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颂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河颂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黄河颂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
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黄河颂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作为组歌中的一个乐章,《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情绪慷慨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直抒胸臆、强化爱国热情的良好载体。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生活距离本文创作年代较远,他们对诗歌中强烈情感的理解,以及诗人为何要借黄河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理解可能浮于表面。对此,可以借助时代背景和视频资料推进问题的理解,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联系背景,概括出诗中黄河的形象和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为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联系背景,概括出诗中黄河的形象和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为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奔腾咆哮、勇往直前的黄河视频导入。)
黄河,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是我们祖国伟大的母亲河! 炎黄子孙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 黄河以其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欣赏中国中央乐团《黄河大合唱》第二部分《黄河颂》的声乐视频。
⑴用一个词语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并简述理由。
⑵说出视频《黄河颂》的表现形式,并概括内容:
朗诵+演唱
找出课文对应部分内容:朗诵词+歌词
朗诵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歌词:首先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接着直抒胸臆,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着中华民族,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2、自由朗读课文,用学习过的符号法进行标注,力图将对听读后的感受用朗诵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小组交流。
三、品读,感悟理解。
1、找出统领全诗思想感情的文眼——题目中的“颂”字,朗诵词中的“赞歌”,即全诗的感情基调为“赞颂”。
⑴圈点批注:全诗赞颂了黄河哪些方面?如何赞颂?
方法学习:以课本旁的批注作为范例,学习批注的角度和方法。
明确: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语言尽量精简。
预设:①直接抒情——三次“啊!黄河!”的呼喊;
②诗作首尾处的呼应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③“望”“颂”字的统领作用。
⑵作者为何要歌颂黄河?
补充背景资料,结合阅读体验,小结: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显示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是抗战时期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作者光未然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团结抗战的真实场面,歌颂了黄河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号召祖国儿女学习这种精神。
2、根据批注,调整对诗作朗诵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最恰当的方式的方式,进行合作朗读交流。
小组的搭配形式—— — 邻座同学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生混合组等;
歌词篇幅的选择—— — 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 — 可以生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插入艺术家方明的朗诵,与名家进行虚拟合作朗诵。
3、小结,升华感受:
用“黄河母亲,我想对您说……”的句式作为领起,以第一人称说出自己读完诗歌后的感受。
四、作业
1、课堂作业
调动学生积累,分享古今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描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
根据诗词、文学作品中对黄河的描述和自己对黄河形象的理解,展开想象, 学写颂诗抒发情感,描绘自己心中的黄河。
我的颂诗: 啊! 黄河!
你是
2、家庭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揣摩关键语句和精彩内容,做出批注。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 — — — —主体 — — — —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
黄河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们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们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们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们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们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们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们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们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们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们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们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们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们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们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黄河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
指导同学们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同学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同学们,引起同学们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同学们自由练习朗读。
③同学们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文章。
用如下板书总结文章。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同学们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同学们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教学用具:
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图片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图片,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十、利用综合资源,通过浏览推荐的相关网页,自主深入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黄河颂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同学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课时
布置一课时
导入
请一两个同学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感性认识:师生一起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激发情感:请一两个同学谈观后感
朗读诗歌
1、同学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测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同学各自选取感兴趣的局部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朗读交流:请一两个同学选取感兴趣的局部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身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局部,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示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标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溢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局部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捍卫黄河,捍卫中国。
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同学齐读诗歌,一起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典范,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身的力量!
黄河颂教案 篇7
黄河颂教案
【学习目标】
1、努力培养自我朗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体会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重点】诵读、感悟
【学习难点】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流程】
1、导入: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国难当头,又是你以英雄的气魄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抗战。是啊,黄河已俨然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谱曲的《黄河颂》。共同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
2、知识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8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
【自主探究】
4、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澎湃(pēng pài) 气魄( pò ) 高山之巅(diān)
狂澜(lán) 哺育(b) 浊流(zhuó) 屏障( zhàng )
5、思考:
(1)开头的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黄河的'气势
(2)歌词包括几层意思,你能概括一下吗?
“歌词 ”包括三层意思: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至“劈成南北两面”)勾画了黄河的总体面貌。二层(从“啊!黄河!”至“发扬滋长”)歌颂黄河。三层:(从“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至结尾)学习黄河精神。
【小组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词?
颂
2.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 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对中华民族奋斗精神与不屈意志的赞颂。
课堂小结:
全诗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日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坚强意志,赞颂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达标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pò) 澎湃(péngpài) 滋长(zī) 屏障( píng ) 宛转( wǎn )
哺育( bǔ ) 狂lán(澜) 山diān(颠) 气pò(魄) 摇lán( 篮 )
二.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黄河洛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地理特征,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热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四.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法宝。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无数条“铁的臂膀”。
3.诗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的诗句?
反复出现此语句,把诗歌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表达了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的意思。由实到虚,步步深入。
五。、选择。1.下列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 B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C、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符合“简明”要求的一项是( B )
A、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B、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C、今天晚上开年段会议,请准时参加
D、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
3.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A )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黄河颂教案 篇8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它的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然后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要深人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要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教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了解的《黄河颂》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教师对学生朗诵的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课文,合作探究
l.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2.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四、小组合作,诵读课文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五、深人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以本课为例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一首诗词?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明确。)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学生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六、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七、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多媒体显示:《长江之歌》。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2.仿照“黄河颂”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啊!老师”(或母亲,朋友……)为题,写一两个片断。
3.课余欣赏《黄河颂》与《长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领略黄河、长江的风采,感受歌中洋溢的爱国热情。
【教学后记】
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予以表现,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每一篇文章都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是可以让课堂教学展现无穷魅力的宝贵资源。这里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因此,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在进行《黄河颂》教学时,我要求查找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在课前的交流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诗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结合学生刚上过的本诗的音乐知识,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前三部音乐,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也领会了诗中的意境与情感,朗读非常感人。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与学双向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认可。但提问如果把握不好,变成“满堂问”,或者提问价值不大,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体现这样的功能,
一是体现教师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及课堂设计思路,它应该具有牵引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它的先后承递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之所需,要在教材和学生的交合点上,点出学生的真正起疑之处,方可真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黄河颂》的教学时,鉴于学生对于诗歌写作的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先介绍了写作的背景,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看来,课堂提问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并加以因势利导,这样学生的课堂思维才能被紧紧地抓住,课堂教学自然也就不会如一潭死水了。
【黄河颂教案】相关文章:
黄河颂教案05-19
黄河颂教案09-05
《黄河颂》教案09-04
《黄河颂》的教案09-07
《黄河颂》的优秀教案04-22
黄河颂优秀的教案03-10
《黄河颂》教案【精】03-09
《黄河颂》的优秀教案03-02
【精】《黄河颂》教案02-27
《黄河颂》教学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