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教案

时间:2023-03-08 19:33:49 教案 投诉 投稿

荒岛余生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荒岛余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荒岛余生教案

荒岛余生教案1

  一、教学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特点,参照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着重于: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学,联系实际,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2) 知识和能力目标:

  A、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B、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C、如有条件,应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对课文所记叙的事件有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

  (3) 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体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a、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生存。

  b、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难点:培养想象力、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成因: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关系,想象力丰富,但要理性的进行想象还应多加引导;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对多数学生而言,是语文学习的瓶颈,应加强训练。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情境设置导入法 (8分钟)

  导语:同学们,下午好!现在是四月了,天气变热了,中午容易犯困。大家犯困不犯困啊?犯困的同学就大声叫两句:我不困!试试看,挺管用的。这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你做一件事,告诉自己我能行,你就可能做得很好;如果一直想着我不行,那你可能就真的不行了,对吗?我今天很高兴,能有这个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咱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荒岛余生》。。这篇课文节选自英国十八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笛福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请同学们看课本251页的有关介绍。课文只节选了描写鲁滨孙流落荒岛之初的心理变化的部分。老师准备了两个电影片段,我们大家一起先看看,好吗?

  多媒体演示:播放《鲁滨孙漂流记》电影片段。11:02-15:32;17:20-19:19;

  ——将电影画面停在“鲁滨孙跪在沙滩上”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顺利导入新课。)

  (二)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整体感知: (10分钟)

  设置问题,引导阅读。

  (1) 大家看看电影的这幅画面,我给大家提个问题:这个时候,鲁滨孙产生了什么想法?后来,想法发生改变了吗?他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请同学们找出突出表现他的心理的关键词句并划出来。

  (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同学们阅读能力很强,很善于筛选出我们需要的信息。现在请大家说说看:

  (2)从鲁滨孙的心理活动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这样做,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问题的设置,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学习概括内容要点,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第一阅读感觉,教师再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提升学生的第一阅读感觉,帮助他们将这种感觉上升为理性思考。作为小说,人物形象是个要素,应引导学生对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有所认识,但对初一年级的学生,不必说得过于复杂,只要能概括出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即可。如: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热爱劳动、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均应予以肯定。这有助于之后展开的开放式讨论顺利进行。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正确看待探险,正确对待少年时代的梦想,了解探险的价值和意义。)

  回答的真棒!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真让人高兴。上面这两个问题是我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接下来,我要让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当堂完成下面的练习。

  (3)根据课文内容,发挥你的想象,认真观察,给两幅连环画写一段说明文字,每幅画面字数30—50字,并为每幅画面取个名字。小组交流、讨论,由一人执笔,整理本组的讨论结果,形成文字。派一名代表发言,参加全班交流。 看哪一组同学想象最丰富,写的最快,表达最好。

  (这一步骤,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评判优劣,从而巩固课文内容要点,深入理解课文。)

  非常精彩!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非常不错,集体的智慧真伟大。老师由衷地赞赏你们的聪明才智。现在我要再让同学们继续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讨论下面的问题:

  (三)感悟想象,拓展延伸,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5分钟)

  1、在地球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类的足迹。甚至在有些不毛之地,人类也能设法生存下去。大自然几乎处处皆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必需品,只是某些地区很慷慨,某些地区则很吝啬。

  假设你就出生并生活在一个荒凉的地方,生存条件较为恶劣,你打算怎么办?你首先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

  (合作学习,感悟想象。这种开放式的讨论题,是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假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面对困境的做法。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要求学生先讨论,写好发言提纲后口头表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生存。)

  (小组合作,应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对于较为薄弱的小组应给予更多关注。)

  西部宁夏海原县(国家级贫困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后认为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是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一个物质条件和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面对生存问题,要采取什么态度和做法。

  (四)教学小结:(2分钟)

  很好!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回答得很精彩。确实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感受到同学们的能力非同一般。

