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力的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力的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力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单的'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实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读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较,以提高兴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教学设计示例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由为什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单位
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普通鸡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2.弹簧测力计
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可准备一个弹簧,找学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弹簧.
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弹簧秤的构造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三)总结,扩展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的生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测力计的发展
【课 题】 测力计的发展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总结测力计的发展概况.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体验力的大小
【课题】 体验力不同大小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测力计等工具体验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觉;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力的教案 篇2
设计意图: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交通规则,树立安全的交通意识,认识红绿灯及简单的交通规则。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平衡力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我是小司机》这节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信号灯的功能,能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在交通设施的'帮助下安全通行。
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锻炼自身的平衡力和协调性。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信号灯 、呼啦圈、《汽车开来了》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信号灯,导入活动。
教师:(1)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这些东西?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用途吗?(请幼儿回答)
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个游戏。出示红绿灯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用处和作用,在游戏中老师是一辆大汽车,小朋友是一辆小汽车。
二、创设情境,体验交通规则。
幼儿跟着老师开汽车(嘟嘟~~~~~~~~)
力的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决定于 和 ;
如果物体上浮,则浮力 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下沉,则浮力 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漂浮或悬浮,则浮力 物体的重力。
2、思考: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
我们知道,钢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而钢板制成的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轮船是用 方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 , 浮力 从而达到 漂浮在水面上的。轮船的排水量指的是
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3、浸没在液体中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 ,但艇内有两个水舱随时的充水或排水,这样就改变了潜水艇的重力,从而能上浮、下沉或悬浮。气球与飞艇用 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 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的。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
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怎样?
设疑:用钢铁铸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于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水底?物体的浮与沉决定于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讨论自学中的疑问,针对回答点拨。
1、漂浮、悬浮和下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 )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F浮=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2)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3)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受到 力的作用。
点拨1:悬浮的物体完全进入液体中,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其体积 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上,其体积 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物体的浮沉条件
点拨2:
技术上为了实现浮沉总是设法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力量对比”,来达到目的.若保持浮力不变,可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沉浮;若保持重力不变,可改变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来实现沉浮.
点拨3:
,所以物体的浮沉条件还可以写成:
当液>物时,物体上浮;
当液=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液<物时,物体下沉;
3、应用
点拨4:
(1)轮船:轮船从河里到海里,两次都是 状态,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的自重,它两次受到的浮力 ,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所以它排开海水体积 于它排开河水的体积,轮船要 一些.
(2)潜水艇: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 。
(3)气球可以靠改变浮力或气体密度来实现升降.
(4) 密度计 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利用漂浮原理:G密度计 F浮=液gV排,即液大,V排就 ,密度计露出液面部分 而做成的.
(5)利用浮筒打捞沉船时,是靠改变 来使沉船上升的。
(三)课堂练习: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你还有的疑惑 : ;
(五)自我检测:
1、当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时,它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自身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受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它将(上浮或下沉)一些。
2、重为20N 的物体,将其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的水重为10N,此时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松手后物体将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3、体积相同的小球,都放在水中.静止后,甲球沉入水底,乙球悬浮于水中,丙球漂浮于水面上,则它们受到的浮力F甲______F乙______F丙,它们的密度甲______乙______丙.
4、将一木块分别浮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木块均有一部分露出液面,如果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则()
A、木块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B、木块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C、本块在甲液体中露出液面的体积较大D、木块在乙液体中露出液面的体积较大
5、绿豆汤可以消暑解毒,张亮在煮绿豆汤前,将绿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发现成熟饱满的绿豆甲沉入水底,干瘪、虫蛀的绿豆乙漂浮在水面上,下列关于其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受的浮力小于重力,乙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B.甲受的浮力小于重力,乙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C.甲受的浮力大于重力,乙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D.甲受的浮力等于重力,乙受的浮力小于重力
力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知道轮子会滚动,能省力。
2. 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 乐意参加探索活动,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带有轮子的的各种东西。
2. 幼儿每人带一个有轮子的玩具。
3. 书、小推车;各种形状的小积木和小斜坡;ppt。
活动过程:
一、 玩玩具,激发兴趣。
你发现了什么?
二、 玩玩具,观察轮子。
1.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教师小结。
4.实验验证:用圆的做轮子最合适。
三、玩游戏。
1.搬书游戏。
2.交流:用手搬和用小推车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3..教师小结:原来用手搬很费力,用小推车很省力。
四、经验拓展。
引导幼儿讲述轮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力的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知道风力以及利用风力的实例;了解风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发电的。
2.经历风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发电的探究过程,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材料:纸、铝片、小钉子(大头针)、小木棍、铁丝、剪刀等;演示材料:风向标、电风扇、风力发电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等。
2.学生准备:制作风车的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风做哪些事情?
让学生说一说放风筝的经验,学生这时可以说出很多,比如如何放得高、如何收下来等。教材上呈现了三幅小插图,分别是放风筝、扬场、帆船竞赛,下面一幅大插图是风力也能用来发电。通过这几个例子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更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风力的具体实例。如利用风力表明风向、利用风轮提水灌溉、利用风轮吸海水制盐等。
二.探索新知
1、制作风车。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几个不同形状的风车,材料可以选取纸、铝片、竹、木等,形状由学生自行设计。
2、制作风车后带学生到室外亲自去实验,回教室后进行交流。
1)要考虑的是上课当天是否有风、是否适合于本课的教学;
2)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①我们制作的风车在风中能转动吗?②哪一种风车转动快?③怎样使风车转得更快?)去探究,否则,实验只能成为学生玩风车的.机会。如果学生所做的风车不能转动,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调整。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3两个问题,对第3个问题,可以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一些猜想,如增大风力、增加与风接触的面积、使风车与风的方向垂直、减小风车与轴的摩擦力等,让学生想办法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去室外不是去玩,而是去观察研究问题;
3)回教室后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观察研究的结果,也要交流观察研究的过程,特别是在观察研究活动中所发现的细节问题,如怎样使风车转得更快这个问题的交流,只要是学生亲自做过了,说得有道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3.风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发电呢?
通过制作风车、用风车做实验、使风车按风向的变化自动调整方向和阅读资料等活动,最后期望学生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结论。
【力的教案】相关文章:
《力》的教案09-14
《力合成》教案01-23
关于力的教案02-04
《神奇的力》教案01-28
力的教案范文02-12
《力的合成》教案03-30
有关力的教案01-14
【精选】力的教案4篇03-14
力的教案10篇03-09
神奇的力大班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