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敬业与乐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敬业与乐业》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谈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应对着自己的成绩,你是否反思过自己学习的态度呢?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好处。这天,就让我们一齐学习《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的真谛。
课堂实录
一、走近作者
【设计意图:全面了解作者,深入了解其社会地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与其师康有为一齐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掌握生字生词
【透过学生的预习与老师的强调,掌握字词音形义。】
1.掌握生字读音。
佝gōu偻lóu骈pián进亵xiè渎dú
心无旁骛wù强聒(guō)不舍禅chán师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三、了解议论文相关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2.论据:证明论点成立的材料。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超多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3.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透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比较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比较,在比较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三、学生读全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透过问题的引导,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1.作者围绕“敬业乐业”的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问题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作者把“敬业与乐业”归纳为“职责心”和“趣味”,并且说到“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3.“敬业与乐业”中的“业”指的是那些职业
4.你认同文中所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观点吗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
5.梁启超先生的“敬业”说,有什么好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谈一谈。
明确答案: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到达“乐以忘忧”的境界。
3.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能够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好处,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能够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能够包括学生的学习。
4.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资料。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5.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用心作用。
课后小结
透过学习文章,我们能够了解到文章的写作思路。首先文章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旨,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能够体会到作者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课后习题
在作业本上整理文章的.生字和解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2.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3.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教学重难点
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资料一目了然,学生快速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课堂实录
一、复习上一节资料,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透过对论证思路的复习,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1、2段)
“第一要敬业。”(3、4段)
“第二要乐业。”(5、6段)
“敬业即是职责心,乐业即是趣味。”(7段)
“人类合理的生活就应如此”
由此可见,本文总体论证结构为“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二、认识本文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透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
相同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较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三、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透过对论据的查找,认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的论据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答案:
1.事实:
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同样神圣和可敬;
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与当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英国人做事走路专注是敬,法国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以上运用的是“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透过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潜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这两种说法,你对这两种说法有什么认识?
明确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个“敬”字,后者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每个人具体状况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爱”,有的是先“爱”后“干”,但终究是要既“爱”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透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观与客观上讲述了人类生活重的“业”以及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证明了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期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课后习题
1.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敬业与乐业》教案2
梁启超先生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属于议论性的文章。作者针对听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理想的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 同学们,请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2、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三、精读。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教后反思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一)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二)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四、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五、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后反思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敬业与乐业》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
2、“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自己理想,长大后想做什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佳境界是以此为乐,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的演讲《敬业与乐业》,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简介作者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著作涉及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遗《饮冰室合集》,1000余万字。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讲了哪了几个问题?
2、同桌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1、“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提出本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 (2~8段):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研读文章
1、学习第一部分:
生默读思考:演讲词开头交待题目来源的目的是什么?哪句话揭示论述中心?
明确: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也便于揭示论述要点。
2、学习第二部分:
⑴ 文章论述了三个问题,生速读文后,找出每个问题段落。
2~5“有业”
6~7“敬业”
8“乐业”
