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5 08:27:40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1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在幼儿园平时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跷跷板,自转几圈不让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现象的体现。但是,孩子对此类现象的认识多为无意识的,为了激起孩子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关注,特设计本次活动。结合子课题: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本活动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到科学活动的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探索,引导幼儿了解两脚重量相等,且足够重时能让物体平衡。

  2.乐于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尝试过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两人一份钢丝架子、大记录表一张、铅笔。

  2.人形卡纸、橡皮泥、回形针、积木、夹子、双面胶。

  3.相关多媒体课件、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欣赏,组织幼儿讨论。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杂技表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人在走钢丝)这个人走的怎么样?(很慢、很平稳、没掉下来)

  3.教师:对,他走得很慢、很平稳,没有从钢丝上掉下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请幼儿欣赏纸质小人走钢丝的杂技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表演从而发现小人是怎么走钢丝的,用什么部位在钢丝上走的。为下面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使小人不掉下来的方法。

  1.教师出示小人纸片,组织幼儿探索走钢丝不掉下来的秘密

  (1)教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他想尝试跨在钢丝上不掉下来,谁愿意来试试。(教师请1-2名幼儿试一试)

  2.教师示范小人走钢丝

  (1)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一起看看他走的怎么样?(教师将小人横过来摆放,让幼儿看的更加清楚)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人成功的秘密

  (2)教师:为什么我的小人成功了,小朋友的没成功?(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秘密就是老师请了2个硬币帮忙,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2个硬币,请你们去试试。我们可以请双面胶帮忙!

  4.教师组织幼儿探索贴硬币的位置。

  (1)教师有针对性的请2名幼儿上台展示硬币所贴位置

  教师:一起来看看他有没有成功?(教师摆放在钢丝上,引导幼儿观察)

  a.失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b.成功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小结:原来成功的秘密就是要将硬币贴在小人的腿上,增加重力,小人就不会掉下来了。

  (3)教师:你们成功的也和他一样贴在脚上吗?

  (4)教师: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赶紧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请幼儿尝试将纸片小人也像影片里一样的将其跨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并请个别幼儿进行尝试。但是结果都失败了,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小朋友的没成功?老师的成功了?”让幼儿发挥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可能性,最后老师再暗示幼儿:“是因为请了2个硬币帮忙所以才成功”,这时幼儿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还很模糊,到底贴在哪里才不会掉下来?这时,教师提供幼儿找寻答案的机会,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尝试,通过实践得出秘密是将硬币放在小人的左右两只脚上让其增加重力,从而保持平衡。本环节教师材料准备充分,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探索和求知欲望,并提供机会让其进行探究,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从而发现秘密,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意义,对于没有贴对的幼儿教师也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出示多种材料,引导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一起看看有什么?

  (2)教师:想想这些材料能不能帮助小人稳稳地快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

  你们觉得xx能不能成功?(教师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多种材料成功的方法

  (1)教师:到底能不能成功,请你们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让小人稳稳地跨在钢丝上。(幼儿操作)

  (2)教师依次展示4种材料的探索结果。

  ①【橡皮泥】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橡皮泥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橡皮泥必须用的一样多。

  ②【夹子】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夹子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你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小结:原来左右两边夹得夹子数量一样时,小人就能平稳的跨在钢丝上了。

  ③【积木】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积木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积木必须一样多。

  ④【回形针:】

  教师:一起来看看,请回形针帮忙的有没有成功?看看他是这么做的?

  教师:为什么两条腿上是5个的时候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请小朋友看老师这样做,能否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教师不说直接做——老师在这条腿上加一个,另一只腿上也加一个。)

  (若不成功继续···)

  教师:现在成功了吗?为什么呢?

  教师:为什么刚才两条腿上都是5个的时候没有成功,现在成功了?(又增加了回形针)

  x教师:是不是在一条腿上增加?(两条腿上都要增加)

  教师小结:原来,5个回形针的时候两条腿上的重量太轻了,当老师增加回形针的时候,两条腿上的重量就足够重,小人就能跨在钢丝上了。

  (4)教师播放课件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首先:

  1、把物体放脚上;

  2、放的东西要一样重;

  3、如果太轻了,必须增加质量。这样才能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同步的演示课件)所以这些材料都能成功。(教师在大记录表上统一记录)

  教师:现在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请幼儿分组进行探究,和集体操作相比,分组既能节省时间,且更有针对性,有利于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利用记录表,师幼集体进行猜测和记录,使没有参与到其他材料操作的幼儿也知道实验结果和原因。最后的小结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幼儿直观的认识到使小人平稳跨坐在钢丝上的条件,使得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幼儿接受。)

  四、教师组织幼儿带领小人进行走钢丝表演

  教师:现在,冒险小子邀请成功的小人参加走钢丝表演,我们一起来吧!

