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石公开课的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搭石公开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石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搭石公开课教案1
【设计者】新密市青屏长乐路小学 刘超磊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第103页
【课程目标】(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会读会写文中出生的生字新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朗读中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内容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小学语文的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本课通过情境对话、想象说话、重点词理解,引领学生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让孩子们的思维深度纵向深入,让孩子们内心的情感荡起层层涟漪。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评价设计】
1、对于目标1,可以采用同桌互读、指名认读等方式,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估学生的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应在95%以上。
2、对于目标2,可采用指名读,自由读、创设情景读等方式进行评价落实朗读浅层次目标应达到95%以上,深层次目标达到85%。
3、对于目标3,可采用画出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方式,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观察、倾听来评价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在95%左右。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我采取了随堂评估和课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以下评价样题: 基础训练
一、扩词
暴( ) 俗( ) 序( )
二、读拼音,写词语。
shān hóng měng zhǎng píng héng lǎn du ping wěn
( ) ( ) () ( )
三、写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
平稳——( ) 谴责——( ) 联结——( ) 唯独——( )
2、反义词:
懒惰——( ) 轻快——( ) 收工——( ) 谴责——( )
四、下面的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请选择。
1、涨:zhǎnɡ zhànɡ
(1)秋天到了,高粱涨( )红了脸。
(2)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
2、间:jiàn jiān
(1)时间( )一去不复返。
(2)家乡的人们按照二尺左右的间( )隔,在小溪里搭石。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 谴责这里的人 。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搭上, 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满意了才肯离去。”这段文字表现了老人 的优秀品质。
2、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 的事。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 。”这句话在文中含义深刻,可以理解为。
六、仔细阅读课文,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画一画你想象中的搭石。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并课件出示:
(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新密,有着许多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师生交流。
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
搭石
4、、学生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看课题质疑,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再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
3、、检查反馈:
(1) 课件出示: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师:看得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的样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这些词语,谁能读正确。
(2) 理解“脱鞋绾裤”:
师:还有一个词,虽然不是生字词,但是它比较难读,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
脱鞋绾裤
把“绾”字突出
指名读,查字典了解“绾”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
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绾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绾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3) 学法迁移,理解其它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 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朗读。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绾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字意,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然后把“脱鞋绾裤”带入课文中心句朗读,再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三、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
1、、思考: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
2、、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1)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 自由朗读,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3) 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出示下节课需要研究的话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又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刘章爷爷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是那么普通,那么不起眼,但就是这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
二、自主感悟——寻找美
自读课文3-4自然段走搭石的部分,把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语和句子做上记号,边读边想象画面。好,开始吧。
(设计意图:采用画出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三、交流品味——欣赏美
师:你找到美的词语和句子了吗?举手告诉老师。
(一) 一行人走搭石
1、指名读、板书、找词。用文中的话说说:这是谁在走搭石?(学生说板书:一行人走)
再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呢?
2、协调有序
师:我们也来读读这几个词语。谁来说说什么叫“协调有序”?(指名说)课前你查了字典,这是很好的预习习惯。来,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协调有序指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有人跌入水中吗?(没有)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没有人指挥,没有人跌入水中,他们的动作配合得如此默契而有序,这就叫——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动作配合得默契而有序,这就叫——(板书:协调有序。)懂了吗?这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学习方法再次体现。)
3、理解“绰”
就这样,每当上工,下工,总有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我们总能听到——在清澈的溪水中总能看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有三种意思,你来看看,在词语“人影绰绰”中选哪一种意思?现在你知道“人影绰绰”的意思了吗?
4、结合这些字词的理解,你能想象出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5、读诗 指名读——评价——齐读。师:这样的美景,如诗如画!谁想来美美地读一读?
6、读得真好,你把我们带到了画里。来,自己试试,把它背下来。
7、能背吗?我们试试。(评价:你们真不错,不仅发现了课文中的美,还把这种美保存到了记忆中。) (设计意图: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
(二)面对面过搭石
师:如果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两个人面对面过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到书中去读读吧。课件出示:如果有两个??才相背而行。
1、指名读。读到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交流,(评价:你真会读书,读懂了文字含着的美。你这是在用心去感受啊!)
