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钱币》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钱币》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和10元的币值与数字对应;
2、币值的换算;
3、书记符号与钱币的对应;
4、常规培养:养成不乱花钱,懂得储蓄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6.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二、活动准备:
10纸币、1元硬币(打印多份硬币)、存钱罐、蜡笔、操作册。
三、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1、认识1元硬币币值和外观图案今天啊,许老师带来了个神奇的百宝盒,它里面装着个神秘的东西--出示盒子(用口令变出来)我们一起来喊口令:咕噜咕噜,变变变。(是一个漂亮的存钱罐)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存钱罐)里面装着什么!(硬币或纸币)老师要把它给变出来(摇出1元硬币)看看这是什么呢?(1元硬币);老师现在要把1元硬币给变大"变、变、变"(出示硬币正反面的打印图)幼儿认知1元的币值和外观。
小结:1元币的币面上有个元字,而且上面有朵菊花。
2、认识10元纸币币值和外观图案(出示10元纸币)小朋友观察这是几元钱?(10元)、老师再把纸张纸币变大给大家看清楚"变、变、变";你是怎么看出它是10元的?(幼儿讨论回答)
小结:10元纸币的纸面上有个数字10和元字、背面图案是长江三峡图。
(二)情境海报讨论
1、一张10元纸币,可以换多少个1元硬币?(10个)(幼儿说对后,教师在黑板上做好币值的记录,10元=10个1元)
2、小动物们也存了很多很多的钱,观察并说一说,穿橙色衣服的青蛙面前放着多少钱?(10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3、那穿蓝色衣服的松鼠有多少钱?(两张10合起来就是20元)
4、穿绿色衣服的松鼠面前放着多少钱?(1元硬币)5、在牛老师旁边的小猴有多少钱?(6元)6、穿粉红色衣服的小老虎桌子上放着多少元?(11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7、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从老师的篮子里取出和它一样多的钱。
(10元纸币和一元硬币合起来是11元,1元硬币和10元纸币合起来也是11元)
小结:我们做个不乱花钱的好孩子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给你们的零花钱有没有存起来呢!我们要把零花钱存起来,等到需要用的时候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取出来,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师幼互动、幼儿操作认识关于钱币符号。
1、(出示1元钱币符号)小朋友见过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叫钱币符号。
2、两个钱币符号表示多少元呢?(两元)。三元钱要用几个钱币符号表示……
3、购买此物品需要多少钱?(幼儿逐一观察)然后在左边方框里数一数有几个钱币符号,再在右边方框中找到相应币值的`钱币连线。(以下题目同样方法操作)
小结:操作中幼儿的情况。
(四)延伸活动:《购物》游戏请小朋友轻轻地坐在绿色线上。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物品卡片贴在两个大黑板上。幼儿每人一张卡片,卡上有硬币的数量,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币值购买写着相应价格的物品。
注:不多不少,每人的币值只能用一次,只能买相应价格的物品,看谁又快又准确完成任务。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钱币》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钱币的用处,欣赏各国钱币。
2、通过游戏"环游世界"巩固对主流货币的认识和使用。
3、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钱币,体验爱世界爱生活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各国货币(票样),银行卡一张,环游世界ppt(包含美元,迪斯尼乐园图片,澳元,袋鼠图片,泰铢,日元,富士山图片,寿司图片,大象表演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昨天小老鼠杰米和凯特猫去环游世界了,它们都去很多的地方,有美国的纽约,澳大利亚,由法国的巴黎。他们去了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我就当做导游,带你们去环游世界。
2、教师:我们出发之前呢要准备一些东西。引导幼儿说出准备钱。
3、欣赏外国的货币图片,简单了解外国货币图案的特点。
(1)出示人民币,日元,澳元,美元,泰铢的图片,带幼儿认识这几种货币。(先出示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不能在别的国家使用。
(2)教师出示各国硬币的图片让幼儿认识。
教师:在国外除了纸币,也有也有许多各种各样好看的硬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外国的硬币。
(3)教师小结:原来每个国家的钱都很漂亮,也都不一样,上面有它们国家重要的人物头像,和一些重要的风景。在哪个国家就要用哪个过家家的钱购买物品。
4、通过游戏"环游世界",加深幼儿对主流国钱币的认识和使用。
(1)教师:我们准备这么多国家的钱现在就可以出发了。
(2)这是哪里,你怎么知道这是泰国,泰国的国宝是什么,请你们找出泰铢和我一起去看大象表演吧。
(3)这个雕像叫什么,它是哪个国家的我们要进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要用什么来买门票呢?
