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顾茅庐》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真知像美玉,如原油,只有用“探索”这部钻机才能探知它的秘密。现在就用我们的一双慧眼来探索第八课。板书:三顾矛庐
生:老师,你写的“茅”错了,应该是草字头的。
师:噢,草字头的,说明这个字指什么?(草,老师加上草字头)
那茅庐指什么?(草盖的房子)课文中是怎么说这座房子的?(草堂)
师:说得好,草堂是谁住的?(诸葛亮、诸孔明)好,有人说诸孔明……(不对,诸葛是个复姓,应该是诸葛孔明。)说得好,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东方、欧阳、慕容……)
师:题目中的“三顾”是什么意思?(三次去拜访)谁三次去拜访谁?(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从这个“三顾”你体会到什么?(刘备尊重诸葛亮)那“三顾茅庐”的意思是?(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是,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后来成了成语,就表示……(诚心诚意地去邀请。)
二、初读课文
1、范读。
提问:“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顾茅庐”?课文是怎么写的?
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切入感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读课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二、新授(精读感悟,体会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教学版块一(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一)整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1、一读——大声朗读。
过渡:是啊,故事主要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哪一点吸引了诸葛亮,使诸葛亮愿意出山,辅助完成大业呢?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
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3、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一样的意思。
刘备是邀请诸葛亮出山。(板书:诚心诚意)
(二)、细读课文,从对话、神态、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读—找—说—悟—读)随机
过渡:
1、刘备的真心到底有多诚?真情到底有多真?还需要我们进一去读读课文,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找可以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感受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
3、交流。
对话、神态中体会诚心诚意(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当一学生读到以下这组对话时:(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刘备的诚意的,很好!
——(看学生把感悟点落在哪里)
(2)指导“嚷”
a、师:嚷什么意思?(喊叫)谁来试一试?个别读,体会出嚷。
b自己练读,指名读出猛张飞。
c引导想象: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生气、不耐烦、讨厌)
d师:从一个“嚷”字让我们看到了鲁莽。还可以看出对诸葛亮的无礼。带着这种心情再来嚷一嚷。(齐嚷)
(3)指导“捆”(学生点到即可,不说也不要紧)
师:张飞把诸葛亮当作了东西,用“捆”字可看出对诸葛亮的无礼。
(3)引导:刘备怎么说?
a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
师:——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b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
(指名一学生读)——你们注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刘备不要张飞去,他就要----亲自去(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学生接话)。
谁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这句话。(再指名一学生读)
c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教师导:短短的一组对话,我们就从张飞的不耐烦、鲁莽,对诸葛亮的无礼。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刘备求贤的急切,对诸葛亮的敬重。刘备的这份诚意可真是令人感动呀!
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
1.师:除了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的深深诚意?(学生读有关语句)
2.你们是从行动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引导生自己说体会)
或师引导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半里地的时候就下马了,这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t追问:“半里多地大概有多少米?”
s算:“250米。”
t继续问:“这么远,诸葛亮又看不到,为什么这时候就要下来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刘备下马步行不是做给诸葛亮看的,而是真心诚意地尊重他。”
t再问:“当时什么人才骑马?”
s:“将军。”“有身份的人。”
很多s马上领悟到:“刘备这样做是降低身份。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对他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尊敬。”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扰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
(指导生扣住关键词说体会,动作表演理解恭恭敬敬,体会虔诚)
“不要惊醒”: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轻轻”:生怕惊扰诸葛亮休息。
“恭恭敬敬”:师:想象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会有怎样的动作?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师:你会对谁这么恭恭敬敬呢?
(小结:看来,刘备用对待“长辈”的礼貌,对待“宾客”的热情对待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刘备可能会对两个弟弟吩咐些什么,又会用怎样的口气怎样的态度?
(学生想象的语言会很丰富,模仿的口气也很像。有的说:“二弟三弟,你们且在门外等候,我先进去。”有的说:“三弟,你性情急躁,现在门外等候,莫要惊扰了孔明先生;二弟,你也一起等候。”)
(4)“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生谈体会或师引: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
理解“半晌”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
师:仅仅半天吗?一个时辰就是?