⑵ 在“有业”这部分中,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⑶ 段论无业害处,先引用孔子的'言论,然后评论,引用论证,从反面论证;
⑷ 段说明有业的重要,引用百丈禅师的事例,摆事实,正面论证;
⑸ 在3、4段基础上,自然 得出结论,1句是过渡句
3、总结这部分分析所用的方法:
从论证思路、中心句、重点句、论据、论证方法去分析。
4、学生阅读6、7段,从以上几方面来分析“敬业”,不理解处提出来。
交流:这部分先用朱子的话解释“敬”字含义,又论述了“为什么该敬”“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道理) 举例论证
论据: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论述。
小结: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并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
五、布置作业
写写本课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乐业”部分:
⑴ 学生阅读、思考:
论证思路及方法:
明确:先反驳“做工好苦”,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
⑵ 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两个例子,学生可举身边的例子,也可举电视、报刊中的事例。
2、学习第三部分:
齐读,理解内容,勉励大家“敬业、爱业”。
二、品读文章
1、默读文章,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学生举例:
如“独独”“扯直耳朵来听”“淘神费力”……
2、文中设问句的使用:学生找出并勾画。
如:“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为什么该敬呢?”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体会作用:提炼出分论点,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三、探究活动
1、思考: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
2、全班交流: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
3、讨论练习四,以辩论的形式。
4、学了本文,我们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四、积累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及类型,书写要规范。
五、小结
文化巨人梁启超以他丰厚的文化积累,为我们阐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希望同学们从中有所收获,相信对我们的一生是受用无穷的。
六、作业
课外阅读《少年中国说》。
《敬业与乐业》教案4
教学目的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正音、义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明确:课文共7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的论述中心?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文章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愿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2、学习第二部分朗读第3、4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次。
思考:
⑴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
⑵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第3段作者阐述了什么叫做“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情,“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说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第4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朗读第5、6段,论述了“乐业”的重要,是第二部分的第2层。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作者在第5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6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四、小结第二部分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算是敬业。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6段
3、探究练习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书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朗读第7段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做事情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和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敬业与乐业》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阅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业、敬业、乐业。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
2、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3、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预习目标: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②亵渎()():读课文认字与词语及名句的解释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佝偻承蜩倘若亵渎骈进强聒
③征引:④骈()进:
⑤敬业乐群: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⑩安其居,乐其业:
2、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4、文章最后怎样总结的?
5、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6、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7、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课堂展示: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2、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二、研读与探讨
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3、论证上的最大特点
(1)引用经典、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儒家的《礼记》、《论语》、《老子》、《庄子》等。
(2)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4、“合理的生活”指什麽?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了乐趣,而不是发牢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类型、句子、出处
(二)联系实际写一篇你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300字左右。
(三)阅读第八段回答问题。
1、作者在开头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息声中谈起,有什么用意?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这一句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3、试概括作者列举的四个理由。
4、试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例子。
《敬业与乐业》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正音、义
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7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的论述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愿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2、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第3、4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次。
思考:⑴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⑵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3段作者阐述了什么叫做“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情,“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说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4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朗读第5、6段,论述了“乐业”的重要,是第二部分的第2层。
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5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6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四、小结
第二部分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算是敬业。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 背诵课文第6段
3、 探究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书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朗读第7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做事情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和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1、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几条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⑷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
