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美术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数学操作活动、美术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并认识了一些实心圆、圆环、折线、弧线、纺锥线等等。在这些的活动中后,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线条在生活中的转换更加的敏锐和仔细了。有时候他们会指这楼梯说"这是折线",拿着香蕉不停的说着"香蕉弯弯的像弧线"。在从具体实物中的概括和认识过程中,也更深刻的感知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线条,如直线、弧线等。为了让幼儿对各种线条有更深的感知,培养幼儿关注生活中各种线条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主题 "奇妙的线条"。
主题目标:
1、引导幼儿关住各种直线型的物品,在拼拼、玩玩、变变活动中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2、学习利用直直的线进行自然测量的方法。
3、利用多种方式练习沿着不同的线进行走、跑等,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4、认识各种不同的线,关注生活中像各种不同线条的物品。
5、了解弯弯的路和直直的路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晨间活动塑料圈、小推车、跳绳目标:能绕着不同的线路玩车子和圈,掌握转弯时的技巧。能商量着互相友好的交换器械。
活动一综合活动:神奇的棒子
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的棒子,知道棒子有不同的粗细、长短、材料。
2、玩一玩,拼一拼,让幼儿在玩中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3、鼓励幼儿用棒子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重点:在玩玩拼拼中,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难点:认识各种不同的棒子,能用棒子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准备:一次性筷子(分粗细)、棉签、不锈钢棒子、彩色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出示各种棒子,认识它们的不同。
1、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棒子,看看有哪些?
2、这些棒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些棒子有不同的长短、粗细,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
二、幼儿自由的用棒子拼搭图案,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很多的小棒子,看看是什么棒子?
2、请你用棒子玩一玩,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漂亮的图案?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拼的图案,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
三、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棒子自由的拼搭图形,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1、现在我们来个比赛好吗?请你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拿出相应的小棒子来拼图形好吗?
2、教师先后出示两根、三根、四根、五根等不同数量的棒子,鼓励幼儿进行相应的创造活动。
大班美术《奇妙的线条》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选择的是大班的美术活动,《奇妙的线条》。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学习合理的搭配颜色;第二个目标是能够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找出小鱼并添画鱼的眼睛、嘴巴、鱼鳍、尾巴及花纹;第三个目标是体验画小鱼的乐趣。我的活动是围绕着这三个目标展开。一节活动下来,我几乎都是按照我设计好的活动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幼儿都与我的积极呼应,和幼儿的互动也很自然,幼儿作品的完成情况也很好。但在有些环节和细节的处理上,我认为做得还不够,我总结了以下几个仍需要改进的问题:
首先是在教具准备上,我认为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在出示教师范画时,我才发现自己有两条鱼的鳍没有画上,导致后面的活动设计有些改动,在请幼儿添画鱼鳍时耽误了一些时间,因此在教具的准备上要细心加用心,千万不可马虎。
其次就是在教学环节上,对于一些突发的问题过于较真儿,反而起的相反的效果。比如幼儿把鱼的鳍叫鱼翅,更有甚的鸡翅,在这里其实教师可以用一句话就解决的问题,而我却纠结在这个问题上,这里反而耽误了幼儿作画的时间,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出现的突发的与活动关系不是很大的,不必去过多的纠结在这个问题上,要机智处理。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感受。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在让幼儿回忆小鱼是什么样时,有的幼儿说到了花纹,
我没有理会,还是想按照我预想的步骤来,总想着先画鱼的头,再画花纹,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应该按照幼儿的想法来,教师应做到尊重幼儿的想法,这样幼儿才会乐于参与。
再次就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考虑的还不够透彻。比如在让幼儿伸出右手的食指的过程中,我没有考虑到镜面的问题,导致了幼儿都伸错手了,让幼儿伸右手,而老师应该伸左手的,这个方面没有考虑到;再就是个人的口头语的问题,在活动中我会经常不自觉的做“嘘”的这个动作,我想一个好的老师这些东西都不应该有,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最后就是活动结束的总结要具体、全面。当幼儿说完喜欢哪幅画,并说完理由后教师要做一个全面性的总结,比如幼儿哪些小朋友创意很好、哪些小朋友颜色涂得很棒、哪些小朋友添画了一些其它的东西,很好等等。这个环节我认为总结的还不够全面。
以上的这些都是需要我今后改进的地方。我想通过我不断地反思、改进、总结、改正,整个活动会变得更加的透彻,会更加的清晰、完整。只要有一点改进,我认为那就是提高,就是我迈出的一小步,许多个小步会变成一大步,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达到我想要的好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
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学习新内容:
1、 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 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 简单描述:
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
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5、诠释作品: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6、评价作品:
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练习活动:
1、 学习评价:
(1)我明白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
观察物象,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度的空间。
(2)我明白立体主义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含义。
(3)我明白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实。
(4)我能仿效毕加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及描绘物象。
(5)我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2、 课后随想:
(1)对立体主义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我感到能理解或很难理解,因为:
(2)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用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作画,因为:
课后准备:
搜集有关“9、11”事件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课时:创作练习
一、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看一段“9、11”袭击美国纽约的录象。“9、11”事件虽然与格尔尼卡事件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让我们学习毕加索,以“9、11”为题材创作一幅画。
二、 练习活动:
创作一幅以“9、11”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并用简短的文字写出创作心得。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漫画、抽象、写实、电脑创作、拼贴资料均可。
学生活动
通过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如:格尔尼卡、毕加索
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如:沉重、灰暗、凌乱、
恐惧等。
简单回答
如:背景、内容、方法、
色彩、作者等等
作者介绍见课本第3页
请一同学阅读。
学生略答。
仔细观察作品,学习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所见。
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进入到思维的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
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的评价。
学会思考和表达。
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
课后思考
搜集资料
以“9、11”事件为题材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自己创作的方式结合起来,旨在加深对《格尔尼卡》的理解,。
教师活动
引出问题
这幅作品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整体初步印象?
