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简单的排列——最简单的推理——简单的推理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一)
教学内容:
课本P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喜欢吗?
出示课题:数学活动
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1、 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
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
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2、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谁想来卖?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板书学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
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
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0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
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一:
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
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
二、游戏二:
(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
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
(3)、同桌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
三、游戏三:
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根据例题做一做,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A、师 :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进行活动。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
C、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
3、观察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4、 巩固练习:师生一起做游戏。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在游戏中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故事导入新课等于抓住了儿童的天性,激起了他们玩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游戏活动,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活动,一起在活动中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随意玩,鼓励他们玩出新意,教师捕捉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平行四边形图。
2、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知道底和高会求面积吗?如果剪去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剩下的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哪个图形的面积你会直接计算?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3、揭题。
二、新授。
1、出示梯形图。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提示:求梯形的`面积能不能像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样,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它的面积?
(2)操作实验。
反馈: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指名拼一拼。
指导拼法。
①重合。
②旋转。哪个梯形旋转?一般可以怎样移动一个梯形?旋转到两下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平移。
思考:通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2、出示直角梯形图。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又能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2)提问:拼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3)观察:每个直角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且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一半。
3、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思考:(1)比较梯形的上底下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2)比较梯形的高与拼成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58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学习比较复杂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上一节课中的两个题目是被除数的某一位上是0而商0,本节课是因为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不够商1而商0,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6123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和算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尝试探索
1、创设情景:本月轮到你当家庭主管,负责分配零用钱,零用钱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给家里3个人,每人该分配几元?
(1)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吗?请你试试看。
(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完成得好。
(3)汇报,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2、情况分析
(1)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
二、引导归纳,提炼方法
1、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不够商1怎么办?接下去的竖式该怎样写?(这是重要环节,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发言;教师准确引导,方向明确)
2、提炼:用被除数十位的1除以3,不够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写0,1减0得1,再把个位的2写下来,12除以3商4。(教师在演示的时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3、介绍简便的写法。
三、独立尝试,巩固提高
1、尝试写竖式计算:5224在尝试解题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强调在计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2、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3÷2==1?????长是宽的1倍
2÷3=????????宽是长的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路程和时间比较.)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教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回答后板书.
再看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比的方法.)几个数的比?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2=3÷2=1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事例,使学生理解三张饼的最佳烙饼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解决问题最优的意识。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中寻找出最优,初步体会优化的,形成优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形成优化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师:请大家猜猜老师的平时业余爱好有哪些?(出示老师在厨房里烙饼的情境)
师:厨房里会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引出:“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师:根据以上信息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如何烙一张饼?两张饼?各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从简单入手,通过烙一张与两张饼的时间对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同时能够烙两张饼的锅里,一次烙一张饼在时间上是显得多么的'浪费,为下一个环节“三张饼“的最优化探究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实践操作,探求策略
(1)探究双数饼
师:“烙1张饼要用多少时间呢?”
生:6分钟。
师:“烙2张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怎样烙?”
生:“还是6分钟。把两个饼一起放进锅里,先烙正面,再烙反面。”
师:“如果烙4张饼最少要用多少分钟?怎样烙?”
生1:先烙2张,用6分钟,再烙两张,6分钟,两个6分钟共12分钟。
生2:烙1次用3分钟,4张饼共8个面,每次两个面,共烙4次,4×3=12分“6张呢?8张呢?请你思考一下,把你的方法在表1里写一写。交流方法。
:当饼的个数是双数时,怎么计算时间?所需时间与烙2个饼所需时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都是每次烙两个饼,前两个饼的两面都烙熟后,再烙后两个饼。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同时”“节省时间”,渗透优化的。通过老仪仗兵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白“同时烙两张”会“节省时间”,从而初步感知“优化的”。
(2)探究单数饼
师:“现在要烙3张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怎样烙?”
预设
如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不对!烙3个饼不应该是12分钟,只要9分钟。”
师:“你为什么认为只要9分钟?”
生:“如果像他这样烙,在烙第三个饼的时候,锅的一半位置是空着的,这不浪费了时间吗?我把前两个饼烙熟一面后,马上换上第三个继续烙;然后将取出的那一个放回锅里和第三个一起烙另一面。锅就不会有空位,所以只要9分钟。”
①合作探究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这种方法是不是行得通呢?大家动手试一下吧!为便于操作,建议各小组在试验中给每个饼编号、并记录烙饼步骤及所需时间。”
(如没有学生想出这种最佳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②交流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用“饼”演示。
③用课件:
第一次:烙1、2号饼的正面,用3分钟。
第二次:把2号饼暂时取出,把3号饼放入,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又用3分钟。第三次:取出1号饼,放入2号饼,烙2、3号饼的反面,用3分钟。
一共用9分钟。
加载中...
