,谢谢。

  来看看我们的作业。

  五、布置作业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三峡》教案3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案4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当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当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案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三峡》教案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人民币背面的风景?

  有谁知道十元人民币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

  ——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

  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

  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二、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自由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4、齐读课文。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标:通过讨论,大致读懂文意。

  方法:口头说文章大意,遇到疑难处查字典,书下简短注释可先写在文中,长的翻译不写。)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研读“自三峡……不见曦月”——两岸的山

  1、两山相夹,一水流过,称之为“峡”,由此可见,写三峡肯定要写到——山和水。

  作者先写的什么呢?来看第一层——齐读

  明:先写了三峡两岸的山。

  2、写“山”抓住“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连绵不断:

  山长:“七百里”

  山多:相连无缺、“略”

  山高、山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

  “自非”一句【侧面烘托山峰高峻、两山对峙(相对而立)、江面狭窄。】

  3、自由读、齐读、背诵。

  (二)研读“至于……不以疾也”——夏水

  1、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江面狭窄,水势会如何呢?来看——第二层,齐读。

  2、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水?(夏水)

  3、有何特点?

  明:凶险:“襄陵”、“阻绝”

  迅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更现其迅疾。)

  补充: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写出了水流之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联系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绝伦。)

  4、再读,体会“夏水”之凶险和迅疾,读出那一泻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气势,读出惊心动魄、豪气万丈之感。

  5、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写?而要先写“夏水”呢?

  明:因为前文写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因为山势高峻、江面狭窄,夏水才如此凶险、迅猛,先写夏水紧承上文山高江窄而来,这样,文章更为流畅、自然。

  (由此可见,前文写山势险峻、江面狭窄,是为下文写夏水的凶险迅猛作铺垫的。)

  (三)研读“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写了三峡两岸的山和夏水之后,作者接下来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齐读——第三层。

  2、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水:清澈(“素”、两个“清”、“绿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绝”、“峻”)

  树:奇(“怪柏”)

  【追问:为什么会“绝巘多生怪柏”?

  (1)曲体向阳:因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阳光太少了,而树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长得歪了,怪了。

  (2)峡窄风猛:柏树被风吹怪了。

  (3)柏树长在岩石上,地势险要,泥土缺少,就长歪了。

  师:原来,松柏为了生存,必须依悬崖峭壁之势生长。另外,从美学角度讲,只有“奇形怪状”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黄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状不同于一般的松树,我们才觉得它美么?再如灵璧石,不就是因为它“奇形怪状”,才成为奇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么?确切地说,这“怪柏”才是这悬崖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昭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荣”)

  草:盛(“茂”)

  3、再读,思考:此处写三峡春冬之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动静结合:“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

  “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

  视角变化: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鲜明: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青山、绿树、绿草

  虚实结合:“回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简洁概括、精当确切。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仅仅八字,但留给人的遐想却是无穷的,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描述这种情景吗?

  (提示:可从多种感觉角度去想象:视觉、听觉、触觉等)

  明:大的瀑布:远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再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瀑布冲到潭水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迫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悬泉: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如烟似雾的水屑随着风不时撒在我的衣上,湿润润的雾气轻轻地舐着我的手、脸,悄悄地浸湿我的衣履。偶然有几点送入我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蓝澄清,喝一口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5、作者笔下三峡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难怪作者发出了“良多趣味”这样由衷的赞叹!齐读——

  (四)研读“每至……泪沾裳”——秋天景象

  1、来看最后一层,一生朗读,思考:此处写景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哪个词语直接点出了季节?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读作者笔下的三峡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林寒涧肃”——清冷寂静

  猿啸“凄异”——凄凉(以声衬静)

  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悲寂、凄凉

  (与描写春冬之景渲染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什么?——渔歌

  4、何意?

  5、为什么会“泪沾裳”?

