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教案

时间:2023-03-07 11:33:37 教案 投诉 投稿

《体积单位》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积单位》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单位》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出示了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他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通过计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二、课标要求

  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高级体积单位与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体积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三、知识体系

  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

  3、高级体积单位语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四、核心内容与价值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于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单位的题作,能更好的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体积,能很好的`区别于以前的面积和长度单位,能很好的运用进率计算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学情分析

  1、从学生平时接触过得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脑中形成网络。在一个教学环节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2、在学生能很好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的方法独立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验证,,学生最终自己发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3、本节内容学生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认知的障碍点是:不能区分开以前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在互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互化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转化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体积单位》教案2

  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学及训练

  重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仪器

  教具

  投影仪和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如教材第26页的图。

  教 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填空:

  ①长方体体积=;

  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③正方体体积=。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提问:

  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②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③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组合作填表:

  正方体

  棱长

  1分米

  =

  10厘米

  体积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用填空的形式:

  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26页的表)

  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先思考:

  (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出示例3,并写成如下形式:

  8立方米=()立方分米0.54立方米=()立方分米

  出示例4,并写成如下形式:

  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想和做的。

  出示例3。(投影显示)

  放手让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

  解法一:

  1.8×1.5×0.01=0.027(立方米)

  0.027立方米=27立方分米

  解法二:

  1.8米=18分米1.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

  18×15×0.1=27(立方分米)

  三、巩固练习

  将练习五的第1、2题填在书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后订正。

  四、课堂。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

  练习五的3、4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常用的体积单位及进率: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注意点:

  高级单位的数转化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在实际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体积单位》教案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本教学设计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体积的概念,同时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物体,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掌握新知。

  2.在实践中掌握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设计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表象,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 1 cm3、1 dm3、1 m3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体积的概念

  1.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是什么吗?(是乌鸦)据动物行为学专家研究,乌鸦是除人类以外具有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大致与家犬的智力水平相当,“乌鸦喝水”的.故事就反映了其思维的巧妙。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看图讲故事。

  (2)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预设

  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3)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体积概念的表象。

  2.实验证明。

  教师演示: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提问:为什么会这样?

  3.揭示体积。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提问:这两个石头所占的空间一样吗?哪个占的空间大些?怎样用实验证明呢?

  预设

  生:把两个石头浸没在装有同样多的水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少的占的空间小。

  师:那你做一个实验给大家看看好吗?

  (2)试一试。

  找一名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两个石头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创设矛盾情境,引出体积单位

  1.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的大小,下面有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学生出现争论。(有的说能,有的说不好比较)

  师:到底谁大谁小?为什么?(课件展示将它们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预设

  因为左边的长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长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5个小正方体,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长方体大。

  师:为什么要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提出自学要求。

  师: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学生阅读后汇报。

  ①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作单位?(1立方厘米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②1立方分米有多大?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请用手势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1立方分米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③1立方米有多大?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看一看,具体感受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有多大,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3)再次感悟。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体积单位》教案4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具运用:

  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 :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观察比较

  观察: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2.体积单位的认识。(1)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3)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③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教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5)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分别写成cm3,dm3,m3。

《体积单位》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问: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设小正方体。

  学生通过摆设,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试一试

  1、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进行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1排摆10个

  每层可以摆多少排?算一算,每层可以摆多少个?(10×10×=100个)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摆几层?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装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

  根据1米=10分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操作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间的进率。

  结合厘米3、分米3与升、毫升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

  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练一练

  1、学生练习

  2、反馈

  计算1m3=Udm3

  学生计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学生分析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1、学生先填一填。

  2、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教案6

  一、设计与理论依据

  多年来,很多老师都反映《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比较难上好,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大小等问题都不易理解。新课标指导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体积的意义,会用体积单位度量一些常见的物体。”我的理解是:要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感知这些物体体积的大小。为此,将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不仅为学生了新的学习内容,也为教师

  了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了新的平台。现在恰逢龙岗区教研室举行教学基本功比赛,为了锻练自己和突破这类课题的瓶颈,我毅然决定用这一课参加比赛。

  二、教学背景分析

  由于这是一节比赛课,要充分了解赛场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赛困难,所以本人只能根据现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为此本人设计这一节课时采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通过做实验、摸抽屉、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然后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体积单位的大小,再通过有趣的练习让学生

  进一步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含义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内容:人教版P30-31体积和体积单位

  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感受什么是体积.2、通过操作使学生牢固树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3、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4、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经历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的表象的形成过程,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5、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具: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实验用的量杯两个,石头两块,大盒子两个,足球一个。每组学生准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各一个,常见的物体各2个,每人一个学具盒。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体验体积的.概念。

  1、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会说的同学小声跟着说。

  2、 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呢?我们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老师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进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感觉…….?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用双手摸一摸,感觉……?

