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05-15 19:32:31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头发有长有短,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

  2、学习用卷、粘贴等技能来制作卷发。

  3、感受制作卷发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浴帽人手一个,彩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对发型的兴趣。

  过渡:宝宝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听好老师的口令哦。

  游戏:拍拍小手,摸摸耳,1、2、3;拍拍小手,摸摸眼,1、2、3;拍拍小手,摸摸嘴,1、2、3;拍拍小手,摸摸……

  提问:摸什么?(头发)

  二、知道头发有长有短,愿意大胆讲述。

  提问:宝宝岳老师的头发是怎么样的呀?

  宝宝你的头发是怎么样的?谁来说一说。(学说:我的头发是……)

  :每个人的头发都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还有的`人扎辫子。

  三、情景导入,欣赏卷发发型并进行讲解示范。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过渡:今天森林里要开舞会喽,小狮子也想去参加,他想给自己烫一个卷卷的头发,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更神气一点。

  提问:宝宝看小狮子的头发怎样的呀?它变成怎样的头发呢?那卷发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带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徒手练习。

  过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那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

  步骤:首先在浴帽上贴上彩条。然后用两只小手捏住彩条的另一头往里面卷。

  儿歌:卷呀卷呀、卷呀卷呀,卷出一根长卷发;卷呀卷呀、卷呀卷呀,卷出一根短卷发。

  过渡:宝宝我们再来做一个卷发。

  这两个卷发有什么不一样呀?(彩条全部卷起来就成了短卷发,彩条卷一半就成了长卷发)

  四、动手设计发型,感受制作的乐趣。

  幼儿动手制作卷发,要求:把撕下的双面胶的垃圾房在桌上的盒子中;宝宝在贴的时候要多贴一点,贴满了。

  五、展示体验快乐。

  播放音乐幼儿头戴自制的卷发展示。

  过渡:宝宝快来展示一下我们的新发型吧。

  结束语:宝宝让我们一起到教室去给其他宝宝展示一下我们的新发型吧。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加强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平整的场地,绳子若干,书包若干,终点标志五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环节设计:

  1、整队,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随音乐《健康歌》做准备活动。

  2、划好起点线和跑道,放好五个终点标志。把幼儿分成五个小组,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小伙伴,老师帮忙用绳子把其中一名幼儿的右腿和另一名幼儿的左腿拴在一起,排五列纵队准备。

  3、游戏规则:五组幼儿同时从起点出发,沿跑道走向终点,绕过终点标志先返回起点的为胜(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游戏开始:

  玩法一:起点和终点之间不设障碍,听到口令后,五组幼儿两人一对手拉手同时从起点出发,沿跑道直接走向终点,绕过终点标志先返回起点的为胜。

  玩法二:(增加难度)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每一列安排三名幼儿作障碍。参加游戏的幼儿要背上书包,听到口令后,五组幼儿两人一对手拉手同时从起点出发,蛇形跑绕过“障碍”冲向终点,绕过终点标志先返回起点的`为胜。

  玩法三:幼儿自行商量,创编新的玩法,老师鼓励其大胆创新。

  5、游戏结束,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并整理好活动器械。

  6、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跟家长一起创编出更多更好的玩法。

小班教案 篇3

  目的:

  1.教孩子学会将象棋子摆在棋盘的固定位置上,认记读象棋上的字。

  2.培养幼儿初步的空间感知力。

  准备:32枚与棋子一样大的圆形纸板,将原象棋上所有的字,用红绿两色笔分别照抄在圆板纸的一面。

  玩法:

  1.将棋盘铺好,成人用胶水将圆纸板粘在棋盘的`正确位置上,露出有字一面。

  2.将原棋子倒出,由孩子分为红绿棋两组,成人引导孩子根据棋子上的字在棋盘上对号入座,把棋子摆在棋盘的对应位置上。

  3.孩子会摆会,成人和孩子各摆一组,看谁速度快,谁为第一。

  4.孩子摆熟后,将圆字板拿走,让孩子试着把棋子直接在棋盘的正确位置上摆好。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无法辨别乐器的声音大小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教学重点、难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测,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个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的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得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孩子直接接触大鼓小鼓,空瓶子,硬糖与棉花糖,亲身体验,了解了声音的大小与辨别,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学习积极性高,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小班教案 篇5

