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通用2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培养同学知法、懂法,有区分违法、合法的能力,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 培养同学学会依法、用法。使同学能够做到依法享有自身正当的权利,依法维护自身,依法尽自身的义务。
3、 使同学了解国际上以和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和社会上能够维护、协助未成人的机构、部门。
教学重点:
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年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同学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身正当的权利,依法维护自身的义务,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让同学对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身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
1、 收集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2、 组织同学开展对法制人员的采访活动,进一步了解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3、 收集实际生活中具体而真实的案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天天地长大,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哪些维护呢?
2、 请同学发表自身的观点。
3、 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除了离不开家长、家人、老师、警察的维护,我们还离不开法律的。维护。
二、分析案例
1、 出示案例:《法律帮他找回爱》,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同学了解自身与法律的关系)
2、 请同学们设想:假如没有法律的维护,小建的生活会变得怎样。(激发同学对小建的同情)
3、 分组交流: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有什么想说的。
4、 全班进行交流。
三、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1、 小组讨论:为了维护我们少年儿童,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规,签署了哪些国际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成年人维护法〉〈儿童权利公约〉)
2、 全班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3、 出示《儿童权利公约》,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4、 全班交流:通过自学,自身对《儿童权利公约》有了哪些了解。(四种权利:生存权发展权 受维护权 参与权 )
5、 讨论:我国除了制定了法律法规维护少年儿童,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部门维护、协助未成年人,这些机构、部门有哪些?(法院公安部门等)
6、 请同学做介绍,教师做补充。
四、课后延伸
请每位同学课后通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法制人员等方式,了解自身应该享有的权利。(通过课后活动的形式,让同学对相关法律进行进一步了解,明白自身的权利,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
第二课时
一、交流采访活动
1、 谈话:同学们,在课后收集资料的活动中,你们有所收获吗?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交流。
2、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 过渡:大家所交流的法律法规,就是维护我们的法律武器,我们不只要了解它们,还要很好地运用它们。
二、展示辨析活动
1、 出示教材P49三幅图:
2、 请每四人小组选择一幅图进行讨论:遇到上面的情况,我们该怎样做。
3、 全班进行交流。
4、 教师出示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进一步提供法律依据协助同学进行辨析。
5、 教师再创设新的生活情境,请同学进行辨析。
(1) 未经同意,就用同学的照片做广告。
(2) 厂家请同学参与产品推销的宣传活动。
(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同学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6、 再请同学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让大家进行辨析。
(反复举例,反复练习。使同学对一些法律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7、 小结:通过辨析活动,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好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少年儿童合法的权益。
三、课后延伸
请每位同学课后调查了解:在我们身边,有哪些需要用法律武器去解决的事。(学以致用)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我们知法、懂法以后,除了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还应该依法尽自身的义务。有一个同学就为我们做出典范。
2、 出示《报刊文摘》。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
3、 组织交流:这位同学的做法好在哪里?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都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依法尽自身的义务,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学习依法办事
1、 出示讨论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1)当我发现有人危害国家财富时,应该怎么办?
(2)当我看到公共汽车站和路灯杆上有人在贴“牛皮癣”,应该怎么办?
2、 全班交流。
3、 请同学把课后调查了解到的需要用法律武器解决的事列举在黑板上。如:
(1)学校和近设有网吧
(2)小店出售三无产品
(3)有人随地叶谈、随手乱扔垃圾。
(4)有人损坏花草树木。
------
4、 根据自身的能力,自由选择问题,运用法律武器去解决它。其他同学可以做相应的补充,老师做适当的指导。
5、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运用法律武器去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法律法规自身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个性意见,这也是在尽自身的义务。
6、 出示《化悲哀为法律》一文,指名朗读。
7、 开展交流: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有什么感想。
8、 请同学大胆地说自身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需要完美的地方。
9、 大家一起制定修改的意见。
三、课后延伸活动
请班上的代表,写一封信给法制部门,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培养同学参与法律的修改,参与管理国家意识。体现他们的参与权).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事例的学习,让同学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
2.协助同学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同学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协助同学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同学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教学准备:
冰水混合物,透明容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透明容器里面的冰水混合物,说明:水的温度很低,和冰的温度相近。
2.同学观察温暖的室温下透明容器里冰块的变化。
3.师:我们把这个容器看成微缩的北极。北极熊就生活在海冰上,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逐渐融化,冰架在崩塌,覆盖在北冰洋上的巨大冰面在逐年缩小,就像我们眼前的冰块受热发生的变化一样。这样下去,北极熊将怎样活下去呢?
二、学习“北极熊的忧愁”
1.假如你是生活在冰上的北极熊,请以北极熊的口吻讲述在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情况下的遭遇。
2.阅读《地球“发低烧”了》。
联系自身生病发低烧的感受,说说地球“发低烧”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3.结合北极熊的遭遇和地球的现状,讨论:地球“发低烧”,习惯了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北极熊,在地球上还能找到自身的家吗?
