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教案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内容:风
涉及领域:科学、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
教学反思: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力: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法告诉其他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学难点:在比较实验中学习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教具准备:秒表、玩具小车、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动物的运动”单元,初步认识动物运动的快慢。
二、感受快慢
1、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分组,每4至6人为一组,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进行比赛,看谁跑得最快?
2、回到课堂交流、讨论: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跑得最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
三、比较列车的快慢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列车运行时刻表”,明确表中所列的车次、始发地点、到达各站的时间等信息。
2、计算每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最后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3、互相交流,说明自己排列的结果及理由。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看比较的对象。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认识“T”字头的列车一般为特快列车,以增强学生外出时的生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检查学生自带的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
说明自己的小车是怎样动起来的。
二、研究小车的运动快慢
1、引导学生如何定量地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参照教材所给出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2、学生分组活动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各种数据。
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比较哪组的小车运动的最快,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明理由,即相同时间内小车经过的距离最长,或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最短。)
3、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
(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引导学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改造自己的小车,让它跑得更快一些。
评:探究的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材料的层次性还有利于对学生有层次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感到感性认识的不足,并急于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变被动的思考为主动的探究,学习热情极大的调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记录在卡片上。可利用教材中第2页的资料卡片进行记录。拓宽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的知识面。
课后小记:
一种想参加到学生的研究团体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学生对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学生肯定会因为教师的加入感到做此件事的意义重大而倍加认真仔细
八 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2、能用简单工具测量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3、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所需要的时间的关系。
4、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5、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主动地通过多次测量,如实记录所获得的相关数据。
2、 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的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的更快的方法告诉给其他组。
科学知识目标:
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其它目标: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与慢的现象,并尝试利用所学的快与慢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比较列车的快慢
1 引入课题。播放相关课件,帮助学生意识到不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和快慢不同。在同距离的条件下,跑完全程,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越快。
2 让学生感受运动速度的快慢。在操场上分组进行比赛,让学生知道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 认识列车时刻表。
4 比较列车的快慢。每列火车运行的时间用到达的时间减去出发的时间,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第二课时
玩小车
1 讨论怎样使小车动起来。记录自己的方法。
2 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从课文中给出的方法中选取一种方法。
3 学生分组活动。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快,并说出理由。
4 猜想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在做这一类对比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这是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的重要条件。
5 利用影响小车速度的诸多因素,改造自己的小车,是小车跑的更快。
第三单元 力与运动
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设计的,也是本册围绕“运动”这一统一概念而设计的核心单元,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奠定基础。本单元从认识什么是力开始,到研究各种各样的力,进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即怎样让物体有静止到运动在到静止。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力与运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推和拉”、“常见的力”、“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4课,其中“推和拉”是为“常见的力”所做的铺垫,重点是指导学生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的知识,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
2、使幼儿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知道天气预报的知识经验在生活加以运用。
3、让幼儿了解水蒸气蒸发的现象,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 《下雨的前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查老师把小朋友们带到这里来看电影,你们高兴吗?我还邀请了许多客人老师,大家打个招呼吧!
师:有时候,天空中会突然的下雨,如果我们没带雨伞的话,就有可能会被淋湿,那样我们就会生病。唉,要是我们在之前就知道要下雨就好了,是吧?
2、小朋友想想看,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天快下雨了呢?
幼:(电视机里、报纸上、新闻里、电话里、广播里、手机上)哪个幼儿说对了就说表扬的话。
师:除了从这些地方了解快要下雨了,我们还可以从什么地方了解呢?
请幼儿讨论一下,老师走进幼儿身边问问。(幼儿说,不知道的话也不要紧)
师:其实老师有一种很特别的方法也能了解到,你们想知道吗?(幼:想 )
3、倾听故事,“下雨前的故事”
师:那我就告诉你们,其实小动物也可以预报天气,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预测的`?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吧。(播放一段故事)
师:你听到了些什么?哪些小动物会给我们预报天气?
教师出示小动物PPT,让幼儿来说说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来预报天气的。
4、播放CD,了解动物预报天气的原因:
师:我们知道,许多的小动物都能预报天气。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动物能预报天气呢?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小.电.影里是怎么说的。(继续播放CD)
总结:电影看完了,你们也知道了,动物预报天气是空气中有水蒸气的原因。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预报天气,比如冰箱滴水、干墙面变潮湿,还有一些植物也有这样的本领!只要我们平时用眼睛多看、多观察,就可以做一名小小的气象员,来预报天气了,多神气,多棒啊!
