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

时间:2023-03-13 14:45:26 教案 投诉 投稿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1

  教学目的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 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

  大处讲究:布局(3段) 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生字词。(二)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

  1.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l)准确

  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作用。(投影显示)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等。

  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配乐朗读课文(边出画面配合),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和美感。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2

  学习目标:

  1、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掌握其作用。

  2、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苏州园林》。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

  1、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掌握其作用。

  2、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这节课我们就本文中的说明方法进行一下整理,看看作者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时间:3分钟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与讨论

  3、老师提请学生回答问题,其他生补充,师点拨,生整理总结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这里四个排比的句子的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点拨:四个“讲究”的次序不能任意调换,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如果任意调换次序,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点拨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五、当堂测试

  《伴你学》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3

  教学目标

  1、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

  2、了解本文的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脉络

  3、体会本文自然贴切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

  感知、感悟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脉络,体会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自然贴切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程设计

  一、导入设计

  1、谈苏州:

  因“风物雄丽为东南冠”而成为“五方毕至”的旅游胜地,这个地方就是苏州。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水色山光美丽怡人,自然环境赏心悦目,“人家尽枕河”,被誉为“东方威尼斯”。(放幻灯片:苏州风物)

  紧乘引出苏州园林,作简介:苏州园林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人以回归大自然的大智慧,于红尘之中构筑起理想的生活环境,再那亭榭楼阁、荷塘山石、古树奇花、楹联匾额之中蕴藏了丰富的人文信息,又何尝不值得人们留恋往返、细细品味?

  2、简介作者叶圣陶,引入新课

  让我们从文字入手,深入领会苏州园林的风采。

  二、初步感知

  教师组织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

  读课文,了解苏州园林有什么特征?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形成认识(幻灯片:园林总特征)

  进而引导认识:正因为如此,才具有很高的地位: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除了这些整体认识,读书中还有那些收获?(这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幻灯逐步显示,形成直观体验

  引导小结文章的脉络:本文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说明方式,属于逻辑顺序(幻灯显示)

  三、重点研读

  引言:本文介绍苏州园林,它不是一个园子。而是整体上介绍苏州的园林。苏州有许多名园,比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最突出。就这些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草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之中找出“同”来,尤其体现在文中的“四个讲究”上。

  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3——6段,看看苏州园林在设计上是如何体现这“四个讲究”的?

  提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2、和邻桌讨论,尝试划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出问题:

  1、四个语段按什么顺序?这个顺序是否能调换?

  2、“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用得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四、欣赏园林

  1、幻灯片展示:狮子林、环秀山庄、网师园、留园、拙政园、沧浪亭、藕园等图片,组织欣赏。

  2、朗读课文,再一次从文字角度领略园林风采。

  五、作业设计:

  这节课上,我们领略了苏州园林的风采,感受到了浓厚的园林文化。苏州是美丽的,我们济源市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是有着秀丽景色而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生活的农村,也变的越来越美丽。请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地方,给大家作个介绍。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4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这篇课文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美的奥妙。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总的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文章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只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领会到园林独特的美是经过精心布置而又不损自然的美,同时,还能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是一篇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教学理念】

  1、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说明文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并学会在写作中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

  2、摒弃保守的“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预习了解──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大力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沛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发明性。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2、教师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有关介绍的文字和图片,设计成课件,以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前积累

  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充沛预习课文,结合手中的资料书,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探究课后习题,并将有关字词摘录到预习本上,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缺少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缺乏对苏州园林的了解。因而课前的积累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苏州园林,为学习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故宫博物院》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御花园的“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松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中。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举足轻重,可谓典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叶圣陶先生步入他的美文《苏州园林》,去感受一下苏州山水亭榭独特的景致,别有的韵味。

  接着教师出示课前找好的苏州园林的补充资料,让学生更详细的了解苏州园林,增加感性认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好的导人可以把学生引人新课的“大千世界”,激其情,引其思,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学习课文铺设基石。为此,学习课文之前,首先借助学生熟知的课文知识,与学生一起回忆旧知识,引入对新知识的了解。再借助资料补充完善,巧妙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人手。(板书: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这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具体接触说明文,应该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这样对学习说明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做到以下几点:

  ⑴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划不理解的词句;(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