  4、 生活中像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还有哪些呢?

  5、 对了像这样的物体所占空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体积和体积单位(用纸条出示课题)

  6、 你会判断空间的大小吗?你会判断体积的大小吗?(出示课件)

  (二)探究常用的体积单位

  出示两个长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的体积谁大?猜猜看。老师故意的往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小不一的方块。学生说不行要一样大小的,要统一标准,对了,这就要请出裁判长:体积单位来帮忙了。(板书:体积单位)

  要想学好体积单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体积单位的两个老朋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根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你能猜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吗?对了,这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课件出示下列思考题: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体积单位朋友研究一下它的大小。(用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

  学生自学后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探究

  1、我会发现:引导学生用以下的语言连起来说: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2、我会辨认,让学生把老师准备好三张体积单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闭上眼睛想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日常常见的物品,估计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先估计一些有数值的,再估算一些没有数值的。)

  3、我会联系。让学生比较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并懂得它们的联系。

  4、我会用。(用智夺五星的游戏把以下练习串起来)

  ①请你做个裁判长。

  (1)、一个1立方厘米的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2)、一千克重的铁块和棉花的体积也一样大。( )

  (3)、小明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立方米的水。( )

  (4)、一张长方形的纸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有厚度,所以它也有体积。( )

  ②、用多么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③ 填上适当的单位

  B组、1、一间教室所占的空间约是190( )

  3、一大捆铁丝长24( )

  2、一个鸡蛋约重是50( )

  A组、1、数学课本长20( )。

  2、语文课本的占地面积约是300( )

  3、一个成年女性的体积约是( )

  ④ 通过对上的一组图片、数据的欣赏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体积单位的大小,同时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⑤ 用你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体拼成你喜欢的形体,并说说它的体积是多少?

  五、学习效果设计

  1、用笑脸进行: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是什么

  附:

  学习研究单

  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体积单位》教案7

  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v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单位》教案8

  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提出问题。

  (1)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 10)

  (2)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3)提问: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设疑引入。

  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并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再现问题。

  大胆猜测一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学生猜测进率可能是1000)

  2.探究验证。

  师: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1分米3=1000厘米3”。

  (1)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究。

  (要求:①各组长拿出体积为1分米3的小正方体,各位同学拿出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②先讨论探究的方法,再共同找出答案)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操作验证——摆:我们发现1分米3=1000厘米3。我们把10个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摆10排正好是一层,这一层小正方体的体积和就是100厘米3。摆这样的10层就得到一个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个100厘米3,也就是1000厘米3。

  (学生汇报后,用课件展示摆的过程)

  ②操作验证——切:我们组的想法是把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块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我们比了比,沿着大正方体的长、宽、高各可以切成10块,10×10×10=1000(块),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③推理验证——算:我们小组是算出来的。把体积为1分米3的正方体的棱长用厘米作单位,棱长就是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10×10×10=1000(厘米3),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④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验证——想: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3)教师小结:大家已经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想一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米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全班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推导过程。

  [板书:1米3=(1000)分米3]

  师:你能说一说,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小结: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3.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摆、切、算等方法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共同验证了“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个猜想。

  (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

  你还能联想到什么?(液体的体积单位:1升=1000毫升,1L=1dm3)

《体积单位》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

  课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一次性塑料杯、沙子、水、石块、木块、铁球、汽球。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

  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时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二、动手实验,引出概念

  师:究竟是因为石块有重量,还是因为石块占了空间?咱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

  实验一:

  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记号。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拿出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观察: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师小结: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面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的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实验二:

  拿出装满细沙的石子,把细沙倒在一边,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放入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这说明木块也占据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的空间小。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发现石块、木块都占空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现象也能说明物体占空间呢?

  (学生演示吹气使塑料袋膨胀……)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体积”的含义。[板书]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它们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三、解决问题,引出单位

  1、出示教材39页上的两个长方体,请学生比较。

  刚才的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大家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得出它们的大小。对于这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看来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为什么前面几件物品你们一下子就能确定,而现在争来争去却不能确定呢?

  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来表示,你们猜想一下,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请你们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2、请你们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

  请找出1dm3的正方体,与1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吗?

  1m3有多大?