  是啊,人类证明自己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要使自己生存下去,除了物质,还需要个人的知识、智慧,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活下去的勇气,有渴求生存的意识。今天,我们学习的《荒岛余生》这篇课文中,鲁滨孙一个人在荒岛上面对生活困境时,就很好的进行了自我心理调整,有了生存的愿望之后,才可能想办法很好的活下去。希望大家能从中学会如何面对困境,学会生存,学会正确的看待人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但是,生存意识并不仅仅涉及诸如飞机失事、轮船遇难或沙漠深处车辆抛锚之类的极端事件。生活中也处处要有自觉的生存意识。比如:坐在车中系紧安全带,就是自己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过马路前左右看看或临睡前察看一下有无火患实质上是你在本能地维护自己的生命。

  今天这堂课,气氛很热烈,老师很想知道大家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课外作业:(1分钟)

  1、组织学生观摩这部名著的电影,写一篇观后感。

  2、联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想一想:鲁滨孙的探险精神在今天还值不值得提倡?为什么?

  好!今天,我非常高兴,也很荣幸能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在此,我衷心感谢同学们对我的热情支持。下课!同学们,再见!

荒岛余生教案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部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

  二、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59岁开始写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他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整体感知:

  三、检查字词

  四、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

  三个部分

  生存问题

  (1—3)节

  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物质问题(4—9)节

  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精神问题(10—12)节

  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鲁滨逊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讲读后感的写法,展示例文。

  六、作业:写一篇《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荒岛余生教案3

  教学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2、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概括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在逆境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精神的精华,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勤勉实干的作风。

  (课文节选自名著,篇幅较长,但内容新奇,富有吸引力,适合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而且文章比较通俗平易,适合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故设置第一个教学目标。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故设置第二个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而本篇文章中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类精神的精华,无疑是值得学生好好体会的。故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读课文,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鲁滨孙身处逆境的心理,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生存。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好有关人类生存方面的图片。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设计思路

  课文选自名著,可能有许多学生已经读过,但一般都是出于好奇,并没有意识到主人公身上闪烁的人类精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进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主要要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的.坚强的品质和勤勉实干的作风,但不应流于空洞的说教,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像和联想,谈一谈如何学会生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广东电视台节目《生存大挑战》片段,让学生谈谈看后的感想。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见解。)

  师:刚才大家看到了一幅幅艰苦生存的画面,节目中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在不断地挑战自我。节目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生存难题,那我们如何去解决呢?下面让我们走入孤胆英雄鲁滨孙的心灵世界,看看他是如何学会生存的。

  (生动的电视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生存的艰难,触动了他们对生存问题的思索。导语的设计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课文,研究课文中人物的心灵世界。)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请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

  (这一设计意在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使不熟悉这部名著的学生对此有个大概的了解,有利于下面教学内容的展开。)

  2.速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 、

  出示问题:

  (1)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讨论明确:

  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①要不要活下去?即生存问题;②怎么样才能活下去?即物质问题;③为什么活下去?即精神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每个人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鲁滨孙,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一环节,让学生互相合作,教师参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

  1.先出示主问题: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物?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什么样的人类精神?

  2.然后出示一些分问题,小组讨论。四人一组,采取读读议议的方式,一人主持,一人记录要点,一人负责发言。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你如何看待鲁滨孙这种在艰苦环境下的自我安慰?

  (3)鲁滨孙在荒岛上做了哪些事?

  3.最后转入全班讨论,明确、小结:所有这些都表明鲁滨孙是一个珍惜生命、积极乐观、勇于开拓创新、勤劳坚强的平凡的英雄。在他身上集中体现出人类精神的精华。

  (这一环节也是强调了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使学生走进人物心灵,关心人物的命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作者是怎样表现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的?

