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7 15:54:17 教案 投诉 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七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这是大班上学期的一节科学活动。科学活动一直是幼儿很喜欢的课程,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验证猜测,得到答案。我班幼儿在之前的活动中已经累积了相关的沉浮知识,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上加强难度,通过操作,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沉与浮,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和重量可以改变沉浮的状态。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2.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3.初步尝试实验的一般过程。

  重点: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难度: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装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积木、石子、弹珠、盛满水的大水盆、活动记录表

  2.幼儿学具:盛满水的大水盆、装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题

  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说一说材料的名称和摸上去的感觉。

  2.提问:这些材料放在水中会怎样?

  3.进行猜测记录。

  二.验证猜测

  1.教师根据幼儿的大胆猜测与幼儿一同验证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与猜测的进行比较。

  3.与幼儿一同观察记录表“沉下去”和“浮上来”,并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入水底。

  三.幼儿探索,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方法

  1.选择两个典型的物体,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幼儿探索:

  ①让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变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弹珠、石子,认识悬浮 )

  ②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来。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从而改变浮力大小)

  3.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都可以让物体的沉浮发生变化。

  四.活动延伸

  教师:刚才我们对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进行了改变,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成功改变它们的沉浮状态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同试试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一些防身绝招已有所了解,然而对动物的再生本领却比较陌生,活动以《螃蟹的奇遇》这个故事为背景,以螃蟹失去大螯、长出大螯、发现壁虎和蚯蚓的再生本领为线索。在欣赏课件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分享经验,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再生本领的探索。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

  2.在倾听、思考、探索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萌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魔术道具、课件、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

  1.教师表演魔术,将大拇指拔走。

  2.和幼儿一起揭穿魔术。

  师:老师拔出的是假手指套,是魔术道具,真手指藏在了手背后面。

  3.引出问题。

  师:如果我的手指真的没了,还会长出来吗?

  生:不会。

  师:是的,人没有这样的本领,那动物有吗?

  生:有。

  二、欣赏故事,了解动物再生的本领。

   (一)播放课件,设疑、猜测,了解三种动物的再生。

  1.出示螃蟹。

  师:这个小家伙是谁呀?它是一只怎样的螃蟹?

  生:开心的、帅的、可爱的······

  师:可是今天它被人抓进了笼子里,它可不想待在里面,如果你是小螃蟹,你会怎做呢?

  生:用钳子挖个洞。

  生:爬上来,用钳子把盖子剪开。

  生:用钳子刨个地洞逃走。

  师:你们说的钳子就是螃蟹的大鳌。

  师:那它有没有逃出来呢?

  师:看它真的爬上来了,想从洞口挤出来,可是它太用力了,把大鳌挤断了。

  2.欣赏课件,引发讨论。

  师: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难过?这时壁虎看见了走过来说——(观看动画1)

  师:壁虎是怎样安慰它的?

  生:别担心,你的大鳌还会长出来的。

  师:你们相信壁虎的话吗?

  生:信。

  师:螃蟹可不相信壁虎的话,它觉得壁虎是在骗它呢!可是壁虎说——(观看动画2)

  师:壁虎说了什么?

  生:我的尾巴被蛇咬了还会长出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的大鳌断了也会长出来的。

  师:原来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所以它觉得螃蟹的大鳌断了也可以长出来,那它的想法正确吗?(观看动画3)

  师:螃蟹真的长出新的大鳌。

  师:那你们知道螃蟹除了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还有哪些地方没了也可以长出来?

  生:腿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哪里没了都可以长出来。

  生:肠子吐出来,还可以再长。

  师:螃蟹不仅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腿断了也可以长出来,更神奇的是它的眼睛坏了还可以再长呢!

  师:螃蟹长出新的大鳌,它可开心了,又活灵活现的在岸边爬来爬去,忽然它听到“哐”的一声,发生什么事了?(观看动画4)

  生:蛇被刀砍成两段。

  生:毛毛虫被刀砍成两段。

  师:告诉你们是蚯蚓,它被人用铁锨砍成了两段,它还能活吗?(观看动画5)

  师:螃蟹是怎么样安慰蚯蚓的?

  生: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还会再长出一条新的蚯蚓。

  师:螃蟹说的对吗?我们来听听蚯蚓自己来告诉你们答案。

  师: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会分别长成蚯蚓,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其实啊,蚯蚓如果被切成三段、四段、也有可能长出三条、四条蚯蚓。

  (二)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再生的含义。

  师:故事听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螃蟹的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蚯蚓如果被切成两段会长出两条新的蚯蚓。

  师:这些动物的特殊部位断过之后可以重新长出新的来,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动物的再生本领。有了这个再生的本领,动物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顺利逃走,保护了自己。

  三、交流分享,继续探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

  1.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自由讨论,思考一些动物的再生部位。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看你拿到的动物是谁?有不认的吗?(一起认识水螅)

  师:拿到相同动物的小朋友可以走到一起,大家讨论一下,交流交流,看看它们再生的部位有可能在哪里?