  ⑵ 找出概括苏州园林一起特征的句子。

  (学课文的开始让学生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老师代替代替,让他们靠自身能力去探究,去发现;努力做到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自悟文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师: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并简要小结:“这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告诉我们苏州园林色彩的美,结构和布局的美,体现出园艺家们独具匠心。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何是写局部?哪儿是写细部 。(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

  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结构图: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师:我们再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些局部和细部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说明对象。)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3、以优美的古等独奏曲为背景音乐,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朗读。

  (赏佳音、品美文,充沛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示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4、师: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如、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举例。教师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

  (在合作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5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休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二、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教学设想〕

  采用比较教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读:朗读课文,认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疏导: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子

  〔预习:看电影、看画片、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

  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影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学生先口述后,老师明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二、认读。

  1.结合“思虑和练习”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助组,进行朗读练习。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教师随即板书归类或出示小黑板。

  三、疏导。

  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习惯。〕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文章的布局。

  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n)龙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

  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6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划分文章层次及概括层意。

  3.把握文章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苏州园林(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划分文章层次及概括层意。

  3.把握文章说明顺序。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圈划出不会的生字词并解决,或与同桌小声交流讨论。

  时间:4分钟

  轩()榭()嶙()峋()丘壑()镂()空

  2.同学们拿出本子默写生字

  3.同桌对调批改,并个别分析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概括内容)

  (一)先学。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大家继续自学,请看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读了课文,你认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时间:4分钟

  (二)后教

  1.生朗读课文并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与讨论

  2.老师提请学生回答问题,师点拨,其他生举手帮助纠正补充,最后修改并记录。

  3.ppt出示:

  特点: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本文抓住特征,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多方面加以说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及概括层意。

  时间:3分钟

  1.师巡视,个别辅导

  2.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与讨论

  3.师点拨

  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

  请同学们深入阅读课文3—9段,探究这几段文字分别介绍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理一理,想一想,这七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5分钟)

  六、当堂测试

  伴你学P71 4.5

  七、板书设计

  21苏州园林

  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7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每段的中心句,梳理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学生自主学习案

  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1、借助工具书,会读会写生字词 。

  2、搜集作者和苏州园林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引入: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片和音像,由学生谈自己所见所感

  反馈预习成果,师补充纠正。

  〖合作探究案〗——升华学科能力(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整体感知,知己知彼

  1)、本文是( )说明文。也可是( )说明文。

  说明对象:( )

  2)、对象的总体特征:( )

  3)、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4)、本文结构特点:( )

  5)、说明顺序是( )。具体是从( )到( ),

  从( )到( ),从( )到( )。

  2、苏州园林美点追踪(精读3-----9段)

  请用“苏州园林很美,美在层次,你看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撞上一面大镜子,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展示你所找到的'美。

  苏州园林很美,美在( ),你看( )。

  3、请你为苏州园林写几句宣传语。

  例如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1、明确学习目标。

  2、师生交流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3、课件展示说明文相关资料。

  4、寻找苏州园林美点:

  学生自由读文

  圈划出文中语

  句加以说明。

  5、组织交流、评价。

  6、小组讨论:宣传苏州园林。

  7、师生共同总结本基恩、内容。

  二、〖课堂练习〗——技能拓展应用,搭建金级平台。

  1.第二段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层次”,四个排比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思路吗?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纠错。

  体会说明文结构的严密性,和多样性。

  三、〖拓展延伸〗——情感体验,主题升华。

  小作文:我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可用逻辑顺序,也可用空间顺序,也可二者穿插使用。

  字数为150字。

  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8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 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

  (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 “标本”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

  1.教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3)师生互相补充。

  多媒体展示精心制作的相关图片。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六、了解说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

  七、品味语言。

  表现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八、本课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我们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如果同学们想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的话,还是让我们有机会去苏州园林中徜徉吧。

  九、布置作业: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字数为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 标本 ﹙3、4、5、6、7﹚局部 (大)

  ﹙2﹚完美的图画 ( 10 )不止这些

  ﹙8、9、10﹚ 细部 (小)

  总说 ———————— 分说 ———————— 总说

  概括 具体(逻辑顺序)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丰富,牵涉面广,要讲的东西很多,一般安排二课时为适宜,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当时,我有所当心。结果,只用了一课时就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我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处理教材非常重要,关键在取舍。要结合学科性质、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特别要突出重点教学,不能面面俱到。

  2、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内容安排要紧凑,教学推进要快,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难易适度。

  3、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努力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9

  

  总2课时

  课型

  写作课

  备课时间

  10-12

  第2课时

  使用时间

  10-1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学准备

  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3、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板书设计

