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0-19 09:06:30 教案 投诉 投稿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若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作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

  (2)幼儿操作。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 (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教师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用饮料瓶)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次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究动物的脚的特征,萌发爱小动物的情感。

  2、认识常见动物的脚,能通过动物的脚来辨认动物。

  3、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动物的脚进行简单的描述。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鸡、鸭、狗、猪以及以上动物脚、脚印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的小脚在哪里?

  ——师:你有几只脚呢?小脚有什么作用?

  ——师:小动物有脚吗?是不是和我们一样有两只脚?

  二、认识动物的`脚。

  ——(逐一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请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动物?它有几只脚?说说它的脚的特征。

  ——对比小鸡的脚和小鸭的脚有什么不同?

  ——对比小猪的脚和小狗的脚有什么不同?

  ——教师朗读儿歌《小画家》。(详见幼儿用书P15)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感知动物脚的特征。

  ——(出示不同动物的脚印图片)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图片提示念儿歌。

  三、 快乐游戏。

  1、“这是谁的脚印”:教师将小动物的脚印贴在黑板上,请幼儿仔细观察,说说这是谁的脚。

  2、“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教师用白纸蒙上小动物的身子,只露出小脚,请幼儿猜猜这是谁的脚。

  四、 活动小结。

  ——师:小动物的脚的形状、大小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很轻易地通过动物的脚来分辨它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有两只脚,哪些动物有四只脚,哪些动物有六只脚、八只脚吗?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活动应变

  如果能收集动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用模型印脚印,活动效果会更好。

  活动延伸

  了解不同数量的脚的动物。

  区角活动

  科学区:

  1、投放小动物的图片以及相应动物的脚、脚印图片,请幼儿配对。

  2、将一些多脚的动物贴在墙上,让幼儿数一数这些动物有几只脚。(例如:章鱼、螃蟹、蜈蚣等等)

  环境创设

  可以将动物的图片、脚的图片、脚印图片串成吊饰布置活动室。

  家园同步

  请家长协助在网上搜索一些动物的图片,请幼儿看看这些动物有没有脚,有几只?

  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里,幼儿都会接触到很多的昆虫,有兴趣的幼儿可以数一数昆虫有几只脚。(例如:蚊子等等)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活动准备:

  1.木块,石头,泡沫,铁勺、树叶、纸片(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音乐,小蚂蚁搬豆子

  师:我们一起来像小蚂蚁一样搬豆子吧。(师生互动进入教室)

  师:你们像小蚂蚁一样都把豆子运回家了,开心吗?幼:开心

  师:可是老师却发现了一只不开兴的小蚂蚁我们来看看

  (出示小蚂蚁过河的图片)

  二、 启发提问。

  小蚂蚁要过河我们怎么帮助它?

  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方法

  师:“你们说要做船,那什么材料能做船帮蚂蚁过河呀?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做船用的材料

  三、 认识沉与浮现象。

  1.师做实验,先放石头。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我们先拿石头来试一试”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2.师第二次做实验,放纸片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由于纸片比较轻,放在水中会飘在表面上,不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浮”。现在我们把小蚂蚁放到上面,你们看它过河了吗?

  3. 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刚才我们看了,放在水中,比较重的东西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沉”,不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浮”。

  四、分小组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幼儿在操作后进行统计记录 。

  1.幼儿认识材料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都拿来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可以当蚂蚁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记录方法

  师:在玩的时候,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如果这个材料会会浮起来,就在相应的位置打勾,如果会沉下去,在相应的位置打

  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五、教师评价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验证 进行总结

  六、音乐《小蚂蚁搬豆》离开教室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探索运用各种材料连接救起蚂蚁“点点”的方法,并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

  2.在玩玩、说说中体验帮助蚂蚁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小黑和点点;

  2.各种材料,如:套环、绳子、粗吸管、有弯管的吸管、塑料夹子、小树枝、不同颜色的纽纽棒、纸片、固体胶、透明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小黑和点点——激发幼儿救蚂蚁“点点”的兴趣

  1.讲述故事

  教师:今天瞿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黑和点点》(播放音乐《花海》)

  重点提问:猜猜,小黑和点点看到了什么?

  小结:春天真美。

  2.讨论用什么办法救点点

  教师:点点和小黑继续往前爬,突然,点点怎么了?(掉到在小河中央的树叶上了)

  重点提问:小黑能不能救到点点?为什么?怎样才能救到小点点呢?

