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

时间:2023-03-07 15:27:41 教案 投诉 投稿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1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品读,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预习+展示

  短识储备: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一、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朗读课文。

  1、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有不会读的字写上黑板,会的`上注音)

  2、组内练习,自由读,齐读,轮读等。

  3、朗读展示。想读的上出来读(选片段读),同学评价。再小组齐读展示,评价。

  三、自学生字

  1、在课本上画出生字,在生字表上注上读音,组词。两名同学上台展示。

  2、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生词,小组解决不了的上黑板写出来。

  3、师生共同解决。

  四、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浏览课文,在预习本上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3、展示,纠正。

  4、小组交流自己从这些内容中体会到什么。

  ①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②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5、个人展示。

  6、分组表演我国使者与安息国将军互赠礼物的情景。

  7、领悟写作特点。开头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五、课外拓展

  1、说说搜集到有关丝绸之路的一些故事。

  2、向学生介绍海上丝绸之路。

  反馈课

  一、填空(上课前请同学抄上黑板)

  1、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 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 ,往西一直延伸到 。在这条路上贸易的货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的 。

  2、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 的商贸大道,还是沟通 的友谊之路。

  二、做辅导习题

  1、一至四小题课外完成,分组出来展示,一组一题。其余同学合作完成七、八、九题。

  2、评价展示的答案,更正。

  3、展示理解运用时用展示台。

  课后反思 :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做到了。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 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3)再读全文,谈感受。

  拓展阅读:《丝绸之路》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知“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同学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同学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俺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达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俺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同学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同学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局部,读给他听一听,假如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俺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俺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同学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假如个人同学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扮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同学充沛交流。

  (预设:同学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俺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俺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衣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俺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耸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俺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俺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学反思:

  同学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同学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方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只要求同学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同学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同学感受到历史其实离俺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俺采用了小组合作扮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区分。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同学的精彩扮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不只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同学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协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俺的期望,在这节课上,俺和俺的同学们都做到了。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6

  一、导入新课,提出学习目标: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3)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学习成果。

  二、自主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在小组内个人展示)

  生1:我积累的词语有“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我知道“栩栩如生”的意思是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生2:我知道“浩浩荡荡”的意思是: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生3:我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是: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我能用“五彩缤纷”说句话……

  生4:我知道“崇山峻岭”的意思是: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我能用“崇山峻岭”造句……

  生5:我知道“美轮美奂”的意思是: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生6:“遐想”:指漫无边际地想象。

  生7:我会把课文第一段读熟,我来读给大家听……

  生8:我最喜欢的'段落是第3段,我来读给大家听。……

  ……

  (二)、学文悟情展示(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生1:我读了“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句话体会到: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生2: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生3: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生4: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生5:我们想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

  生6: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个性化展示: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什么是“丝绸之路”。

  4、读后感。

  5、小练笔。

  三、|激发知识冲突: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3)再读全文,谈感受。

  四、知识拓展延伸:

  1、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

  2、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准备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课堂练习】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 ( ) ( ) ( ) ( )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⑴ 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______标出。

  ⑵ 摹写句子:

  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安排】

  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7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四)辅助工具

  多媒体

  (五)教师导学

  一、快乐读书—精彩展示

  演讲《可爱的西部》

  二、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五、积累—拓展延伸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通过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你们对丝绸之路又了解多少?

  六、回顾知识—总结提高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集体讨论,小组相互补充。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教师小结进入课题。

  2.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丝绸之路》,看了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引导: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在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小结: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____”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口语训练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01-20

《丝绸之路》教案09-10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05-25

五年级《2丝绸之路》优质教案07-19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9篇01-20

丝绸之路优秀设计教案08-04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03-28

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随笔集锦10-22

丝绸之路起航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