师:古时候,一天一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约是现在两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又一个时辰,一个站一个还躺着。(看图)
师: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的敬重啊!齐读这部分。
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急切地希望见到诸葛亮,反映出刘备求贤若渴)
小结:我们从行动中体会到了刘备的诚意,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受这些地方,让我们一起回到“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你可要细细地去品味呦!(观看动画)
带着体会齐读“离诸葛亮的住处……才悠然醒来……见面。”注意标出的关键词。(出示)
教学板块之二(感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过渡:刘备为何对诸葛亮如此尊敬,如此诚心诚意的邀请呢?肯定诸葛亮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通过上节课的初步认识,你觉得诸葛亮怎样?
师引导:是啊。诸葛亮雄才大略。文中也简单写了一写。请大家读课文的3、4、5小结,找到有关语句,并说说体会。
环境烘托体会性格:
师:其实,这里的环境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生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
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里有一句——(生接:比喻句)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t: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t: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这里景色宜人,谁来读好它?
齐读
分析形势体会大略(第四小节)
师: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t这里有两个词(板书: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s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t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民不聊生啊……
t当时诸葛亮是这么说的:将军想成就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听了诸葛亮这番话,刘备-----。“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s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t你比喻得很形象,就像我手里的瓶盖一样是“砰”的一声打开了,下子打开的,叫“顿开”茅塞呢?堵在人们心里的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刘备)读一读词语。
师:通过这一段谈话,刘备就明白了当时的形势和以后的打算。可以看出诸葛亮确实是有谋略。确实值得刘备三次邀请。齐读第四小节。
出山战况验证才华
t: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像---------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板书(如鱼得水)谁是鱼,谁是水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像什么?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火烧赤壁”、“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巧设空城计”……)
t: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对刘备有多么重要。难怪刘备会三请诸葛亮。再读读最后一节。
三、延伸拓展深华中心
t:(延伸)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初步认识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那这个故事对你生活中又有什么启发呢?(待人诚恳,谦虚 不要摆架子 对人要尊重……)
t:诸葛亮用我们现在的说是什么?(板书:人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四:作业:
1、调查及作业(把手放好坐正!)
班里有多少人看过或听过《三国演义》故事?(一半)
建议你为买来或借来少儿版本乃至连环画,一个月后,请你们的班主任搞一个“三国故事”演讲比赛。看谁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心。
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如鱼得水)诸葛亮
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用“来到……只见……”说几句话。(仿书上写)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三分钟写三句话。
(2、生写
(3、师检查择优赏读:
引导学生回想校园一角、名胜古迹、赵元古银杏等地方。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三、背诵课文3、4节。
四、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
《三顾茅庐》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第十一册最后一组教材的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揭题解题,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以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解释“顾”、“茅庐”的意思。
2、简介课文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谈谈你对刘备的初步印象。(小黑板出示)
2、交流。
(三)理清文章脉络。
可以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说,我读懂了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再问:还有哪些同学也发现了这一点?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以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习一顾。
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同学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中刘备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
《三顾茅庐》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教学生字新词
1、生字字形教学;
2、指导书写:茅 尊 恭 卧
五、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
六、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三顾茅庐》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难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突破措施:
1.留给学生充足背诵时间,通过多种方式检查。
2.小组通过读课文,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
四、导学准备:《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故事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通过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回忆其中的有名人物性格:
如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_____、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说一说:本剧都介绍过哪些故事?(可列举五例)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课件: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吗?生答。谁还能列举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生答。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名叫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一看三顾茅庐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示课题:三顾茅庐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故事主要涉及到哪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刘备用“鱼”和“水”来比喻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反映了什么?
通过本文,你知道刘备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吗?
