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7 09:30:20 教案 投诉 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回顾过去“难忘的”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理解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本课重在反思,要引导学生回顾几年来科学课学习的过程,选择一个特别难忘的探究活动,加以分析,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反思不能是枯燥、单调的说教,而应该采用灵活多样、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前几年科学学习的经历进行回顾。

  教材上设计了角色扮演、制作卡片和交流活动,教师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

  (1)角色扮演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时角色扮演的不是某个人物形象,而是探究活动的某一过程技能。

  教师在准备好的7张卡片上写上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探究过程技能“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以及“探究过程”,同学们围成一圈坐着,并随机抽取卡片决定自己的角色。

  抽到“探究过程”的同学作裁判,说一个同学们在三至六年级科学课中曾经经历过的活动主题,而抽到“观察与提问”的'同学则要说出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自己是怎样经历观察与提问的,有什么经验或教训。其他角色依次类推。

  (2)制作卡片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最难忘、得意的探究过程(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并制作成卡片。在卡片上要写明选中的原因。

  教材提供了卡片的模板,教师也可自行设计。

  (3)交流

  将同学们制作的卡片贴在合适的地方,办个“探究过程”展览会,互相交流,共同提升探究能力。

  参考询问要点

  “在以前的科学课学习中,我们对哪个活动印象最深?”“其中的哪个环节我做得最好?为什么?”

  四、评价反思

  随堂评价的内容主要针对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对技能方面的评价安排在教学活动后期,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1.角色扮演游戏的参与程度。

  2.卡片制作的真实程度、格式正确。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

  2.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3.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资料。

  4.能够了解气象者的工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

  2.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二.教学准备:

  1.各种关于天气的图片、光盘、录象等。

  2.最近一周的天气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讨论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喜欢什么天气?最不喜欢什么天气?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

  2.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

  (1)学生思考;

  (2)师生共同交流,老师同时将学生说的各种天气板书在黑板上。例如:炎热、干旱、有风、寒冷、有雾、暖和、暴风雨、大风、晴天、下雪、凉爽、沙尘暴、台风、冰雹、下雨等。

  (3)讨论你喜欢的原因。

  (4)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话描述今天的天气,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4.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

  (1)教师示范例。

  (2)学生自己设计,并写在书的格中。

  5.怎样知道或了解天气情况:

  (1)天气预报

  (2)为什么要经常关心天气预报。

  (3)怎样关心天气预报。

  (三)作业:

  课后关心天气预报。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探究活动:测量和获取实验数据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这是说的变异现象。

  学生举例,踊跃发言。

  讨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学生整理数据、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平均数。

  学生思考,分析原因。

  大小不同的花生应该是基因不同导致的。

  大花生(小花生)中有大有小,可能是环境引起的。

  看书上第44页的图片 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

  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地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应尽量减少误差。

  与学生一起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为什么都是花生却有大有小?

  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样。得出结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引导学生分析性状是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差异可以由基因不同引起,也可以由环境不同引起。

  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有关。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变异。

  引导学生分析高产奶牛的选择繁育、小麦的杂交育种、甜椒的太空育种的原理。

  出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图片或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科技造福人类的实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

  学生:这说的是变异现象。

  教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板书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

  学生:比如金鱼有许多种,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狗有很多品种。

  教师:说得很好。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教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地探究。(板书 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教师: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来测量每个花生的长度。注意怎样测才能使误差降到最小?同时作好记录。

  学生:讨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教师:把你数据进行整理,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看着差不多的花生却有大有小。

  教师:是的,这下你就认识到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板书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为什么都是花生却有大有小?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样有长有短,为什么?

  学生:学生思考,分析原因。

  教师:生物的一些相对性状表现出的是数量差异(如大小花生的果实大小)。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学生:哦,是的,我画的曲线图就显示了这种情况。比较这类相对性状的差异,应该比较它们的数量的平均值。你们计算的平均值有什么差异?

  学生:大花生的大,小花生的小。

  教师: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讨论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环境引起的,有的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教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两种变异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应该可以遗传,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教师:是的。(板书 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教师:人们在了解了遗传变异的原理后可以把它应用在培育新品种上,请同学们来看书上的例子。(板书 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学生:看图片,思考其中的道理。

  教师: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教师:大家再来看看小麦的杂交育种是怎么回事?