3、你是从哪看出他们互相谦让的?
4、学法指导:师:是啊,(板书:相互谦让)互相谦让、先人后己,使乡亲们的关系格外融洽,而这份深情通过简简单单几个动作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阅读时,抓住了这些动词,就能品出味道来。
5、人们面对面过搭石的相互谦让仅仅是刘章爷爷偶然遇见的吗?那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呢?
(三)背老人过搭石
师:两个人面对面地过搭石,让我们看到的是相互谦让的美。那被老人过搭石,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成理所当然的事。
1、齐读,再齐读。
2、来,用心去感受,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3、找得好!假如遇上老人来过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伏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4、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对比“弯”“蹲”理解,感受刘章爷爷观察仔细,用词准确。
5、再读句子。透过“伏”这个动词,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尊老爱老)
6、过了小溪之后年轻人需要老人千恩万谢吗?为什么?
7、理所当然:字典——结合上下文说说——指着图说——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总是伏下身子去背老人过搭石,因为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别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去,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形成了纯朴的民风、乡风。
(设计意图:采用看画面、找关键词、谈体会的方式,感受画中人物的美好)
四、升华情感
1.师:对,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师:一年365天,乡亲们在这一排排搭石上来来去去,他们相互谦让,先人后己,他们尊老敬老,相亲相爱。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刘章爷爷把他对家乡炽热如火的情感,寄托在这一排排搭石,因为它——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上了点年纪的人平整搭石;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协调有序的走搭石。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
六、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
六、板书设计:
21 搭 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 协调有序
面对面走 相互谦让
背老人走 尊老爱老
搭石公开课教案2
《搭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质疑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质疑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
②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
【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1.66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视觉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视听结合,3天后则能记住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
(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
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
B(两个人走)
师:你想办法超过他?
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抢路。
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
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突然上步。
D三人依次走。
师:这就叫……(协调有序)
【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要用2.3秒;用线条符号和图示要用1.5秒;用黑白照片,要1.2秒,用彩色照片,要用0.9秒;用实物要用0.4秒。因此在课中请一个学生走,后师问:“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无需教课开讲解,看到眼前的情景学生自然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走搭石,让后面学生想办法超过前面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生:“搭石太小,我没处落脚。”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后面的学生从搭石上落下来,这就是不能突然止步;最后让一行学生依次走过搭石,这就叫协调有序。在情景展示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
师: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同学注意听这一句写什么?(简笔画)
师:还有呢?
“假如遇到……”
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看成“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是应该的?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
6.老师跟你们配合读好吗?老师读前面的词语(如果……,总会……。假如……年轻人总要……)停下来后你们接着读。
【读中感悟,领会人性之美。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语文课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强调通过读以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 “一读”领会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二读”找出文描写搭石美的句子;“三读”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些句子领悟乡亲心灵美的情感; “四读”,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读时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表达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师:刚才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逐一把已解决的问题擦掉。)
7.学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
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
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
(小结:摆搭石、走搭石、互让、背老人过搭石板书: 心美)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
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21 搭 石 美好的心灵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情景展示。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3.读中感悟。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
搭石公开课教案3
设计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搭石》。
设计理念: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文美、意境深远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在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意境”、“改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品意境悟情感”等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爆发、脱鞋挽裤、猛涨、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突破重点:
充分使用白板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共鸣。并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再现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从而深入体会、感悟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突破难点:
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课文描述的情景走向生活中的场景,挖掘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结合情境,介绍自己,引出课题。
师:(课前播放欢快音乐)同学们,今天我非常荣幸地来到咱们刘家梁学校,带领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参观学习。快乐的心情大家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伴着这欢快的音乐一起出发,好不好?
(出示情境图,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刘章爷爷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近处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还有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刘章爷爷还把这些搭石成了一篇精美的文章,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欣赏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题质疑(生自由回答,预设的答案:什么是搭石?怎么搭起来的?搭在哪儿呢?)