  小结:长长的东西能够救到点点。

  3.认识其它可接长的材料

  教师:小黑发现草地上还有很多材料,有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草地上可以救“点点”的材料:套环、吸管、夹子、小树枝、扭扭棒。)

  重点提问:这些材料用什么方法接长也能救起我们的小点点?

  小结:原来好多材料都能接长救起小点点。

  二、探索发现——运用各种材料连接救起蚂蚁“点点”的方法

  1.提出要求

  教师:篮子里还有许多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想办法把这些材料接得长长的,把小点点快快救起来哦!

  2.幼儿操作(播放背景音乐《花海》)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如果你的材料已经接长了,那快去对点点说,点点我来救你了。

  教师适时提醒:宝贝们,点点在小河中央的树叶上快不行了,快点帮助他;如果你的材料已经够长,可以救到点点了,那请你坐下来休息一会,其他小朋友快点哦!

  3.救起落水的点点

  教师:宝贝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救点点,点点沿着它们慢慢往上爬,我们给它加加油,两个好朋友又在一起了。点点说,谢谢你们帮我回到了好朋友的'身边。

  4.共同交流,介绍自己的方法

  重点提问:小黑还看到了许多短短的材料接长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接长的?(如:吸管是怎么接长的?这样的动作叫插,插一插,吸管接长了;夹子,夹一夹,夹子变长了)

  小结:你们用了插一插、夹一夹、粘一粘很多方法,把短短的材料接得长长的,救起了我们的小点点。

  三、分享快乐:小黑和点点团聚了——体验帮助蚂蚁的愉快情绪

  教师:点点说谢谢小1班的朋友,是你们救了我,有好朋友真好!在我有困难的时候,你们能够想出这么多的办法帮助我,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吧!(播放歌曲《春天》)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眼、鼻、口、耳的功能。

  2、培养幼儿关心自己的身体的初步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镜子每人一面。

  2、幼儿操作材料“我的脸上有什么”。

  3、实物卡片小铃铛、水果、花、小鸟玩具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照镜子,复习五官的名称、位置。

  请小朋友拿镜子照照小脸,看看:我们的脸上有些什么?(启发幼儿用镜子照照自己的五官,说出他们的名称、位置、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便引导幼儿看看、数数、动动)

  小结:我们的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鼻子长在脸的中间,眼睛长在鼻子的上面,鼻子下面有嘴巴,耳朵长在脸的两边。

  2、幼儿初步了解五官的功能。

  鼻子、眼睛、耳朵、嘴巴它们各有一个本领,是什么本领呢?

  (1)这是什么?(小鸟)你们是用什么看见小鸟的?

  小结:我们用眼睛看见小鸟,眼睛的本领是能看见东西。

  (2)小朋友闻一闻这朵花,你们闻到什么气味?你们用什么闻到香味的?

  小结:鼻子的本领是能闻到各种气味。

  (3)这是什么声音?(敲击小铃铛)你们是用什么听见铃声的.?

  小结:我们的耳朵真能干,可以听声音。

  (4)小朋友尝尝水果,有什么味道?你们是用什么尝出来的?

  小结:我们的嘴巴能吃东西、会说话,舌头还能尝出各种味道。

  3、通过幼儿操作材料,巩固认识五官的功能。

  游戏“找朋友”。幼儿使用操作材料,将剪下的小卡片与脸谱上的五官相匹配,要求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都要找到朋友,且说一说匹配的理由。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预设目标

  (一)

  1、知道自然角饲养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知道小动物的食性。

  3、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观念

  (二)整合其他智能

  1.语言智能:大胆讲述。

  2.人际智能: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活动资源

  在饲养箱中饲养常见的鱼类,如,金鱼,也可以饲养乌龟或蜗牛

  三、示例活动

  (一)引起动机:

  带幼儿到自然角面前,跟幼儿说这里有好多好多小动物,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课堂活动一:

  1、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族箱里的鱼。

  2、如果有很多种鱼,可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让幼儿说一说这些鱼的长相、外形有什么不同。

  3、当幼儿发表自己对各种鱼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告诉幼儿这些鱼的名称及特征,教师讲一遍这种鱼的'名称,请幼儿复述一遍。

  4、等幼儿大致记得这些鱼的名称时,教师随机指着某种鱼,请幼儿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及特征。

  (三)课堂活动二: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的游泳姿势。

  2、让幼儿能注意到鱼长有鳍。

  3、让幼儿看看自己的手,跟鱼的鳍一样不一样?