  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

  3、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验证

  哪些物体计算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教师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是较小的体积单位。

  4、p40做一做第1题。

  师:我们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5、p40做一做第2题。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12(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电冰箱的体积约是0.27()

  数学课本的体积约是200()

  2、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小结: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五、情感体验,本课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体积单位》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见的体积单位,对

  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

  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盛有红色水的量杯、石块、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量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本112页内容。

  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单位》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估算物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的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的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

  (生:石子占了一部分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

  师: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

  师:老师这儿有三个一样的杯子,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把手中的这个小玩具放在2号杯子里。(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上升了,因为小玩具占了一部分空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把手中的这个墨水瓶放进3号杯子里,和2号杯子相比,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演示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和2号杯子相比,3号杯中的水面升的更高,这说明墨水瓶比小玩具占的空间更大。)

  师: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小玩具占的空间小,我们就说小玩具的体积小。墨水瓶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墨水瓶的体积大。

  问:你能像这样举例说出两个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吗?(指名生举例)

  师:刚才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下面请看屏幕上的这两组物体,谁的体积大呢?

  (屏幕出示P26 T1图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体积单位

  师:刚才通过数圆木和小木块的个数,我们比较出了两组物体体积的大小。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由2个正方体组成,另一个是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同学们猜猜谁的体积大?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课件验证猜想)

  问:为什么由2个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却比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还要大呢?

  师:看来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问:你在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吗?(有选择的板书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4、认识体积单位

  师:我们首先来认识立方厘米,现在我手里拿的这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有时为了书写简便,立方厘米也可以写成cm3。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找出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问: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我手中这个优盘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立方厘米,下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指名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同样立方分米也可以写成dm3。请同学们拿出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和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相比,你有什么感觉?

  问:在我们的身边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呢?

  师:同学们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分米这个单位?

  师:认识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指名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很对!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用字母表示为m3。

  师:1立方米占有的空间有多大呢?下面老师借助两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框架给大家展示一下。(师展示讲解)由此可见,立方米是用来计量比较大的物体的体积单位。

  问: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呢?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米这个单位?

  三、课堂练习

  屏幕出示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指名学生回答、师及时评价

  2、你能说出下列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3、思考

  把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他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本课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接着用两次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任何物体都是占据空间的,而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二、注重知识迁移,探究问题。

  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不过发现学生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时候有点困难,空间观念不够好,课件可做得更直观些,易于学生观察。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及反思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结果能容纳几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四、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

  练习题的第2题,说一说下面物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我原认为这个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但发现个别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所以我在课堂中强调让学生自己说出因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这里有9个,所以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9立方厘米。最后总结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五、个人反思。

  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同时,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以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体积单位》教案12

  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

  (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体积单位》教案13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杯、水、石子、书包、橡皮擦等 教法学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二、合作探究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橡皮擦、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三、学习新知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橡皮擦小的物体吗?

  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体积单位》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展示问题: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3.出示例题:“体积单位的改写”

  4.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

《体积单位》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 )分米=( )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2)500厘米=( )分米=( )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4、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

  (名称、进率两方面。)

  (二)体积单位的互化。(演示课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例3:8立方米、0.54立方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8立方米=( )立方分米

  0.54立方米=( )立方分米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8立方米有8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题同上理) 1000×0.54=540,填540

  2、出示例4:3400立方厘米、96立方厘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想:因为1000立方厘米为1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中包含有多少个1000立方厘米,就有几立方分米,列式:3400÷1000=3.4,填3.4

  (第2题同上理)96÷1000=0.096填0.096

  3、教师:请对比例3,例4,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

  (例3下面)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例4下面)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4、教师:想一想,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换算的方法相同,但进率不同。)

  (三)练习。

  1、2立方米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提示:哪部分需要转化?没转化的部分如何办?

  板书:2+80÷1000=2+0.08=2.08,填2.08

  2、5.34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提示: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转化?

  板书:1000×0.34=340 填5和340。

  3、3.09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老师:从上面三道题的解答中,你们有什么体会?