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资料卡片类别: 编号: 题目: 作者: 出处: 内容摘要:
四、小结
1、中心思想: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⑴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事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⑵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 力。
全篇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意化深为浅。
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背书第6段
《敬业与乐业》教案7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
三、学法指导:
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1、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②亵渎()():
③征引:④骈()进:
⑤敬业乐群: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⑩安其居,乐其业:
2、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3、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4、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2、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3、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4、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5、小结:
训练巩固
1、用文中名句填空:
(1)虽,而惟吾蜩翼之知。
(2)坐这山,望那山,。
(3)素其位而行,。
(4)用志不分,。
(5)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2、探讨研究: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人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祸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捷的法门。
(2)各用四个字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两件事:
(3)概括文中的中心论点:(4)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对初次参战的第45师士兵们的训话
(公元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巴顿
显然,你们大家知道战斗即将来临。但是,战争并不像你们许多人想像的那样。你们第45师的战士们必须面对这一现象,你们是要同久经沙场的老兵去竞赛,你们也不要发愁。他们也都打过第一仗,他们的第一仗是打胜了,而你们也会打胜第一仗。
战争并不像那些从未打过仗的人想像得那么可怕。作家们夸夸其谈,说什么会思念你们的母亲、情人和妻子(妻子也是你们的情人)。这些作家们既没有听到过一声敌人的枪声,也从未耽误过一餐饭,他们不是按照战争的本来面目来描写战争,而是按他们的想像来描写。
战争是人类所能参加的最壮观的竞赛。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美国人可以为他们都是好汉而感到自豪,他们的确是好汉。
要记住,敌人也和你们一样害怕,可能比你们更害怕。他们不是超人。我们已经消灭了敌人的精锐部队,我们在下次战斗中将要碰到的并不是他们的精华。此外,你们还要记住,无论是在肉搏中还是在战斗中,总是进攻者取胜,招架是不能打胜仗的。但是敌人不了解我们的意图,因而他们必然要招架的。
不让敌人进攻你的办法就是你去进攻他,不停地向他进攻。这样可以防止敌人重整旗鼓……战斗中的死亡是因为时间和敌方的有效火力在起作用。你们应以自己的火力压制住敌人的火力,以迅速的行动来缩短时间。
我们美国人是个喜好竞争的民族,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下赌注。我们好胜,在下一次战斗中,你们将参加一场有史以来最激烈的竞争。你们要同其他美国人和同盟国的军队竞争,去赢得最伟大的荣誉——那就是胜利。最先取得胜利,达到目标的人,也就是赢得荣誉的人,永远不要忘掉这一点。还要记住,上帝,无论你们用什么方式去思念他,他总是和我们在一起的。
1、巴顿将军的演讲是紧扣了演讲对象(初次参战的士兵们)的哪些心理特点来说的?请通读全文后回答。
2、演讲是面对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因此演讲的要点比较清楚。演讲稿的要点中,你认为哪一点对初次参战的士兵们影响最大?说说你的理由。
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场也是一种特殊的战场。结合巴顿将军的演说给你的启示,请谈一谈作为初三学生的你,应具备怎样的应试心理?
第二学时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
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演讲语言的特点。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2、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合作探究
1、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2、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3、小结
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训练巩固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阅读感悟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句子
出处
阅读
感悟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在萧红墓前的5分钟演讲
郭沫若
年轻的朋友们!
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5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而主席又只要我做“5分钟”的滩头讲演,让你们好早点跳下海去,做你们的青春之舞泳。
我想了,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演讲:“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请大家沉默5分钟!”于是当大家沉默到5分钟的时候,我便说:“沉默毕,我的讲演完了。”大家假如反诘我:“你向我们做5分钟的讲演,为什么叫我们沉默5分钟呢?”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
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的,但是当我听了刚才X先生两分钟的演讲,太漂亮了!他说:“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奔走,到头来死在这南国的海边,伙伴们把她埋在这浅水湾上,今天,围绕在她周围的都是年轻人,今后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年轻人围绕着她。朋友们!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没有悲伤,我们没有感慨,请大家向萧红女士鼓掌。”太好了,我的5分钟讲演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年轻人引申来说一下吧。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靠着年纪轻,假如是单靠着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靠着生理上的年龄。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那么,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
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真实,他为饥为渴地请人指教,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他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人的第一特征。
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他大公无私,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切实地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第三,是勇敢的战士。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他富于弹性,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舐干血迹,若无其事,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彻底一切,这是年轻人的第三特征。
这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这些特征保持着,并扩大着,那他便永远年轻,就死了还年轻,假如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纪轻,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仅不年轻,而且老早是一个死鬼了。
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1948年)
1.这篇演讲辞是1948年郭老在萧红墓前对香港南方学院艺术系教师所做的一次即兴演讲。演讲句式和用词口语色彩很强,使人倍感亲切。请举出一例。
2.郭老转述并评价X先生的演讲目的是什么?
3.“年轻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4.在当今时代,“年轻精神”应该有什么新的含义?
《敬业与乐业》教案8
知识目标:
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能力目标:
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教育目标:
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
重点、难点:
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
策略和方法:
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教学目标提示:同学们学习这两篇课文时要注意两点:1课文是怎样开头的?2课文中说理时,举了哪些例子?是为了证明什麽观点的?
关于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认字与词语及名句的解释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佝偻 承蜩 倘若 亵渎 骈进 强聒
2、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3、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4、文章最后怎样总结的?
