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汇编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⑴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质疑: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导入课
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 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 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 交流:
<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
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 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
五、 总结
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下节课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即可。
2.默读课文,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
②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它的含义。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再交流。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随机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班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并加以指导。
1.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2.投影出示并体会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自由读。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还不够理解的同学,再读一读,直到会理解为止。
(新课标指出: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品味”。)
(4)小结: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责任感信任
3.你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自由读,然后读给同学听。
(新课标指出:重视个体体验。)
4、分角色读。
(四)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作业的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营造出一种关心孩子的教育、人人担当责任的环境氛围。)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说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总会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并联系实际,深入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之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2、在读中进一步领悟和学习文章的多种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听写导入,再现画面
二、深入情景,品读感悟
(一)勾画出写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句子,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二)“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
(三)课文除了运用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还用了哪些写法?
三、角色写话,升华情感
父亲经历了38小时艰辛的挖掘,儿子和伙伴们经历了38小时的漫长等待,父与子终于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个得救孩子中的父亲或母亲,或是曾经劝说过这位父亲的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你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种角色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
(二)谈一谈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三)总结抒情,引发深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深信任。
3、认识“塌、昔、墟、掘、爆、勘”等六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八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的4~自然段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
1. 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
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揭题,交流资料
1.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汇报。
3.说到地震你想到了什么?你有关于地震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资料)
4.小结:
地震这一天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虽然灾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也有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汇报学习
对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说一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读课文,汇报生字词及词意。
3.按自然段汇报你学会的、理解的生字词。
4.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正音。
5.理解体会生字词。
6.出示“词语花篮”词,并自己添加其他好词佳句。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文章以前是怎么分段的呢?还可以怎么分?
2.小结:
分段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要有根据、有道理
(四)再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1.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动?
2.汇报读,师相机指导。
(五)指导书写生字,“漆、挖、掘、控、拥”。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整体把握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的意思?
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一)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从哪里我们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你觉得有触动地方画上标记,也可以用一个字或词,记录下你读时的感受。
(二)引出重点段
1.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甚至有潸然泪下的感觉。(学生答后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2.指名交流并初步引导读出感受
(三)体会重点段
读这段话的时候,哪一句话首先抓住了你的心?
1.体会“他满脸的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1)这句话里又是哪些词语抓住了你的心?引导学生想具体样子。
(2)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在这38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讲述想象内容,师引导读好此句)
2.体会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八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1)你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里感受到了什么?(比较课后第三题文句)
(2)你能把这漫长和艰难读出来吗?
(3)从这个“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里找找看哪些人曾经阻止过他,为什么阻止?(指导读人们劝说的话,读出着急、担心的语气。)
(4)小结:
但为了救出儿子,父亲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却是了不起,让我们来配合读课文5-9自然段,读出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3.体会重点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父亲36小时不眠不休,哪来的力量?
(2)这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平常他什么时候会对儿子说这句话?
(3)小结:
高兴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悲伤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胆怯的时候,父亲会拍拍肩膀,鼓励儿子说:别怕____
(1) 如今儿子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父亲虽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们能感受到他心里对儿子的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呼唤,他会在心里一遍遍对儿子说什么?
他又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什么?
(5)小结:是对儿子的承诺,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支撑着父亲。所以尽管挖掘得如此艰难,尽管希望如此渺茫,但他没有放弃。
(6)36小时候,父亲已成为什么样呢?
三.检测反馈
感情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总结:此情此景,谁看了会不为之动容!我们要对这位父亲说:您真了不起!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被父亲的了不起的行为震撼了,心里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儿子阿曼达身上。
一.展示交流(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第11~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2.为什么他不怕?(无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想象补白
(1)就在父亲进行着漫长而艰苦的挖掘的同时,儿子和伙伴们在黑暗的废墟下进行着漫长的等待。在等待中,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做的`呢?
(2)那是怎样惊心动魄的38小时,怎样饥饿恐惧的38小时。可惜文章没有描述,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阿曼达是怎样激励这13个小伙伴熬过这艰难的38小时的。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学习文章对父亲描写的方法。
(3)生交流练笔内容。
(4)小结:
阿曼达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也鼓励着同学,他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惧的勇气,所以我们说:这位儿子真了不起!
二.赞美父子,照应开头
1.让我们齐读20~23自然段,让我们看看爱创造了什么奇迹!
2.地震是残酷的,但是父子间因爱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出了这次地震。此时,我们不由地发自内心的赞叹: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真了不起!
三.检测反馈
1.这种“了不起”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下面让我们用这句话来回顾一下这个艰难的历程:
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是这句话____
当人们都来阻拦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依然是这句话____
父亲不在乎那38小时的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因为他知道,此刻,他儿子一定跟他一样,在默念着那句话,那就是____
四.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决不放弃 爱 乐观善良
了不起
教学反思: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文中对父亲的动作有一些细致的描写。对于这些词句,我采用了联系了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字读懂、读活、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对这位父亲说: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会忘而却步!