  (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外,还要注意审清题中哪一部分需要转化。)

  (四)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例5: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方法一: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方法二:2.2米=22分米 1.5米=15分米 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33立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

  0.9立方米=( )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 )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0.35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

  四、课堂总结。

  1、体积单位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

  板书:

  五、课后作业。

  1、4平方米=( )平方分米

  4立方米=( )立方分米

  2.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3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8立方米=( )立方分米

  46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4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六、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体积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02-04

体积单位教案02-27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12篇02-04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案03-19

《体积和体积单位》听课反思范文04-10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01-07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03-24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反思04-15

《圆柱的体积》教案09-0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体积单位》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积单位》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单位》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出示了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他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通过计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二、课标要求

  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高级体积单位与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体积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三、知识体系

  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

  3、高级体积单位语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四、核心内容与价值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于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单位的题作,能更好的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体积,能很好的`区别于以前的面积和长度单位,能很好的运用进率计算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学情分析

  1、从学生平时接触过得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脑中形成网络。在一个教学环节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2、在学生能很好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的方法独立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验证,,学生最终自己发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3、本节内容学生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认知的障碍点是:不能区分开以前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在互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互化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转化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体积单位》教案2

  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学及训练

  重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仪器

  教具

  投影仪和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如教材第26页的图。

  教 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填空:

  ①长方体体积=;

  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③正方体体积=。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提问:

  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②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③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组合作填表:

  正方体

  棱长

  1分米

  =

  10厘米

  体积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用填空的形式:

  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投影显示第26页的表)

  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先思考:

  (1)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2)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出示例3,并写成如下形式:

  8立方米=()立方分米0.54立方米=()立方分米

  出示例4,并写成如下形式:

  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想和做的。

  出示例3。(投影显示)

  放手让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

  解法一:

  1.8×1.5×0.01=0.027(立方米)

  0.027立方米=27立方分米

  解法二:

  1.8米=18分米1.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

  18×15×0.1=27(立方分米)

  三、巩固练习

  将练习五的第1、2题填在书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后订正。

  四、课堂。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

  练习五的3、4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常用的体积单位及进率: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注意点:

  高级单位的数转化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在实际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体积单位》教案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本教学设计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体积的概念,同时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物体,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掌握新知。

  2.在实践中掌握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设计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表象,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 1 cm3、1 dm3、1 m3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体积的概念

  1.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是什么吗?(是乌鸦)据动物行为学专家研究,乌鸦是除人类以外具有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大致与家犬的智力水平相当,“乌鸦喝水”的.故事就反映了其思维的巧妙。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看图讲故事。

  (2)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预设

  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3)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体积概念的表象。

  2.实验证明。

  教师演示: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提问:为什么会这样?

  3.揭示体积。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提问:这两个石头所占的空间一样吗?哪个占的空间大些?怎样用实验证明呢?

  预设

  生:把两个石头浸没在装有同样多的水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少的占的空间小。

  师:那你做一个实验给大家看看好吗?

  (2)试一试。

  找一名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两个石头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创设矛盾情境,引出体积单位

  1.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的大小,下面有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学生出现争论。(有的说能,有的说不好比较)

  师:到底谁大谁小?为什么?(课件展示将它们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预设

  因为左边的长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长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5个小正方体,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长方体大。

  师:为什么要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提出自学要求。

  师: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学生阅读后汇报。

  ①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作单位?(1立方厘米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②1立方分米有多大?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请用手势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1立方分米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③1立方米有多大?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看一看,具体感受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有多大,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3)再次感悟。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体积单位》教案4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具运用:

  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 :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观察比较

  观察: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2.体积单位的认识。(1)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3)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③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教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5)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分别写成cm3,dm3,m3。

《体积单位》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问: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设小正方体。

  学生通过摆设,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试一试

  1、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进行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1排摆10个

  每层可以摆多少排?算一算,每层可以摆多少个?(10×10×=100个)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摆几层?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装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

  根据1米=10分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操作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间的进率。

  结合厘米3、分米3与升、毫升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

  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练一练

  1、学生练习

  2、反馈

  计算1m3=Udm3

  学生计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学生分析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1、学生先填一填。

  2、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教案6

  一、设计与理论依据

  多年来,很多老师都反映《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比较难上好,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大小等问题都不易理解。新课标指导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体积的意义,会用体积单位度量一些常见的物体。”我的理解是:要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感知这些物体体积的大小。为此,将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不仅为学生了新的学习内容,也为教师

  了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了新的平台。现在恰逢龙岗区教研室举行教学基本功比赛,为了锻练自己和突破这类课题的瓶颈,我毅然决定用这一课参加比赛。

  二、教学背景分析

  由于这是一节比赛课,要充分了解赛场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赛困难,所以本人只能根据现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为此本人设计这一节课时采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通过做实验、摸抽屉、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然后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体积单位的大小,再通过有趣的练习让学生

  进一步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含义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内容:人教版P30-31体积和体积单位

  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感受什么是体积.2、通过操作使学生牢固树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3、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4、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经历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的表象的形成过程,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5、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具: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实验用的量杯两个,石头两块,大盒子两个,足球一个。每组学生准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各一个,常见的物体各2个,每人一个学具盒。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体验体积的.概念。

  1、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会说的同学小声跟着说。

  2、 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呢?我们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老师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进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感觉…….?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用双手摸一摸,感觉……?