4、迁移经验,活动的延伸:
师:下雨前,天空中有变化吗?(天变黑、会打雷、刮风、会闪电……等等。)
如果知道今天要下雨,我们还能到户外活动玩吗(不能)?
爸爸妈妈能上班吗?怎么去呢?( 能,带雨伞、雨衣)
设计意图:
“下雨”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这次教研中,我们选择了《下雨的前兆》这个活动作为研讨内容。大班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更强,对于科学内容更具有探究性,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的知识,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难点放在“水蒸气蒸发的现象”上,旨在通过这个小小的活动,激发幼儿愿意观察事物,发现周围生活中不同现象,尝试去探索科学,热爱自然。
活动目标是对活动有着导向作用,根据我对本节活动内容的理解,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将活动的目标拟定为:
1、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的知识,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知识)
2、使幼儿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知道天气预报的知识经验在生活加以运用。(能力)
3、让幼儿了解水蒸气蒸发的现象,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情感)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苹果和橘子,以其香甜的口味、诱人的外形,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加上父母包办的居多,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对于水果怎么吃、吃哪里都不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较差,所以我安排了该活动。
活动一开始我用猜猜,摸摸的形式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习惯。然后以浅显精短的小故事配以PPT引发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再现,再迁移到平时常见的水果吃法上,形象鲜明的水果横切图让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吐籽,哪些不必吐籽?最后的“品尝水果”环节更是起到了升华内化的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时要吐籽。
2、通过感官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几种水果实物布袋几个
活动流程:
一、猜水果,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老师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宝宝?请你们小眼睛闭起来,我们来摸摸看。让幼儿摸摸说说
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滑滑的,吃起来甜甜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袋子,大家猜猜这个袋子里躲的是什么水果宝宝,我们来看一看。(桂圆)
1、介绍木瓜
——还想不想再请水果宝宝呀,好的,顾老师这里还有个水果宝宝,你们认识它吗?跟孩子一起说说木瓜
——那木瓜宝宝的肚子有什么?好,顾老师把它切开来看一看,看看木瓜宝宝的肚子里有没有小宝宝。
请孩子们看看,木瓜宝宝的肚子里有许多的籽宝宝,给幼儿闻一闻木瓜的香味。
想不想吃?
二、籽儿吐吐——说说自己的`想法。
1.看图听故事《籽儿吐吐》
1、图一:胖胖猪已经把木瓜都吃进肚子。
重点提问: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
木瓜的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
师结:小胖猪吃的太快了,把木瓜籽吞进了肚子,水果籽太硬了,会让我们的肚子受伤的。
2、图二:小猪头上长出一棵树来。
重点提问:猜猜,小猪把木瓜籽吃进肚子,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头上长出一棵木瓜树会怎样?
想想头上真的会长木瓜树吗?为什么?
小结:小猪猜想自己的头上长出了一棵木瓜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3、图三:小猪大便里有许多木瓜籽。
4、重点提问:木瓜籽吃进肚子,最后会到哪里去?
小结:最后小猪发现在自己的大便里发现了许多木瓜籽。
重点提问:小猪吃下去的籽最后从哪里出来啦?
小结:原来小猪吃下去的籽会从大便里排出来,可不会从头上钻出来哦!
三、说说尝尝——知道吃水果要吐籽。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水果里的籽是不能吃的吗?那应该怎么办?
