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2 07:27:45 教案 投诉 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描写了水乡秀丽风光,展现了水乡兴旺景象,赞美了水乡的崭新生活,抒发了热爱水乡的思想感情。全诗自成三节,采用问答的形式,依循水乡、船多、歌多的顺序,给予人清新活泼之感。赞美水乡的秀丽风光,赞美水乡的兴旺景象和幸福生活。抒发了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水乡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

  “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词卡、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有关生字词。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教师口述: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波,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article/,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3、你们喜欢水乡吗?为什么?(教师相机概括为“白帆如云”、“青山绿水”等优美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

  5、指名读,相机指导。

  师:你喜欢读哪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6、随机出示词语: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指名读,齐读

  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①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

  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

  四、鼓励质疑引导解惑

  1、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2、小组选择问题讨论,然后组间交流。

  3、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

  如:(1)渠、河、池有什么不一样?(出示画面,请学生一一指出)

  (2)驳与船一样吗?(看图理解)

  (3)歌能装在箩里吗?

  教师提问启发:谁在唱歌?水乡人民用箩装什么?望着一箩又一箩的劳动成果,水乡人民会唱些什么呢?学生再次朗读第三小节。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 文本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动物们按照天神发布的命令,在正月初一清晨到神庙拜年,来得最早的十二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为年号,他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故事生动有趣!

  2、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浅显,学生 只要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个四阶段进行:初读(初读要求要正确,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清楚,做到不丢字)——小组自由朗读、精读(朗读指导)——小组汇报阶段、复述故事、拓展延伸(十二生肖的排序)、结尾(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

  3、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话来讲故事的内容

  四、 教学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五、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在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听听老师唱一首歌谣。

  歌谣:

  小老鼠,吹喇叭,牛儿头上扎彩花

  后面跟着谁呢?虎兔龙蛇马。

  羊儿踩着高跷跷,猴子乐得摇尾巴。

  鸡打鼓,狗敲锣,猪在后面放烟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唱得歌谣是与什么有关吗?——十二生肖歌谣。

  对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十二生肖的故事》板书——(两分钟)

  (自己根据春节乐器《喜洋洋》自己填的词)

  2、这个“肖”字是读第四声,那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第一声,它怎么组词?“姓肖”嗯,对了,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多音字哦!

  (二)学习导航:

  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呢?看哪里?——学习导航,

  师:自己在心里默读下我们学习导航的任务。默读完了吗?——完了。明确了任务,那我们就一起带着我们的任务来一起学习这个故事吧! (一分钟)

  (三) 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初读——正确地读】(教学重点)

  师:下面我们就由小组长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地朗读课文,不要丢子、添字哦!读完后就与组内同学讨论你所读懂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讨论自己所读懂的)

  师: 刚刚在同学们读的时候,老师大概看了下同学们,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做了预习,看到书上都做了相应的记号,很好!会预习的学生是会学习的好学生!(预习检查)(七分钟)

  (四)小组交流汇报环节:【熟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师:下面就跟大家说说你所读懂的或是你们组读懂的吧!

  预设学生的问题及对策:

  1、 读懂了一、二自然段。(天神发布了命令)。此环节引导学生用:我们组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程序:先让学生讲自己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然后请这位同学读一读!——评价语:你读得真流利!请坐!

  2、 三自然段(老鼠把猫给骗了)学生读一读。指导“美美地”后面一个“美”应该是轻声地。让全班同学跟着读,美美地。老师建议加些动作,要是学生能在朗读这里加点动作就好了!全组加点动作来朗读!同学在哪里做动作呢?酣睡、美美地。全组一起来朗读!

  3、 四自然段,汇报员稍微读读就可以了,

  4、 五自然段!汇报员读一读。讲一讲“蹿”形容很轻、快、声音小。

  5、 六、七自然段(重点知道朗读),句子比较。指导朗在读,应该读出老鼠的大声,老牛的缓慢!

  6、 九、十自然段:(重点讲排序)汇报员稍微汇报就可以了。十二生肖的排序就在此环节一起出示。

  师:有哪些动物呢?同学们按次序来讲一讲!自己在黑板上贴十二生肖的图片。评价:你真的会读书,读出这么重要的信息!

  7、 十一、十二:(重点指导朗读)汇报员先读,学生评价,全班一起来!把猫前面的悠然自得表现出来,把后面读一读!

  8、 还什么不懂的吗?由学生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 来回答!(十七分钟分钟)

  (五)十二生肖排序,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教学难点】(五分钟)

  师:下面我们看到我们的黑板!

  这是我们十二生肖的排序!

  你们的生肖是?——羊,猴。我们班上生肖是羊的同学大一些呢?还是属羊呢?为什么?(羊的生肖在前面)那么你们知道自己出生的年份吗?知道?20xx年。20xx年是鼠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羊!20xx年是鼠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猴了!今年是20xx年是鼠年,那么今年出生的宝宝,他的生肖就是?龙!嗯,同学们明白了!

  师:同学们,那么到鼠年后呢?接着又是什么年呢?——鼠年。嗯,对又开始新一轮的旋转了!同学们,你们看过我们的钟表是怎么走路的?——滴答滴答。嗯,那么时针走到十二点,是否就不走了?——没有!对!它继续往前走,一直一圈一圈的走着走着,我们的十二生肖也是这样子的,也是这样一圈一圈的轮着走的!