  (三峡的风光是那么壮丽美好,神奇多娇,但当时三峡两岸的劳动人民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

  明:因为那时的三峡未经整治,它水流急,河滩险,暗礁多,江湾杂,无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与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绝”,一旦“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险而下。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船工因劳累、饥饿而惨死在这条三峡的航道上。

  那凄凉的猿鸣,总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对死者的追忆和生者的担忧,因而眼泪止不住簌簌落下。

  现在三峡已经发生了巨变,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20xx年已全部竣工。

  6、“巴东……泪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岭连、江窄水急给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峡的百姓带来不便。特别是渔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下江捕鱼。他们命悬腰际,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确实值得人们的同情。

  “泪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了作者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齐读这一层。

  五、课堂小结

  文章仅仅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景象。

  语言的简练是本文的特点。

  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讲风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字写出山之高峻;“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现江水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字展现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图;“清荣峻茂”,4字即现:江水清澈、树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数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语言的简练由此可见。

  再次齐读,背诵!

《三峡》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三峡?(教师适时小结,介绍三峡)

  全班齐读课题,并介绍三峡。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语。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引导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认读,正音,指导口头组词。

  4.出示本课词语,朗读,理解。

  5.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二、

  1.个别分段朗读课文。

  2.评价朗读情况。

  3.认读本课生字,正音,口头组词。

  4.朗读,理解本课词语。

  5.轻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组讨论: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

  2.全班交流,归纳各小节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给同桌听,读完讨论: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再读课文,说说每个小节的意思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扩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完成作业。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节诗歌。

  1.指名朗读,思考:这节主要写什么?

  2.自由轻声朗读这一节,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教师引导从以下重点词句中去理解、体会:

  (1)故乡的景,故乡的情。

  (2)两个爱。

  4.指导朗读这一节。(节拍、情感)

  5.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第一小结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小节。

  6.出示学习提纲;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你对这些诗句是怎样理解的.?

  (3)有感情地朗读2、3小节。

  7.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并有感情朗读。

  1.反馈学习情况,并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

  2.有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谈话总结全文。

  2.今天的三峡还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了解?

  听取、交流。

  四、自主积累,学习写法。

  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勾画、抄写、背诵、仿写。

  板书:

  25.三峡情

  故乡的景如梦的景

  儿女思乡情

  三峡的雨、云

  故乡的情如痴的情

《三峡》教案8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agrave;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ugrave;))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agrave;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三峡》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背诵课文第2、3、4节。

  3、能仿照课文句子,写几句赞美一个地方的话。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长江三峡投影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去过三峡吗?长江三峡以她美丽、神奇吸引着成千上万是中外游客前去游览。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乘轮船一起来游览长江三峡,领略那美丽、神奇的三峡风光。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读后检查。

  A、你学懂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好方法?

  B、出示小黑板

  重庆

  模样

  崖缝

  翻卷

  好奇啊

  好急啊

  好险啊

  啊,百里三峡,好一副百里山水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游览了长江三峡后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

  四、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二、整体感知第2-4节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说说从段的结构上发现了什么。

  三、教学第2节

  1、自由读,用简笔画画出对词语的理解,并把词语写在画下面。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同时理解“刀砍剑劈”、“缠绕”等词语的意思。

  3、出示三峡图片,用刚学会的词语来描绘。

  4、感情朗读第2节。

  5、尝试背诵,交流背诵的方法,互相启发。

  6、学习单元提示,小结背诵的方法。

  四、教学第3、4节

  重点指导学生运用上述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小结学法:读流利——理解词语——感情朗读——正确背诵。

  2、自选一段合作学习。多读几遍,交流读懂了什么。

  3、用动作、拟声等手段表现对词语的`理解。

  4、教师展示画面,让学生理解词语,激发情感。

  5、有感情地朗读第3、4节

  6、说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背诵,然后各自背诵。

  7、连起来配乐读好第2、3、4节

  五、教学第5节

  1、通过句子比较,体会“啊”、“好一幅”所抒发的饱满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

  3、仿照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第3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说说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的方法。

  2、长江三峡的山、水、船分别有哪些特点?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学习第6-9节。

  1、导入:三峡山水不仅风光美丽,而且神奇,百里三峡有着许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神女峰的神话传说。

  2、听录音

  3、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神女峰的样子的句子。

  4、理解词语。看图说故事。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课文写了三峡美丽神奇的风光,为什么还写神女峰的传说?

