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老师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老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班级老师一天所做的事情及其意义。
2、能够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感受老师对小朋友的关爱,产生热爱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老师工作的图片、歌曲《老师,再见了》
活动过程:
一、谈话“你的理想是什么”引入
师:长大了有什么理想?想当什么?小结: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愿望,有的人想当医生,有的人想当警察,还有的人想和我一样,成为一名教师。
二、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
1、猜猜我的好老师。
师:你们班有几位教师?喜欢班上的老师吗?我来说老师的特点,你们猜猜是谁?小结:小朋友很厉害,一下就猜出是哪位老师,班上老师的本领真大,你们很幸运,有这么优秀的老师陪你们度过幼儿园的生活。
2、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
(1)师:班上的老师辛苦嘛?
师:老师每天都是怎么工作的?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如:扫把、黑板、洗裤子、睡觉、锅、教研照片,……
(3)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讲述教师的`工作内容。
3、小结:班上的老师都很辛苦,每天要给小朋友做很多事情,打扫卫生,让班级环境更加明亮,带小朋友上课做游戏,让大家学到更多的知识,洗小朋友尿湿的裤子,拉屎的裤子,中午不能休息照顾小朋友午睡,一直到大家都回家了。老师还要备课准备明天小朋友活动的教具,学习,充实自己的大脑。
三、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对老师表达热爱之情
师:老师这么辛苦,这么爱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老师呢?
(鼓励幼儿对老师说一句悄悄话,特别是胆小的幼儿,抱抱他,亲亲他,帮助他勇敢表达。)
师: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离开和你们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如果让你对老师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怎么说。
四、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的同时,教师梳理小结。
我的老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刘老师的性格特点,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师生:了解女娲的传说。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从孩子的视角,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述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第二部分(4~5段)写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热爱与尽责。第三部分(6~10段)写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展示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著追求。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事例的学习,了解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本文倒叙的写作特点。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3段:首先描写了春天的景物,抓住染上、摇摆、舒展、举起、吹奏等词语去感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想起刘老师,自然引出下文(采取了倒叙)。
* 第4段:先写刘老师的外貌,介绍了他的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的特点。接着写刘老师从女娲补天的传说讲到自己断腿的原因,以及我们听后的心情。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从老师的话可以看出他的诙谐和乐观。而同学们在笑过之后,心里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更增添了他们对刘老师的尊敬。
* 第5段:详细描写了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情景。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说明上课时间长,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再转向讲台写出了他上课时板书的艰难,但很迅捷。因此,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体会刘老师对工作的尽心负责。
* 第6段:主要起到启下的作用,点明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 第7、第8段:写刘老师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快乐。教学时,要抓住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刘教师对生活的热爱与和对健全体魄的追求,从仰望、注视、漾出可以看出他在放风筝中更显得年轻。
* 第9段:写刘老师有一次故意把线拐撒脱手,然后蹦着去追赶的情景,表现了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而是十分乐观,他尊重生命,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要抓住他故意撒脱手,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这些描写进行体会。
* 第10段:拿50岁的残疾老师与少年对比,会引发我们的哪些深思呢?
* 生字书写,可重点指导膊、翘。
* 课后第1题:前部分的要求应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后部分的背诵可以放在学文后。
* 课后第2题:列出的三个句子都是为了向读者展现一个善良、身残志坚、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
*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倒叙的方法。
* 此处小练笔只是某个片断描写,不要以篇章的要求让学生作文。
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叔阳写的一篇散文《我的老师》。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有残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每逢春天一只只风筝在蓝天上同白云戏耍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时时想起刘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 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或者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 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三、研读课文,潜心感悟
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刘老师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是如何描绘刘老师的形象的?表现了刘老师哪些性格特点?我对刘老师为什么至今难忘?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自读自悟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精彩片断,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1. 刘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出示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诙谐和乐观。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找出描写刘老师腿有残疾的句子:他有一条健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却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读一读,体会刘老师行走的不便与艰难。
③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④一股酸涩的感情指的是怎样的感情?同学们心里为什么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⑤我们为什么更尊敬刘老师了?