4、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确。读准词语,读通句子,读通课文。不会的地方请自己标出来。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检查生字和课文学习情况,老师再指导重点字词。
6、重点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把字写规范,写工整。
7、什么是搭石?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白板出示上面这段话。
师:请一组同学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在课题“搭石”下面画四个方正的圆,代表搭石。)
7.师:如果没有搭石,这里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知道?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白板出示这句话。
把这句话分开理解,又该怎么理解呢?
生自由回答,预设可能的答案:不方便,很麻烦。
师:由此看来,这一块块平凡的搭石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时
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搭石》,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近处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还有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家乡的一排排搭石。
齐读课题。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你对搭石有什么样的印象?生自由回答
3、师:搭石看似普通,却不平凡。因此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随机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1、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并想一想那是怎样的一副画面?
(师巡视指导阅读)
师:现在以顺序来读读你们找到的句子。
生回答摆搭石的句子。
师:他这样做既方便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也方便了——(引导学生说出)他人。
师:这位爷爷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任劳任怨地做着这一切,不求回报地做着这一切。你能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来描述他这种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吗?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无私奉献
请说出“无私奉献”这个词的学生上台在板书第一个方块里用黄色粉笔写下:奉献。
师:真好,这说明你们和刘章爷爷,和这位爷爷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现在咱们再来看,这位爷爷摆搭石的情景,是不是一道风景啊?下面,请想读出这种无私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特别注意段落中用得准确的词语。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过渡:哪位同学再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大家认真听,待会我们来评价评价。
1、白板出示一行人走搭石的段落。
(1)这段文字里,有几个字要特别注意。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一个词一个词地读)
(2)“人影绰绰”这个词理解起来有点儿难度,咱们一起来理解一下。
白板出示“绰”的三个意思,指导学生选出在“人影绰绰”中恰当的解释,并理解说出“人影绰绰”的意思。(再补充一个词语“绰绰有余”,引导学生说说“绰”是哪个意思)
(3)协调有序呢,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呢?老师想叫几个同学加入到乡亲们走搭石的行列中,来感受一下什么叫“协调有序”?谁愿意来?
(4)请两组同学来模仿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请出两组学生,老师指点,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师:老师叫一位同学来读这段话,这两组同学接上你们的`动作。 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生: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速度渐快]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速度再快]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听!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像——(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进水里,是有人指挥吗?
生答:没有
师:他们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师:哪位同学来描绘一下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面?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师: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生美美的读一遍。
师:你读得真好,把大家都带进了画里,比诗还美。
师:同学们请看,这一行人协调有序的走在搭石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既像是一副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课件出示把段落变成小诗)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哪个同学来配上音乐读一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
师:你真会读啊,好像一位大诗人一样,谢谢你带给我们这么美的朗诵。
师:同学们,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师:这道风景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这一行人走过搭石的时候(生:协调有序)。请一位同学上来用粉红粉笔板书:协调
在咱们的生活中,协调有序的场面还有很多,比如:上下楼梯,引导学生说出:同学们都靠右行,这是协调有序;在街道上,(生:车辆和行人都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协调有序;去火车站买票的时候,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上下车辆的时候,我们都要(生:排队)这更是协调有序。说到这儿,大家好好想一想,这协调有序的实质是什么呢?是不争不抢,是互相礼让,是彼此关照,这是善良之美,这是文明之美,这是人性之美。在咱们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让我们继续学习。
2、面对面“让”石图
师:乡亲们每天早出晚归,来来去去都要走搭石,肯定会碰到要面对面走搭石的情况,大家看(多媒体出示图片),这不,村里来了两个人,他们面对面走到溪边,都要走过搭石,到小溪对面去,下面将会发生什么?请同桌朗读课文第4段相关的内容。(生汇报)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他们让对方先走
师:让对方先走,说明他们能够————
生:互相谦让。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画面,结合画面上的这些文字,和老师一起来朗读这段话的头一句。从头一句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人们的谦让(教师用绿色粉笔随机板书:谦让.)
师:从谦让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人的心灵之美
3、背老人“过”石
师:大家想想,假如青年人遇上老年人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背老人走过去。
师:你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现在请大家认真地读读,就会发现有些词会让人心头一颤。谁来说说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生汇报读
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个“伏”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
师:假如老师就是这位老人,你该怎样背我过小溪呢?