③师生交流
张飞与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相同吗?这样写表现了什么?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含义?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一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恭恭敬敬”这些词语表现了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快步”一词突出了刘备怎样的心情?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课文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5)理解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六、课堂检测:
1.读一读,画出汉字的正确读音。
时辰(chen chéng) 晌(shǎng xiǎng)午 策(cè chè)略
没有见着 (zhe zháo zhuó) 山冈 (gāng gǎng)
茅塞(sāi sài sè)顿开
2.我会填
三( )茅庐 青翠欲( ) ( )( )起伏
秀丽( )人 群雄( )争 茅塞( )开
3.想想《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 )得( )——如鱼得水 ( )进曹营——一言不发
( )之心——路人皆知 ( )穿针——大眼瞪小眼
( )借荆州——想借不想还 ( )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 )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七、课外拓展:
认真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按原文填空
诸葛亮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策略。刘备听了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
文中直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携情走千古》之“三国群英荟”中的《桃园三结义》、《张飞认输》、《过五关,斩六将》。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读下面的话,说说每句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四、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尊重人才 诸葛亮
(生气 下马步行 轻轻地 恭敬)
《三顾茅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 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
2、 揭题。
3、 质疑。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 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3、 教师小结。
4、 教学复姓。
5、 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 细读课文,推敲重点
1、 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 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 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支吧!”
“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
1)、 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 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 写话训练。
四、 小结过渡。
五、 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六、 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1、发散:除了《三国演义》外,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2、总结。
附板书:◆ 三顾茅庐
(恳请) (辅佐)
刘备 ────→ 诸葛亮 ────→
《三顾茅庐》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3、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多媒体.课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讨论:张飞鲁莽刘备对诸葛亮敬重
3、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4、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张飞:嚷、捆
刘备:第三次拜访,训斥张飞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环境烘托:
a、看图,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冈……卧龙”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读。
细节描写:
a、从哪些词看出(诸葛亮是刘备访求的贤士)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虔诚。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b、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受。
c、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刘备听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的朗读。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复述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师引述,学生接着往下说。
2、同桌练说。
3、指名复述。
五、课外延伸,发展性诊断。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吗?
《三顾茅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课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
2.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写刘备第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2.《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在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物的身份。
3.在课文中,刘备三顾茅庐,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意到底有多真?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刘备,听其言,观其行,感其心,这也就是说听听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刘备的心意。
二、悟语言,感受拜访前初印象
1.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2.朗读指导张飞的话
读书应该读出人物的特点,看看提示语,张飞是怎么说这句话的?(理解“嚷”:大声叫)那应该怎么读?(指读)
就这一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张飞?(鲁莽、急躁、粗鲁)
张飞说的这句话里面哪个动作最能表现他的鲁莽、粗鲁?(“捆”),再读一读,读出莽张飞的感觉。(指读)
一句话,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这就是名著的魅力!(齐读)
3.指导朗读刘备的话
从刘备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指读)(生气、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刘备和关羽、张飞是什么关系?当年桃园三结义,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怪自己生死兄弟,这足以说明刘备对人才的——
一句斥责之言,我们听出的是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啊!(齐读2小节)
二、品动作,感受等候时的深印象
1.过渡:刘备拜访贤才的诚心不仅表现在他对张飞的斥责之言中,还表现在他许多细微的动作中,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刘备对贤才的敬重与诚心?用笔画出来。
2.交流
▲下马步行
“一里”是500米,“半里”就是多少米?(250米)“半里多路”就是三百米左右。补充介绍:古代人看到特别有地位或自己特别敬仰的人,文官就会落轿,武官就会下马,以表示极大的尊敬。这么远的路,他为什么不一直骑马到跟前呢?现在,刘备远远地就下马步行,说明什么?(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骑在马上有高高在上之感。)
这一切,诸葛亮看得见吗?万一诸葛亮不肯出山,这段路不是白走了吗?(越是看不见,越能体现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让我们读好这句话。(指读、齐读)
▲两个“轻轻地”
轻轻敲门:使敲门声不要太大,体现了对贤者的礼貌、尊重。
轻轻地走进去:尽量放轻脚步,防止惊醒先生。
▲恭敬等候(这段话还有一个词也能表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是什么词)
(出示“恭恭敬敬”)一起读这四个字。“敬”就是(尊敬)“恭”字下面是什么?(“心”)发自内心的尊敬,读好这个词。
想想刘备是怎样站的?谁来表演一下(身体直立、微微低头,双手抱拳,很有礼貌)这就是恭恭敬敬
让我们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以及对人才的尊重。(练读、指读、齐读)
刘备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了多久? “半晌”就是好长一会,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又等了一个时辰”如果让你站这么长时间,你会觉得怎样?《三国演义》原著中用了四个字“浑身倦困”。
这是怎样一幕动人的情景啊!