  总说特征----分说(具体说明)

  

  教学修改、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字音字形字义掌握情况(以同桌为单位,互相检查,师抽查)。

  二,图片欣赏,引导学生品读一些语段

  1,对比欣赏对称性的建筑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明确苏州园林布局的自然之趣。

  2,假山和池沼,抓住“艺术而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复制的,而艺术是不可复制的,是更个性化的,“忘却”“只觉得身在山间”,是以假乱真;池沼的安排也是首先在顺其自然。

  3,对比欣赏宝塔式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足取”,说的还是自然。

  4,图片欣赏,让学生理解”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行成的层次感。

  可以多举一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领会。比如杜甫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三,小结课文。总之,无论是布局,还是配合、映衬、层次,还是小到角落门窗色彩,虽然是人工,但巧夺天工,而它的美,简而言之,就是美在自然。所以在上节课的`板书后面我们还要加上”巧夺天工,美在自然。”本文写作条理清晰,语言朴素。

  四,布置作业:比较阅读读本上的《苏州园林》

  本册有三个单元的说明文,本单元的要求是“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看看它们分别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又是怎样逐层深入地进行说明的。”可见,编排者旨在通过一定量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写作。而说明文的写作也包括阅读,最首要的是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条理清晰的说明。对于这一点,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可采用点拨法、讨论法加以落实。建筑是凝固的诗,中国园林又是极富传统文化意蕴的诗,要让学生学会用鉴赏者的眼光来看园林,扩而大之是看传统艺术,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可采用图片欣赏法、比较法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性的体悟。

  作业批改记录

  已经完成

  批改时间:10月12日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10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特点得计种说明方法。

  2、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

  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内容。

  4、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

  单元一:扫清阅读障碍

  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拱桥陡坡和谐张zhuo 饮涧桥墩匀称

  2、解释: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匀称

  3、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单元二: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

  2、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

  1、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2、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

  3、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

  4、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

  单元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

  2、读5自然段(1)划分层次

  (2)说明顺序是

  (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

  (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

  (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

  3、读6—9段回答

  (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两个方面来写。它是一个()桥

  (2)8、9段分别写了()()

  4、总结(板书)

  一、(1--2)总特点:形式优美 打比方 外

  结构坚固 ↓

  历史悠久 内

  二、(3--9)赵州桥 特点 历史 结构外形、设计者 整体-局部

  卢沟桥 特点 外形 历史意义

  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 其次 再次

  三、(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单元一:复习梳理

  1、本文共分几部分?中国石拱桥有何特点?

  2、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有何特点?

  3、介绍桥的特点用了什么顺序?

  4、课文才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单元二:小结全文

  一、分析课文层次特点

  1、根据课文1、2段,9、10段中句子和段落内容的关系,可以看出说明文段落大意有何特点?

  明确:中心句

  2、全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由总到分

  二、分析本文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

  2、列数字3、作比较打比方4、作引用

  三、分析本文说明语言:

  1、简朴(精练)语句短明快,读来自然。

  2、用词准确严密

  例:(1)桥拱桥石拱桥

  (2)说“旅人桥”时用“可能”表估计,用‘有记载”表确实存在,用“最早”表程度。

  (3)9段中用“首先,其次,再次”分条理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严密且又全面。(4)生动且富有文采,恰当运用比喻、引用,必要时描写。

  单元三:巩固练习

  1、第1、2、3段(导学、导练第12页“精讲名题”)

  2 第5自然段(名师教案第13页“阅读理解赏析”)

  3、配套练习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结构层次和文章的说明顺序

  把握课文说明对象总的特征

  教学重点: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

  教学难点: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说的是什么地方吗?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这些园林,在古时大多是有钱人家的花园,这里有山有水,让人感觉身在大自然之中。同学们,想不想去游玩一番?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欣赏苏州的园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前,注意文中一些字词的读音(小黑板),

  2、阅读课文1、2节,同时思考问题:(小黑板)

  (1)苏州园林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

  (2)它们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达到这个要求的?