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2)出示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艰难、迅捷,结合想象去感悟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他每转一次,为什么会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③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少年心性。
(4)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执著追求。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十分乐观,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这情景带给了我怎样的感动?
③我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④有感情地朗读。
2. 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为什么会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3. 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讨论: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
4. 作者热爱、尊敬、怀念刘老师什么?
5.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1.如果让你写一个自己尊敬的人,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对你有哪些启示?(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有自己的心情、想法。)
2.仔细品读1、2、3、4段,想一想,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自己以后也可以试着这样安排顺序。
五、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1. 这篇课文节选自苏叔阳的散文《理想的风筝》,请同学们课后去读一读。
2. 请同学们以我最的人为题写个片断。
我的老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读议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在你们的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最好的老师?
2. 学生畅所欲言。
3. 揭示课题。
4. 学生读题后,就题质疑。
二、携问会文,走进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1. 学生带着问题放声自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这位好老师,并圈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2. 读后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圈画的词语。
(2)指名学生把圈画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 读读写写,熟悉词语。
4. 考查预习课文、感知课文的程度。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3)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三、精读会文,走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1. 多媒体出示:
当我读到( ),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位( )的老师。
导语: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问题,再次细细品读课文,真真切切走近这位好老师——怀特森先生。
2. 学生尽情读文,并做批注。
3. 个性表达,燃情导读。
(让学生畅意表达,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灵活展开教学,努力使课堂充满灵动。)
4. 提炼文本,升华理解。
(1)课件出示:
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都不会忘记( )。
(2)小组交流汇报。
四、延续话题,赞美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1. 这位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的老师?为什么?
2. 真情表白。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些什么?
(2)二十年后,你或许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想起怀特森先生当年的教诲,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3. 课件播放:伽利略挑战权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
(1)你知道这位年轻人是谁吗?看了故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生谈感受说启示,师相机介绍伽利略,以增进学生对他的了解与崇敬。
4. 你有过挑战权威,挑战教材,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事例吗?
五、真情感言,情洒最好的老师
1.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颇深,请为此写几句学习感言。
2.学生展示真情感言。
六、激情延伸,感怀自己最好的老师
回忆教过自己的老师,哪位最令你难忘?是他的循循善诱,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是他父母般的爱心?……课后请你自拟题目,也写写自己最崇敬的老师。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怀特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奠定学习基础,提高教学时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开课导题,尊重学生,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释放学生表达的.愿望,为学生就题质疑做好铺垫,让学生的思维发展从问题开始。
携问入文,引领学生切入主题,让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感悟课文内容,初步走近怀特森先生这个人物。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走近课文,走近主人公,让学生换位体验,对比感悟,读评析渗,让情感态度和价值感渗透到潜心会文中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读书中、辩议间自然产生涓涓流淌。
情到真处本自流,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及时进行提示、指导,让学生语赞怀特森先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努力实现个性化阅读。
让读与写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激发对生活情感的认识,提笔感恩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很好地实现了一次历练文笔的情感表达,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追求。
我的老师教案 篇4
[教学构思]
这次优质课评比的主题,是“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与思维”,我的老师 (教案)。根据这个主题,我把《我的老师》一文的教学构思确定为:一个中心,两个着力点。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对于教师这崇高的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为中心,因为蔡老师是文章记叙的中心人物,文章通过七件事,刻画了一个温柔、敦厚的女教师形象。这个中心侧重于文章的内容。所谓“两个着力点”,一个是“记叙的要素在记叙中的具体运用”,另一个是“辨析和推断词义”。