4.齐读《环境警报》,联系经验,谈谈感想。
三、学习“假如地球继续变暖”
1.考虑:假如地球继续变暖,会带来哪些问题?可能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
2.阅读课本关于海平面上升的段落和环保志愿者书写的标语。
在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问题中挑选某一个问题,试着为它撰写一条环保警示语。
3.分角色朗读《珠穆朗玛峰》。
你觉得这位小作者的想象有道理吗?为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力:假如地球气候持续变暖,经过若干年后,你眼中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作业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类的朋友——可爱的动植物的外观、身手等方面的了解,培养同学对生物的爱心,使同学认识到其他生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大家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2.协助同学了解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和人类对待其他物种所应持有的态度。培养同学从全局看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协助同学了解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和人类对待其他物种所应持有的态度。
教学准备:
收集自身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人类和许多生物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这些动植物种类繁多,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这么生机勃勃。今天,我们一起来解释我们身边的朋友。
二、学习:多么可爱的朋友
1.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身准备好的某种动植物的资料。
2.请同学们走上讲台当小科学家,介绍某一种动植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归类:
同学们找寻动植物的可爱之处,依照“千奇百怪的外观”、“特殊的身手”、“助人为乐的品质”等归类。
3.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有哪些生物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
同学自主阅读,发表对某种动植物的认识。
4.总结并组织讨论51页提出的问题。
有人认为维护动植物只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有用,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动物就不用维护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学习:我们的朋友在减少
1.接龙朗读52页上已经灭绝或接近灭绝的`动植物简介。
这些动植物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设自身是这些动植物种的一种,请以它的口吻说一句“遗言”,或发出一句呼吁。
站在动植物的角度上,发表自身对生存处境的看法。
3.分成三组,扮演书上提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植物。
4.以小组为单位,自身仿照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写出一组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动植物,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5.有感情地朗读“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上的墓志铭。
讨论:没有了动植物,人类将何去何从?
四、结束
安排作业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与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同学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凸现历史纵深感,发生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1、 讨论:什么是家乡人?
2、 说一说家乡话,加深对家乡人的理解。
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区别吗?讲一个小笑话,用普通话讲一遍,再用家乡话讲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同?也可以用外地话讲一讲,看看与自身的家乡话有什么区别。
3、 欣赏、诵读古诗《回乡偶书》,理解家乡人浓浓的家乡之情。
二、夸夸我的家乡人
1、 家乡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吗?
2、 让同学夸夸自身身边喜欢的人、能干的人,对他人有协助的人,对家乡有贡献的人。
3、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家乡的名人的,夸夸会查资料的同学。
三、家乡的`骄傲
1、 在同学查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同学讨论填写“家乡人光荣榜”
先小组填写,再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2、 让同学用简短的语言介绍家乡的人物。
四、我是小小家乡人
1、 说一说: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家乡人?
2、 设计“我的服务计划”。
五、美丽的传说
1、 听老师讲“飞来峰的传说”,谈谈自身的体会。
2、 同学讲一讲自身知道的有关家乡的传说。
六、浓浓的家乡情
1、 古人对家乡的感情也很深,他们写了不少有关思乡之情的作品。
欣赏古诗《静夜思》
2、 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写写自身对家乡的感情吧。
3、 同学各自练写。
4、 写后交流
七、课堂小结。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和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同学通过学习能体验邻里亲情,震动心灵,提升品质,化为行动。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故事《扫烟囱的小朋友》,文章《关于邻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前面三个局部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
教学过程:
一、说说邻居家的小伙伴。
1、出示图1、2
2、在邻居中,你有没有自身的好伙伴?向大家介绍介绍你最好的小伙伴。
(同学介绍时引导他们说说自身亲身经历的事。)
二、雅各布的故事。
1、我请同学把《雅各布的故事》读一读。
2、这是根据一部儿童电视连续剧《外国小朋友,中国爸》中的一个片段改编而成的。你知道雅各布和赵小刚为什么能成为好伙伴吗?
3、对交流和听的同学提出交流要求:大方交流,提出自身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听:仔细聆听他人的叙述,听后再发表自身的见解。
三、他不理我了,怎么办呢?
1、依次出示图片。说说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2、你和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矛盾吗?你们是怎样和好的?还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吗?
3、建议把交流的事写下来。可以是“不愉快的事情”也可以是“愉快的和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后面的两个局部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和的事情。
教学过程:
四、远亲不如近邻
1、依次出示图
2、你还记得邻居对你的关爱吗?
3、你们家又是怎样关心邻居的呢?