生: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溪。
师:这样我就可以安安全全的过小溪了。过溪后,老人说了声谢谢,年轻人是怎么回答的?
生:不用谢。
师:怎么就不用谢了呢?
生:这是我应该做的
师:也就是说,只要是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不管是哪个年轻人,都会——(生:背老人过溪)年轻人把背老人过溪看成是(生:理所当然的事)。就像刚才,背我走搭石的同学,不需要我的感谢,因为人们把这种事看成是——(生:理所当然的事)。
师:读到这里啊,老师想到了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肯定也背(老人)走过搭石,因为他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老师又想到了,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肯定会有年轻人背他走搭石,因为他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把背老人走搭石,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从这里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
生:尊老敬老(老师用蓝色粉笔板书:尊老)
师:从人们尊老的?
生:人们的美好心灵
师:假如有一位怀抱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她又会遇到什么人走搭石呢?
生汇报
师:那他们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写一写。
生汇报
是啊,这小小的搭石上,有许许多多感动我们的画面。这一个个和谐而温馨的画面里闪耀着一种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深化总结,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每每回忆起家乡的搭石时,总会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更会由衷地赞叹,(引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搭石联结着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感情呢?谁来说说?
生汇报
师: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搭石,赞美乡亲们善良淳朴、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我们再来美美的读读这段话,读出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我们还发现这段话概括了全文,它是课文的——(中心句)。
师:刘章爷爷用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些平凡而普通的搭石,通过这些搭石我们看到了刘章爷爷的家乡:景美,情美,乡亲们的心灵更美!
师板书:竖写“景”“情”“人”三个字,在三个字后用红色粉笔写“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五、拓展延伸
1、爱的教育
心灵之所以美,是因为心中有爱;只有心中有爱,才会无私奉献!在十几年前,有一首歌曲叫《爱的奉献》风靡一时。在场各位老师对
这首歌曲都非常熟悉。我们邀请请各位老师与我们一起回顾这首经典的歌曲,好不好?大家一起唱响“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聆听歌曲,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得到升华。
2、走向生活,发现美
师:谢谢各位。刚才老师们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歌喉,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老师的奉献。同学们,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像刘章爷爷那样,从普通的物、平凡的人身上发现他们的美,学习他们的美,大家愿意吗?很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表现的机会:
出示小练笔:
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人、每一件普通的事物中。让我们像作者刘章一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师:你们能做到吗?好美的回答,相信你们!下课,再见!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搭石公开课教案4
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著名乡土诗人刘章所作的一篇散文。走进这篇散文,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副平凡而又耐人寻味的画面:秋凉以后,乡亲们不约而同摆搭石,忧人之忧调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几幅画面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
教学目标:
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
2、通过对重点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理解,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围绕一道风景,层层深入地研读乡亲们走搭石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配乐)上节课,孩子们初步学习了《搭
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以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它的平凡和美丽。(看板书——21 搭石,齐读)
2、孩子们,上节课学习的生词都记住了吗?我们有节奏的读,(两个字的词)变换节奏(四字个词)真棒,读出了词语的节奏美。回忆一下,你都记住了哪些四字词语(生:我记住了….师:写下来,我也说一个,说意思,根据这个意思应该写出哪个词语?写下来)(只出示听写的词语,自行改正)全对的举手,祝贺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错误的马上改正。
(设计意图: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生字新词时让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美,在听写本文体现美的词语时,让美在无意中进入孩子们的大脑,同时巧妙地将根据意思写词语的方法在课堂上渗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打开书103页,浏览一下,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浏览)主要内容是什么?(生主要内容)(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孩子们,主要内容你们知道的很清楚,还记得上节课的疑问吗?(生:什么是搭石?师打问号,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打问号)
(设计意图:思考从疑问开始,回忆上节课内容,以疑促思。)
3、要想解决这两个疑问,我们必须再次走进课文,静心阅读,认真思考。首先解决第一个疑问(课件出示一自然段)来,一起读。(齐读)什么是搭石?(生)真聪明,知道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什么是搭石?(生)是啊,这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加上美丽的小溪,形象地展现出了乡村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语句为我们说说?(生发言)
5、师: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可能有:不方便、麻烦等)的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会不便,甚至是辛苦。所以说,没有搭石就没有(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变换条件引读“脱鞋挽裤”,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体会搭石,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搭石之美逐步浮出文字。)
6、师:看,我们静心阅读,认真思考,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边说边擦去第一个问号)可无非就是一块块平常的石头,作者怎么会觉得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疑问,(指板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怎么办?(生:再次
走进课文)对呀,带着第2个疑问再次走进课文2---4自然段,静心阅读,认真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默读课文,谈体会。)孩子,你说的真好,是从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体会到的(生,课件出示学生说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体会美丽
研读内容预设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课件出示)
1、学生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感悟家乡老人的可亲可敬,(生谈体会: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师鼓励:你学会了抓关键词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真棒!
