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班科学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有时孩子们的游戏简单而让人快乐,他们随手拿起身边的物品使之转动,便会开心不已。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将幼儿生活中的无意探索变为有意探索,并在科学探索和生活实际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从而使幼儿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探索无处不在。
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感受、理解转动的意思,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准备:
1.幼儿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幼儿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分组摆放,包括: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孔的积木、纽扣、光盘,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两只小碗中各盛半碗水。
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
(中班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二、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这些物品看见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迷迷转”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让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当幼儿把笔放在手心并搓动使笔转动时,教师可以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动作叫……”
●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全体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有些材料可有多种使之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
(这种填空式的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幼儿理清思路,完整表达自己的探索重点。)
4.出示文字,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当幼儿说出教师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翻开已经打印好的文字;当幼儿说出教师没有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直接在空白纸上写出此方法。虽然教师并不强求幼儿认识所有出现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满足部分对文字敏感的幼儿的表达需要,同时有利于梳理归纳探索方法。)
师:你们用转、搓、拧、拍、跑……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5.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教师可以演示并提问:“如何让风车转动?”幼儿可能会回答:“吹。”这时,教师故意不用力吹,使风车转动不起来,然后问幼儿怎么办。当幼儿提出“用力”时,教师顺势出示文字“力”,并追问:“我们刚才所想的那么多方法都要用力吗?”最后总结:“原来这些转动的方法都和‘力’有关。”)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我们知道,转动需要两个要素:轴和力。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感知“力”这个要素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通过创造性地组合,探索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幼儿掌握一定的使物体转动的方法之后,对幼儿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出的挑战。)
1.交代任务。
师:请你用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出现初步的组合意识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并鼓励。如:幼儿用绳子穿进光盘的中心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用力甩动绳子。一方面帮助幼儿成功,另一方面自然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转动要素“力”。
●当幼儿已经通过组合使两个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在哪里也看见过这种转动”,引发幼儿回忆转动与生活的关系。如当幼儿用筷子在水中搅拌,使水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提出上述问题。
3.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选择一两位幼儿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这时,教师追问:“光盘在播放器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再适时总结:“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想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家里除了播放器会转动,还有什么会转动?”引发幼儿联想生活中更多的转动现象,从而自然达成第二条目标。)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让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常常会有幼儿问我:"老师,鱼为什么会游水啊?"使我感到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不是一些童话故事就能满足的了。所以设计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对鱼更深入的讲解,使幼儿懂得更多大自然中的秘密,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鱼外部各个器官的名称。
2、懂得鱼各个器官的作用,了解鱼是怎样游水的。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鱼一条、鱼的卡片一张(将各部分剪开)。
活动过程:
1、用谜语语引出主人公"鱼"。
"小朋友们,我们的教室今天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生活在水里,尾巴好象一把小扇子,还会吐泡泡,你们猜猜它是谁?"
2、出示鱼,请幼儿认真观察其外型,展开讨论:鱼是什么样的。
3、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结果作补充,讲解鱼各个部分器官的名称。
4、请幼儿摸一摸鱼,感觉鱼的鱼鳞和鱼表层的粘液。
5、教师逐一讲解鱼各部分器官的作用,着重讲解鱼是利用尾鳍的摆动作动力向前游动的,背鳍保持平衡等。
6、出示"鱼"的分解卡片,请幼儿上来用各部分卡片拼成一条鱼,巩固幼儿对鱼各部分外部器官的记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日常活动中,我班幼儿喜欢将纸、布等物品放在水中玩耍,有一些幼儿发现了纸、布能吸水,但没有一个正确科学的概念。
随着“创新”教育观念的更新,我根据本班幼儿特点,设计了这样一节“美丽的睡莲”的一课,在活动中,我始终把幼儿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上,在不断的操作材料,反复实验中,让幼儿去了解,发现纸的吸水特点,感知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
每一次小街,都是幼儿自己总结后,我再进行归纳,打破了以往老师教,幼儿学的模式。
希望能将新的观念带到每次活动中!