  4、 生活中像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还有哪些呢?

  5、 对了像这样的物体所占空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体积和体积单位(用纸条出示课题)

  6、 你会判断空间的大小吗?你会判断体积的大小吗?(出示课件)

  (二)探究常用的体积单位

  出示两个长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的体积谁大?猜猜看。老师故意的往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小不一的方块。学生说不行要一样大小的,要统一标准,对了,这就要请出裁判长:体积单位来帮忙了。(板书:体积单位)

  要想学好体积单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体积单位的两个老朋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根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你能猜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吗?对了,这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课件出示下列思考题: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体积单位朋友研究一下它的大小。(用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

  学生自学后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探究

  1、我会发现:引导学生用以下的语言连起来说: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2、我会辨认,让学生把老师准备好三张体积单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闭上眼睛想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日常常见的物品,估计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先估计一些有数值的,再估算一些没有数值的。)

  3、我会联系。让学生比较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并懂得它们的联系。

  4、我会用。(用智夺五星的游戏把以下练习串起来)

  ①请你做个裁判长。

  (1)、一个1立方厘米的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2)、一千克重的铁块和棉花的体积也一样大。( )

  (3)、小明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立方米的水。( )

  (4)、一张长方形的纸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有厚度,所以它也有体积。( )

  ②、用多么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③ 填上适当的单位

  B组、1、一间教室所占的空间约是190( )

  3、一大捆铁丝长24( )

  2、一个鸡蛋约重是50( )

  A组、1、数学课本长20( )。

  2、语文课本的占地面积约是300( )

  3、一个成年女性的体积约是( )

  ④ 通过对上的一组图片、数据的欣赏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体积单位的大小,同时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⑤ 用你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体拼成你喜欢的形体,并说说它的体积是多少?

  五、学习效果设计

  1、用笑脸进行: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是什么

  附:

  学习研究单

  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体积单位》教案7

  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v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单位》教案8

  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提出问题。

  (1)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 10)

  (2)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3)提问: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设疑引入。

  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并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再现问题。

  大胆猜测一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学生猜测进率可能是1000)

  2.探究验证。

  师: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1分米3=1000厘米3”。

  (1)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究。

  (要求:①各组长拿出体积为1分米3的小正方体,各位同学拿出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②先讨论探究的方法,再共同找出答案)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操作验证——摆:我们发现1分米3=1000厘米3。我们把10个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摆10排正好是一层,这一层小正方体的体积和就是100厘米3。摆这样的10层就得到一个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个100厘米3,也就是1000厘米3。

  (学生汇报后,用课件展示摆的过程)

  ②操作验证——切:我们组的想法是把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块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我们比了比,沿着大正方体的长、宽、高各可以切成10块,10×10×10=1000(块),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③推理验证——算:我们小组是算出来的。把体积为1分米3的正方体的棱长用厘米作单位,棱长就是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10×10×10=1000(厘米3),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④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验证——想: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3)教师小结:大家已经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想一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米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全班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推导过程。

  [板书:1米3=(1000)分米3]

  师:你能说一说,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小结: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3.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摆、切、算等方法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共同验证了“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个猜想。

  (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

  你还能联想到什么?(液体的体积单位:1升=1000毫升,1L=1dm3)

《体积单位》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

  课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一次性塑料杯、沙子、水、石块、木块、铁球、汽球。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

  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时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二、动手实验,引出概念

  师:究竟是因为石块有重量,还是因为石块占了空间?咱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

  实验一:

  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记号。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拿出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观察: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师小结: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面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的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实验二:

  拿出装满细沙的石子,把细沙倒在一边,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放入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这说明木块也占据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的空间小。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发现石块、木块都占空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现象也能说明物体占空间呢?

  (学生演示吹气使塑料袋膨胀……)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体积”的含义。[板书]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它们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三、解决问题,引出单位

  1、出示教材39页上的两个长方体,请学生比较。

  刚才的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大家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得出它们的大小。对于这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看来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为什么前面几件物品你们一下子就能确定,而现在争来争去却不能确定呢?

  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来表示,你们猜想一下,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请你们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2、请你们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

  请找出1dm3的正方体,与1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吗?

