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 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 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 )的( )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方程的解。
(3)求( )叫做解方程。
(4)x-15=20 这个方程的解是( )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 x-1.5=4
x-6=7.6 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叙述题意:鱼缸里有4条黑金鱼,3条红金鱼,捞走2条,还剩几条?)谁会列式?
板书:
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出示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每人一张小卷子,学生独立计算,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学把卷子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为“计算小能手”,其他同学订正后全对的第人发一朵小红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的例14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商末尾补“0”的意义。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540÷6072÷18140÷2560÷8
720÷9303÷3217÷7320÷4
2、不用计算,讲出商是几位数。
3、改正下列各题中的错误。
先让学生讨论,找出各题的错误原因,再由三位同学板演订正,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重算。
二、新接。
1、引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注意商未尾的“0”;
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同样也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情况。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4。7820÷23
(1)审题: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2)学生试做。两人板演。
(3)教师巡视,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分别写在黑板上。
(4)结合竖式提问:
在百位上商“3”表示多少?在十位上商“4”表示多少?个位上商“0”为什么一定要写?
教师指出:在计算过程中,除到破除数的十位商“4”,能除尽,被除数个位上的0就不必再移下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3、改题。如果例3的被除数是7830,该怎么办?
(1)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
(2)结合竖式讲评提问:
①当十位上商“4”,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余数1与个位上的0移下来?(当十位上商“4”后,但被除数十位上还有数,因此要把1移下来,再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10除以23,个位仍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这时余数为10。)
②商的末尾不补“0”行吗?为什么?(不补0,商就不是三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百、4个十,而只是34,验算的结果也就不对。)
③怎样进行验算?(看除数与商的积、加上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巩固。完成第63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9180÷543749÷31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然后由学生独立练习。
四、。
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带0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两点:
1、试商前要先确定商是几位数。
2、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那一位上写0。
五、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二、新授。
1.认识1公顷。
(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
(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
3.认识平方千米。
(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2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1.(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2.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3.一块正方形的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4.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施225千克。在一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
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 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11-7=4 11-4=7
11-8=3 11-3=8
11-9=2 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中国学习联盟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 ,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 ,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2、3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和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 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 波兰
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
莫斯科 韩国
丽水 墨西哥
克雷塔鲁 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
1、游戏导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会根据统计的要求,收集、整理数据,并能制作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作出分析、预测或判断和决策。
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感悟统计的方法。
重点: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难点:怎样去实际收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作出预测或决策。
教学过程:
一、统计本班学生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1、同学们,双休日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体育运动、玩电脑、学音乐、看书学习、出去旅游。
2、怎么知道大家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呢?(生:要进行调查和统计)
(板书课题:简单的统计)
3、怎样进行统计呢?(讨论得出:可以划正字,或举手数一数等)
4、请小组统计员统计每种情况的人数。(各组当堂推选出统计员,要求进行统计)
5、师总结:刚才统计员通过举手数出了每种情况的人数,这个过程叫收集数据,为了科学准确,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收集数据,不重复,不遗漏)
6、请大统计员把每种情况的人数进行分类整理,把各种情况的人数加起来(指定全班统计员整理并合计)。这个过程叫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
7、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整理到一张表格里去,这张表格叫做统计表,叫什么统计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欢做什么的情况统计表)。学生回答每种情况的人数,教师填好统计表,并填好合计人数。是什么时间制作的?(注上制表时间)。这个过程叫做制作统计表。
8、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刚才我们对这张统计表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判断、预测和决策。(板书: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
9、 你统计了我们一个班的情况,得到的信息是否就很准确呢?还要统计什么?(还要统计其他班级的情况)。统计的数据越多,我们得到的情况就越准确。
【评析: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对情况的真实分析,引发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想说敢说,非常投入。教师注意把统计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充分展示出来,渗透自然,学生乐于接受。对统计表的分析注意了开放性,让学生扮演统计员的角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使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园。】
二、统计听课老师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老师,老师们在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打算怎样知道听课老师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统计)怎样进行统计呢?
(1)请每小组打开信封,看一遍,要求我们干什么?
(2)请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怎样合作统计?