一、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美丽的睡莲》
二、活动目的:
1、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观察中,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感知不同质地的纸张吸水性不同。
2、教幼儿初步学会做观察记录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纸折睡莲若干、碟机、碟片、盆7个
报纸、腊光纸、彩纸、牛皮纸、白板纸各若干
记录卡幼儿人手一分、笔若干
四、活动进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纸的吸水性
1、幼儿将各种质地的纸放入水中观察,了解纸的吸水特点。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纸能吸水
<二>看“睡莲”碟片,引起幼儿兴趣
a、今天老师带了一段很美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
b、提问:“刚才,碟片里有什么?”
<三>初步实验,进一步了解纸有吸水性
a、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朵睡莲,看看它是什么做的`?
b、把它拿起来放在桌上,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c、想想,把它放在水里,它会有什么变化?
d、试一试吧
e、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它在桌上不开,放在水里会开?
f、幼儿讨论,教师小结,纸能吸水
<四>分组实验,了解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
a、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卡片上的纸有什么不同?
b、大家听口令,同时将不同水联放入水中,看看有何现象?
c、提问:看到了什么?它们是同时开放的吗?为什么有的先开,有的后开?(幼儿讨论后回答)
d、小结:这五种纸厚薄不同,软硬不同,光滑度不同,因此它们吸水的快慢速度也不同。
<五>学做记录
a、再次实验,把结果记在心里,再写到卡片上。
b、验证结果
<六>延伸
生活中,还有什么能吸水?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很爱美,尤其对镜子比较感兴趣。我想要是能让幼儿将镜子中的事物可能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那有多好啊,加上孩子之前有对称的经验,所以我想在此基础上能否有一点提高。我想到现在正好也是春暖花开,请家长带幼儿去小河边看看倒影是什么样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倒影画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垂直对称的倒影,进一步感受对称。
2.巩固运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模糊的倒影。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学习过儿歌插秧、家长已带领孩子观察过小河、池塘中的倒影。(这个前期经验为之后的绘画有了一个推进作用)
2.物质准备:倒影画、投影仪、ppt和小镜子若干、人手一份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倒影画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垂直对称的倒影,进一步感受对称。
1、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倒影。
2、教师出示倒影画,请幼儿观察。
3、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水中的倒影和岸上的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幼儿观察后回答:水中的倒影。颜色一样、图案一样、能重合,我们说他们是对称的图案。
5、我们小朋友都画过对称的图,可是倒影它和我们平时画的不一样,他是倒过来画的?你觉得应该怎么画。
6、出示一幅只有岸上图案的图,请几个幼儿尝试着来画一画。(幼儿师范这个环节是很有必要的',光光老师说,然而没有实质性的操作,幼儿可能也不是很明白)。
7、分散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对称。
8、集中幼儿介绍自己的绘画倒影的方法
(1)我是直接倒着画的。
(2)把纸转过来画就行了。
(3)我是对折描着画的。
9、教师肯定幼儿多种绘画方法。
二、引导幼儿巩固运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模糊的倒影。
1、在画倒影的时候看看老师还用了什么方法?(点彩)
2、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3、因为水中的倒影比较模糊,等会你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画。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交代要求
(1)画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图案的位置,遇到不会画可以试试小镜子观察画面。(用小镜子比一比能够知道大概在哪个地方绘画)。
(2)岸上的景色尽量丰富些,不要雷同,尽量和同伴不一样。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在一次午餐吃水果活动中,一小朋友拿着手里的香蕉来问我:“老师,这香蕉里面黑黑的、一点点的是什么?”“老师,这个可以吃吗?”我问全班的小朋友:“你们谁知道香蕉里面黑色的小点是什么吗?”有小朋友说:“这一定是香蕉快要烂了,香蕉变了颜色就不能吃了。”马上有小朋友说:“不对,这是香蕉的种子,我爸爸教过我的”我肯定并表扬了这个小朋友。看着小朋友将信将疑的神态,我设计科学活动“找种子”,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种子的奥秘,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我们的蔬菜园地,看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蔬菜,你们知道吗?这些蔬菜是由什么长出来的吗?
