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绝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伯牙绝弦》教案1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
一琴一鹤 人琴俱亡 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 焚琴煮鹤 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
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预设交流: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6.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生自由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①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一、情况分析:
六班本学期共有幼儿30名,男生女生各十五名,全部为独生子女。经过上学期的培养,孩子们在三大领域都有较好的发展。在身体发展方面:孩子们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乐意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习了徒手操、新的集体舞,能听口令进行队列练习;在各种体育活动及感统游戏中,能保持身体平衡及协调,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部分幼儿养成了较好的进餐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能独立穿脱衣服,整理物品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在认知发展方面:全体幼儿都能坚持说普通话,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与老师、同伴交谈;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对周围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感兴趣,求知欲强,能认识常见动植物,学习种植易生长的植物,如大蒜、大白菜等。孩子们对数的概念逐渐清晰,能学习按一定规律排序,区别圆形、球体等,尝试运用美工材料进行绘画、手工活动,喜欢唱歌、跳舞,并且有一定的表现能力;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孩子们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遵守集体规则,孩子们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了解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国庆、春节等,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为集体和同伴服务;大部分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与他人合作分享等。通过上学期幼儿三大领域的评估,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现象:
1、孩子间存在较大的能力差异。
2、个别孩子不太爱表现自己,性格较胆怯、内向。
3、部分孩子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性格好强、倔强、缺乏谦让意识;个别孩子攻击性强。
4、挑食现象仍存在。
本学期,我们将针对这些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注意个别指导,获取家长的配合教育,共同使孩子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二、工作思路:
1、以平等、欣赏、乐观、发展的态度对待幼儿,关注幼儿兴趣和要求,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班级计划。
2、三位老师都将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严格按时间剂量进行药品登记,妥善保管好药品,增强工作责任感。争取出勤率达到90以上,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02以下,流行疾病控制在0.2以下。
3、由于付老师和李老师是新加入我们这个班级体,有些工作还不熟悉。特别是李老师,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所以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肯定不少。因此我们一定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争取早日渡过适应期。
4、定期召开班务会,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商讨下一步工作要求及措施。
5、进一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并较好的融入实践活动之中,创造性的使用新课程。
6、根据园本课程内容,坚持每周开展感统游戏活动、游戏设计和组织上力求创新。
7、坚持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为幼儿创设干净、卫生、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7、妥善、合理的管理好班级财产。
8、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结合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创设能使幼儿主动参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活动区域根据幼儿兴趣定期增减、更换。
三、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细致、有针对性的做好家长工作,在育儿方面与家长搭成共识,获取家园共育的效果。
1、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期教育工作计划,征求家长建议,帮助家长理解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2、利用家访、电访、离园时面谈、“家长有约”,以及“家园联系手册”、家园联系栏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谈;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3、设立《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科学的,并请家长踊跃投稿;家长间相互交流育儿经验。
4、组织家长开放活动2-4次。
5、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共庆“六一”。
四、月份工作及措施:
(一)、身体发展:
三月份:目标
1、学新操,跳集体舞。
2、练习有节奏的走,听信号变向、变速走;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3、保持个人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4、树立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具体措施:
1、通过开展《顶沙包走》、《走小路》等体育游戏及感统游戏活动,发展动作协调性。
2、在场地上创设标记练习走队形,在户外活动中丰富游戏内容。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采用谈话、讨论等形式,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月份:目标
1、练习双脚连续跳及快速奔跑。
2、大小便自理,生活有规律。
3、认识几种安全标记,主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
4、尝试记住父母工作单位、家里的电话号码。
具体措施:
1、在传递《小红帽》等游戏活动中训练幼儿双脚连续跳及快速奔跑的动作技能,开展袋鼠跳、羊角球类感统游戏活动。
2、请家长共同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便纸。
3、利用图片等引导幼儿认识安全标记,请家长在公共场所中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4、组织讨论:我爱我家,互相介绍父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
五月:目标
1、练习拍球近距离抛接球等,发展控制力和平衡力。
2、学习整理床铺和自己的物品。
3、能自觉的饭前、便后以及脏时洗手。
4、懂得简单防病常识。
具体措施:
1、开展《灌蓝小高手》、《好伙伴过双桥》等体育游戏活动。
2、运用纸球、沙包、纸棒等多种户外游戏材料发展幼儿抛接、平衡等能力,开展羊角球、平衡木类感统游戏活动。
3、午睡环节中,指导幼儿尝试叠浴巾、衣服、整理床铺。
4、请保健医生向幼儿介绍防病常识。
六月份:目标