  学生:通过杂交,把好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即后代既高产又抗倒伏。

  教师:同学们判断正确。那太空椒又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

  教师: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学生:就是基因突变吧?

  教师:对,基因突变可以引起生物的变异。还有染色体的改变也可以引起变异。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还有许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一起交流。

  教师:出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图片或有关录像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科学家的伟大和科技造福人类的实例。

  教学点评:

  该教学案例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分析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层层深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萝卜的不同特征,指导萝卜的品种。

  2.初步尝试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猜想的结果。

  3.愿意进行探索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目标制定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制定,全面、有效。

  活动准备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的实物准备;小刀一把;再准备一块砧板。

  活动过程

  一、萌发探索萝卜的兴趣,教师引导师:小朋友,小兔菜地里的萝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拔萝卜吧!

  师幼随着音乐,拔萝卜。

  二、 感知萝卜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表面)师:你拔了一个什么颜色萝卜?

  师:白色的萝卜形状是怎么样的?(椭圆形)师:白色萝卜叫白萝卜。

  --一点红师:萝卜上有白色、有红色,这叫一点红。

  --胡萝卜师:这个萝卜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的?

  --绿萝卜师:绿萝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心灵美。

  绿萝卜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这些萝卜是长在哪里呢?(泥土里、田里)--出示PPT师小结:其实这些萝卜是一个大大的根,长在泥土里,我们需要用大大的力气把它们拔起来。

  三、 萝卜分类货架上四个框框,有红色、绿色、橘黄色、一点红的四种颜色的框框--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萝卜的类型进行分类师小结:我们认识了萝卜的颜色,这些都是萝卜表皮的颜色,就像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一样。

  四、观察、记录萝卜皮肉的颜色如果把萝卜切开来,会是什么颜色呢?

  --出示表格师:这张表上有什么呢?表格上的小问号是什么意思呢?眼睛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依次贴上不同的颜色标志--切开相应颜色的萝卜,让幼儿进行验证。

  师小结:原来呀,白萝卜和胡萝卜表皮的颜色和肉肉的颜色是一样的.。

  师:一点红、心里美的萝卜切开来是什么颜色呢?

  --拿2张颜色图片,上来贴在表格上。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选了哪几种颜色?为什么?

  --女孩子、男孩子分组粘贴,进行猜想一点红--切开来(白色)心里美--切开来(枚红色)五、品尝萝卜师:那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萝卜吗?---喜欢、不喜欢。

  教师小结:其实,萝卜的营养非常的好,也很好吃,我们要多吃它。小兔为了感谢我们给我们送来了很多好吃的萝卜,你们想怎么烧呢?陈老师这里也有几种烧法,一起来看一看吧。有。。。

  师:"你们想不想吃啊?"-------想师:"我们樱桃班里的甬港饭店已经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萝卜宴,我们也一起来尝尝吧?------好(放音乐结束)对于小班幼儿,创设情境的教学是有效的导入方式。

  有幼儿说"像小老鼠的脑袋",教师可以抓住时机,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想象。

  对幼儿抓得比较紧,牵着幼儿走。应以对话的形式和幼儿进行交流,让活动更加生动、流畅,按萝卜的自然属性颜色进行分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形象生动的表格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对小班幼儿,这种表格的记录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维定势。"眼见的才是真实的,不能想当然。"切萝卜的方式,应该多角度去切,让幼儿切实查证萝卜里面的颜色,这样才是科学的。

  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儿的食欲。

科学教案 篇5

  2 林中的树

  教学目标

  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

  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

  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

  教学准备

  1、一盆天竺葵(或月季花),两张大小相同的黑色卡纸或锡箔纸(大小根据所选植物叶片的大小而定),曲别针。

  2、显微镜(每小组一台),用韭菜叶下表皮制作的植物细胞装片。

  3、光合作用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动物要吃食物,植物靠什么生存呢?(学生可能给出许多答案:植物需要水,经常浇水植物就可以生存;植物需要养料;植物还需要阳光照射等。)

  出示单元主题图:走进树林,树木郁郁葱葱,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从哪里来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了解海尔蒙的实验。