[教材理解]
《我的老师》所在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体会记叙的要素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2.辨析和推断词语的含义。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也正是单元数学的两个重点。
这篇课文的最大特点,是作者用童心去回忆往事,通过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事的叙述,真实地再现了蔡芸芝先生温柔、敦厚的女教师风采,形象地告诉人们:“对于老师这崇高的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而且字里行间还融会了作者儿时自然而纯真的感受。“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就是我执教《我的老师》的内容之所在。
从知识点来看,大凡写人记事的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这篇课文为表现“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这一主题,一共选取了七件事,用“回忆——依恋——思念”这一感情线索贯穿起来。由于这七件事是相对独立的,故“记叙的要素”这一知识点只能在详写的事件中加以落实。再就是词义的辨析和推断,由于本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和推断词义,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我的老师 (教案)》。此外,还有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安排材料等,都是这一课值得一讲的问题,但在有限的40分钟内,课文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抓重点、抓关键。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就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优美的歌声打动学生,以醇正的歌词感动学生,用深情的朗诵推动学生,酿造一种情境,把学生导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2.揣摩事件
导入新课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描写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的五件事和“我(们)”崇拜和依恋、思念蔡老师的两件事找出来,用极简练的文字进行概括。在概括事件的同时,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语句,开掘事件所蕴涵的思想内容。比如第一件事,学生概括为“不打骂”,通过讨论,开掘出“关心爱护学生”的思想内涵。再比如第二件事是“教跳舞”,其思想内涵则表现为“扩大知识视野”。其余四件事,这里就不赘述了。
3.落实重点
《我的老师》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记叙的要素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二是词义的辨析和推断。这两个重点都是本次课堂教学必须落实的知识点。对于第一个重点我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排纠纷”这个详写的事件,然后再安排学生课后独立分析“梦里寻师”这个详写的事件,让学生从这两个详写的事件中,真正理解记叙的要素在记叙中的'具体运用。对于第二个重点,在分析事件的同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3、5、自然段,结合具体的语境,准确地推断词义。
4.口头作文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从阅读到说写就是从学到运用的过程。我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说话训练,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训练,再过渡到对记叙要素和语言的运用上来,这是对本次课训练重点的突出和深化。
5.结束教学
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轻轻的背景乐曲声中,我引导学生集体朗诵这首歌的歌词: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那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滴;那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在深情的诵读声中结束本次课教学。
[教学方法]
《我的老师》这篇课文内容切近学生的生活,文字也浅显易懂。基于这个认识,我把执教这一课的教学方法定格为“讨论法”。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谈等。
我的老师教案 篇5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老师的照片
你们看看照片上的人是谁呀?
你怎么看出是(王)老师呀?谁能说一说王老师长的什么样子?
2.教师:请小朋友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子呢?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展开
1.老师想请小朋友帮老师一个忙好不好?你们能给老师画张相吗?
2.观察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
请幼儿描述老师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头发的长短,是圆脸还是长脸,眼睛是大是小)
3.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绘画的'步骤。
4.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 在绘画前要注意仔细观察老师的基本特征,
观察完先用黑色水彩笔画出形象,再动手涂色。
(2)在绘画时要保持画面的干净。
(3)用色要大胆,美观。涂色要均匀。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掌握画画的正确顺序。
(2)指导幼儿注意观察老师的明显特征。
三、结束
布置幼儿作品“我喜爱的老师”展,请幼儿互相参观、介绍,并互评画的像不像。
活动目标
体验与老师间的美好感情,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初步培养幼儿临摹做画的能力,并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引导幼儿初步学画人的上半身,简单画出人的五官,并表现出老师的明显特征。
活动准备
老师的照片
幼儿黑色水彩笔,蜡笔,画纸。_ 儿童网
我的老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激发学生对怀特森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5.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的科学事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不迷信的事例。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为我们阐述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道理。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板书设计:
2我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
敢于质疑,独立思考
