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水教案范文汇总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
识字
三、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时间:
3月20日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
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
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三、识字教学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3、交流识字方法。(感悟:有学生发现可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识记的,也有编故事识记的如褂字,孩子说成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四、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看图发现,说说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课件出示语句段落,朗读体会。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总理衣着与表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3、5、6、7、8自然段)
(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分组、个别、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反复地朗读课文,力图通过朗读来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我指导孩子朗读本文的语调定为稍高些,因为本文的感情基调始终是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的,也加上一些运气和吐音的知识,让孩子不光是语调提高,加上自己的情绪激动,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反思:问这个问题是预测孩子可能会想知道什么是凤凰花,想了解凤凰花的有关知识。果然,上课时就有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我就给孩子们欣赏了凤凰花的图片,介绍了凤凰花的习性。)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二、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恩、凤、凰)
三、作业:
1、积累词语和句子
2、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者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水教案 篇2
单元教材地位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形式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本单元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如相对原子质量、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分离和提纯物质、原子结构研究的化学史。
教学目标 本单元将探究自然界的水和水的组成,如何科学地利用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真实存在,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正确区分分子、原子和离子,还将探究溶液的组成和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重点:
水的净化;水的电解实验及结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溶液的组成、特征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水的电解实验得出的结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法建议
1.重视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依据,主动地体验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对概念的理解要全面、准确,例如溶液的概念:⑴是一种混合物;⑵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⑶溶液的基本特征的均一性、稳定性。
3.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⑴从宏观上认识水和溶液的组成及特征;⑵从微观上认识水电解的实质和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进入溶剂形成均一稳定体系。
4.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四个结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及它们的特征,水的净化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计划 节次 教学时数 主要知识点 探究活动
第1节 2 水分子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和天然循环;过滤法和蒸发法净化水。 描述水分子的运动;认识水的天然循环;净化黄泥水。
第2节 2 原子的特征;水通电分解的实质;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氢气的可燃性;不同的'微粒构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第3节 2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近代原子结构模型;电子的特征;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
第4节 3 溶解的实质;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乳浊液和乳化作用;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意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乳浊液的制备和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哪杯糖水更甜;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复习、
测试 2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③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⑵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过滤法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节水观念,感受化学对改善人们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关知识 ⑴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
⑵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外焰加热,不用时要用灯帽盖灭。
⑶加热烧杯时要垫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重点 水的净化
难点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
方法、技巧
与规律小结
⑴分子的基本性质有三点,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解释自然界中发生的有关现象。
⑵利用分子的理论可以解释物理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⑶水的净化:学习和解答水的净化问题,首先要搞清水中的杂质类型,针对不同的杂质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如吸附、过滤、蒸馏等。
⑷过滤时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思维误区
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
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及对分子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因平时对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不规范,因而在回答水的净化这类问题时常常出现错误。
本节知识
结构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课 题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课 型 新 授
第 1 课时 第 周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固、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
重 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
难 点
分子基本性质的应用
关 键 点 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
教学媒体 多媒体、挂图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的三态变化
1.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
2.能量的变化
(水分子获得时运动加快,间隔增大。)
3.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很小,⑵相互间存在间隔,⑶总在不停地运动,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二、水的天然循环
1.意义: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
水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买矿泉水》一节。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的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试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口算
20×3= 0×6= 8×0= 12×8=
12×4= 22×3= 24×3= 100×4=
2、竖式计算
22×3= 320×5= 602×5=
3、口答
(1)四年级每班有学生30人,3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每箱饮料3元,20箱饮料共花多少元?
(3)每箱装12瓶矿泉水,5箱共装多少瓶矿泉水?
二、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以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大约花了多少钱?
1、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引导计算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回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①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大约140元;
④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估算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24×3=72(元),72×2=144元;
②24×3×2=72×2=144(元);
③3×(2×24)=3×48=144(元);
④3×(24×2)=3×48=144(元);
⑤24×2=48(元),48×3=144(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4题。
水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低段写话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因此我在写话教学时,把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放在首位,遵循“从口头语过渡到书面语”的写话规律和“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完整、通顺地写下来。
2.在本次写话教学设计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写话水平,在熟悉范文《泉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生活积累,创设活跃、生动、形象的说话情境,让生活再现,激发和引导学生在说话、写话中自然表达。同时注重方法、情感和态度的渗透,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泉水》课文内容的喜爱之处。
2.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的习惯,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与伙伴们交流,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尝试模仿《泉水》中第2、3、4、5自然段,用几句完整、通顺、连贯的话写一写自己喜爱的人或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流对《泉水》课文内容的喜爱之处。乐于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与伙伴们交流。
教学难点:尝试模仿《泉水》中第2、3、4、5自然段写几句完整、通顺的话,有一定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1.学生背诵《泉水》一课(或自己喜欢的段落)。
2.师生课前到野外观察,搜集自己喜爱的的人或事物的有关实物或图片。
3. 多媒体:①制作课文《泉水》的课件
②下载一段下着蒙蒙春雨的视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复习交流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泉水》一课,我们都喜欢一路欢歌一路奉献的泉水。今天啊,我们又把她给请来了,瞧!