  学生讨论明确: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类精神。

  (前面几个环节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这一环节则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但初一阶段并不强调文体教学,这里只需向学生点明即可,不必说得过细。)

  四、延伸讨论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过或正面临的一两次挫折,仿照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写下来。然后全班交流。

  (文中主人公处理心理危机的方法值得学习,故设置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学会辩正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布置作业

  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可能怎么想?怎么做?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生活,发挥想像和联想,进行适当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的严肃性,从而真正理解鲁滨孙当时的心理。)资料链接

  笛福,英国小说家。他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属于资产阶级,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

荒岛余生教案4

  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和其意义。

  3、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有个设想,想搞个有关野外探险的谈话录,今天,你们是我的第一批对象。

  我们随同一批动植物学家去神奇的西双版纳原始大森林进行野外考察,突然,你发现远处出现一只漂亮的麋鹿,你被深深的吸引住了,脚步不由得随它而去,走着走着,你发现同伴们不知到哪儿去了?四周是茫无一人,面对这样一片孤寂的原始森林,你的心理会怎么想的呢?

  生:害怕,手足无措,恐惧,

  师: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恐惧害怕能解决问题吗?

  据心理学家研究分析,在恐惧的状态下,人的智力将无法开发。我们首先要调整自身的心态。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笛福的《荒岛余生》中看看鲁滨孙是怎样解脱自身的心理恐惧的。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考虑

  文中的`鲁滨孙的心情前后各是怎样的?

  明确:孤立无援(解释)知足安命(解释)

  孤立无援这个词语出自哪里(课文第一段)

  请一同学读该段,该段哪些词语体现出他的孤立无援的心情?

  我为什么能做到知足安命呢?(我的理智控制我失望的心情,并尽量抚慰自身)

  过渡:从孤立无援到知足安命,鲁滨孙经历了一段心理变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身处绝境的他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他到底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的哪几段进行描写的。?

荒岛余生教案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1、收集作者丹尼尔·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能力。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物投影。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⑴ 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⑵ 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⑶ 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

  (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 三个部分

  解决生存困惑 (1~3)节 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采取具体行动 (4~9)节 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寻求精神寄托 (10~12)节 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2、学习鲁滨逊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珍视生命。

  〖教学过程

  一、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就下列思考题展开讨论:

  ⑴ 鲁滨逊为什么要活下去?身陷绝境的他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他为生存做了哪些事情?

  ⑵ 你认为他这样活值不值?

  ⑶ 从文中看出鲁滨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二、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逊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2、文中用第一人称有哪些好处?

  三、拓展延伸

  1、鲁滨逊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

  2、回忆现实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体验与反思

  播放一段录像,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外出旅游时,一位客人因贪恋山中美景和旅游团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设你就是那位客人,此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怎么做?写一篇短文并相互交流。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布置作业

  结合原著,写篇读书笔记,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荒岛余生教案6

  【教学设想】

  我们希望人生能够一帆风顺,但谁都不能保证这一切,现实可以残酷地粉碎我们的良愿,就像鲁滨孙离奇的人生意外。鲁滨孙他满可以无限悲伤,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但他却无比坚强地鼓舞自己,以顽强的意志力和超凡的创造力,演绎了生存的神话。鲁滨孙的生存经历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素材。基于此,概括与复述故事梗概、感受鲁滨孙近乎绝望中的求生欲望、探询鲁滨孙在逆境中心境不断坚强的过程、体味鲁滨孙独特的自我激励之法、感悟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可贵精神、学习应对灾难等,都不失为好的教学角度。

  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战胜困难,超越自我,这是本文的精髓。设计A着重于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心理过程的分析,学习其战胜困难的精神。设计B着重从生存需要的最低条件的角度出发,剖析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心态,教给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资料平台”中特别选编了三篇文章,第一篇中的人物面临死亡和良知的两难抉择,内容侧重于对生存困境时刻人的良知的拷问;第二篇中霍金面临的则是来自于自身的困境,实现“我”的心灵内部的伟大历险,是对自我的伟大超越,其意义同样等同于对心灵之外的自然的超越;第三篇人物的探险行动中弥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民族豪情,对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熏染,希望三篇文章能够从上述两种设计之外,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的构建起到填补作用。

  【教学设计A】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鲁滨孙面临的主要困难。

  2、分析心理描写,体会鲁滨孙心态变化的过程,感受鲁滨孙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

  3、感受野外生存对人的能力的挑战。

  〖课前准备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收集有关野外生存常识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同学自己介绍《鲁滨孙漂流记》。

  我们现在安坐教室,条件舒适,心情轻松愉快。可是,假如我们像鲁滨孙一样,不幸流落到了荒无人烟的海岛,情形会怎样呢?

