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班音乐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初步学习在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动作,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用吹泡泡动作表示间奏音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2、吹泡泡的工具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吹出一串串泡泡,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2、引导幼儿回忆吹泡泡的.情景,学习5、6句歌词
教师:泡泡到哪去了?
我们来喊一喊它:泡泡×|泡泡×|(泡泡抓泡泡抓)
引导幼儿说出"泡泡不见了"。(边说边做动作)
3、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1-2遍,在间奏处用吹泡泡的动作表示
教师:泡泡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通过动作帮助幼儿回忆歌词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飞呀飞上天飞呀飞上天)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有节奏的念歌词并做出动作。
教师带幼儿听琴按节奏念歌词
重点练习在间奏处用吹泡泡的动作表示
幼儿学习演唱歌曲2-3遍
幼儿歌唱过程中,教师用歌声、动作提示幼儿,注意逐步退出,鼓励幼儿自己大胆跟琴唱。
4、结束活动:教师吹出许多泡泡,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结伴演唱歌曲。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一、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0世纪20年代初,欧洲的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体学兴起,哲学、心理学也取得了新的成果。人们更关注人和人自身的发展,一种“回归自然”的思潮产生了,影响着社会,也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在艺术领域,对人体以及相关的体操、舞蹈艺术,都在寻找着一种新的感觉;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新音乐教育体系风靡欧洲、、、、、、这些都给了年轻的奥尔夫以很大的启示。他开始产生摸索“动作与音乐教育彼此交融和补充”的想法,想由此建立一种“新的节奏教育”。1924年成立的京特音乐舞蹈学校,既是实现这种想法的开端。奥尔夫从这儿开始了音乐教育的改革实验。
二、音乐体态律动教学概念及教学目的
1、体态律动教学概念
体态律动教学,原来是指有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做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的节奏感的教学方法。
2、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目的
a) 身心平衡发展
b) 培养敏锐的听力、注意力、反应能力
c) 发展创造力
d) 节奏感训练
e) 发展音乐感的基础教育
三、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的声势教学
1、声势概念: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奥尔夫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5卷本中采用的是被称为“古典声势”。
2、声势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基本形式4种包括:拍手、捻指、拍腿、跺脚
3、四个声部声势的记谱方法:
右手、右脚(符干朝上)
左手、左脚(符干朝下)
拍手标记只记在一行谱上,符干都是朝上。捻指、跺脚标记也是记在一行谱上,符干朝上朝下分别表示右左和脚。只有拍腿标记是记在双行谱上,分别表示左腿和右腿,符干朝上朝下分别表示右手和左手。
4、阐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的方法
1) 节奏训练
2) 用声势伴奏-固定音型
3) 为奏乐(音条乐器、键盘乐器)准备-拍腿练习
4) 为学习曲式结构的练习4种形式完成
5、声势节奏训练中的“节奏模仿教学”(由教学或学生拍一个节奏型,其他学生模仿)
6、体验拍手的节奏模仿谱例游戏
谱例1(四拍子)
谱例2(三拍子)
7、体验拍手、拍腿、跺脚声势谱共同进行的节奏模仿游戏
谱例一(四拍子)
捻指
拍手
拍腿
跺脚
捻指
拍手
拍腿
跺脚
谱例二(三拍子)
8、节奏模仿教学提示
所谓节奏教学模仿,即不看谱,通过动作和声响的模仿进行的节奏训练,这是节奏教学入门的教学,不要急于进行看谱练习,这种练习最易把握节奏型的感觉和训练听觉的听辨与记忆能力
9、声势中十六宫格节奏训练
这种练习是对四拍子的节奏及拍率进行训练,对孩子的反应能力,特别是各种走向对思维方式的多向进行,也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孩子对于各种走向的可能性探
索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10、固定音型(固定节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1)、阐述固定音型定义:源于意大利文ostinato,原文为“顽固”意指一个音乐动机,或小型乐句(4-8小节)不断重复贯穿于一段音乐,甚或全曲。
(2)、了解固定音型(固定节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a、它可以作为一种节奏基石,从孩子最熟悉的语言、身体动作、日常生活中的音响很自然的获取
b、减少了技巧学习的难度,使多声部教学变成极简单、极方便的事,以极小的成本获得较高层次的多声部的合说、合唱、合奏的教学效果
c、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最接近人本身,最自然、也最体现奥尔夫教育观念
d、培养了即兴创作能力,又训练了孩子一脑多用的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也使唱、动、奏于一身的综合训练成为可能。
(3)体验用声势伴奏-固定音型(提供四拍子固定音型的伴奏)游戏
谱例一(四拍子的固定音型)
11、阐述声势中为奏乐(音条乐器、键盘乐器)做准备的拍腿练习的意义