一个在草堂上躺着,一个在台阶下——
一个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一个是赫赫有名的——
一个是27岁的毛头小伙,一个是——
从这些鲜明的对比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诚心诚意、求贤若渴。有没有同学能从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刘备十分尊重诸葛亮。
3.师小结: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专用成语了。刘备下马步行走出了诚心,恭恭敬敬等出了诚意,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心感动了。让我们一起读一下屏幕上的片段,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和尊重人才。(板书)
三、想形象,感受相见后的欢愉
1. 过渡:见面后,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
2.引读第4自然段,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值得刘备这样去请?(板书)
3.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三顾茅庐前,刘备对天下形势看得清吗?就像浓浓云雾遮住了青天,层层茅草堵塞了心口,而现在,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话,刘备一下子就明白了,就像——堵在心口的`茅草立刻(消失了)这就叫——茅塞顿开。难怪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
4.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如鱼得水)
鱼和水是什么关系?谁是鱼?谁是水?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想说明什么?
这两句话,既是写刘备,又是写谁?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写了诸葛亮。
5.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引读)那里的山冈——,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水——、茂密的竹林——,景色——。
明明写的是隆中的美景,哪里写了诸葛亮?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恰好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
诸葛亮为人刚毅如山,正直如松,心明如水,谦逊如竹,与山冈、松柏、溪水、翠竹是何等相似;尤其是将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这在写作上叫:环境烘托。让我们美美地再读这一段文字。(齐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通过对环境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看来,要把握人物形象,大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可适当进行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五、背诵环境描写片段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 ),好像( )。冈前几片松林( ),( )的溪流( ),( )竹林( ),景色( )。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重温《三国演义》
板书: 8三顾茅庐
(语言、动作) 刘备 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环境、比喻) 诸葛亮 雄才大略
《三顾茅庐》教案 篇8
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
一、 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 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
2、研讨题意:
(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
(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
(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
2、品析人物特点。(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分析,相机追问)。
3、分享所仿写的句子。
教后反思
《三顾茅庐》一文通过写刘备三次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 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反映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时,赞颂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友情。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有四个方面比较成功:
一、思路明白,设计清晰。
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为突破点,教学时紧扣“尊重”这一中心词,依循“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了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和诸葛亮的“隆中决策”,使刘备尊重人才和诸葛亮确为奇才相映生辉,学生在领悟文本的过程中思维敏捷、自信而活跃,整个课堂气氛融洽而愉悦,效果良好。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
我为了避免教学时枯燥、乏味,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了14张幻灯片,有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重点句段、有三国时期群雄纷争图、有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图、有古隆中图。既使学生清楚直观、又增强了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导入课文,简捷自然。
导入课文时,我避免了繁琐的介绍,而是联系电视剧及古典小说,由学生看过、读过导入课题,水到渠成,简捷自然。
四、抓住细节描写,品析人物性格。
本文关于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等在文中作者都刻画地非常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品析刘备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但是也有三点不足之处:
预设不足,时间紧迫。
本文最精彩描写景物部分,并用“来到……只见……”仿写比喻句,由于我设计课文时,预设不足,没想到学生会在理解课题“三顾茅庐”中的“三”是写刘备三次去隆中还是写刘备第三次去隆中这个问题卡壳,耽误了时间,所以在最后仿写比喻句时时间紧迫,没来得及让学生展示,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
重点字,领悟不透彻。
在品析第二自然段中关羽和刘备对话部分,关于“嚷”到的“嚷”时,没有让学生真正“嚷”出来。
今后,在课文设计时,一定要给自己的课堂留有一定的“空隙”,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与别的老师沟通交流,多听专家讲座,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课堂更有高度、更有趣味性,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喜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顾茅庐》教案】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教案02-20
三顾茅庐教案09-12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四篇10-30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三篇04-11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3篇04-08
《三顾茅庐》教案8篇04-10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4篇04-06
《三顾茅庐》教案三篇04-06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0篇)12-24
有关《三顾茅庐》教案三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