  二、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划出你认为关键的词句,说一说鲁滨孙初到荒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归纳出来。

  明确:物质生存需要方面的困难和精神上生存的勇气。

  三、片段品读体味

  面对诸多困难,鲁滨孙经过了深沉而复杂的思考。请以下列问题为导引,再确定需要重点品读(静心默读)有关片段,以理解下列问题:

  1、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思考的`侧重点是否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点不一样,分别侧重思考:要不要活下去;怎么活下去;怎样安心地活下去。分别涉及生存信念、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等问题,按他当时需求的急缓程度依次出现,体现了人类进化的几个主要阶段,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前进发展的影子。

  2、鲁滨孙能够活下去,他是怎么为自己找理由的?找了哪些理由?他的思考方法有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对比列举好处和坏处的方法来劝慰自己,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与同伴的命运和最糟糕的情形作对比来找理由,理由略。思考的方法充满着理性和辨证的特点:能冷静地用理智同情感作斗争;能用“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来对比思考。

  3、鲁滨孙为什么一定要计算时间、写日记、保存几本书本?你觉得有必要吗?

  明确:有必要。这也是他充实自己的心灵,保持一个文明人的高级趣味,不至于沦落为低等的求生者的智慧之处。

  4、你觉得鲁滨孙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敢于直面困难,坚忍不拔,积极进取,勤勉务实,善于创造,热爱生命,战胜困难的经验。

  四、野外生存探究

  整体讨论:

  1、为什么鲁滨孙能够孤身一人活下去?

  2、假如你知道了鲁滨孙的处境,你还能为他提供哪些远距离的生存指导?运用上你课前所收集的资料。

  五、考问自己

  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有这个能力和勇气,会像他一样活下去吗?问问自己,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课外完成)

  【教学设计B】

  〖教学目标

  1、体会鲁滨孙在危难处境中调整心态的方法,感受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领悟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重要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鲁滨孙从小就渴望冒险、流浪的生活。流落荒岛之后,鲁滨逊面对绝境,很快就克服了消极情绪,不畏惧,不颓丧,进行了一场征服大自然的斗争,更进行了一场征服自我的斗争。在荒岛上的28年间,他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尤其是心理上的煎熬。那么他是靠什么走过这28年的呢?

  二、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完成:

  1、用一话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本文在描写鲁滨孙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三、重点精读体验

  精读关于鲁滨孙心理描写的部分,思考探究:

  1、从文章的首尾来看,鲁滨孙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如果他的心态不发生这样的变化,你觉得鲁滨孙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吗?(明确:即使他吃住不愁,最终也会因为精神的空虚和寂寥而死)

  4、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也许就没有了鲁滨孙这样的生存神话了。那么,你认为:鲁滨孙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么样的结论?(明确:靠的是心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说明积极的心态是维系生命的首要支柱,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重要。)

  四、拓展应用

  1、当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可自杀等轻生的事件仍然屡见报端。假如鲁滨孙知道了这些,他会作何感想?你能走进鲁滨孙的内心世界,揣摩出他的真实想法吗?试试看,组内谈一谈,请使用第一人称。

  2、有的同学感慨现在早出晚归,学习负担繁重,生活枯燥,爸妈唠叨,知心朋友缺少,不太满意目前的状况。你对你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满意吗?想一想,谈一谈,和鲁滨孙比一比,和同学坦诚交流交流。