我的老师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两个重要内容——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跨越式实验班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娴熟。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从五年级开始接触SURF电子批注工具,坚持在扩展阅读时运用,掌握比较熟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借助SURF工具进行协同阅读,集体交流;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了解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SURF使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大量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电子阅读兴趣,体会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乐趣,了解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体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合作学习,利用SURF工具进行批注阅读,互相交流,深入讨论,领悟体会本课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环境与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Vclass课堂互动教学平台、SURF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板书“我最好的老师”)看了题目,我想知道你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老师可能跟你们想象中的“最好的老师”大不一样。他是一位科学老师,名叫怀特森。他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2、自学课文,批注阅读
(1)教师借助SURF,在关键处设置阅读提示:
※文章题目处设置“问题图标1”: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文章题目处设置“问题图标2”: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文章结尾处设置“评价图标”:你觉得怀特先生是个好老师吗?请尝试评价他那“独特”的教学方法。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借助SURF,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并适时批注。
※阅读完后请浏览他人的批注内容,进行回复评价。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课文,边阅读边应用SURF作批注(见图1)。
部分学生批注:
①怀特森先生用特殊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情的真伪。(by qiulinshan)
②他教会了“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by caikaixuan)
3、学生汇报,检查反馈
(1)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及时反馈,重点解决核心问题:“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
(2)课堂交流,深化认识。
“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谈一谈:究竟如何去接近真理?并填一填“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也要(敢于怀疑)”,坚持不懈地探究,最终才可能走向成功。
4.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感谢怀特森老师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人的哪些事例?让我们再来看一些事例,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使用SURF批注阅读,阅读后自行浏览其他同学的批注内容,实现阅读体验共享。
拓展阅读篇目:《嗅苹果》(必读)、《100℃人生》(必读)、《“聂利实验”背后的故事》、《学无止境》(必读)、《细节与结论》。
5.讨论交流,知识内化(在“阅读论坛”中完成)
师:通过这段时间学习的文章,你认为哪一种精神对你启发影响最大?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教师在“阅读论坛”中设置讨论主题“你认为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学生进入阅读论坛,深入讨论交流(见图2)。
部分学生在论坛中的讨论发言:
①《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天,我和妈妈在做一道数学的简便运算题,这道题让我和妈妈起了矛盾,我说用交换律,妈妈却说用结合律,我对妈妈说:“除法不能用结合律!”就这样,我和妈妈谁也不让谁。最后,经过爸爸的评判,我战胜了妈妈。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就一定会胜利。(by zhaocan)
②《热爱》: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热爱,因为只有热爱,才能把精力放上去!有些人喜欢学习,你不逼他,他的成绩都很棒;有的人不喜欢学习,你逼他也学不好。(by chenming)
⑤《要敢于怀疑》:做人要敢于怀疑,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的观点,有时老师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你要勇于去解决你心中的疑问,不要把困惑藏在自己的心中,那样你的疑问永远解决不了。你要去“打败”老师,让自己更聪明!(by huangxiaooxuan)
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强调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传统课堂上学生的自学一般是个体行为,很难进行思想交流,教师也很难立刻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因此,我选择了利用SURF电子批注支持学生的协同阅读,它的在线批注和交流展示、讨论等功能,极大地支持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借助SURF充分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老师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学生借助SURF批注感悟准确而深刻。由于学生认真批注并仔细阅读和回复批注,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课文重难点问题轻松解决。并且有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我设的填空题大胆地说出了不同的填法。我趁机表扬他勇于独立思考,正是本课精神落实在实践中的最好体现。本堂课学生熟练运用SURF软件自主合作学习,批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的电子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我的老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明白本文记叙了几件事,并能够区分详、略写。
2、说说蔡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及课前准备:指导预习,介绍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有人把老师比作红烛,说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也有人把老师比作春蚕,说老师像春蚕一样,为别人吐尽了丝,同时也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老师也有自己的甘甜。有人要问,老师何时才会有这样的感觉,看了下面一篇文章后大家就明白了。
二、介绍作者(学生根据手头资料简介,老师作补充归纳。)
三、听课文录音,完成下列任务:
1、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围绕着课题共写了七件事,哪七件?用简要的话概括每件事的'内容。
2、哪几件事是详写,哪几件事是略写?哪几件事写了老师爱我们,哪几件事写了我们爱老师?