以上提纲挈领性的给学生了提示的问题后板书即可,不必详细。
作业:
1、书写字词
2、完成《目标》第一题
课后记:掌握字词,梳理结构,是本课的重点。但必须注意板书地清晰。
第二课时
一、字词复习
二、研读与探讨
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3、论证上的最大特点
(1)引用经典、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儒家的《礼记》、《论语》、《老子》、《庄子》等。
(2)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关于课后练习的讨论:
“合理的生活”指什麽?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了乐趣,而不是发牢骚。
(1)读一读写一写
心无旁骛( wù ) 解剖(pōu ) 佝偻丈人承蜩( gōu )(tiáo)
强聒不舍( guō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亵渎( xiè dú ) 骈(pián)进
教诲( huì ) 择拣 ( jiǎn ) 敬业乐群 征引
(2)多音字
禅 【(chán) 禅师 (shàn)禅让】 作【(zuō)作坊 (zuò)作业】
(3)释义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相符。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不二法门:佛教用于,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法门。
饱食终日: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比喻无所事事。
旁骛: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轻慢,不尊敬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意设置了关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探讨。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我及时的.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有很深的实际教育意义。
我设置的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的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实作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的看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的说理有力,还有同学联系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
《敬业与乐业》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⑵ 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⑶ 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2、能力目标:
⑴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⑵ 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⑶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3、德育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洁】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谁,辨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摄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⑴ 认清对象,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⑵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⑶ 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⑷ 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辞,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⑴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⑷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人。
⑻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 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 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3、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4、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⑴ 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⑵ 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⑴ 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去,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⑵ “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5、学生合作研讨:
⑴ 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⑵ 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⑶ 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⑴ 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⑵ 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6、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继续探究课文深层内涵。体会口语和演讲特点,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步骤〗
一、研读,深法理解课文内涵
1、听读课文录音,思考:
⑴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⑵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问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举出身边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与同学交流。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简要提示:
⑴ “有业之必要”的理由,如:
① 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② 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③ 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④ 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⑤ 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⑥ 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等。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且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抛弃。
⑵ 留意身边生活,发现凡人琐事的意义。在交流中陶冶性情,增强学习精神。
2、组织辩论赛:
教师依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形,组织辩论双方,由班级学习委员担任本场辩论主席,教师作适当点证。辩题:想当元帅的士兵是好士兵安于职守的士兵是好士兵。
小结: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们,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
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出挑战。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为可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了士兵,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忠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二、赏析积累;体会演讲特色
1、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是课文在论证卜的最大特点。请学生学习运用:
投影:
敬业乐群。
──《礼记》
安其居,乐其业。
──《老子》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论语》
主一无适便是敬。
──《论语》
虽大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tiáo)翼之知。
──《庄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孟子达生》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礼记中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2、学生诵读全文,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教师提示:
课文口语和演讲特色体现在:
⑴ 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⑵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⑶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阅读、辩论,我们对课文有了深层的理解,对人生与事业多了一些思考。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四、布置作业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的织网爬去,墙壁太湿太滑,蜘蛛爬到一定高度就掉了下来。可是,蜘蛛又接着往上爬……屡爬屡掉,屡掉屡爬。
第一个人看见了,长叹一声,自言自语:“我这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萎靡。第二个人看见了,若有所思地说:“这只蜘蛛真笨,怎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过去呢?我以后可不能像蜘蛛这么笨。”于是,他慢慢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见,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创业失败、欲寻短见的他变得积极起来,很快东山再起,重创伟业。
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事情就像上述材料中的那三个人对待蜘蛛这一举动的看法一样,其实,成功并不遥远,失败也不可怕,关键是看你对细微之事的感悟心态。请以“心态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个话题实际上已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事实上,由于心态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迥异,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如对待“风“的看法,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对待“希望’的看法,悲观行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因而,对待事物感悟的心态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事业的能否成功:在与作时,最好能联系生活实际,选取恰当的角度,尽量避免空泛的议论。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有业”(前提):引孔子和百丈禅师
敬业 “敬业”含义: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主旨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乐业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乐业”:列四个理由
【活动与探究】
1、梁启超作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请课外搜集有关这次历史运动的史料,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习了课文《敬业与乐业》,你有哪些心得体会?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敬业与乐业》教案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七十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做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预习与交流
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2、 重点词语、句子解释。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总,提出问题)
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三个问题:一是有业的必要性;二是为什么要敬业;三是为什么要乐业。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递进关系,层层推进。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分析问题:论述“有业”的必要性和“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问题: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1.“有业之必要”的主要论据是什么?