小结:你们说的可真好,有籽要吐掉,不能吃,千万不要吃进肚子里,如果不小心吃下去,也别担心,它会从我们的便便里排出身体。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水果,我们一起去尝尝吧,但是先要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哦。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该章内容对科学用药、保障健康进行了探讨。本章涉及的内容有家庭药箱建立的原则,大众用药存在的问题,重点是科学用药的方式、方法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生经历过的事例进行探讨如何科学用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收集和整理药品标签并引发讨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一些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科学用药的常识性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改进卫生方面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学生分析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已经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对药箱的建立原则、治疗感冒的某些不良做法(如超剂量服用)、某些药的用药时间、用药方式,学生是可以通过思考找到答案的,而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到药理知识,学生对此接触较少,因此需要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如头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起作用;药物联合使用会有不良反应;用果汁或茶水服药为什么不科学等。
设计理念
(一)A.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B.(1)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安排了图片、资料分析多个探究活动,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自己构建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
(3)创设开放性课堂,尝试设计开放式的作业变“释疑解惑”为“起疑生惑”。提出问题,建议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
(4)通过大量课件展示、问题讨论,增加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
(二)教法
A.综合启发式教学:应用个性化处理的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有争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B.引导发现式教学: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尽可能的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学法
A.自主探究法:课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收集药品标签和了解标签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
B.交流讨论法: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逻辑推理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就“科学用药时间、服药方式”、“营养药多多益善吗?”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勇于陈述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和作用。
2.举例说出常用药的正确服药方法。
3.概述安全用药的知识及急救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收集、处理资料。
情感性目标:认同协同配合的团体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一周指导学生收集家庭常备药的标签,保留有参考价值的,以备课上与同学交流、讨论;教师准备课上用的课件,包括:导入(方案一)、家庭常备药、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治疗感冒的种种做法、服药时间、服药方式、营养药多多益善吗、想一想、错误的服药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导入(方案一):动画展示(幻灯片一)
观看画片,联系生活密切相关的事,进入学习情境。所有课件附在最后
导入(方案二):生病吃药,这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药物能治病,也能产生不良后果。有资料显示,我国有逾3亿人滥用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脑卒之后的第四大杀手,全球死亡病例中,1/3属滥用药物造成的,由此可见,科学用药以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由此引出本节课题“科学用药,保障健康”。领悟资料内容,进入学习情境。
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好的常备药标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对收集的药品标签进行分类,统计出家庭常备药的名称,并将自己的统计结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根据不同组统计出的不同结果,教师总结,并用(幻灯片二)展示一般家庭常备药。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分组讨论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并推荐出小组发言人在班内交流,阐述本组的看法。各组之间相互评议。
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并用(幻灯片课件三)动画展示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并提议建立自己家庭药箱贮存的常备药。依据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及自己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拟定家庭药箱常备药并呈现自己的拟定结果。对课件三的补充: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时令性疾病的药物为主;急救药放在易拿到的地方;药箱要定期检查。
问题探讨: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得病,不同的人得病之后有不同的做法,请大家分析以下治疗感冒的做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幻灯片四)展示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对教师给的例子进行分析,并呈现结论。头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但有些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之不起作用,还会引起药物性发热,合并真菌感染。
不合理的用药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可能使病情加重,那么如何才算科学用药呢?就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服药方式等谈谈你的看法。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小结,并用(幻灯片五)、(幻灯片六)展示。注重观察画面,积极思索,领会相应的道理。某些药物之所以饭后服,是因为胃中食物可减轻药物的刺激性。
药物嚼碎可增大与胃的接触面积,润喉片含化可发挥对咽部的止痛、消炎作用,硝酸甘油含化1—3分钟缓解心绞痛。
讲述:除了需要注意以上这些正确的服药方法外,药物在联合使用时也要注意科学性。研究表明:同时接受1~5种药物的患者中,18%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危害,同时服用5种以上的药品的患者,发生药毒反应者高达80%以上。因此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会降低药效,甚至发生意外,因此不要认为服药越多、时间越长就越好。
提出议题:(幻灯片七)展示(注:幻灯片处有相应的议题)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课件七中将议题与举例分成两部分,等学生讨论之后,举例以动画效果出现。
对议题进行阐述并列举事例。
小结:药物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除了有益的治疗外,往往伴有各种副作用。这就充分证实了“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的道理”。
组织学生总结“科学用药”包括哪些方面,实际用药应注意些什么?各组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和各自的生活体验,小结出本组的意见,然后在班内交流,同时要相互评议,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想一想:(幻灯片八)(注:幻灯片处有相应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答案设成动画。
布置作业:很多人平时这样服药(幻灯片九),你认为正确吗?组织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因。对课件九中这些错误的服药方法的解释设成动画,待下节课展示。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培养幼儿对事物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2.实物:鸡蛋、鸭蛋、鹌鹑蛋等。
活动重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颜色的异同。
活动难点: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辨别事物之间的异同。
审美元素:
通过欣赏大小、色彩不同的蛋,使幼儿感受到蛋的丰富多彩,以及给人们带来的丰富的营养。
活动过程:
1.出示鸡蛋,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鸡蛋)你们知道这是谁生的蛋吗?它的.妈妈是谁?(母鸡)
师:鸡蛋是什么形状的?(椭圆形)什么颜色的?(黄色或白色。)谁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滑滑的、冷冷的、硬硬的。)
2.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师:(出示鸭蛋、鹌鹑蛋)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蛋?这些蛋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教师小结:有的蛋大,重一点;有的蛋小,轻一点。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或带斑点的。
3.引导幼儿由表及里,产生不断探索的兴趣。
师:猜一猜,鸡蛋里面有什么呢?(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进行观察。)
师:是不是每种蛋都有蛋黄和蛋清呢?(逐一打开蛋。)
教师小结: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和蛋清。
4.出示图片《大大小小的蛋宝宝》,引导幼儿将蛋宝宝和相应的动物妈妈进行匹配。
活动中让幼儿比较得知,形体相对较大的鸟,它的蛋也较大,反之则小。(教师要重点讲解:生活中有些蛋的大、小与动物的大、小并不成正比。例如:扬子鳄的蛋只有鸡蛋大小等。)
教师告诉幼儿:世界上最大的蛋是鸵鸟的蛋。
5.了解蛋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这些蛋有什么用处吗?你吃过用什么蛋做成的什么菜?