3、你认为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请阐述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老师讲解归纳并板书
五、蔡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了本文的作者,以致于他成为了一个大作家也难以对老师忘怀。大家从小到中学,也接触了许多老师,肯定也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下面请大家制作一张卡片,来送给这位老师。
明确各式,卡片上的话语让学生以这样的形式来写:
听到您的姓名,我。
还记得,有那样一件事,使我难以忘怀:
老师,感谢您对我的,此时此刻,我想对您说。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并比较与本文在写作方法以及表达的感情方面的异同。
板书:
假装发怒
看写字
教跳舞
排除纠纷
观察蜜蜂
梦中寻师
教读诗
我的老师教案 篇9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③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
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①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②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要求学生查阅海伦·凯勒的《海伦·凯勒传》等相关资料并整理在学习笔记中,借助工具书查找词汇,读懂课文内容,并和同学交流,共享成果。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海伦的生平图片配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2、解题释题,确立目标
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并用投影仪展示学习目标。
3、朗读课文,揣摩文意
①学生自由朗读,并画出疑难之处。
②师生合作,质疑解题,把握文章脉络。
③加强朗读,对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
④请学生读片断,以体会文章语言之妙。
4、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我认为这篇文章最精妙之处在于——,理由是——”为话题,开展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师生和文本的对话。如此,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5、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①自由品析文本的内容,写法和语言。②师生合作品析探究如下两个问题:a、文题是“我的老师”,为何用那么笔墨写自己?b、这篇文章正面描写老师的同时,有没有侧面描写?③在学生品析探究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再接着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④学生品析文章的美点、妙点。
6、梳理小结,迁移训练
①自我梳理课文内容,层次写法,并画出优美之处。②交流学习体会。③迁移训练。用最具个性的感受写“秋”的印象,可以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角度入手,写一两句话,100字以内。
三、布置作业
1、查找魏巍或其他作家写的《我的老师》,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2、完成迁移训练的书面作业。
我的老师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知道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是怎样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教育学生学习居里夫人这种品质。
3.理解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回答课后作业中的问题。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居里夫人是怎样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
教学难点
理解人们为什么向居里夫人投来更加尊敬的目光。教学准备一幅彩色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我们都很尊敬自己的老师。课文“她是我的老师”(板书)这里的“我”是谁呢?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听完写出有几个自然段。
三、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标上拼音。)
四、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段:
1.提问: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人?出生在哪儿?
2.区别下面的句子:居里夫人是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什么叫“世界著名”?说明知名度大,声望高。
(二)齐读第2段,说说有几句?
1.提问:居里夫人回到哪儿去开会?人们是怎样对待居里夫人的?她是怎样做的?说明什么?(要求回答出2、3句话的内容。)
2.板书:拥、献
3.提问:突然,居里夫人有什么变化?人们有什么反映?4.板书:目光停下急匆匆地走下奇怪5.指名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三)指名读第3、4段(边听边思考:居里夫人走到谁身边?怎么做的?)
回答下边问题:
(1)居里夫人走到谁身边?(出图)
(2)从哪儿看出居里夫人非常尊敬她的老师?
(3)找出表示居里夫人尊敬她的老师的动作的词来。(提示:拥抱吻推着)
(4)她的老师怎样做的?
(5)理解“紧紧地、深情地、苍老、慈祥”
2.区别句子:居里夫人拥抱那位老人。居里夫人紧紧地拥抱那位老人。“紧紧地”说明居里夫人兴奋、激动的情绪。
3.指导读3、4段,要读出感情来。
(四)指名读第5段:1.理解“热烈的掌声”“更加尊敬的目光”2.提问:台下为什么响起热烈的掌声?(提示:对居里夫人的做法表示拥护、赞赏。人们本来就尊敬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对自己的老师这么尊敬,人们对她也就更加尊敬了,用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3.板书:更加尊敬
(五)齐读第6段1.提问:这位老妇人是谁?2.讨论:你明白台下为什么响起热烈的掌声了吗?说说你是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的?