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分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道理论据:孔子和百丈禅师的名言;事实论据:孔子无法教育无业游民: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
2.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摘录课文)
3.文章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分类:道理论证、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这部分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变法,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敬业的重要性。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列举反面现象——人们往往感叹“做工苦”,进行批驳;进一步从四个方面阐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最后,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阐明了人类理想的生活是什么,即乐业的重要性。
5.论述乐业重要性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 课堂讨论)
事实论证:“做工好苦呀”的感叹;吃酒赌钱同样淘神费力。
道理论证:从四个方面分析“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
6、总结:“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作者最后提出了什么希望?
生:“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爱岗敬业、有责任心、享受工作乐趣的人。
生: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四.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问题: 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敬业 什么是“敬“?为什么要敬业? 如何做到敬业?
分析问题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为什么要乐业
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勉励人们要敬业和乐业。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综合练习》1-10题。
2、你们当前的“业”是什么?你是一个敬业、乐业的学生吗?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敬业与乐业》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2、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与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生:……
师:板书课题
二、走近梁启超
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补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qut;康梁&qut;。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这篇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
三、 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字词积累
征引 旁骛 亵渎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2、通过预习知道作者以敬业、乐业为话题,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先说“有业之必要“然后再说“敬业”“乐业”。
3、寻找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四、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从文中寻找什么是业?
作者所说的业不仅仅指的是职业,他认为凡是做事情都是业。
2、什么是敬业呢?
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
①师引导生继续找句子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②继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事例
提示:当大总统“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③引导生分析:觉得第七自然段中说的“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这也是在阐述敬业的含义。
3、什么又是乐业呢?
能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领略到趣味。
五、拓展延伸,感悟人生
1、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呢?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 。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2、仿写练习
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两段文字。
六、作业设计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论述“有业”的重要性
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论述“敬业”的重要性
论述“乐业”的重要性
用“责任心”和“趣味”勉励人敬业乐业
《敬业与乐业》教案12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文本的结构,理解文本的主题。
4.学习文本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议论文的学习,对于议论文的结构,论点、论据、论证的理解不够深刻。
3重点难点
1.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3.对演讲稿的口语特色的体会。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文本的结构,理解文本的主题。
4.学习文本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学时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教学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 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敬业与乐业》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都是议论性文章。《敬业与乐业》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议论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层次清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文短意长。学生通过学习这篇典型的议论文能够锻炼逻辑思辨能力,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习论证方法;梳理文章结构以及段落层次;找准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从内容上来说,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敬业乐业”的生活原则,从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两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但还不够系统,尤其在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上,理解不到位。另外,处于这一学段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还非常有限,因此既要教会学生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乐学”“乐业”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明确文章论点。
2.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为每一部分分层,从而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每一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并能够将举例论证的方法加以运用。
4.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四、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内部的结构关系。
2.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回顾已知,激兴趣、导新课
教师引导: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不但自己非常优秀还是一位特别出色的父亲,他把九位子女都培养成了特别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我们学过他的《少年中国说》,一起来背诵一下最后一句话。
学生活动:聆听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引发学习的兴趣,再由熟悉的文本过渡到对新课文的学习。
(二)环节二:圈点批注,玩游戏、理结构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在做游戏之前请大家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在书的空白处适当写一写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学生活动:在书中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师引导:
第一个游戏:请从你画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话,这十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依次接龙,每人说一句话,互相订正所找句子是否是作者的观点。①“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②有业很必要③首先要敬业。④什么是敬业呢?⑤业有什么可敬呢?⑥为什么该敬呢?⑦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呢?⑧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的便是敬。⑨第二要乐业。⑩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教师引导:
第二个游戏:请从十个句子中删掉六句,保留四句话。这四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读懂文章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从十句话中挑选文章的分论点。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教师引导:
游戏升级版:只保留一句话,这句话是作者最想对我们说的。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筛选找到本文的中心论点。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三)环节三:分段研读,理结构、辨方法
教师引导:请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阐述作者是如何把“有业”部分说清楚的。提示:说清楚把什么问题说明白用什么方法即可。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梳理概括本部分各段文字的'内容,关注论述过程中使用的论证方法。
第2段提出有业之必要。
第3段引用了孔子的言论,举了他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有业很重要。
第4段举了百丈禅师不工作不肯吃饭的例子,从正面阐明了有业的重要性。
第5段作者再次强调百行业为先的观点。
教师引导:课文6、7两段能调换位置吗?请根据我们学习“有业”部分学到的方法,自己分析第6、7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如何将“要敬业”这个观点阐述清楚的。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研读6、7两个自然段,概括段意,辨析两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第6段:为什么敬业——分析问题;第7段:怎样敬业——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这是一篇演讲词,下面老师来朗读第8自然段的内容,大家听我朗读后提取作者对“乐业”的几点看法。根据图表中已给答案的格式将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每句都要包含一个“乐”字,
______ ________
心专注 苦中寻乐
______ 乐趣无穷
孔子语 ________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朗读后根据回忆加以概括。
苦难免 乐在其中
心专注 苦中寻乐
有行动 乐趣无穷
孔子语 乐以忘忧
教师引导:为“乐业”部分补写一个能够证明观点的例子。
学生活动:调动知识储备,运用举例论证,证明本段观点。
(四)环节四:辨证思考,悟内容、说看法
教师引导: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你都同意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比如:“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会有不同看法。
(五)环节五:继续拓展,比类文、明关系
教师引导:阅读《怀疑与学问》一文。课文与拓展文的题目都是并列短语,试分析两个题目中各自的两个词语之间逻辑关系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阅读文章,梳理内容,判断题目中两个词语的关系。“敬业”与“乐业”就是递进关系;“怀疑”与“学问”是条件关系。
七、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案14
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 四课时
五. 教法与学法:
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板书课题)
(二) 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 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
① 征引:引用。
② 佝偻gōulóu
③ 骈进pián
④ 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⑤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 (骛wù)
⑥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⑦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 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 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聒guō)
(四) 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 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 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划出能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一读,好好揣摩。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五)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 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见解。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导入。
(一) 提问:
本文从文体上看,既是一篇演讲辞,更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那么什么叫“论点”?什么叫“论据”?什么又叫“论证”呢?
举例引导:(举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例子)
小丘同学学习怎么样? ----------讨论的问题
↓↓
小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好! ----------你的看法,观点
↑↑
小丘同学上次月考成绩总分760分,排名第一。------依据,事实
(二) 像上例中,你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点,在议论文中,就叫做“论点”。用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和依据,就叫做“论据”。而运用那些材料和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叫做“论证”。(板书议论文三要素)
(三) 文章标题为“敬业与乐业”,那么,它是讨论关于什么问题的呢? 试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课文第5段: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要敬业与乐业。)
(四) 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1. 文中除了谈论“敬业”与“乐业”外,还谈论了什么问题呢?(有业)(课文第3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2. 根据作者先后所谈论的问题,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层(1--5)有业; 第二层(6--7)敬业;第三层(8)乐业。
(五) 赏析第一层:仔细朗读(1—5段)
1.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找了哪些材料依据?
(1) 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 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2. 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 请你再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1) 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2) 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 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4) 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六)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
2. 领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导论证“有业之必要”的。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议论文知识导入。(论点,论据,论证)
(一) 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
1. 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
(学生讨论)
2. 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
(1) 朱子的话;
(2) 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
(3) 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4) 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5) 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 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明确:
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二) 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
明确:
(1) 什么是“敬” ----主一无适便是敬
↓↓
(2) 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3) 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三) 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
(学生讨论)
(四)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
【第四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形式)
(一) 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
1. 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怎样论证“乐业”的呢?
