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四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练习四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练习四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短文,读懂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2.读读、写写、抄抄,积累有关诚信的句子。
3.读读背背,积累有关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成语。
4.学写钢笔字。
5.说话训练。
6.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短文阅读训练;积累有关成语和句子;说话训练。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短文阅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练习6。(板书练习6)
2.浏览练习,说说有哪些学习目标?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短文阅读训练;积累有关成语和句子;说话训练。
二、完成各项练习
1.读故事,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思考课后问题。
(2)独立答题。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三题:“我们”在短文中指谁?“我们最值钱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你认为世界上最值钱的是什么?
(5)指导朗读短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有关成语和句子;说话训练。
教学过程:
一、读 、想想 、抄抄
1.(1)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有关诚信方面的)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条,说说理由。
(5)赛背,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背下来。
(6集体背诵,巩固。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
(3)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成语,相机解决。
(4)说说这些成语是哪一类的。
(5)赛背,准备3分钟,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背得多。
二、做做说说
(1)教师讲述有关核潜艇的知识。
(2)学生复述(先在四人小组中讲,然后推派一个主讲人到全班交流),评比优秀。
(3)在小组中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兵器资料或实物,说说你搜集的是什么,讨论怎样把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4)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选几个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三、作业
练习四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词语,能拼读词语,初步区分"的,地,得"的用法,能在句子中选择填空.
2,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初步了解省略号的用法.
3,复习巩固本单元训练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和短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2,4,6,7题.
教学难点:"的,地,得"学生往往难以正确运用,常常出现错误,教学时不需多讲语法知识,而要多放在实际例句中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也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准备:投影片.作业错例.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二)教学过程
练习第1题.
(1)指名开火车认读音节
(2)指名6人在卡片上拼写,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自行填写.
(3)反馈校对.
2.练习第2题.
(1)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要求我们完成几个任务.
(2)指名读第(1)组句子,集体讨论,比较.
(填上"爽朗"一词,把"笑"的神态写具体了)
自行填写第(2)组句子,再集体讨论.
(明确用上"兴奋"一同,把教授当时的心情写出来了.)
3.练习第3题.
请"的,地,得"用得较为熟练的同学说说掌握它们的诀窍.
自由填写,反馈校正.
4.练习第4题.
(1)自读,思考: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
(2)填写,试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一评议一小组读一齐读)
5.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二)教学过程
1,练习第5题
(1)复习第3课课后3中省略号的`作用.
(2)归纳省略号的几种用法.
(3)朗读并抄写句子.
2.练习第6题.
(1)指名读例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2)自由读例句,体会语气的不同.
(3)指名改写第一句.
(4)自己试改第二句,集体讨论.
3.练习第7题.
(1)自由读文,思考短文写了件什么事.
(2)划出人物的语言,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读
(3)指导感情朗读全文.
练习四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kg=( )g
4吨=( )千克 6000 t =( )k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练习四教案4
教学目的:
1,处处留心,读短文,理解诚信对于做人的意义。
2,读读背背,积累成语。
3,写好钢笔字。
4,做做说说,学会搜集和处理资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做做说说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由读短文,要求:
1,读通读顺,划出疑问处
2,了解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短文:
1,指名回答: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探讨:
哥俩生意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3,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相关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练习,集体订正
三,学名言:
1,自由朗读名言,你对哪一句感受最深?谈谈你的感受
2,试背诵名言
第二课时
一,成语积累:
1,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你们悟道了什么?