2、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不到:①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②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③满意离去时,又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生谈体会)。师鼓励,来,带着体会一起读(齐读)这种无私奉献的美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孩子们,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习能恰当的运用关联词,这样会增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
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当学生读到这段话,并简单地说出自己的体会时,师鼓励:这个多音字你读得真准,我们来给它组组词。
(设计意思:引导学生学会遇到多音字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判断它的正确读音。)
2、孩子们,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呢?(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的确很美,尤其是“人影绰绰”这个词,(贴词语卡片一)咱们以前很少见。孩子们看,“绰”有三种意思(出示课件)在这个词语中“绰”字是什么意思?(生)你能把“绰”的意思放入词语,谈谈对词语的体会吗?(生)孩子,你学会了抓关键字体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刻的美,真棒!(贴学习方法卡片一)那“清波漾漾”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贴词语卡片二)生)说得真美,你学会了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词语(贴学习方法卡片二)能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吗?(生)来,一起读(齐读)读得多美呀,多美的画面啊,这,就是家乡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3、还有哪个词也体现了美呢?(生:协调有序)(贴词语卡片三)书中的哪个句子描写了“协调有序”的画面呢?(生,课件出示)了不起,孩子,这样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贴学习方法卡片三)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3组)”(怎么不走呀?)“前面的------后面的------(3组)”原
来这样默契、有序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乡亲们不仅踏出了音乐美,还踏出了和谐美。
4、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奇丽的小诗。(课件出示诗)谁能为我们读一读。(抽读,鼓掌)师引读:孩子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是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道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语句)孩子们想着画面读这段文字读得真美,其实想象画面也是帮助我们体会语境的好方法。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体现了家乡人们的和谐美,搭石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一来,学生更从语言的背后看到了一幅和谐之美的画面。)
(三)研读重点三:“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来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当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描写两个同到溪边的语句)我想问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其他同学体会到了什么?(生:“谦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谦让美”(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
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2、师质疑:假如遇上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那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句子“假如遇上了老人??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
3、“伏”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让我听着心头轻轻一颤。瞧,它的左边是(生:一个人),右边是(生:一条犬)是的,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最崇敬的一种向征,左边的人弯得是那样的恭敬,弯得是那样的心甘情愿(课件演变“伏”字)这个字放在这幅画面中,咱们再来体会体会。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也会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生自由朗读)
4、哪个词语也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生举手回答“理所当然”)文中的理所当然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背老人过小溪)现在我是那位老人,我想问问年轻人,过了小溪之后,你们需要我向你们千恩万谢吗?(生:不需要)为什么?(生回答“理所当然”)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边读边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抓关键词谈体会;联系上下文谈体会;进行个性化朗读等。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
5、是啊,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千恩万谢。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伏下身子去背别的老人,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当那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会有(生:别的年轻人
来背他)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从家乡人们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这种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好心灵的确是(指板书读)(配乐)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一块块搭石上仅仅就是书中描写的这几个画面吗?让我们来到小溪边看一看,描绘出更多、更美的画面!来,写一写吧!(生动笔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朗读中读出诗意,品出画面,悟出美感。之后,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
7、透过这个“伏”字,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美好的(生:心灵)是啊,这些看得见的乡村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和谐美、心灵美,不仅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还使这道风景变得更加(生:美丽板书,擦问号)
四、回归课文,整体感悟
1、刚才我们用抓关键字、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弄清了第二个问题,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美、和谐美、心灵美。让我们再次回味回味。师引读: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便会(课件出示)搭石体现了乡村的自然美。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瞧,上了点年岁的人(课件出示)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和谐美(课件出示)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又描绘出一种谦让美(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课件出示)是呀,这些看得见的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让作家刘章爷爷在文章的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
2、刘章爷爷难忘搭石、赞美搭石,他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生)是啊,课文以“搭石”为题,它赞美的不仅仅是那些普普通通、平整方正的石头,他还赞美了(生: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准确的讲就是借搭石喻家乡的人们,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以后要学会运用哟!