播放《泉水叮咚响》欢快的歌曲旋律,逐幅出示《泉水》一课第2、3、4、5自然段课文内容及其情境图。
2.课件出示:
⑴口头填空:
①泉水从山涧冲出来,她流进(山腰的水池),流过(山间的平地),流到(山坡的果园),穿过(静静的山谷),最后流入大海。
②泉水说:“我的水很( )很( ),像一座( )。”
“我的水很( )很( ),像一面( )。”
“我的水很( )很( ),能让你们( )。”
“我的水很( )很( ),像一把( )。”
⑵连一连:
美丽的
静静的
歌声
小蜜蜂会在哪个花丛中采花蜜?
火红的
明亮的
清脆的
大镜子
山谷
杜鹃花
身影
3.交流:课文中第2、3、4、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泉水的“多”、“清”、“甜”、“美”的特点,你能把你喜欢的这一段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4.同学们背得真流利!老师这里也有两段描写泉水的句子,大家一齐来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
①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②泉水流过平地,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
5.交流:①小组交流:你更喜欢哪一段呢?说说你的想法。
②交流汇报:加上合适的词语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
二、情境再现我口说我心:
1.是啊,大自然真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呀!快让我们一起到户外踏青去吧!
出示细细春雨飘落大自然的配乐视频。
2.交流:①你看到了画面中哪些景物?说说画面中的谁也具有泉水这种奉献的精神?
启发学生:先用“谁在哪儿?干什么或怎么样?”的形式,用一句或几句话把事情说清楚,再引导学生用上“( )的( )”的短语把句子说具体。如:“春雨飘落在草地上”——“(蒙蒙)的春雨(沙沙沙)地飘落在(青青)的草地上”。
②同桌或小组互相说说。
2.小组汇报。教师适时给予指导、评价。
3.联系生活:
①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喜欢哪些人或物?比如你周围的人,你观察到的动、植物等。
教师展示课前搜集的蜜蜂、蚂蚁等昆虫实物或图片。
教师引导:平时它们都会干些什么、都帮助过谁?提示:也可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如:一年级下学期《春雨的色彩》、《棉花姑娘》等展开联象。
②说一说: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进行说话。
③教师举例:如:春雨落在柳枝上,翠绿的柳枝高兴地跳起舞来。春雨说:“跳吧,跳吧!我的洗发水很香很香,给你们洗了,你们的长发会越来越柔美”,又如:青蛙跳进棉花地里,看见枯黄的棉花姑娘着急地哭了。青蛙说:“别哭,别哭!我来给你治病了,你会很快好起来的!”
④指名发言,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三、模仿范文我手写我口:
1.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的精彩,说明你们平时很会观察生活。接下来,我们再来展示展示:你能仿照《泉水》一课第3、4、5自然段,把我们刚才交流的用一句或几句话写一写吗?
提示:也可把自己喜欢的人或物展开想象画下来,再在旁边写上一小段话。
2.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努力写好自己想说的那些话,可运用以前自己积累到的一些词、句。注意:尽量少写错别字;正确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语句要通顺、完整;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四、我能行 我最棒
1.将自己的写话先读几遍,看是否通顺,再小组内互相交换地读读。
2.小组互相评价:①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
②你觉得他的写话哪个地方最值得你学习。
3.修改后每组推荐一篇优秀习作,参加全班的爱心美文展示。
4.自己修改.
5.师生共同评价,挑选一些优秀习作,编辑到《学生优秀作品集》,并张贴在教室的“优秀作品展示栏”,并给予作家星称号,奖励一颗“爱心桃”。
【板书设计】:
流进 流过 流到 穿过
范文
很( )很( ) ( )的( )
顺序:远 近 上 下
观察
角度: 在哪儿 啥样子 做了什么 怎么样
1、我手写我口
写话
2、连贯 通顺 完整 ( 标点正确、词语丰富 )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2、乐意与同伴一起探究,体验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观察水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组2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桌上的两个形状不同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一样多吗?说说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度小结:那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
二、实验
1、师:(介绍材料)我桌上有二个杯子,谁来说说看是怎样的杯子?(哦,是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还有刻度,请你们来试试做下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
2、幼儿操作
3、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实验方法以及孩子的发现。(将瓶中的水分别倒入相同的杯子中,得出结论一样多)
4、再次验证:把杯子里的水倒进瓶中,感知不同的瓶子,装的水是不是一样多?
5、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看起来不一样?
6、小结:原来只有用二个相同的有刻度的物品才能证明二瓶水是否一样多。瓶子的高矮、粗细不影响水的多少。
三、验证试验
1. 水一会儿变多,一会儿变少,到底是不是盛水的瓶子在搞怪呢?
2、介绍材料:一组有大小不同的瓶子、一个有刻度的杯子。
师:这些是我们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我发现这个水瓶身上有些数字,你们看见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呢?(哦,让我清楚地知道这个瓶子里装了多少水。)
3、要求:那现在请小朋友把水装到有标记的这个水位,然后再把水分别倒入大小不一的瓶子后,你发现了什么?(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很有趣。)
4、幼儿记录(水位不一样)
5、小结:①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
②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实际上水杯里的水没变,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水的容量不受容器外观变化而变化。
延伸活动:
1、师:诶,我这里还有两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哪个多,哪个少,又或者一样多呢?
2、师:这里面装的水看上去一样多,但是瓶子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很准确地知道,所以我们也要经过实验才能知道,或者看刻度线也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