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30 11:26:41 教案 投诉 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语文教案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l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会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课件,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第1节:“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题:大地巨人读题

  二、自主阅读

  1、提出学习要求

  (1)播放课件: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1、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

  (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2、3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声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样儿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读完这两节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画简笔画,相机指导。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这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节第1句。

  ②指名读第1节第2句。说说“盖满”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眼都是绿色的感觉。

  ③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课件,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④指名读第3节。说说读后自己的感受,相机读词语:胡须茂密

  ⑤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⑥点多名同学赛读。

  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乐朗读第2、3节。

  2.指导读第4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他也做游戏呢!

  (1)指名读第4节。说说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戏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运用手势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

  (4)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3.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赞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1.自主选样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1.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样,试着为大地巨人画一张像。

  2.学做小诗人,仿照第2、3、4节,再为大地巨人编几行诗,读给大家听或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大地巨人

  和蔼 博大 宽广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2、在积累运用的过程中掌握品词、品句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培养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新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同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

  三、学习生字

  1、在小组内交流在预习中觉得有困难的字、词。

  2、汇报生字,师生共同学习。

  四、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逐步达到通顺流畅。

  2、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说一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想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课文?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1、分自然段读课文。

  提问:每一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思考问题。

  2、学习第一部分

  介绍了牧场的什么?

  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读一读,说一说。

  闭上眼想一想一派怎样的景象。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牧场与别处不同的地方?

  透过四段的语言文字你感到哈萨克牧女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这一段该怎么去读?

  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四、

  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设计背诵前四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解读:《回旋舞》采用了欧美近代以来诗歌创作的一些代表性的表现手法,法国象征主义和美国的意象派。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懂得把握诗歌的意象;

  (2)把握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借助意象来把握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4、 教学方式:

  比较阅读、拓展阅读

  5、 教学时数:

  1课时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领略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今天我们再将艺术的轻舟驰向大洋那一边的欧美近代诗歌,让我们在中外不同风格的诗歌海洋中“荡起双桨”吧……

  (二)解读诗歌——《回旋舞》

  1、 作者简介:保尔福尔(1872—1960),法国诗人,被称为“象征派诗王”。他的诗集共有32卷之多,有名的《法兰西短歌集》,便是包含了他全部作品的总集。福尔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写作“巴拉德(民歌形式的短歌)”,这是他毕生创作诗歌的固定形式。 保尔福尔被戴望舒称为“法国后期象征派中的最淳朴、最光耀、最富于诗情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保尔福尔用童话般的想像展示了“世界大同”的思想。 21cnjycom

  2、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

  3、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诗的前两节提出了两个假设“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这两个“假如”排除了全世界所有男孩女孩之间的误解、隔阂、歧视,甚至冲突。如果这两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假设能够实现,“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那么全世界的男孩女孩将有可能组织起盛况空前的全球人类大联欢。正如诗的最后一节强调的:“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 www.21-cn-jy.com

  4、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回旋舞》中少男少女拉起手来围着大海跳舞是否有某种象征意义?

  明确:这首诗以“回旋舞”为主要意象,这是从法国民间舞蹈“回旋舞”的表演形式中摄取诗意,生发开来的。作为抒情诗人,保尔福尔特别歌唱爱情和人类的友爱。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携起手来,团结起来,没有肤色、种族、国别的差别,大家共跳一个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满了爱吗?诗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乐观的情调。这首诗是诗人在20世纪前期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用饱含深情的笔写下的向往和平安宁的愿望。 21教育网

  (2)如何理解前两节提出的两个假设“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

  明确:这两个“假如”排除了全世界所有男孩女孩之间的误解、隔阂、歧视,甚至冲突。如果这两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假设能够实现,“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那么全世界的男孩女孩将有可能组织起盛况空前的全球人类大联欢。正如诗的最后一节强调的:“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 21cnjy.com

