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科学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食盐地水里溶解了》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辨别常见的几种物质是否溶解在水中,认识溶解的几个特点,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实践“鉴别各种物体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么是“溶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溶解”的几个特点。
教学准备
1、 9种可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物质。(生活中常见的)
2.实验必备仪器。(烧杯、玻璃棒、聚气瓶、勺子、滤纸、漏斗、铁架台)
3.探究用的表格,1张。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质疑激趣
1、老师讲一个关于溶解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谈谈对溶解的认识。
(二)演示实验,学会操作
1、认识实验仪器
课件展示实验仪器烧杯、聚气瓶、玻璃棒、勺子,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
2、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在烧杯内装一定量的水;
第二步:把盐加入水中;
第三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第四步:做好实验记录,汇报实验情况。
(三)亲自实验,了解“溶解”
1、小组分工合作
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4人,根据各自的特长,组内分好工。
2、学生实验
学生按步骤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3、小组讨论汇报
各小组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所做实验是“溶解”实验还是“不溶解”实验,说说依据。
(四)分离实验,解释“溶解”
1、认识实验仪器
课件展示实验仪器漏斗、滤纸、铁架台、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
2、课件演示实验步骤
第一步:折滤纸:先把滤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把滤纸打开,一面三层,一面一层,跟漏斗一样的形状;
第二步:放滤红:把滤纸小心地放入漏斗内,滤纸要比漏斗低一些,用一点水把滤纸湿润,使滤纸与漏斗紧贴。
第三步:放漏斗在铁架台铁圈下放好一个量杯,再把漏斗放入铁架台铁圈内,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第四步;引流,把玻璃棒的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将烧杯斜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进漏斗,不能漫过滤纸。
3、学生实验
学生按步骤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哪些物质和水混合后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五)总结实验,拓展延伸
1、解释溶解
观察实验表格,了解溶解的特点,知道溶解是指:物质放入水中后,变成肉眼看不见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的一种现象。
2、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课后研究如何帮冬冬把盐找回来。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地表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2、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从而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表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学准备:
酒精灯、试管夹、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视频资料,感受“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后回答:
(1)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3、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4、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2、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认识风化作用。
三、拓展延伸
1、看图,认识蘑菇石。
2、推测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3、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并写出实验报告。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论各地不同的冬天。
“我们都知道南京(指本地)的冬天有时刮冷风、有时结冰、有时下雪,树叶落了,小草枯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是不是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是一样的'呢?你听过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吗?请大家谈谈,你在哪里见过冬天,那是什么样的,你还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冬天吗?说给大家听听,带照片的就讲讲照片上的情景。”让幼儿充分发言,注意强化那些重要的描述。
2.介绍北方的冬季特征。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冰雕”。
“这里的冬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冰雕”(因为这里冬季气温特别低,冰层很厚,几个月不化)
3.介绍春城昆明的冬季特征。
引导
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春城的冬天”,介绍昆明实际上一年到头都是春天。冬天也和春天一样,植物繁茂。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从不下雪,不结冰。人们穿着单薄。“这里有冬天吗?”
4.小结。
活动延伸
观看世界各地冬天的录象。
活动目标
1.拓宽幼儿知识面,使幼儿了解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冬季温度不同,景象也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回家向家长了解他们冬天在哪些地方生活过,那些地方的冬季是什么样的,收集一些照片。
2.教师了解幼儿在哪些地方过冬天,有些什么经验。
3.幼儿用书画面“冰雕”、“春城的冬天”。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
教学重点及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实际,还可准备一些其它的游戏器材。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了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谁能把气球吹走,谁就获胜。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
学生猜测:全班40名学生进行猜测,教师记录猜测情况: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获胜的有36人,认为力气小的同学获胜的有4人,认为都不能获胜的有0人。
验证猜测:结果两位同学都没有获胜。全班只有一位同学猜测正确。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继续游戏:讲解新规则:我们再请两位同学换一种吹法,让漏斗口朝下,大家再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学生猜测,教师记录。学生演示,验证猜测。教师引导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游戏体会:两个游戏中的乒乓球都没有被吹走,而同学们的两次猜测都和游戏结果不一样。看来,研究科学不能光凭猜测,而是先猜一猜,再动手做一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二)教学新课
1、我们来做小实验。
(1)“能否站起来”实验
热身活动:听老师的口令: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学生反复做几次,感到起立坐下非常容易。)
实验要求:指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学生猜测:指2—3名学生猜测,说出猜测的理由。
分组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学生充分实验。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和进行实验的同学交流实验的感觉和体会。
汇报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自由猜想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啊?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2)“吹蜡烛”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然后进行实验,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指导学生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同时启发学生把身边的物体作为实验材料,逐一进行实验。
汇报交流:指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讨论:①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吹灭蜡烛?