  (环节评析:这是个延伸环节,让幼儿体验到制作和游戏的乐趣,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在玩中学、做中学的道理。)

  五、教学反思

  本活动,从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用时方面有点过长,在幼儿分组操作的环节,时间应该控制一下。在提要求的时候语言可以再简洁一点,活动中幼儿对于贴硬币以及后面的分组探索积极性很高,都能积极的投入操作实验。本活动最难的难点是回形针,因为它很轻很小,要想让它成功,不仅要在脚上增加重力,而且增加个数还必须足够多、足够重,这与其他操作材料有所不同,其他材料都增加到2个即可平衡,但是回形针至少是5个以上,这样的操作对于没有耐心的幼儿是一个挑战。所以教师在该环节应多加的引导,在本次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还不够,需要更多的引导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究小动物小时候的兴趣,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3、初步了解鸡生蛋、蛋孵鸡的规律。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鸡孵出的视频以及小鸡的生长图,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公鸡、母鸡、小鸡头饰。

  活动过程

  一、视频声音导入。

  ——教师播放小鸡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听这是谁的叫声?(小鸡)

  ——师:“小朋友知道小鸡是从哪儿来的吗?”(幼儿自由讨论)

  二、开拓视野。

  1、视频故事。

  教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那么小鸡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小朋友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教师播放小鸡孵化的视频)

  2、教师根据故事提问:“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鸡啊,毛茸茸的。小朋友们,小鸡是从哪儿来的呀?”(鸡蛋里孵化出来的)

  教师:“那鸡蛋又是怎么孵化的呢?”

  三、了解鸡的.成长。

  1、教师出示小鸡的生长图:蛋→母鸡孵蛋→小鸡啄破壳出来→变成毛茸茸的小鸡→小鸡长成公鸡、母鸡。

  2、教师提问。

  ——师:“鸡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鸡呢?”(鸡妈妈要蹲在上面)鸡妈妈用自己的身体来暖和这些鸡蛋,这些鸡蛋才能孵出小鸡。

  ——师:“鸡蛋里长出了小鸡,它们想出来,可是小鸡它怎么出来呢?”(它用嘴巴把鸡蛋壳啄破,就出来了)小鸡啄破壳出来的时候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师:“小鸡一天天长大,长大后变成了什么呢?”(公鸡、母鸡)“公鸡怎样叫?母鸡怎样叫?”(教师播放公鸡、母鸡的叫声)

  四、听声辨物。

  教师将幼儿分成3组,分别是公鸡组、母鸡组、小鸡组,教师播放鸡的叫声,听到小鸡的叫声,小鸡组的幼儿就要跳起来。游戏循环进行。

  活动应变

  1、本节活动放在《小小蛋儿把门开》歌曲之前进行可能会好些。

  2、了解其他小动物出生的秘密。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将小鸡生长的每个环节或者过程编制成图书,供幼儿阅读。

  区角活动

  美工区:提供黄色小圆片,供幼儿拼贴小鸡,添画小草、小虫等。

  语言区:将自制的小鸡生长图书放在区角,供幼儿阅览。

  科学区:“这是谁的蛋”:小动物图片剪成椭圆形,上面粘贴表示蛋的椭圆形白纸片,纸片从中间剪开。幼儿游戏时,先猜猜这是什么蛋,然后打开白纸片,看蛋里面是什么动物。

  环境创设:将小鸡孵化和成长过程的图片贴在主题展示区。

  家园同步: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幼儿观察鸡窝、捡鸡蛋、观察小鸡等。

  家长和幼儿一起表演母鸡孵小鸡的过程,

  增加亲子的乐趣。

  随机教育:日常观察小动物时,鼓励幼儿观察小动物外形,并思考它是否是从蛋里孵出来的,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歌曲《大公鸡》。