  (六)故事的回顾。总结(五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生肖的故事? 下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话把故事讲一讲呢?一分钟考虑!(复述)。

  (七)拓展:(两分钟)

  你知道哪些与十二生肖的动物有关的成语吗?知道的就大声读一读!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如虎添翼 狡兔三窟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一马当先 亡羊补牢

  鼠年马月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八)布置作业:(一分钟)

  回去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

  2、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平舌音:载zai;翘舌音:朝zhao、绕rao;后鼻音:

  映yi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月亮湾是什么?(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放映动画。

  (2)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牙”。

  (1)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2)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3)指导书空“牙”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1.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

  2.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2)、(3)。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6)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4)(5)(6)。

  (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7)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7)

  (4)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8)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5.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口头)映示填空题,生回答

  后映示^答~`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绿油油)的农田、(清清)的河水、(美丽)的村子、(粉红)的桃花、(月牙一样)的小河、(灿烂)的朝霞。

  2.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答后板书: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

  二.组游戏活动。(四人小组,每组一套彩色橡皮泥)

  1.将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种景物。

  (1)座座房子(表示村子);(2)拱形的石桥;(3)田字形的农田;(4)三角形的山;(5)月牙状的小河。

  2.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教师行间指导)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

  3.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

  2.交流。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比较法,口头组词。/坡/缓/绕

  \波\暖\晓

  (2)说说汉字笔顺(书空)。“栽”

  (3)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岸(山字头)

  3.指导写字。

  (1)七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窄右宽。

  (2)“绕”字不要多一点,“桥”字右边第一笔是撇,“岸”字下面的“干”应写在“厂”的里面。

  (3)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在情意上,不仅感受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并发自内心地受到震撼和鼓舞。引发对王冕进行深入探究的好奇心,更好地自觉亲近名著。

  教学重难点:

  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美好人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谦逊识礼的林冲,今天我们认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一位名人——(板书):他就是王冕。2、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王冕的资料,你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吗?

  (生交流)

  师补充:王冕是一位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他更是一位成就很高的画家,尤其以画梅花著称,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图片课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首诗——《墨梅》,谁来背诵一下?

  3、那么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王冕少年时代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约980个字,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是平均每年用80个字来写吗?(生交流应该是有详有略来写)

  2、作者详写了王冕几岁、略写了几岁,不写了几岁,为什么要详写那两个年龄段?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词并思考。

  3、检查词语

  出示:耽误 秦家 晶莹 明媚 载着 (强调“载”的读音和部首,介绍部首的甲骨文及字的引申义)

  师:还有一些字也和“载”字一样也有两种读音,你能找出正确的读音吗?出示:供不起( gōng gòng )挣钱 (zhèng zhēng)

  倒不如(dào dǎo )闷得慌(mēn mèn)

  出示:腌鱼腊肉 攒钱 葱茏 诸暨 七泖湖 孝敬 高手 贴补

  开火车读并齐读。

  4、生交流问题师小结:作者详写了10岁,因为10岁时王冕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详写13、14岁是因为王冕在这一年学会画画,人生有了改变。

  5、接下来让我们沿着课文顺序也就是王冕的成长历程来进一步认识王冕。

  三、精读课文,体会品质

  1、分析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诸暨。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a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写出了王冕的朝代、籍贯以及家境贫寒)

  b古人写书惜字如金,这也算是一个例证,但是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十岁辍学”中,作者又用三个自然段来写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2、分析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a自读这一节并思考:谁“眼看”?为何要用“眼看”这个词语,能不能改成第五自然段那样: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

  (是母亲“眼看”,不能改成“不知不觉”,因为这一年日子不好过)

  b为什么日子不好过?

  (联系上下文,从“母亲”的角度去,夫丧子幼,年成不好,只靠针线活勉强维持)

  c母亲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哪些词特别能表达出这种心情的?(只靠、这点、实在、只好)

  d完成填空,入情朗读: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 )地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难过、无奈、愧疚)

  e母亲是眼巴巴希望儿子早日能够长大些,做点事啊,日子的艰辛,全在其中。那么,听了母亲的话,王冕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此时,王冕看到 的母亲,想到母亲平时 ,他 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预设:瘦弱、饱经风霜、憔悴的母亲,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熬得通红的双眼,故作轻松)

  f(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王冕说闷得慌,王冕说的是不是谎话?

  (出示)原文标点:“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修改后的标点:“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仔细读读,想想破折号的作用,这两句话意思有何不同?

  (放牛心里是真快活,因为可以贴补家用,为母亲分忧;在学堂是真闷得慌,因为这几年,“眼看”的不仅仅是母亲,同时王冕也一样“眼看”着母亲受苦受累,作为一个如此懂事孝顺的孩子,他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

  王冕为什么要说“带几本书去读”?(因为前面母亲说“不是我想耽误你”,只能让你辍学,现在王冕如此懂事地说:娘,我带几本书去读,耽误不了的。)

  师:哦,原来王冕是怕母亲担忧,安慰母亲才故意这么说的.,好一个 的孩子。(板书 孝顺懂事 勤奋好学)

  g分角色朗读,指导母亲的话应该语速慢一些,王冕的话应该语速快一些。

  3、分析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天一早,母亲便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门外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湖,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十棵合抱粗的垂杨柳,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喝水。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只是做事要勤快些。”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a齐读第三自然段,提问:这母亲好吧?好在哪儿呢?

  b对比句子: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安全,每天晚出早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热泪回去了。

  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热泪回去了。

  一处是“早出晚归”与“晚出早归”;一处是“小心”后面,多了一个“安全”。“早出晚归”与“晚出早归”哪个母亲更好?那么处处小心的,是安全吗?是秦家?秦家人这么坏,要小心提防么?

  ( 原来啊,这个“小心”的“小”,是“细小”的“小”,小心也就是细心,这里母亲在叮嘱王冕,做事,要认真细心啊。)

  c小结:看来,这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认真的母亲,因为孩子没了父亲,她不得不同时担任父亲的角色啊。而同样是这个母亲,她又处处流露出对王冕的慈爱:替王冕理理衣服,含着热泪……

  d个别读并齐读

  4、分析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自然段)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来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a自读第四自然段并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出现的“舍不得吃“和”舍不得花“各表现出了什么品质?

  b出示: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母亲…………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师:腌鱼腊肉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可对于王冕来说呢?

