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光》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掌握歌词内容并感受到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旋律特点。
2.幼儿通过掌握歌词内容和音乐结构,尝试根据不用的角色,用合适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游戏情境。
3.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感受游戏的趣味性。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完整音乐和分段音乐。
2.教学挂图。
3.知识准备:已熟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完整欣赏音乐,回忆故事情节。
师:我们都听过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们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呀?
这里还有一首歌,也在夸奖他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和结构。
(1)在这首歌里发生了几件事呀?
(2)教师小结,出示图片。
(二)重点分析和欣赏B段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1.重点欣赏、分解B1段音乐,并进行动作创编。
情节一(B1段)引导幼儿围着水缸玩游戏。
2.情节二(B2+3段)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落水和救人。
3.情节三(B4段)引导幼儿表现得救后的心情。
4.完整进行游戏,与幼儿共同分解什么时候变换动作。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表演游戏。
活动延伸
课后和好朋友也玩玩这个好玩的游戏,并且学习司马光机智,勇敢的精神。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司马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积极动脑 —→ 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司马光》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司马光》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2、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复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3、知道遇到困难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学习司马光果断、智慧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遇到困难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学习主人公的智慧和果断。
活动难点: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线索图,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故事主要情节的图片(游戏场景、水缸里、司马光砸缸)。
故事视频、黑板、人物名字角色牌、大白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故事封面(今天老师带了了一个好听的民间故事,我们要仔细听清楚,了解故事里发生了什么?)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 播放故事视频前半部分,到孩子掉到水缸暂停)
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2、分步骤出示图片,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1)观察、讲述第一幅图片,大胆表达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小朋友们看看第一张图片,仔细观察后请小朋友说说,图片上发生的故事。
幼: 幼儿大胆讲述图片故事
(2)出示观察、讲述第二幅图片。
师:呀?图片上的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那司马光小朋友想的是什么办法呢?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小朋友觉得司马光遇到事情怎么样的呢?
幼: 幼儿观察后回答
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幼:幼儿自由回答救人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迁移故事经验
师:如果是你的好朋友,掉到河里,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他呢?
(1)分组讨论记录绘画 (教师发放记录纸笔)
(2)幼儿5分钟讨论记录后回答。
教师小结:司马光遇到事情能够沉着冷静的思考问题,小朋友在遇到事情也要向司马光学习多开动自己的脑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哟。
4、猜想和创编故事的结尾,尝试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1)猜想和创编故事的结尾
问题:最后一张图片,司马光把小伙伴救出来之后,小朋友们想想他们可能会发生什么呢?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后请小朋友回答这个问题。(幼儿自由讨论)
幼: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到了被救的小伙伴特别的感谢司马光救了他,不然的话就会见不到他的亲人了,司马光小朋友特别的乐于助人,而且想到办法之后非常的果断就做出了反应,小伙伴才得救。
三、完整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
——再次完整播放故事视频,幼儿进一步理解。
——请小朋友分组讲诉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合关键图片)
四、扮演故事
师:小朋友们都了解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司马光也是我们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现在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故事的人物,表演故事。
(1)尝试根据故事音频,扮演故事。
分组讨论后自由结伴扮演
(2)幼儿自选角色扮演牌
播放音频,幼儿分组依次上台大胆的表演故事。
五、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扮演这个故事,我们把故事放在班级表演区,区角游戏时候可以去继续扮演游戏哟,现在我们一起给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活动总结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孩子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的良好品质。
在活动中我通过播放视频和PPT图片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因为这个故事可能孩子都有已知经验。整个环节在老师的带动下,积极性非常高,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大部分都停留在顺时针,对于逆向的思维还是有点缺失,当然这也不是一天两天所能理解的,而是要生活中慢慢地学习而产生的,在各个环节中孩子们也是兴趣点比较高的,可作为延伸活动开展,争取不留任何的遗憾。
为此也可以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教于孩子不同的学习方法才是更重要的。
《司马光》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习两 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
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学生质疑。
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再评不足。
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
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 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司马光》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救人的情境,在再现的情境体会中,感受到孩子落水的危险,体会时间的紧迫,知道司马光砸得正是时候。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拓展整合教材,在多元的材料中走近司马光。
【教学过程】
一、学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注意做到有针对性,容易出错的字多读,生字掌握不好的同学多读。)
2、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读。)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受本课的愉悦,尊重他们的主体选择,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环境,为他们的学习营造一个自由空间 。)
二、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导言: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很开心,可你们知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⑴ 学生听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⑵ 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缸里。
⑶ 请你们认真的再读课文,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这个孩子掉进水缸有什么危险?
