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鸟的天堂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鸟的天堂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榕树 ”等词语。
2、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5、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6、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天堂》。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我们内心在问:天堂比喻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出示课题:鸟的天堂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照耀:(强烈的光线)照射。本课指叶子十分翠绿明艳。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静寂:指没有声音;很静。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的确:完全确实;实在。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白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用于云、雾、雪、大水等)。
纠正:改正(缺点、错误)。
逼近:主动地靠近、接近。
不可计数:不能计算,形容很多。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雨》《雾》《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2、写作背景
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有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奇特的大榕树。树冠大得出奇,浓阴笼罩着约20多亩的土地,独木成林。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成了鸟的天堂。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朝出晚归,灰麻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鹤群一出一归,盘旋飞舞,掩映长空,嘎嘎而鸣,蔚为壮观。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带着问题读课文:《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玩。
第二部分:(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 14 )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桨、榕、纠、桩、涨、塔、梢、暇、眉、抛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木+庄=桩 木+容=榕
氵+张=涨 木+肖=梢
(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榕—木+火=熔 暇—日+王=瑕
晕— 日+扌=挥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桨、榕、纠、桩、涨、塔、梢、暇、眉、抛”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桨:下边的“木”字要扁,撇和捺要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纠:左窄右宽,“纟”要写的小一些。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桩: “木”字要小,“庄”要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榕:左窄右宽,“谷”字上面的撇、点要小,下面撇和捺要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涨:“氵”和“弓”偏左,“弓”字变窄。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塔:“土”左偏旁时要变窄小,横变成提。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梢 :“木”字要小,“肖”要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暇:左窄右宽,“日”旁,不要写成“目”。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眉: 上小下大要的舒展。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抛 :“扌”字要扁,“九”要舒展。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陆续 白茫茫 榕树 纠正 不可计数 树梢 应接不暇 画眉
(四)课堂练习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与赞美。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老教材六年级的一篇课文,也是浙教版十二册的一篇课文。笔者有幸三次教学这篇课文,却有着不同的经历。教学工作似乎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毕竟又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初识《鸟的天堂》,让我羞愧不已;再遇《鸟的天堂》,“暇”字困扰我很久;三遇《鸟的天堂》,难题接踵而至:鸟很多,会不会造成灾害呢?
初识《鸟的天堂》
── 羞愧不已
第一次教学这篇课文,由于经验不足,主观上很想上好课文,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但殊不知如何下手,怎么办?借鉴名师的,相信热闹的名师课堂照搬照套后,也会出现在我的课堂上。可事与愿违,课堂死气沉沉,别无它法,只好匆匆收场。现在已记不起自己是怎样熬过那“漫长的课堂”,也不知道教学的思路。只记得课后作业时有许多同学写错了“应接不暇”的“暇”,我还大发雷霆,责怪同学们读书不认真。现在想一想那时的我是多么无知,真有愧“老师”二字(因为关于“暇”上课根本没有教学,笔者自己也经常写错),这能埋怨学生吗?这是学生的错,还是老师的错呢?
再遇《鸟的天堂》
──关于“暇”字的困扰
时光荏苒,两年之后,我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如何解决“暇”字以及第一次教学的难堪成了一道难题,怎么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让第一次的难堪重演。我虚心求教,研读教材,日夜思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点眉目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许能解决以前的难堪。对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采取的方法是:抓住重点词语导入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文本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拓展、感悟和体验文本。
1.抓住重点词语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先出示两个词语“枝叶繁茂、应接不暇”来考考同学们说说它们的意思。因为“枝叶繁茂”很简单,但“应接不暇”很难,尤其是“暇”字的意思和字形对同学们就很难,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暇”字写成“目”字旁。我预设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解决此问题,由于不知道意思,所以就导入课文《鸟的天堂》学习“应接不暇”及“暇”的意思。很快同学们就找到了这个词语,根据上下文知道文中“我的眼睛应接不暇”是因为鸟太多,来不及看鸟,从而理解到“暇”的意思是“空闲”,进一步明确“暇”字的偏旁部首是“日”,而不是“目”。然后再和“碧玉无瑕”的“瑕”进行比较。这个词语及生字就这样被攻破了,也达到了抓重点词语导入课文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然后读课文找一找有没有容易读错的字及词,解决字词难点关。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文本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文本主要内容就是抓重点词语“枝叶繁茂、应接不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先让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枝叶繁茂”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很显然是用来形容榕树的;通过“应接不暇”同学们会感受到鸟很多。刚好这就是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主要景物,从而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然后比较两次去鸟的天堂不同点。这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词语拓展、感悟和体验文本:
抓住重点词语拓展、感悟和体验文本就是抓重点词语“枝叶繁茂、应接不暇”感悟体验文本,本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就是榕树和鸟,除了以上所谈到的“榕树枝叶繁茂和鸟多”的特点之外,然后让学生找一找榕树和鸟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这样就为第二课时的再读文本,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感悟和体验榕树的“大”和鸟“在榕树上生活的非常幸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设置了一个悬念,让同学们焦急地等待上第二课时。就这样由易到难,最后文章的'难点就会不攻自破。课堂上的效果终于让我满足了一次,课后我经常回味无穷。
反思: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怎样上?