2,读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3,查阅词典,结合实际,说说你对成语的理解
二,分组读背成语
1,教师巡视检查
2,小组竞赛
三,写好钢笔字
1,观察范字,要注意的笔画
2,练习写钢笔字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应搜集核潜艇的.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核潜艇的知识,并能熟练介绍给学生。
1.指名读本次说话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是什么?(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复述的注意点:
①认真观察图画,仔细听老师介绍;
② 按照提示作相应的复述;
③ 复述时内容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
(3)教师指图介绍核潜艇的特殊性以及它能完成的军事任务。
3.练习。
(1)出示提示(1),请学生自由复述。
(2)同桌互查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4)同样方法练习复述提示(2)。
4.反馈。
练习四教案5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3)观察思考“c6
练习四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辨析乘法运算定律。
2、能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优化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通过辨析,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变乘法分配律及其变式的认识与掌握。
预设过程
一、辨析作业错例
能对前一天《作业本》中的第2题进行辨析。
(25+125)×4=25×125+25×4
(25+125)×4=25×125+125×4
(25+125)×4=25×125+125
25×4+125×4=4×(25+125)
25×4+125×4=25×4+125)
1、指出每组算式正误,并说明理由。
2、复习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板: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二、扩展乘法分配律
选择一个正确的算式。
35×(2×5)=( )
a、35×2+35×5 b、(35×2)×5
67×77+77×33=( )
a、77×(67+33) b、67×(77+33)
(40-2)×25=( )
a、40×25+2×25b、40×25-2×25
104×25=( )
a、100×25+4×25b、100×4×25
125×3+125×4+125=( )
a、125×(3+4)
b、125×(3+4+1)
1、请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选择正确的算式。
2、着重(40-2)×25、104×25和125×3+125×4+125的分析。
三、练习
1、P38-5
2、P38-7
3、P38-6
4、P38-9
5、P37-4与P38-8
1、说说哪些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哪些没有用到,为什么?
2、先判断每组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再选择每组中的一题计算一下,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一题。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P38-6,指名板演,并讲评。
4、独立完成P37-4与P38-8,说说哪种方法更好。
四、
今天,你用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练习四教案7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计算面积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在小黑板上。用厚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下列图形:
问:这3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学生说推导过程,教师边听边演示)
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演示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量出求这3个图形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到黑板前量一量,并标在图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这3个图形的面积,算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13题和第1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4、练习十九后面的思考题,学生自己试做。教师提示:这道题可以用梯形面积减去以4厘米为底,以12厘米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也可以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计算。
三、作业。
练习十九第11题和第14题。
课后小结:
练习四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分辨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能正确、流利地读绕口令。
2、认识部首,了解部首的演变过程和意义,并练习写几个含有此部首的字
3、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4、练习将一般句式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5、熟记成语
6、学习配音
7、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将一般句式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难点:学习配音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辨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能正确、流利地读绕口令。
2、认识部首,了解部首的演变过程和意义,并练习写几个含有此部首的字
3、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韵母表中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注意发音。
(2)、要求学生初读绕口令时,找出其中带有前、后鼻韵母的字,(3)、让学生再读绕口令,找己觉得特别饶口的.句子,练习
(4)、组织学生展开绕口令竞赛。比一比,赛一赛。看卡谁能将绕
口令读得准确又流利并将这些字反复朗读,直到发音准确为止
3、练习
(1)、集体练读韵母表中的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2)、学生反复大声自由练读绕口令中带有鼻韵母的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以及整个绕口令,同座位互查。
4、反馈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学生评议,公布比赛结果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从行到列的角度仔细观察练习中12个方格里的内容
(2)、让学生说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A、从列的角度来看:第一列都是实物图;第二列都是古文字;第三列都是部首
B、从行的角度来看:每行的图、古文字、部首的形状极为相似,充分说明了部首的意义及其演变过程。
C、引导学生写出几个属于这个部首的字,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写几个属于这四个部首的字
(2)、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一个小组着重围绕一个部首写出字。
(3)、每组派一生到黑板写出该部首的字,其他的组员可以补充
4、反馈
(1)、让学生对照黑板上正确的字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补充
(2)、同座位相互检查练习情况
三、课堂作业
分别写几个带有“皿”等四个部首的字
四、教学第三题目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例句
A、认识概念,阴道学生对字词句段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B、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
C、排列顺序
(2)、教师归纳按一定顺序排列词语的步骤:一识概念二找关系
三排顺序
3、练习
4、反馈
A、逐题讨论词语排列顺序情况,确定正确的答案
B、学生自己修改错误之处,并简单注明错误的原因
C、同座位检查练习情况
练习四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巩固字词,潜移默化地认识拟声词。
2. 初步掌握形声字的一些构字规律。懂得开旁表示人或动物的发声与口有关。
3. 把句子补充完整,朗读句子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 出示挂图:小鸡图
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咕咕咕,齐读词语。
2.出示挂图:小鸭
⑴这是什么小动物?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呢?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叽叽叽
⑷指读,齐读词语。
3.出示挂图:小猫
⑴这是谁?它在干什么?它好像在说些什么呢?
