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lw/Index.html>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lw/Index.html>论文。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新课标所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众多新理念。何谓动态教学?在新课程教育理念及众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学要素资源最大化、学习效率最优化为宗旨,以文本为教学载体,以社会生活为教学背景,以多元互动为基本前提,以教师为平等中的首席,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特征,以师生、生生多元、多层次交叉对话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模式。因此,何谓动态教案?我想应该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定教”理念的教学设计。
一、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全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与“自我”;
(二)全程充分体现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与实践;
(三)全程充分体现生活的、开放的语文。
(四)全程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二、与此同时,它还应重新确立以下几个概念
(一)课堂“预知”。课堂的“预设”应更新为以不变应万变的“预知”更为科学合理。
(二)课堂“零提问”。课堂是以教者“零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而生成问题;
(三)“教学标底”。“教”与“学”从某种角度讲,应是“合同”关系。文本的教学应有最基本的“教学标底”要求。
(四)“标底差”。作为学生受知识、能力、阅历的局限,很难达到课标、教材及教师的所设“标底”,这差额就是“标底差”,这“差”就是老师引领的空间。
(五)“我的观点我举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生在寻找证据用以佐证自己观点的`过程,就是反复阅读、反复与文本对话,反复与作者、编者对话,从而理解、内化文本的过程。
三、综上所述,它还应具备以下几个程序
(一)广泛“预知”,以不变应万变。
目前,课堂“预设”与“生成”出现的频率极高。笔者认为课堂“预设”的提法应改为“预知”更科学。“预设”的落脚点在“设”,而“预知”的落脚点在“知”。就“知”与“设”而言,“知”应在前,“有知”才能“有设”。其实,课堂“预知”远比“预设”的范畴更宽、更广。所谓“预知”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所教文本涉及的所有相关信息及教学的环节作通盘的了解、知晓并掌握,作出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备。具体应有以下几方面的“预知”。
1.“双基”的预知。
文本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简要信息、课文中重、难点句的理解以及作者表达方法的运用和学生解决知识的能力程度等都需预知。如人教版小语第九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涉及长征知识,这就必须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2.课堂教学程序的预知。
根据文本所处单元的位置及特色、作者的写作目的、编者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双基”掌握的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教,教到什么程度,突出什么样的主题,都需预知。如《西湖的绿》《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种课文就应采取“深文浅教,长文短教,扶放结合,重在欣赏”的教学策略。这里“预知”、“预设”相辅相成。
3.课堂上可能质疑的预知。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质疑的地方应尽可能地预知,当然,学生的质疑是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只能尽量想得宽些、广些。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小金花要排在第二,而不放在第三?课前老师就未预知到,当时老师问他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位学生告诉我:前一课《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按所写人物的“辈分”排的,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是多么精彩的一笔,令人吃惊。这也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4.本的信息预知。
文本以外有旧知识、学科间的联系、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相关信息,更需要预知。象《太阳》《只有一个地球》这些课文与自然联系非常紧密,虽不是要上成自然课,但应了解其中的相关重点知识,讲课时才能心中有数吧?这也应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二)出示“预设模版”,生成问题
下面出示一份《秋天的怀念》案例(人教版小语第九册作者史铁生阅读课文,因字数受限,学生完成内容略)。根据本案例这样的方式,每课都能达到“零提问”,且由学生自主阅读而生成问题。(附件──预设模块)
一、阅读时间***.10.18
二、阅读文章《秋天的怀念》
三、我能行
1.文相关资料—作者、章时代背景(略)
2.字书写
3.系语境、生活理解词语
4.佳句抄写
四、主要内容
五、阅读体会
六、我与你分享
七、我向你求助
语文教案 篇4
【概述】
1、课名是《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课时是第一课时。
3、《月亮的心愿》一课主要说的是月亮在晚上看见珍珍在照顾生病的妈妈,月亮的希望。主要学习内容是生字的识记、读写、组词和课文的阅读。
4、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阅读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分析】
1、识记本课生字14个,能正确认、读生字,说出字词的大意。通过组合生字、猜认生字、编谜语、想故事等方法识记由本课生字引出的新生字(音近字、形近字或基本字带字),能准确认、读。
2、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6个生字。
3、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的故事。
4、在自主提问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利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创新写作,改写故事,自然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以前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1、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会正确使用网络留言板。
2、学生对创新识字、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非常感兴趣。
3、学生能熟悉运用组合生字、猜认生字、等识字方法。
4、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较强。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资源】
1、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3、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4、生字卡片(教师一套大号演示卡片,学生每两人一套小的卡片)。
【过程】
1、活动:
第一阶段:
学生自读、领读、赏读、教读,整体识记、感悟文章。
第二阶段:
使用课件,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巩固认读。
第三阶段: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看着课件中要求读一读的词,边读边做动作来表达词意),感知词意,强化识记效果。
第四阶段:
教师少教或不教,采用玩字卡游戏,让学生自己在相互协作中,互教互学,寓教于乐。
第五阶段: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利用网络创新造句和写作。
【评价方法】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
2、协作学习情况。
3、识字:
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4、课文内容理解:
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并且用自己的话流畅地把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5、创造性思维:
改编的故事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具有新颖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认识“钮、构、英、炽” 4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未来城的奇特有趣。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激励学生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培养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随课文《未来城参观记》去瞧瞧,未来到底什么样的!