(1)介绍拍腿练习的方式:双手拍双腿、单手拍单腿(左右手交替或单手连续)、双手在腿上交叉拍打(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或双手在一条腿上交替拍打)
(2)体验拍腿练习游戏(奥尔夫.凯特曼编写)
四、奥尔夫音乐中的身体动作教学
1、逐一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身体动作教学主要内容
a、节奏训练
b、身体与动作认知
c、空间运动
d、即兴创作
e、群体关系训练
f、空间时间距离感的训练
g、听力训练
2、身体与动作的认知游戏
游戏名称:《熟悉身体部位的游戏》
游戏目的:
a、培养反应能力,创造能力
b、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默契配合
c、对身体部位的认知,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准备:鼓
游戏过程:
a、教师击鼓,学生跟着鼓点走,随着音量速度变化动作也要做出反应。 b、接下来听教师的鼓点,鼓停时按口令要求身体某部位做动作。
c、自由组合(两人或三人一组)按教师口令用身体,某部位组成一个造型。如“头碰头”“膝对背”“脚对肩”造型要美,要有特点。
d、老师小节。
3、即兴创作游戏
游戏名称:《用身体摆图形》
游戏目的:通过用身体姿势创造(形成)各种图形,培养群体协作能力。 游戏过程:
a、用自己的身体(站立或躺卧)写阿拉伯数字1-9.
b、用自己身体摆出图形(适于学成人)
c、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全班分几组各组自组的图形,一起商议怎样用身体合作摆出图形,其他组做出评价。
4、群体关系训练
游戏名称:《照镜子》
游戏目的:领头与跟随的体验,培养对群体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群体内部自己的行为的责任感。
游戏过程:
a、两人为一组,甲当照镜子的人,乙当镜子。
b、甲对着镜子做各种动作、姿势,乙要跟着模仿甲的动作,然后交换角色。
5、一颗豌豆(创造性形体律动)
(1)教师用吉它弹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颗圆圆的小小的豌豆种子,正静静躺在泥土中睡觉。
(2)教师边用吉他弹奏一首轻快优美的舞曲,边用语言暗示幼儿想象:下小雨了,小豌豆醒了,喝下了甜甜的雨水;小豌豆慢慢地发芽、长叶、伸展枝蔓;叶蔓爬上了豆架,在微风、细雨、阳光中越长越粗壮,越长越茂盛;新开出的花朵和蜜蜂、蝴蝶一起跳舞;胖鼓鼓的豆荚长出来了,越来越多,终于把豆架压倒了;最后,许许多多的新豌豆一颗颗地从开裂的豆荚中滚出来、、、、、、
(3)教师弹奏起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并用温柔的语调说:下雪了,小豌豆们盖着暖和的雪被子,做着甜甜的梦,等待着下一个春天、、、、、、
(整个活动中,教师怎么说,幼儿就自由地按教师的暗示去怎么想、怎么做) 分析:对于正式的舞蹈练习来说,这仅是一个准备性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将全身的肌肉、关节都活动开。但这个活动,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气息,充满了天真的体验和主动的表达。因此,它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十分独立、完整的创造性形体律动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即兴弹奏的音乐,简单而富于表现力,为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充满美和激情的背景。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下雨了》,并尝试用连贯、跳跃的声音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手点头》、《这是小兵》、《生活模仿动作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下雨了》,并尝试用连贯、跳跃的声音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手点头》、《这是小兵》、《生活模仿动作》。
二、练声:《讲卫生》、《大风和秋叶》。
三、学习歌曲《小雨了》。
1、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情景。
师:你看过的.大雨(小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2、你见过的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下小雨的时候你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3、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中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
4、老师范唱,重点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大雨——哗啦啦,小雨——滴答答。)
5、小朋友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用歌曲里的语言小结幼儿回答,并请幼儿学说。
6、幼儿学唱歌曲。
7、引导幼儿用连贯、跳跃的两种声音表达大雨和小雨。
8、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样子。
9、老师:有哪些动作可以表示下大雨和小雨?(也可根据幼儿情况给与一定的提示,如提示幼儿用脚轻轻地走路来表示下小雨了等。)
四、复习歌表演《学做解放军》。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吹泡泡》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与同伴一起体验吹泡泡的快乐心情,特别是乐句“咦?泡泡不见了!”更能体现歌曲所带来的趣味性。
“吹泡泡”游戏设计中,通过主动探索游戏规则,在过程中体现幼儿主动学习,运用道具“纱巾”吹泡泡的方法,感受泡泡吹起时带来的那份惊喜。
活动目标
1.跟随音乐,结伴做“吹泡泡”的游戏,表现出歌曲的趣味性。
2.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探索运用道具“纱巾”吹泡泡的'方法。
2.在音乐游戏中,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纱巾、CD、VCD、肥皂水、吸管、汉字卡片“吹”“泡泡”“大”“小”、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玩吹泡泡,丰富幼儿“吹泡泡”的经验。
1.师:你们刚才玩的是什么?泡泡有大也有小,泡泡怎么样的呢?