  生:难得的美味、美味佳肴、山珍海味……

  师:王冕当时几岁?十岁,你们现在多大?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会怎样?而小小年纪的王冕有了好吃的总是先想到谁?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

  师:那么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

  c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抓住“舍不得”、“积攒”“偷空”体会王冕买书的不易)

  说话:

  身上的衣服破了,他

  肚子饿的咕咕叫,他

  伙伴们簇拥着去买新奇的玩具,他

  师:同学们,这些钱是秦家给的点心钱。小小年级的王冕肚子饿了,用东家给的零花钱买点心填填肚子,这过分吗?自己挣的钱买件新衣服,新玩具过分吗?

  师:每天的点心钱,虽然微不足道,但今天积攒一点,明天积攒一点,后天积攒一点,一两个月下来,就多了。用成语来形容就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聚沙成塔……) 只为了-----(省吃买书)

  为什么要勤奋好学?(因为他想读书。)

  他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他想改变命运.)

  e是啊,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替秦家放牛一辈子。所以啊,这背后,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啊。(板书:自强不息)

  师:你能读出这份不容易吗?

  f师总结: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都用来买书。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好好的赞赞王冕。指导朗读。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师:少年王冕离开学堂去放牛,有好吃的省给母亲吃,有零用钱宁愿饿着攒钱买书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生回答)这不禁让老师想到了一个对联,上联是穷孩子勤读诗书变诗人,下联是放牛娃孝敬母亲成孝子;横批:少年王冕。不知不觉又几年过去了,王冕读了很多书,也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更知道怎样孝敬母亲。他懂得什么道理,又如何孝敬母亲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每个两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教学重点: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教学难点: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eninunün)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习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最好。

  二、学习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ing

  (一)学习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a的口形,发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

  出示卡片:

  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a,再出示n,a和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g,合起来就是ang。

  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习。

  (二)学习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习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教学重点: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教学难点: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学习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i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

  3.告诉学生yī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二)学习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二、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韵母。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ang。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4、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重难点:

  识字,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春天的花园,春天来了,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二)我会认

  1、出示:哥――歌 直――植 星――醒 古――故 丁――灯 鸟――鸣 底――低

  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2、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方法。

  4、出示:平――评(评论) 方――访(访问) 齐――挤(挤满) 油――邮(邮局) 桥――轿(轿车) 线――钱(花钱)

  按照刚才小朋友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同学们来认一认这生字,看看哪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5、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三)展示台

  1、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2、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3、想认识谁的名字,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2、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3、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过渡:(出示春景图)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一读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

  4、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二)我会写

  1、过渡: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我们知道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现在我们来写两个句子吧。

  2、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学生自由读拼音)

  3、教师范写“春”字。

  4、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5、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三)读读背背

  1、过渡:春天里,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果树上还会结果子呢!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花园果园》。

  3、小组互相读。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

  6、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朗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留心观察春天。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

  (二)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1:“说春天”

  (1)出示图,谈话导入。

  (2)学生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和春天有关的故事、古诗与课文。

  (3)指名说、背。

  (4)说说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境2:“找春天”

  (1)出示图,谈话: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分小组交流。

  (3)指名说,评议。

  3、创设情境3:“赞美春天”

  (1)谈话: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不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2)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厅”和“剪贴组”。

  (3)明确要求。

  (4)各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

  (三)总结

  1、教师谈话: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她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2、学生唱《春天在哪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5个生字,会用“觉得”造句。

  2、理解课文,懂得各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身手,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身,看待他人。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自同学字词,熟读课文。

  2、生字卡片,重点句子小黑板。

  3、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身手碰到正巧强烈脱下难受挂帆推着

  2、听说训练。

  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身的身手大。

  (开火车认读词语可以了解同学对本课生字词的认识情况和熟练程度,以便在本堂课的生字教学中引起注意。)

  二、学习课文

  1、谈话激趣:究竟是谁的身手大呢?风和太阳谁也不肯让谁,决定比试一下。小朋友中有谁愿意做公正的小裁判,来评判一下呢?

  2、裁判须知:风和太阳一共比了几次,每次比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3、自由读课文,争当小裁判。你觉得谁的身手大?为什么?

  (争当小裁判,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怎样才干做公正的裁判呢?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知本课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的兴趣。)

  4、组织交流。

  ⑴、第一次竞赛:脱下小朋友的外衣

  ①说说“那还不容易”、“谁知”是什么意思?

  ②练习用“觉得”说话。

  ③分角色朗读第一次竞赛的经过。说一说:这时的风和太阳会想些什么?

  ⑵、第二次竞赛:让船走得快

  ①

  说说“这有什么难的”是什么意思?

  ②

  理解“得意”、“惊讶”,注意说话语气。

  ③

  借助图片投影,理解“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④

  分角色朗读第二次竞赛的经过。想一想:听了风的话,

  太阳会怎样回答呢?

  (在同学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说话人的语气,有助于同学深入理解课文。特别是两句反问句的意思,结合当时的情景,同学的体会完全是自主的。)

  (3)、公正的小裁判,现在你想对风和太阳说些什么呢?

  (能作为公正的'裁判,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说句公道话,那是值得骄傲的事,因而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也不需要老师去强加给同学了。)

  (4)、你能读准下面的“一”字吗?

  一天一个一起一样一条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让同学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一”的变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的读法。)

  三、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强、些、受、挂、推。

  2、汇报识记,练习组词。

  3、描红临写。

  〔点评〕

  本优秀教案体现了“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由课文中的“风和太阳比身手”引出当裁判,让同学在想当好裁判的基础上充沛地阅读课文,然后在判输赢的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深入理解课文,最后通过裁判的嘴得出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各人有各人的身手,不能只看到自身的优点,而看不到自身的缺乏。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启发。

  2、通过教学配养和增进学生的自读自学课文的能力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怨、载、罢、沾、捷、悦。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一课。“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题目呢?老师不作解释,大家也不要去猜,要认真读课文。你把课文读好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读去理解。

  二、出示读书提示,鼓励同学们自读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表现。

  提示:

  1、先要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文。

  2、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字音读正确。

  3、注意了解课文写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

  三、检查阅读情况,了解学生的疑难。

  1、抽读课文。找三个人,每人读一部分。读后,请同学们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纠正错误。

  2、提问:课文里写了哪些人物?主要是写谁的?

