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汇编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内容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教案介绍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整体欣赏故事情节。
四、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用图表示。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五、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六、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CAI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生看课件演示。
2、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三、学习课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饿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一、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能充分展开想象,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整首学习诗歌。2、感受诗歌中亲情对话的愉悦,体验美好的情感。
二、准备:
1、背景图、青蛙头饰、小蝌蚪头饰、录音磁带
2、自然角饲养小蝌蚪、认识过小蝌蚪
三、过程: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展开想象,去理解诗歌内容。
(1)理解第一句“小蝌蚪,细尾巴。”
师:“春天,小河边的柳树发芽了,河里长出了绿绿的水草,小朋友,你们看谁会来呢?”(出示背景图片)
师:“小蝌蚪来了,他们在河里玩的真开心,小蝌蚪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细细的,长长的)
“尾巴有什么用?”(游泳、扭来扭去)
师:“对了,小蝌蚪游泳就是靠细尾巴扭来扭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在表演时,教师可提示:小蝌蚪,细尾巴,游呀游,扭呀扭,游来游去真开心)
(2)理解第二句“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小蝌蚪在小河里,游啊游的,真开心。忽然听到小鸭子在呷呷地叫‘妈妈,妈妈”。小蝌蚪听到也跟着小鸭子叫‘妈妈’,鸭子妈妈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鸭的妈妈”。小蝌蚪着急地说:“那我们的妈妈呢?我们快点去找吧”。(边出事图片边讲述)
师:“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东找找,西找找;东游游,西游游)
师:“小蝌蚪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我们可以说‘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怎样找妈妈的。”
(师生一起表演,教师提示幼儿“东找找,西找找,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在哪里呢?”并引导幼儿很着急地在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
(3)用对话的形式理解最后三句,体验母子亲情。
师:“小蝌蚪游来游去怎么也找不到妈妈,心理多着急,如果我们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喊妈妈)
师:“是的,我们可以大声一点喊妈妈,谁来试一试你心里着急时喊妈妈的?”(引导幼儿注意表情和语气的变化,并做呼唤的动作,让幼儿知道声音可以传更远一点)
师:“我们来听一听,小蝌蚪是不是也是这样做的呢。”(录音:“妈妈,妈妈你在哪里?”)
师:“小蝌蚪和我们的办法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帮小蝌蚪一起喊妈妈,喊的时候响一点,慢一点。(全体起立,做呼唤状一起喊“妈—妈,妈—妈,你在哪儿?”)
配班教师(幼儿喊第三遍时,带着青蛙头时跳出来)边跳边亲切地说:“来了,来了,我来了,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大青蛙”。(欢呼“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大青蛙)
2、幼儿通过看、听、表演学习整首诗歌。
(1)欣赏整首诗歌,幼儿安静、专心地听一遍。
师:“小朋友真能干,老师把你们刚才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叫《小蝌蚪,找妈妈》。
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有激情地朗诵一遍)
(2)幼儿整首念诗歌二遍(边看图片边念,注意引导对话时的语气和表情)
(3)以游戏的方式表演、复习巩固诗歌,体验母子亲情的愉悦。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你们做小蝌蚪,老师做妈妈。(戴上头饰)
师:“你们刚才念的很好,但是在喊妈妈的时候,可以稍微轻一点,再慢一点,这样的声音妈妈才喜欢。现在我们再来做一遍,看谁表演最好。”
师:“现在老师来做妈妈,你们做小蝌蚪。(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语气、表情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在对话时,让配班教师引导喊得好听一点,这样妈妈就会很快出来的)
3、活动,教师扮青蛙妈妈的角色,自然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表演地真棒,以后妈妈再也不和你们分开了,现在我带你们到小鸭子家里去玩吗,去告诉小鸭子,你们也找到了妈妈。
(幼儿听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模仿小蝌蚪游泳的动作,走出教室)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观察小蝌蚪生长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看图说话为幼儿的说话,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语言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学准备:小蝌蚪、故事书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图一
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并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训练。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探索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小蝌蚪进行探索。
2、交流讨论法: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小蝌蚪变成青蛙,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音乐游戏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六、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方式的参与,对小蝌蚪变成青蛙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小蝌蚪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故事的语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
一、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四、教学准备:
ppt词卡头饰
五、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六、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请小朋友大声把课题齐读一次。
生:17,小蝌蚪找妈妈
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还记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瞧,我们的小蝌蚪太调皮了,把我们的生字宝宝都藏在荷叶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跃跃欲试)行!