2.师出示汉字卡“吹”“泡泡”“大”“小”让幼儿先认字再猜字宝宝,并进行引导。
3.师指出字卡用儿歌语言帮助幼儿总结回答。
二、熟悉歌曲旋律,探索歌曲内容的相关动作。
1.师示范唱歌曲,幼儿轻唱歌曲。
2.出示纱巾,师幼探讨运用纱巾吹泡泡游戏的方法,请幼儿积极大胆地想象动作。
三、根据歌曲创编动作。
1.师:我们怎么来唱着歌做动作呢?
四、讨论游戏规则。
师;我们有纱巾,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如果幼儿能力较强,师可让幼儿思考“怎么用纱巾来玩吹泡泡游戏”。如果幼儿探索的经验较少,教师可给幼儿欣赏VCD,请幼儿观察方法,在抛起时,先用语言提示,再逐步退出,鼓励幼儿倾听音乐,教师要让个别幼儿示范动作,其他幼儿有初步的印象后再尝试,教师在此环节练习三遍是基础次数使幼儿熟悉动作与歌曲。)
五、完整游戏,总结游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边唱边玩游戏,看谁能把泡泡吹到朋友那里。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明确,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乐意参与。都能够把吹泡泡的那种喜悦之情溢出言表,不足的是做游戏时,孩子常规过于混乱,老师应该在游戏前把游戏规则表达强调清楚。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们音乐的享受。《小猫钓鱼》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朗朗上口,歌词部分有唱有说,趣味性强,适合孩子们进行表演。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老师的情景表演贯穿整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歌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有趣的“钓鱼”游戏巩固对歌曲的掌握、体验游戏的快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发展。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尝试跟念其中的念白。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钓鱼竿、小鱼、池塘、老师胸饰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以猫妈妈带猫宝宝出去游玩的情境带领幼儿开展律动。
师:小猫们,今天天气可真好啊,我们一起出去玩玩吧!
(评析:以猫妈妈带小猫去玩的游戏情节导入,一开始就将孩子们带入到情境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为活动的顺利开始奠定基础。)
2.欣赏歌曲前半段,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老师进行歌曲前半段的歌表演。
幼儿观看表演。
师:小猫最喜欢吃鱼了,池塘里有许多的鱼。她准备拿着鱼竿去钓鱼了!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师:小猫去干什么了?
幼:钓鱼。
师:歌里怎么唱的?
幼:小猫去钓鱼。
师:小猫一开始有没有钓到鱼?
幼:没有钓到鱼。
师:那后来呢,钓到鱼了吗?
幼:掉到许多鱼。
(评析:老师进行第一段歌表演,通过生动地表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边唱边演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歌词内容。同时在一步步引导和提问下幼儿逐步引出歌词。)
(2)带领幼儿练习演唱歌曲前半段。
师:哦,原来小猫第一次没有钓到鱼,第二次钓了许多鱼!那我们一起来唱唱!好吗?
(评析: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带领幼儿演唱歌曲前半段,巩固对歌曲的掌握。)
3.欣赏歌曲后半段,学习说唱部分。
(1)老师完整进行歌表演。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说唱部分歌词内容。
师: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啊?
幼:5条鱼。(念说唱、把小鱼贴在黑板上:一条鱼钓上来、两条鱼钓上来、三条四条钓上来、五条鱼钓上来)。
重点练习说唱“三条四条钓上来”的节奏。
师:小猫每一次都是钓上来一条鱼吗?
幼:有一次钓上来了两条鱼。
带领幼儿一起有节奏的念念说唱部分的歌词。
(评析:此环节重点是练习说唱部分。在说唱部分时,老师再现了钓鱼的场景。一条条小鱼从鱼塘里被一一掉起,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投入在创设的情境中。说唱的部分,老师通过边打节拍边念歌词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节奏。)
(3)带领幼儿演唱歌曲后半段,练习说唱。
师:小猫们,我们拿好鱼竿钓鱼喽!