归纳: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欣赏作品,你想从哪些方面深入了解呢?
你对毕加索有多少了解?
你知道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吗?
呈现图片资料:
《蒙娜丽莎》
《哭泣的女人》
以感官感受画面,对作品进行描述。
作者为什么用黑白灰而不用其他更丰富、鲜明的色彩呢?
这些人和物画的完整吗?
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形式表现的?
这件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
出示课件:
详细介绍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形式。
你能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和诠释的结果,评价这件作品吗?
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
提高技法上的指导。
美术教案 篇3
目标:
1、对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准备:房子、胶水、红、黄、蓝 、绿4种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过程:
1、带幼儿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
(2)进一步认识4种不同的颜色。
2、游戏:找朋友。
(1)介绍游戏规则。
(2)让幼儿为颜色宝宝找朋友。
3、幼儿操作活动:颜色匹配
(1)为房子装上相同的`颜色的门和窗。
(2)幼儿活动讲评。
4、为教室外面的颜色宝宝找家,结束活动。
美术教案 篇4
在幼儿园中有一项“等身大的人”的美术创作形式,通过让幼儿躺在一张巨幅的图画纸上,请同伴协助描绘身体轮廓,完成之后幼儿便在外形内共同绘画五官及衣服。这样的创作由于外形易于掌握,加上创作出来的画面有一定的视觉效果,因此被幼儿园广泛使用,形成一种为了制作视觉效果好的作品而创作的例子。
而人物画在美术创作中是最常出现的主题。如在家庭的主题课程中,除了人物的角色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作者对家庭成员的感觉以及个性特征,通过角色的创作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在各行各业的主题中除了工作服装的表现外,还需要表现出工作时的样貌及态度;在情绪的主题中则重点放在表情上,同时还需要表现出不同情绪时的肢体动作。可见,等身大的人物的创作,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同时传达出孩子对人物的理解及感觉,这种学习方式能取得一种通过艺术达成教育的效果。下面以大班《小小运动家》活动为例,说明如何运用等身大的人来认识运动员。
活动目标
1.认知:认识各种运动的规则及比赛方式;了解运动器材与运动的关系。
2.情感:了解运动对身体的意义;能依个人的感觉表现出运动的动作;通过合作绘画的方式,体会合作绘画的乐趣。
3.技能:能依照身体的形状描绘出幼儿肢体的外形;能掌握丙烯颜料的特性,以平涂的技巧绘画出运动员的造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人物肢体结构的特征;具有共同游戏的能力;曾经有水粉或丙烯颜料的使用经验。
2.环境准备:空广的`地面,并铺上帆布保护,以免活动后颜料污染环境难于收拾。
3.材料准备:全开的瓦楞纸板;将丙烯颜料在水杯中调出各种颜色,并置放于篮子里供幼儿使用;铅笔、油画笔。
活动过程
1.视觉意象的加强。
美术创作是一种视觉艺术,当我们引导幼儿创作时需要提供多样的视觉图像,让幼儿仔细欣赏,引发幼儿在视觉上的思考,发挥更多的创意。因此这次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各种精彩的运动照片供幼儿欣赏讨论。在讨论时,我们通常以各种提问来引发幼儿的讨论,使幼儿在视觉上对运动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了解不同运动的肢体动作。
(1)照片中的人物在进行什么运动?
(2)这种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有哪些规则?
(3)照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姿势及动作?(他们正准备做什么?)