(六)小结:这课书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想法?
板书: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一)辅导学习。
1.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笔顺广 席
2.组词:主席
3.指导书写: lian脸
1.分析字形左右结构月—佥
2.组词:脸上洗脸3.指导书写:
(二)自学生字。她师主台情目发双要求分析字形,组出词语,在本上写一个。
二、读词语。
目光双手老师事情亲自发生热情主席台三、作业把本课生字在作业本上各写3~5个。
第三课时
一、认读生字卡片(不注拼音)。
二、看拼音写词语、句子。
三、比一比,再组词语。
自( )情( )台( )目( )睛( )告( )难( )帮( )狮( )雄( )整( )师( )
四、填空
(一)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 )。
(二)人们向( )投来更加尊敬的( )。
(三)她是居里夫人读( )时候的( )。
五、作业:抄写课后作业2的词语。
我的老师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方法:
1、课前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2、在这堂课上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3、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认识“最好的老师”
1、板书“最好的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心目中的最好老师又是怎么样的呢?板书“我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
3、课堂交流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刚才读书时,老师仔细观察想发现谁是最好的,结果不是发现一个,而是大家都是最好的,不仅读得认真读书姿势也很优美。希望本节课大家都能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生:课文讲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在课堂上把错误的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考试都得了零分,教育他的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作者认为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师:你真会读书,这么长的课文读成了一句话。大家一起说说谁是我最好的老师。(板书:怀特森先生)
(3)学生朗读找到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老师。
二、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
1、朗读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2、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3、课堂交流。
(1)一次测验,我们按照课堂笔记回答的每一道题,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们都得了零分;
(2)老师讲课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我们做的课堂笔记也是错误的信息;
(3)课堂上传看的猫猬兽的头盖骨也只是普通的猫的颅骨;
(4)希望我们多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来;
(5)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
4、讨论: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
三、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1、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
2、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的回答会有:
(1)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2)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3)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结合这个单元的学习,随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去接近真理?为什么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4、教师小结: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板书
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最好的老师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我的老师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
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森先生》《由<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我的老师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概括出文中写的七件事,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并理解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2。反复品读,揣摩关键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情感的作用;
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谊,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写人记事详略得当的方法。
难点:理解关键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一接触过很多老师,可能不少老师的面容还时常在你脑海中浮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还会引起你会心的微笑。那么,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来感受一下。
请同学们默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标记重点,牢记心中。(板书:第6课 我的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概括出文中写的七件事,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并理解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2。反复品读,揣摩关键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情感的作用;
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谊,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感。
二、先学
过渡: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开始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一)自学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背景。
2。自由朗读课文,把你朗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或你认为是应该重点掌握的字词勾画出来,注意关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不明白的查字典或求助解决。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回忆蔡老师的几件事,由此看出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自学检测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不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 魏巍 ,原名 魏鸿杰 ,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 谁是最可爱的人 》,长篇小说《东方》等。
2。根据字音写出相应汉字或给加粗的词语注音。
kē( 磕 )头 tuì( 褪 ) 色 yú( 榆 )钱 黑痣( zhì)
焚香(fén ) 狡猾(jiǎo huá ) 卜问( bǔ) 纠(jiū)纷
3。 结合课文内容填写。
本文共记叙了 七 件难忘的事情,分别是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小纠纷,我梦里寻师。蔡老师是一位温柔美丽、具教学特色、关爱学生、公平的老师。