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水缸的大和水很满来得出小孩子的处境很危险。
⑷ 指导朗读。师:从你们的回答当中老师知道了小孩子的处境的确很危险,老师也感到了你们很担心缸里孩子的安全,请你结合自己此时的心情,把这段课文读一读。(指导读出担心的语气)
这是一个缓缓牵引的环节,让学生在初步的理解中在略带忧愁的感觉中,知道这个孩子落入水中的危险,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下面更好的体验紧张情绪的环节做铺垫。同时,本环节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心理体验来学习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言: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担心,你们是一群心地善良的孩子,急他人之急,很想帮助缸里的孩子。他的朋友也很想帮他,可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他们慌了。
⑴ 让学生感受本段文字。师:请你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
⑵ 请学生说出别的小朋友的行为。师:请同学们说说别的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
⑶ 引导学生体验当时慌乱的情景。师:老师听了你们的发言知道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现在请你们同桌讨论:他们慌了,叫着喊着,可能叫些什么,喊些什么?先在位子上演一演,而后上台来表演。
⑷ 学生表演,全班师生对表演做评价。
(表演再现了当时慌乱的情景,让学生再次感受紧张的情绪)
⑸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体会。师:同学们,事情发生的这么突然,别的小朋友又都慌了,此时读这一段,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⑹ 指导朗读。师:你们真是富有爱心的.朋友。有的担心,有的难过,有的感到紧张,有的感到害怕,怕缸里的孩子有危险。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本段。(作好朗读评价)
如果说上一个环节学生对于紧张的体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这个环节的设计则是让学生的这种感觉浮出水面,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情势的紧张与危险,让学生走进了当时的现场,现在学生的心情已被紧紧的提了起来,对人物的担心程度也越来越深。表演的使用让学生更好的走进了课文,理解了文中的语言,并内化了文中的语言文字,很好的体现了文本对话。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言:怎么办?我们都在心中为那个孩子绷紧了一根弦,现在越来越危险了,别的小朋友的慌乱帮不了他,得有人救救他。在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
⑴ (感受文字,找出砸缸动作)师:请你们仔细读本段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⑵ 出示卡片,检查问题1完成的情况: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卡片上把动作标出来)
⑶ 引导想象司马光砸缸情形。师:再 读读本句话,请你们认真想想:为什么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而且砸了好几下?当时可能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⑷ 学生说自己想象的当时的情形,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⑸ 展示课件补充学生的想象。师:让我们回到现场,看看司马光是怎样救出孩子的。
(出示司马光砸缸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再次感受砸缸情景)
⑹ 发展求异思维,引导想象。师|:司马光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办法救出了缸里的孩子,假如司马光当时不在现场,是你们在那,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别的办法救缸里的孩子?
⑺ 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⑻ 引导方法比较。师:你们都很有自己的见地,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想出了办法,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办法和司马光的办法比,看看在当时的情况下哪种办法更好一些?
⑼ 引导得出结论:方法是可以,但时间不允许,情势紧张,容不得时间耽误,在特定的情形下,举石砸缸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司马光急中生智,举石砸缸,救出了孩子,他砸得正是时候。
⑽ 指导朗读本自然段。
(师:你们都明白了司马光砸缸的妙,砸得恰是时候,现在请读读本段课文,注意读出司马光的果断与机智,把自己对司马光的感受也读出来 。)
在想象中让学生体验了当时救人的紧张情形,让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会,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在学生感受到情形危险后,把救人的任务交给学生,使得他们自然而然的在心中升腾起要救人的正义感。在此情况下,让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办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又补充了对原文的理解。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导言:司马光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缸里的孩子,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大家到此都松了一口气,我们一起怀着高兴的心情读读本自然段吧!
⑴ 读第六自然段
⑵ (说话练习)师: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是那个被救的孩子或是旁边的人你会跟司马光说些什么)?