(4)请幼儿按照片中运动员的动作模拟表现,感受运动时的姿态。
2.真实体验加强了解。
体验可以使幼儿有深刻的感受。因此当幼儿对人物运动的意像有了概念后,我们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加强创作的意念。教师首先准备各种运动器材,讨论这些是什么运动的器材,如足球、羽毛球拍等;然后再讨论如何使用这些器材,在比赛时有哪些规则,同时请小朋友示范各种运动的动作,通过不同的引导方式,加深孩子对各种运动的认识。
3.引起创作动机。
教师提问:怎样把刚才表演的动作保留在大块的瓦楞纸板上,而且所绘画的人物与真实人物的比例一模一样?
幼儿可能会说出把人物画大一点,这时教师要特别强调与他们的身体比例要一样大,引发幼儿想出依照身体的外形来描绘。待幼儿清楚如何画出一个与他们身体一样大的人物后,向幼儿说明:这次我们要画一个与他们身体一样大的运动员,但这么大的人物,一个人画会比较慢,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地画出漂亮的作品呢?引起幼儿集体创作的动机。
4.创作介绍。
(1)教师先请幼儿以4~5人分成一组。
(2)请各组先讨论并推选一名幼儿担任运动员模特儿,并介绍具体的创作过程。
(3)最后介绍如何清洁及收拾工具。
5.创作过程。
(1)小组中选出一名幼儿担任运动员模特儿躺在瓦楞纸板上,其他幼儿协助模特儿摆出理想中的运动姿势,等姿势确定后由一名组员运用铅笔描绘身体外形,绘画时提醒幼儿必须依照身体外形描绘才能画出优美的动作。
(2)身体外形绘画完后,模特儿可以离开纸板进行细节的绘画。在开始使用丙烯颜料绘画时,教师先提供各组一杯黑色的丙烯颜料,先以线条绘画运动员的基本造型,如衣服、短裤、鞋子等。一杯颜料的作用是制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共同讨论,绘画时能一起注视造型的变化。直到运动员的造型大致确定后,再让幼儿每人一杯不同颜色的颜料共同彩绘,依照大家的想法绘画完成。
(3)由于完成后颜料尚未完全干,因此绘画完成后必须把作品放置于适当的地方,并进行收拾工作。
注意事项:
丙烯颜料的使用需说明清楚,如蘸颜色后需在杯子边缘由内往外刮一下,把过多的颜料刮回杯内,防止绘画时颜料滴在画面上;
交换颜色时要提醒幼儿杯子与画笔必须同时交换,以免没有交换画笔而产生乱混颜色的现象;
在讨论绘画的时间,只能提供一支笔绘画,这样才能产生共同绘画讨论的效果,若提供每人一支笔,就会各自创作,失去共同讨论合作的效果:
幼儿创作时需穿着耐脏的衣服或工作服。
6.分享。
(1)作品颜料干燥之后,教师可以把幼儿绘画的人物外形切割下来,并展示于作品栏。
(2)作品展示后,请幼儿分享说明。
①说出与谁一起绘画?如何绘画?哪些部分是自己所绘画的?
②介绍所绘画的是哪一种运动员?表现出哪一种运动姿势?这种运动主要是使用肢体的哪一部分?
7.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社会发展
1.绘画人物时能用适当的语汇进行沟通讨论。
2.能分工合作进行绘画创作。
肌肉发展
1.适当地使用丙烯颜料平涂绘画。
2.能适当地依照人物的外形来描绘线条。
造型发展
1.能绘画出完整的人物肢体结构。
2.能适当使用点、线、面来表现人物特征。
美感发展
1.能绘画出人物运动的感觉。
2.能运用线条及色块组织人物造型。
想像力表现
1.能以戏剧方式表演出运动人物的感觉。
2.能通过绘画讨论,表现出共同理想中的运动员。
本活动旨在说明一种创作的表现方式,在幼教课程的不同课题中可以有不同的教育意义。而幼儿园的美术创作,不应该只是为了画人而画人,为了画房子而画房子,而是需要在每一个创作活动中,通过课题为背景,藉由综合的概念来统整幼教课程与美术创作,这样美术创作除了美感及创造力的培养之外,在幼儿的教育学习上将产生更多重的意义。
美术教案 篇5
课时:一课时
本课是一节欣赏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在节日中,无论是中国,外国,地方民间,人们运用不同的方式,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服饰、花车、彩灯、园艺,无不表现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节日装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气氛。通过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片及周围生活,学习节日装饰方法,认识古代,现代,各民族(国家、地区)的装饰。懂得可以运用美术生活,使节日的气氛更浓厚。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民俗、民风,注重传承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饰得更美。
2、能力目标: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课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
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
本课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有意识的认识到节日的多彩装饰?