  3、用一句精练的话说出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

  找一些面对困难、激励人奋进的格言,做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或者自己。

  【资料平台】

  1、(丹麦)哈夫·B·卡威《浮冰上的两者》。

  2、《斯蒂芬·霍金──划时代的英雄》。

  3、郭正刚《漂流长江第一人》。

荒岛余生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三、课前准备。

  1、收集作者丹尼尔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能力。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物投影。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三个部分。

  (1)解决生存困惑 (1——3)节 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2)采取具体行动 (4——9)节 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3)寻求精神寄托 (10——12)节 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就下列思考题展开讨论。

  (1)鲁滨逊为什么要活下去?身陷绝境的'他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他为生存做了哪些事情?

  (2)你认为他这样活值不值?

  (3)从文中看出鲁滨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二)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逊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2、文中用第一人称有哪些好处?

  (三)拓展延伸。

  1、鲁滨逊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

  2、回忆现实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体验与反思。

  播放一段录像,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外出旅游时,一位客人因贪恋山中美景和旅游团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设你就是那位客人,此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怎么做?写一篇短文并相互交流。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布置作业。

  结合原著,写篇读书笔记,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荒岛余生教案8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热爱劳动的作风。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对内容有大体的了解;了解有关生存的常识;探究观察太阳、计算日期的方法。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摩录像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教学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著,这篇课文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的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的心理活动展开的,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让人读来兴味盎然。教师要引导学生悉心体会。

  教学设计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 (投影显示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投影显示)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与反思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坏处排列出来。

  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业

  积累字词。

  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像,写一篇短文。

荒岛余生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体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生命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鲁滨孙漂流记》和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在阅读同学们作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很多同学爱做梦。今天我们一起来做这样的一个梦。在梦中突然有一天,你发现独自一人在广漠的沙漠里或是无限的黑暗中或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那时你会怎么办呢?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作者及《鲁滨孙漂流记》

  三、整体感知:

  1、如果你是鲁滨孙,面对荒岛,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或者你的结果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事实上鲁滨孙活下来了,并且独自一人活了28年。鲁滨孙活下来的'理由是什么?(从文中筛选信息)

  3、通过阅读,你发现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四、品味探究:

  1、其实,当鲁滨孙一开始面对荒岛时,也曾想过会死,但他活下来了,而且活的很好。这其中鲁滨孙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找出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组长归纳)

  2、读一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心理描写,读一读。

  注意: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读出适当的语气语调

  适当的停顿和重音

  先自由读,然后由学生个别朗读,并有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3、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中,鲁滨孙做了哪些有意义事情?

  4、结合心理变化和事情,运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理由是什么。

  请用“鲁滨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不同理解,从而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A、如何理解他的写日记和阅读《圣经》的行为?

  B、怎样看待他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五、体验反思:

  从鲁滨孙这个人物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课外拓展:

  请你以“生命”为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以“借方”和“贷方”的形式,列举他们活下去的理由。

  七、教师小结: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中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正确的面对,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升起心中永不落的太阳。

  八、布置作业:

  由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别较大。当你面对西部无数青少年渴望读书的眼神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请以此为依据,写一段心理路程。

荒岛余生教案10

  教学目标 :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

  1.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鲁滨逊的内心活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课前准备:阅读名著导读 P251P261

  教学设计:

  (导入 )人,最大的困难,莫过于面临生死抉择。当我们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来到了一个死寂的荒岛上,没有人言,没有食物,没有我们平时所熟悉的一切,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西方,就有这么一本小说,它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逊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板书:《荒岛余生》(出示教学目标 )

  检查预习:

  学生连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逊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文中能给我们启示的前后衔接的两句话是什么?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从文中,我们看到,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从主观上改变自己的被动局面。鲁滨逊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探究学习:教师设题:边读边思考,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他的心理变化。按下面思考题思考:

  (1)身陷绝境的鲁滨逊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逊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鲁滨逊能够克服自己坚强的生活下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可见他是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