  (1)讲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思考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阅读海尔蒙的实验研究的故事。思考:①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他的实验是怎样做的?从海尔蒙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海尔蒙是怎样思考和实验的,以及怎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②海尔蒙的探究过程给你什么启示?根据海尔猛实验中的发现你什么进一步推测?(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结论进一步推理:海尔蒙在完成了实验之后,他推测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从雨水中得到的,你同意他的推测吗?在学生思考提出观点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陈述理由,重要的是学生在思考。)

  三、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演示实验:课前将一盆生长良好的天竺葵带进教室,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黑色的卡纸将这片叶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遮盖,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

  (2)讨论并推测:几天之后,叶片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把自己的'推测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下节课一起来观察实验结果,看谁的预测是正确的。)

  (3)课外活动:①保护好教室里的实验植物。②自己在家里和父母合作也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交流分析实验现象。

  ①请在家里做了实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②观察课堂实验的天竺葵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看看自己在实验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③讨论:这片叶子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期望学生能分析出问题的结论是不现实的,但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去寻找相关因素,让他们意识到变化是有原因的。)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叶绿体。

  ①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讲解使用方法。

  ②分小组观察植物叶片细胞,并描述细胞的样子,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

  ③讲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形象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交流并明确以下问题:

  ①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需要什么条件?

  ②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养料?

  ③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是什么?

  ④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从哪里来?

  ⑤人们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1)讨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物质?

  (2)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

  (2)课外收集有关树木生长的资料。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新鲜水果和干果之间的区别,学会分辨鲜鲜水果和干果。

  2、幼儿乐于参与集体探索活动。

  3、在活动中,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丰收的喜悦心情。

  二、活动准备

  1、音乐《摘果子》

  2、新鲜水果(猕猴桃、橘子)

  3、干果若干(核桃、板栗)

  4、小碟子、牙签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摘果子》,幼儿有秩序的进入活动室,教师把带来的水果放在水果台上。

  2、教师请幼儿拿出自己事先带来的水果,并在集体前展示介绍。

  (1)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水果?

  (2)你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味道怎么样?

  (3)你喜欢这种水果吗?为什么?

  3、教师分发水果给幼儿,幼儿分组观察比较各种水果。

  (1)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它们长在哪里?

  (2)你们吃过这些水果呢?它是什么味道的?

  (3)这些水果应该怎么吃?它的果肉有什么特点?

  水果是指以新鲜果肉、果浆为主,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肉厚、多汁、味道不一,我们吃新鲜水果一般就吃它的果肉部分。

  干果摸起来比较粗糙,又比较硬的外壳,有的壳是开口的,有的则是闭着的,它们也是植物果实,我们称为干果,干果吃起来比较香,但是缺少水分。

  4、教师引导幼儿对水果和干果进行比较区分。

  (1)教师把水果和干果都放到桌子上,请幼儿进行分类。

  (2)桌子上哪些是水果?哪些是干果?请给它们分类。

  (3)我们应该怎么吃这些水果呢?

  四、拓展空间

  1、游戏:开商店

  玩法: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果子的种类,把果子分别送到水果店和干果店内,并摆放整齐,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扮演水果店长和买水果的顾客,店长向顾客介绍自己店的水果或干果。

  2、果实品尝大会

  请幼儿品尝各种果实,说说自己所吃果实的种类、特征和口感。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手机干果的果壳,一起制作粘贴画。

  六、资料库

  山核桃

  小榔头啊叮当敲,不打锄头不打刀。

  叮当叮当敲什么?敲那圆溜山核桃。

  叮叮当,叮叮当。

  小榔头啊叮当敲,敲得核桃咧嘴笑。

  哈哈哈哈笑什么?我把核仁送姥姥。

  叮叮当,叮叮当。

科学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夜景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的图片,你们看,漂亮吗?在咱们的平度有这样的美景吗?你在哪儿见过?那你们知道,是什么把这夜晚装扮的如此美丽?咱们同学真是聪明,对,是灯光,那灯光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哦,灯泡亮了,就能发出这美丽的灯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灯泡亮了的秘密好吗?

  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

  师:在研究灯泡亮了之前,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既廉价又实用的电器,看,你们认识吗?