3、学到这里,我相信“搭石”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了新的诠释,它还是什么(课件出示:搭石是-------。)孩子们,把你们想象的画面定格在纸上吧!(生写,交流5个师表扬)孩子们描绘得真美。
(设计意图:写几个比喻句从而构成一个排比句,更像一首诗。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美在孩子心中流淌。)
4、小结:(展台)是啊(重复学生的诗,指板书)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也许我们一生都不曾走过搭,但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却有着许许多多像搭石一样的人,他们是(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这些平凡的搭石,带给了我们感动和温暖,相信,因为有了这一块块搭石,孩子们一定会踏出你们亮丽的人生!
5、课后练笔:.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了美,让我们也睁大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学生口头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1.小练笔:我眼中的美
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2.召开“寻美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的美,学习作者用自己的笔表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召开“寻美交流会”,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把小练笔这一项作业扎实地落实。)
板书:21搭石 ?
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大问号)
搭石公开课教案5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再次走入第21课《搭石》,请齐读课题。
二、入题
师: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美”。
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让我们走进文章2—4自然段,用______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在相应的空白处写写感受。
PPT(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师:好的,我看到同学们的书本上都已经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痕迹。咱们先来读读体现家乡风景美的句子。
生读。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PPT(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瞧,这有一个多音字。“行”(PPT颜色变化)读什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们叫作一行人。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呢,谁来读?(男、女分读)
师:再读这两句话,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生说 (PPT变色)
师:“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
师: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呢?生说
师:这样吧,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读一读。同学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
师导读,越读越紧促。抬起脚来,紧跟上去(三遍),踏踏的声音,像 ——
——
继续走在搭石上面,把学生分两部分。
师导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动作是那么的默契,原来这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可是没有。一行人,动作是那么的默契,那么的的和谐,难怪作者会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再看这两个句子,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美?
生说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生说(2个)。读一读。
师评: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面,谁能把我们带到画里面?生再读。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评:你的朗读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真是画一般的美。我们大家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
师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看,多美。谁来读一读。(PPT将文字变成诗歌的格式)
指名读(PPT配乐)
师评:真美。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 生齐读(PPT配乐)
师: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过渡:师:咱们接着来读读体现家乡人物美的句子。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生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PPT)出示句子
师:想象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和动作又会怎样? 生说,再读一读。(2个)
师:老人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生说,一起读一读。
师: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和表情?
生说,一起读一读。
师: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 师: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读
师:你们从哪些词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美?(生说,深情地读一读。)
师:多么无私奉献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生齐读。
师: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师评: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师: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读出来。 师: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小小的搭石上,还会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画面?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小练笔。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这——(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师: 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是一排排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吗?那它是什么?
(PPT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师: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后来在石家庄工作,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不自觉地想到家乡那潺潺的小溪,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便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礼让,看到马路上的石头、树杈,人们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便想到乡亲们在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公开课教案6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出示小溪流动图,并插入《秋天溪流之歌》歌曲)
“哗啦啦,哗啦啦”,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石头是谁摆放的?它为人们带来了什么?我想学了课文《搭石》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学习《搭石》。
二、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搭石是什么?
(2)怎么搭?
(3)谁在什么地方搭?
(4)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出示课件)
脱鞋挽裤 谴责 懒惰 伏下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间隔 猛涨 理所当然 平衡 汛期
2、自学生字,会组词,并注意字的'书写(出示课件)。 裤 惰 隔 衡 谴
四、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搭石?(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怎么搭?(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稳方正的石头,根据水的深浅……)
3、谁搭的?(家乡的人。)
4、为什么搭石?搭石的作用?(方便了家乡的人从河的对岸到这边来。)(出示课件)
五、小结。
六、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围绕搭石发现搭石的美,从中感悟搭石的美。
二、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发现美,寻找美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有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了搭石的美,是哪一句话?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慢慢感悟美,品味美。
三、欣赏美,品味美
(出示课件)“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2.课文中“理所当然的事 ”指什么?