(4)接下来要去哪呢,这是什么动物,小朋友找出澳元,去买袋鼠明信片吧。
(5)我们最后到的是哪个国家,这座山叫什么,这个国家叫什么,去了这么多国家你们的肚子都饿了吧,日本的寿司很棒,准备好你们的日元我们要买寿司吃了。
5、出示银行卡,简单了解其使用方法。
(1)教师:如果你要去更多的国家还要准备更多的钱,就不是很方便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让幼儿认识银行卡。
(3)教师总结:原来它不光本领大,使用起来还很方便呢!有了银行卡去再多的国家都不怕了。
活动反思: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提供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钱币》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货币的在生活中的用处,知道货币的演变历史。
2.探究人民币图案的设计意义,增强爱护货币的意识。
3.通过打工的`游戏体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活动准备:
1.ppt货币发展史、人民币图案
2.真钞、假钞、验钞机、金属块
3.幼儿人手一张印有图案的人民币复印纸币
4.游戏道具、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出示人民币,让幼儿简单认识。
指导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钱?钱有什么用?
小结:钱可以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二、教师引导幼儿对货币文化的了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你从远古走来(贝壳币、金属币、纸币、电子币)
了解货币的演变发展的过程,知道货币的发展是和人们的需要紧密联系的。
2、货币上的图案(人物、风景)
知道人民币上图案的意义,增强幼儿对人民币的爱护意识。
3、火眼金睛(真假钞票)
在通过比较真假钞票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从小养成杜绝假钞的行为。
4、钱从哪里来?
指导语:钱是怎么来的?大人是这么赚钱的?家里有哪些地方需要花钱?赚钱辛苦吗?花钱的地方多吗?那怎么办?
总结:钱是通过劳动赚来的。
三、“打工”游戏。
招工启事:招收清洁工 发放工资
要求:拖地工、擦桌工、擦椅工,要认真工作,按时完成工作。
使幼儿体验通过劳动来“赚钱”的乐趣。
《钱币》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和10元的币值与数字对应;
2、币值的换算;
3、书记符号与钱币的对应;
4、常规培养:养成不乱花钱,懂得储蓄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0纸币、1元硬币(打印多份硬币)、存钱罐、蜡笔、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1、认识1元硬币币值和外观图案今天啊,许老师带来了个神奇的百宝盒,它里面装着个神秘的东西--出示盒子(用口令变出来)我们一起来喊口令:咕噜咕噜,变变变。(是一个漂亮的存钱罐)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存钱罐)里面装着什么!(硬币或纸币)老师要把它给变出来(摇出1元硬币)看看这是什么呢?(1元硬币);老师现在要把1元硬币给变大"变、变、变"(出示硬币正反面的打印图)幼儿认知1元的币值和外观。
小结:1元币的币面上有个元字,而且上面有朵菊花。
2、认识10元纸币币值和外观图案(出示10元纸币)小朋友观察这是几元钱?(10元)、老师再把纸张纸币变大给大家看清楚"变、变、变";你是怎么看出它是10元的?(幼儿讨论回答)小结:10元纸币的纸面上有个数字10和元字、背面图案是长江三峡图。
(二)情境海报讨论
1、一张10元纸币,可以换多少个1元硬币?(10个)(幼儿说对后,教师在黑板上做好币值的记录,10元=10个1元)
2、小动物们也存了很多很多的钱,观察并说一说,穿橙色衣服的青蛙面前放着多少钱?(10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3、那穿蓝色衣服的松鼠有多少钱?(两张10合起来就是20元)
4、穿绿色衣服的松鼠面前放着多少钱?(1元硬币)
5、在牛老师旁边的小猴有多少钱?(6元)
6、穿粉红色衣服的小老虎桌子上放着多少元?(11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7、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从老师的篮子里取出和它一样多的钱。
(10元纸币和一元硬币合起来是11元,1元硬币和10元纸币合起来也是11元)
小结:我们做个不乱花钱的好孩子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给你们的零花钱有没有存起来呢!我们要把零花钱存起来,等到需要用的时候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取出来,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师幼互动、幼儿操作认识关于钱币符号。
1、(出示1元钱币符号)小朋友见过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叫钱币符号。
2、两个钱币符号表示多少元呢?(两元)。三元钱要用几个钱币符号表示……
3、购买此物品需要多少钱?(幼儿逐一观察)然后在左边方框里数一数有几个钱币符号,再在右边方框中找到相应币值的钱币连线。(以下题目同样方法操作)
小结:操作中幼儿的情况。
(四)延伸活动:
《购物》游戏请小朋友轻轻地坐在绿色线上。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物品卡片贴在两个大黑板上。幼儿每人一张卡片,卡上有硬币的数量,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币值购买写着相应价格的物品。