4、多温馨的画面,多感人的故事。有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是啊,这里的真情让人感动。
五、美文欣赏:好邻是棵父亲树。师读文章,边解释里面的一些背景。
六、听故事故事《扫烟囱的小朋友》,文章《关于邻里》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不一样的你我他》是人教版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同学在生活中,要与他人快乐相处;知道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才使班级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意识到自身在班级中的作用,并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同学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2.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了解身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闪光点,感受到正是大家的不同使集体和社会丰富多彩。
【教学流程】
一﹑感知差别,铺垫差别基调
1.问题讨论
宋老师虽然初次(送课下乡教研活动)与同学们见面,但老师非常愿意和大家交朋友,不知同学们是否也愿意把宋老师当作朋友?(愿意)作为新朋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样见面礼。
这个见面礼,老师用一则谜语来告诉大家:“形状不一有圆方,背穿红衣脸光亮。人们要想常整洁,随时请它来帮助。谁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小镜)
我给大家带来的这几面小镜,假如送给全班每人一面,数量太少;假如每个小组送一面,还余出来两面。那么,我带来的这几面小镜应该怎么送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2.谈话导入
听了大家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出对同一件事,大家有着不同的处置方式,对同一个问题大家有着各自的见解,这就是不一样的“你我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不一样的你我他》。 (板书课题)
3.自由研读课文
[点评:这里的问题讨论,差别的感知,既是“预热”也是为继续下去的学习做坚实的铺垫。让同学感知生活中的差别存在,使其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预设目标。]
二﹑发掘差别,达成差别共识
1.反馈研读体会
通过研读课文,你有怎样的想法?
2.同伴之间找差别
同学们生活在班集体里,朝夕相处,同学习同欢乐,但我们很少仔细观察过同学间的体貌差别。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找自身的伙伴,比较相互之间的体貌不同之处,也可以找一找自身的体貌与你的同伴有什么不同,老师送给大家的见面礼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
[点评:尽管小朋友们“朝夕相处,同学习同欢乐”,但很少有小朋友相互之间认认真真地端详比较过体貌的差别。所以,此时小朋友们都能极为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这颇具趣味性的建议,也为达成差别共识提供了感性认识。]
3.活动之中展差别
同学们相互之间已经发现了你我他的体貌各自差别。(板书:体态相貌不一样)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能发现相互间的其他不同之处呢?比较出相互间优点的差别呢?
(1)活动准备
给每个小组分发4张画有一个大圆的8开纸,没有涂颜色的4张牡丹花的画,一盒橡皮泥,一叠手工纸。
(2)活动要求
请同学们在这些资料中任选一种,充沛发挥你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才艺能力,完成好你自身要完成的作品。
(3)才艺活动
(4)作品展示
[点评:好奇、好动、好胜,追求差别是小朋友们共有的天性。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小朋友们差别的展示搭建了平台,留足了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同学间存在的差别。]
4.生活之中谈差别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在同一件事情中,每一个人,每一个小组的想法和做法都各不相同。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各自的喜好和习惯也都各有差异。(板书:情趣喜好各飞扬)在下面的活动中,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录学校周围地区的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正确地用方位将社区调查的记录在区域平面图上。
2、了解安全生活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准备
1、与一、二年级的教师练习
2、为学生准备画草图需要的.白纸。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将上节课出来的调查记录绘制成草图。
2、布置新任务。请学生阅读书48~49页,并说明:乐乐他们在调查过程中还想到了小弟弟、小妹妹,并把有关小弟弟、小妹妹生活的问题做了特别的说明。今天,我们也要做同样的事情。
3、小组准备。画草图,为提醒小弟弟、小妹妹做准备。将提醒小弟弟、小妹妹的事情挑出来制作成文字或图画宣传品。
4、教师。肯定学生所画草图及为小弟弟、小妹妹所做的提醒。
5、布置作业:将自己为小弟弟、小妹妹制作的文字或图画宣传品送到低年级课室,并向他们做简单介绍。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们来谈谈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
5、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让同学感受到生长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身体长高了,变得结实了,会了解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物,会通过阅读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学会了许许多多以前不会的身手。
协助同学形成反省、反思的良好习惯,教会同学全面、客观地看待自身。引导同学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欣赏自我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了自身健康地生长。
课时布置: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请同学向家长查询自身小时候的照片,穿过的`衣服、鞋子、用过的餐具等等、
2、准备好上课示范用的生长记录的展板以和“比一比,多惊喜”的《生长记录》表格。导入
1、出示数张班上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全班同学猜猜是班上的哪几位?
2、请其余同学准备好自身的照片。
教学互动一
1、师:我这里有几张照片,都是咱们班上同学的,你们能猜猜是谁吗?
2、将同学猜的同学请上讲台,和照片站在一起。
3、再请出真正的照片主人,请同学对比看一看。
4、请同学描绘他们外形上的变化。
教学互动二
1、师:有谁还记得小时候的玩伴吗?
2、引导同学回忆现在依然坚持联系的玩伴,描绘他们的变化。
教学互动三
1、发放给大家“比一比、多惊喜”的《生长记录》表格。
2、老师解释每一栏目的含义。
3、要求同学尽可能在课堂上填完,没有填完的项目回家继续填。
4、安排同学准备《一路汗水,一路笑》的展板 。
教学互动四
1、师:除了可以用展板来表示我们的生长过程,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哑剧小品把你的变化、你的生长过程演出来给大家看。
2、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品的编排方案。
3、请1-2组同学上台扮演。
结束过程:教师总结同学们童年的欢乐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和发现商品价格的差异和变化,尝试了解造成差异、变化的原因,并在购物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
2.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回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3.初步具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并知道在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孩子们走进商场进行商品价格调查,并咨询价格变化的原因。
2.收集商品的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
3.爸爸、妈妈或自己买的食品一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还要保证质量,是不是?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活动一:小小调查员
1.根据孩子们课前布置的作业,参考第59页调查表进行调查:
(1)蔬菜每天早晚价格是否一样?