  “小袋袋”绘本系列是著名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绍小袋袋这个动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小袋熊,它的神态表情、举手投足极具亲和力,能让低龄幼儿产生由衷的快乐和认同感。

  为了更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与理解,我们对绘本画面进行了适当删减,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按照理解讲述的侧重点的不同调整了阅读顺序,将原来较为零散的描述性语言改编成可以让幼儿接话或独立讲述的语言。活动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然后让幼儿在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整的阅读,接着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用“我喜欢……”的句式讲述绘本内容,最后迁移学习经验,运用“我喜欢……” 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目标:

  1 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 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旬式进行讲述。

  3 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准备:

  绘本PPT(演示文稿)。

  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师(出示“小袋袋”图片):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

  师:小袋袋很可爱,它喜欢做很多事情。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 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谁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师: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

  师:他们都在跑步。谁跑在最前面?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着头,挺着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们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 阅读画面二: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啊?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顶鼻子/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做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 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师用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 阅读画面四:扮大树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5 阅读画面五: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师:现在请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来的样子。老师来找找。

  6 阅读画面六:回家

  师:玩了一天,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到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7 阅读画面七: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

  (师幼一边说“小袋袋最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一边做动作并感受。)

  三、完整阅读

  1 在音乐声中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并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2 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从幼儿讲述的游戏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活动。)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飞跃、追逐的爱好。

  2、能按照指令做响应的举措。

  活动准备:

  1、已熟悉西瓜,相识西瓜的'形状特性。作文900字

  2、吃过西瓜。

  活动过程:

  一、回忆西瓜的形状特性

  1、西瓜长得什么样?

  2、我们想个什么好办法,让大家变成一个大西瓜?

  二、手拉手变成大西瓜

  1、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2、酿成一个小西瓜。(幼儿手拉手,碎步朝圆心走,酿成一个小西瓜)

  三、游戏:切西瓜

  1、幼儿围成圆圈,师幼配合有节拍地念童谣:“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与此同时,老师边走边有节拍地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童谣念完时,老师的手逗留在哪两位小伴侣中间,这两位小伴侣就把手铺开,拉着别的小伴侣的手往圆心跑,暗示西瓜被切开了。此时,各人做吃西瓜状。

  2、游戏多玩几次后可由幼儿自己来玩切西瓜游戏。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绘本,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2.认识故事中出现的各种动物。

  3.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掌握故事中的各种声音。

  活动准备:

  绘本《今天早上真热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家早上谁起来的最早啊?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一本有趣的绘本,看看故事中谁起的最早。

  二、师幼共读

  1.阅读环衬:现在是什么时候,天亮了吗?

  2.阅读扉页:天亮了吗?大家都在做什么?

  3.逐页阅读正文:

  你能看到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谁已经醒来了?风的声音是怎样的?谁来学一学?

  风姑娘把谁摇醒了?树叶发出什么声音?

  谁醒了?太阳公公在干吗?公鸡怎么叫的?

  谁又醒了?它怎么叫的?还有谁在睡觉?(小鸡、小鸟、蜜蜂)

  妈妈醒来干什么?还有谁也醒了?(鸽子、鸭子、火鸡)怎么叫的?

  爸爸醒来干什么?谁还在睡?

  谁也醒来了?(羊、猪、狗、猫)怎么叫的'?

  最后谁醒来了?大家起来了干什么?

  三、活动小结

  1.请幼儿说一说:

  绘本里出现了哪些人和动物?

  谁是第一个醒来的?

  谁是最后醒来的?

  2.请幼儿学一学绘本里出现的动物,一边模仿动物的声音,一边表演动物的各种动作。

  四、活动延伸

  利用休息的时候,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仔细观察,增加对动物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好闻的气味08-24

小班教案:玩筷子_小班其他教案07-06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03-09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小班教案 | 小班语言:对不起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综合:野菜08-25

小班教案 | 小班语言:花海08-25

小班综合教案:小丝巾_小班综合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