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时间:2023-04-15 09:48:22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品】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三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三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情境,激发兴趣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

  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讨论,并推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老师按回答的先后、概括的准确度。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并对学生回答进行即时评价,明晰正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到条理化,并能熟练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从而在阅读中能准确地、迅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

  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第1段: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情况。

  第2段:以具体的现象为例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段: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等问题。

  第4、5段:以具体事例说明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6、7、8、10段: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11、12段:说明了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四、小结本课

  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走进交流

  1.教师与学生对话。

  (1)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这样拟题对于揭示文章内容有何帮助?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指丰富的物候现象。

  标题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

  (2)文章在第1段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里面涉及到的“大自然语言”有哪些?

  明确:涉及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候鸟归来,植物孕育果实,果实成熟,植物种子变黄并凋零,北雁南飞,昆虫消失,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

  (3)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素,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

  明确:不行,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条理分明。此环节意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做到由外至内的理解课文,为进一步品析课文作好准备。

  2.学生与文本对话。

  话题: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物候学知识科学文章。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你认为作者采用哪些策略,使文章叙述知识时深入浅出?

  明确:

  (1)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

  (2)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门术语,用人们易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

  (3)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修辞手法,使枯燥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理清分析文章内容,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参与者。

  二、研读品味,咀嚼精妙

  1.找出你欣赏的句子、段落,谈谈你认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明确:主要针对1、2段,研读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典雅的特色。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的好处。

  个人欣赏是针对前面的小组讨论合作而言,教学中也有学生单个的阅读见解,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句子和段落时,还要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要求。

  2.与竺可桢原文《一门生产的科学——物候学》比较,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找出与原文不同之处,可以从整体,也可以从某一点谈体会。应围绕改后文章更准确、内容更有概括性谈起。

  三、拓展延伸,实践明理

  在浩瀚的宇宙,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仅是一滴水、一粒沙,只有融入自然,才有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能展现自己的光辉。本文告诉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该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够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链接一:除了本文讲述的语言之外,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模仿本文1、2段的文字,写一段话来介绍它。

  链接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多媒体显示: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八千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链接三:你了解竺可桢吗?课后以“走进竺可桢”为主题开一个故事会,更好地了解竺可桢,从而获取科学的正确的观察态度和治学方法。

  链接四:现在我们还在研究物候学,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未来有什么意义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走向课外,不但关注书本还联系现实生活,这需要老师充分地引导学生在自然与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不断地感悟语文和学习语文。

  四、课堂小结,再品文本。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如在第1、2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本文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生:小蝌蚪在水里游是大自然的语言,这是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生:鱼鳞上有一个个圆圈是大自然的语言,这是在告诉我们小鱼几岁了。

  生:“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玛拉雅山巅是大自然的语言,这里在告诉人们:那曾是汪洋一片。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大家读的很认真。大自然的语言很奇妙,可是你知道吗?这些奇妙的大自然语言都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同学们请看:(出示放大的小蝌蚪、鱼鳞、以及三叶草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这张图片(树的年轮),你看到了什么?

  生:老师,我看到树桩。

  生:好。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这里砍伐后的树桩,树桩上的圆圈叫做年轮,它记载着这棵树的年龄,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老师,大自然的`语言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啊!

  师:对,大自然的语言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你们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请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燕子飞回来了,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玉米成熟了,高粱穗儿红了,就是告诉我们秋天到了。

  生:燕子低飞要下雨了。

  生:老师,我知道“蚂蚁搬家”“蛇过道”也是告诉人们要下雨了。

  师:我也知道,大雁南飞是告诉人们天气凉了,出现月晕是要刮风的预兆,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老师,我觉得“沙尘暴: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可我听不懂它对人们说什么?你能好诉我吗?

  师:这为同学提的好,“沙尘暴“是大自然的语言,那是大自然的呐喊,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报负。那么它究竟对人类说些什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

  生:它批评那些乱砍伐树木的人。

  生:它在批评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

  生:“纱尘暴“在大声说:别在砍树了,地球都快被你们弄成秃头了,我能不发脾气吗,唿……唿……气死我了!

  师:呀,太可怕了,那么怎样做你才不发脾气呢?

  生:多栽树木、花草。

  生:沙先生一定会说:“多栽化,多种树,山青水美的,谁有什么脾气呀,我就这点要求。”

  师:同学们想象可真丰富!“沙尘暴”的语言你听懂了吗?好,希望“沙尘暴”愤怒的呐喊能给一些人以警示吧。

  评析:本教学片断树立了人文的理念,创造地使用教材,很好的开发了课程。教师不是就教材而讲教材,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拓展知识,提升情感。在学生自我体验中明确了正确的价值观。师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通过对话交流情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相关知识。

  2 体会本文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说明抽象事物的写作方法。

  3 感受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巨大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物候现象和物候学的说明;物候现象决定因素的说明。

  2 说明顺序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烂漫,冬梅的傲岸,真实“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东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二、了解作者和积累字词。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1.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竺可桢(张福春)

  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组织起统一的、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关于标题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3.给下列生字正确注音。

  连翘( ) 落( )叶 落( )枕 观( )测

  翘起() 丢三落( )四 玄妙观( )

  差( )异 差( )遣 差( )劲 参差( )

  衰( )草连天 翩然( ) 孕育( ) 农谚( )

  萌发( ) 销声匿迹( )

  次第 草长莺飞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课文朗读。合作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1-3)齐读,(4-5)女生读(6-10)男生读(11-12)老师读

  2.学生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①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②这篇文章介绍的仅仅是“大自然的语言”吗?文章前面生动形象地介绍“大自然的语言”,又有什么作用?

  不是。文章介绍的是物候学。

  前面生动形象地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③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1-3)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4-5)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6-10)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11-12)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四、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生讨论: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读6-10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先后顺序:知道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物候学研究的对象,了解了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还了解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我们还了解到写说明文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9-24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01-12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2-14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2-22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2-13

大自然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范文04-24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02-22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02-24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语文教案08-05

精选大自然的语言教案4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