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瓶子和盘子垒高的一些方法,积累保持物体平衡的粗浅经验。
2、能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师幼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括:矿泉水瓶3个、清嘴瓶子3个、口香糖瓶子4个、纸盘6个。
活动过程:
一、说说瓶子,引出垒高话题。
1、观察瓶子的种类、数量,比较几种瓶子的不同之处。
师:看,你前面的筐子里有什么?有些什么瓶子?除了xx,还有什么瓶子,一共有几种?数数看每种瓶子有几个?哪个最多?
这些瓶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教师出示三个瓶子:高度、粗细、瓶盖)
2、说说瓶子的用处和玩法。
师:瓶子有什么用呢?(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呢?)你们有没有玩过瓶子?怎么玩的?(如果请你来玩的话,你会怎么玩?)
3、引出瓶子叠叠高游戏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的玩法。好,今天我们就拿瓶子和盘子来玩游戏。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自由垒高,积累初步的垒高经验。
1、了解垒高的方法
师:等会儿让我们用筐子里的这些材料来搭房子,房子怎么搭呢?(一层瓶子一层盘子,一层层搭起来,就能搭成一幢高楼房,怎么搭呀?)看看你能搭几层?搭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楼房,同时要注意不碰倒别人的楼房,等老师敲小铃就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2、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教师观察幼儿搭楼房时的一些情况。
3、集中交流,梳理一些关键经验,如:
同一层上瓶子的高度相同,“楼房”可以搭稳。
瓶子数量与“楼房”稳定性的关系。
三个尖顶(圆顶)瓶子可以稳稳地撑起盘子。
瓶子越高,瓶盖越小,重心越不稳。
“楼房”底层要牢固。
师:你搭了几层?你是怎样搭的?每一层上瓶子的高度一样吗?(高度要相同房子才能搭稳)同样的瓶子一层上你放了几个?为什么他的房子能牢牢的站着?(底层瓶子的数量越多,房子就越稳固,而且放的时候要很小心)。哦,我们又分享到了,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让你的房子搭得高高的,站的稳稳的?为什么好多小朋友都不用小尖瓶?(三个对比,得出盖子平平的容易放住,那怎样让小尖瓶撑起纸盆呢?一个不行,两个呢?教师示范,三个小尖瓶就能稳稳的撑起纸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迁移垒高经验,比比谁搭的楼房又稳又高。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让楼房搭稳搭牢的方法,等会儿我们再来搭楼房,这一次你想搭几层?(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要尽量用上筐子里所有的瓶子,看看谁的'楼房搭得又高又稳。你要动脑筋想一想怎么搭最合适,可以试试别人介绍的好方法。
2、幼儿整理材料
3、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迁移刚才的垒高经验,适时指导幼儿。
师:那来试一试吧,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4、集中交流,进一步梳理、提升垒高经验。
可能讲到的关键经验:
楼房越高,每层用的瓶子数量越少。
放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合适位置,小心轻放。
师:这一次你搭了几层?有没有比上一次多?多了几层?你是怎样放的?房子高了,每层的瓶子用得多了还是少了?少了,怎样让楼房更牢固呢?要找准合适的位置,小心轻放。
四、活动延伸:探索搭更高的楼房
师:看,我们搭的房子美不美?真美啊,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
今天,我们用这些瓶子搭出了漂亮的房子,以后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瓶子来搭一搭,生活中也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来玩叠叠高,比如盒子、罐子……让我们再去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电池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用途。
2、通过实验掌握安装电池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表一份、电池课件、手电筒和电池若干、电动玩具.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师:今天我们这有许多的电动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师:你打开开关的时候,玩具会怎样?(会动----)
为什么电动玩具会说话会动?(玩具里面装有电池)
二、认识电池外形特征。
1、师:后面的桌上还有小电筒,请你把电池取下来,看看电池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操作)
2、教师演示电池的课件,了解电池的正负极。
师:小电筒里有几节电池?电池是什么样子的?
3、认识电池标志。
师:我这还有两个标志,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弹簧和电池,指认正负级)
三、通过小电筒实验掌握电池的`安装方法。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级,可是怎么安装才能让电筒亮起来呢?