  体验反思:生活中,有的同学悲天尤人,说苦嫌累,只看到生活中的坏处,而看不到另一方面。试仿照课文中的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小组讨论交流,推选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我们要正确、辩证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时间是治愈一切创伤的良药,要积极、乐观的对待人生。

  推荐导读: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卡耐基《人性的优点》

荒岛余生教案11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课本所附的《名著导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导入

  1.让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2.教师提示:欧美的许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必读书,因为在鲁滨孙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务实、创新进取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荒岛余生》(板书)就是这部作品的节选,这里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而是围绕着鲁滨孙刚到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的。

  3.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整体感悟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语,划出。

  教师投影出示字词练习,学生齐读、解释。

  2.理清文章结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b.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c.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这是本节课应该解决的重点,教师最后明确:鲁滨孙落入荒岛之初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

  要不要活下去?有没有前途了?

  怎么才能活下去?需要解决哪些物品?

  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

  概括起来也就是课文结构的三个部分,即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而这三个方面几乎也可以看成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紧扣课文)

  b.你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c.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算不算逃避现实?为什么?

  d.他为什么一定要活下去?这样活值不值得?

  讨论这个问题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整部作品来谈,以全面理解人物形象。

  2.全班讨论

  学习这个单元之前,讨论: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可能怎么想?怎么做?从鲁滨孙的谋生经历中,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这是个开放性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实话,深入理解鲁宾孙身处绝境时的心理活动,明确学会生存的重要。(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学习生存的实例来谈,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不宜占用太多时间。)

  作业

  抄写识记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手法。

  2.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珍视生命。

  教学设计

  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孙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2.为什么通篇用第一人称?可否换成第三人称?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提示学生,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性格,而课文节选部分则主要通过人物自身思考,即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至于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则可以从小说的真实效果方面理解。

  拓展延伸,鲁滨孙的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1.学生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回忆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人小组交流后,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不幸,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展开想像,假如你现在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无人烟的绝境,你可能看到些什么?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也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写一篇短文。

  写完后四人小组传阅,然后选出代表,再由全班交流评价。

  这个环节的设置出于两点考虑:

  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培养学生理解鲁滨孙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启发学生正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挫折,培养一种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心态以及勤勉、务实的作风,学会珍爱生命、珍视生命的价值。

  (全班的交流、评价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引导,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构思。)

  作业

  结合原著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荒岛余生教案12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

  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反思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造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

  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荒岛余生教案13

  【教学设想】

  我们希望人生能够一帆风顺,但谁都不能保证这一切,现实可以残酷地粉碎我们的良愿,就像鲁滨孙离奇的人生意外。鲁滨孙他满可以无限悲伤,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但他却无比坚强地鼓舞自己,以顽强的意志力和超凡的创造力,演绎了生存的神话。鲁滨孙的生存经历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素材。基于此,概括与复述故事梗概、感受鲁滨孙近乎绝望中的求生欲望、探询鲁滨孙在逆境中心境不断坚强的过程、体味鲁滨孙独特的自我激励之法、感悟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可贵精神、学习应对灾难等,都不失为好的教学角度。

  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战胜困难,超越自我,这是本文的精髓。设计A着重于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心理过程的分析,学习其战胜困难的精神。设计B着重从生存需要的最低条件的角度出发,剖析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心态,教给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资料平台”中特别选编了三篇文章,第一篇中的人物面临死亡和良知的两难抉择,内容侧重于对生存困境时刻人的良知的拷问;第二篇中霍金面临的则是来自于自身的困境,实现“我”的心灵内部的伟大历险,是对自我的伟大超越,其意义同样等同于对心灵之外的自然的超越;第三篇人物的探险行动中弥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民族豪情,对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熏染,希望三篇文章能够从上述两种设计之外,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的构建起到填补作用。

  【教学设计A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鲁滨孙面临的主要困难。

  2、分析心理描写,体会鲁滨孙心态变化的过程,感受鲁滨孙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

  3、感受野外生存对人的能力的挑战。

  课前准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收集有关野外生存常识的资料。

  教学步骤:

  导入:请同学自己介绍《鲁滨孙漂流记》。

  我们现在安坐教室,条件舒适,心情轻松愉快。可是,假如我们像鲁滨孙一样,不幸流落到了荒无人烟的海岛,情形会怎样呢?