⑵它的`叫声是什么?
⑶出示?喵喵喵,齐读词语。
4.出示挂图:青蛙图
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
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
⑶出示:呱呱呱,齐读词语。
5.出示:咕咕咕、叽叽叽、喵喵喵、呱呱呱。
⑴指读,开火车读。
⑵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小结形旁表义。
⑶你还能找出一些口字旁的字吗?
6.出示:小鸡一边叫,一边找虫子。
⑴谁会填一填?
⑵做做书上的其它题。
⑶出示:小狗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熟背成语,积累成语。
2. 熟背古诗《鹅》,增加语言积累。
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
教具: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语
1. 审题。
2. 自读成语,把成语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3. 通过读成语,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师进行补充。
4. 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尽量用上我们才学的这四个成语。
⑴同座位互说。
⑵指名说,评议。
5. 开火车读成语,齐读成语。
6. 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古诗《鹅》
1. 自己借助拼音把诗读一读。
2. 出示挂图:对照图,再读一读诗,边读边想象读中的鹅的样子。
3. 指名读。
4. 指说说诗句的意思。
5. 写得多么有趣!我们一起把这鹅的可爱读出来。
6. 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评议。
⑶齐背。
三、教学生字
1. 审题
2. 认清3个生字,说说书写顺序。
3. 这3个字在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 教师范写。
5. 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观察图画,根据问题说几句连贯的话,学会道歉。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 揭题。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
二、指导第1幅图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⑴图上有几个?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
⑵指名说。
⑶再次看图,分步细说。
2.分角色扮演第1幅图的内容。
⑴指名上来表演。
⑵你们对表演的同学满意吗?怎样说才会令人满意?
⑶生在评议的同时,相机让他们表演。
3. 小结。
通过讨论,同学们学会了如何道歉,道歉要及时,要有诚意,有礼貌,还要知错就改。
三、练习反馈
1. 依照以上步骤,指导学生说另处三幅图。
2. 任意选一幅图用几句连贯的话说一说。
3. 指名说,互相说。
练习四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搭一搭、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4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间的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丰富识别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主动寻求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摆一摆(练习四1)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能不能摆出一些图形呢?请大家拿出6根小棒摆出题中的图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练习四2)
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什么图形?展开,说一说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3、画一画(练习四3)
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折一折(练习四4、5)
(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两个的三角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集体交流,反馈。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请学生扮演,交流,反馈。
三、找规律
照样子接着滑下去(练习四6)
学生观察图形排列规律,自己试着画一画。
小结:在这些动手实践中你对学过的图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四、启发思维,隐身拓展
1、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看图,明确没副图下面的填写要求。
引导学生数一数,结合交流适当指导。
2、组织“动手做”
让学生说说课本上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图案。
引导:你能拼成怎样美丽的图案?在小组里试一试,互相交流。
练习四教案11
第2题
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学生计算时,通过估一估,算一算,培养学生先估后算的习惯。
第3题
这是一道综合性实际问题。是开放性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对每位获奖者奖励一件奖品,共需要购买多少件奖品?按照总数350元算,平均每件奖品多少钱?然后考虑,根据名次高奖品应贵一些,怎样调整不同名次奖品的钱数?要求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小组交流。每个学生的购物方法可能不同,只要学生设计的方法合理、符合题意即可。
第4题
本题除了进行计算外,更重要的是渗透函数思想。所以,在学生计算后,应引导学生对乘数、积进行比较,然后说说变化的规律。
第7题
可能的解法:设左边第1列的□内的'数为a,第2列的□内的数为b,根据题目条件有a=(12×1×18)÷(12×9)=18÷9=2,b=(9×6×4)÷(1×6)=36。此题方法甚多,列方程求解也可以。
〖实践活动〗
此活动应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如不便找到最高建筑物,可以变通处理,找一个较高建筑物亦可。完成这个活动的关键是:如何获得建筑物的高度?