(2)水果的价格在不同的季节有什么变化?
(3)哪些衣服在打折?
(4)水产在不同季节,活物与死物价格有什么不同?
2.根据学生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并选出代表在班里汇报。根据汇报结果,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秘密,让学生谈谈怎样选购商品。
活动二:火眼金睛看包装
1.把自己搜集到的食品包装袋、衣服标签、商品说明书拿出来,仔细观察上面有哪些信息,问问周围的同学及老师,弄懂各种标志表示的意思。
2.自己设计一个包装袋,自己要知道设计的包装袋上要有哪些说明。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包装袋、标签及自己设计一个包装袋等,让大家评一评,合格不合格。
活动三:当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1.分组进行,让学生拿出自带的食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鉴别,什么样的是合格的食品能食用,否则就不能使用。提醒学生做到:
(1)看生产厂家;
(2)看它含的成分;
(3)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4)看食用方法;
(5)食品的外观,等。
2.把鉴别的结果进行汇总,对不合格的食品教育学生不能贪便宜买,更不能吃。
知识拓展:瞭望台
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即使我们学会了鉴别优劣商品,难免也会买到不合格的商品。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做?对于有问题的商品,我们可以要求修理、更换,仍无法使用的可以要求退货;对不合格的商品,我们可以直接要求退货。让孩子们了解下面这些知识,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规则和常识。
2.培养学生自学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3.使学生初步有归纳能力和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拍摄孩子出门时,父母叮嘱的场景。
2.交通标志和设施的图片。
3.拍摄本地城市交通秩序录像。
4.文字图片——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险。
5.收集有关交通事故事例(故事)统计数字。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孩子上学或单独出门时,家人反复叮嘱“路上要小心”的录像),问:这是为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二、师生讲述收集的交通事故故事。
1.师讲述故事并问:这样的故事,你听过或见过吗?
2.生讲述自己看到或听过的交通事故故事。
3.师小结并导入下一活动环节。
三、大家来讨论
讨论的问题:(1和2)
1.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能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3.汇报讨论结果,师引导找出发生交通事故的最多原因。
四、走近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图片
1.师出示本地有关交通事故的图片和统计数字
2.生谈观后感
3.把你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意见,用你喜欢的形式(做安全警示卡、画安全警示漫画等)表达出来,然后在班上交流。
五、设计“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请学生结合前面所见、所感,开动脑筋设计有创意、有意义的交通安全公益广告——此活动可以延伸到课后,可以找小伙伴或家人合作。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玩“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让学生体会要遵守交通规则)
二、交通安全知识“小小擂台赛”(每个小组出一组题考其他组同学,比比哪组答对最多)
三、走近交通秩序情况实录
1.学生介绍展示记录表(依据P74表格记录)
2.老师放拍摄的交通秩序情景并导入下一活动环节
四、展示“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并评出最佳创意的公益广告,最有意义的公益广告
1.请3-4组上台展示
2.评选并导入下一活动环节
五、“红领巾”安全特别小队在行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红领巾”交通安全宣传行动。
2.交流、汇报。
3.各小组开始按商量的方式准备(A.可以办一期交通安全小报张贴到社区;B.发传单,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小常识;C.表演节目《交通安全十不准》;……)。此活动可延伸一个月,让学生按活动计划去实践,活动完毕,进行总结、表彰优秀小组。
六、瞭望台——汽车的眼睛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进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方言资料。
2、学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
3、家乡地方戏曲或方言节目录音录像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利弊
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各种节目录像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交流谈话:同学们,我们是哪里人?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谁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大家说方言时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体会家乡方言的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家乡人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根植于家乡人的生活,带来家乡人相互交流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欣赏方言节目时的痛快感和认同感。这是方言对人们生活中有利的一面。
6、引导学生交流说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便的地方。
7、师生共同归纳:方言不得于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与外地人的交往中,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交流不便,耽误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活动二:辩论会: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
(1)教师引导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家乡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
(2)在充交流的基础上,纠正自己语言中的方言。
(3)完成教材第29页图表的填写。
2、小小辩论会
(1)教师创设情境:大家了解了我们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利与弊,你能否谈谈自己的见解,说说方言与普通话哪一个好。
(2)辩论会将学生按照见解的不同分成小组,小组合作进行辩论。分别阐明已方见解。
(3)归纳明确:普通话与方言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平民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家乡留在我样身上的烙印。
活动三: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在班上交流。
2、底土其与普通话对比,让自己学好普通话,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30~131页。
教学准备
教师走访交通部门,了解教学所需要的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论,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后予以回答。(教科书中所采用的照片有一些反映的是比较先进的交通设施,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这里出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4.阅读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例如:在有些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外出的.人们都难以忍耐,可交通警察在地面温度高达摄氏40多度的条件下仍然坚守岗位。