(评析:带领幼儿在情境中练习说唱部分,巩固对说唱部分节奏的掌握。)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师:小猫钓鱼的歌好听吗?我们到中间来把这个歌连起来唱一唱。要用好听的声音,脸上要笑眯眯的!
(评析: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为接下来的游戏做准备。在演唱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歌表演,用动作表演的方式记忆歌词,同时也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5.音乐游戏“小猫钓鱼”。
(1)介绍游戏玩法。
师:你们可真棒!这么快就把这首歌学会啦!那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一会我的钓鱼竿掉到哪条鱼,你就跑到我的后面来,拉着我的衣服,跟着我回家。我来钓第二条鱼,试试看!三条四条钓上来,哦,你们都喜欢我,要跟我回家。第五条鱼钓上来。好的,回家吧!
(评析:讲解游戏规则,为接下来顺利地开展游戏做好准备。)
(2)第一遍游戏。
师:我要来喽!小鱼们一起唱歌哦!声音要甜甜的。
师:小鱼钓上来了,看看是不是钓上来了5条鱼。?一起来数数!下面的小鱼谁帮忙数得好一会也请他来做游戏。
(评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歌曲,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同时在钓鱼的过程中也渗透了简单的数概念。)
(3)第二遍游戏:增加钓鱼的数量
师:好不好玩呀?想不想再来一次!好,小猫又要来钓鱼喽!小鱼们和我一起唱歌,脸上笑眯眯的。
师:这次钓了几条鱼,一起数数!
(评析:增加钓鱼的数量,游戏难度略有递增。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都体验新鲜感和趣味性。)
(4)第三遍游戏:请幼儿做小猫
师:我一个人钓得有点累了,要休息一下,谁来做小猫?
好,请你!
小猫要来钓鱼喽!你们准备好哦!
(评析:请幼儿来做小猫,孩子们参与地积极性更更高了,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
(5)第四遍游戏:再请名幼儿做小猫。
师:还有谁想来试试?(请一名幼儿)这次要更难哦,要把所有的小鱼都钓上来行不行?
我们一起去钓鱼啦!(钓至十条鱼时,所有的.小鱼钓上来)
都钓到鱼啦!小鱼们跟着小猫回家去吧!
(评析:游戏的要求又有了变化:将小鱼全部钓完,孩子们觉得更有趣了,同时借着游戏顺利地将孩子们带出场地,结束活动。)
三、活动反思:
活动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吸引幼儿的兴趣,用小猫钓鱼的游戏情节贯穿始终,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歌曲部分老师通过两次歌表演将演唱部分和说唱部分歌词内容进行了生动的演绎,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学学的轻松氛围中学习歌词。最后再通过有趣的钓鱼游戏巩固对歌曲的掌握。整个活动的趣味性强、游戏设计注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们通过一遍遍的游戏巩固对歌曲的掌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有趣。感觉到孩子们真的是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发展。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
2、通过儿歌能掌握"你"、"我"等词。
3、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能说出同班小朋友的名字。
2、歌曲《找朋友》。
3、欢快的背景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活跃气氛教师随意走到小朋友面前,和他/她跳跳、抱抱。
二、出示手偶,讲述故事
1、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时是怎么在一起的?
2、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小结:像猴哥哥和猴弟弟那样,整天呆在一起,你帮我我帮你,你关心我我关心你,这就是好朋友。我们小(3)班的小朋友每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这也是好朋友。
三、学习儿歌,合作表演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二遍。第二遍朗诵时加入动作。
2、请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做动作数遍。
3、儿歌第四句"我们小手碰小手"可以由幼儿自己创编,如:"我的小脸碰小脸""我的小脚碰小脚"等,并根据创编内容改变动作。
4、请掌握较好的幼儿到前面带领小朋友们表演,引起幼儿朗诵的兴趣。
5、可以采取小组或俩俩合作的形式表演。
四、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由结伴,在轻松的音乐下边念儿歌边表演。
附: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
你是我的好朋友,(用手有节奏地指对方)我是你的好朋友。(用手有节奏地指自己)好朋友,好朋友,(用手有节奏地拍手)我们小手碰小手。(和朋友手心对手心拍手)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尝试双手同时在铃鼓上随乐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过找害虫的游戏情境及教师的语言提示,能随乐用乐器表现青蛙跳,用动 作表演躲猫猫和吃虫。
3.体验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并能正确使用乐器。
活动准备:
1.栓好绳子的铃鼓16个。
2.16名幼儿围成半圆坐。
3.音乐。
4.稻田图片。
5.气球伞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出示池塘背景图):今天天气真好呀!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宝宝们出门去玩。我们跳呀跳,跳到池塘里,与妈妈玩捉迷藏吧!咦,看见一条小虫子,啊呜一口吃掉它。
二、动作创编。
师:小青蛙的小脚可喜欢在荷叶上跳啦!我们的身体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跳啊?