②为什么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3、“吸饮料”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消了毒的烧杯和吸管(应选择比较粗的.吸管),同学们想办法去吸到饮料,看哪一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稍做讨论,然后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同学们刚才玩的开心吗?你们是怎么玩的?(引导学生说出:先猜想,再动手做一做,最后得出结论)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做游戏和实验的过程就是做科学的过程。科学家在做科学的过程中有了很多发现和发明,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飞机、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2、说一说,我们身边哪里有科学。
1、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教师讲述:游戏中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学生举出身边的有科学的例子:玩具里面有科学,衣服里面有科学,动植物身体里面有科学,声音里面有科学,交通工具里面有科学,手机里面有科学等。
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板书课题),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交流资料,感悟科学。
师: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带来的资料,展示了很多高科技产品,说明这些产品里面有科学。)
师:同学们带来的资料很好,老师也带来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教师播放当前国际上、中国比较先进的科技方面的录象资料,如:登月、克隆技术等。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3、自由活动:启发学生画一幅科幻画或编一个科幻小故事,憧憬科学。
师:科学家们的创造令我们赞叹不已,老师也有一些大胆的设想,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听?(老师结合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生物技术——克隆技术”、“材料技术——纳米材料”、“能源技术——无污染能源”、“空间技术——太空移民”对科学的未来进行畅想,展现给学生一幅美丽的科学画卷。)
师: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同学们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呢?那就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画一幅科学幻想画或编一个科学幻想小故事,尽情地展示你的才华吧!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也可以说一说,想一想。
学生自由活动:有的学生画科学幻想画,有的编科学幻想小故事,有的在静静地想,有的在高声地说;有的小组动手制作太空城,有的小组开起了科学故事会,还有的小组正讨论进行一次以“畅想科学未来”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小结:有的同学的创作已经完成了,有的同学正在创作。老师知道大家有许多神奇的想法,我们在课下把自己的创作进行完毕,好不好?我们还要举办一个小型画展或故事会让同学们充分展示和交流。
课堂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想象,不愧是一名小科学家。那你觉得同学中谁表现比较出色?为什么?你认为老师表现如何呢?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把你对自己的评价记录在评价表上吧!
布置作业
师: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但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停止。课下,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吧!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块内容,风向和风速。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日历里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生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3.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策略和手段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风向。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教师:风向图,小风旗,指南针,电吹风,多媒体课件。
学生:1根粗吸管、1根细吸管、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盒盖上帖好一张白纸)、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1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纸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画:上面有国旗,柳条,炊烟,扬起的灰尘,随风飘动的红领巾和衣角等)
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这一幅画,找一找风的踪迹?
生:树叶在动、灰尘扬起来了……
生:旗杆上的红旗飘了起来。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能很容易找到画中的风,就能很顺利的导入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能手。一下子就发现了风,因为风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
二、说一说风,画一画风向图
师:有谁能说说图中的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
生:(学生观察图画,说出方向:西)
师:为什么说是向西飘?(通过这个问题,为等会实际测量风向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生:早上太阳升起来啦,而旗的方向正好相反。
师:真不错,你还知道有哪些方向?
生:东、南、西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的气氛相对活跃了一点。)
师:我们同学们说的这些,其实也就是风向呀。(多媒体出示风向图),我们大家一起来认一认这八个方向,读一读。
生:东,东南……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风向图。让学生对风向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一般我们在画风向图的时候,总是将北方画在上面,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也来照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动手在纸上画出风向图。这个风向图在等会的风向标中,还将用到。)
三、游戏激趣,动手制作风向标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想玩吗?
实物投影,出示风向图和风向标。(特意在旁边放一个指南针)
师:这个装置叫风向标,是用来测定风向的工具。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这个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首先要用指南针来确定一下方向是否正确。(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风向,和一些注意点,然后通过游戏,加深对风向的认识和理解。)
开始游戏:老师从不同的方向用电吹风朝着风向标吹风,让学生说出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风。从而明白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风向。(通过这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风向标的指示作用,从而加深对风向的理解。)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好玩吗?想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吗?
生:想。
师:接下来,老师就教大家怎么来做这个风向标,可要瞧仔细喽。
(游戏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动手拆风向标,边拆边说明制作要点,这样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又能很好的把握制作要领,便于学生顺利制作风向标。)
师:同学们看清楚是怎么做的了吗?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个小朋友能先把风向标做好。
(学生动手做风向标,教师巡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习劲头很高,学习的氛围很浓厚。教师要巡视,以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风向标。)
四、质疑讨论,研究测量要点:
师:我们现在手头上都有了方向标,那我们能在教室里测风向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学生还是能说出原因:教室里没有风,或风太小。)
师:那我要请小朋友来说说,我们在测风向时,该注意些什么?
生:到比较空旷的地方。
生:要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要求学生踊跃发言,形成一个大致的要求,为今后实际测量打下了基础。)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模板03-27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必备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范文06-06
冬天科学教案02-14
有关科学教案02-06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