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评析: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明确了活动主题,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找种子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
(评析: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对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闻闻,有的交头接耳,相互交流,每个幼儿都处于积极的探索中。)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评析:教师让幼儿找出种子并放在视频转换仪下进行展示。通过视频转换仪放大了种子,幼儿很清晰、明确地观察了种子的外形特征。)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师:其实香蕉它也有种子,这些小黑点就是它的种子,只不过是他们退化了,现在的农民伯伯非常聪明,用科学的方法不用种子也能种香蕉,所以香蕉的种子就慢慢退化了。
(评析:香蕉的种子具有特殊性,幼儿很少了解,通过单独提出,幼儿了解香蕉种子的独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评析:在本次探索活动中,幼儿积极讨论,主动询问,了解了各种瓜果蔬菜的种子的特征。)
三、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评析:教师为幼儿设计一份记录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种果实,考虑到种子的外形特征,教师在下面用双面胶带贴着,幼儿找到种子后就可以把种子贴在胶带上,这样方便了展示。)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评析:幼儿从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师设计这一环节,不但能检查幼儿的学习的结果,还使幼儿学习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四、活动延伸: 1、种子发芽实验。
2、种子贴画。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生成背景:
最近天气较冷,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玻璃上有了哈气。今天晚餐后,鲁晓涵、李婉娜几个小朋友来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看到旁边的王晶正在专心的在玻璃上印小手印,他俩看后也印了起来,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都争先恐后的在玻璃上画着、写着、涂着兴奋极了,在图画过程中,孩子开始讨论: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可以在上面画画?抓住孩子的兴趣及探索需求有趣的哈气这一探索活动开始了。
二、生成过程:
1、了解幼儿对哈气的已有经验:
老师:为什么玻璃上能画画。幼儿兴奋地讨论着。
嘉文:玻璃上有哈气。子萧:玻璃上有一层雾可以在雾上画画。王月恒:还有水珠留下来呢。
(大多数孩子的已有经验就是哈气,但是哈气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孩子不了解。我给孩子提出任务:寻找有关哈气产生原因,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并能主动相互交流。)
2、试验、探索:
幼儿通过协商后共同分为三组进行试验,他们各自到自己感兴趣的组搜集有关材料。
第一组的幼儿找来镜子、玻璃、和一杯水,把玻璃盖在杯子上,过了一会儿玻璃没有一点变化,孩子们纷纷议论没有产生哈气的原因。王子萧说:哈气是热气遇到冷空气才产生的,我们用热水试一试。孩子们从保温桶里接了温水,又从暖瓶里接了开水,分别把镜子、玻璃、放在两别水上。不一会儿工夫镜子、玻璃上发上了变化,嘉文急忙说:“你们快看,温水的镜子上有哈气,热水的玻璃上开始有哈气,一会儿就有水珠流下来了。“其他小朋友也分别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把实验结果用图画的形式表征下来。
第二组的幼儿来到三楼平台现场实验哈气产生的原因,幼儿大力的呼着气,发现呼出的气体是白的,然后到玻璃橱窗前呼着气,玻璃上顿时就形成了一层哈气,子萧说:“老师我们知道哈气,但在太阳下呼出的气为什么是白的呢?”我也装出惊奇的样子说:“是呀,这个问题太难了,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答案呢?”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的方法:问爸爸、查书、上网,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投入到答案的搜集中。
第三组的幼儿在上午活动区活动时,他们用力往玻璃上哈着气,玻璃上有一层薄雾,不一会儿就被太阳晒干,到了晚饭后玻璃上已经有水珠流下来,这一组幼儿通过早、晚玻璃上哈气的`比较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每当冷空气遇到热空气就会形成小水珠,就是小朋友看到的玻璃上的哈气。
第四组的幼儿有的看光盘、有的从自己带的书籍中查找有关哈气的资料并互相交流着。
3、交流、分享:
幼儿把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表征、互相交流。在表征后幼儿利用绘画的形式把实验经过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而且提高了对知识的巩固及口语表达能力。第一组幼儿的答案是温差越大,哈气就越明显;第二幼儿通过看录像,他们了解到呼出的气是无色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白色气体;第三组幼儿详细展示了他们的实验前后的表征图,把上午、下午哈气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变化,进行了比较,使其他幼儿看了一目了然,使哈气这一抽象的自然现象,经过幼儿的实验、探索,明白了它产生原因,使这一的形成问题在探索中得到解决。