  布斯是哪里的人?课文是讲他什么时候的事?(英国人,1910年的事。)讲了他的什么事?(研制吸尘器的事——他看到扫地机扬起大量灰尘,给人们带来危害,下决心要研制不扬起灰尘的扫地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

  3、鼓励学生质疑,老师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纳,鼓励学生思考答案或解决办法。

  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加深感受文章中心思想。

  围绕的主要问题是:

  1、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熟悉课文第一部分——“呜呜”的响声,浓浓的尘雾,沾满了灰尘,灰尘搬运机。)

  2、布斯的母亲给予了他哪些帮助?(深入理解课文第二部分有关段落——母亲很支持布斯的工作,想办法让布斯放松,帮助布斯动脑筋:“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

  3、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哪句话对他有很大的启发?后来他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妈妈说:“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布斯说:“是啊,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呢?”)这时,布斯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把“扫灰尘”变成“吸灰尘”,也许就不会扬起灰尘了。他又想到最近发生的一场龙卷风,把地面上的房屋和树木都“吸”走的情景。如果把扫地机设计成一种小型的“龙卷风制造器”,不就可以把灰尘吸起来吗?想到这里,兴奋地布斯连忙放下已打开的葡萄酒瓶,找来一块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然后趴在地上。他猛地一吸气,紧挨着嘴巴和鼻子的地面变干净了。取下手帕一看,手帕上沾了不少灰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地面清扫干净,而且不会扬起灰尘。)

  4、你认为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做事要有决心,肯动脑筋。布斯“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的念头,说明了他善于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

  五、再读课文,拓展思维

  1、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你从布斯发明扫地机这件事受到什么启发?布斯能发明扫地机,你一样可以发明东西,请想想,你准备发明什么?

  六、教师小结。(略)

  七、课后练习

  (一)填词语,读句子。

  (二)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母亲启发、帮助布斯

  布斯发明吸尘器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做到能读会写知其意。(知识与能力目标)

  2、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读出文章当中的情感。了解老奶奶培育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学习联系语言环境词句,体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重点语句体会老奶奶的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品质。

  2、学生理解“绿手指”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伸出一根手指,问这是什么? 预设一 学生答“1” 预设二 学生答“手指” 老师总结,这是“1”,也是手指。(板书手指),请大家看看自己的手指,是什么颜色的?但是,今天,我们将去认识一位老奶奶,她被称为绿手指。(板书“绿”)

  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预设:绿手指是什么手指?为什么会是绿手指?人真的会长绿手指吗?

  师:过渡,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善于提问。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当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2分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谁最快在文中寻找到答案。

  师:“绿手指”是指绿颜色的手指吗?

  生:不是。

  师:那是指什么?

  生:对好园丁的称赞!

  师: 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能称为好园丁?

  师:过渡,你们所说的确实是好园丁,老师想问,专家都种不出来的植物,她却种出来了,她是好园丁?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师: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词

  师:哪些词语你不认识? ······ 浏览课文。

  师: 提问: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事情的发展必须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习生字词。

  过渡:同学们都还记得昨天学习的生字,真能干。谁还记得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吗?

  二、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自由朗读课文,学习起因。

  学习“起因”部分。

  师: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从文中找出。 预设一 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还没见过。

  师:从来没见过的白色金盏花,真的能种出来吗?

  预设二 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这么能做到吗?

  师:这里有哪些困难?

  生:一,不懂植物遗传学。二,专家都做不到,普通人?三,年纪大了,种花不容易。

  师:这么都困难,老奶奶是这么做的?

  生: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

  师:一个人。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其他人的帮助,只是一个人。此时,老奶奶在想什么?

  生:我一定要种出白色的金盏花。

  生:......

  师:是啊!一定要种出白色的.金盏花!证明自己能行!这是一个人的坚持,一个人的努力。我们想一想,当全世界都认为都不可能的时候,当周围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反对的时候,你还会坚持吗?但是,老奶奶有没有畏惧这些困难?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坚持啊!

  过渡:老奶奶决心要一个人干下去,但是,她不是专家,也不懂植物遗传学,她是怎么走的呢?咱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习“经过”部分。

  1、找出老奶奶培育金盏花的方法。

  2、 “一年又一年”指的是多少年?

  3、理解后两句话:“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我们从中要理解到老奶奶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就这样,是指那样?

  4、理解“沮丧”,注意读音。并用“沮丧”说一句话。

  学习“结果”部分。

  1、二十年过去了,老奶奶终于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学生感知老奶奶当时的心情。

  2、理解“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为什么说“长达一年”?在这学生感受老奶奶等待结果的急切心情。

  3、老奶奶把种子寄到20年前的那家园艺所。“他没考虑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金的金盏花。”从这里我们体会到老奶奶对事业的执著。

  4、当老奶奶接到园艺所长的电话后怎么说的?老奶奶对着电话说:“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我们从老奶奶回答的话语中去体会老奶奶心无杂念、全心全意培育金盏花的美好心情和高尚品质。

  三、总结

  老奶奶从报上看到园艺所重金悬赏种出纯白金盏花这则启事想去试一试,老奶奶经过20年的辛苦终于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老奶奶这种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充满信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这样的园丁才是一为好园丁,在当地被称赞为“绿手指”。“绿手指”不仅指园丁技艺出众,更是因为精神可嘉。

  四、交流讨论

  老奶奶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 这也是老奶奶的一个心愿,让我们祝愿老奶奶心愿成真!!