  生:手电筒

  师:对,是手电筒。那你们能让手电筒的灯泡亮起来吗?

  生:能。

  师:哟,都能,好,你来试试。给大家看看,灯泡亮了吗?灯泡为什么会亮呢?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吗?请大家先猜一猜。

  生:自由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到底咱们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咱们把手电筒怎么样就知道了?对,拆开看看。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小手电筒。不过,在拆开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提几点要求:(课件出示)1、小组合作,把拆开的部件按顺序摆放好。2、仔细观察,手电筒大体可分为哪几部分?3、小组讨论一下,这几部分各起什么作用?4、快速把手电筒安装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解决两个问题)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动手拆开手电筒,一定有很多发现,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要是灯泡亮起来,关键需要哪些材料?

  生:电池

  师:(实物讲解)对,电池分为正负极,你们知道哪是正极和负极吗?(讲解或板画)电池有什么作用吗?还需要什么?

  生:灯泡。

  师:对,灯泡是用电的,还有吗?

  生:开关。

  师:开关有什么作用?哦,控制灯泡亮还是不亮的,还有吗?

  生:铁皮。

  师:铁皮有什么作用吗?在手电筒里,铁皮起连接作用的,可以导电。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手电筒大体可以分为这四部分,把这四部分组装起来,手电筒的小灯泡就可以亮起来,对吗?

  (活动二)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在我们的学具袋里,也有一只小灯泡,你想不想也让它也亮起来?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材料。(实物讲解)

  电池,灯泡,开关,这是什么?你认识吗?电线,这些电线有什么作用吗?对,就像手电筒的铁皮一样,可以导电,我们在科学上称它为导线。为了便于大家操作,学具袋里还有一些辅助材料,看,这叫电池夹,你们知道他有什么作用吗?对,真聪明,电池夹是用来固定电池的。这个呢?还认识吗?它叫小灯座,是用来固定灯泡的。材料我们都认识了。接下来,就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吧,不过,老师还要给大家几点提示:(课件出示)1、注意,千万不要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2、在装电池之前,先把开关断开。3、灯泡亮了之后,断开开关,小组合作,组长代笔用你们喜欢的符号把连接的电路画出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学生组装电路,画电路图,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了,你们的灯泡都亮起来了吗?同学们真聪明,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先展示并交流电路连接方法,后展示电路图)

  师:同学们看,你们用了这么多的符号,在科学上,电路中的每一部分都有标准的符号,你们看:(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好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一个完整的电路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电池、导线、开关,灯泡

  师:手电筒中的铁皮就相当于导线(擦掉“铁皮”,换上“导线”),导线是用来导电的,那你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吗?(电池)电池是电的一种来源,你还认识什么样的电池?(学生回答)老师这儿还有几种电池的类型,你们看,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咱们几天上课用的`电脑,用电池来供电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对,电池的电力太小了?那么,电还来自哪里呢?对,电还来自发电厂,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这是太阳能发电厂,是用什么发电的?风力发电厂呢?水力发电厂呢?咱们平度也有一个发电厂,你们知道它使用什么来发电的吗?对,烧煤,这就叫火力发电厂。电池和发电厂都是电的来源,人们习惯把它们叫做电源(擦掉“电池”,换上“电源”)。灯泡是用电工作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用电来工作的?(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洗衣机……)凡是用电工作的,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用电器(擦掉“灯泡”,换上“用电器”)。开关是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的,把开关合上,小灯泡就亮了,断开,灯泡就灭了。看来,一个完整的电路就是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这四部分组成的。只要把这四部分正确连接,灯泡就会亮起来,或者说用电器就会工作。

  三、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好,不但探究出了电路的组成部分,还学会了画电路图,为了奖励你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水果,你们看,是什么?(西红柿)西红柿好吃吗?对,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营养,非常好吃,老师也很喜欢吃。不过,西红柿不但好吃,还可以做西红柿电池,你们信吗?想自己做一个西红柿电池试试吗?好,课后请同学们参照课本32页,自己来做一个西红柿电池,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板书课题)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课本60页插图。

  3.学生做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并用不同、 的符号分别标记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积的地方。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 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6.教师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学生讨论回答。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四、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04-06

必备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模板03-27

科学教案(集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