  3、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介绍这一幅完美的图画?请大家读3-9节,找出每一节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师做板书。)

  4、苏州园林既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那么在这幅完美的图画中的每一个内容,我们也可把它们命名为一幅幅图。如第3节,我们称之为亭台轩榭图。请大家为其他节取一个名字。

  三、 小组合作,感受园林自然之美。

  1、 既作为一幅美丽的图画,那它美在哪儿?请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用“《 图》美,美在它的 ”的句式,说说它们的美。

  师示范讲第3节。1、2组浏览4-6节,3、4组浏览7-9节,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语言,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它们的.美,请在相应的段落旁边写下来。

  2、 一幅幅美丽的小画,构成了苏州园林这样的一幅大画。“浏览者走在园林里,如在画图中。”可以说,苏州园林美,美就美在它的自然之趣。苏州园林是幅充满自然之趣的山水图画。那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如何让园林之景不是自然而胜似自然的呢?请4人一小组,快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苏州园林自然之美的语句,用“~~~”划出。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12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学习了本课的字词,并初读了课文,对《苏州园林》作了宏观分析,这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到每一个段落对本文作微观研究,充分领略大师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掌握必要的说明文知识。

  二、赏析课文3-6段,

  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结合文中优美的语句描述出来,在班上交流。

  (一)第四段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绝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池沼的配合,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照应

  1池沼有两种情况:

  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

  2相同点: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 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三)第五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明确:——“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四)第6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明确: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

  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角落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美-(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美-(园林建筑的色彩美)

  文中十余次提到绘画,“图画美”这一特征作为一条线索贯串全篇,联结园林各类景物的说明, 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

  本文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第10自然段

  1.这段文字是否多余?

  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三、辅导课后作业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某个有趣的地方,200字左右。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1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提高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先总说后分说”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提高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先总说后分说”的写法。

  【自主导学】

  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作者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 家、 家,原名 。本文是他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对称( ) 模样( ) 着眼( ) 间隔( )

  镂空( ) 池沼( ) 琢磨( ) jiàn( )赏

  轩xiè( ) 嶙xún( ) 斟zhuó( ) 丘hè( )

  3.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寂寞 映衬 玲珑 自出新载

  B.标本 池沼 阅历 因地治宜

  C.依傍 雷同 蔓延 重峦叠嶂

  D.庸俗 嶙峋 翻番 别俱匠心

  4.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玩赏 欣赏 鉴赏)

  (2)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的图画。(完好 完美 完整)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技术 艺术)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画,不是( )画。(图案 美术)

  (5)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

  究近景远景的( )。(配合 层次 映衬 布局)

  5.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3)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4)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6.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自主学习下《苏州园林》导学案设计

  地位和影响: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说

  共同特点:(1)亭台轩榭的布局

  (2)局部说明

  (3)(主要) 近景远景的层次

  分说

  自主学习下《苏州园林》导学案设计园林角落的布置

  总结 :苏州园林的美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自主合作探究】

  7.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苏州园林为什么不讲究对称?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3)游览者“忘却了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是怎样体现的?

  (5)课文的第3-6段,叶圣陶先生已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什么还要写第7-10段呢?去掉行吗?

  【反馈检测】

  8.课内阅读( 20分 )

  ⑴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

  ⑵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⑶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⑷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⑸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⑹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⑴本语段的中心句是 (3分)

  ⑵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中的说明方式是 式。(4分)

  ⑶第三句中“寂寞”一词的意思是什么?(3分)

  ⑷第四句中“这是不足取的”中“这”是指 。(3分)

  ⑸根据文段内容,请概括“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什么?(3分)

  ⑹举例说明本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4分 )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14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常听到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是说苏杭很美,美到可以和传说中的天堂相比,那么苏杭美在哪里呢?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据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有句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可以说是集园林艺术之大成。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共同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二、欣赏图片

  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看到图片里如画的美景,同学们是否已心生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如画的苏州园林。

  首先我们来看本文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四、介绍作者:

  现在我们来看本文的作者,叶圣陶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作家,很多同学读过他的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老的童话文字优美,思想内容深刻,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更全面的了解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五、字词检测:

  《苏州园林》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生字词并不多,大家看看下面这些字词你都认识吗?#

  轩 榭 丘 壑 嶙 峋

  相 间 镂 空 蔷 薇

  斟 酌 重峦叠嶂

  这些字词中,相间的间,镂空的镂,重峦的重都是容易读错的字,大家要注意它的读音,其他的重点记字词,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复习一遍。

  六、自渎课文,思考问题

  复习完字词,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3.为体现整体特点,设计者是从哪几方面设计的?

