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大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年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日历 出示日历,让幼儿观看,并向幼儿介绍日历。
二、介绍日历 1、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
2、教师介绍
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
反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
三、让幼儿知道一年有365天 1、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2、观看日历
提问: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
(让幼儿自己看格 子里的数字来回答)
提问: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
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
3、教师讲述故事
四、了解一年有大月、小月、平月
1、老师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头,手背朝向全体幼儿,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关节凸出处数起,
凡关节凸处为月大,凡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陷处为月小,其中二月为月平。
2、让幼儿了解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 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
四月小……的口诀。
五、了解一周有七天 1、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
2、提问: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六、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提问: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
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 表,学会看一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七、老师小结,并巩固提问: 1、一年有多少天?
2、一年有几个月?
3、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
4、一星期有几天?
八、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时间伯伯 时间伯伯, 你是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 从过去走到现在,
从昨天走到今天, 从现在走向将来。 时间伯伯, 叔叔阿姨告诉我们,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一定爱惜你, 跟随你的脚步,做时间的小主人。
附 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罗马帝国有一个叫凯撒的皇帝。他规定将一年365天分成12个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单月。所以就规定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这样算下来 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么办呢?当时的'罗马帝国认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罗马帝国处死犯人 是在二月),所以凯撒皇帝就决定从二月里减少一天,即二月本应是30天,减少一天就是29天,这样一年就是365天了。后来凯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奥古斯做皇帝。奥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应是小月,30天,但这个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将八月改成大月,变成31天,这样又多了一天。于是奥古斯皇帝就决定再从 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少一天,所以二月就变成了28天(平月),这样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历使用至今,规 定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赤潮的成因和危害,寻求解决的方法。
2、激发幼儿保护海洋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赤潮前后大海的景象;家用洗涤液及工厂排泄物对大海的污染。
2、活动前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布置主题墙,做好知识准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比较赤潮来之前和赤潮来之后大海发生的变化。
1、欣赏赤潮来之前的`景象。
提问: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
2、观赏赤潮来时和之后的景象。
提问:现在海水和刚才有什么变化?(变红了)
海水大片变红的现象叫什么?(赤潮)
赤潮来后,你觉得大海还美吗?为什么?
(二)了解赤潮的成因。
1、赤潮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浮在海面上的红色水藻)
2、这些水藻为什么会繁殖的那么迅速,形成赤潮?(集体讨论)
集体观看课件:赤潮的产生是与人们使用的洗涤液和工厂的排泄物分不开的,它们磷含量非常高,大大促进水藻的繁殖,从而形成可怕的赤潮。
(三)、了解赤潮的危害。
1、赤潮会给大海带来哪些影响?
2、赤潮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3、赤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赤潮本身是有毒的,另外水藻需要大量的氧气,致使海里的生物缺氧死亡。)
(四)、寻求解决的方法。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赤潮的发生?
(五)活动延伸:
设计宣传画:《让海水变蓝》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该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本着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针对这个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掂一掂、借助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用具(橡皮筋)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并感知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发展感知和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并感知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在能用简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准备:
大小苹果各一个、足球和泡泡球、装有不同东西的鞋盒、供幼儿操作的.多种物体若干、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呢?(大苹果和小苹果;足球和泡泡球)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用眼睛来看就能看出哪个重哪个轻。
二、想一想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用我们的眼睛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扁担、推一推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三、掂一掂
1、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呢?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怎么样?(请幼儿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2、哎呀,还有很多东西都想来比一比他们的轻重呢?幼儿分成四组,每个小组的三样物品相同。请小朋友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一比谁比谁轻?谁比谁重?比好后,请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比的结果。(要求:每组小朋友对三样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并说一说,感知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教师小结:
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对于比他重的物体来说,他就是轻的,对于比他轻的物体来说,他就是重的。
四、吊一吊
1、师:(出示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用手好象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所吊的物体越轻,橡皮筋拉得越短。
五、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进一步感知轻重的相对性
1、师出示四个瓶子里面装有不同的东西。
师:现在我们在这四个瓶子当中任选其中的两个用手掂或用皮筋来吊一吊的方法来比一比谁比谁轻,谁比谁重?并把他们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3、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
4、教师总结记录。
说出谁最重?谁最轻?谁比谁重又比谁轻?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实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用图示记录自己的操作。
活动准备:
1、蔬菜、水果若干;
2、一次性纸杯;
3、各种形状的盒子;
4、记录纸、水彩笔;
5、表格。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幼儿根据以往经验猜测活动室中那些东西会滚动,那些不会滚动。小朋友,今天老师在活动室里放了好多东西,现在我想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滚动的,哪些不会滚动。老师把这些东西列了一张表。这一边都是这些东西的`形状,这一列是我们小朋友猜的,如果你们猜是不会滚的,老师就打勾,如果你们猜不会滚的,老师就打叉叉。
(2)幼儿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调整原有认识:好多事情不能光凭猜的,一定要做过有明白。请小朋友把会滚的放桌上,不会滚的东西放在箩筐里。
(3)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
总结:圆圆的物体会滚动,形状圆圆的物体会滚。
二、让幼儿操作会滚的物体,从中发现秘密。
这些会滚东西还有什么秘密藏在里面?请小朋友来玩玩看,玩后再请幼儿说上。
三、教给幼儿记录轨迹的方法:
现在请幼儿每人拿一张纸,拿一支水彩笔,把刚才你发现的秘密记下来,注意箭头:
四、教师提出来新问题,引导幼儿再思考,再验证:
(1)提问:为什么茶叶筒和纸杯长得差不多,两个会滚得不一样呢?(上下都是两个圆)
(2)请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交流结果:这些会滚动的东西都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直着滚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滚得快,滚得慢跟小朋友用力有关系(如果幼儿提出,教师可点一下)
五、延伸:
今天我们小朋友玩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在地板上滚的,下一次我们把这些会滚动的东西放到席子上,塑料泡沫上、草地上、洗完澡擦身子的大毛巾一滚,看是不是还能滚得那么快,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山芋的相关特征;
2、通过讨论、观看图片了解山芋的不同用途;
3、乐意参与探索、观察活动,大胆表述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山芋人手一个、去山芋皮的工具大量
2、网上收索大量山芋制品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提供幼儿人手一个山芋,观察操作。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山芋,你拿到的山芋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山芋的.外表、颜色、软硬、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
2、你们知道这些山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把山芋的皮去掉,看看它的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吧。(幼儿自主选择一个去皮的工具,围在桌子旁边帮山芋去皮,老师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注意保护自己的双手)
(二)为山芋去皮,观察山芋皮下面的特征。
1、山芋的皮拨开以后有什么发现吗?(有白白的汁水流出来了,有点沾手,黏黏的)
2、山芋的肉都是一样的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尝一尝山芋是什么味道的?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
共同小结:山芋皮里面有不同的颜色,有黄的,有红的,还有紫色的,山芋吃到嘴里脆脆的、甜甜的
(三)探讨山芋的用处。
1、山芋除了可以吃还有什么用吗?谁知道?
2、我们一起来看看山芋的其他用处吧。
观看山芋的其他用处图片,如:山芋藤可以当做饲料喂猪、山芋制作成粉丝、粉条、山芋制作成酒等等)
(四)延伸活动:探讨山芋的储藏方法。
农民伯伯一下子收获了那么多的山芋,一下子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会烂掉,怎么办呢?
适当了解农民伯伯利用地窖储藏山芋的方法,在地上挖一个洞,把山芋藏在里面,冬天山芋就不会烂掉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
2.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装的米不一样多。
3.能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用记录纸两张。
2.每张桌子米一筐。
3.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 、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一支笔、一根直尺。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示范用其中一张卡纸变成一个圆筒,交代幼儿往这个圆筒里装米,要几杯才能装满,请幼儿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儿做圆筒时,要沿着黑线粘贴。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几杯米才把圆筒装满,并集中统计。
3.教师提问: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张做成的圆筒里量米,为什么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呢?请幼儿来示范刚才是怎样量米的。
4.教师小结原因:因为小朋友量米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做成的圆筒里量米,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
学习同一个标准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装满米,然后把直尺竖起来沿着杯沿轻轻刮一下,接着轻轻把米倒入圆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师把另一张纸变成一个方筒,请幼儿猜一猜哪个容器装的米多,并集中记录。
2.用老师教的方法量米,看圆筒能装多少米,进行记录。然后请幼儿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着黑线粘贴,做好后用同样的方法量米,将结果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操作结果。(错误的幼儿到区角继续尝试)
4.得出结论:用同样大的纸,做成圆筒比方筒装的米多。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哪些装东西的容器是做成圆筒状的。(因为做成圆筒状装的东西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题目
有趣的竹蜻蜓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五、活动过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7-2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1-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0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10-0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