  3、布置作业

  板书:

  山——奇:笔直

  高耸

  像……像……像……

  19

  三峡

  水——急:奔腾

  吼叫

  七弯八拐

  热

  船

  东闯西撞

  撕咬

  拍打

  爱

  过

  风光

  船——险:翻卷

  漩涡

  波浪

  三

  三

  像……像……

  飘

  碰

  掉

  峡

  峡

  (美丽)

  神女峰的传说(动人)

《三峡》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把握课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峡》ppt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峡,何谓峡?两山夹水的地方,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那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准备好了吗?那去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环境,先看一看有关三峡风光的照片。

  老师解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全长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给了古今诗人无限的笔意和灵感,诗仙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走进三峡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1)过渡: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须读的字字响亮。

  (2)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若有把握不准的字音,可以对照注释上的读音或是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3)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点评。

  2、二读课文,品味三峡的美

  (1)过渡:文章不厌千回读,但为什么三味书屋里的孩子,读的人声鼎沸,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呢?因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读我们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

  那既然这样我们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小组讨论时,采用每人轮流说一句的形式,如果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争议的地方用圈注出来,待会我们在全班交流。(时间5分钟)

  (2)过渡: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我仿佛已经看见思想与思想碰撞的火花了,一起来看这几句?有疑问吗?(两段文字)

  (3)那这几句写了三峡的什么呢?山水

  (4)山水的特点呢?山的特点:长、多、高峻

  水的特点:盛大、清澈、激荡、迅疾

  (5)过渡:耳听为虚、眼见实。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想不想亲眼见见三峡的山、水呢?(一组山、水的图片)是的,三峡的山是美的,老师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三峡的美,美在??”这个句式造了一句描写山的句子,看了以后,你能不能也仿照老师的样子,用这个句式说一句有关水的句子呢?例:三峡美,美在山。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6)过渡:山是高峻的,水是盛大、迅疾的,那读山的时候如何读呢?山:静,读的舒缓

  水:动,快、声音大些、有气势

  (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让人感到豪气万丈)我们说男孩子要象山一样伟岸,女孩子要象水一样灵动,我们请男孩子读山的部分,请女孩子读读水的部分。

  (7)过渡:除了写山、写夏水之外,还写了三峡的其他季节的景色,一起来看一下,请一个同学口头翻译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A、先看春冬之景,特点?幽美

  给人一种色彩斑斓、欢快明朗的感受B、如何读?轻松、平缓、稍稍明快点

  C、在看写了寒秋的景色,特点?

  肃杀、悲凉、寒气透骨D、如何读?

  慢、低、哀伤

  (8)过渡:摄影家们对美感悟是敏感的,他们用照片及时的记录了这一切,春冬之时和秋景的照片老师也有,要看吗?

  3、三读课文,领悟三峡的美

  (1)过渡:有位伟人说过,一起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模仿来的,尽管我们从理论上知道如何读了,但我们还要谦虚一下,先取取经,听听人家是如何读的?(学生评价)想模仿吗?(2)请学生准备一下,教师为其配上音乐,学生评议,教师总结。

  三、感悟三峡

  1、过渡:“知者乐山,仁者乐水”,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水。现代作家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中描写三峡的水“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船从旋涡中冲过,只听的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2、我觉得:这里应该补充三峡中描写水的句子才有比较,两组描写水的句子,你喜欢那一组为什么?