  明确:

  1.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美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是第二段的七八两行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败笔”,这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那么他们共同强调了什么?“对,是图画美”

  3.为体现整体特点,设计者是从哪几方面设计的?还是第二自然段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我们接着看课文,解决下面的问题,请从文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据

  4、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由四个 “讲究”构成的排比句,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5、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 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明确:

  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4.这四个 “讲究”构成的排比句,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个 “讲究”的内容是按从整体(“布局”)到局部(“配合”、“映衬” 、“层次” )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3、4、5、6段围绕四个“讲究”依次加以具体说明 ,在内容和结构上前后照应。如果任意调换次序,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5.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 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七、理清结构

  让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刚才讲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大处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 细处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由总到分

  八、教师小结:

  第二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因为这一段点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以下段落都是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逐一说明的。第2段与第3-9段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从各部分看,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本文准确地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把事物说明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15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三、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设想:

  一、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难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可以结合讲解围绕中心,有条不紊的写作特点,使内容讲析和写作知识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本文的语言很出色,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要求理解、掌握下列词语:雷同、嶙峋、阅历、重峦叠嶂、败笔、工细、因地制宜、斟酌、琢磨、自出心裁、别具匠心。

  三、有条件的,可以出示苏州园林图片,以增加感性材料,帮助理解课文。

  四、布置预习:读课文两遍,借助字典弄懂生字新词。

  五、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正音正字、解释词义;通读课文,分段;讲课读文第1—6节。

  教学步骤:

  一、检查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苏州园林》(园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作者叶圣陶。提问:在一年级我们学过他什么文章?是什么文体?你们能简要回忆它的内容吗?学生回答。明确:学习《蚕和蚂蚁》,主要讲蚂蚁劝蚕工作的故事。是篇童话。教师追问:叶圣陶老先生是哪里人?在明确是苏州人以后,指出他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苏州园林》一文便是介绍苏州园林特点的,是说明文。然后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不识的字,不懂的词提出来。

  二、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

  正音:镂,从“钅”,从“娄”,不读(缕)。嶂,不读(章)。(对)称,不读(称,动词)。轩榭。斟酌。

  三、补充注释(出示小黑板):

  ①鉴赏: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

  ②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③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④池沼:比较大的水坑。

  ⑤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

  ⑥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⑦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⑧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⑨层峦叠嶂: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四、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段;明确:第一段(第1节),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段(第2节),概括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第三段(第3—10节),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五、指导学习第一段(第1节)。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苏州园林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总的印象是:“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要求学生用线划出)这种印象的得来是靠两个“经过”。

  词义辨析:

  (1)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矿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作者选用“标本”一词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影响和作用。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见《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作者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六、讲读第二段(第2节)。

  先由学生默读,然后提问:苏州园林有什么共同点?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要求学生朗读作答,并用线划出。明确共同点以后,板书:“完美的图画”。明确具体表现后也板书(见附表,下略)。

  四个“讲究”构成一组动宾式排句。用词很恰当。“布局”指整体,“配合”、“映衬”指部分,“层次”指次序。这些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建造时很重视整体上的安排,局部上景物的分工配合,远、近景色的次序这些问题,赞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教师领读:“可是……有个共同点”。

  学生齐读:“似乎设计者……欠美伤美的败笔。”

  这一段是本文的说明中心,底下一段用对比作具体说明。本段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七、指导学习第三段第一层(第3—6节)。

  第三段在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可以分为两层:第3—6节是第一层,围绕四个“讲究”分别加以具体说明;第7—9节,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前者从大处讲,后者从细部谈,说明这里的一切构成了“完美的图画”。底下,我们先学习第一层:

  (1)先启发学生思考;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叫学生默读第3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不讲究对称,而求自然之趣。运用比较和比喻的方法加以说明。

  (2)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叫学生默读第四节,然后分假山和池沼两种景色加以说明。

  教师追问:为什么游览者攀登假山时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学生思考,回答。明确: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两个词恰切地解说了原因。艺术,指能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苏州园林假山堆叠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决不是机械的堆叠。

  教师追问: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讲究各种景物的配合的?让学生朗读课文作答。

  (3)先要求学生思考苏州园林怎样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让学生朗读第5节。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分析:作者先作正面解说,一个“俯仰生姿”,道出了各种树木的美丽姿态,两个“相间”,说明这里鲜花不败春常在。接着又从反面说明。

  (4)要求学生思考: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让学生朗读第6节作答。

  八、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本课文生字新词并能作解释。

  2、给带点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①鉴赏(照,仔细看)