1、听信号行动,训练钻、爬、攀等综合动作技能,发展灵活性及协调能力。
2、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3、懂得牙齿、眼睛的保健常识。
4、遇到危险知道躲避或求救。
具体措施:
1、开展《大鞋与小鞋》等综合体育游戏感统游戏活动。
2、鼓励幼儿探索不同运动器械的多种玩法。
3、鼓励幼儿多喝水,尽量到阴凉处户外活动,保持室内通风。
4、利用图片、录像等向幼儿介绍眼睛、牙齿的保健常识,要求幼儿每天早晚刷牙。
(二)、认识发展:
三月份:目标
1、熟悉自己的个人资料,感受自我是独特的。
2、感知9以内的数量,尝试按某一特征给图形分类。
3、探索小锤子等常见工具的结构、功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4、乐意用音乐、色彩等形式表现歌曲、画面的主要内容。
5、坚持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及表达自己的愿望。
具体措施:
1、开展《特别的.我》主题教育活动周。
2、准备数学操作卡、以及锤子、钉子等实物,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
3、在日常活动中坚持说普通话,在教学及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4、准备、使用水彩笔、油画棒等多种美工表现材料。
四月份:目标
1、感知春天的季节特征及变化。
2、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
3、学习目测的方法,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4、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主动提问,并能对自己和同伴进行简单的评价。
5、学习活泼、愉快、大胆的在集体中用自然的声音唱歌,会听前奏、间奏。
具体措施:
1、开展《美丽的春姑娘》、《有趣的生肖》主题教育活动。
2、组织幼儿春游,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资料。
3、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目测练习的随机指导。
4、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表演活动。
五月份:目标
1、了解食物的品种,食物的营养及贮藏方法等。
2、学习比较、概括一组事物之间相同的特征,认识肯定、否定标记,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学习简单的象声词。
4、在音乐、舞蹈活动中乐意用声音和动作表达自己喜爱的事物。
具体措施:
1、开展《可口的食物》主题教育活动,师生共同创设“食品超市”活动小区。
2、数学区中投放标记卡、物品卡等大量操作材料。
3、通过语言游戏“买东西”、故事“大伞和小伞”等活动学习使用量词及像声词。
4、用鼓励、奖励等方式给幼儿营造轻松积极的氛围,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六月份:目标
1、了解水的来源、特征、与生物的关系以及光的反射等现象。
2、学习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3、学习朗诵几首古诗,能较连贯完整的讲述图片和故事内容。
4、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变化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5、在歌曲、舞蹈及欣赏活动中能创造性的表现,初步感受两声部的歌曲。
具体措施:
1、开展《宝贵的水》主题教育活动。
2、科学区中增加小镜子、蝌蚪等,引导幼儿连续观察蝌蚪的变化,在操作中感受光的反射现象。
3、学习古诗《咏鹅》、故事《会飞的青蛙》等等。
4、在歌曲《小青蛙》等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并尝试两声部演唱。
(三)社会情感:
三月份:目标
1、保持愉快的情绪学习生活,活泼开朗。
2、能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乐意帮助他人。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措施:
1、开展《做快乐孩子》的活动,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
2、结合《特别的我》主题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良好习惯以及关心帮助他人的情感。
3、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常规。
四月份:目标
1、感受传统民间文化,培养民族意识。
2、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措施:
1、通过《十二生肖》主题的开展,让幼儿了解人们赋予生肖的意义,感受龙是吉祥物和民族象征。
2、收集武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资料,创设环境《我的家乡武汉美》。
3、开展值日生活动。
五月份:目标
1、在集体活动中学习与同伴合作交往,协商解决问题。
2、爱护公物,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
3、感受“六一”的快乐。
具体措施:
1、通过《垃圾不乱扔》的活动教育幼儿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
2、注重随机教育。
3、师生共同创设节日环境,组织丰富的“六一”主题活动周,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共庆“六一”。
六月份:目标
1、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激发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有初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萌发升大班的愿望和情感,愿意做个能干的哥哥姐姐。
具体措施:
1、开展《宝贵的水》的主题活动,创设节水标记。
2、开班会,互相评价。
3、参观大班小朋友活动。
《伯牙绝弦》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
《伯牙绝弦》教案3
【教材简介】
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教学要求】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并复述故事
3、 感受古人真挚友谊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字词正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琴曲《高山流水》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整体读文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四、再解绝弦
(一)何为知音。
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三)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五、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六、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伯牙绝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首古诗、词、曲,很有节奏。我们还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的背好吗?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古文,能说说你对古文的感受吗?看来每个人学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古文虽然有点难,但觉得挺有意思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伯牙绝弦》一起读。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好吗?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子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
3、齐读课文。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师范读,学生跟着读)
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1、理解课题
1)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
2)伯牙为谁而绝弦?(板书:钟子期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理解大意
1)自渎课文,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班上汇报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他的组可以补充。
(2)哪句话你的.理解和他们不一样?