练习四教案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读音节,画出含有ü的音节,并复习相关知识。
查字典,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辨析两组词的细微差别,在选词填空。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病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题
指名读题目,说说练习要求。
回忆有关ü拼音知识的.顺口溜。
根据这个知识,找找哪些音节是含ü的并画出来。
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
练习。
自由读,齐读。
第二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道题该怎么做。
找到纵横交错,看书上对带点字的有哪几种解释?
小结方法。
1, 读词语,认准带点的字。
2, 读带点的字的几种解释。
3, 选择正确的解释。
用自己的方法自学后面两题。
第三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题的训练要求。
读一读,想想词义。
指名回答,选择正确的解释。
小结方法:
读—查—想—选
练习
第二课时
第四题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回忆见过的几种病句,用过的修改符号:删除符号、调换符号、增加符号、改正符号。
请一位同学读这几句话。
思考:有什么毛病,该怎么改?
完成练习。
第五题
审题,指名说说题目的要求。
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领读。
轻声齐读。
思考:
怎样才能很快记住每个成语中的前后两字后面的字?
教师说成语,学生说成语的大意。
再读,边读边想象。
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第六题
审题,说说题目要求。
看图,编故事,讲故事。
指导。
按顺序看漫画,思考:
开始两只小花狗是怎样的?接着发生什么事?结果怎样?
思考:怎样才能讲的生动呢?
再看图想象。
自由练说。
第七题(略)
练习四教案13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l.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
(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
(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画出能够搭配的词)
2.指导。
(1)分别读一读每个括号里的两个词。
(2)讨论:括号里每一组的两个词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意思相近)
(3)明确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也会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词语相搭配。
3.练习。
(1)两人一组讨论括号里的词哪一个能和括号后面的词搭配。
(2)用“——”画出选出的词语。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选的词语。
(2)把选出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鼓舞斗志,改正错误,推广经验,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广”、“提高”4个词,要求学生说出后面分别和它们搭配的词。
(4)说一说括号里剩下的词语可以和哪些词相搭配。(如:鼓励同学、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增加收入)
二、学习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2)要求学生做缩句练习。(夏天是个城市)
(3)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当)
(4)口头修改,要求不改变原意。(“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丽的”)
(5)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一是读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进行修改。
3.练习。
(1)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第(2)、(3)两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其余两题的答案是:(2)把“和”换成“戴着”,中间用逗号隔开。
(3)“乌云和”改为“乌云密布”,中间用逗号隔开。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的答案。
(2)举出两种错例,说明不可以改变句子原意。①第2句仅把“和……红领巾”去掉。②第3句仅去掉“乌云和”。
(3)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5)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5.课堂作业:将修改后的通顺句子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可由教师讲解。
万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门庭若市:形容宫门里,朝廷上,进谏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样,非常热闹。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纷杂。
比肩继踵:肩膀挨着肩膀,脚碰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项背相望:形容人多拥挤,连续不断。
济济一堂:形容许许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三》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与“我”相伴。
(5)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这首诗。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要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字音,如“竹”(zhú)、“篁”(huáng)、“啸”(xiāo)。
(2)指名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图意,②补画第2幅图,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指导看图,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他们取名。(小刚、小红、小明)
(2)组织讨论:三幅图(1、3、4)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①小刚拿着照相机在走路,后面的事情吸引了他,使他转过头去;③小刚用相机拍下了刚才的情景;④小刚把洗好的照片拿给小红和小明看,他们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3)继续讨论:第2幅图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小刚拍下的照片)
(4)这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题目:《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5)分组讨论:小刚拍下了什么照片,他们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3.练习。
(1)每个小组派代表站起来汇报他们的想像。
(2)对发言的同学汇报的不足之处,给予补充并发表白己的意见。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想像的内容不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让学生自己准备,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指名讲,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