教师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要尽可能简要地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情况等。)
5.交流与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就此可以让学生提出建议。书写时可教科书第65页“给交通管理部门的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写出地点。(2)写出目前的交通状况。(3)写出具体的建议。并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交到交通管理部门。(寄信或托人带去等。)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对于交通设施和交通警察的工作,许多学生往往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不以为然。教师应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提升原有的认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课程理念。
2.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如果对于提出具体的建议有困难,也可以写有关行人或车辆安全方面的建议。
3.如果可能,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到交通部门去递交自己的建议,或者请交通警察来学校接受建议,并进行安全教育。
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建议
1.对于学生开展的有关交通设施、交通警察等方面的调查和采访情况进行评定。
2.对于学生“给交通部门的建议”的内容进行评定,如有必要,可给予评语。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奔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二、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种自然灾害展开专题研究。
活动一:地震灾害
1、让学生用文字描述或图片展览的方式介绍地震发生时会出现的情况。
2、地震大事记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用列表的方式编写地震大事记,然后用表格或图片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数字统计。
(2)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事例、亲历者笔记等,感受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3、指导学生阅读《地震带分布图》,看看哪些地区易发生地震、自己的家乡是否位于地震带上。
活动二:洪水灾害
1、引导学生阅读《河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有重大洪灾隐患的国家。
2、教师可参与“资料库”,或收集有关资料,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洪水灾害,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洪水频发的国家,以及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
3、在认识洪灾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除客观原因外,人为对植被、河道的破坏是重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除此这外,学生还可以说说其他常见的自然灾害。老师可展示课本P39图片,让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有一个初步认识。
活动三:调查家乡的自然灾害
1、让学生说一说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其中频繁发生或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教师确定几种自然灾害作为学生调查的问题。
2、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成员担任组长。根据课本P40的调查提纲,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
(1)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哪种自然灾害?灾害发生的时间、表现和危害有哪些?本地采取了哪些防灾和抗灾的措施?
(2)确定调查方法和组内的分工合作。谁负责访问?谁负责查找图片和文字资料?谁负责到实地进行考察?
(3)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填写调查表。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买卖活动、
2、理解人们在买卖活动时的不同心理及考虑问题的不同方式。
教学准备
1、较厚的纸张,大小以能够让学舌果农按照比例1:1的`比例画出T恤衫为宜
2、彩笔
教学过程
制作活动
1、以图启发。教师可以在开始上课时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84~85页,然后问学生的想法。
2、学生制作活动,提出体验活动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制作、买卖背心活动。学生要自己设计、制作、定价。
3、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利用这单元学过的内容帮助他们这次活动。
销售和购买活动:
1、作完毕厚,组织学生进行买卖活动体验。要求:不许购买自己制作的产品。
2、买卖结束厚,请学生谈谈感想。制作时怎样想?购买时怎样想?
3、归纳出进行生产和买卖的体会。
布置作业:
就本次活动写一感想,要求包括对生产者和购买者两种角色的体验。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2、学会倾听他人想法、尊重他人意见,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树立积极愉快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集体生活中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愉快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了解、收集在学生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真实事例。教师与生活委员一起统计出班级卖废品积攒的班费。事先准备一些硬币、纸条、色子,以及为了激励表扬学生制作的“智慧星”、“表演星”卡片。
学生排演好一段小品表演《体育课上》。
【设计理念】
儿童智慧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道德品质的发展,是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儿童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社会,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用儿童的语言讲述生活,通过“活动”的形式,在一种特定“场域”,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浓缩,让其在教室内通过可控制环境下的重演,使学生通过模拟、游戏、表演等形式来思考、判断、选择,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生活”起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的需要,回归生活成为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鲁洁教授明确指出:“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这门课在原有课程(包括品德课、社会课等)基础上所做出的改革,最主要的(或最根本的)表现在哪里?我们的回答是:回归生活。”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教学成为德育课程追求的目标。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解决问题的办法
1、师:同学们,这次咱们班开展“回收废品”的活动一共积攒了26元7角钱,大家说说可以用这笔钱做什么用呢?
生:班上的垃圾桶都破了,可以用这些钱去买个垃圾桶。
生:我觉得还是捐给咱们学校的贫困学生比较好。
生:学期末买奖品。
生:买一些布置教室的用品,等开展活动的时候用。
2、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是就这么一点钱,只能做一样事情,大家意见不一致,该怎么办好呢?请同学们商量一下吧!(学生互相讨论,仍没有得到统一意见。)
3、师:那好,咱们就用举手投票的方式来做出决定吧!
教师分别把学生的不同意见写在黑板上,然后通过举手表决(哪种意见的票数多就同意哪种意见)的方式来决定这笔钱的用法。
4、师:通过同学们的举手表决,咱们班的这26元7角钱决定买新书回来放在“图书角”供同学们阅读,大家一起为这个决定鼓鼓掌吧!