  一、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划出你认为关键的词句,说一说鲁滨孙初到荒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归纳出来。

  (明确:物质生存需要方面的困难和精神上生存的勇气。)

  二、片段品读体味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面对诸多困难,鲁滨孙经过了深沉而复杂的思考。请以下列问题为导引,再确定需要重点品读(静心默读)有关片段,以理解下列问题:

  1、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思考的侧重点是否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点不一样,分别侧重思考:要不要活下去;怎么活下去;怎样安心地活下去。分别涉及生存信念、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等问题,按他当时需求的急缓程度依次出现,体现了人类进化的几个主要阶段,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前进发展的影子。)

  2、鲁滨孙能够活下去,他是怎么为自己找理由的?找了哪些理由?他的思考方法有什么特点?(明确:采用对比列举好处和坏处的方法来劝慰自己,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与同伴的命运和最糟糕的情形作对比来找理由,理由略。思考的方法充满着理性和辨证的特点:能冷静地用理智同情感作斗争;能用“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来对比思考。)

  3、鲁滨孙为什么一定要计算时间、写日记、保存几本书本?你觉得有必要吗?(明确:有必要。这也是他充实自己的心灵,保持一个文明人的高级趣味,不至于沦落为低等的求生者的智慧之处。)

  4、你觉得鲁滨孙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明确:敢于直面困难,坚忍不拔,积极进取,勤勉务实,善于创造,热爱生命,战胜困难的经验)

  三、野外生存探究

  整体讨论: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

  2、假如你知道了鲁滨孙的处境,你还能为他提供哪些远距离的生存指导?运用上你课前所收集的资料。

  四、拷问自己

  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有这个能力和勇气,会像他一样活下去吗?问问自己,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课外完成)

  【教学设计B

  教学目标:

  1、体会鲁滨孙在危难处境中调整心态的方法,感受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领悟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重要的道理。

  教学步骤:

  导入:鲁滨孙从小就渴望冒险、流浪的生活。流落荒岛之后,鲁滨逊面对绝境,很快就克服了消极情绪,不畏惧,不颓丧,进行了一场征服大自然的斗争,更进行了一场征服自我的斗争。在荒岛上的28年间,他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尤其是心理上的煎熬。那么他是靠什么走过这28年的'呢?

  一、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完成:

  1、用一话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AB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本文在描写鲁滨孙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二、重点精读体验

  精读关于鲁滨孙心理描写的部分,思考探究:

  1、从文章的首尾来看,鲁滨孙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如果他的心态不发生这样的变化,你觉得鲁滨孙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吗?(明确:即使他吃住不愁,最终也会因为精神的空虚和寂寥而死)

  4、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也许就没有了鲁滨孙这样的生存神话了。那么,你认为:鲁滨孙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么样的结论?(明确:靠的是心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说明积极的心态是维系生命的首要支柱,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重要。)

  三、拓展应用

  1、当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可自杀等轻生的事件仍然屡见报端。假如鲁滨孙知道了这些,他会作何感想?你能走进鲁滨孙的内心世界,揣摩出他的真实想法吗?试试看,组内谈一谈,请使用第一人称。

  2、有的同学感慨现在早出晚归,学习负担繁重,生活枯燥,爸妈唠叨,知心朋友缺少,不太满意目前的状况。你对你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满意吗?想一想,谈一谈,和鲁滨孙比一比,和同学坦诚交流交流。