(3)理解“善哉”表示感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善”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意思一样吗?
(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现象。)
(4)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这句话?练读
(5)刚才他你们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教师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说明中国的汉字多么丰富哇!)
4)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看谁讲的生动?
3、感悟知音
1)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他们是什么关系?(好朋友,知音)从哪儿能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
3)看图: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着,互相的赞美着。
4)善听的子期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吗?还听出了什么?(像山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
4、想象说话
善弹的伯牙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就让我们在音乐中想一想好吗?
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2)你就是善听的子期,你能试着把你听到的,想到的,用课文中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5、点明中心
无奈世事难料,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齐读最后一句话,用一个词来概括伯此时的心情。能够感受到什么?(感情深厚)
2)我们再读这句话的时候感情就不同了。读书就是要读出不同的感情来对吗?
3)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也点明了中心思想。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我找到了一首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写的悼念诗。
2、出示诗学生读
3、后人感动于他们的情谊改编了一首同样感动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在乐曲中再一次的朗诵课文,能背下来的可以跟着背。
总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伯牙绝弦》教案5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 “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学生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作者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设计理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一文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所以需要老师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议、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课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时效,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讲《警世通言》中伯牙和钟子期偶遇的故事导入,指导学生看插图,猜猜文中人物。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让学生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2.板书课题,指导“弦”的读音和写法。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绝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绝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由《杨氏之子》导入文言文学习方法。读通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明确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读文言文给你什么感觉?
3.检查预习。学生个人读后指导。教师范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4.领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韵味的领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读懂课文,领会情感
1.课文读通了,还要把课文读懂,大家说,有什么办法?(结合注释、结合上下文)请同学们按照这些方法,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大意。读懂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第二步。
2.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
3.交流。
(1)从哪里看出二人是知音?
(2)引出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体会古文的一词多义。抓住“善哉”指导学生理解子期的由衷赞叹,并指导读。
课件出示句子,透过文字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和江河?读出你的感觉。
揣摩表达形式,抓住“峨峨兮” “洋洋兮”体会古文用字的精炼。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丰富想象。]
(3)对啊!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伯牙所念,仅仅是这些吗?角色转换,假如我志春风……你看到了什么?用上文中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4)课件再次出示二人资料。质疑:伯牙当时已经是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交流)
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是啊!知音欢聚,情投意合,将是何等的其乐融融!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快乐。
(5)故事过渡。二人相见恨晚,结为兄弟,并相约一年后中秋之夜再在这里相聚。第二年中秋,伯牙兴冲冲前来赴约,假如你是伯牙,你会给子期带些什么礼物呢?(交流后起音乐)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课件再次深化二人资料。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充分利用文本插图,身临其境感悟人物心情,理解人物内心的感情。]
(6)深化情感。
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交流)
教师深情渲染:是啊!再也没有了知音欢聚,只有一座孤单的坟墓;再也没有了其乐融融,只有一块冰冷的墓碑。假如你是伯牙,站在知音的墓前,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交流)
[设计意图:透过文字看画面,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课堂小练笔的拓展练习,读写结合,既提高了课堂实效,又让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在子期墓前,伯牙留下了一首伤心欲绝的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警世通言》)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
4.回归课题。伯牙为什么“绝弦”?知道了吗?