注:不多不少,每人的币值只能用一次,只能买相应价格的物品,看谁又快又准确完成任务。
活动反思:
本节课学习内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教材主题图,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本节课的亮点:
1、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要爱护人民币。
2、通过儿歌《一分钱》让学生加深对一分钱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纪律较好,学生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
本节课的不足:
1、学生回答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让更多的学生讨论、发言,真正参与数学课堂。
3、让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的教育机智: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1元、5角、1角的人民币,直观性强。通过儿歌,调动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改进之处: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性要强,紧扣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亮点继续保持,改进不足,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钱币》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认识人民币
2、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1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2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3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4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
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
二、 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1如果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
2小朋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
三、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1指定9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
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2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3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四、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
1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2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
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钱币》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钱币碰撞,发现用几块钱币碰撞会碰同等数量的钱币,初步感受动量守恒。
2、根据实验操作过程,按要求进行记录。
3、体验感受动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重点:通过钱币碰撞,发现用几块钱币碰撞会碰同等数量的钱币,初步感受动量守恒。
活动难点:根据实验操作过程,按要求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木质挡板、钱币、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引导幼儿感知钱币对对碰,介绍活动材料和实验方法。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钱币,我们用钱币来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在轨道里共有5块钱币,用1块钱币去碰撞其他4块放在一起的钱币,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二、基本部分
(一) 幼儿第一次实验操作1块钱币碰4块钱币。教师个别指导。
师:你刚才用一块钱币去碰撞发现了什么?原来是有一块最远的钱币被撞出去了。
(二)认识记录表,了解记录方法,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记录。
师:进行完钱币碰撞后要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的,用一块钱币则在左表格中写数字1,右边表格记录被碰出钱币块的数量。
(三)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操作,2块钱币碰3块钱币。
师:这次用两个钱币碰三个钱币,你猜猜看,是不是前面三个硬币会碰出去?