  生:鹿是角,尾巴。

  生:龙虾是大鳌、尾巴、腿。

  生:章鱼是脚爪、头。

  生:水螅哪里都可以。

  2.通过视频,验证探索的结果。

  小结:其实自然界中像这样有再生本领的动物还有很多,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发现更多的奥秘。

  四、初步探究人类的再生。

   师:动物有这么强大的再生本领,那我们人体有吗?

  生:没有。

  师:互相观察一下,看看你旁边的好朋友,再想一想,一起思考交流一下。

  1.幼儿相互观察讨论,发现人体的再生部位。

  生:头发、指甲、骨头、皮肤、胡子······

  师:老师每年去献血,我的血会不会被抽干啊?

  生:吃红豆补血。

  生:还会生出新血。

  师:我们的骨髓细胞是可以造出新的血液的。

  2.懂得关爱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师:那如果我们的四肢,器官失去了会不会再长出来?

  生:不会。

  师:所以身体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五、活动延伸:探究动物的其他自我保护方法。

   师:动物除了有再生的本领保护自己,还有什么本领也可以保护自己呢?(出示图片)

  师:认识它们吗?

  生:变色龙变色。

  生:枯叶蝶停在枯树叶上。

  师:那海马呢?蜘蛛呢?不着急,这个问题你们回去后再慢慢探讨。

  课后反思:

  拿到这个故事素材时,觉得要把它设计成科学活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再生?而再生的范围非常广泛,动物、植物、人类都有再生的功能,还有再生能源、再生资源等。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认识是粗浅的,他们所能理解的再生的概念应该是简单易懂的,所以,我还是围绕故事情节,把再生的概念定义为,物体对失去的部分能长出与原来形态功能相同的结构的现象称为再生。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受它们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点。

  2、寻找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相似的物体,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教师用皮球一个,大圆形纸片一张,大圆柱体积木一块。幼儿用圆形纸片、皮球、乒乓球、圆柱体积木、纸棒等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教师出示皮球和圆形纸片,提问: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教师有意转动皮球与纸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纸片从有的方向看是扁的,皮球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圆的。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纸片和乒乓球,让幼儿自由操作玩弄,感受乒乓球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纸片不可以。

  师幼共同小结:乒乓球、皮球、排球等都是球体。不管是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2、认识圆柱体。

  教师出示圆柱体积木,提问:它是球体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不是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请每位幼儿都取一个圆柱体积木进行滚动,发现它只能向一个方向滚动,不是往什么方向都能滚动,因此得出结论:它不是球体。引导幼儿观察,并感知了解圆柱体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并且是一样大小的'。

  师幼共同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教师演示圆柱体横、竖不同的摆放形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摆放状态下的圆柱体。

  3、找一找。

  请幼儿找找教室内以及幼儿园的建筑,哪儿有球体、哪儿有圆柱体。

  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7页"球体和圆柱体",按要求练习,进一步熟悉与巩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2、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家准备冰(透明杯中盛水,放入冰箱,让其结冰)上课前带来。

  2、给每组幼儿提供一杯水

  3、电磁炉、平底锅、透明锅盖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个杯水(一杯是冰、一杯是水),引导幼儿观察:

  1、师:这是老师昨天准备的两杯水,一杯是放在教室里的,还有一杯是放在冰箱里的,小朋友看,这两杯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将结冰的杯子翻转,引导幼儿观察)

  得出结论:放冰箱的水已经结冰,放教室的水没有变化。

  2、它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小结:因为冰箱的温度低,很冷,水遇冷就变成了冰。

  3、水变成冰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小结:水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冰是固体,有固定形状,不可以流动。

  (二)、幼儿实验

  1、许多小朋友在家里做了实验,把水变结成的冰,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把冰再变成水呢?

  2、幼儿猜测用各种方法将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嘴吹热气,用手去握杯子等等。

  3、幼儿操作(……)

  师:冰遇热又融化成了水,如果老师继续给这些水加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三)、教师实验

  1、教师进行水变气的实验,幼儿观察:

  教师将半杯水(在杯上做个记号)倒入锅中,幼儿观察加热后的现象:

  发现有许多热气跑掉了,锅里的水变少了。

  2、捉住水水蒸气

  老师将锅盖放到锅的上方,捉水蒸气(锅盖上出现了许多小水滴)

  小结:水遇冷结成冰,水遇热变成气,气遇冷又变成水。

  (四)、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谈谈:

  1、天为什么会下雨?