(3)学生汇报打算怎样调查。怎样问老师?(提醒学生要有礼貌)
(4)学生到听课教师中去调查统计,收集数据。
(5)填好手中的统计表,汇报统计情况,你得出什么预测?
(6)把同学们和老师们星期日里最喜欢做什么的两张统计表能否合在一起。(教师把数据合在一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
【评析:本环节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在统计活动中,感悟统计的价值。(1)让学生把学到的统计方法应用到实际统计活动之中,随学随用,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做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实际数学化。(2)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讨统计的方法,学生畅所欲言。统计的办法是学生想出来的,数据是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出来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3)对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统计表与教师双休日活动统计表进行对比分析,并把二者合二为一,学生预测的准确、分析的透彻,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实际上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多。(分别出示多张统计表)
i。南京造地铁,选择颜色一张调查统计表。你发现什么?
ii。第十四届亚运会前四名获金牌情况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iii。选举班长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做出分析
iv。近几年来南京旅游的人数情况统计表。
【评析:选取的几个例子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学生分析的饶有兴致,既具有开放性,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民主意识等。】
四、自学课本(100页101页)
a)出示思考提纲
i。原始数据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ii。书上的三个小问题。
(1)观察统计表,说出喜欢每种球类活动的各有多少人?
(2)估计一下,在这个班级里组织什么球类比赛最受欢迎?
(3)你还能想到什么?
iii。制作统计表要注意什么?
b)学生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c)学生汇报并补充。
【评析:教学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者不囿于教材,让教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特别是对原始记录表与统计表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讨论,巩固了统计的过程,在比较原始记录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时,孕伏了任何两种方法不存在对错之分,各有各的优越性,我们在实际使用时谁的最方便就最好。】
五、统计公路上汽车通过情况。(电脑出示马路过往车辆情况的场景)
i。这是车辆通过的情况,现在请大家进行统计,(学生统计失败)为什么无法统计?你有什么感觉?(太快),
ii。如果要你统计车辆通过的情况,该怎么办?
①需要去分类。(弄清要统计哪几种车辆)。②怎样收集数据?③怎样整理数据。④怎样画统计表?⑤分析一下结果。
iii。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的统计出来?(如何分工)
iv。汇报你们分工的情况。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v。从统计表中想到什么?知道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空气的污染情况等)
【评析:这一环节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怎样统计动态的物体的问题,又一次让小组交流,发挥了团队的力量。通过虚拟的道路交通场景,学生尝试了统计的失败,又在教师分小组交流一下的话语点拨下,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了统计的成功。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地发挥了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六、用统计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评析:让学生自己举例,联想到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如何解决身边的事情,学生发言踊跃,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完成101页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题。
【评析: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还重视了双基的落实。】
【总评: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教师就从双休日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的话题导入新课,从怎样知道每种活动有多少人最喜欢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怎样知道星期日最喜欢做什么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说出了要调查统计,那么怎样调查和统计呢?接着让统计员进行统计。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经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清晰、充分地展现出来。课堂气氛活跃,双基训练扎实。
三、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归宿是应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握数学问题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数学问题,增加数学的情境性、开放性,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为了巩固刚学会的统计方法,教者让学生去统计听课老师最喜欢干什么这一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教师人很多,怎样去统计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一小组统计一排老师比较节省时间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想出的办法去统计。办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人人参与,争论不断,效果明显。
四、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统计一分钟内车辆通过情况时,教师又一次让大家合作交流,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一小组有4人,1人负责记录数据,另3人每人统计一种车辆的简便方法。当学生把统计好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时,让学生分析讨论从统计的数据中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的设计颇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挖掘出了许多促使人发展的因素,出现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买摩托车、汽车的人很多、汽车多了,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的话题,变关注知识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使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得到了平衡与和谐的整合。
纵观整节课,教者注意把数学与生活沟通,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
(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
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
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
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汇报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
(2)及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
课件出示:从8、2、4、1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有序地摆数。
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
(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课件出示:从5、9、0三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
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7-12
小学圆的数学教案04-23
小学数学教案【热】01-09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09
【荐】小学数学教案01-0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1-02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02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