师:这种烙法为什么会节省时间呢?
我们注意了充分利用锅,不让它有空的时候,所以节省了时间,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如何尽快地烙三张饼,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试一试,烙一烙,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尽量不让锅空着才是最优。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方法的合理性。
④探究单数饼计算时间方法
师:“那么烙5个饼你打算怎么烙?先烙几张?再烙几张?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
生:先烙2张用6分钟,再烙3张用9分钟,一共15分钟。
师:烙7个饼呢?……”自己试着写一写,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汇报。
师:“当饼的个数是单数时,所需时间有什么规律?怎么烙?”
预设
生1:“只有烙1个饼时锅才空着一部分,而烙两个以上的饼都有可通过合理安排始终不让锅里出现空位。所以每增加一个饼,时间只增加3分钟。”
生2:“实际上烙2张也好,3张也好,都是为了使这口锅在烙饼时一直不会有空位。”
师:为了能节省时间,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和空间。
设计意图以两三个饼的最优化方法为基础,拓展“4、5、6、7“甚至更多的最优化,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发现规律,进一步体现了学习的
(四)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合理安排时间,说说学习感受。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善于思考,找到最好的方法,提高做事的效率。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想培养学生、归纳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材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量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戏情景,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想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法学法: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杂乱的图片和整理得干净整洁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引入课题:分一分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1、帮小熊整理房间,书柜。 学生纷纷献计,怎样才能把小熊的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 教师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间,学生进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每组3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3个红色的三角形,4个白色的三角形。
(1)小组成员从信封中倒出圆片和三角形,再动手分一分。
(2)小组汇报成果,并说明这样分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具体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按形状分:三个圆片分成一堆,三个三角形分成另一堆。
第二种分法是按颜色分:两个红圆片和一个红三角形分在一起,一个白圆片和两个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练习六1、2、3、4、题教师用课件出示题,再读题。学生理解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展示结果。
四、实践应用
1、给物品分类。
2、整理书包。
3、回家整理房间。
五、总结
你在这节课中愉快吗?你收获了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时、分、秒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初步建立1分和1秒的时间概念,使隐性概念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概念。
2.尝试估计经历的时间。知道1分=60秒。
3.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活动的项目准备(皮球、跳绳、呼啦圈、口算卡、珠子)、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大家上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你们应该怎样表现呢?
生1:要积极发言。
生2:大声地说话。
生3:倾听同学的发言。
生4:开动脑筋思考。
生5:
( 评析 看似这段设计跟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其实这正是教师的精心安排,为后面自然引入1分做好铺垫。)
师:今天,就看谁的表现最棒。刚才打上课铃时是11:05,现在是11:06,时间刚好过去了1分,那么1分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听一段1分的音乐,好吗?
(电脑播放1分的音乐,屏幕中钟面上分针悄悄地走着,学生静静感受1分。)
( 评析 让所有同学一起初步感受1分的长短,教学中,若能边听边划拍子更好,这样,学生感受到的1分将更加具体。)
二、探究新知
1.感知1分(活动1:做口算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在1分里能做哪些事情呢?
生:
师:以上都是大家估计的情况,刚才有位同学估计1分能做道口算题,那么你们1分大概能做多少题呢?接下来,我想请你们估计一下,1分能做多少道口算题?
生:
师:每个人都把自己估计的题数记在心里。
记住了吗?那么每一分到底能做多少题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请同学们拿出口算纸,准备,开始。
停,请把笔放下。请同学们交换口算纸,我们一起对答案。对的打。
说说你们1分做对了多少题?(3人说)
全体同学一起说吧。我1分做对题。哎呀,我们南师附小二(8)班同学的口算水平真棒呀。
( 评析 把体验1分和估算活动巧妙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具体感知1分的长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而且较第一次活动,更能让学生建立起个性化的1分概念。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估算能力。)
2.体验1分(活动2)。
师:口算是我们在课堂内经常进行的活动,那么课下你们喜欢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生1:我喜欢跟爸爸下象棋。
生2:我喜欢与同学比赛拍皮球。
生3:我平时喜欢转呼啦圈。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跳绳、皮球、呼啦圈、珠子(师说一种示意一下这种器材),同桌商量,选择1项你俩最喜欢的活动。1分活动完后,还要评比各项比赛能手,有信心挑战吗?先商量好了的,就到这儿领取器材(学生领器材),准备好了吗?准备开始。
(电脑再现1分的音乐及时钟,学生活动)
师:停!把活动器材放回原处(上位)。现在老师要现场采访一下,你1分干了什么? (师贴课题:1分能干什么)
跳绳的先来说吧。哪些是跳绳的(挥手),站起来。(师贴:跳绳,板书下)
生:1分跳了下。
师:1分跳下,(板书:下)祝贺你,跳绳能手(师发奖)。
师:拍皮球的汇报吧。
(拍皮球、转呼啦圈、夹珠子的依次汇报,选出各项能手。)
( 评析 通过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1分的长短。把抽象的1分概念转化为我跳下是1分。)
3.认识分与秒的关系。
师:紧张的比赛结束了,听,什么声音又向我们走来。(电脑里显示秒针走5秒的滴答声钟面)
( 评析 此处课件使用恰到好处。把在实际教学中不易操作的活动用课件来展示,帮助学生观察、直观感知秒针的走动及其声音。)
生:滴答声。
师:这是钟面上哪根针走动的声音?