  1m3有多大?

  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

  3、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验证

  哪些物体计算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教师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是较小的体积单位。

  4、p40做一做第1题。

  师:我们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5、p40做一做第2题。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12(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电冰箱的体积约是0.27()

  数学课本的体积约是200()

  2、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小结: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五、情感体验,本课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体积单位》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见的体积单位,对

  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

  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盛有红色水的量杯、石块、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量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本112页内容。

  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单位》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估算物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的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的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

  (生:石子占了一部分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

  师: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

  师:老师这儿有三个一样的杯子,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把手中的这个小玩具放在2号杯子里。(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上升了,因为小玩具占了一部分空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把手中的这个墨水瓶放进3号杯子里,和2号杯子相比,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演示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和2号杯子相比,3号杯中的水面升的更高,这说明墨水瓶比小玩具占的空间更大。)

  师: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小玩具占的空间小,我们就说小玩具的体积小。墨水瓶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墨水瓶的体积大。

  问:你能像这样举例说出两个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吗?(指名生举例)

  师:刚才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下面请看屏幕上的这两组物体,谁的体积大呢?

  (屏幕出示P26 T1图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体积单位

  师:刚才通过数圆木和小木块的个数,我们比较出了两组物体体积的大小。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由2个正方体组成,另一个是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同学们猜猜谁的体积大?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课件验证猜想)

  问:为什么由2个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却比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还要大呢?

  师:看来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问:你在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吗?(有选择的板书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4、认识体积单位

  师:我们首先来认识立方厘米,现在我手里拿的这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有时为了书写简便,立方厘米也可以写成cm3。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找出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问: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我手中这个优盘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立方厘米,下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指名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同样立方分米也可以写成dm3。请同学们拿出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和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相比,你有什么感觉?

  问:在我们的身边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呢?

  师:同学们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分米这个单位?

  师:认识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指名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很对!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用字母表示为m3。

  师:1立方米占有的空间有多大呢?下面老师借助两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框架给大家展示一下。(师展示讲解)由此可见,立方米是用来计量比较大的物体的体积单位。

  问: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呢?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米这个单位?

  三、课堂练习

  屏幕出示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指名学生回答、师及时评价

  2、你能说出下列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3、思考

  把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他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本课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接着用两次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任何物体都是占据空间的,而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二、注重知识迁移,探究问题。

  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不过发现学生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时候有点困难,空间观念不够好,课件可做得更直观些,易于学生观察。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及反思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结果能容纳几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四、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

  练习题的第2题,说一说下面物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我原认为这个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但发现个别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所以我在课堂中强调让学生自己说出因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这里有9个,所以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9立方厘米。最后总结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五、个人反思。

  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同时,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以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体积单位》教案12

  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

  (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体积单位》教案13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杯、水、石子、书包、橡皮擦等 教法学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二、合作探究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橡皮擦、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三、学习新知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橡皮擦小的物体吗?

  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体积单位》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展示问题: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3.出示例题:“体积单位的改写”

  4.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

《体积单位》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 )分米=( )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2)500厘米=( )分米=( )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4、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

  (名称、进率两方面。)

  (二)体积单位的互化。(演示课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例3:8立方米、0.54立方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8立方米=( )立方分米

  0.54立方米=( )立方分米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8立方米有8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题同上理) 1000×0.54=540,填540

  2、出示例4:3400立方厘米、96立方厘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想:因为1000立方厘米为1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中包含有多少个1000立方厘米,就有几立方分米,列式:3400÷1000=3.4,填3.4

  (第2题同上理)96÷1000=0.096填0.096

  3、教师:请对比例3,例4,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

  (例3下面)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例4下面)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4、教师:想一想,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换算的方法相同,但进率不同。)

  (三)练习。

  1、2立方米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提示:哪部分需要转化?没转化的部分如何办?

  板书:2+80÷1000=2+0.08=2.08,填2.08

  2、5.34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提示: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转化?

  板书:1000×0.34=340 填5和340。

  3、3.09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老师:从上面三道题的解答中,你们有什么体会?

  (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外,还要注意审清题中哪一部分需要转化。)

  (四)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例5: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方法一: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方法二:2.2米=22分米 1.5米=15分米 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33立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

  0.9立方米=( )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 )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0.35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

  四、课堂总结。

  1、体积单位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

  板书:

  五、课后作业。

  1、4平方米=( )平方分米

  4立方米=( )立方分米

  2.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3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8立方米=( )立方分米

  46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4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