  (3)赏析本诗的艺术形式,请一至两个同学说说他们的分析

  明确:整首诗以三个假设的排比句铺排来,诗歌的主旨在重复的吟唱中不断地得到了强化。全人类不分男女、种族、肤色、国家差别,一起跳同一种舞蹈,借用法国常见的民间舞蹈,唱出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诗人希望全人类破除一切隔阂、猜忌,共同创造“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和乐观精神。末句“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手起来”呼应首句:“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手起来”,首尾相接、回环往复、浑然天成。

  (三)课后作业

  1、运用意象分析以下几首古诗: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教学总结】

  作为抒情诗人,保尔福尔特别歌唱爱情和人类的友爱。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携起手来,团结起来,没有肤色、种族、国别的差别,大家共跳一个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满了爱吗?诗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乐观的情调。这首诗是诗人在20世纪前期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用饱含深情的笔写下的向往和平安宁的愿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评价作家作品:

  2 .学会品读文段,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 .积累体育名言名句。

  4 .组织开展‘走向世界,感受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会评”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小学几年来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而且还拜读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你最喜爱哪一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呢?现在我们就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2 .同桌文流,小组文流。

  3 .投影出示一篇美文,引导学生说说喜欢这篇文章的理由。

  4 .学生从文章内容、语言、立意等方面文流自己喜欢某一篇文童的原因。

  5 .全班交流汇报。

  二、学习’.我会读”

  1 .投影出示书中文段,教师配乐朗读。

  2 .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段,边读边想象,把文段中的语言文字化为美的形象。

  3 .启发学生思考交流。

  ( l )你从这个文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秋的“沉静”?

  ( 2 )你喜欢这个文段吗?为什么?

  4 .学生朗读。

  ( l )你打算怎么朗读这个文段?和小伙伴们交流自己选用的朗读形式、语速、语气。

  ( 2 )自己美读文段。

  ( 3 )全班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把自己对秋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5 .评选“美读小能手”。

  三、学习‘.百宝箱”

  1.激情导入。

  2 .投影出示”百宝箱’”中的有关体育运动方面的名言。

  ( l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 2 )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体育名言的大致理解。

  3 .多种形式读、背名言。

  4 .交流其他有关体育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大释台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节日是人类精神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的百花园,一起去领略这座百花园中万紫千红的景致吧!

  二、播放录像带,欣赏世界各国人民欢度节日的情景

  三、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介绍世界各国节日的由来。

  2 .介绍节日中的奇闻趣事。

  四、播放一段中国人民欢度国庆节的录像

  1 .学生观看录像,感受人们欢度节日激动的情景。

  2 .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人民欢度什么节日的情景?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学生文流汇报。

  五、展示台

  课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各国的节日”为题,办一期手抄报。比一比谁的手抄报办得更好。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板书: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相关资料]

  1.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旷野》《火把》《欢呼集》《春天》《归来的歌》《艾青诗选》《艾青短诗选》等等。

  2.时代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整体感知]

  1.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艾ài嘶sī哑yǎ

  ②词语积累

  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

  2.理清思路文章层次如下:

  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直抒胸臆,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3.讨论解惑

  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②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怎样不同的象征和暗示

  意味?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③作者通过写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作者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④《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⑤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艺术特色?

  首先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其次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三点:①理解本诗作者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②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③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语文教案 篇7

  课堂上,我们正在学习新课《火烧云》。由课题入手,学生谈了初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想法和读了课文后的了解。一个学生突然高高地举起了手,好像有了什么发现。

  生:老师,我发现4、5、6小节的结构相似。

  师:怎么相似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它们开头都是先写火烧云像某样动物,然后是描述,抓住动作、神态把它写具体了。

  师:你真了不起!老师发现你的学习方法很好,读课文时总是不忘思考。很高兴,你能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或许是受了这位同学的启发,或许是我激励的话语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一只只思维活跃的小手举起来了!一双双闪烁着智慧的眼睛注视在我身上了!真是"一石激千尺浪"呀!)