  3、用一句精练的话说出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四、作业布置

  找一些面对困难、激励人奋进的格言,做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或者自己。

  【资料平台】

  1、(丹麦)哈夫·B·卡威《浮冰上的两者》。

  2、《斯蒂芬·霍金——划时代的英雄》。

  3、郭正刚《漂流长江第一人》。

荒岛余生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鲁滨孙在荒岛上所遇到的困难。

  2、学生赏析鲁滨孙身处绝境时经历的心理历程。

  3、学生深入感受鲁滨孙在逆境中所折射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所感悟。

  【重难点】

  重点:讨论并概括“鲁滨孙精神”:珍视生命,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反抗命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联系自身实际,学生借鉴鲁滨孙的“坏处好处对照法”分析问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它,你知道这是哪部书吗?(出示课件)

  你看过这部书吗?请你作一个简短的介绍。

  二、出示课题,了解作者及荒岛

  (课件展示)

  三、整体感知

  (课件展示)

  1、快速阅读全文,在你印象深刻的句段边上标出记号,并谈谈你初读的感受。

  2、选取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方法再次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假如鲁滨孙先生在你眼前,你准备问他什么问题?假如你是鲁滨孙,你会怎么回答(注意紧扣文本)?

  两个小组以记者身份,两个小组以鲁滨孙身份,双方展开问答。

  四、探究赏析

  (课件展示)

  1、找出你认为最能够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说一句话。

  2、感受性朗读:

  男生齐读关于“坏处”的.内容,女生齐读关于“好处”的内容,女生读的时候请把“我”改成“你”,男女生形成对话。

  五、体验与反思

  (课件展示)

  1、回忆在你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好处”和“坏处”的格式排列出来。

  2、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3、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愿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师生在《真心英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六、作业

  (课件展示)

  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并做读书笔记;

  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怎么做?发挥想像,写一篇短文。

荒岛余生教案15

  教材分析:

  《荒岛余生》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里活动展开叙述,呈现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关系,想象力丰富,但社会阅历浅,对生活的感受不深,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不够理性和深入。

  设计理念: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疑难。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身处绝境的鲁滨孙行为的意义。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小说也为作者本人赢得了近500个头衔,时至今日,它仍然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这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落难荒岛的鲁滨孙是怎样生活下去的。

  二、简介作者

  笛福,英国小说家,早年从事过许多行业,59岁开始写小说,受苏格兰水手真实遭遇启发,于1719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备受欢迎。笛福对于他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使人如身临其境,语言自然,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

  三、朗读课文

  1、疏解疑难字词

  多媒体显示字词(略)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筛选信息)

  ①流落荒岛时,鲁滨孙面对什么样问题?他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有怎样?他找到了哪些活下来的理由?

  明确:生存问题;开始时伤心绝望怨天尤人;后来调整了心态,积极乐观起来。

  理由a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个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b从船上获得了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c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②鲁滨孙决定在荒岛上生活下来,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明确: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他做了这些事a计算时间b搬运东西c建造围墙d寻找食物e记日记和阅读<<圣经>>

  四、深入探究

  ①由于工具缺乏,鲁滨孙是怎样艰苦工作的?

  ②课文为什么要详细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

  ③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④鲁滨孙是怎样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像鲁滨孙这样的人呢?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回答,教师点拨:

  ①A差不多费了一整年功夫,才把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

  B费了很长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

  C差不多费了两天功夫把一根木桩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

  ②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样活着的`,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③鲁滨孙记日记使他精神有所寄托,减轻心中的苦闷,便于深入思考当前的处境,西方人普遍面临的一个精神问题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种荒岛上,相信上帝的存在是鲁滨孙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⑤鲁滨孙是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坚韧顽强、勇于创造、务实肯干的人。(学生可畅所欲言)

  五、体验反思

  从鲁滨孙这个人物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课堂小结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们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自己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顽强地与命运搏斗的人就是真心英雄,只有经历风雨的生命才是最美丽的。

  七、作业布置

  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荒岛余生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荒岛余生教案09-19

公开课教案荒岛余生09-28

荒岛余生影评05-19

荒岛余生的影评03-19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03-03

荒岛散文04-12

荒岛的日记01-23

荒岛求生作文04-03

《荒岛余生》观后感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