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 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的事业。)
(二) 综合全文,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1)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 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三) 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问题时,提到“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学生讨论)
(四) 课时总结
1. 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 写作特点:
(1) 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2) 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3) 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 作业布置
(1)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 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教学总结】
课文是梁启超先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决定重点讲议论文的知识,少讲演讲稿的知识点。为此先讲了议论文的相关常识,然后把本文当成议论文的典范给学生将如何阅读议论文。
我们共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在老师的点拨下,孩子们迅速地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指出了作者围绕中心论点所谈的几个主要问题。可以说没什么难度,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到位。
第二课时我们把重点设置为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学生在判断论证方法时大都很精准,但是在说其作用时,尚不会运用议论文的术语,说的是五花八门、词不达意。另外,对于敬业、乐业意义的理解上谈的太少,忽略了学生精神视野的拓展。应该让学生找出一些“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的天地间第一等人”,从而引导孩子们思索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是做书中所写的两等苦人,还是从学习中找到趣味?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我们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想通过一篇议论文的学习,就让孩子们掌握住答题方法,其结果肯定是会让人失望的。议论文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必须通过做题才能逐步掌握。可是,我们的老师却把所谓的答题套路直接给学生,让其背的烂熟,并在课堂上进行默写,我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有何乐趣,这样孩子们就会做议论文阅读题了吗?这样的教学会让孩子们敬学、乐学吗?
我觉得,在教学中我们仍然应该尽可能的让孩子多读、多思、多发言,让他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有所感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乐在其中。
《敬业与乐业》教案15
教案:精品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作者:教书育人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教案’精品教案敬业与乐业。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小黑板
课前学习:
收集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警句、历史故事、作者资料,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了解议论文和演讲词的基础知识并制作小卡片。
课堂学习:
一:知识抢答,激趣导入
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有秩序地进行知识抢答。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可见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积累工作,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读梁启超的文章,学学如何才能做到"敬业""乐业"。一生作主持人,简单宣布抢答规则后提问。问题:
①回顾我们所学的历史,请你谈谈对梁启超的了解。(其他同学补充)
②凭记忆说出文中你认为重要或较难的生字词,标出音、形、义。
③你知道哪些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警句或历史故事?
④议论文包括哪三要素?有哪些论证方法?
二、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教案《‘教案’精品教案敬业与乐业》。
三:预习展示
1请展示出你最满意的一项预习成果。交流展示(明确:梁启超、生字词、体裁、课外相关积累。)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3)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4)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9段,归结全文
第2课时
①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一:背诵导入:
1背诵作者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具体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材料
1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所举的例子。
2探究: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言
3小结:所选材料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例如]:论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时,引用孔子与百丈禅师的话;论证"要敬业"时,引用朱熹对敬业的解释,引用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明确:
[引用的作用]: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引用的要求]:要引用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像名人名言,人们都认可的道理和真理、定理等。
三:合作交流,揣摩语言:
1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论述:
①勾画出最能引发你感受的语句加以揣摩。
②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勾画、交流
②请根据自己理解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个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②你能从身边发现一两个"天地间第一等人"吗?
2小结:这是一篇演讲,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因此演讲时多用口语,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清朝末年的书面语为文言文,所以本文在当时仍算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当然现在同学们难以感受其口语化也是在所难免。
四:课外延伸
语文活动--小小演讲台
以"敬业"或"乐业"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有力,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准备、演讲
课后学习:
整理修改你自己(或别人)的演讲稿,誊写到小作文本上。
【《敬业与乐业》教案】相关文章:
《敬业与乐业》教案08-25
敬业与乐业的教案08-29
敬业与乐业教案11-08
《敬业与乐业》教案02-26
《敬业与乐业》优质教案07-19
《敬业与乐业》教案(14篇)03-14
《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15篇03-13
《敬业与乐业》教案14篇02-19
《敬业与乐业》教案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