举例说说我们身边哪些是“理所当然的事 ”?
3.透过这个“伏”,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
5、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要求把美放在句中读。
四、感悟美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找到的句子读读,好好体会(出示课件)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请生说说这幅画面的感受。
3.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4.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是写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请找出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出示课件)
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悟美,变换成诗的语言读
6、生练习朗读,读出美感,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同学们,你们觉得搭石仅仅是石头吗?(不是)那么作者借搭石赞扬了什么?
2、如何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课件)
3、是啊,美是永恒的主题,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
起眼的小事物上都蕴含着美,而这种美正是作者用心发现,用心感受到的。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想想我们的身边哪些是美?
六、小练笔
七、布置作业
必做: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选做:课下搜集有关“美”的图片,一起交流
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
一道风景
搭石 人美
搭石公开课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揭题、简介
1、出示一节小诗
故乡是大真大美,
故乡是大音大象,
故乡的每一块的石头,
也像明珠闪光!
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觉得在作者心里,故乡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小结:同学们真会思考,从简短的一节小诗中读懂了那么多。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对这位作者叫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的照片)有人称他是农民诗人,因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13年。山乡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庄稼,农家院里的瓜果蔬菜、猪驴牛羊,乃至溪头的一砖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还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搭石》,请伸出手 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请读词语。
出示: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
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
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出示:间隔 联结 平衡 谴责 懒惰 平稳 俗语
①指名读。
②谁能说说“谴责”的意思?(责怪)责怪就是谴责的近义词。联结(找近义词) 懒惰(找反义词)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出示:清波漾漾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指名读词语。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
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读一读?
句子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了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句子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长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了,老师相信大家读课文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
(2)交流:
预设:课文写了每年秋天,家乡的人们都要摆搭石。
课文写了人们上工、下工要从搭石上经过。
课文写了人们过搭石要注意平衡。
……
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粗粗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到文中的句子。
四、细读课文,感悟美好心灵。
1、细读“什么是搭石?” 感悟美好心灵。
(1)交流: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指读句子。
能看着书上的插图说说“二尺左右的间隔”的“间隔”就是——距离。
齐读句子。
(2)体会搭石的重要。
这就是搭石,通过这一块块石头,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想到了许多许多。比如读到“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里,我就想到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你能读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吗?
预设:A、“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会冲走原来的搭石,或者把搭石冲得不平稳了,所以人们要在汛期过后的秋天重新摆搭石。
通过师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定期性水位上涨的时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这段时间,因为受梅雨、台风天气的影响,多下雨天气,江河溪流容易上涨,引起“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那可是很猛、很凶的,你能 这种感觉吗?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B、“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很不方便,所以要摆搭石。
请你把不方便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生对话,体会搭石的作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绾裤
收工要——生:脱鞋绾裤
赶集要——生:脱鞋绾裤
访友也要——生:脱鞋绾裤
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绾裤
这样不停的脱鞋绾裤,真是——麻烦呀!
一旦到了秋凉之后,溪水变得冰凉,人们就——生:没法通过这条小溪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无须脱鞋绾裤。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C、“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我从这里感受到了人们来来往往都要从小溪经过,如果没有搭石,那天凉的时候,人们过小溪就会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经和乡亲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感受人们的用心。
是呀,我们边读边想,就想出了这么多,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乡亲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你还会想到些什么?
预设:
A、我从“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找石头,想到了人们很善良。因为水深的地方,要用大一点的石头,水浅的地方,要用小一点的石头,那么露出水面的石头才会差不多高,人们走起来才会稳定、安全。(板书:善良)
多棒的孩子呀!真会思考!能扣住细节来学习。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强调“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
B、我从“平整方正的石头”想到了人们很关心别人。如果用不平整方正的石头,别人走起路来会摔跤。(板书:关心)
你可以强调这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C、我从“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想到了人们的细心。因为如果距离远了,有的人会跨不过去,距离近了,人们走起路来有些不方便,而二尺左右的距离可能刚刚合适。
你真会思考,能从课文的细节描写中思考问题,了不起!