(4)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件事。
练习四教案14
教学目标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9÷0.7 5.4+2.6 4×0.25 0.87-0.49
530+270 3.5×0.2 542-98 6÷1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第6分米;
⑶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⑵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⑶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⑷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测量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和它对应的高,
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2.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你发现了什么?(单位:㎝)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五、作业
优化作业。
练习四教案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读短文,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并体会用上成语的好处。
教学重点:
认真读短文,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并体会用上成语的好处。
教学难点:
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导入: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电脑,那你知道电脑包括哪些部分吗?可是今天它们却争吵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文题)
2.读文,初知大意。
(1)认真地读一读短文,短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它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指名读,分角色读。
(3)从它们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b.最后,小主人会怎么说?先同桌讨论。
6.交流、评议。
7.将小主人的话补写下来。写完后再交流、评议。
8.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9.体会成语的好处。
(1)找出文中画线的部分读一读,能否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替换?
(2)换上成语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3)朗读换上成语的句子。
10.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练习5
争 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背八个词语和鲁迅的名言。
2.照样子,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熟背八个词语和鲁迅的名言。
教学难点:
照样子,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复习导入(复习上次练习的词语)。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八个词语,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②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③再读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
④交流。(学生大体上能说出词语的意思即可,对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和身体一样高。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背诵。
②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熟记名言。
(1)自由读名言,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鲁迅的这句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的,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都用在了工作上。
(4)学生自由练读,练习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3.你还知道相关的`词语或名人名言吗?学生交流。.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咫、起、逛”这三个字,认读。
(2)观察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3)指导书写“咫”字。
(4)学生练习写“咫”字。
(5)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练写“起”和“逛”。
(6)反馈、评讲。
板书设计: 练习5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
教学难点:
办法要合理,表达要清楚。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
1.导入: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揭题:帮他出主意。
3.指导。
(1)创设情境:过几天,学校要举行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大队委员方明正犯愁呢!组织各班同学开展哪些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呢?你能帮他出出点子,想想办法吗?
(2)指名说,教师指导(提醒学生,要动脑筋,想出切合实际的办法,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说话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
4.学生练习。
出示书本上的三个问题,小组内学习。
5.集体交流,评议。(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是否把主意说明白)
选择好的主意,请学生演一演。
板书设计:
帮他出主意
想出切合实际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学写毛笔字:两点水和三点水。
教学重点:
学写毛笔字:两点水和三点水。
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和运笔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偏旁,说出它们的名称:两点水和三点水。
(2)指导书写。
①仔细观察这两个偏旁,该怎样写好它们?
②教师范写并指导写法及注意点。
两点水:第一笔写上面的襄二笔为斜提。注意上下两笔要呼应,注意两点的位置、距离。
三点水:先写上面两点,第二点应偏左一些,第三笔写成斜提,三点水成圆弧形。
(3)学生练习写偏旁。
(4)指导书写“决”和“江”。
3.学生练习写,教师指导。
【练习四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四》教案03-13
《练习7》教案03-11
《练习7》的教案08-28
练习课教案10-17
《练习5》教案02-25
整理与练习教案03-29
语文练习8教案04-25
数学练习课教案11-18
《单元练习课》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