教师个别指导,实验完成之后,填写记录表。
(四)幼儿进行第三次实验操作,3块钱币碰2块钱币,教师个别指导。
师:那这一次用3块钱币碰前面2块钱币,是有几块钱币会碰出去?幼儿讨论猜想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之后,填写记录表。
(五)根据实验操作和记录表进行总结
小结:用几块钱币去碰,就会被碰出同样数量的钱币。原理是后面钱币的速度通过撞击传递给最前面的钱币,总是会保持总体的动量守恒,初步感受动量守恒。
(六)在生活中,冬季奥运会的滑冰接力赛,当开始接力时,后面的队友会使劲推前面的队友。就是想把速度传递出去,让队友可以快速加速。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进行钱币对对碰游戏,进行更多探索,如4快钱币碰一块钱币会发生什么。
《钱币》教案7
活动设计背景:货币是幼儿常见的,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幼儿分清元和角,能够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钱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它。
活动目标:
1、 认识元和角,并学会简单的换算。
2、 养成节俭的习惯,知道钱的用途。
活动准备:
1、 钞票的头饰1个,假钞若干。
2、 布置商场1个。
3、 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1、老师戴上钞票的头饰,向幼儿作自我介绍,引起幼儿兴趣。
我姓钱,人们都叫我钞票,我还有一个名字叫人民币,我有许多的宝宝,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不同面值的钞票,请幼儿说说它们各是多少面值的钞票。
2、取放人民币。
老师说面值,幼儿在各自的操作卡中找相应面值的钞票,巩固已知。
二、 请幼儿说说钱的用处。
1、幼儿自由回答。
2、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
三、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会买东西,学会简单换算。
今天商场开业,东西特便宜,每样价格都在10元以内,现在请“元”和“角”帮助我们,买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
1、认识元和角。
知道元的面值有10元、5元、2元、1元,角的面值有1角、2角、5角,知道元比角大。
2、老师以营业员的身份卖东西,报东西的价格,请幼儿找等值的钞票,(指导幼儿学会角和元的换算)
3、请部分幼儿做营业员,部分幼儿做顾客,继续做游戏。
四、讨论钱是怎样来的?
1、幼儿互相讲述。
2、小结:我们的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小朋友要珍惜钱,不乱花钱。
《钱币》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2、在购物中学习算账,懂得货币面值的换算。
3、了解钱币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钱币的运用产生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钱币。(一元的人民币十张和五元的'人民币两张)
2、经验准备:孩子已有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及加法运算的能力。
3、烧烤店和快餐店学习资源中心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谈论钱币——老师出示钱币,问问孩子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家里有吗?它有什么用?在什么时候我们要用到钱?请孩子说一说自己身上的衣服、书包、鞋、家里的玩具都是怎么来的?
2、认识钱币面值
(1)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钱币,从钱币的大小、颜色、花纹、数字等方面分辨钱币。
(3)引导幼儿认识钱币,如纸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币——一角、5角、1元。能根据纸币和硬币正确的区分。
3、钱币比大小
(1)出示10元和1元,教师:这两张钱哪张面值大?买点东西多?
(2)引导幼儿比较1元、5元、10元钱币面值的大小,知道他们的兑换关系。
(3)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5元比1元买到的东西多,10元等于两个5元。
4、数数多少钱
(1)教师将钱币随意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一共多少钱。
(2)多次组合钱币,引导幼儿数数多少元钱,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钱。
5、付钱的方法
(1)教师出示带有价格标签的各种物品,请幼儿取出相应的货币,加深幼儿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操作活动可反复进行)
(2)引导幼儿发现有不同的付钱方法。
6、分组游戏活动
(1)场地有各种烧烤用具、物品,上面标有价格,有的幼儿做售货员,有的幼儿做顾客,让幼儿学习使用货币。
(2)快餐店。
(3)巩固幼儿对钱币的认识及应用。
7、师幼共同收拾学具。
《钱币》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2、认识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使用。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活动难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用钱购物的.经验。
2、材料准备:课件ppt、创设“超市”的情景、学具“人民币”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猜一猜谜语。
谜面:长长方方一张纸,上有人头和数字。拿它可以进超市,买了东西报数字。多退少补很简单,小朋友快试一试。 谜底: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放映幻灯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仔细观察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大小和图案不同,看钱上面的数字。