  五、作业

  细读课文,感受老奶奶20年培育金盏花的艰辛。

  板书设计:

  起因:重金悬赏培育纯白金盏花

  经过:克服困难 满怀信心 20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 对事业的执着 好园丁

  结果:培育出纯白金盏花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小学语文教案09-04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3-17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2-02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描写了水乡秀丽风光,展现了水乡兴旺景象,赞美了水乡的崭新生活,抒发了热爱水乡的思想感情。全诗自成三节,采用问答的形式,依循水乡、船多、歌多的顺序,给予人清新活泼之感。赞美水乡的秀丽风光,赞美水乡的兴旺景象和幸福生活。抒发了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水乡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

  “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词卡、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有关生字词。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教师口述: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波,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article/,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3、你们喜欢水乡吗?为什么?(教师相机概括为“白帆如云”、“青山绿水”等优美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

  5、指名读,相机指导。

  师:你喜欢读哪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6、随机出示词语: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指名读,齐读

  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①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

  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

  四、鼓励质疑引导解惑

  1、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2、小组选择问题讨论,然后组间交流。

  3、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

  如:(1)渠、河、池有什么不一样?(出示画面,请学生一一指出)

  (2)驳与船一样吗?(看图理解)

  (3)歌能装在箩里吗?

  教师提问启发:谁在唱歌?水乡人民用箩装什么?望着一箩又一箩的劳动成果,水乡人民会唱些什么呢?学生再次朗读第三小节。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 文本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动物们按照天神发布的命令,在正月初一清晨到神庙拜年,来得最早的十二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为年号,他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故事生动有趣!

  2、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浅显,学生 只要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个四阶段进行:初读(初读要求要正确,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清楚,做到不丢字)——小组自由朗读、精读(朗读指导)——小组汇报阶段、复述故事、拓展延伸(十二生肖的排序)、结尾(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

  3、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话来讲故事的内容

  四、 教学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五、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在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听听老师唱一首歌谣。

  歌谣:

  小老鼠,吹喇叭,牛儿头上扎彩花

  后面跟着谁呢?虎兔龙蛇马。

  羊儿踩着高跷跷,猴子乐得摇尾巴。

  鸡打鼓,狗敲锣,猪在后面放烟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唱得歌谣是与什么有关吗?——十二生肖歌谣。

  对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十二生肖的故事》板书——(两分钟)

  (自己根据春节乐器《喜洋洋》自己填的词)

  2、这个“肖”字是读第四声,那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第一声,它怎么组词?“姓肖”嗯,对了,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多音字哦!

  (二)学习导航:

  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呢?看哪里?——学习导航,

  师:自己在心里默读下我们学习导航的任务。默读完了吗?——完了。明确了任务,那我们就一起带着我们的任务来一起学习这个故事吧! (一分钟)

  (三) 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初读——正确地读】(教学重点)

  师:下面我们就由小组长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地朗读课文,不要丢子、添字哦!读完后就与组内同学讨论你所读懂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讨论自己所读懂的)

  师: 刚刚在同学们读的时候,老师大概看了下同学们,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做了预习,看到书上都做了相应的记号,很好!会预习的学生是会学习的好学生!(预习检查)(七分钟)

  (四)小组交流汇报环节:【熟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师:下面就跟大家说说你所读懂的或是你们组读懂的吧!

  预设学生的问题及对策:

  1、 读懂了一、二自然段。(天神发布了命令)。此环节引导学生用:我们组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程序:先让学生讲自己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然后请这位同学读一读!——评价语:你读得真流利!请坐!

  2、 三自然段(老鼠把猫给骗了)学生读一读。指导“美美地”后面一个“美”应该是轻声地。让全班同学跟着读,美美地。老师建议加些动作,要是学生能在朗读这里加点动作就好了!全组加点动作来朗读!同学在哪里做动作呢?酣睡、美美地。全组一起来朗读!

  3、 四自然段,汇报员稍微读读就可以了,

  4、 五自然段!汇报员读一读。讲一讲“蹿”形容很轻、快、声音小。

  5、 六、七自然段(重点知道朗读),句子比较。指导朗在读,应该读出老鼠的大声,老牛的缓慢!

  6、 九、十自然段:(重点讲排序)汇报员稍微汇报就可以了。十二生肖的排序就在此环节一起出示。

  师:有哪些动物呢?同学们按次序来讲一讲!自己在黑板上贴十二生肖的图片。评价:你真的会读书,读出这么重要的信息!

  7、 十一、十二:(重点指导朗读)汇报员先读,学生评价,全班一起来!把猫前面的悠然自得表现出来,把后面读一读!

  8、 还什么不懂的吗?由学生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 来回答!(十七分钟分钟)

  (五)十二生肖排序,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教学难点】(五分钟)

  师:下面我们看到我们的黑板!

  这是我们十二生肖的排序!

  你们的生肖是?——羊,猴。我们班上生肖是羊的同学大一些呢?还是属羊呢?为什么?(羊的生肖在前面)那么你们知道自己出生的年份吗?知道?20xx年。20xx年是鼠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羊!20xx年是鼠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猴了!今年是20xx年是鼠年,那么今年出生的宝宝,他的生肖就是?龙!嗯,同学们明白了!

  师:同学们,那么到鼠年后呢?接着又是什么年呢?——鼠年。嗯,对又开始新一轮的旋转了!同学们,你们看过我们的钟表是怎么走路的?——滴答滴答。嗯,那么时针走到十二点,是否就不走了?——没有!对!它继续往前走,一直一圈一圈的走着走着,我们的十二生肖也是这样子的,也是这样一圈一圈的轮着走的!