  四、总结本课学习“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中我们还要善于总结,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现在就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三峡的山险峻壮丽,三峡的水清澈迅疾,三峡山美水美,然而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三峡仅仅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有这么多美丽的水,我们爱三峡,更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好,本节课就暂到这里,谢谢。

  五、布置作业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三峡》教案11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三峡》教案12

  一、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三、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五、学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等。

  六、教学方法

  观、读、说、写四结合。

  七、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录像,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电视纪录片《长江三峡》

  画外音导入:同学们,对于长江,我们应该不陌生。她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它那壮丽的景观,令多少神州赤子心驰神往,豪情万丈!今天,在作家刘白羽先生的指引下,我们就来“游览”长江著名的景致——三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提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出示的以下问题:

  ①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②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③作者说,他“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④你觉得,在文中,作者试图表现自己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

  明确:

  ①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②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③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④作者试图表现的主题思想: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航行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学生可以各言其志,语言文字可以不尽相同)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或: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

  ③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④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

  (1)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作品概括“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2、读第一部分并分析。

  提问:

  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3、读第二部分并分析。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4、读第三部分并分析。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5、读第四部分并分析。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四)小结:三峡特点

  (五)自主探究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

  请你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说说文本对你写作的指导意义。(学生仔细探究,得出部分“写作特色”即可)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地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象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象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三峡》教案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重点、难点、疏通文意。

  二、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三峡的风光片,联系学生平时对三峡的所见所闻,让他们畅谈三峡这一景观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由学生介绍作者,以及作品的简介。三峡具体指什么?

  (二)学生自由朗读,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清文意。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结合课文注解,是以课文,然后作汇报。)

  阙嶂曦月襄陵沿溯素湍绿潭漱属引

  补充解释:

  重岩叠嶂:即“重岩叠嶂”。嶂:治理向屏障的山峰

  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

  绝:断。

  或:“有”,不能做“有时”。“或``````有时``````”含有假设的意思,可理解为“(如)有``````(则)有时``````”。

  其:这

  虽:在这里表假设,应译为即使。

  奔:在这里作名词用,指奔驰的骏马

  不以:不如

  时:季节

  则:连接上下文,带有轻微的转折意思,可不译。

  于:从。

  其:它们,指怪柏。

  漱:冲荡

  “清,荣,峻,茂”前皆省主语。

  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肃:寂静。

  故:所以。

  两句诗的意思是: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得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三声:几声;三步是确数。

  (三)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之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三、 朗读

  分段朗读,多让学生自己体会,如何把握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讨论: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情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归纳:

  山:“七百里”(长)

  “相连无缺”“略”(多)

  “重”、“叠”“隐蔽”(陡,高峻)

  “自非“江面狭窄(高峻-——夏水的迅猛)

  夏水:“襄陵,阻绝”(凶险)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迅急)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对比

  春冬景色:俯视:“素湍绿毯,回清倒影”

  仰视:“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白浪,绿潭,青山,花草。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

  秋:三峡秋景:“晴初霜旦之时”林、涧、猿啸、回声。

  渔民的悲惨生活:情景:悲寂,凄凉(与前面对比)

  联想:当地渔歌

  激发学生联想:

  1、“泪沾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合理联想)

  2、从文中两句渔歌,你还可以联想到那些诗句?他们的意境相同吗?

  三、引导学生领会全文的艺术特色。(投影打出)

  (一)抓住特点写景

  1、文章主要描写三峡中的峡。课文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2、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二)语言特点:

  1、动静结合。找出一两处动景和静景

  2、有张有驰。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那些地方平静舒缓,那些地方激烈紧张?

  四、介绍《三峡》中的其他描写,激发学习兴趣。

  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诵比赛,可是当配乐

《三峡》教案1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笔法之妙。

  教学设想:

  1、重视课前预习,要求通过预习达到能通译全文,掌握一些重点的词语的意思。

  2、课堂教学中以阅读贯穿全文,主要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写一写”等几个环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三峡》,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很多游客,他们无不为她的秀丽和雄伟所倾倒!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经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明确目标(文字投影)

  三、学习新课

  (一)、读一读

  教师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朗读,并强调朗读的要领。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语音读准。

  2、再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把语句读顺。

  3、读完课文,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由讨论交流一下。

  出示练习,检测阅读效果。

  练习1

  读准下列加粗字词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属引凄异

  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哀转久绝

  练习2

  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自(从)三峡七百里中自(如果)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不见曦(太阳)月至于夏水襄(漫上)陵

  沿(顺流)溯(逆流)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

  良(实在)多趣味属(连续)引(延长)凄异

  练习3

  朗读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要求学生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2、老师总结:(板书设计)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凄凉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还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山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欣赏三峡的美景。