(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
(学生活动:1、抽查2、齐读)
【评析:用挂图展示蝌蚪与青蛙的不同,更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一探究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二)、视频展示,形象感知
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
生:想!(一探究竟的愿望再一次并激起)
生: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视频!边欣赏边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遇见了谁?
(评析:通过看视频,学生不仅形象的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也直观的了解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学生想走近文本的欲望再一次被引发。)
(三)、走进文本,有所侧重
1、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师:小朋友看得真投入,小蝌蚪找妈妈时遇见了谁?
生:鲤鱼,乌龟。
师:真棒!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们都说了什么?
生:想!(走近文本的欲望被激发)
师:那小朋友赶紧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吧!在读的过程中请小朋友标出自然段!
师:瞧,我们的小蝌蚪都被你们的读书声吸引过来了(出示小蝌蚪的图片)。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小蝌蚪的长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师:他们在干嘛?
生:游泳
师:怎样的游泳啊?
生:快活的,甩着尾巴。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师:读的真好,小朋友你们看小蝌蚪在水里游的多自在啊,我们课文中有一个词,你们能找到吗?
生:快活
师:找的真对,那你们能用“快活”说一句话吗?(培养学生由词到句的能力)
生1:今天,我很快活!生2:小鱼在水里游的真快活!
2、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说的真好!小蝌蚪快活的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
生:鲤鱼阿姨(师出示鲤鱼的图片并指导学生进行画面观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它们跟鲤鱼阿姨说了什么呢?
(生回答,师出示它们的对话,生分组分角色来朗读)
师:读的很好,请小朋友认真的观察一下课文的插图,小蝌蚪是怎样游向鲤鱼阿姨的'?
迎上去(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生读)
师:那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小蝌蚪是“迎上去”不是“冲上去”?
生:小蝌蚪有礼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出示词卡(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蝌蚪终于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了妈妈的样子,高兴极了,他们连忙小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小朋友们,他门为什么要追上去呢?(比较追上去和迎上去。出示图片)
生:因为乌龟有四条腿
生:因为乌龟是宽嘴巴
师:小朋友回答得都很正确,他们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于是高声叫着——
生:妈妈(引导学生读出激动,高兴的心情)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出示词卡(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分角色朗读。
3、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和乌龟大叔指导让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模样,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接下来他们又遇见了谁呢?请小朋友们跟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并把青蛙妈妈的样子用横线标注出来。
①谁能说一说青蛙的样子?出示词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出示青蛙图)
生:是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肯定是无比的激动,谁来读读小青蛙跟妈妈说的话?
生:妈妈,妈妈。(师引导孩子读出激动的语气)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拓展学生思维,学会爱的表达)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你们知道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3:“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4、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①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他们的身体也跟妈妈变得一样了,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跟妈妈会到哪里去吗?(贴图五)请同学认真的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介绍青蛙知识,出示人类捕杀青蛙的图片,让孩子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生: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师边说边用箭头将贴图相连,并在箭头上板书“先”“再”“接着”“最后”)
(同桌相互练说)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文)
【评析: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内容时,老师对教材的整合独具匠心。避开学生早已熟悉的“怎样找妈妈”的内容,引导学生先与小蝌蚪和青蛙交朋友,感知他们的样子,再感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样学生始终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找变化点,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演解说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达到了锻炼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
七、课外练习,拓展延伸
前段时间,老师发现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在养蚕宝宝,请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变化过程,并用笔记录下来。
【评析:在引导孩子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然后在把知识迁移到具体的生活中,鼓励孩子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使得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总结】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文学作品。全文围绕“找”这个中心展开的。班级的植物角刚好有活体,为这节课的展开带来了更好的效果,小朋友的兴趣很大。
“这么可爱的小蝌蚪,他却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帮帮这个可爱而可怜的小蝌蚪好吗?引入主题,幼儿颇有兴趣的开始听我讲故事。由于小蝌蚪遇到的“妈妈”比较多,故事情节较长,我采取了分段教学。当小蝌蚪每次遇到一位“妈妈”,我就开展情节教学,让2位小朋友分角色表演,用这样的节教学方式,不仅让幼儿完整的说完一句话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的愿望。通过幼儿喜形于色的表情中,我知道他们很喜欢这节课,当小蝌蚪再次遇到其他的“妈妈”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开演”了。
整个活动的不足之处,我觉得在时间的安排上有点不紧凑,当我要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时候,幼儿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个阶段。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7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1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1-13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02
【精选】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9-1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6-2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热】04-0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02-0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03-12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3-05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荐】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