  生:我也有发现!每一小节的最后一句都是在说火烧云的变化快。

  师:是吗?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认真地朗读起来"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要想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呵,我也感受到了!""真的耶,这火烧云变化可真快!"几个学生忍不住插起嘴来。)

  师:看来你很会读书,也读得很好,把自己那种惊喜又有点遗憾的感觉读出来了。同学们也像刚才两位同学一样,再用心地读读这部分内容,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学生一个个认真地读起来。)

  生:我也感受到了火烧云的变化很快。我是从"一会儿、出现"、"忽然、又来了"、"接着、又来了"这些词中体会到的。

  师:用心读就能感受到文章的妙,你体会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开头的.几句话。

  (生一起美美地读起来。)

  生:我觉得这三句话用词也很讲究。马是讲"一匹",大狗讲"一条",大狮子讲"一头"。

  生:对,量词搭配得很恰当!

  师: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很厉害,比老师考虑得还周到啊!(灿烂的笑容洋溢在学生的脸上。)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好了吗?

  生:让我们再读读吧!

  师:好,那就请大家再好好地读读!

  (学生再一次认真地读起课文。)

  生:(很骄傲的,站起来三次了)我又有了新发现。我觉得它们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总起句,后两小节的同时还是过渡句呢,因为作者都用了一个"又来了"。

  生:对!这个"又"字是针对上一小节来说的,所以我同意他的看法。

  师: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大脑都积极地转动起来了,思维很活跃。真为你们高兴!

  生:我还有发现!作者写大狮子时,用了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来说明。

  师:这样写又什么好处呢?

  生:大石头狮子我们经常看到,这样写,我们容易理解。

  生:还可以帮助我们想象!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6小节,试试自己能否看到这样一头威武、镇静的大狮子。

  (这堂课在琅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学生读有所思,读有发现时,就应该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尊重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让学生去自读自悟。

  当然,感悟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文本,学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必然也是有差异的,并带有个性化色彩。而这种差异和个性化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财富、一种资源,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分呈、活力四射。因此,我们要多多鼓励学生自读自悟,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随文认识"飘""装",学习新部首"风""衣"。

  3、了解水乡的一些特点,感受水乡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观看水乡图片,激发审美情感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很漂亮的图片,想看吗?(示:江南美景)

  二、进行文本对话,升华审美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

  板课题:21 水乡歌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体现水多的词句,标出相关词语。

  2、指名读、评。

  3、想象:如果给你一张纸,你想画什么来表现水多。

  4、课件显示,理解"渠"。

  5、男女赛读第一自然段。

  6、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师板书:船多)

  3、从哪儿看出船多呢?相机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飘"

  5、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其余学生闭目倾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美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你还喜欢水乡的.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欣赏乐曲《太湖美》

  2、自学本段,你读懂了什么?(板:歌多)

  3、哪些句子使你觉得歌多呢?

  指名读、评

  4、学习生字"装"

  5、质疑、解疑

  6、齐读

  [以上三个自然段根据学生提出的喜欢哪个自然段进行变序教学]

  三、引导实践活动,进行审美创造

  1、配乐齐读

  2、自由选择练背

  3、编诗:家乡什么多?

  _______多。

  千______,万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几个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

  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步骤:

  一、联想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联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学家沈复有哪些童年趣事,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二、感知积累

  (一)指导学生试读课文

  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请一位同学试着读。引导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或朗读全文,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然后师生共同评读,即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建议别人怎样读。。师强调指导。

  (二)学生自由诵读

  (三)概括课文内容。

  (四)合作学习。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五)师生共同解疑,教师还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成语有哪些?

  三、品读赏析

  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

  四、探究讨论

  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人一组,合作选题,集体研究。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

  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

  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

  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五、延伸拓展

  出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六、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说一下你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七、结语。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05-25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12-13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园地》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