  (六)故事的回顾。总结(五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生肖的故事? 下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话把故事讲一讲呢?一分钟考虑!(复述)。

  (七)拓展:(两分钟)

  你知道哪些与十二生肖的动物有关的成语吗?知道的就大声读一读!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如虎添翼 狡兔三窟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一马当先 亡羊补牢

  鼠年马月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八)布置作业:(一分钟)

  回去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

  2、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平舌音:载zai;翘舌音:朝zhao、绕rao;后鼻音:

  映yi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月亮湾是什么?(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放映动画。

  (2)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牙”。

  (1)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2)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3)指导书空“牙”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1.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

  2.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2)、(3)。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6)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4)(5)(6)。

  (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7)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7)

  (4)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8)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5.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口头)映示填空题,生回答

  后映示^答~`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绿油油)的农田、(清清)的河水、(美丽)的村子、(粉红)的桃花、(月牙一样)的小河、(灿烂)的朝霞。

  2.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答后板书: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

  二.组游戏活动。(四人小组,每组一套彩色橡皮泥)

  1.将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种景物。

  (1)座座房子(表示村子);(2)拱形的石桥;(3)田字形的农田;(4)三角形的山;(5)月牙状的小河。

  2.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教师行间指导)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

  3.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

  2.交流。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比较法,口头组词。/坡/缓/绕

  \波\暖\晓

  (2)说说汉字笔顺(书空)。“栽”

  (3)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岸(山字头)

  3.指导写字。

  (1)七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窄右宽。

  (2)“绕”字不要多一点,“桥”字右边第一笔是撇,“岸”字下面的“干”应写在“厂”的里面。

  (3)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在情意上,不仅感受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并发自内心地受到震撼和鼓舞。引发对王冕进行深入探究的好奇心,更好地自觉亲近名著。

  教学重难点:

  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美好人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谦逊识礼的林冲,今天我们认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一位名人——(板书):他就是王冕。2、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王冕的资料,你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吗?

  (生交流)

  师补充:王冕是一位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他更是一位成就很高的画家,尤其以画梅花著称,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图片课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首诗——《墨梅》,谁来背诵一下?

  3、那么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王冕少年时代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约980个字,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是平均每年用80个字来写吗?(生交流应该是有详有略来写)

  2、作者详写了王冕几岁、略写了几岁,不写了几岁,为什么要详写那两个年龄段?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词并思考。

  3、检查词语

  出示:耽误 秦家 晶莹 明媚 载着 (强调“载”的读音和部首,介绍部首的甲骨文及字的引申义)

  师:还有一些字也和“载”字一样也有两种读音,你能找出正确的读音吗?出示:供不起( gōng gòng )挣钱 (zhèng zhēng)

  倒不如(dào dǎo )闷得慌(mēn mèn)

  出示:腌鱼腊肉 攒钱 葱茏 诸暨 七泖湖 孝敬 高手 贴补

  开火车读并齐读。

  4、生交流问题师小结:作者详写了10岁,因为10岁时王冕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详写13、14岁是因为王冕在这一年学会画画,人生有了改变。

  5、接下来让我们沿着课文顺序也就是王冕的成长历程来进一步认识王冕。

  三、精读课文,体会品质

  1、分析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诸暨。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a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写出了王冕的朝代、籍贯以及家境贫寒)

  b古人写书惜字如金,这也算是一个例证,但是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十岁辍学”中,作者又用三个自然段来写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2、分析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a自读这一节并思考:谁“眼看”?为何要用“眼看”这个词语,能不能改成第五自然段那样: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

  (是母亲“眼看”,不能改成“不知不觉”,因为这一年日子不好过)

  b为什么日子不好过?

  (联系上下文,从“母亲”的角度去,夫丧子幼,年成不好,只靠针线活勉强维持)

  c母亲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哪些词特别能表达出这种心情的?(只靠、这点、实在、只好)

  d完成填空,入情朗读: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 )地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难过、无奈、愧疚)

  e母亲是眼巴巴希望儿子早日能够长大些,做点事啊,日子的艰辛,全在其中。那么,听了母亲的话,王冕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此时,王冕看到 的母亲,想到母亲平时 ,他 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预设:瘦弱、饱经风霜、憔悴的母亲,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熬得通红的双眼,故作轻松)

  f(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王冕说闷得慌,王冕说的是不是谎话?

  (出示)原文标点:“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修改后的标点:“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仔细读读,想想破折号的作用,这两句话意思有何不同?

  (放牛心里是真快活,因为可以贴补家用,为母亲分忧;在学堂是真闷得慌,因为这几年,“眼看”的不仅仅是母亲,同时王冕也一样“眼看”着母亲受苦受累,作为一个如此懂事孝顺的孩子,他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

  王冕为什么要说“带几本书去读”?(因为前面母亲说“不是我想耽误你”,只能让你辍学,现在王冕如此懂事地说:娘,我带几本书去读,耽误不了的。)

  师:哦,原来王冕是怕母亲担忧,安慰母亲才故意这么说的.,好一个 的孩子。(板书 孝顺懂事 勤奋好学)

  g分角色朗读,指导母亲的话应该语速慢一些,王冕的话应该语速快一些。

  3、分析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天一早,母亲便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门外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湖,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十棵合抱粗的垂杨柳,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喝水。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只是做事要勤快些。”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a齐读第三自然段,提问:这母亲好吧?好在哪儿呢?

  b对比句子: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安全,每天晚出早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热泪回去了。

  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热泪回去了。

  一处是“早出晚归”与“晚出早归”;一处是“小心”后面,多了一个“安全”。“早出晚归”与“晚出早归”哪个母亲更好?那么处处小心的,是安全吗?是秦家?秦家人这么坏,要小心提防么?

  ( 原来啊,这个“小心”的“小”,是“细小”的“小”,小心也就是细心,这里母亲在叮嘱王冕,做事,要认真细心啊。)

  c小结:看来,这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认真的母亲,因为孩子没了父亲,她不得不同时担任父亲的角色啊。而同样是这个母亲,她又处处流露出对王冕的慈爱:替王冕理理衣服,含着热泪……

  d个别读并齐读

  4、分析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自然段)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来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a自读第四自然段并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出现的“舍不得吃“和”舍不得花“各表现出了什么品质?

  b出示: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母亲…………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师:腌鱼腊肉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可对于王冕来说呢?