  (三)、评一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

  (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动静、虚实、正侧)等多个角度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地描写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中的.妙处来。

  (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3、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文字投影)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____面体现了山峦的____,山势的____;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____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____手法,突出水势的____。

  ③、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____,写“潭”用____,写“柏”用____,写“泉”用____。

  ④、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学生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作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来表现三峡的美。

  5、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四)、背一背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一小段,其他的同学可以小声地和背、齐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四、课堂总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五、课后练笔:(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投影展示),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抄写下来。

  2、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美丽的风景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用手中的笔去它神奇的魅力吧!

《三峡》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能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3.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

  4 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难点:学习借助重点词句背诵一段话的方法;神女峰的故事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听了课文你觉得长江三峡怎么样?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楦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重点指导:“吼”不读kǒng应读hǒu,“善”是翘舌音。

  (2)字形分析。重点指导:“缠”的一点不能丢;“漩”不能写成“游”;“善”上面是个“羊”;“嘶”与“撕”(形近)。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出课文中感叹句的语气。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是长江三峡的山奇、水急、船险;二是神女峰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3)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作业:

  ①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按以下提示写出所在自然段:

  三峡的山好奇。(第——自然段)

  三峡的水好急。(第——自然段)

  三峡的船好险。(第——自然段)

  关于神女峰的故事。(第——自然段)

  4.说说课题“船过三峡”的意思。(船过三峡时作者看到的风光。)

  5.完成(作业本)第1至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刀砍剑劈、云雾缠绕、嘶鸣吼叫、东闯西撞、撕咬、涛声、漩祸”的意思。

  2.复习“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朗读并理解课文第2至4自然段。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背诵“山好奇啊”这一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读拼音写词语。

  chán rào xuán wō shān diān sī míng

  ( ) ( ) ( ) ( )

  sīyǎo hǒujiào dōngchuǎngxīzhuàng

  ( ) ( ) ( )

  2.阅读学习提示。教师简单介绍什么叫重点词句,说明抓重点词句的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3 默读2至4自然段。

  (1)想想这3个自然段中新词的`章思。

  (2)这3个自然段.写作方法有什么特点?

  4 教学第2自然段,掌握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写三峡的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哪一句是总起?哪几句是分述?

  (2)默读第2自然段,参考学习提示.划出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刀砍剑劈、云雾缠绕”的意思。

  (3)先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批量点词句的学习心得。

  (4)教师.总结,板书重点词句。

  板书设计:

  陡:笔直(刀砍剑劈)

  高:高耸(云雾缠绕)

  三峡的 山:奇形状怪:像蘑菇

  像骆驼

  像仙女

  (5)借助上述板书,练习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作业:

  (作业本)第4题,第5题的“山奇”部分的填表。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山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平安无事、善良”等词语的意思。

  2.知道“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是课文的过渡句;理解全文。

  3.试背3、4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自由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第6题。

  2.讨论交流。

  (1)课文中间是用一句什么话把上下文自然地连接起来的?

  (2)读了神女峰的故事后,你对三峡的风光有什么新感受?

  (3)课文不写神女峰的故事行不行?

  (4)在神女峰故事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3.指名读神女峰的故事。

  4 背诵课文第2至4自然段。

  (1)复习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第2自然段的方法。

  (2)找出第3、4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3)看投影,交流找3、4自然段重点词句的学习心得。

  (4)教师小结,板书重点词句。(略)

  (5)按板书自由朗读课文3、4自然段,并试着背诵。

  (6)指名背诵第3、4自然段。

  5.作业:

  (作业本)第5题的“水急”、“船险”部分的填表。第7、8题。

【《三峡》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教案06-23

《三峡》优秀教案04-23

《三峡之秋》教案08-28

关于《三峡》教案02-22

三峡之秋教案08-04

三峡语文教案01-31

《三峡》教案7篇01-01

《三峡》教案(精选20篇)02-17

《我爱三峡》教案02-28

《三峡》教案7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