1.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学习是有易到难的过程,同样学习语文也是有易到难的过程。特别是语文的第一课时先要读通文本,然后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而笔者第一次教学这篇课文时,第一课时就导入课文直奔重点或难点句段,研读重点句段,深究文本主体,理解课文。可是学生反映平平,总是不能达到老师预设的效果。深思其原因:是学生不能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读,有的只是读一、二遍课文,有的只是读了文章一、两段内容,有的甚至一遍不读就去理解、感悟文本,探究文章内涵、品味语言文字,学习遣词造句,结果是学生读不准字词,读不通语句。语文第一课时,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引领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初步领悟文章内涵,如果学生连这些要求都不能完成,试想:我们的孩子究竟拿什么去进一步的学习。至于品评文字,体会情感,升华思想,那也只能是教师心中的“空中楼阁”。
2.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这样既避免了把语文的第一课时当作“拼音课、识字课”,又解决了课文中生字难关。从课后作业情况来看,效果很好,只有一位同学写错了,他是因为不认真,把“日”写成了“目”。第一次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字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错,有的同学甚至错了五六次。更有甚者,等到他走上工作岗位当老师还分不清,因为笔者就是其中的一员,而且不止听到10位同事问这个字的偏旁是“日”还是“目”。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景象。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感受南国风光的美丽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自由快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清课文层次;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把画出来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3)想办法记一记方格内的生字,难写的字在方格下面用手多写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想看看你们学的怎么样。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灿烂、白茫茫、船桨、规律、一簇簇、不计其数、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颤动、静寂、抛在后面
(2)指导生字书写“耀、律”
3、检查读文
(同学们的字词认读非常好,相信同学们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我们叫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读文
(大家把课文读的这么流利,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2、学生汇报(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3、划分段落
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重点段各为一大段,其余的前面为一大段,后面的为一段,那么课文可以分为4大段,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这几大段写了什么?
4、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这样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我们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同学们能不能看着大屏幕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感悟榕树的奇特美
(我们知道作者和朋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美丽的榕树以及纷飞的群鸟。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那一株不平凡的大榕树吧!)
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
(1)大:
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②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本来的,实际的.。
真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亩地。)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生命力旺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
4、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有些失望。但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作者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6、小结写作方法。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样的描写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五、课后作业
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作者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感悟群鸟纷飞的景象
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作者第二天又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什么呢?(鸟)同学们快来根据自学读读课文的10—13自然段吧。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什么景象?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一画,再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
4、汇报交流: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花的,黑的”看出颜色多,“有的?有的”可以看出的鸟的姿态很多。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解释和体会什么是应接不暇?说明鸟多,看不过来。(看清楚了?,又错过了?这真令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啊!)
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兴奋的叫说明鸟很快乐。
“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5、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录像中的大榕树鸟儿那么多,那么热闹的景象。
6、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7、指导朗读。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三、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看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还真舍不得离开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课题:人教版新版第十一册第12课《鸟的天堂》教学要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学习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习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 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 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 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 ”(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 ”(第三笔是“丨”不是“亅”)
“暇”不要写成“ ”(“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 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6. 分组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 指名读。
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
怎样?
2. 回答思考问题。
3. 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来。
4. 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5. 练读句子。(男、女分练)
6. 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 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1. 抄生字、词,组词。
2. 预习3、4段。
① 朗读3、4段。
② 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作者的所见所闻有何不同?(可在
书上圈点。)
③ 思考课后题2. ⑴ ⑵。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二第三段。教学目的:
1.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三段,随巴金爷爷泛舟出
游,一起到……(齐读课题)。
二、 讲读第二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作者以前来过吗?这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
什么?(板书“大榕树”)
2. 请同学们边听(第二段的)课文录音,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
①(示幻灯片)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
写? (板:远、近) ②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句子中的“逼近”可换作什么词?表示
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 作者从远到近,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大、美”)
5. 请四人小组讨论,划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 告诉大家你的结果。
7. 自由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8. 大榕树真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文章里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为主)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
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
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体会鸟的天堂静态美和动态美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4.主动探究,悟环保。
(三)综合实践,练能力。
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脭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今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中国,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注: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04-16
《鸟的天堂》的教案02-24
鸟的天堂教案01-07
《鸟的天堂》教案09-03
《鸟的天堂》 教案01-03
《鸟的天堂》教案03-02
【荐】《鸟的天堂》教案03-11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10-01
鸟的天堂教案最新10-29
人教版《鸟的天堂》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