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蛋可以孵化成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些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吃法:煮、煎、炒、炖、腌,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菜肴。如:番茄蛋汤、韭菜炒蛋等。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吃了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教学准备:
各种食用马铃薯的图片 , 没发芽的马铃薯和发了芽的马铃薯实物, 马铃薯生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这些是什么?你们都吃过吗?这些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
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马铃薯",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土豆"。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 出示发芽和没发芽的马铃薯实物请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他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请看老师手中两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结出新的马铃薯呢?
2、看图片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师: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想象。
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了。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芽朝哪里长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幼儿讨论,给出正确的答案: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师:什么时候长叶子?露出地面就会长出嫩嫩的叶子。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讨论
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看看宝宝长在哪的?长在根的最前端。地下宝宝在长,地面什么在长?开出漂亮的花了!
师: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幼儿讨论
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它的宝宝可真多啊!
3、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师: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这个位子有毒素要把它去除掉才可以吃。
师: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儿讨论
师:教师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幼儿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师:想不想吃马铃薯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美味的马铃薯食品吧!
科学教案 篇8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磁铁
目标:1、运用各种感官集中观察、感受磁铁的磁性,初步建立科学概念:铁制品能被磁铁吸引。
2、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特性。
3、尝试用绘画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4、培养乐于探究的品质,体验探索的乐趣。
准备: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 积木 回形针 积塑 饮料瓶 树叶 小剪刀 钥匙 铁夹子 铁盒子 小铁环 镙丝钉 沙箱 水瓶 木板 纸 布
集体记录表一张,彩色水笔 标签
有关科学词汇:吸引、磁铁、磁性
过程:
一、引导幼儿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发现磁铁的磁性
1、引导幼儿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并作讨论。
2、让幼儿通过实验验证预测的.结果。
3、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材料的质地,帮助幼儿总结科学概念。
教师小结:磁铁可以吸引铁做的东西,还可以吸引铁之外的一些金属。
二、提供各种材料,扩展幼儿探索的广度、深度,引导幼儿发现磁铁有两极性、穿透性、磁力大小、磁化现象等特性。
1、交待任务,提醒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发现磁铁的其它神奇的本领。要求幼儿把自己的科学发现记录在小组记录表上。
2、幼儿自由实验,教师观察记录幼儿实验情况。
3、让幼儿交流分享科学发现。
三、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交待任务:磁铁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情?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城市交通中现代的桥:立交桥、天桥,了解它们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合作并采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交桥模型。
3、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立交桥”欣赏。
2、故事图片“马路上面的桥:天桥”、“交叉的桥:立交桥”
3、积木,各类废旧纸盒、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故事“交叉的桥”,引出活动,了解立交桥给人类交通带来的便利:
提问:狗熊司机为什么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2、欣赏立交桥,进一步了解立交桥。
(1)幼儿小组交流:
提问:你见过立交桥吗?在哪里见过的,是什么样的?
(2)欣赏课件
教师引导幼儿主要从造型上欣赏。
你喜欢立交桥吗?为什么?(教案来源:) 你喜欢晚上的立交桥还是白天的立交桥,为什么?
3、教师介绍天桥。
故事“马路上面的桥”。
4、幼儿分组讨论合作制作立交桥或天桥。
(1)介绍材料。
(2)小组讨论,并把打算和想法介绍听。
(3)幼儿分组制作。
5、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经典)09-26
科学教案(精选)10-29
科学教案(经典)12-09
科学教案【精选】12-06
(经典)科学教案12-02
科学教案【经典】10-19
(精选)科学教案11-11
[经典]科学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