2 .板书课题。 (你们可以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写好了吗?写得漂亮吗?有我的漂亮吗?)
3.齐读课题。
4.解题。
大家读得真认真。那对于课题,你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吗?“参观记”是什么?有谁知道?(参观记就是旅游日记,是记叙文的一种。描述参观的景点风光,以及自己观赏时的感受。)明白了吗?明白了课题,看大家满脸迫不及的样子,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未来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各位同学注意,我们乘坐着“幻想号”飞机慢慢减速了。未来城快到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要想顺利参观未来城,我们先看看有哪些学习要求。
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找一找:“我”和巧巧在未来城看到了什么?
2 .学生按自学。
(教师巡视、指导,“读书,贵在思考,请你们好好思考这两个问题”提醒学生思考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提醒学生动笔画画找到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体会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检查学生认读情况: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出示生字:按钮 构造 炽热 豆荚 (和煦)
重点指导读:“钮”的声母是n “炽”是翘舌音 炽热:形容温度极高、极热。
和煦:温暖(轮到哪位学生难读准的词语,即让这位学生提醒全班这个词的读音、解释词义。)对于这个词语的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个词的意思你能说给大家听听吗?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2、“我”和巧巧在未来城看到了什么?(板书:体育馆、绿色城、球形旅馆、大气泡)(2分钟)
四、指导朗读,感受未来城的奇特、有趣。
1.分组合作讨论。
(出示)讨论问题: 在参观的`这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地方吗?小组内互相讨论。(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介绍,如:画一画再说、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合作表演、讲述故事、导游讲解等)
2.点名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并向大家介绍。( 相机指导朗读(个人读、分组读、齐读))
◆(出示)看的是变形体育馆,它的入口处,有一排按钮,人们只要轻轻一按,体育馆就会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出篮球场、游泳馆、滑冰场来,真是奇特有趣。指导学生读出变形体育馆的奇特有趣及兴奋的心情。
◆(出示)导游华阿姨告诉我们,“绿色成”是模仿动物。植物的结构造出来的新式房子。有的房子像蜜蜂窝,叫“蜂窝医院”;有的房子像大树,取名“大树饭店”;还有的房子像豌豆荚,叫“豆荚公寓”。指导学生读出“绿色城”的奇特有趣。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想象我们未来的教室(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想象我们未来的教室吗?但是,这么长长的一句话,标点符号该怎么用呢?引导学生明白排比句中,分号的用法。
◆(出示)晚上,我和巧巧住在一个模仿分子结构的球形旅馆里。这里的每个房间都是一个球,球与球之间有管子相通。房间四周都有窗,坐在球形沙发里,上可看星辰,下可看街景。指导学生读书球形体育馆的舒适、悠闲。
◆(出示)不一会儿,前方出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大气泡,在炽热的阳光下显得非常耀眼。直升机冲进了大气泡,眼前出现了和煦的早春景色。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煦”。(文章用了一个词形容早春景色?这个词什么意思?) 看到这样的大气泡,你想说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加进去,有感情地读)
五、大胆想象“小练笔”。
导语:大家说得各有特色,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可是,来到这么奇特的地方你想离开 吗?是啊,巧巧他们跟大家一样,也不想离开。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华阿姨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们回去,也造一座未来城,说不定比这还美呢!)你能“造”一座比这还美的未来城吗?动手画画吧!