三、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现在你们吃到虫子了吗?我们一起看看原来吃到了一条……虫子哦!
师:我们再去找一个虫子吃吃吧!(教师再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咦?这次我们吃到一条什么虫子呢?
师:又发现一条虫子,我们快去吃掉它!(教师第三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这次我们究竟会捉到一条什么虫子呢?
毛毛虫谜语:身上好多脚,浑身都是毛,一会长一会短,有人喜爱有人怕。
蚯蚓谜语:没有眼睛没有脚,走起路来爱扭腰,雨天出门逛一逛,晴天就爱地里钻。
四、乐器加入。
1.教师出示乐器,并引导幼儿使用乐器。
师:你知道吗?我们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叶呢!现在妈妈这里有一片小荷叶,妈妈先把小荷叶慢慢地挂起来,你看妈妈哦,我会在荷叶上跳啦!
l2.幼儿尝试使用乐器。
师:小青蛙你们会在荷叶上跳吗?拿出你们的小荷叶挂在脖子上。(教师检查铃鼓佩戴情况。)
五、增加新的游戏情境:稻田里捉虫子。
(听电话铃音)师:青蛙妈妈,有好多小虫子在我的稻田里,麻烦您快带着小青蛙们来帮我捉虫子好吗?(游戏2~3遍)
师:原来小虫子都生活在什么颜色的稻田里呀?
六、放松。
师:我们还有一块很大很大的五彩田地,请所有小青蛙走到田的边上,我们一起捉虫子咯!
师:捉到虫子高兴吗?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并能用动作和表情表现不同味道的豆豆。
2、愿意与同伴一起唱歌、游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图片若干,钢琴伴奏,糖豆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有没有吃过小豆豆呀?今天我就带了一些小豆豆,啊哟,它们太调皮了、藏了起来,猜猜看,它会藏在哪里呢?
二、理解内容,学唱歌曲。
(一)学唱甜豆豆,表现甜甜的表情。
师:那我们来玩一个“点豆豆”的游戏,看看能不能把这个小豆豆点出来。
师:点出小豆豆了吗?这是一颗什么味道的豆豆呀?
幼:草莓味、西瓜味
师:为什么?你们从颜色上看觉得可能是草莓的、西瓜的。再看看这颗小豆豆的表情?
师:是笑眯眯的,味道可好啦,是……什么味道呀?
师:这是一颗甜豆豆。
师:这是什么豆呀?(教师依次询问“这是什么豆呀?”三次)
(二)学唱辣豆豆,表现辣辣的表情。
师:哎哟,这是一颗什么味道的豆豆呀?(辣豆豆)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辣豆豆的呀?
师:我辣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你们敢不敢尝一尝无敌辣豆豆呀?那就再、来试试看吧!小手指准备!
(三)学唱酸豆豆,表现酸酸的表情。
师:这是什么豆呀?(酸豆豆)
师:吃到酸豆豆是什么表情?我们来试试。
三、完整表演,体验乐趣。
师:哦哟哟,xx表演得真棒,快到前面来,一起来看看。酸豆豆、辣豆豆、甜豆豆?
师:在哪里呀?赶快找出小豆豆吧,贴在你的`小手上。
四、分类操作,品尝豆豆。
师:你们做的真棒!想不想表演给客人老师们看看?轻轻起立面对客人老师吧,唱出好听的声音,要让客人老师一下子就知道你是什么味道的豆豆哦!
师:客人老师们,我们的宝宝们表演的怎么样?那为我们鼓鼓掌吧!
师:宝宝们,小豆豆要回家了哦,你们看,这是谁的家?这个呢?还有?那请桃子西瓜先把豆豆送回家吧。
附儿歌:点豆豆
“点点点豆豆,
点到一个甜豆豆,(做吃豆豆状,作吃甜豆豆的表情)
点点点豆豆,
点到一个酸豆豆,(做吃豆豆状,作吃酸豆豆的表情)
点点点豆豆,
点到一个辣豆豆,(做吃豆豆状,作吃辣豆豆的表情)
……”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3-08
小班音乐教案11-02
音乐小班教案03-03
小班优质音乐教案02-11
小班音乐《伞》教案03-25
小班音乐跳舞教案03-25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03-01
小班音乐教案春天06-26
小马小班音乐教案08-13
小班音乐惊愕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