小结:这些人民币上都有数字和图案,长方形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形的人民币叫硬币。面值小的人民币分为角,如5角;面值大的人民币分为元,如100元。
2、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人民币,那现在我们玩个小游戏。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学具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所出示的人民币。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张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张人民币不见了。
3、学习10元以内的兑换 1张2元等于2张1元;1张5元等于5张1元;1张10元等于10张1元。
(三) 游戏活动
师:小明家的超市开张了,我们去小明家的超市购物吧. 游戏“开超市”,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超市”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多的一组当顾客,人数较少的一组扮售货员。买东西时要算清自己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地付钱、找零钱。
五、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和兑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并能算出自己所买东西的价钱。
《钱币》教案10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学难点: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
活动准备
学具……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
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
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活动反思: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提供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钱币》教案11
设计意图
钱币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认识钱币是生存的基本,在学习《9的加减》的基础上让幼儿自身投入到钱币的买卖游戏,进一步来学习《10的组成》这堂课。
活动目标:
1、会说出自家附近的景象(或商店、物品)。
2、可以分辨两种以上的钱币。
3、发展目测力、判断。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讨论:“你的家附近有什么?”“有什么商店?”(可画成图画)
2、买卖游戏:
小朋友当钱币,男生每人代表2元,每个女生则为1员,由老师当杂货店老板。
(1)、请小朋友随着老师的铃鼓声音自由走动,当铃鼓声停止时,老板会问:“要买什么?”
小朋友回答:“糖果(或其它答案)”
老板:“一包糖果要5元。”
小朋友必须凑齐5元的`组合,(.教案网出处)力例:2个男生加1个女生,或5个女生一组,凑足钱数后的那一组立刻蹲下来。
(2)、玩一会儿以后,请一位小朋友当老板,老师则加入幼儿行列。每次买的金额总数勿超过10元。
3、认识各种钱币
(1)、硬币:1角、5角、1元。
(2)、纸币:1、2、10、20、50、100元。
(3)、硬币、纸币混合做比较。
4、全班制作糖果
(1)、玻璃纸糖果
(2)、蜡光纸糖果
活动延伸
本活动的作品可延为“糖果店”主题(开店卖糖果)。
《钱币》教案12
活动目标:
1、掌握20元的钱币兑换,进一步体验钱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商品,制定购物计划,并愿意把自己的购物计划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超市里带价格的商品图片,复印的钱币若干(包括1元、2元、5元、10元、20元)
2、记录表格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小储蓄员”,复习10元以内钱币的兑换。
导语:“你们都是最棒的储蓄员,怎么能把我的钱换成比它小的呢?”
(1)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钱币,引导幼儿用自己操作盘中的钱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干个1元、2元、5元的'钱币)进行正确兑换。
提问:
①“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2元的,请问怎么换?”
②“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5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③“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10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2、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探究20元钱币的兑换方法。
(1)倾听故事:《没零钱的聪聪牛超市》
(2)讨论:“怎样帮助聪聪牛把20元钱换成零钱?”并引导幼儿想出20元钱可以换成2个10元钱。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请两个小朋友一组用操作盒里的零钱随意搭配组成20元钱,组成以后,再数数你用了几个1元?2元?5元?10元钱?把个数填在记录表里。”
(4)探究20元钱的多种兑换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并想出多种20元钱的兑换方法。(如:20元钱可换成10元和5元和2元和2元和1元;还可以换成4个5元的…… )
3、制定并分享购物计划
(1)提问:
①这是聪聪牛超市里的商品图片,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商品?
②每种商品多少钱?你想买什么?