1. 学生动手画。
2. 画完后展示、点评。
六、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们随着课文参观了奇特的未来城。虽然是想象,但是我希望所有的同学也能够这样“奇思妙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a、o、e,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且能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o、e的四声。
3。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并学习使用。
教学重难点
O的读音是本课的难点,要求口型圆,保持不变,发出声音。拼音的书写在本课是一个起点,要在正确细致指导的前提下教会孩子如何书写工整、规范。
教学准备:课件、汉语拼音卡片、四线格黑板等。学生准备汉语拼音小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单韵母a、o、e,能够读准音,说出发音方法。
2、了解并能准确说出单韵母的特点。
3、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并能准确书写a、o、e。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学本领,那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就能认识很多的汉字,读很多的书,学很多的本领。所以今天第一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
二、指导看图,引出字母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 瞧,这是谁?大公鸡什么时候会叫啊?怎么叫呢?(大公鸡,oo啼)
对,这是公鸡叫,oo啼。出示:o
2、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队,这是一只大白鹅。大白鹅什么样子啊?
看,她张着嘴巴在ee叫呢!
出示:e
3、 看看插图中间是谁?小朋友跟着谁去哪里?
出示:a
4、 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谁能把你在图上看到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
(指导说图:把图内容说完整,说通顺)
现在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把这幅图连起来说一说:
大公鸡oo啼,阿姨带我到村戏,大白鹅ee叫,连声问我:“早上好!”
5、 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跟着老师来念一念。
6、 你们在跟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你们把今天要学的三个汉语拼音字母aoe的音发好了。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学好。
三、学口诀,记字音
1、学习单韵母a
看图:这位是谁?我们怎么称呼她?
看看老师发a这个音时,嘴巴是怎样的?嘴巴动不动?声音怎么样?
学生自己练习发音。
你在发这个音的时候想到的是谁?怎样记住他的?
学口诀:嘴巴张大aaa
2、 学习单韵母o、e
看图:看到这两个字母先想到画面上的什么?
看看老师发o、e这两个音时,嘴巴是怎样的`?嘴巴动不动?声音怎么样?
学生自己练习发音。
你在发这个音的时候想到的是谁?怎样记住他的?
学口诀: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我的十分钟:
1、(出示:a、o、e)反复认读,能正确区分,并读准三个字母。
2、拿出小镜子,自己读读这三个拼音,看看口型有什么变化?(从大到小)
同桌互相读一读,检查一下,你的小同桌的口型对不对,是不是从大到小变化的
3、这三个拼音朋友读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征?(看老师读,听声音)
* 口型保持不变,声音又响又长
3、 小结:像这样发音时口型不变,声音响而且长,我们都把他们叫做单韵母。
4、 游戏:看老师口形(不发音),你知道老师要发哪个音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学习规范书写
1、教学四线格
出示:四线格 认识四根线、上格、中格、下格
2、 教学a的写法:
师范写:先写一个左半圆,左半圆要写得远而饱满,占满整个中格。再些小竖弯,注意是向右弯。
看看这个a像什么?怎样记住他?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打开书在书上描一个。
3、教学o的写法:
师范写:从左上起笔,一笔写成。
看看这个o像什么?怎样记住他?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打开书在书上描一个。
4、教学e的写法:
师范写:从里面起笔,一笔写成。
看看这个e像什么?怎样记住他?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打开书在书上描一个
5。学生在习字帖上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o、e的四声。
2、能准确并较为美观地书写a、o、e
3、完成《补充习题》《1、a、o、e》
一、复习a、o、e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汉语拼音,还记得吗?(出示)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说一说,你是怎么发出这个音的?(复习发音方法,回忆口诀)
2、读他们的时候,口型保持不变,声音又响又长,像这样的拼音叫什么?(单韵母)
二、学习四声
1、知道吗?这三个汉语拼音可爱漂亮了!他们每人都有四顶漂亮的小帽子!