  生:难得的美味、美味佳肴、山珍海味……

  师:王冕当时几岁?十岁,你们现在多大?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会怎样?而小小年纪的王冕有了好吃的总是先想到谁?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

  师:那么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

  c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抓住“舍不得”、“积攒”“偷空”体会王冕买书的不易)

  说话:

  身上的衣服破了,他

  肚子饿的咕咕叫,他

  伙伴们簇拥着去买新奇的玩具,他

  师:同学们,这些钱是秦家给的点心钱。小小年级的王冕肚子饿了,用东家给的零花钱买点心填填肚子,这过分吗?自己挣的钱买件新衣服,新玩具过分吗?

  师:每天的点心钱,虽然微不足道,但今天积攒一点,明天积攒一点,后天积攒一点,一两个月下来,就多了。用成语来形容就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聚沙成塔……) 只为了-----(省吃买书)

  为什么要勤奋好学?(因为他想读书。)

  他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他想改变命运.)

  e是啊,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替秦家放牛一辈子。所以啊,这背后,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啊。(板书:自强不息)

  师:你能读出这份不容易吗?

  f师总结: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都用来买书。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好好的赞赞王冕。指导朗读。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师:少年王冕离开学堂去放牛,有好吃的省给母亲吃,有零用钱宁愿饿着攒钱买书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生回答)这不禁让老师想到了一个对联,上联是穷孩子勤读诗书变诗人,下联是放牛娃孝敬母亲成孝子;横批:少年王冕。不知不觉又几年过去了,王冕读了很多书,也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更知道怎样孝敬母亲。他懂得什么道理,又如何孝敬母亲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每个两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教学重点: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教学难点: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eninunün)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习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最好。

  二、学习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ing

  (一)学习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a的口形,发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

  出示卡片:

  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a,再出示n,a和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g,合起来就是ang。

  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习。

  (二)学习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习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教学重点: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教学难点: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学习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i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

  3.告诉学生yī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二)学习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二、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韵母。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ang。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4、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重难点:

  识字,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春天的花园,春天来了,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二)我会认

  1、出示:哥――歌 直――植 星――醒 古――故 丁――灯 鸟――鸣 底――低

  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2、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方法。

  4、出示:平――评(评论) 方――访(访问) 齐――挤(挤满) 油――邮(邮局) 桥――轿(轿车) 线――钱(花钱)

  按照刚才小朋友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同学们来认一认这生字,看看哪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5、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三)展示台

  1、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2、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3、想认识谁的名字,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2、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3、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过渡:(出示春景图)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一读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

  4、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二)我会写

  1、过渡: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我们知道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现在我们来写两个句子吧。

  2、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学生自由读拼音)

  3、教师范写“春”字。

  4、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5、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三)读读背背

  1、过渡:春天里,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果树上还会结果子呢!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花园果园》。

  3、小组互相读。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

  6、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朗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留心观察春天。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

  (二)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1:“说春天”

  (1)出示图,谈话导入。

  (2)学生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和春天有关的故事、古诗与课文。

  (3)指名说、背。

  (4)说说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境2:“找春天”

  (1)出示图,谈话: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分小组交流。

  (3)指名说,评议。

  3、创设情境3:“赞美春天”

  (1)谈话: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不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2)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厅”和“剪贴组”。

  (3)明确要求。

  (4)各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

  (三)总结

  1、教师谈话: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她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2、学生唱《春天在哪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5个生字,会用“觉得”造句。

  2、理解课文,懂得各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身手,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身,看待他人。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自同学字词,熟读课文。

  2、生字卡片,重点句子小黑板。

  3、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身手碰到正巧强烈脱下难受挂帆推着

  2、听说训练。

  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身的身手大。

  (开火车认读词语可以了解同学对本课生字词的认识情况和熟练程度,以便在本堂课的生字教学中引起注意。)

  二、学习课文

  1、谈话激趣:究竟是谁的身手大呢?风和太阳谁也不肯让谁,决定比试一下。小朋友中有谁愿意做公正的小裁判,来评判一下呢?

  2、裁判须知:风和太阳一共比了几次,每次比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3、自由读课文,争当小裁判。你觉得谁的身手大?为什么?

  (争当小裁判,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怎样才干做公正的裁判呢?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知本课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的兴趣。)

  4、组织交流。

  ⑴、第一次竞赛:脱下小朋友的外衣

  ①说说“那还不容易”、“谁知”是什么意思?

  ②练习用“觉得”说话。

  ③分角色朗读第一次竞赛的经过。说一说:这时的风和太阳会想些什么?

  ⑵、第二次竞赛:让船走得快

  ①

  说说“这有什么难的”是什么意思?

  ②

  理解“得意”、“惊讶”,注意说话语气。

  ③

  借助图片投影,理解“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④

  分角色朗读第二次竞赛的经过。想一想:听了风的话,

  太阳会怎样回答呢?

  (在同学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说话人的语气,有助于同学深入理解课文。特别是两句反问句的意思,结合当时的情景,同学的体会完全是自主的。)

  (3)、公正的小裁判,现在你想对风和太阳说些什么呢?

  (能作为公正的'裁判,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说句公道话,那是值得骄傲的事,因而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也不需要老师去强加给同学了。)

  (4)、你能读准下面的“一”字吗?

  一天一个一起一样一条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让同学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一”的变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的读法。)

  三、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强、些、受、挂、推。

  2、汇报识记,练习组词。

  3、描红临写。

  〔点评〕

  本优秀教案体现了“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由课文中的“风和太阳比身手”引出当裁判,让同学在想当好裁判的基础上充沛地阅读课文,然后在判输赢的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深入理解课文,最后通过裁判的嘴得出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各人有各人的身手,不能只看到自身的优点,而看不到自身的缺乏。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启发。

  2、通过教学配养和增进学生的自读自学课文的能力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怨、载、罢、沾、捷、悦。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一课。“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题目呢?老师不作解释,大家也不要去猜,要认真读课文。你把课文读好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读去理解。

  二、出示读书提示,鼓励同学们自读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表现。

  提示:

  1、先要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文。

  2、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字音读正确。

  3、注意了解课文写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

  三、检查阅读情况,了解学生的疑难。

  1、抽读课文。找三个人,每人读一部分。读后,请同学们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纠正错误。

  2、提问:课文里写了哪些人物?主要是写谁的?