  活动反思

  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身边的小动物,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还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爱心起保护小动物我认为我的这次活动是值得的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没有积极参与活动,我想,是我的活动还没有很完整,所以我会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多给幼儿倾听的机会,多讲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在资源库开课中我听到了胡吉吉老师的一堂大班科学活动课,我一直都觉得科学活动是很难上的,也是我第一次听科学活动课。在整堂课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评选择题材。

  都说“一个好的教材活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首先这次活动的教具都来源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瓶瓶罐罐。其次幼儿感受从易到难的叠高,让大班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与失败时的积极上进,很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目标我认为准确到位,可操作性强,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易于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活动的目标制定最主要指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探究,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尝试寻找使物体叠得又高又稳的方法” 目标指向性非常明确;“ 激发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学习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更是给了幼儿一个见证自己探究结果、获取成功的机会,有操作,有展现,有成功体验,这也开展科学活动的最大目的。

  三、评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

  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观察法、比较法、操作法这些科学活动课中最常见的方法,切实有效,通过老师精心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幼儿的探究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师运用平时幼儿常见的旺仔牛奶瓶罐、纸杯、娃哈哈过奶瓶,排除了幼儿因为学具的生疏带来的不适应,孩子们摆弄熟悉的物品从而获取到怎么样才能叠得又高又稳,教具实用非常好。

  四、评教学过程。

  1. 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授与娱乐、游戏相结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获得有关经验,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玩得愉快,学得轻松。

  2. 活动内容生活化,选择的材料都是幼儿熟悉、喜欢的物品,更大程度地激发起了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3. 整个活动构思巧妙,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节过渡自然,层次清晰。整个活动保证了幼儿主体活动的时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使科学教育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探索并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

  4. 大班的孩子乐于挑战,教师设计的叠高一层层地加深难度,极大程度地激发起了幼儿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欲望,在不断探索、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体验到的是不断的惊奇和喜悦,即使有时候他们的探索出现了一定的障碍,可是他们没有放弃,在老师营造的轻松的探究心理环境下孩子们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锲而不舍,直到胜利,充分体验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

  5. 在整个活动中,老师的良好素质和精湛的教学魅力体现的一览无遗。整个活动的环节中老师的适时点评和点拨,使整堂课更加饱满。

  建议:我个人觉得在最后搭娃哈哈瓶第一次搭完的时候不仅要总结一组团结,还可以请幼儿去观察发现为什么有的组站得稳,有的组碰一下就会倒。(是因为下面的瓶子分得开,往上搭的时候一组比一组靠拢,这样会更加稳。)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并会找出1和许多。

  2、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电脑、图片若干、鸭妈妈挂饰一个、小鸭挂饰五个、小筐一个、小鱼五条。

  环境布置:在教室内用物品围成一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教师播放许多动物的声音,以许多动物参加小猫的生日晚会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电脑演示

  (一)教师让动物一个一个地出现,然后全部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

  (二)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1"和"许多"。

  (三)幼儿操作图片,找出"1"和"许多"的物体。

  (四)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1、出示许多"小鸭"挂饰,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分发"小鸭"头饰,让幼儿理解"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以"小鸭捉鱼"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一个鸭妈妈带着许多小鸭去池塘捉鱼。池塘里游来多少条小鱼?

  (许多条)鸭妈妈请每只小鸭捉一条小鱼,再请小鸭把捉到的小鱼一条一条放入妈妈的筐里。

  4、以"小鸭游泳"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加深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捉完小鱼,我们现在开始学游泳了。鸭妈妈拍到哪只小鸭,那只小鸭就跳到池塘里游泳。鸭妈妈一个一个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跳入池塘里。现在池塘里有多少只小鸭?(许多只)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鸭妈妈再一个一个地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的上岸,岸上就有许多小鸭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今天捉了许多小鱼,现在一起回家煮鱼吃吧。

  鸭妈妈带着小鸭,唱着歌儿回家:"一条一条又一条,许多小鱼水里游。一只一只又一只,许多小鸭捉小鱼。捉了小鱼回家煮,回家煮!"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06页。

  教学反思:

  整合是为了动静结合,在这节活动中学说语言、激发幼儿兴趣,不只讲表面的`知识,还应讲行动的知识(即经验)。

  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要经历一个过程,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和实现的,同时还要综合各领域。

  在整合的同时要有一个偏重的领域,(即定位本节课的重点领域)。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扑克牌站立起来,感知力与平衡的关系。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于大胆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探索扑克的多种玩法中锻炼求异思维,乐于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1、牌人手二十张;大记录表一张;小记录本、记号笔人手一份。

