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 讲故事引入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的吗?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让我们就从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教室开始吧.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面?
2、组织观察,让我们把照片印在脑海中。谁来说说你拍到了什么?(请教室后面的一位同学站起来)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师也来拍一张,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问:大家拍得都是教室,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儿拍拍得比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应该站哪?
4、出示例1,回答问题:老师这也有两张照片,你知道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练习: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瞧一瞧,一只小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为它拍张照片做纪念好吗?
2、引导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先给他的前面来一张,想要照片吗?我们合作把它画出来好吗?你们说,我来画?你拍到了什么?再来张后面的?这次我们又拍到了到了什么?要想拍张侧面的,小狗可以怎样放?谁来摆一摆?这两种摆法拍到的一样吗?拍左面的时候,我们怎样画?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3、小组观察,验证猜想:你们的抽屉里有什么?请每个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玩具,让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机,开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吗?老师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吗?互相说说,你们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么?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个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张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5、板演汇报。那个小组能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拍到的照片呢?(组织学生按课前要求站好位置)你能能猜出这几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投影出示图片,生回答,讲台前的同学验证)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见了小熊的什么?还有谁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见小熊的什么?(指侧面)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边?看见小熊的脸是朝向那边的'?那另一张呢?
还有那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这次你们听我的要求站好位置。(把小狗换个方向摆好,请学生分别站在它的前后左右)这次大家还能猜到他们拍的是那张照片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们也给他们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断每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你是怎样想的?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观察茶杯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班级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学看到的是一号照片?那一面看到二号照片?三号图片是那边的同学看到的?四号呢?
2、练习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1.观察体验,积累经验。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的。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多次观察立体图形,逐步积累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转换到立体。
2.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了大量的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若干个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生:老师。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
师: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老师”引入,设疑“为何同一个人,照片却不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对上节课的旧知进行巧妙的复习。让学生深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实践观察,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69页例2。
(1)观察长方体。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上的中间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
①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并画出来。
②组织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学生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长方体)
③学生交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小组内交流后把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从正方体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两个面观察到的是圆,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都是长方形。
生3: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观察到的都是圆。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
师: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发现了什么?
(各组交流后,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师小结:由此看来,上一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69页例3。
师: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对,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巩固练习
师: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圆,请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布置作业
教材71页5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立体)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能克服困难,努力追求成功。
教学重点:
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教学难点: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出示《盲人摸象》的画面,选用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师:故事中的盲人们分别把大象说成什么,为什么?引发学生讨论。(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由“摸”过渡到“观察”。既能为新知做好铺垫,又能渗透本课的重点内容,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师:看来观察物体,只看到一部分或者一个面还不行,要不然就要闹笑话了。教师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体验感悟,探索新知
1、猜一猜。
运用课件出示一个小猴的照片,先出示从前面拍的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这个猴子的哪个部位,再出示猴子的后面、侧面的照片,分别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师:拍的是同一个猴子,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知道吗?(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不同角度去观察,初步感受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这样的做得主要目的是以身边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观察物体的角度,如正面、侧面、背面)。
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出示课本例1
让学生观察图1,赵亮、王丽、丁一、江分别看到水壶的哪一面?并说一说为什么。
小结: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图形不一样呢?(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想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的形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2、实物观察教学
教师在教室中间的桌子上放一个水杯,全体同学面向水杯进行观察。
(1)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看到水杯的那些地方。
(2)课件出示水杯各个侧面图,请观察结果一样的同学举手,并说说你从水杯的哪一面进行观察的 ,分别看到了什么?
(3)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面只能看到水杯的一个面,怎样才能看到水杯的其它面?(小组讨论)请对面的两组同学交换位置,说说所观察到得结果跟刚才一样吗?你知道为什么?(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位置的变化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小结:站在各个位置观察到的水杯的部位是不同的所以得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出示课本例二
进一步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小女孩的正面、左面、侧面分别是小红、小军、小明画的。
3、观察验证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以后,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实物(如长方体,正方体,玩具车等特征较明显的)放在桌面上,小组四个人分别在自己的位置观察,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是实物的哪一个部位。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总结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这一结论。(板书)。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利用多媒体出示课堂活动第一题,说一说图中三个人看到的小汽车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汇报,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练习。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回家后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形状都不相同呢?(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介绍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形状不同,然而,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一些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形状是相同的,因此,可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去寻找,观察,如球、苹果等,这样既体现了知识的严密性,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认识直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熊吗?它可爱吗? (出示试一试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图片(试一试2)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上,小猫、小猴分别看到的是大像的什么?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活动二: 老师再出示试一试3(1)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想想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茶壶的哪个面?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老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大家一起拼一拼。
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积极动脑,猜一猜吧!
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03-06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02-25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八篇05-15
《观察物体》教案04-08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范文7篇05-15
观察物体二教案04-03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4-11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3-19
《观察物体》教案15篇03-30
观察物体三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