2、通过幻灯演示,知道几种安装方法。
师:这有几种安装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安装行不行。(教师逐一出示安装方法图示,引导幼儿记录猜想结果。)
3、幼儿实验操作。
4、统计幼儿操作结果。
小结:装电池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向,不能装反,都是负极对准弹簧。
四、了解电池的用途。
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用到电池?你还见过哪些不同的电池,下次我们再一起玩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2、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轻和响不同的声音;
3、学会自我控制,兼顾他人。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如:午餐、点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觉、问好、唱歌、上课回答问题等)的图片;
2、玩具动物一只、轻和响的分类标志各一;
3、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出轻和响(声音越讲越轻,直至听不到)能听到我的声音吗?为什么?
原来,为了能让别人听清楚,我们必须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2、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
3、听噪音录音,感受响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用响亮的声音呢?
(听噪音的录音)你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
有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大声说话,就太吵了。
4、回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分轻和响
1)、在幼儿园你都会做些什么?(随着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
2)、什么时候需要轻轻的,什么时候需要响一点呢?(出示轻和响的分类标志)
3)、将一日生活各环节图片按照轻和响的要求分类。
5、实践轻和响
1)、大声的'向老师问好、大声的唱歌
2)、小动物想睡觉了,轻轻的哄小动物睡觉;小动物睡着了,轻轻的搬椅子、轻轻的走路。
教学反思:
该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幼儿感受、区分和实践不同场景下的轻和响,真正体现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育观念。
整个活动一气呵成,首先是感受轻和响,借助讲故事和听录音这两种形式,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知道,轻和响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其次,区分轻和响,则运用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图片作为教学具,在按标志分类中体会不同场景下轻响有度的做法及其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几个易于操作的行为让幼儿实践轻和响,首尾连贯自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知道袋鼠是一种善跳的野生动物。
2.知道袋鼠妈妈肚子上口袋的作用,培养对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袋鼠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二、讨论:我知道的袋鼠。
1.幼儿和同伴互相观看自己准备的袋鼠图片和资料。
2.幼儿讲述自己准备的图片和资料。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讲述。
1.袋鼠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从外形上来观察,如前后肢的不同、粗大的尾巴、雌性袋鼠肚子上有口袋等等,知道其体态特征的作用,并能用较流利的语言进行讲述。
2.袋鼠妈妈肚子上的口袋有什么作用?
3.袋鼠一般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4.你还知道袋鼠哪些有趣的事情?
四、游戏:袋鼠妈妈。
五、小结。
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拥有最基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本节科学活动《你看到了吗》。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体验和感受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下,人的眼睛就看不清或看不见周围的事物,人的眼睛需要借助光线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这一科学道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睛需要光才能看到物体。
2.制造光源,帮助眼睛视物。
3.知道眼睛是视觉器官,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
光影暗室或创设一个暗室
(二)材料准备
1.纸盒若干(将图片贴在纸盒箱子里与窥视孔相对的一面)。
2.手电筒、蜡烛、火柴、打火机、手机、灯和荧光棒等。
3.课件:《保护眼睛》《眼睛休息操》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进入科学探究室
1.看到地球仪了吗?为什么能够看到?
2.有眼睛就可以看到周围事物吗?
(二)探索发现
感受无光视物:操作自制的密封纸盒,尝试透过盒子的小孔观察。
1.将眼睛对准盒子上的眼睛,向盒子里看。
2.里面是什么水果(图片)?为什么看不见?
探索有光视物:
1.怎样看到盒子里的水果图片?
2.打开盒子或抠开盒子上“小窗户”就可看见图片。
3.把装有相同水果的盒子按标签图示分类。
4.眼睛需借助光才能看清事物,如果光线很暗,眼睛就会看不清楚或看不见。
(三)体验感受
进入光影暗室,切断光源。
1.什么感觉?
2.能看见玩具吗?有什么办法能看到?
2.打开灯、使用手电筒、蜡烛、打火机、手机、荧光棒,进一步感受眼睛与光源的关系。
3.可发出光物体我们叫它光源。你知道哪些光源?(太阳、星星、路灯等)
4.游戏:寻宝(幼儿利用各种发光的小工具,寻找光影室里的玩具)
(四)感受理解
走出光影暗室。
1.眼睛有什么感觉?(有点累、有点酸、有点不舒服)
2.理解:(播放课件)
(1)在昏暗光线下看书写字眼睛就会酸痛;时间就会近视。
(2)地震中救出伤员蒙着眼睛——在黑暗的地方呆的时间过长,突然看见明亮的光源就会觉得刺眼甚至失明,盲人的眼睛就是失明的
(五)拓展延伸
1.怎样保护眼睛?怎样关爱盲人?