5、师:看来,当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也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师板书课题:我们自己能解决)
师:请同学们想想,刚才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咱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生:是通过大家举手投票表决的方法解决的。
师:是的。不过同学们可能没注意到,其实在你们刚才发表意见的过程中,还运用了商量、讨论等方法,最后是通过举手表决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但有的时候,通过商讨也能使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教师相机板书:举手投票表决、商量、讨论)
活动二:小品表演,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学生表演小品《体育课上》。
(一天下午,体育老师带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做游戏,可这时却下起了毛毛细雨。老师问大家是回教室还是继续游戏,同学中出现了两种意见:有的同学想回教室,有的同学想继续玩,听谁的'呢?于是大家商量决定从这两种意见的同学当中选出两个代表,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做出决定。最后,想回教室的同学赢了,大家只得尊重这个决定,都回到了教室里。有两个不想回教室的学生边走边谈论着,一个说:“真倒霉,好不容易这么一节体育课,想出来活动活动,结果还是玩不成!”另一个说:“那有什么办法呢?规则是我们大家同意了的,定了就要执行呗!”)
2、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师:有些同学因为不能继续玩游戏了,心里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那就让他们留在操场上继续玩游戏,还不是可以吗?
生:不行,他们不听指挥,老师会批评他们的。
生:当然不行了,老师又要管教室里面的学生,又要管在操场上的学生,那怎么分身呢?
生:大家定好的规则,就要一起遵守,那可不能因为他们心里不舒服就违反规则吧。
生:他们肯定不能继续留在操场上玩了,那如果是想回教室的同学们输了,他们还不是要淋着雨继续游戏,如果大家都反悔,那定这个规则有什么意义呢?
(鼓励学生,奖励“智慧星”)
师:是呀,规则是大家定的,都要共同来遵守。你们说的这些话,相信那些心里不舒服的同学们听了,一定会豁然开朗的。
3、师:刚才这个小品中,当同学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是采取哪些办法解决的呢?
生:他们是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
生:他们在确定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前,还用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确定这个规则的。
师:嗯,你会发现,会思考。(教师相机板书:“石头、剪刀、布”和少数服从多数这两种方法)
师: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方法以外,你们还有哪些解决办法呢?
生:还有“猜硬币”。
生:有“抽签”。
生:还可以“比手劲”。
生:还有“猜单双”。
生:还可以用“丢色子”的方法。
(教师适时奖励学生“智慧星”)
师:同学们真是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不过还有你们没想到的,比如:需要快速做出决定时可使用“鼓掌通过”的办法;在客观条件允许的的情况下还可以用“折中实施”的办法;还有“分小组一一进行”等办法。同学们要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相信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把事情处理得很好的。(教师相机板书上述方法)
4、教师出示“重阳节的安排”这一情境,学生分组讨论或表演:用什么样的办法能最好地解决大家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马上到重阳节了,中队长小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下一次主题队会活动的内容。有的说:“我们去帮老人打扫卫生”;有的说:“打扫卫生太麻烦,送点礼物给老人多省事”;也有同学不同意:“我们都是学生,哪有钱给老人买礼物,给老人表演几个节目,让老人开开心心,不是挺好的”;有同学说:“表演节目还要准备,何况有的同学不擅长表演,还不如陪老人聊聊天”。面对这么多的不同意见,中队长小红犯难了,究竟这次主题队会活动该怎么安排呢?)
①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②各组代表发言或表演:用什么办法解决大家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教师适时奖励学生“表演星”)
③大家评议哪种解决办法最好。
教师小结时可让学生明白:这个情境案例的解决办法并非只让大家都统一于一种想法,而是可以让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实施。
教师随时抓住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进行指导,比如各组选代表发言时,大家为了选谁而意见不一致时;学生为了分配表演角色而产生不一致的意见时灯,教师可作适当指点,就让他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产生的问题。
活动三:联系实际,运用解决问题的办法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集体生活中,你们曾遇到哪些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最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生:有时候我们几个玩游戏,有的要玩“单脚攻城”,有的要玩“双脚攻城”,于是我们就用“石头、剪刀、布”的办法来决定玩哪一种。
生:前几天,一个同学拿来了一本好书,我们几个同学都想先借着看,大家意见不一致,于是就用“抽签”的方法,做几张纸条,一张写上“先看”,其余的都写“后看”,谁抽到了“先看”就给谁。
2、师: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急于表达自己遇到的这种情况是怎样解决的,那么就请你们在组内讨论一下,每组确定一种解决办法,先在书上11页下面的表格中填上你们这组讨论的结果,再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
3、全班交流:各组表演小品《意见不一致时,我们的办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需要的表演道具,如:硬币、纸条、小石子、色子等)
4、评一评,比一比:哪组表演生动、到位?哪组的解决办法最好?(教师及时奖励学生“智慧星”、“表演星”)
该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若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或将争议的情境准备好,发给各组,对解决办法给予提示。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班级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安排。
5、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的集体生活中,有时候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家意见不一致的问题。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用各种好办法灵活恰当地处理好这类问题,大家定的规则大家共同来遵守,让我们都能在集体生活中时时、处处感受到快乐、和谐,好吗?(教师边叙述边板书:体现民主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
2、当意见不一致时
我们自己能解决
解决办法:举手投票表决、商量、讨论、“石头、剪刀、布”、
少数服从多数、猜硬币、抽签、比手劲、猜单双、丢色子、鼓掌通过、折中实施、分小组一一进行
体现民主
遵守规则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达对人物动作、神情的细致观察,用心揣摩人物语言,进而练习写对话,将对话写得生动具体。
2、通过有趣的哑剧表演,引导学生玩中悟写,培养习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细致观察人物动作、神情,揣摩语言
【教学准备】
事先排练哑剧小品:农民与店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过哑剧表演吗?(板书:哑剧表演)你觉得哑剧表演和一般的小品表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个哑剧表演,大家有兴趣吗?