[设计意图:润物细无声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积累古文,尝试背诵
1.放《高山流水》,请同学们伴着这首曲子,想象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再把课文读一遍,把你的感受读进去,读出知音欢聚的乐,读出破琴绝弦的痛……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指导朗读时,师生融入课文中的角色,师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对话交流,入文,入情。]
2.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从读通到读懂,最后熟读成诵,达到了“其词若出吾口,其情若生吾心”的境界,课堂实效就要在不断训练中提高。]
五、拓展文本,推荐阅读
课外推荐阅读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作业设计】
1.熟练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伯牙绝弦课文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朗读停顿
注:“/”为停顿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作者介绍】
吕不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练习题】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 )斩尽杀绝(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绝大多数( )悬崖绝壁( )
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怀不善( )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终( ) 英勇善战( )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教案6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分享了《伯牙绝弦》的优质教案给大家!
教材解读: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因此本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同时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查资料了解俞伯牙、钟子期
教师—制作课件,下载《高山流水》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释题存疑
1.(课间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国经典国乐《高山流水》,这首动听的曲子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板书:伯牙绝弦)读题,“绝”是什么意思?“绝弦”呢?
关于伯牙,你们有什么了解?
2.伯牙学琴,以大自然为师,终成一代操琴高手,足以见得对音乐艺术的酷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操琴高手,最后却摔琴绝弦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通课文,疏通文意
1.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善”字在文中出现几次?意思都一样吗?(点明:同字不同意)
3.请5名学生一人读一句,随机正音。(平翘舌音等)
4.字音是读准了,不过有几处停顿不太合适。大致地了解古文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正确断句读得流畅。回忆一下,理解古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5.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让学生练读停顿的文言内容,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6.解决初读课文要求的第二个问题:
“善”字在文中出现几次?意思都一样吗?(点明:同字不同意)
7.读着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词?(知音、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琴瑟之好……)
板书:伯牙子期
(1)指名对照注释说说意思。(“善哉”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怎么说?)
(2)学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说—同桌互说
三、品味“知音”之情
(一)逐句分析,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品析重点句
学习文言文要抓住关键字词的解释来疏通课文,我们来学习一下。
出示句子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擅长弹
2.出示句子2: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听音乐想像: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陪同钟子期,去感受伯牙的琴音吧!(播放《高山流水》节选音乐)现在你就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引读: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拓文本,丰富意象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钟子期又会怎么赞叹呢?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微风, 钟子期曰:“善哉()兮若清风!”志在细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春雨!”
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炊烟袅袅雨雪霏霏
明月皎皎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杨柳依依
……
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4.你看,伯牙琴声里面所包含的东西,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引导学生说)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想一定代词,这里指伯牙心里所想的。
(1)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必)小组读。板书:所念必得之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板书:知音)
(1)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做知音?知音之间可以做什么?
6.身为楚国著名的音乐大师俞伯牙,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追问: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山野樵夫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也许会对子期说什么?(知我者,子期也!撞见钟子期,是伯牙一生中最幸运的邂逅。)
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生命的心灵的.知音)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学到现在,你明白了伯牙为什么要把最心爱的琴摔碎了吗?
引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认为于是,就断绝再
2.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最后一句话。(多名学生读、齐读)
4.拓文本,勾哀思
当时的情境是这样的-----(出示坟头摔琴的现代文)
5.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
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四、回归整体,背诵积累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让我们伴着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五、课后延伸,升华认识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课后去读读。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
知音
子期必得之
《伯牙绝弦》教案7
【教材简介】
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
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
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六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交流:
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
⑴ 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⑵ 理解“绝弦”
(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⑶ 质疑:
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
(教学设计的主线要简明。课始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的情况,又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还起到了牵问题而统领全篇的作用 。)
二、第二步: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随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词句。注意断句停顿。
2、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
如:课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检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预习落实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第三步:读懂课文,领会文境
1、学生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注释,试着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⑴ 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
请选择“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长、善于;表示赞叹。
⑵ 换位体验:
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赞叹的?
⑶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绵绵细雨等。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
⑷ 分角色表演:
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
课件出示: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学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学生:善哉,绵绵兮如()!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学生:善哉,()兮像()!
……
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说,形成排比句式。再读领悟文章所描绘的情境。
⑸ 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赞叹,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知音呀!
4、探究学习:
研究解决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初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⑴ 伯牙为什么绝弦?