三、体会与反思
这次生成活动,使教师观察到位,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幼儿在活动中有自由探索、交流的气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活动中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适时的引导。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矛盾点,鼓励幼儿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通过生成活动,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运用多种途径,通过实验、观看录像等形式来寻找答案,体现了《纲要》的指导思想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精神。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汽车。
2、能大胆地讲述各种汽车的不同用途。
3、有观察的兴趣,喜欢玩各种汽车。
活动准备:
1、认识各种汽车2、每个幼儿自带一辆玩具小汽车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感知各种车辆。
1、小朋友,这是什么车?它们一样吗?
小结: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有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公共汽车、小轿车,还有大卡车、面包车,它们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
2、了解各种车辆的不同用途。
小朋友,再看看这些车里装的是什么?(有装货物的,也有坐人的)什么样的车乘的人多?什么样的车装的货最多?
(公共汽车乘的人多,大卡车装的货物最多)二、游戏“什么车开来了”
1、小朋友,你们想玩开汽车的游戏吗?
你们都带来了小汽车的.玩具,现在,我们都来当小司机,开车的时候要说一说你开的是什么车?说对了可以通过马路,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其他小朋友会帮助你的。
2、师幼共同游戏:
分组在桌上玩模型车,在桌上放长条形的积木或白纸条为马路,幼儿轮流在“马路”上开,开车的时候发出与汽车相应的声音,并说出什么车开过。小司机说对了才能通过马路。
3、幼儿交换汽车游戏。
教师:我们想把汽车放回停车场,然后再去开一辆小汽车,看看这辆车你认识吗?
和刚才的游戏一样,小司机说对了才能通过马路。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鲜明、热烈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在观察周围的建筑和了解现代建筑的基础上,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建筑物。
2.萌生对未来建筑的向往,产生想象和创作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把收集到的过去的、现在的、国内外的著名建筑物的资料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感受节奏——想象动作——合作表演
一、感受节奏。
1.听音乐,用拍手、跺脚的方式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2.听音乐,用相应的身体动作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二、想象动作。
1.说说周围的建筑特点和标志性建筑。如有的高楼像灯塔;有的.用球体串成似明珠;有的像海鸥展翅飞翔;有的像一支笔,笔尖直冲云天……
2.分组编动作,设计建筑物的造型,互相讨论这是一组什么样的建筑。
3.对未来的建筑物进行想象和设计。
三、合作表演。
1.幼儿听音乐,自己设计动作和自由表演。
2.练习在音乐停顿(休止)处做动作造型。
3.在同伴合作下,用几个或多个动作的组合,完成设计和表演。
4.小组交流动作设计和造型创痍,有条件的可用照相机拍摄。
5.在热烈的音乐声中,幼儿个体或小组合作用动作表现。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感知、认识不同的梯形。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
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
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师: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图形国王还想考考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上,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
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师: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
师: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让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02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11-21
中班科学教案《沉浮》09-22
中班科学教案:膨胀01-10
中班科学教案春天06-20
《沉浮》中班科学教案11-28
笋的中班科学教案09-30
《睡莲》中班科学教案09-30
中班科学教案找家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