(2)出示购物计划记录表,示范讲解记录方法
引导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要买的东西,并把你想买的东西画在记录表上,记下它的价格。(教师指导幼儿用图画或剪贴的方式把选择的商品记下来;选商品时选一样,记一样。)
(3)请小朋友互相讲解购物计划,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根据幼儿购物计划记录表与幼儿一同计算所需的钱数。并根据计划的可行性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活动区活动:
(1)超市:请幼儿用20元钱进入超市购物。
(2)数学区:请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20元以内钱币兑换。
附表1:20 元组合记 表
姓名:
钱币面值 ( )个 一元 二元 五元 十元
附表2:购物计划记录表
姓名:
商品名称
(可用图表示) 价格 合计
《钱币》教案13
一、 活动目标
1、 体会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
3、 认识元、角、分,并能进行换算。
4、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 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 活动准备
1、活动材料: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的人民币若干。
2、经验准备:会10以内加减运算、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三、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难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2、指导要点:通过情境的熏陶和体验,在指导下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四、活动过程
1、进行"猜价钱"的游戏,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对钱币的注意。
(1)、教师出示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想要这个存钱罐吗?"
(2)、提问"那你知道买这个存钱罐要多少钱吗?"教师引导幼儿猜价钱,"你猜得贵了、还是便宜了。"加深幼儿对数的大小的体会。
(3)幼儿猜中后,请他们看存钱罐上得标签:18元。
2、引导幼儿初步探索人民币的兑换:1元=10角。
(1)、教师提问:"小朋友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设置问题情境:"可是如果身边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两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
(3)、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出的方法多?
(4)、幼儿操作钱币,教室巡回指导。
(5)、幼儿分享兑换汇报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拿?
(6)、依据幼儿的表达,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粘贴并展示出来。
1元=10个1角=2个5角=1个5角2个2角1个1角=1个2角8个1角=3个2角4个1角"1元钱原来可以付10张1角,也可以2张5角。那么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那10角等于几元?"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元、角的关系。
(1)、教师提问:"小朋友不仅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同时也知道1元=10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有趣的兑换题目。"
(2)、教师出示图片:2角能换( )个1角。
(3)、在操作中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换",如何是等价。
(4)、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其他各题:如1元能换( )张5角,1元能换()张2角。
(5)、师生共同核对结果。
(6)、请幼儿完成数学幼儿书第10页中的内容。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钱币》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十元以内人民币,并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学会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幼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币若干,10元以内人民币人手一份。
3、音乐、录音机、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加法。
(二)以变魔术形式分别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钱币,让幼儿认识,并说出钱币的名称。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0元、5元、2元、1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用途?
(三)引导幼儿分别观察钱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并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四)幼儿学习用10元兑换5元、2元、1元。
教师:小朋友,我考考你们,1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几张1元?又可以兑换几张5元?还可以兑换几张2元?引导个别幼儿进行操作,并请幼儿出自己是如何兑换的。
二、组织幼儿观看软件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商店里的顾客是怎样购物的。
三、组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图片及价钱进行尝试购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开张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买,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教师当售货员,小朋友当顾客,进行游戏3—4次游戏。
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1、请几名幼儿当售货员,部分幼儿是顾客。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冬游活动,为冬游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就用自己蓝子的`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用自己以有的钱范围内购物。
教师:现在我们出去购物了
3、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4、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5、组织幼儿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五小结,结束活动。
1、人民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用过了钱之后就要洗手,因为钱有很多细菌。
2、组织幼儿听音乐(小汽车)结束活动。
幼儿园认识钱币教案,我们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就是人民币,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用人民币来买,所以教会小朋友认识人民币很重要,这是幼儿们正式踏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钱币》教案15
活动设计背景
钱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幼儿从小知道钱可以买好吃的东西和玩具。我们班的小孩都是农村来的,有的幼儿不喜欢来上学,要求父母给五角或者是一元钱才到幼儿园来,针对这一坏习惯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所得来的幸福生活都是父母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去认识钱、合理有计划地去使用钱、养成从小节俭的好习惯。
【《钱币》教案】相关文章:
《钱币》大班教案04-27
收集钱币作文04-03
钱币丢失记作文03-16
大班主题钱币一家亲教案07-05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钱币一家亲》03-22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小鸡教案中班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