出示:
我们把他的这四顶小帽子叫做四声,他们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学习四声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出示a的四声:āáǎà
每当a戴上它漂亮的小帽子时,她都会大声地唱起歌来。师范读
学生跟着读
给四声扩词 打乱顺序认读
3、你们想不想给oe也戴上这四顶漂亮的小帽子?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教四声的读法。
ōóǒò,ēéěè。自己读。 扩词说话
1、 出示:āáǎà,ōóǒò,ēéěè
学生跟着读,开火车读,小组内相互检查,指名打乱顺序读
我的十分钟:
三、游戏巩固
1、“听声辨音”老师读拼音,学生举出相应的卡片,看谁举得又快有准确
同桌互相玩游戏
2、 加大难度:老师读一个词,举出其中含有的读音,说说他是第几声。
例:阿姨 白鹅 喔喔啼 肚子饿
3、 最终挑战,仔细听老师读的词语,里面有没有今天我们认识的拼音朋友,有的话高高举起它。
例:火把 爸爸 外婆 山坡 恶心 额头
四、总结全课时: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汉语拼音中的三个单韵母,谁能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
这三个韵母朋友手拉手,做游戏了,瞧,他们站在不同的汉字中,变成了一首好听的小儿歌,出示小儿歌。
* 哪个小朋友认字多的,能带着大家读一读吗?
* 读小儿歌,认识其中简单的汉字。
五、练写字母,完成练习
1、复习四线格
出示:四线格 认识四根线、上格、中格、下格
2、复习aoe的写法:
在拼音本上每个练习2个(展示一本较好的)
评写:说说他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还有哪里需要改进
3、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可以将一些重点题目放在课上完成)
板书设计:
a o e 单韵母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朗润 酝酿 卖弄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朗润 卖弄 呼朋引伴 黄晕 舒活 花枝招展 掌握“酝酿”、“烘托”的语境。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涨 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三、情感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细致地观察天的景物,抓住其主要特征绘出一幅幅景图,展现了大地回、动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天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二、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盼
第二部分(2-7)绘 (五幅画面:草图、花图、风图、雨图、迎图)
第三部分(8-10)颂
三、写作思路
《春》全文围绕一个“”字,写了盼、绘、赞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的色彩。最后以赞美作结,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写作特点
首先,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真切。例如写草,作者突出了草的旺盛生机,不但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和小草的质地、色泽和长势,还写出了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又如写风,突出的其和暖、清新的特点。总之,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入微地观察天,抓住了的特征进行描写。
其次,全文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例如:“水涨起来了”。水用“涨”描述,表明天水多,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水涣涣的样子。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表明草破土萌发,满山遍野的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这些词语凝练形象,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可见一斑。
全文句式也富有变化,在散句中夹着对称或排比的短语短句,叠词的运用也使描述更加有表现力。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文中还有许多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如形容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连用的这三个比喻非常形象,不但细,而且亮,都是惹人喜爱的。这样的比喻非常贴切,而且能唤起读者对雨的喜爱。结尾部分连用了三个比喻,同时拟人,不仅比喻很巧妙,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的成长过程。把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的不同生长过程。最后说“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五、诵读指导教学方法建议
诵读不仅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法之一。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尤其适合这种方法。学生应当在预习中词典,读准“预习提示”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勾画出描绘天的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再读课文时,应在理解各部分内容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语音语调的处理方法。第一部分表达作者盼望天到来 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朗读;第二部分表达作者对的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对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总之,通过诵读,可以创造一种情境氛围,让学生体会文字的图画美、语言美、音乐美乃至情感美,得到美的感染熏陶。
六、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揣摩
阅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专家所说:“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文学鉴赏”条))“感受”就是体验。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体验,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像,它们是文学性体验也是文学欣赏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使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联想和想像也是不可绕过的“门槛”。 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实现和生成规律来看,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是读者进入作品情境的又一必经之路,脱离联想和想像的阅读,就不是文学欣赏的阅读,而可能是其他性质的阅读(例如科学性的、专业研究性的);再有,作品的原有的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亦即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也需要联想和想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未必赶得上成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绝不比成人差,他们通过形象直观的思维探入课文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尽情地体验,这是他们的心理意识功能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他们的阅读心理的优势所在。对学生来说,联想、想像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
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揣摩的方法可以贯穿于学习课文的全过程。如学习“草图”,想象自己来到了初的田野、公园,与家人、亲友嬉戏追逐;学习“花图”,想象或联想你到过的果园,在暖花开的季节的景象;学习“风图”“雨图”,想象自己置身在江南的乡间、田野之中享受风的温情,感受雨的沐浴。在想象与联想的过程中,还可以丰富、扩充文中描绘的意境,揣摩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体会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将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感受力。
七、选取重点段落详细讲解分析