  2、湿的衣服为什么会干?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具准备:

  1、一张大记录表(如下),每个小朋友有一张一模一样的小得记录表。女(一张小女孩的图画)男(一张小男孩的图画)一个瓶子的图画(小洞在上方) 一个瓶子的图画(小洞在中部)一个瓶子的图画(小洞在下方)

  2、每个小朋友拥有一个有三个小洞(小洞位于上中下,与记录表相同)的塑料瓶。

  3、老师有两个用于示范的大塑料瓶,同样有三个位置不同的小洞。

  4、三个装有水的水盆。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发话题,聊喷泉的相关问题,引出科学活动的内容

  师:小朋友有没有见过喷泉啊

  幼:有,(各种和喷泉有关的体验)

  师:那小朋友们有没有观察过喷泉的水是怎么喷的吗

  幼:有,是这样的(做喷泉动作)

  师:那我们今天就要来观察一下,水喷的时候谁近谁远

  2、教师出示大塑料瓶,向小朋友讲解瓶子的相关事项,交代活动的内容如小洞的位置,将要观察的是什么,需要做记录的是什么。

  3、教师出示记录表,解释记录表相关内容,并请小朋友们想一种自己用于记录的方式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要怎么记录我们所观察到的东西呢,怎样表示水是喷的远的或是近的呢。

  幼:用线的长短(画线)、山的大小(画小山)、爱心的大小(画爱心)

  师:小朋友的方法都很好,那么请自己确定一种记录的方法,等一下,每一个小朋友都要把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这张记录表上。

  4、请小朋友们猜测哪个小洞的水喷的是最远的

  5、请小朋友们去尝试

  师:那再小朋友们去试验之前,老师要强调几点。首先,现在的天气已经有点凉了,那小朋友们玩水的时候,请先把袖子挽起来,小心不要把衣服弄湿,要不然可能会感冒生病。得到自己的.结论后就到前面来把结果记录在自己的记录表上。

  6、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记录表。(请了2个)

  先讲小朋友得出的结论,再讲他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解释他的方法。

  7、老师演示实验内容,得出结论:小洞的位置在瓶子的越下面,瓶子里的水喷的越远。并用画线的长短的方式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请小朋友们思考为什么。

  8、请小朋友再次试验。

  9、教师稍微解释这个科学原理。教师展示瓶子横着就没有水会流出来,引发小朋友的深入思考,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感兴趣的可以可以继续这个试验,将瓶子的摆放方式换一下,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对植物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重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使幼儿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异议,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准备:

  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小石头块苦干,盐、奶粉和方糖若干、筷子和小勺,人手一份记录表

  三、过程:

  (一)直接引题:教师提出“溶解”现象:

  1、出示方糖,请小朋友猜一猜,方糖放到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幼儿操作(1):请小朋友把方糖放到水里用力搅拌,会有什么变化?能够从水里取出来吗?(老师出示记录表并示范做记录)

  3、请幼儿品尝糖水

  4、老师解释“溶解”现象:糖放到水里能取出来吗?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幼儿自己探索“溶解”现象:

  1、师:老师准备了三样材料,认识它们吗?请一幼儿帮忙介绍这三份材料。老师今天要请小朋友用它们来做一个实验。在做实验之前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三样材料放到水中,经过搅拌,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表并讲解记录方法:如果能从水中取出来的我们用(↑)符号表示,不能取出来的用(↓)表示。

  3、幼儿操作(2)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猜想的结果记在记录格中。

  (幼儿活动,教师观察):老师发现小朋友的记录有不一样,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谁猜的是对的呢?

  幼:做实验试一试。

  4、师:请小朋友分别把这三份材料放到杯子中,并且用筷子搅拌搅拌,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石头会化吗?盐和奶粉会怎么样呢?(请幼儿把看到的现象讲述出来)

  交流:

  1、请小朋友说说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结果是一样吗?哪个不一样?

  2、小朋友之间的实验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呢?哪个实验不一样?

  (五)教师小结:

  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入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放进水中会沉下去;奶粉放进水中,会改变水的颜色;盐放进水中最后不见了。盐和奶粉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之后,能用工具取出来吗?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六)延伸活动: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酱油、味精、醋去试试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为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水瓶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奥秘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2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电池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昆虫找家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会爬高的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树叶里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下科学教案01-3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