(借助课件出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引导学生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
⑵ 绝弦说明什么?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细节饱满才能更好进行语言训练,进而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螺旋上升,既弄懂了文意,又领会到文章所描写的意境。)
四、第四步:读好课文,感悟文情
1、学生练读:
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比赛朗读:读出情感。
(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把课文读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体会到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五、第五步:背诵课文,领悟写法
1、指导背诵:
课文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边想象边背诵。
2、学生练背。
3、指名背诵。
六、第六步:拓展文本,升华认识
1、欣赏《高山流水》乐曲,回味动人故事。
2、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3、搜集有关的文章进行阅读,积累有关朋友情意的语句。
《伯牙绝弦》教案8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5课,请一位同学读课题,最后一个字怎么读?谁再读? 大家一起读。 (设计意图:“弦”字的正音,建立在对学情的预知,因为“弦”字音很难读准,必须强化。)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古文。我们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因为是古文,再加一条:根据提示读出恰当停顿,按自己的语速去读,读好了就坐正。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老套的初读要求”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课课落实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意识与能力。)
2、检查读书
(1) 谁读第一句。预设: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2)谁读第二三句?预设:哉和“兮”老师用红色标示强调,都是语气词,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听老师读 自由练读。谁再来读。
(3)谁读第四句。预设:有一处重音强调要读好--------“必”得之
(4)谁读最后一句。预设:要读好”谓/世/”这里的连续性,语气停顿 。
3、就这样,语速放慢,适当停顿。我们齐读。读的有点意思了,感到自己越读越好的请举手。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第一句预设看是评价语,实际是读书基本要求。以此为“榜样”,学生知道该怎样努力达到要求。后几句的预设,目的在于教师心中有数。教师的主导如何体现?此处留有点拨的可能。若学生达到,教师不需赘言;若学生达不到,教师则进行精当的点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教师要在备课时进行这样的预设。)
三、说说课文大意。
1、课文读得有点基础了,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文下方注释,联系上下文,自己去试说每句话的意思了。 (设计意图:学生先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能力从何而来?不是教师教出来,学生要有踏踏实实的自学过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巡视不是无所事事,是快速把握当下学情,班级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学力如何?进度效率如何?难点在何处?通过巡视实现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把握。教师要思考原先预设是否需要调整?通过巡视、调查、调整以使下一步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
3、我们来交流一下:多媒体出示。
(1)第一句。这句关键要理解哪一个字?组个词理解--善于。善于近义词---擅长。
(2)第二句。(这里又出现两个“善”字。属于一词多义的词语,大家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善哉何意?泰山有了解吗?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在当时享有“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3)第三句。注意这里的古文中的江河是有特指的。长江、黄河。
(4)第四句。必得之的“必”是什么意思? 都的意思,连起来再说5)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复”是什么意思?再。不复鼓呢?
4、同学们刚才较好地理解了这篇古文,真棒!运用借助注释说句意,联系上下文进行了理解的`方法。今后阅读古文,也可这样进行。
(设计意图:每句都有相应的预设,有的是方法渗透,有的是背景资料补充,有的是古文特指知识讲解,有的是与课文重点相关关键词语的强化,还有的是连词成句的示范。预设之,以达心中有谱,教学交互,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教学实效。)
四、学习想象
1、大家刚才较好地理解了古文,就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请快速用波浪线画出最能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知音的语句。来读读你划的句子。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下手”才知深浅。)
2、找准了,现在我们边练读句子边想象情境。请一位同学读子期的赞叹,咱俩要配合好!怎么配合,你要听懂我的心思来读你的感叹。多媒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高山—-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志在流水-志在流水
《伯牙绝弦》教案9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整体读文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四)再解绝弦
1.何为知音
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2.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3.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5.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6.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7.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五)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六)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七)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八)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四、相关链接:
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 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伯牙绝弦》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伯牙学琴》故事导入
2、学生谈感受。
3、板书课题,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层指导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和韵味
自由读——评议读——范读——有节奏地读
2、回顾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1、挑疑,引出“知音”。
2、划出能体现钟子期视伯牙为知音的句子。
3、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4、拓展运用:引导学生想象他的琴声还可以表现出哪些场景,怎么赞叹?