  4、跟幼儿解释鱼的鳍是用来游泳的。教师可以做鱼游泳的样子来帮助幼儿观察。

  5、让幼儿做鱼游泳的动作。

  (四)画一画:

  1、让幼儿在幼儿用书第7页的空白处画出自己最想养的小动物。

  四、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知道自然角饲养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知道小动物的食性。

  难点: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观念

  (二)此活动可以采用描述法、表演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一些常见的夏季用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2.能按照物品的作用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太阳镜、帽子、扇子、电风扇、空调、短袖衫、裙子、凉鞋。

  2.太阳镜、草帽、扇子、电风扇、短袖衫、裙子、凉鞋图片人手一份、操作纸人手一份每组桌子的中间放好一只篮子

  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夏季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

  难点:按照作用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了解哪些是夏季用品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请你仔细的去看一看,然后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些什么东西,有什么用,最后想一想哪些东西是夏天用的就将图片插在操作纸上,将不是夏天用的'东西放在中间的盒子里。

  (2)幼儿操作

  (3)幼儿依次介绍自己收集来的夏季用品,说说收集来的夏季用品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太阳镜、帽子:遮太阳扇子、电风扇、空调:吹出风使人凉爽短袖衫、短裤、凉鞋:穿在身上凉爽

  2.按照物品作用进行分类

  (1)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喜欢找好朋友,它们找好朋友的方法非常特别听仔细了:相同作用的就是它们的朋友了,请你来帮帮它们找到它们各自的朋友。如果是在一起的好朋友请你放在一条横线上,另外的朋友就放在第二条、第三条线上。

  (2)幼儿操作。

  (3)请问你有没有碰到困难?请你来说说你的困难,我们一起帮你解决?

  3.对于夏季用品的作用进行小结

  (1)师小结:夏天是非常炎热的,有了这些夏季用品以后我们就不怕夏天了。夏天也会和其他季节一样开开心心地、舒舒服服地度过的。我们谢谢这些夏季用品。

  (2)再次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如果你完成了你就拿好你的操作纸,说说看谁和谁是好朋友都有什么用?如果还没完成的你可以继续完成你的操作。

  活动延伸:

  此活动放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能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 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活动难点:通过游戏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活动准备

  1、小鼓、沙球等乐器和矿泉水瓶、自制吉他等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有关声音方面的经验储备,学会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告诉幼儿我们要来这寻找声音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1)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开演奏会。

  活动要求:根据老师的指挥来演奏,手握拳表示结束。 你在演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时,你看到了或感觉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感受。

  (3)发现问题,再次感受。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再来跟音乐合奏来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说得那样。

  (4)小结:告诉幼儿所有这些感受都是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因为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3、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出示米粒并将米粒放在鼓上,请幼儿利用刚刚学到的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原理想办法让米粒在鼓上跳舞。 引导幼儿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了,并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底。

  (2)幼儿通过与小鼓一起歌唱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a、幼儿发声感受喉咙的振动。

  b、小鼓敲得重幼儿唱得响,小鼓敲得轻幼儿唱得轻,同时手摸喉咙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4、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效果,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5、结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轻声聊天,说一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方法

  尝试教学法。

  活动准备

  1. 大型玩具弹跳垫。

  2. 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等等)。

  3. 字卡(弹性)。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坐好

  师:(提问)1。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3. 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自由发言)

  二、 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 请幼儿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重视幼儿的发现。

  师:你们面前摆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提问后幼儿自由发言)

  2. 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巩固对弹性特征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刚才没有玩到的东西,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指导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3. 请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

  三、 比较尝试,巩固弹性概念

  1. 出示一些有弹性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

  尝试、比较。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与刚才不一样的物体,请你们再去试一试,把新的发现告诉我。(自由发言)

  小结:有的物体能变形但不能还原,有的物体不能变形,所以它们没有弹性。

  2、请幼儿把有弹性与没有弹性的物体分家,分别放在两个不同颜色的筐子里。

  四、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体?(自由发言)

  五、 小结内容,游戏结束

  1. 小结: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又学会了许多知识,知道了用力拉压物体会改变开头手一松物体又恢复原状的现象叫弹性,还明白了弹性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 游戏“走迷宫”,幼儿出教室。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 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2

科学活动教案06-2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2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3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5

【荐】科学活动教案07-04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7-29

[优]科学活动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