  布斯是哪里的人?课文是讲他什么时候的事?(英国人,1910年的事。)讲了他的什么事?(研制吸尘器的事——他看到扫地机扬起大量灰尘,给人们带来危害,下决心要研制不扬起灰尘的扫地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

  3、鼓励学生质疑,老师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纳,鼓励学生思考答案或解决办法。

  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加深感受文章中心思想。

  围绕的主要问题是:

  1、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熟悉课文第一部分——“呜呜”的响声,浓浓的尘雾,沾满了灰尘,灰尘搬运机。)

  2、布斯的母亲给予了他哪些帮助?(深入理解课文第二部分有关段落——母亲很支持布斯的工作,想办法让布斯放松,帮助布斯动脑筋:“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

  3、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哪句话对他有很大的启发?后来他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妈妈说:“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布斯说:“是啊,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呢?”)这时,布斯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把“扫灰尘”变成“吸灰尘”,也许就不会扬起灰尘了。他又想到最近发生的一场龙卷风,把地面上的房屋和树木都“吸”走的情景。如果把扫地机设计成一种小型的“龙卷风制造器”,不就可以把灰尘吸起来吗?想到这里,兴奋地布斯连忙放下已打开的葡萄酒瓶,找来一块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然后趴在地上。他猛地一吸气,紧挨着嘴巴和鼻子的地面变干净了。取下手帕一看,手帕上沾了不少灰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地面清扫干净,而且不会扬起灰尘。)

  4、你认为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做事要有决心,肯动脑筋。布斯“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的念头,说明了他善于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

  五、再读课文,拓展思维

  1、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你从布斯发明扫地机这件事受到什么启发?布斯能发明扫地机,你一样可以发明东西,请想想,你准备发明什么?

  六、教师小结。(略)

  七、课后练习

  (一)填词语,读句子。

  (二)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母亲启发、帮助布斯

  布斯发明吸尘器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做到能读会写知其意。(知识与能力目标)

  2、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读出文章当中的情感。了解老奶奶培育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学习联系语言环境词句,体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重点语句体会老奶奶的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品质。

  2、学生理解“绿手指”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伸出一根手指,问这是什么? 预设一 学生答“1” 预设二 学生答“手指” 老师总结,这是“1”,也是手指。(板书手指),请大家看看自己的手指,是什么颜色的?但是,今天,我们将去认识一位老奶奶,她被称为绿手指。(板书“绿”)

  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预设:绿手指是什么手指?为什么会是绿手指?人真的会长绿手指吗?

  师:过渡,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善于提问。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当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2分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谁最快在文中寻找到答案。

  师:“绿手指”是指绿颜色的手指吗?

  生:不是。

  师:那是指什么?

  生:对好园丁的称赞!

  师: 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能称为好园丁?

  师:过渡,你们所说的确实是好园丁,老师想问,专家都种不出来的植物,她却种出来了,她是好园丁?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师: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词

  师:哪些词语你不认识? ······ 浏览课文。

  师: 提问: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事情的发展必须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习生字词。

  过渡:同学们都还记得昨天学习的生字,真能干。谁还记得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吗?

  二、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自由朗读课文,学习起因。

  学习“起因”部分。

  师: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从文中找出。 预设一 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还没见过。

  师:从来没见过的白色金盏花,真的能种出来吗?

  预设二 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这么能做到吗?

  师:这里有哪些困难?

  生:一,不懂植物遗传学。二,专家都做不到,普通人?三,年纪大了,种花不容易。

  师:这么都困难,老奶奶是这么做的?

  生: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

  师:一个人。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其他人的帮助,只是一个人。此时,老奶奶在想什么?

  生:我一定要种出白色的金盏花。

  生:......

  师:是啊!一定要种出白色的.金盏花!证明自己能行!这是一个人的坚持,一个人的努力。我们想一想,当全世界都认为都不可能的时候,当周围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反对的时候,你还会坚持吗?但是,老奶奶有没有畏惧这些困难?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坚持啊!

  过渡:老奶奶决心要一个人干下去,但是,她不是专家,也不懂植物遗传学,她是怎么走的呢?咱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习“经过”部分。

  1、找出老奶奶培育金盏花的方法。

  2、 “一年又一年”指的是多少年?

  3、理解后两句话:“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我们从中要理解到老奶奶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就这样,是指那样?

  4、理解“沮丧”,注意读音。并用“沮丧”说一句话。

  学习“结果”部分。

  1、二十年过去了,老奶奶终于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学生感知老奶奶当时的心情。

  2、理解“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为什么说“长达一年”?在这学生感受老奶奶等待结果的急切心情。

  3、老奶奶把种子寄到20年前的那家园艺所。“他没考虑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金的金盏花。”从这里我们体会到老奶奶对事业的执著。

  4、当老奶奶接到园艺所长的电话后怎么说的?老奶奶对着电话说:“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我们从老奶奶回答的话语中去体会老奶奶心无杂念、全心全意培育金盏花的美好心情和高尚品质。

  三、总结

  老奶奶从报上看到园艺所重金悬赏种出纯白金盏花这则启事想去试一试,老奶奶经过20年的辛苦终于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老奶奶这种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充满信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这样的园丁才是一为好园丁,在当地被称赞为“绿手指”。“绿手指”不仅指园丁技艺出众,更是因为精神可嘉。

  四、交流讨论

  老奶奶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 这也是老奶奶的一个心愿,让我们祝愿老奶奶心愿成真!!

  五、作业

  细读课文,感受老奶奶20年培育金盏花的艰辛。

  板书设计:

  起因:重金悬赏培育纯白金盏花

  经过:克服困难 满怀信心 20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 对事业的执着 好园丁

  结果:培育出纯白金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