2、学生能否描述出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及自己的感受;
3、学生对自己家乡(身边)节日装饰有无发现或新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播放国庆节欢庆节日的场景录象)这段录象是什么节日的场景?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或心情)?为什么?
二、讲授:
1、(让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过节时的图片或照片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
(1) 是在什么时候拍的?在哪拍的?为什么在那拍?
(2) 描述一下自己或别人的服装,头饰,面具等。
(3) 你的感受?
2、将收集到的节日的照片或图片贴在教室的展板上,学生自由参观。刚才同学们谈到了一些节日,那么你还知道我们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离我们最近的节日是什么节呢?
(1) 我们这里怎么过春节的?我们国家有好多的地方,许多不同地过春节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看录像看看他们是怎样或春节的?
(2) 春节时你准备怎么打扮自己的节日?
(3) 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分组。环境组,食物造型,服饰文化。
4、 学生制作
分工合作,进行想象创作。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何为一版多色版画以及一版多色版画的类型;
2、使学生简单了解不同制版材料与不同印刷材料的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方法与过程;
3、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动手的能力;
4、让学生学习怎样在对画面色彩的概括上从大处着眼,规划,对版画局部色彩处理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解决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了解了单色版画技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色彩完成一版多色版画的创作
教学难点:在学生制作一版多色版画时,如何引导学生设立画面的色调(如对比与协调),对作品色相设计、归纳、组合、、确定后,制版印制。
教学材料:
不同制版材料可选择木板、吹塑纸板、石膏板、胶皮扳、厚纸板等。
不同印刷材料可选择水彩、水粉、丙烯、油墨等。
(本课采用吹塑纸与水粉这两种材料进行一般多色版画制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第14册中学过的《单色版画》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好,通过刚才大家对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回忆和积极踊跃的回答,看得出来,大家对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喜欢版画这种艺术形式令老师很高兴!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家学过了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用色彩版画的形式来绘制心中的魅力世界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和探讨一版多色版画的知识和制作方法。
二、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
与学生共同赏析一版多色版画的图例,得出:
一版多色版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块版一次或多次在同一画面中印出多种色彩,并保持一致性的版画作品。
三、色彩版画与色彩绘画的不同之处
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得出:
色彩绘画,例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可以利用几个色相或十几个色相与其间色、混色来绘制,最终得到一幅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
色彩版画是在色彩绘画的基础上,根据版画画面效果的特殊要求对色彩进行归纳,化多为少,化小为大,化零为整。通过归纳后确定最终印刷的色相,通过制版印刷完成品面绘画作品。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采用“赏识教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一版多色版画的分类
教师讲解版画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对制作版画的兴趣。同时向学生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具体分类:
一种是部分色彩法,就是在版上不同的部分涂染不同的色彩后,印染而得到。涂染色彩可以是一遍也可以使多遍,直到色彩效果满意为止。
另一种是随刻随印法,即后面的色彩压前次的色彩,保留下来后刻处的原有色彩。
五、吹塑纸水粉印制作
由于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在本节教学中采用吹塑纸和水粉这两种材料来进行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最为适宜。因此本课采用以吹塑纸水粉印为例,介绍一版多色版画印制的基本方法。
首先,由教师演示吹塑纸水粉印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演示的同时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阶段,师生之间互相吹塑纸水粉印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画面色调要协调,印纸和吹塑纸板印刷过程中要固定在一起,印制时注意力度等等。
第三阶段,由学生动手制作吹塑纸水粉印作品。
教师在学生制作的时候要随时指导。
六、作品展示
点:造型是否新颖,色彩布局和搭配是否合理,制版印刷技法是否正确等
美术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自主收集两位美术家的生平及经典代表作等资料。
2、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积极探索美术家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习美术家继承优秀传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重点: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环节:
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有关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前置作业。
展示齐白石、徐悲鸿的照片。
2、板书课题:齐白石徐悲鸿。
生:学生回答。
说一说对这两位大师的简单认识(时代、代表作、艺术主张等)。
可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2、重点分析:齐白石的'作品《祖国万岁》和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片对比。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两幅画在题材和意境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与传统绘画相比,他们分别有哪些创新?
3、简单小结。
4、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情感及技法等方面讨论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吗?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我们向美术家齐白石、徐悲鸿学到了什么?
生:观察,感受,对比,讨论,分享感受,填写报告。
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还有哪些美术家通过对国外艺术的学习、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2-21
中班美术教案06-12
美术教案模板08-01
儿童美术教案07-28
美术写生教案11-28
小学美术的教案12-01
美术活动的教案11-08
美术熊猫的教案11-04
美术活动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