(三)我的.疑惑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
过渡:作者写了老师这么多事情,是怎样安排
1。文中所叙七件事详写了哪几件,略写了哪几件,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
其中前五件是略写,概括地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后两件是详写,用具体事情写蔡老师曾给予“我”的莫大帮助,以及“我” 对 蔡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的事。这样安排详略是为了抒发我对蔡老师的爱戴、依恋、思念 之情,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 , 感情浓度逐渐加深。
过渡语:同学们,本文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文字里,好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请你再次认真阅读课文:
2。请用批注的方式勾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或句子,揣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可以采用这样的格式: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 段、句或词,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点拨: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仅仅”限定“有一次”,说明是仅有一次。“好像”,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打。“落”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与“抽”“挥”大不一样。“迎”与“落”相当,说明不是真打。“敲”,又是在“边上”,也说明不是真打,用词极有分寸。全句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一般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本文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却改用第二人称“你”, 直接抒情,是抒发感情的需要,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 )
四、当堂训练
1.下面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黑痣( zhì ) 蜂蜜( mì ) 褪色( tuì ) B.孤舟( gū ) 卜问( pǔ ) 焚香( fén )
C.海鸥( ōu ) 磕头( kē ) 时辰( chen ) D.模仿( fǎng ) 温柔( róu )纯真(chún)
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孤舟 榆钱 退色 劝慰 B. 香炉 纠纷 磕头 牵挂
C.占据 黑痣 姿式 焚烧 D. 卜问 暑假 纯真 宛惜
3。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一定也不少。回想一下,哪位老师的哪一件事、哪个举动让你从中感受到了关爱,产生爱戴之情,请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小事事来写一位老师,以《我的老师》或为题写一篇小作文,不少于200字,不要讲套话、空话。
课后小结
结束语:文章以“回忆—依恋—思念”为感情线索,集中写了七件小事,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表现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和慈爱善良、温柔可亲的性格特点,更表现了学生对蔡老师的深深的敬爱之情。希望大家学习作者详略安排的技巧,更好地抒发感情,突出中心,并学习作者做一个做种老师、热爱老师的人。
请写下你的收获,可以是有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你人生的启迪、心灵的震撼,也可以是你容易出错的地方,请你认真、条理的总结在学案上。
板书
我的老师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 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2. 感受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
3. 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
4. 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的情感体验。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从上学到现在,大家接触过的老师一定不少,其中肯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让你尊敬爱戴的老师,你能说说他们是谁?为什么让你尊敬爱戴吗?(学生答)今天我们也将看到一位老师,他究竟怎样?请看——
二、 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2、 本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
3、 把握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文章回忆部分分为两层,一部分是记叙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我”的印象,另一部分是记叙课外活动时刘老师放风筝的两个场景。可以通过关键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的写作重点,从而理解“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三、探究主旨:
1、回忆老师,不重点写老师教学和奉献,却大写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是为什么?
因为老师身体残疾,缺了一条腿,通过放风筝,“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充分地表现了老师生命的顽强;放风筝后的满足与喜悦,可以看出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正是老师这种顽强的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性格及精神感染了作者,才致使三十年后还不能忘怀。同时,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2、怎样理解“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这句话的含义?
这里的“风筝”已经不再是实指的风筝,而是引申了一个概念,他暗示我们,刘老师的顽强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影响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第二课时
一、 分析刘老师的形象:
1、 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或叙述刘老师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进行交流。
2、 讨论:这些内容表现了刘老师什么样的特点?
3、 学生发言,每组派代表1人。
明确:刘老师是一位身有残疾的老师,但他超越了残疾:课堂上机敏的自嘲,显示他并未被残疾带来的精神压力所控制;板书时的跳跃旋转,表明身体的缺陷并未影响他的工作;对祖国的深情、对学生的亲切,让人感受到他那博大的爱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更袒露出他那颗赤子之心,袒露出他生命的健康和强壮。
二、 细节赏析:
1、句段①: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天里尽情飘舞,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品析:这一段是景物描写。突出了生命的活力,作者睹物思人,引出自己所想。
2、句段②: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的泥巴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品析:这一段是刘老师对自己缺腿原因的解释。
3、句段③: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品析:这一段是作者回忆刘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浓郁的诗情,给文章染上了强烈的抒情色彩。这种浓郁的诗情,既体现在文章的人物塑造上,也体现在文章的遣词造句上。
三、作业:
推荐阅读魏巍《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和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等文章。
体会:只有热爱校园热爱自己的老师,才会发现蕴藏在校园里那平常日子中的美丽而高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