5、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感悟“知音”。
6、引导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有很多人赞美伯牙,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钟子期又是怎样赞美的呢?通过对比,深化“知音”。
7、指导朗读。
8、学习知音之死部分,出示句子感悟知音难觅,珍惜知音。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入短歌,配乐朗读。
2、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知音相聚的“喜”和知音死的“悲”
3、伴随《高山流水》,感情读文。
4、背诵课文。
《伯牙绝弦》教案11
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
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炊烟袅袅”,你们根据我的提示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雨雪霏霏 芳草萋萋 春雨绵绵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美丽的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一、揭题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流传千年荡气回肠的故事,叫《伯牙绝弦》,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这是一篇文言文,希望大家都能喜欢。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7页,请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次,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师:读通顺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还要求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大家可以看屏幕来练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文,评。
范读。
3 齐读课文。
三、初解绝弦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来说一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好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看注释2联系上下文3多读课文,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变通))
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3.交流。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擅长。
板书:伯牙 钟子期
介绍: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官拜上大夫。子期是为樵夫,也就是打柴为生的人。
善哉!
善:好啊!真美妙啊!
志:心里想着。
峨峨:巍峨屹立。
洋洋:广大,浩瀚无边。
念:想。
得:领会。
谓:认为。
复:再,重新。
……
《伯牙绝弦》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故事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讲伯牙绝弦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学生试读“弦”。
3、解题质疑,理解“绝弦”,并提问学生通过什么知道的。渗透根据注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4、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伯牙为什么绝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适当让学生评议。
3、范读课文。感知课文节奏。
4、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节奏。
5、齐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三、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1、通过几遍读下来,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中有两个人物。让学生找出来,指名说。板书:伯牙、钟子期。
2、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爱好呢?在课文找一找。指名读第一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善”的意思。板书“善鼓琴”、“善听”。
3、从课文中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自己读课文,把你读懂的交流一下。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三句话。提问学生这里的 “善”表示什么呢?还可以怎么说?用自己的话替换一下。并视频展示伯牙和钟子期相识部分。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刚才的`视频 吗?学生汇报。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就能从琴声里听出来,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读一读,品一品。
6、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谁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交流,视频展示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内容,感悟何为知音,板书:知音。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伤情感。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1、我们都知道伯牙是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以前他的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赞美,肤浅的赞美。体会伯牙遇到钟子期时,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说。
2、无奈知音已去,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3、有记载,钟子期死后,伯牙在钟子期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课件出示诗歌,学生读诗歌,进一步感受伯牙的悲痛心情。
五、回味内容,升华中心。
1、善鼓的伯牙为什么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让学生说说原因。2、学完了课文你能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吗?
3、学生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内容。
4、如此动人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背下来呢?自由朗读,试背课文。
5、这的确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
6、让我们再次在音乐声中诵读全文。
六、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伯牙绝弦》教案13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字,5句话,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二)指导读好课题
(三)质疑导入。
二、纵情吟诵
(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反复练习后,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聚焦第一至第四句,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背诵。
1. 展示读──按句子朗读。(出示四句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能读得正确、流利即可。
2. 模仿读──按人物朗读。把四句话变换为: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合作读,在范读中指导学生读出停顿、韵味。
3. 思考读──按总分结构读并理解字词:
⑴出示插图,了解伯牙、子期何许人,找出写出两人特点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并找出具体体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的句子(二至四句)。
⑵出示:(第一句字体的颜色与其余三句不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朗读句子,引导学生从朗读中去发现一至四句先总后分的结构。
⑶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与二、三句中 “善哉”的“善”字义的不同。
⑷理解“念”与“得”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句字体颜色不同)
通过朗读明确第四句是二、三句的总结句。
⑸强化总分结构:这一念,一得,(板书:念 得)可不是一般的朋友能做到的默契啊!咱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这种默契。
出示句群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 想象读──语言表达训练:
⑴分角色读二、三句,作好仿写铺垫。
⑵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二、三句的句式写句子,渗透写字要求。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高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流水)
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清风 !”(清风)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细雨)
志在 ,
⑶学生汇报,分角色朗读。
5.拓展读──拓展课文(将仿写的句子加入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志在细雨 ,钟子期曰:“善哉,蒙蒙兮若细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朗读。
再次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明白“所念”“必得”的意思。(板书:所 必)
6.诵读──由扶到放,指导背诵:
⑴出示填空式:伯牙善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伯牙所念, 。师读横线外的,生读横线内的。
⑵提高难度。出示:伯牙 ,钟子期 。伯牙 , 钟子期 ! ,钟子期 !伯牙 ,钟子期 。
师读横线外的,生读横线内的。
⑶终级考验:师说每句话的第一个字,生背。
三、读懂故事
(一)学习古文,我们不仅要会读,会背,还要读懂。把课文第五句话加进去,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还原课文,学生练说。
(二)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古文的方法。
(三)多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以及个别句子的理解:出示个别词语,生说意思,出示个别句子译文,生说句子。
(四)鼓励学生再次练习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再指名说。(板书:知音)
(五)师:是啊,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伯牙和子期的这次相遇让他们彼此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就在相会之日,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
引出最后一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配乐朗读。
(六)口头表达训练:假如你就是苦苦等待知音的伯牙,面对子期冰冷的墓碑,你会说些什么?