⑶ 一人扮演在场的人,一人扮演司马光,互相交换角色说话。
历经了紧张救人阶段,此时心情总算能徐徐平缓,轻轻松口气了,由救人的高潮到得救的平缓放松,学生经历了又一个情感体验,交换角色说话很恰当的让学生找到了心理宣泄口,同时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不管学生会说些什么,那都是他们在这一节课上的情感体验所得。
三、拓展练习
导言:
师: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难免遇到危险,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沉着冷静,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来救自己,要学会自救。
1、讲述断臂自救的故事。
2、出示游泳溺水自救的常识,让学生自己读。
思维角度的转换让学生由救人的意识转成自救,这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所学中得到另一种生成。
四、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只是我们了解到他的性格的一个方面,要想更好的了解他,课后可以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司马光教子俭朴》、司马光简介, 《资治通鉴与司马光》等文章,而后写上一句话的司马光。
课后的延伸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也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司马光,由面到点,引导学生丰富司马光的人物个性。
附:《断臂自救的故事》
拉斯顿是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本年一季度最出色的人材。他自己的和关于他的事迹的网站在短短3天就被点击近百万次。从生存的勇气到断臂自救的方式,他给人类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20xx年4月25日,一向爱好登山探险的美国阿斯彭市27岁的青年亚伦.拉斯顿一个人来到犹他州蓝约翰峡谷登山。蓝约翰峡谷位于犹他州东南部,风景绝美但人迹罕至。
拉斯顿在攀过一道3英尺宽的狭缝时,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拉斯顿试图将这块巨石推开。巨石摇晃了一下,猛地向下一滑,将拉斯顿的右手和前臂压在了旁边的石壁上。
忍着钻心的剧痛,拉斯顿使劲用左手推巨石.希望能将手臂抽出来,然而石头仿佛生了根一般纹丝不动,在做了无数次次努力之后,精皮力竭的拉斯顿终于知道.单凭自己一人绝不可能推动巨石.只能保存精力等待救援了。
然而,在接下来的数天里,别说是人,就连鸟也没见飞过一只,他就这样吊在悬崖上。没有事物,拉斯顿每天只能喝水,到了4月29日,壶中的最后一滴水也被他喝光了。
5月1日早晨,饥肠辘辘、浑身无力的拉斯顿从睡梦中醒来时终于明白,他所在的地方太过偏僻,即使有人知道他失踪报譬,救援人员也不可能找到这个地方。
再等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想活命的话只能靠自己了。拉斯顿心里清楚,把自己从巨石下解放出来的惟一办法就是断臂。而除了筒单的急救包扎,他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外科自救。
拉斯顿清理了一下手头的工具──一把8厘摩长的折叠刀和一个急救包,没有麻醉剂,没有止痛片.没有止血药,超常的疼痛和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不过拉斯顿已经别无选择了。
由于稻子过钝,在难以形容的疼痛和失血的半昏迷中,拉斯顿先折断了前臂靠近手腕处的挠骨,几分钟后又折断了手腕处的尺骨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之后拉斯顿用登山锚将一根绳子固定在岩壁上,用左手抓住绳子,顺着岩壁滑了下去。之后跌跌撞撞的做了大约7英里路,两名旅游者发现了他,报了警,他得救了。他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自己拯救了自己。
《司马光》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德育目标: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读课文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出示课件)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出示课件)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
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出示课件)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点击"大""满",指导读好)
(2)谁比他读得更好?
(3)齐读。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 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示:千钧一发,领读三遍。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 喊 跑 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 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 !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自己说自己的)。
五、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堂检测:
1.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2.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芳芳的爸爸出差不在家,就芳芳和妈妈两个人在家。吃完晚饭,芳芳在房间里做作业,妈妈一个人在卫生间洗澡,芳芳作业作完了,等了好一会儿,也不看见妈妈从卫生间走出来,芳芳很奇怪,心想:咦,如果是平时,妈妈早就应该从卫生间出来啦,今天怎么洗这么久还不出来?他喊了几声"妈妈",可是没人应,她有点急了,又大喊了几声,还是没人应,芳芳慌了,踢开卫生间的门,一股热气直冲出来,只见妈妈躺在浴缸里一动不动。原来,妈妈已经因为缺氧而昏迷不醒了。这时,如果不赶紧抢救妈妈,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芳芳吓得嚎啕大哭,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如果你是芳芳,会怎么做?
七:板书设计:
司马光
砸
小朋友——掉——大水缸——得救
《司马光》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 篇9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
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伴教锦囊: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
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阅读在线:
司马光砸缸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冷静、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发明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推荐,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考虑问题(1)(2)
4、小组讨论推荐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和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假如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安排。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知道司马光是中国古代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知道动脑筋想办法能使人解决困难;学习词:“急中生智”。
发展思维能力,能在材料提示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经验创编故事。
学习商量与合作,能在小组内合作创编和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水会流动、水有浮力等特性。
2幼儿园电脑课件,幼儿创编故事的操作图片若干套。
3(分别有梯子、绳子、石头、木板等材料的图样)。
活动建议
教师介绍故事名称,介绍司马光:他是古时候我们国家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
提问:司马光和小朋友在哪里玩?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
幼儿分组讨论,并根据自己讨论的救助办法取背景图和相关的图样编故事;教师指导幼儿运用恰当的语言讲述,指导幼儿学会分工协作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自己编的故事。如可以一人讲述,一人演示,其他小朋友充当故事中的角色协助讲述。
请1~2个小组的幼儿合作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讨论:
为什么司马光和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帮助救出落水的小朋友?
积极开动脑筋还可以帮助我们做好什么事?