也请你读读这句子,表现乡亲们的细心。
D、“让人们从上面踏过”,使我想到了人们摆搭石是为了别人,很关心别人。
真是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把你细腻的心思读出来!
齐读。
小结:每年,人们都要自觉地、用心地摆搭石。我们从搭石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你认为哪个生字需要给同学们提个醒的?(暴、猛、惰、衡、序)范写
2、学生书写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描写的美丽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词语
2、说说什么是搭石。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反馈,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呀!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却……出示句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你见过哪些风景?(引导学生用美好的词句来说美景)
2、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搭石都构成了哪些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老人修搭石
紧走过搭石
礼让在搭石
3、那么请你潜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体会第二自然段老人修搭石中体会到哪些美?用心默读,有什么体会可以写在旁边。
交流:
A 、“上了点年岁的人……”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他会遇到哪些急事?(上班、看亲戚、送友人、下田干活……)
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碰到,,但是——生读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
请问你这位上了年纪的人,这时,你为什么这样做呀?
当老人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他想( ) ,当老人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他想( )。
(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
(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
多好的老人呀!想着别人。
(我也是向着要把搭石踩得很稳固,不让后面经过的人跌跤的)
多负责的老人呀!一心想着别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句子
小结:只有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有爱心的优秀品质才会有这种举动。
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交流:我从“早早摆放好”想到家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人们非常勤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B、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这是一行人在走搭石呢,让我们先来走一走吧。家乡的人们,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吗?
2、我们再来看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吧。请读,你觉得哪儿最美?
(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看图理解,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协调有序”,情境理解“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指名回答)
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指六组学生前面的 后面的……)咱们和着读一读好吗?
现在 我们在哪里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
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没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一行人踩着踏踏的音乐,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水光人影两相和,如诗如画。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
(3)全班朗读。清晨,晨雾还没有散去,勤劳的人们早早地出工了,请读。傍晚,夕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虽然很疲惫,但脚步仍是那轻快的踏踏,请再读。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C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D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做动作)年轻人,当你背着老人过了小溪,你需要得到老人的回报吗?需要老人对你说谢谢吗?为什么?是啊,每一位老人都像是自己家里的老人,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
(2)通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美读出来吧!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拓展。家乡人把尊老、互相谦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课件出示)每天来走搭石的人还有很多。
假如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 ) 。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小结:刘章爷爷在哪里工作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时常看到这一个个感人的细节,那么,熟悉的搭石仅仅是普通的石头吗?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风景。
此时的搭石是一道充满谦让美、尊老美的风景(板书:谦让美 尊老美)
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美,课文中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美,(点击课件: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4、感悟最后一自然段。
A、走出这些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B、假如你是一块搭石,你想对家乡的人们说什么?
C、家乡的人们,你想对搭石说什么?
D、把你对搭石的感激之情,对家乡人们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四齐读课文
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消失了。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刘章爷爷心中,永远留在家乡人们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再次去体会搭石带给我们的美。
四拓展感悟
听故事《一个承诺》,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搭石一样平凡的事物,也时刻发生着很小却很美的事,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感受到的美吗?
口头交流。如若学生一时发现不了,抛砖引玉:如一只笔,很普通,但是联结着同学之间的情谊。当有你忘了带笔的时候,周围的同学纷纷愿意借给你。再如一只碗,当你回到家,妈妈给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你送上一碗药。这个碗,联结着母子情深。又如日记本,当你有心事时写在日记本上,老师给你排忧解难。这日记本联结着师生之间的情谊,
1、动笔书写。交流。
板书设计
搭石
风景
景美 人美(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搭石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搭石公开课的教案08-27
《搭石》教案01-05
搭石优秀教案04-17
《搭石》优秀教案03-10
搭石的优秀教案03-08
搭石优秀教案02-15
关于《搭石》的教案08-25
搭石教案(精选3篇)03-08
《搭石》教案15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