初一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散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因此教师可选取一、两个重点段落作详细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如本文的“草图”和“风图”,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这样,教师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春》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落实三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指导学生由语文的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反复研读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兼作圈点批注,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用名言,导入 课文,激发爱美的情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综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风姿。
二、 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
一提到,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天,歌颂天。朱自清先生的《》就写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同学们把课文仔细读一遍,要求:
1.读不准的字,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要求“不动笔墨不动书”)
3.文中从迎接天写到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先自行解决,然后将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至全班。
三、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有同学说文章开头“迎”写得很精彩。确实如此。“盼望着,盼望着”,两个词叠用,不仅能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向往天的急切心情,而且把读者的心“吊”起来,引起共鸣。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天还未来到。
即使动态助词,用得也报考究。学生轻声读一段,体会四个动态助词的作用。两个 “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从第2节开始,作者用彩笔描绘景了,描绘得那么形象,那么优美。同学们朗读第2、3、4节,要求读顺畅,读后:
①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
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③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同学们就这些展开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略,详见“教材分析”)
综上所述,要把现实生活的移到笔下,使文中真正洋溢着的气息是很不容易的。从这三段中我们就可领悟到不少写作的奥妙。请同学们朗诵、熟读,咀嚼一下刚才讲述的要点。(此时教师要加强诵读指导,对学生朗诵中的表现要及时指点、评价)
四、学生独立分析,开展评论。
《春》这篇散文广泛地写景,刚刚欣赏了草图、花图,下面的风图、雨图、天人活动的图景,请同学们自己赏析。赏析时注意: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
重点分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点拨一二。
(点拨内容从略。)
五、诵读第2至7节,思考回答:
1.作者绘景按照怎样的顺序?
2.绘景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明确:
绘景先总写,后分写;分写时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围绕“”写各种景物,采用模式结构的方法把各幅图景组合成篇,犹如长卷,把一幅幅彩色工笔画逐步展示在人们眼前。作者绘天优美之景,抒赞美天之情,充满诗情与画意。
六、朗读第三段,要求学生说明:
1.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这样结尾与描写景物时所表露的感情有何联系?(难点,详见教材分析)
七、熟读全文,体会文中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有层次地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八、寻找天,展开想象。
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描写出天的形象很不容易。而朱自清先生却把写活了,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由于:作者对天元比热爱,观察景物十分精细,运用语言的功夫很深。这些都是我们急需学习的。
现在我们也带着对天的热爱去校园里寻觅天。看校园秋色,想象着天的美景,口头描述草、花、风、雨的景象。要求:
分小组进行,互问互答。
指实景,口头描述景。
仔细观察,尽量运用文中的词句。
对反馈的情况开展评论。
九、仿写。
仔细观察秋天景色,用细笔细描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写一篇短文,题目是《秋景二题》。
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练习: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用得好在哪里吗? 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明确地告诉学生依靠联想和想像去体验课文情境。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完成上述探究活动后,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继续设计类似探究性练习题目,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窃读记》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着“喜爱阅读”这一专题整合教材内容。其中,第一课《窃读记》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且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小故事。故事同蒙古国对一个小女孩如何窃读的描写,表现力她对知识的渴求,对图书的热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侧重培养的是阅读雨写作的能力,重点启发他们对稳重“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认知,以对其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字词部分相对淡化,以自学为主。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会认“窃”、“腋”、“呦”等七个生字、准确书写 “窃”、“炒”、“锅”等14个生字。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3、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难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方法】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平时都在哪里读书?有没有人尝试过“窃读”?(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标出文中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知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自学生词新词。
自学检测:正音:目的地dì踮起脚尖diǎn暂时zàn
释义: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三、熟读课文、理清线索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2、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板书)
四、品读课文、深度感知
1、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课件演示句子)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
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演示句子)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解释带点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3、填空:
课文以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教学建议〗
1、学生自学,读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体会,抓住值得探究的问题点拨引导:
⑴ 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⑵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⑶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12-13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优秀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