2.游戏:保护眼睛。
3.学做“眼睛休息操”。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资源,把光影活动室作为体验场景,体验没有光线,人的眼睛就看不清或看不见周围的事物,人的眼睛需要借助光线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这一科学道理。在探究和解决如何在黑暗的环境下,使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事物这一问题时,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可预知的物质,如:手电筒、蜡烛、火柴、打火机、手机、灯、荧光棒等。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光线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不足之处:
1.幼儿操作和探究的时间不是很充足。
2.多提供一些“说”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交流的愿望。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春天天气干燥,许多幼儿由于不爱吃蔬菜,经常会流鼻血、便秘,同时在幼儿午餐时,我们也观察到幼儿不太爱吃芹菜。为了让幼儿对芹菜的外形特征及功用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为了培养幼儿养成爱吃芹菜的好习惯,我们选择了《好吃的芹菜》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芹菜的.外形特征,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芹菜对人体的好处。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棵芹菜,三盘洗烫切好的芹菜。
2、酱油、醋、糖等调味料若干,小碗、小勺人手一个
3、录像片:幼儿大便很痛苦的样子
活动过程:
1、出示芹菜,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芹菜的兴趣。
提问:(1)芹菜象什么?
(2)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帮助幼儿认识芹菜的根茎叶)
2、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1)看录像,提问:录像里说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幼儿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2)请幼儿在芹菜的茎中寻找能帮助大家消化食物的纤维。
小结:芹菜是一种粗纤维的蔬菜,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使我们大便通畅,芹菜还有药用价值,可以治很多种病,芹菜全身都是宝。
3、了解芹菜的多种吃法,自己动手凉拌芹菜。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与同伴合作购物,体验与同伴一同购物、合作分享的快乐。
2、了解超市里物品的摆放规则,感知超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遵守外出时的注意事项,做文明宝宝。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
2、请家长为每位幼儿准备一元钱。
3、教师事先与附近的超市取得联系,商量好参观事宜。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商品,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
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从哪里买来的吗?超市中人们是如何选购物品的?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去超市参观和购物的.注意事项。
提问:
(1)去超市购物要提前做好什么准备?
(2)超市购物的顺序是怎样的?(拿购物筐-选择需要的物品-看清楚价格-去收银台结帐)
(3)如果你选择的物品价格超出了一元钱怎么办?(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如只选择一元钱的物品、和同伴合作购买、和商家商量拆零出售等)
3、教师与幼儿共同参观超市并自由购物,体验参观和购物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认识超市的标志,向超市的叔叔阿姨问好。
(2)引导幼儿观察超市里有哪些商品以及商品的摆放规律。
(3)引导幼儿观察商品上的标签,知道其用处。
(4)幼儿自由购买物品,了解购物过程以及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
(5)和同伴分享所购物品。
4、教师组织回班,引导幼儿反思在超市购物的情况,增加对超市结构和布局的了解,进一步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提示:
1、如果幼儿园附近没超市,也可以选择参观商店、菜市场等。有此活动可以在多个领域中进行。可以将它与语言、美术、数学活动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如结合数学活动学习分类、了解生活中数字的更多含义等;结合美术活动设计超市标志、制作各种商品等。
2、将美术活动中制作出来的各种商品,或者请家长帮忙收集到的各种物品投放到活动区角,师幼共同布置超市,开展超市游戏。
3、建议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认识超市的商品和设施。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分析: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时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河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点:
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难点:
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环节: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纱窗布代替筛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寻找宝藏——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
1.爱喝水的沙——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在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分享关于沙的用途的经验。
2.介绍沙漏。
延伸:
一、沙能不能种养植物:
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二、制作“七色彩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好玩的传声筒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探索内容,它来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有强烈的探索兴趣的玩具。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科学活动的目的也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就是借助这一生活化、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材料,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来激发中班幼儿大胆提问的`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体现到了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获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难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拟人化的“小问号”符号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2、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3、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4、玩传声筒,观察比较空心的与实心的不同之处,解决问题。
5、游戏“长长的传声筒”,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玩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孩子们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就乐于表达和交流。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活动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内容。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比较轻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学的模式。4、活动策略的多样性。5、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和我走的很近,每个幼儿都愿意说、乐于说,而且效果较好。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08
科学活动筷子中班教案04-0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0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02-0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02-06
中班的科学活动教案:给“纸宝宝”洗澡01-15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7-13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11-0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3-2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