活动结束,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并勇敢地讲出自己的.办法。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自己想出的救人办法和创编的故事画出来。
儿童文学:司马光的故事
我国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就非常爱动脑筋。
有一天早上,大人们都干活去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捉迷藏。调皮的春来爬到了树上,树下放着一个大水缸,一个比小朋友还要高的水缸,里面盛满了水。
春来一只脚踏在树上,一只脚踩在水缸的边儿上,他得意地朝下面蒙着眼睛的小青喊:“哎,哎,我在这儿呢!”正喊着,脚下一滑,“扑通”一声,人就掉到了大水缸里。
春来吓得大喊:“救我!快救我!”有小朋友也赶紧喊:“快来人啊,有人掉水里了!”可大人们都干活去了,谁也没听见。
眼看春来就要被水淹过了,司马光急中生智,大声说:“快把水缸砸烂!”说完,他拿起地上的一块大石头,用力地朝水缸砸去。“哗啦”一声,水缸被砸破了,水流了出来,春来从破了的大洞里爬了出来。
春来得救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开心地笑了。
《司马光》教案 篇12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
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5.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2.指导背诵方法。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掩耳盗铃》。
2.书写本课生字。
司马光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司马光》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⑴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⑵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⑶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⑴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⑵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⑶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⑷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⑸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⑹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⑺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⑻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⑼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
举石头
砸缸
救人
想办法
《司马光》教案 篇14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
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
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司马光砸缸》。
2.能在沙包的帮助以及教师语言、动作的提示下,合乐地做出砸缸救人和交换舞伴的动作。
3.体验与不同伙伴舞蹈和躲藏追跑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碟片、录音机、沙包一个。
2.幼儿会玩“切西瓜”的游戏。
3.15名幼儿围坐成圆圈。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律动“司马光砸缸”。
在古代,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名叫司马光。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忽然有人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啊,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什么办法?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司马光砸缸》游戏的玩法。
1.教师示范“砸缸救人”的游戏玩法。
下面呢,我来当那个司马光,我还带来了砸缸的工具:一块大石头。待会儿,被救出来的人,谁先跑回来,搬起大石头谁就是?好,听好音乐。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反复游戏。
好,下一位司马光是谁?司马光选出来了,可以继续玩游戏了吗?缸里又没人了怎么办?
司马光砸了缸之后,缸的什么位置破了?那水流出来了,砸破的缸片到哪儿去了呢?
里面被救的'小朋友要出来,他们两个要进去,如果他们四个人同时跑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那谁先跑呢?为什么?
现在谁是下一个司马光?那原来的司马光站哪儿呢?对了,站在缸的缺口处。看懂了吗?
3.幼儿尝试反复游戏。(唱谱练习——随乐练习)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不可以?我先来当第一个司马光。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学习被淹小朋友的动作。
你们觉得掉进缸里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5.幼儿完整游戏。
那我们再来玩一次,请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加上刚刚我们讨论的这些动作,好吗?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司马光砸缸》游戏中的集体舞。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两人结伴玩游戏的方法。
下面啊,我们站起来和好朋友面对面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歌里有一个摇手的动作,现在和好朋友面对面可以怎么摇呢?我们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找朋友”的游戏经验,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
刚刚,我们只是和对面的好朋友来玩游戏的,那我怎样才能和更多的朋友来玩这个游戏呢?
谁来说一说,蒙眼睛、打开的动作和以前哪里不一样?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谁来说说看,刚才你一共和几个小朋友玩了游戏?
那怎样才能让我们每次换的朋友都不一样呢?
我要来考考你们了,我是把原来的哪个动作换成了“交换位置”?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3.游戏结尾增加“砸缸”——“庆祝”环节,再次游戏。
我们在哪一句歌的时候要手拉手围成一个大缸?这个时候,谁就准备要出场啦?记住哦!当游戏最后结束的时候,还是有两个小朋友没有被救出来哎,怎么办?
小朋友被救出来了,你们高不高兴啊?那等里面的小朋友跑出来之后,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个表示胜利的手势,什么手势“耶!”
活动反思:
《司马光砸缸》是一个经典的历史人物故事,影响了很多辈人,主要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事。课文虽简单,但是,为了引领孩子们体会司马光的品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行为对比
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的行为有明显的反差,文中是这样写的: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通过让孩子们反复读句子,认真观察图上几个孩子的表情、动作,并设身处地地想假如自己在现场,心里是如何想的,让孩子们明白当时孩子们心里很慌,不知所措。再通过读写司马光的句子,明白他的沉着与机智。
通过对比,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和司马光的沉着行为,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对比手法的重要性。
二、抓关键词语
写司马光的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描写司马光的行为中有两个关键的动作:搬、使劲砸,通过提问,让孩子们找描写他动作的词,并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学着司马光的样子一起来演一演,更深刻体会司马光当时的沉着、稳重、机智。
小百科:缸,中国汉字,用来盛米盛水等。
【《司马光》教案】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案02-27
《司马光》教案07-18
司马光教案03-30
《司马光》的教案03-01
语文《司马光》教案07-15
《司马光》的教案范文02-24
《司马光》教案设计05-10
《司马光》教案(15篇)01-20
《司马光》教案(精选15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