  ②对称(适合)

  ③雕镂(刻)

  ④琢磨(雕刻玉石,使它成为器物)

  ⑤匠心(巧妙的心思)

  ⑥叠嶂(层层的峭壁)

  3、“思考和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讲读课文;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复习冒号知识。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一)默生字(给带点字词注音):

  轩榭、嶙峋、镂空、阅历、重峦叠嶂、对称

  (二)指名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注释下列词语:

  鉴赏、因地制宜、败笔、雷同、斟酌

  (三)回答“思考和练习”一。

  [参考答案]

  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本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每个角落的格局、以及门窗图案和屋室装饰等六个方面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

  二、讲读第三段第二层(第7—10节)。

  (一)指名学生朗读。

  提问:第7、8、9三节也在于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什么在第2节不加提示(如四个“讲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本段第一层的内容在第二节用四个“讲究”作提示以示重要,比较起来,这一层比较次要,这样安排显得主次分明。

  (二)先叫学生思考:第7节主要是讲什么?用什么方法说明?然后让学生默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着重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主要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教师追问:举了几例?为什么读的时候感到不呆板?学生思考回答。列举了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教师领读:“游览者……注意图画美。”

  学生齐读:“阶砌旁边……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三)指名学生朗读第8节。在明确这一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以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一句中的那几个词是用得恰切的。“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示“一定”的意思,对否定“庸俗”就显得更加坚决。“即使”是表示假设加让步的连词,用它虚写一笔往往是为了强调后边的结论。这几个词准确地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能。

  词义辨析:别具匠心、自出心裁、别出心裁是三个近义的成语,都表示有创造性,便也稍有差别。别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侧重于说明与众不同。自出心裁:自已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在第二节里用它来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独立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显然是合适的。自出心裁,侧重于说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别出心裁:别外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侧重子“另外想出”,与前面两个近义词组有区别。

  (四)先叫学生思考:第9节说明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指名学生朗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主要说明屋室装饰的色彩美,是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的。

  最后的结束语留有余地,让人回味不尽。让学生齐读这一结束语,体会文意。

  三、归纳中心思想。

  从朗读着手(第一、二段分别由一位学生读,第三段一、二两层分别由男女生齐读),根据板书设计(见后),先由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最后教师小结: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四、归纳写作特点。

  这学期学过的《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馆》以及本文都是说明,介绍处所的说明文。说明文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让学生回忆《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课文的说明顺序,然后指出,本文具有围绕中心,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的第2节提出了说明中心,从第3节开始,按照园林景物的种类分门别类加以说明。在组织材料加以说明时,大致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的。

  其次,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比如用“盘曲嶙峋”写出了藤萝干枝特有的风姿,用“珠光宝气”,把袅娜的藤萝的花串、花朵的色、光、神都写了出来。

  说明事物时表达得很有分寸,留有余地,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有时说得很肯定,毫不含糊,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以上都从实际出发,表达的很精确。

  本文有三处用冒号,值得注意学习。“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冒号起提示作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的冒号起总结作用,着重说明目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的冒号既起启示作用,又有总结作用,在于说明原因。

  五、课堂练习。

  (一)口答“思考和练习”二。(答案见上)

  (二)笔答“思考和练习”三。

  [参考答案]

  ①“在天安门的右前方”是状语,表示处所,对中心词“耸立”起限制作用。“巍然”是状语;对中心词“耸立”起修饰作用。“雄伟”“壮丽”是定语,对中心词“人民大会堂”起修饰作用,形容它的气魄。

  ②“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是中心语“自由主义”的定语它表示领属的修饰成分。“革命的”又是中心语“集体组织”的定语;表示性质。“十分”是状语,对“有害”起修饰作用,说明“有害”的程度。

  ③“一夜没睡好”是中心词“兴奋”的补语,补充说明“兴奋”的程度。“拂晓”和“就”是中心词“出发”的状语,表示出发的时间。

  六、课外作业。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在介绍中强调了什么特点?(答案见上)

  2、为了把人们生疏的事物说得明白易懂,我们常常要进行具体描写,有时还要用比喻。找出本文具有这种特点的一些词句。

【八年级教案《苏州园林》】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09-02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01-05

《苏州园林》教案09-04

苏州园林教案01-13

苏州园林教案05-18

《苏州园林》教案03-01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2-15

文学最新苏州园林教案优秀范文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08-01

语文苏州园林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