生:秒针。
师:对,就是这根又细又长的秒针在钟面上跑得最快,(点击:闪动秒针)它可以记录比1分还短的时间。
师:看,秒针滴答一声走多远?
(电脑显示秒针走1秒的滴答声钟面)
生1:走1小格。
生2:1秒。
师:它走1小格是1秒。谁能学学秒针走1秒的`滴答声?
( 评析 这一设计看似多余,但其实是在让学生感知1秒的长短。)
(生学)学得怎么样?我们再来听一遍。(点击)还有谁想学。
师:那它走5小格是几秒?
生:5秒。
师:谁能模仿秒针走5秒的滴答声?她学得怎么样?那么你能试试吗?谁会用数数的方法数出5秒?
师:同学们,猜一猜,1分内你能听到多少次秒针走的滴答声?
生猜想(几人说)。
( 评析 这一猜的活动,可以引发学生估计,也可引发学生推理。)
师:到底多少次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吧。请大家拿出学具钟,拨动秒针1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汇报。
生:我发现秒针走1圈,走了60小格,是60秒。(板书:60秒)
生: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板书:1分)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看屏幕,大家边观察边默数。
(电脑课件进行验证)
师:秒针走1圈,同时分针走1小格,那么分与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 评析 此处不是直接告知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在前面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生1:1分=60秒。
生2:60秒=1分。
师:原来你们都有同样的发现。(板书:1分=60秒)把你们的发现大声读一读吧。(生齐读:1分=60秒,60秒=1分)
4.估计1分。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钟面发现1分=60秒,那么没有钟、也没有表,怎样掌握1分的时间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 评析 让学生逆向思考多久是1分,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1分的概念。)
生1:默数60下。
师:数给大家听听。
生2:数脉搏。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右手指尖搭在左手的脉搏上,就可以感到脉搏在跳动。
生3:打60个点。
师:示范一下。
生4:数心跳。
师:示范一下,注意把手放在胸部偏右一些的位置。
师:同学们有的是默数,下面,用你们喜欢的方法闭上眼睛估计1分的时间,可不要发出声响。时间到了,就轻轻地举手示意,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明白吗?
师:闭眼,开始。
(电脑显示1个无声的钟面)
师:好,估计的最准确。你真了不起。
5.总结。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今天我们进行了许多1分时间的活动,你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能和大家聊聊吗?
生: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活动中体验了1分时间的长短,认识了分和秒的关系,懂得要珍惜时间。
三、新知拓展
师:下面我们一起玩1分竞猜游戏。在珍惜时间这4个板块的后面都藏有判断题。请第一小组组长选择题板第一组选择的是珍,对用yes错用no,明白吗?答对的就赢得一枚金牌。
( 评析 此处教师适时融入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育人目的。)
四、总结全课
师:在竞猜游戏中,我们获取了许多有关1分的信息,同时也觉得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一起看比赛结果,今天的冠军是第组,祝贺他们。希望大家今后能像现在这样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五、案例点评
活动设计有层次。如播放音乐是教师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做口算题是让学生个性化地感知1分的长短。有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分的长短,建立1分的具体表象。接下来的又一活动是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旨在加强学生对1分的直观感受,寓教于乐。但感觉教师安排的跳绳拍皮球等活动,活动强度较大,不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课堂中的活动教学不宜太过花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所以,课堂中的活动只要能说明问题就好,不必太多、太花哨。有的课堂教学活动很多,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眼花缭乱,课堂中学生也都愿意参与,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过后学生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恐怕很难说,教学目标被热闹的活动冲淡了,数学本质的东西反而被掩盖起来了。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4
小学数学教案06-1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3
小学圆的数学教案04-23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7-1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2-21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3
小学数学教案【荐】01-23