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必备(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第7册教科书第91页例4,92页的练一练及相关练习。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
2.通过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较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思考方法.
3.学会解答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如何根据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
2.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2.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能根据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相遇关系式解答相遇求时间的各类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活动投影片一套,小黑板两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读题
(2)用两种方法解答
2.导入:
(1)引导学生把这题所求问题变为条件,改编成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出示改编后的例6,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板书相遇求时间)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读题理解题以后解答
(1)这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相距路程,两人速度)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相遇时间)
2.演示自制投影片.
第一次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1)小东走了多少米?(50米),小英走了多少米?(40米)
(2)两人共走了多少米?(50+40=90米)
(3)用了多少时间?(1分)为什么只用了1分钟?(因为他俩是同时出发)
(4)这时两人相距多少米?(270-90=180米)
第二次演示:请认真观察,根据第一次演示的思考方法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1)现在小东走了100米,小英走了80米.
(2)他们都用了2分钟,老师追问:为什么两人用的时间相同?
(3)现在两人共走了180米.(100+80=180米)
(4)两人还相距90米.(270-180=90米)
3.归纳
提问:通过以上两次演示还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1)小东和小英走的时间是相同的.
(2)小东和小英走1分钟就是90米,走2分钟就是180米.
(3)如果小东和小英再走1分钟就走完全程相遇了.
提问:是不是呢?老师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东和小英走完全程(相遇)用了3分钟.提问:
(1)这3分钟就是什么?(相遇时间)
(2)讨论:是怎样得来的?
引导学生知道:
(1)小东和小英同时出发1分钟就走90米,270米里有3个90米,所以两人同时走完270米就用了3分钟,也就是这题求的相遇时间.
(2)归纳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知道:
①270米是路程
②90米是速度
③3分钟是时间
④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4.列综合算式独立解答
三、巩固发展
1.甲乙两个车站相距270米,两辆汽车从两站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开出几小时两车相遇?改变条件出示:
提问:(1)根据今天学的数量关系解这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说解题思路
①如果乙车每小时比甲车慢10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②如果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比甲车每小时少行1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思考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解题思路.
③如果甲车3小时行150千米,乙走2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分组讨论,汇报解答思路,并列出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解答以上这三个小题,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我知道了解相遇求时间这类题,都要先找出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和相遇时间,如不直接告诉我们,根据题意求出来,再按数量关系式解答.
2.根据条件列算式并说明理由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540千米.两辆汽车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1)(65+70)4=540 (2)540(65+70)=4
(3) 54065-70=65 (4) 54070-65=70
(5)540-654=70 4 (6)540-704=654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复习题小黑板
速度时间=路程
例6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的和)(相遇时间)(速度的和)(相遇时间)
270(50+40)
=27090
=3(分)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0-61页练习五第1-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1)生自己看图,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
4)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第4题。
1)指名生自读题。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3.完成第9题。
1)生自读题。
2)指名说题意:女孩比左边的男孩矮15厘米,右边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指名说解题思路。
4.完成第10题。
1)生自读题,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指名说解题思路。
5.你认为在解以上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什么?
:要先理解题意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练习
1.完成第1题。
1)生独立完成。
2)开火车集体订正。
2.把下面的算式看作几百加几百,再估算结果。
503+192797+296498+307
1)生估计,师板书。
2)将加号改为减号,你能估计出结果吗?
3)像这样的减法,如何估计出结果?
3.完成第5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
师提醒注意“约等于”的书写及格式。
4.完成书上第3、6、7、8题。
1)生独立完成以上四题。
2)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小组交流讨论,说各自想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索与实践第13~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探索、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1.复习旧知。
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2.回顾内容。
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
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
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 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
3.引入复习。
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
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在上节课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整理与练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公倍数,特别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时还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关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整理方法。
引导:我们已经从上面的练习中了解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能不能自己举出两个数的例子,找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师选择两个例子板书过程。 让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说出公因数和公倍数。
提问: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那现在说一说,求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方法各是怎样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2.做练习与应用第9题。
(1)要求学生完成前四组题,先求最大公因数,再求最小公倍数。
(2)交流: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各是几?说一说你的方法。(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
3.做练习与应用第10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每次分别按3格和4格走,找出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颜色。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些格子,涂上颜色。
三、探索与实践
1.做探索与实践第13题。
2.做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四、评价总结
1.评价反思。
让学生对照评价内容,反思自己三个方面的学习表现,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评价结果,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对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体会?
3.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后四组题,第11、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 9○79
63-3○70
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我为各小组准备了学具卡片,小组内分好工后便开始了学习,我到各组查看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但是这一次,我不在直接指出知识上的错误,而是指导各组怎样更好的合作交流,换句话说,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留下的是过程性的点评。在集体汇报环节,我请一组同学汇报,其他组倾听,并及时给出意见,虽然可能还有个别小组会出现不愿参与别的小组现象,但整体上,却有了进步,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会指出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汇报不在是说给老师听,我想,我们的学本式又有了一些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具、学具准备:茶杯图,直尺图,学生准备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口算。
2+3 5-1 4+1 4-2 5-3
2+2 3-2 3+1 1+2 3+2
5-4 1+4 4-3 5-2 1+3
2.从1数到5。
3.看图写数。在黑板上出示下一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0
接着复习中的看图写数。
提问:如果我把每个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个,想一想,每个圈里还剩几个茶杯?
教师从左边的集合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集合留下面板书:2。
教师从中间的集合圈中拿走一3个茶杯。提问:还剩几个茶杯?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集合圈下面板书:1。
教师从右边的集合一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没有了)用什么数表示呢?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我们就用零表示。在集合因下面板书:0。(注意写得慢一些。)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数字。带着学生念几遍。说明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表示。
师: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个数字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回答可能会有许多种,教师肯定其中比较合适的,如:0像个鸡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数字0和上面的集合圈的形状一的关系_。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并渗透空集思想,可以形象地说。0就相当于把上面的圈竖起来。因为把茶杯都拿走了,所以圈是空的。
2.认识直尺: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以前见过0吗?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教师出示直尺图。然后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到1,说明0到l是一段。用1表示;接着我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一段一段地数到5。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0在1的前面。带着学生从0到5数几遍。
3.0的写法:
教师先在放大的写字格里板书,来示范0的写法。边示范边讲清笔顺的要点;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上线中间偏右一点,向左下写,在中线附近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与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再向右上拐,到中线附近与有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要特别提醒学生,0写得要圆滑,尤其在拐弯处不能有棱角。
带着学生书空2~3遍。
打开教科书第24页,看写0的笔顺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按书上的虚线字描写数字0。
三、拓展应用:
(1)做练习五的第1题,教师说明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填( )。做完后指名订正。
对要填0的,问一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五的第2题。教师巡视,对书写不正确的要进行纠正。
(3)做练习五的第3题,拿出0~5的.数字卡片,把卡片的顺序弄乱,做游戏。
师:把这些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队,看谁排得又对又快。
订正后,再问一问0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把0排在第一个。
(4)做练习五第9题。教师往意巡视,对笔顺写得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课间活动。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
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
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
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4
小学数学教案06-1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3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3-31
小学圆的数学教案04-23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7-12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1-02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