  2、不同形状的卡纸若干;红、黄、蓝、绿的牌子各四个;金、银、铜的奖章与幼儿人数对应。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扑克牌,探索扑克牌的各种玩法。

  1、提出活动内容,强调探索规则:

  师:瞧,老师手上是什么?(扑克牌)今天我们就要用扑克牌玩游戏。玩扑克牌游戏时要遵守下面几条规则:

  (1)可以自己玩也可以邀请同伴一起玩。

  (2)保管好自己的扑克牌不要跟别人混在一起。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的玩法。

  3、幼儿交流分享玩法。

  4、教师记录并总结幼儿玩扑克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玩扑克的`。

  (教师用大记录表以分类、排序、比大小等形式总结、记录下幼儿的不同玩法。)

  二、自由探索“让两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提出探索的问题,强调探索规则:

  师:刚才我们总结出很多玩扑克的方法,现在我们要挑战“让两张扑克牌站立”,挑战的要求是

  (1)把扑克成功站立在桌上的方法记录在本子上。

  (2)一种方法记录一格。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拿着记录本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站立在桌上的方法”并记录。

  3、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方法。(幼儿出示自己的小记录本,边讲述边示范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

  (2)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3)为什么这种方法能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

  (4)哪一种方法站得最稳?

  4、教师小结。

  师:原来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有怎么多,从小朋友记录的方法中我们发现——两张互相依靠,竖立成三角形摆放在桌上,当两张扑克牌依靠的力一样大时站立最稳。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

  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三、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四、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桃子和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话题。

  提问:看这是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们喜欢吃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小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引导提问: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排序。

  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他们决定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引导提问: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教案来源:)你们猜,他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长颈鹿正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说:"这样不行"。

  引导提问: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小动物反对呢?

  (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这样也不对"猴子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 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提问: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

  "不行!"河马使劲地跺着脚说。

  引导提问:刚才长颈鹿要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猜猜看这一次大肚皮的河马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

  3、按动物的高矮、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排序。

  "不行!"这时一点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毛毛虫那么小,猜猜看,他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

  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教师小结。

  三、品尝桃子

  四、拓展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一些常见的夏季用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2.能按照物品的作用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太阳镜、帽子、扇子、电风扇、空调、短袖衫、裙子、凉鞋。

  2.太阳镜、草帽、扇子、电风扇、短袖衫、裙子、凉鞋图片人手一份、操作纸人手一份每组桌子的中间放好一只篮子

  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夏季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

  难点:按照作用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了解哪些是夏季用品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请你仔细的去看一看,然后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些什么东西,有什么用,最后想一想哪些东西是夏天用的就将图片插在操作纸上,将不是夏天用的东西放在中间的盒子里。

  (2)幼儿操作

  (3)幼儿依次介绍自己收集来的夏季用品,说说收集来的夏季用品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太阳镜、帽子:遮太阳扇子、电风扇、空调:吹出风使人凉爽短袖衫、短裤、凉鞋:穿在身上凉爽

  2.按照物品作用进行分类

  (1)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喜欢找好朋友,它们找好朋友的方法非常特别听仔细了:相同作用的就是它们的`朋友了,请你来帮帮它们找到它们各自的朋友。如果是在一起的好朋友请你放在一条横线上,另外的朋友就放在第二条、第三条线上。

  (2)幼儿操作。

  (3)请问你有没有碰到困难?请你来说说你的困难,我们一起帮你解决?

  3.对于夏季用品的作用进行小结

  (1)师小结:夏天是非常炎热的,有了这些夏季用品以后我们就不怕夏天了。夏天也会和其他季节一样开开心心地、舒舒服服地度过的。我们谢谢这些夏季用品。

  (2)再次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如果你完成了你就拿好你的操作纸,说说看谁和谁是好朋友都有什么用?如果还没完成的你可以继续完成你的操作。

  活动延伸:

  此活动放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玩乐中让幼儿发现哪些液体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体受光的折射可呈现美丽的七彩。

  2、引导幼儿探索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的泡都是一致的。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猫洗涤剂液。

  2、每个幼儿一个吸管,不同形状的小铁圈若干(长方形、心形、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1)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吹过泡泡吗?(吹过)我这儿有四种液体,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涤剂水,请你们猜一猜哪种液体能吹出泡泡?