二、观看表演明确要求
教师板书:看
1、课件投影要求:
(1)请大家仔细观察,注意表演者的动作、神情。
(2)用连贯的话说说哑剧的情节。
2、学生上台表演
[一位农民样子的人走到一家烤鸭店门口往里面看了看,店主见了,露出微笑,对农民招招手,示意农民进去。农民犹豫了一下走了进去,走近一只烤好的鸭子,仔细端详着,然后凑上去闻了一下,咽了一下口水。农民指了指烤鸭,又伸出5个手指比划了一下。店主摇了摇头,也伸出五个手指,然后将手反了一下。农民耸了耸肩,很失望的样子,转身要走。店主生气了,拉住了农民,指了指烤鸭,然后又指了指农民的'鼻子,又伸出五个手指头。农民先是疑惑不解,既而又很愤怒,店主却死活不让农民走……]
(到此,哑剧戛然而止。)
三、引导交流揣摩对话
板书:说
1、说动作和神态。
大家看得非常认真,谁能说说农民和店主的动作和神态?
生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动作:
农民:看端详凑上去闻咽指伸耸肩
店主:招手摇头伸拉
神态:
农民:犹豫无奈疑惑不解愤怒
店主:微笑生气
2、说情节。
大家观察非常仔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把哑剧的情节说一说?
(请几位学生说哑剧情节,引导学生将表示农民和店主动作和神态的词语用进去。)
3、说对话
那么,那位农民和店主到底在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动作和神情来猜测一下。
(1)学生再次观察小品,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农民和店主的动作和神态来揣摩他们的对话。
(2)写一写。要求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揣摩语言。
(3)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评议。
(4)各组推荐同学代表进行交流,教师引导评议。
评议重点:用上表示农民和店主动作、神态的词语。要根据动作和神态来揣摩语言。
四、猜测结果拓展思维
过渡:同学们,这位店主蛮横无理,说农民如果不买的话也要赔5元钱给他,因为农民将他的烤鸭的香味闻走了。你猜猜看,那位农民将怎么办?
板书:猜
投影出示要求:先说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再演一演。要注意动作和神态。
1、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在组里演一演。
2、集体交流:假如你是农民该怎么办?(引导全班交流,请点子比较好的组演一演)
提出要求:这次老师要让大家来说说,我们在看的时候要做些什么?
(观察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并揣摩人物的语言)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几个小组精彩的表演,你更喜欢哪个组的表演呢?下面,老师要让大家来写一写。好吗?
五、趁热打铁指导习作
板书写
补充课题:一次的哑剧表演
1、明确习作要求:
写什么:同学们,看了课题你知道老师要大家写什么吗?
怎么写: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这次哑剧表演写好呢?(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语言)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写些什么呢?(同学们观看哑剧的反应、自己的想法、感受等。)
那就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将这一次哑剧表演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精彩。
这一堂作文指导课,重点是引导学生练习写对话。我采用看哑剧表演的形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写对话的情景,二是哑剧的表演形式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剧中的情景容易激起了学生想要观察叙述的愿望,使学生想写、乐想。我先让学生演,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我故意设置了悬念,让学生尽情“猜”,然后再演,让学生沉浸在思绪飞扬中……此时,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开了,说的愿望必定很强烈。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要说的写下来,可谓水到渠成。因为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习作也就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资料。
“你知道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特点的'农产品。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
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建议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
课文说明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造就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两项成就。启发学生思考农历的科学性。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影响深远。土地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本页照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农业文明的若干成就。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各色丝绸,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丝绸是农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饮茶习俗产生了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的茶具种类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参照教材第20、21页)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19
教育目标:
通过家庭中特殊日子的整理和家庭中难忘事情的回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
难点:
产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自己完成xx页家庭大事记表。
二、学生交流各自家中的.大事。
三、交流自己家中的特殊日子。
四、美文欣赏。
学生先听
再交流为什么“糖”是苦的?