(七)拓展课外资料,师生朗诵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八)解决问题: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绝弦了吗?
四、传唱知音
(一)浏览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
(二)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诵读全文。
(三)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让更多的人把“知音”的典故传诵下去。
《伯牙绝弦》教案14
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我校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撼、惋惜、悲叹。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然而弦尽音未尽,那余音却久久萦绕我们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这就是邹老师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为我们奏出的优美动人的乐曲!
走进邹老师的课堂,我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
邹老师的课,之所以给我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老师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老师巧设情境,精心构建教程的结果。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一开课,老师就指出“中国的语言文字是有颜色、有声音、有画面、有情节,甚至是有味道的”,出示词语“清风徐徐”、“炊烟袅袅”、“高山流水”等,让学生展开联想,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二、以读代讲 回归自然
整堂课,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遍数不下二十遍。从刚开始接触课文时“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读到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读、全班齐读;从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老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三、抓住重点 品出意境
整堂课,老师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如让学生品味三个“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学生“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一次又一次,不绝于耳。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让学生想象: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通过想象说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四、课外拓展 画龙点睛
老师在教学中,多次设计了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的环节。如“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伯牙与子期故事千古流传,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这些安排,不仅体现了老师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还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什么叫“知音” 、“千古知音最难觅”作了很好的铺垫。而“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朗读,则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
老师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让学生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生、老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真正达到了突显语文教学实效的目的。
《伯牙绝弦》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初步认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的故事以引入课题:
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俞伯牙的人,从小就酷爱音乐,天赋极高。于是,就拜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位琴师为师。很快俞伯牙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了非常有名气的.宫廷琴师。
可是,俞伯牙却一直很苦恼,因为他每天弹琴,却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他感到很寂寞、很伤心。有一天,他又怀着寂寞孤独的心情来到江边弹琴消愁,他如痴如醉地弹着,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宽广的胸怀全都融入到了美妙激昂的琴声中。正弹得兴起时,忽然听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赞叹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学生读课题,教师正音,注意“弦”字的读音)
3、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可结合注释想想该怎么读。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一会儿点评、正音。)
3、教师引导正音。(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教师适时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和韵律美。但停顿不等于断开,要把尾音拖长就更有韵味了。谁再来读一读?
5、教师范读(可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决定是否教读)。
6、学生再读课文,可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
7、看看你划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呢?(教师出示划好节奏的课
文)全班齐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结:读得太好了,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初解绝弦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2、伯牙为谁而绝弦?
(板书:钟子期 介绍:钟子期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
3、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插图内容
①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结合插图,理解“善”(善:擅长)。
②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8、课文中还有两个善,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读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A、理解“善哉”表示赞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1)这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妙啊!好啊!)
2)“善哉”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B、讲解:“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
(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C、刚才说到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体会二人心灵相通。
D、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
(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说明中国的汉字多么丰富)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内交流)
5、全班汇报:
(擅长弹琴的俞伯牙遇到了善于听的钟子期,两人相见恨晚,成了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了琴,决定从此不再弹琴。)
四、巩固所学
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讲一讲,看谁讲得生动(推选一名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讲述,教师总结)。
2、再次朗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 所念
子期:善听必得之
【《伯牙绝弦》教案】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的教案02-09
《伯牙绝弦》教案09-06
伯牙绝弦教案03-25
小学伯牙绝弦教案02-23
《伯牙绝弦》教案 15篇03-25
《伯牙绝弦》教案15篇09-18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案09-27
《伯牙绝弦》教案(精选24篇)02-1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