  1、请幼儿进行大胆猜想,教师做好记录,不能吹的放上“x”标牌,能吹的放上“√”标牌,鼓励幼儿充分猜想。

  2、让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得出结论:只有清水不能吹出泡泡,其他三种都能吹出泡泡。

  3、与猜想进行对照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二、探索活动(2)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吹出的泡泡是否有颜色?有几种?

  幼儿操作观察。(共有七种颜色)

  2、教师:那么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

  让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在光的地方和背光的地方分别进行尝试观察是否一样,引导幼儿发现,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颜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没有颜色。

  结论:泡泡是反射的太阳光的颜色。而不是自己的颜色。

  三、探索活动(3)

  1、出示图表,猜猜心形圈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在图表上做好记录。幼儿说心形就是用“ ”表示,三角形就用“△”表示,长方形就用“口”表示,要求把每个幼儿把不同的猜想都记录在内。

  2、对三角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3、长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4、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5、让每组选出一名幼儿把结论告诉大家。

  6、各组交换用具分别尝试。

  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来的泡泡都是球形的,并没有随着圈的形状而改变。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小游戏适合各年龄幼儿心理特点,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活动过程中,针对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引导幼儿逐步探索其中的奥秘,自然而然地学习科学、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经验提出假设,乐意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实验获得物体穿越弯管需要具备的特性,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喜欢操作,大胆交流,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弯管玩具,螺帽(直径小于弯管的直径)、毛线、较长的硬钢丝、米、手电筒、小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弯管拼搭

  教师:看,这是小朋友们平时常玩的管子玩具,请你们搭一根弯管,比比谁搭得又快又有创意。(幼儿拼搭,教师计时。)

  教师:举出你的弯管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说说你搭的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给予回应。)

  2.预测假设

  (1)寻找弯管共同点

  教师:你们搭的弯管各不相同,真有趣呀,可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的弯管,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地方?(幼儿仔细观察,允许和同伴小声交流。)

  小结:弯管的造型无论怎么变化,中间都是空的。

  (2)预测

  教师:弯管的中间都是空的`,像一条弯弯的隧道,今天来了许多的小东西,它们想钻到弯管的身体里去旅行!看看,有哪些小东西?(出示统计表,表上有空气、米、毛线、电筒、硬铅丝的图片。)请你们想一想,猜一猜,哪些东西能穿过弯管,哪些东西不能穿过弯管,能穿越的打√,不能穿越的打×。

  (3)统计猜测结果

  教师: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的猜测结果,你是怎么猜的?有不同的吗?

  3.验证、记录

  (1)教师: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那它们到底能不能穿越弯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请你们去做个实验,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到统计图上,能穿越的打?√,不能穿越的打?×。不要忘了每一样东西都要试一试哦!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及问题,提醒幼儿及时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1)空气:空气是流动的,所以能在弯管子里通过。还有哪些东西是流动的,也能穿越弯管呢?(风、水、声音、气味等)

  (2)米:颗粒比较小,能在管子里滚动、穿过。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东西呢?(米、小豆等)

  教师:怎样可以快速地穿过弯管呢?(个别幼儿试验后教师小结:放入沙子后,晃动弯管,更容易快速穿过。)

  (3)毛线:因为线是细细的,软软的,不容易穿过。我们可以想想办法请谁来帮忙呢?出示螺帽。那为什么老师还要在线上面绑一个螺帽呢?(因为可以增加它的重力,使它能够更加方便地穿越弯管。)

  (4)光:它只能到哪里啊?

  教师:手电筒照出来的光是直射的,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5)钢丝:因为长钢丝是直直的、硬硬的,不能拐弯,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教师:有什么办法让它穿越弯管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人们动了很多脑筋帮助它们穿过弯管。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宝贝(出示钢丝弹簧),钢丝变成螺旋形的样子后,可以伸到长长的弯管里帮助清理堵塞在弯管里的垃圾了!

  小结:通过实验,小朋友发现流动的、小颗粒的物体可以比较容易穿过弯管,但是一些不能一下子就穿过弯管的东西,想想办法,可能也会穿过弯管。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科学角试一试,怎样让光穿越弯管。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2-16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7-11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5-0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01

科学活动教案 (15篇)07-2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23

《认识鸟》科学活动教案04-08

科学活动教案4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