五、设计家庭吉祥物。
交流家庭吉祥物,说说各自代表的意义。
课后小结:通过对家中大事情的回忆,通过家庭吉祥物的设计,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家庭的重要性。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们来谈谈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5.: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21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中外民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吸引众多外国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外民间友好来往的情况和活动有大致的了解。
2、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相关的内容,在课上汇报展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国人“大山”引入本课题的学习。看教科书第85~87页的图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间友好往来的情况。
2、观察与讨论。
(1)阅读书上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中外民间友好往来都有哪些形式?
(2)针对某一幅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想想图中的对话。
(3)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中外交流做点什么。
3、汇报展示。
(1)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可以介绍、表演等形式)
(3)谈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能够吸引众多的外国人的理由。
4、教师。肯定学生的搜集情况和课堂表现。
家庭作业
完成走进学习广场。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22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懂得要尽量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2、学习并掌握做家务活的技能。
3、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身体验、家务擂台赛、阅读感悟、小讨论、学习交流会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承担家务活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学习掌握做家务的技巧,坚持做好家务活。
2、难点:坚持做好家务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家庭的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爱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比赛,好吗比赛的内容就是看谁做的家务活多。
生:好。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家务擂台赛
1、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问一问
(1)生阅读教材第3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平时做过哪些家务活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开展擂台赛。
(4)比一比,看看谁做的家务活多。
2、活动与探究二:议一议
(1)生阅读教材第33页内容,并看看知识窗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回想一下自己在做家务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呢
☆你认为做家务活有什么好处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我们尝试着做家务,不仅能减轻大人不能负担,而且在动手的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收获。
目标导学二:愿做哪种人
1、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通过这篇日记,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可以从主人公的身上学到什么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当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
2、活动与探究二:讨论
(1)生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觉得这些孩子可爱吗
☆你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习并掌握做家务活的技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2、师:有时我们确实想帮家人做些家务活,但家人对我们不放心等等,不让做,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不让做怎么办
1、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36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大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做家务活呢
☆你有过那次的烦恼吗说给大家听听。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做家务活,而是大人们不让我们做这个,不让我们做那个。他们总是担心。
2、活动与探究二:阅读文中第37面的一封信。
(1)生阅读教材第37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从这封信中你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有什么好的方法与父母交流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
3、活动与探究三:想一想,议一议
(1)生阅读教材第38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假如你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38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目标导学三:与“家务活”签约
1、活动与探究一:比一比,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39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假如有些家务活你不会做,你应该怎么办
☆假如可以学,你会向谁学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39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2、活动与探究二:阅读一下书中的知识窗
(1)生阅读教材第4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除此你知道哪些家务小窍门
☆你认为这些家务小窍门对你有帮助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40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三)师总结:我们要尽力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自理自立、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
板书设计
5、这些事我来做
展示自己会做的家务活儿
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
学做家务活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23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2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提供资料。
“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中国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中国特点的农产品。中国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中国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评价建议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评价。
课文说明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造就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两项成就。启发学生思考农历的科学性。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影响深远。土地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本页照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农业文明的若干成就。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各色丝绸,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丝绸是中国农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饮茶习俗产生了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中国的茶具种类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参照教材第20、21页)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25
教学目标: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2、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过程:
(一)、平等对话,走进“友谊之树”。
1、导入。你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有什么感觉?
2、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并写上“友谊之树”。
3、请学生说说和伙伴之间曾发生过哪些美好的事情?
(二)、真实体验,拯救“友谊之树”。
1、实话实说,直面矛盾
(1)、(板书课题:学会友好相处)小品表演。
(2)、请学生说说曾经与伙伴闹过的矛盾。
(3)、请大家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让学生将自己组讨论的要点写在剪成的黄叶、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让学生把他们贴在友谊之上。
(5)、。
2、真情对对碰,化解矛盾
(1)、拯救友谊之树。
请各小组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确方法,然后将解决办法写在“绿叶”、“红苹果”上。
(2)、出示课前调查情况,让学生讨论解决。
(三)、情感升华,互送友谊卡。
1、教师。
2、念卡、送卡。配音乐《永远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篇2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报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渠道。
2、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收集社会中的有效信息。
3、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快乐,享受活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收集有效信息。
四、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社会上的信息,并进行整理。教师准备报纸制作的流程。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拉近距离。
1、教师形形色色的报纸,谈对报纸的感觉。
2、询问自己家庭里的报纸种类。各是谁征订的?各有什么作用?
(二)、报纸的作用。
1、同学们,喜欢看报纸吗?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
2、学生间进行报纸的.推荐,重点要介绍出推荐的理由。
3、介绍中国最早报纸的产生。
(三)、了解报纸的组成部分。
1、同学们,在我们众多的报纸中,他们都有共同点,你觉得是什么呢?
学生组织交流讨论。
(四)、小组为单位设计报纸的轮廓与排版。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案11-29
《品德与社会》教案01-08
品德与社会教案12-02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11-28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反思05-0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11-08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01-08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01-16
品德与社会我和邻居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