(二)、(课件)讲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以及全国人民对苦难同胞无私的爱
五、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爱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 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 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 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地震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
2、 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3、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检查字词
阿曼达 砸着 血迹
3、引出中心句: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
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
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
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
⑵ 挖了多久?(38小时)
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
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
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
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
*句子比较: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样改,你觉得怎样?说说你的理解。
(感受文本在表达上的细节描写,每一段挖的过程,都让人感觉漫长,感受父亲漫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朗读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语调轻缓深沉。
板块二:痛苦的38小时
策略:想象,感受父亲挖的艰辛(写法上:略写了人物心理)
解读人物身体和心灵双重痛苦
*理解词语:衣服破烂不堪,双眼布满血丝,到处都是血迹
*配乐,想象说话:
父亲徒手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8小时的时候,父亲的手臂被玻璃划出个大口子,鲜血顿时涌了出来,他_______________
挖到12小时的时候,强烈的疲劳占据了父亲整个身体,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到24小时的时候,父亲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到36小时的时候,父亲已经体力不支倒在废墟中,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板块三:危险的38小时
策略:联系,感受父亲挖时的危险
*地震的严重性: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自爆和引爆)
*地震之后,还有余震,可能再次发生坍塌。
*警察劝说,说明现场不适合逗留,更别说要挖。
(指导朗读消防队长和警察的话)
板块四:内心煎熬的38小时
想找到儿子,但又担心找到的.是死去的孩子,还担心受伤在家的妻子,身心煎熬。
板块四:信念的38小时
策略:质疑,感受父亲挖的信念
*为什么其他的家长赶到现场,痛哭之后,便离开了呢?难道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爱孩子,只是略写了)
过渡:在所有家长都认为没有希望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从瓦砾堆底下传来孩子的声音,课件展示。(出示ppt)
(二)儿子的“让”
1、切入点:一个“让”体现儿子的了不起
师:儿子的一个动作也不由得让人敬佩,让人感动,你知道是什么吗?(让)
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让”呢?
2、质疑:儿子才7岁,按照我们上学的年纪来算一年级都还没上,如此年幼,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伟大的行为呢?背后支撑他做出如此行为来的力量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三)补充诗歌
一、写一首诗
(能写几个就几个,填完后连起来有感情读一读)
是啊,这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都在思考这对父子的行为,我们也深深的被他们伟大的行为而感动,文章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行为却不普通,他平日里对孩子的教育充满承诺和责任,在废墟中又是坚定信念找到生还的儿子,此情此景,让我们感受到:人因信念产生爱,因爱而坚定信念。下课。
五、作业和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挖 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叫亲情,你和你父亲的关系怎么样呢?
2、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 自学练
1、 学习课文生字
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字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2、一个小班展练字形,包括重点字,难点字,笔顺等;
3、一个小班展练词语,包括近反义词等;
4、一个小班展练运用,包括造句等。
四、拓展练习
正确书写生字词语;完成语文家作;词语手册。
一个小班展练运用,包括造句等。
五、拓展练习
正确书写生字词语;完成语文家作;词语手册。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
2、 回顾课文内容。
3、 过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对父子在地震中所经历的事情,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 自学自练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3、课文第二十自然段,父亲颤抖的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颤抖的说,应该高兴才对。
4、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外貌、动作,勾画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5、 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我们来评一评。
6、句子赏析
(1)“他挖8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怎么不直接写36小时,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章中三次反复出现这样的话?
7、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问题1、2、3
2、一个小班展练问题4、5、6
3、一个小班展练问题7、8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9
一、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
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体现父爱、母爱的诗歌、散文、故事、名言,准备打擂。
二、导学内容
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1)生字记牢 、注音、会写、会组词
记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3)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过读文来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 )——( )。是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5、反复地读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父子所感动,你能把感动你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吗?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父子说点什么?
6、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外貌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动作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神态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心理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7、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三、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
1、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反馈,并板书:父 子)
2、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课件出示影音资料)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板书
(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在哪?儿子了不起在哪;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讨论。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父亲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生汇报,师相机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看出父亲挖得时间很长,救儿子的执着。)
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想象画面,丰富形象。)经过36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联系前面的录像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钢筋、玻璃把他的划破了....)从外貌上去体会父亲的艰辛,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3)、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请同学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
交流讨论:
①课文为什么要从8小时写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很漫长,父亲挖得特别辛苦)读出这种感觉
②父亲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
出示读课文相关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③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A、你们想象一下:这位慈爱的父亲曾在儿子遇到什么情况下说了这句话?
B、现在,在地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课文中怎么说的?生读课相关句子。
④别的父母是怎样的?有哪些人在阻挡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引读课文)
⑤面对这么多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没有)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仿照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来说吗?如:不论别人怎么劝解,父亲总不停止挖掘。
⑥小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总是会和你在一起,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永远和儿子在一起)
(4)、感情朗读。
2.为什么说儿子也了不起呢?
引读课文父与子的对话部分:“当挖到36个小时,突然听到…(师生对读)。
(1).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啊?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出你的体会。(爸爸在38个小时挖掘中,儿子非常信任他,一回忆起爸爸说的那句话,他的信心就回来,他信赖他的爸爸。)
(2、想象说话。
当他的爸爸这样挖掘了八小时……,阿曼达和同学们(生接读课文句子“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阿曼达在废墟里会和同学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儿子之所以可以支持38个小时,因为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是这种信念支持着他,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
教师小结:在漆黑的瓦砾堆下,38小时,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正中情况下,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多么勇敢多么镇定啊。是亲情,产生信赖;是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让同学出去,表现他舍己为人,富有爱心(板书:勇敢有爱心)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这句真诚诺言的'信赖。
3、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
总结: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责任感表现了崇高的父爱,儿子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骨肉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声,你们也感受着各种各样的爱。爱是一首不老歌,爱是一首感人的诗,爱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愿我们多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地震中的父与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相关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08-25
精选《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三篇08-07
地震中的父与子经典教案(精选5篇)09-22
精选《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四篇08-18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精选7篇)09-25
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三篇04-06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汇总7篇04-1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03-2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02-28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